《咏物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咏物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咏物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11咏物诗四首

快乐的密码

我住在姐家的时候,常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个中年男子,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他说。我非常舒坦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找不开啦!姑娘。”可是我当时没有零钱。“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早上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豁达一笑:“没事没事,只要你记得,一星期也可以。”

于是我坦然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并不提钱的事。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天的4元算在一起,给了他7元。他照样笑了:“小姐好讲信用啊!”我说:“是你先信任我的。”

彼此道了声再见,转身走在脏乱不堪的菜市场中,忽然发现自己心情很好。

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任,这就是快乐的密码。

微感言: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明道语录》

赏读:诚(这个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概念)是人际之间的根本。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大全》

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做一个廉洁、公正、明理的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集》

赏读: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这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显示出他的铮铮爱国情怀。

一、作者视窗

《子规》

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号华阳真人(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

年隐居茅山。

生性诙谐,诗名较著。作品有《华阳集》。

《葡萄》

韩愈(768-824),字退之,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赏牡丹》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

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

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齐名,世称

“刘白”。

作品有《竹枝词》《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小松》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今安徽石台人。作品有《杜荀鹤文集》

二、写作背景

《子规》:顾况是唐代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元稹、王建等大力推动“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葡萄》:韩愈,25岁中进士,却久不得官,后入仕,却屡遭波折,元和十二年因功升任刑部侍郎,却因谏迎佛骨,再度遭贬,做潮州刺史。这首《葡萄》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作者借“葡萄”表明希望得到扶持提携的心愿。

《赏牡丹》:唐代自武则天以后,牡丹逐渐受到世人喜爱,而原来盛行的芍药等渐渐衰落。《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中也有“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记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小松》: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诗人心中颇感苦闷。于是写了这首《小松》,来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不平。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著.子规()(2)茎.()(3)芍.药()

(4)芙蕖

..() (5)蓬蒿.() (6)冤.亡()

(7)马乳.() (8)恨魄.() (9)怨.鸟()

答案(1)zhuó(2)jīnɡ(3)sháo(4)fú qú(5)hāo

(6)yuān(7)rǔ(8)pò(9)yuàn

2.词语释义

(1)而今渐觉出蓬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前芍药妖.无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辞.添竹引龙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树何山著.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草(2)艳丽、妩媚(3)推辞(4)栖息

3.名句背诵

(1)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

(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新茎未遍半犹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高架支离倒复扶(5)时人不识凌云木

文本感知

1.《子规》

这首诗借写杜宇化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世的不公平和不合理表现出极度愤慨,寓意深刻;同时表达了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

2.《葡萄》

由葡萄需人的扶持架枝才能收获累累果实,联想到生活中多少人需要别人的无私扶掖方能上进和取得成就,因此抒发了渴望得到别人提拔、奖掖的迫切心情。

3.《赏牡丹》

通过与芍药、芙蕖的对比,赞美了牡丹的雍容有格、多情旖旎的特点,进而对其国色天香表达了强烈的赞赏。

4.《小松》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小松的遭遇正是作者虽才华横溢,但屡试不中、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的真实写照。作者由此抒发了深沉的感叹之情。

结构图示

《子规》 物(杜鹃啼血)――→冤悲

人(亡魂无栖) 《葡萄》 物(葡萄)??????

????茎半枯倒复扶添竹引须―→志(扶持奖掖) 赏牡丹(真国色)

《赏牡丹》 扬此抑彼 类比衬托

芍药(妖无格)

芙蕖(净少情)

《小松》 小松刺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托物言志借松写人感叹“凌云木”的被砍杀 师生探究

一、咏物诗往往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试分析《子规》、《葡萄》和《小松》各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志,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子规》一诗主要寄寓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指责、批判。借助冤魂若皆化为子规则无处栖息,来说明人世间受冤屈之人何其多的黑暗现状。

《葡萄》一诗则借物咏怀,借葡萄新茎半枯,需要“倒复扶”,来寄寓作者遭贬后需要贵人帮扶提携的愿望。

《小松》托物写人,以小松埋没于深草,无人相识,寄寓了自己虽有才华和志向,却无人赏识,抒发了一生潦倒的满腔不平和苦闷之情。

总之,这类咏物诗,往往都是托物寄情,以物喻人,写物其实是为了写人,为了写情,为了说理。

二、《赏牡丹》用一半的篇幅先写芍药和荷花,为什么?这是什么表现方法?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提示 这是一种抑此扬彼的对比反衬手法。这在古诗当中极为常见,如黄巢《菊花》中的“我花开后百花杀”;又如李商隐的《题小松》:“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名句品评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品评 这两句是对前面杜宇的传说以反诘的语气提出的疑问,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将题材化通俗为新颖,写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世的不公平和不合理表示极度愤慨,寓意深刻。

(2)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品评 “马乳”,马的奶头,这里比喻成熟的葡萄。“添

竹”,指种葡萄的人在架子上多添些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这句是写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这里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贬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3)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品评作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得艳丽,但开得太妖艳,因而显得缺乏格调,即“无格”。至于“芙蕖”,也就是荷花,素以高洁闻名,但往往孤芳自赏,故作者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作者写芍药、荷花并没有完全否定它们,而是抑中有赞,为写牡丹“真国色”的独特魅力起侧面烘托作用。

(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品评前一个“凌云”指的是小松,后一个“凌云”指的是大松。诗人感叹“时人”目光短浅,不将小松看做栋梁之材,不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爱护、培育,造成了多少小松由于这样的“不识”而被忽视掉啊!

考点链接

咏物诗

1.咏物诗

咏物诗,即诗人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2.咏物诗的特点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3.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言什么志。——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3)有什么技巧。——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4.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一、延伸阅读

用什么耳朵倾听

有一种倾听需要特别的耳朵。

乡间,有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妻子聋了,丈夫每晚做手艺回家捶门不开。二人合计之后,妻每晚睡前将一根绳子系在手腕上,绳子的另一端则扯到窗口外。这样,不管丈夫多晚回来,只要在窗口轻轻一拉绳子她就醒了。这方法有点类似打电话,甚至还省却了拨号的麻烦,又产生出共守一个默契的快感。

日久,这秘密被邻居贪玩的孩子发现了,每到夜里,他们就到窗口来拽绳子,女人就一次次醒来,开门,而扑进门却大都是山风或者月亮。她就那样站在山乡纯净的月光里,一遍遍怀想自己青春的耳朵倾听的云轻雨柔、山盟海誓,倾听来自神秘心灵的呼唤。有时倾听就像抚摸丝绸,或者抚摸夏天里一滴冰凉的泉水,那样一种释放和快感,是惊人的刹那。

有些特别的声音是为特别的耳朵准备的。

二、写法迁移

角度诗歌鉴赏

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150字左右。

示例

一鸟联系自然社会,一诗抒发同情不满

——顾况《子规》艺术特色顾况《子规》是一首托物寄情的咏物诗。

托的物是“一鸟”。作者由杜鹃的传说写起,传说里的人物杜宇,冤魂化为杜鹃,啼声悲哀。这引出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的命运根源的思考。诗歌的后两句,字面写现实中更多的“杜鹃”,实际写历代的“杜宇”,由鸟及人,将自然与社会沟通,浑然一体。

寄的情是“同情”和“不满”。作者的思路,由鸟及人,将自然与社会沟通,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的同情,同时将他们命运的根源归于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对人世之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愤懑和不满。诗人的构思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8分)

A.芍.药(sháo)芙蕖

..(fú qú)

B.啼.血(tí) 著.子规(zhù)

C.蓬蒿.(hāo) 枯槁.(ɡǎo)

D.新茎.(jīnɡ) 倾.倒(qīnɡ)

答案 B

解析B项“著”读zhuó。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8分)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了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

解析C项“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8分)

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

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

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

D.莫辞

..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

答案 C

解析“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8分)

①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①梅花②菊花③水仙花④荷花

B.①菊花②梅花③荷花④水仙花

C.①菊花②梅花③水仙花④荷花

D.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水仙花

答案 A

解析注意季节和标志物。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1)~(2)题。(10分)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2)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18分)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1)“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运用了____手法,突出了子规(杜鹃鸟)________的悲惨命运。(3分)

(2)这是一首____诗,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反映了他________________心情。(3分)

(3)从全诗来看,开头两句“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起到什么作用?试分析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举孤身飘荡、哀告无门(2)咏物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3)铺垫,这首诗歌吟咏子规,从子规的传说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开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为下面抒发失意痛苦的心情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4)翻译: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昏风冷,子规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子规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解析对举是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抒发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

离故乡的痛苦。

第一二章导学案解析

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1 课时拟讲日期:9 月 2 日 课题: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 习 目 标 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通过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5.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思和对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6.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思,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 师 学 生 生 成 性 问 题: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测题 1、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 看课文P6页图1-1-1,说一说: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七色光带,你能不能利用这种现象解释雨后的彩虹? 2.你在“哈哈镜”中的像变化了,把你变形了,为什么平面镜的像没有变形? 3.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怎样来的?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棒 冒“白气”;烧开水时,壶嘴也冒“白气”,这个“白气”和白雾是不是同种物质? 4. 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是。 三、精讲释疑 1. 牛顿的故事 爱迪生的发明。。。。。。 2. 介绍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其作用 四、小结:学到了什么

课堂达标检测题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 、、、。 2、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教师学生 生成 性问 题 教 学 反 思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精品文档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元人的由来第一章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2. 面的变化。】:学习重、难点【 1.搞清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 ___________。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下肢发现了第年,________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2 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分析思考人类进化的原因? 3 .二、交流展示思考: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任务一: 。、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别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2、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是4 P5内容思考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 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5、生活在 能力。万年前的“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 6、生活在175知识小结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自然条件:⑴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⑵人类的进化过程:树上生活--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⑶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以致用】: 生活链接: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技能训练】: 认真阅读教材p6的“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完成相关习题。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全集

1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导学案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学习目标】 1.学会一些国家和城市的英文名称,:会用所学知识,询问和回答人们来自哪里。 2.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学习英语。敢于用英语表达,用英语进行交际。 2、听力策略:A. 放松心情。B. 注意关键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第1-2 页的生词,根据音标会读知意. 2.朗读第1-2 页的句型,能英汉互译. 3.知识点拨: 1)Where is/are + 主语+ from ?这一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某人来自哪里,回答时,用主语+is/are +from+地点。 eg: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ohu. Where is he from? He’sfrom Hefei. 拓展:be from = come from be 是系动词,come 是实义动词 eg: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Hefei. 2)live 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居住”不能直接加地点,需要有介词. eg: ----- 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Paris. 3)pen pal =pen friend 笔友 4)China 中国Chinese 中国人Japan 日本Japanese 日本人 eg:We are all Chinese. The three girl are Australians. (二)预习检测 1.你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英文名称吗? (1)中国_______(2) 加拿大________ (3)法国________(4)英国_________ (5)澳大利亚______(6) 美国_______(7)新加坡______ (8)悉尼________ (9) 巴黎_______(10)纽约________(11)多伦多_______(12)东京_________ 二、课堂互动探究 1. 小组活动: 2 1) 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及短语,然后互相提问。 2)讨论: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等的国家名称、首都等形式,并展开小组竞赛,看看那组最棒。 3) 讨论: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用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be from 与come from 区别。 5)live 后何时用in,何时不用in。整理到笔记本上。 三、当堂检测 一. 单项选择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分数乘分数 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学习目标: 1、弄清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35 × 4 = 715 ×5= 9 20 ×8= 合作探究(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 例1、李伯伯家有一块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

米的面积占3 5 。 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动手操作, ①操作画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21公顷②求21公顷的15,就是把21 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 其中的一份。即2 1的5 1。 由此得出21×5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21的21 是多少?”即:把12再平均 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 ( ) 。 3、根据涂色结果得出21×51=101,由此推导出计算方法:21×51=5 211??= 10 1 4.归纳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2 ) 计 算 方 法 : 分 数 乘 分 数 ,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先在书上的方格中涂一涂,再填一填。 分析:把1 2再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第6单元综合评价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6单元综合评价一.填空 1.6 ÷()=0.75=( ) ( ) =()% 2.12是15的()%,15比12多()%。 3.50米是()米的40%。 4.某班男生是女生的40%,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5.种了200棵树苗,死了6棵,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6.某工厂今年实际全年产值比原计划超过18%,实际完成计划的()%;今年原计划完成200万元,今年实际产值是()万元。 7.一件衣服打折以后便宜了45元,这件衣服原价是()元。 8.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面积增加()%。 二.判断 1.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2.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3.用100千克小麦磨出90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90%千克。() 4.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就比甲数多25%。() 5.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6.一个数的40%是20,这个数是120. ()

7.9 100 Kg可以写成9%千克。()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 1.把15千克食盐溶解到100千克水里,盐水的含盐率为()A.15%B.约13.3%C约16.7% 2.一种产品现价45元,比原价降低了5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几的正确列式是() A.5÷45B.5÷(45+5)C.5÷(45一5) 3.有500台电视机,卖掉了20%,再增加20%,现在电视机有()A.480台B.500台C.520台 4.足球个数是篮球个数的150%,篮球与足球比是() A.3:2B2:3C.1:3 5.一个数(0除外)与真分数相乘,积一定() A.小于这个数B.等于这个数C.小于或大于这个数 四.列式计算 1.比一个数少它的75%是60,这个数是多少? 2.甲数是50,乙数是200,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 3.一个数的30%是63,那么它的1 20是多少?

《寓言两则》导学案解析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3、我要体会出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人物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链接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约生于公元前四○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年。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弄清楚故事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3、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准备讲给大家听。 ★预习收获: 一、我会写词语. Qīzǐlǐcǎi chang wei biǎn quèbài jiàn ( ) ( ) ( ) ( ) ( ) tāng yào jì chāng xué shèbǎi fā bǎi zhòng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扁()()奇()__ () 三、课文我知道。 1、《纪昌学射》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扁雀治病》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四、我找的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习课文后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 我生成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生成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解析版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 第1讲实数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梳理 实数的概念 1、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概念。 (1)_____________叫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无理数;______________叫做实数。 (2)相反数:①定义:只有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②性质:若a+b=0 则a与b互为______, 反之,若a与b 互为相反数,则a+b= _______ (3)倒数: ①定义:1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②a 的倒数是________(a≠0) (4)绝对值:①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_______, 叫数a的绝对值。 ② 2、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表示为_________.(a≥0) (2)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____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为_____(a≥0) (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数a的立方根表示为______。 注意:负数_________平方根。 实数的运算 1、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_____边第一个_____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一个数M 可表示为a ?10n 或a ?10-n 形式,其中1//10a ≤∠,n 为正整数, 当/M/≥10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形式,当/M/<1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__形式。 2、实数的运算: (1)运算顺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先算______,再算_______,在最后算_________;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零指数:0 a =__________(a≠0),负指数:p a -=________(a≠0,p 是正整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 1、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5 5 - D .55 2、如果2 ()13 ?-=,则“ ”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 32 B . 23 C .23- D .32 - 3、在实数π、 1 3 ( ) A.1 B.2 C.3 D.4 技巧归纳: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考点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4、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2x -和56x +,则这个数是 . 技巧归纳: 一个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 考点三:实数的运算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 m 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25310-3 B .0.25310-4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 背影》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 13 背影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 、 、 ,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蹒.跚( )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颓. 唐(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乱七八糟的样子。 (2)(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凄凉,萧条,不景气。 (4)( )失业在家。 (5)(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6)( )衰颓败落。 二、整体感知 4.通读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哪一次刻画得最细致? 6.文中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三、局部探究 7.研读课文第六段。 (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 四、阅读延伸 父亲的驼背 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lín()xún()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chuāng(),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样gǔ()gǔ()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把我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一副马鞍。每天早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kāng()kǎi()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加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塄坎。我伏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向前伸着。 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铧而(a.坚韧 b.坚强 c.刚强)着。那么父亲的背也一定是为我而驼着!我的心魄被(a.震动 b.震撼 c.感动)了,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爱憎也

导学案分析报告

对柳湖中学《学案导学》管理分析报告 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办学目标,其决定的因素是师生,而学生的最佳能动性发挥才是关键。通过在柳湖中学挂职学习,我了解到了柳湖中学正在开展《学案导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师生的能动性,努力培养肯学习、敢尝试、重在参与、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优秀师生队伍。 【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其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为师生所共同瞩目,是课堂教学中被师生最乐于实施的一种方式之一。 【案例描述】 根据柳湖中学师生以前课堂现象现状:教师累,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畏畏缩缩;课堂“缺失”课外“补”,教师“透支”学生“超负”等。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大量死抄硬背的作业,千篇一律的讲解和死板沉闷的课堂,不同方式的命令要求和罚戒等等这些事与愿违的这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谁为本,恐怕是教师,因为这样我心踏实也就坦然,再不出成绩可是你们(学生)的问题了。最后学生精力消耗了,兴趣变成负担,知识成为短时信息,能力和方法被掩盖弥章,化为乌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厌学,难教难管就不难解释了。所以老师必须将学生的时间劳动密集型向效率型兴趣型和科学型转变。于是在何晓红副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编写了适用的《学案导学》在校内使用,实行《学案导学》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突破口。“学案导学”的原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学案”教学的总方针:学案导学,引导结合,当堂训练,及时巩固。 【案例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各校都以质量提升来实现办学目标。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在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的导是手段,学生的学是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力争课美,即课中教师的风度要温文耳雅,语言要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并附表演色彩,处处张显智慧的思想和火花,课堂及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别致,氛围和谐浓烈,知识讲解方法精当,尤如润物细无声的传授,个案的选择典型、丰富,以一挡十,同时充满“温度”,效率高。为了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他们的思路、包容他们错误、鼓励他们创新,注重学生的“三开”:即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柳湖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模式是自学、交流、展示和反馈,其中学生的展示是最精彩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练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校明确规定“不合格课”的五项指标:1、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间超过15分钟;2、一堂课中各环节没参与学习的学生总人数超过5人;3、一堂课中没有小组合作交流和学习的;4、一堂课中没有学生展示和质疑反馈的;5、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自学、交流、展示和反馈教学基本流程的。为了《学案导学》在课堂顺利推行,学校课改督查组人员深入课堂随机推门听课,3人以上(含3人)确认出现以上任意2条及以上的课则视为“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