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汽车密封条用涂层材料技术要求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密封条用涂层材料技术要求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密封条用涂层材料技术要求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汽车密封条用涂层材料技术要求规范模板XXXX发布

汽车密封条用涂层材料技术要求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密封条涂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系列车型用主密封条、门洞密封条、行李箱/背门门洞密封条、发动机罩密封条、门缝密封条等海绵类密封条表面涂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59-2012 微束分析能谱法定量分析

GB/T 21282-2007 乘用车用橡塑密封条

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GB/T 1283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GB/T 9682-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QC/T 639-2004汽车用橡胶密封条

3术语和定义

3.1 涂层 coating

汽车密封条涂层材料常用的材料有聚氨酯材料、有机硅、滑材材料。

主要功能有:提高密封条的防冻性、降低表面摩擦系数、改善外观品质、提高耐磨性、降低密封条对漆面的污染、消除整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要求

喷涂后的密封条外观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4.1.1 汽车密封件涂层表面应光滑、均匀、无色差,不应有可见的气泡、起皮以及斑点等其他可检测到的表面缺陷,不允许有无涂层部位及影响密封性能的伤痕等外观异常现象;

4.1.2 涂层表面处理部位应质地均匀、表面清洁、无污染,不允许有脱落、色斑、凹凸等缺陷。

5 密封条涂层性能要求

表1 汽车密封条涂层技术要求

上接表1内容

6 试验方法

6.1涂层厚度

涂层厚度按照GB/T 17359-20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使用SEM设备进行测试,放大倍率为

1000X,测量3个数值取平均值。

6.2 摩擦系数

汽车密封条表面涂层摩擦系数按照GB/T 21282-2007中附录C测试方法,计算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

6.3热老化试验

按GB/T 3512-2001执行,取3个尺寸为200mm×4mm×2mm密封条试样,试验温度及时间80℃×24h,试验结束后在室温下,涂层表面无气泡、褶皱、划痕、颜色不均、表面发白等缺陷,弯曲180℃后,密封条涂层表面无断裂、剥落、分离等缺陷。

6.4 耐低温性能

汽车密封条涂层低温性能测试方法按照QC/T 639-2004附录B进行,试验后密封条涂层表面无裂纹,与基材不分离。

6.5 水存放

取3个尺寸为200mm×4mm×2mm密封条试样,将汽车密封条放置在23℃的水中120h,试验后短时间内允许出现起泡,在23±2℃空气中放置2h后可复原,弯曲时密封条涂层表面无损伤。

6.6高低温循环

取4个尺寸200mm×4mm×2mm密封条样件,按照QC/T 15-92中的试验方法,试验条件为-40℃

×8h、23℃×1h、80℃×15h、23℃×1h为1个循环,共4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涂层表面不允许发白、涂层无脱落。

6.7水解试验

取3个尺寸为200mm×4mm×2mm密封条试样,将试样放到80℃的恒温浴锅中,24h后查看密封

条表面的状态,试验后密封条涂层表面不允许发白、无裂纹等现象。

6.8 氙灯老化试验

氙灯老化试验按照GB/T 12831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后密封条涂层表面无变形、破裂、粉化、颜色变化等。

6.9 耐臭氧老化试验

耐臭氧老化试验按照GB/T 7762-2003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后密封条表面无裂纹等外观缺陷。

6.10 耐磨耗试验

6.10 .1供货状态

汽车密封条耐磨耗试验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5级。

6.10.2 常态

汽车密封条耐磨耗试验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0.3 热空气老化后

汽车密封条在热老化试验后,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0.4 耐低温后

汽车密封条在低温试验后,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0.5 耐水解性后

汽车密封条在耐水解性试验后,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0.6 高低温循环后

汽车密封条在热老化低温循环试验后,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0.7 氙灯老化后

汽车密封条在氙灯老化试验后,按照GB/T 21282-2007附录B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1Kg载荷、1万次循环),试验后密封条摩擦等级≥4级。

6.11 附着力测试

6.11.1 常态

汽车密封条常态附着力试验按照GB/T 9286-1998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设备、工具:BYK网格划格刀、间距1mm,Tesaband4651双面胶带),试验后密封条附着力等级≤1级。

6.11.2 抗高温老化后

汽车密封条在高温老化试验后,按照GB/T 9286-1998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设备、工具:BYK网格划格刀、间距1mm,Tesaband4651双面胶带),试验后密封条附着力等级≤2级。

6.11.3 耐低温后

汽车密封条在低温试验后,按照GB/T 9286-1998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设备、工具:BYK网格划格刀、间距1mm,Tesaband4651双面胶带),试验后密封条附着力等级≤2级。

6.11.4 高低温循环后

汽车密封条在高低温循环试验后,按照GB/T 9286-1998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设备、工具:BYK网格划格刀、间距1mm,Tesaband4651双面胶带),试验后密封条附着力等级≤2级。

6. 11.5 耐水解后

汽车密封条在耐水解试验后,按照GB/T 9286-1998中的试验条件和方法进行(试验设备、工具:BYK网格划格刀、间距1mm,Tesaband4651双面胶带),试验后密封条附着力等级≤2级。

6.12 耐污染试验

6.12.1酒精棉擦拭试验

步骤1:取待检测密封条5~10cm左右置于试验台面上;

步骤2:用一次性塑料杯倒入10ml左右工业酒精,用无污染棉球浸泡在取的酒精中;

步骤3:等待2s后,取出棉球擦拭待检测部位,往返一个来回记为1次,10次后静止,观察棉球污染污染情况;

步骤4:试验后密封条涂层污染等级按以下情况进行判定:

1级污染:涂层严重脱落,有色差,棉球严重污染;

2级污染:涂层脱落不明显,有轻微色差,棉球污染较严重;

3级污染:涂层无明显脱落,色差不明显,棉球中度污染;

4级污染:涂层无脱落,无色差,棉球有轻微污染;

5级污染:涂层无脱落,无色差,棉球无污染;

试验结果具体对比下图:

6.12.2 油漆板捆绑污染试验

步骤1:取待检测的样件100cm左右,准备两块干净的白色油漆板;

步骤2:用双面胶贴在一个油漆板上,将剪好的样件不带有涂层的一面贴在双面胶上;

步骤3:将另一块干净的油漆板带白色漆的一面压在另一个板上面,用扎带捆绑好;

步骤4:将捆绑好的油漆板放入80℃老化箱中,设定时间48h;

步骤5:完成后将油漆板拿出,打开捆绑的扎带,看油漆板上污染情况;

步骤6:试验后密封条污染等级按以下情况进行判定:

1级污染:油漆板污染很严重,涂层脱落明显;

2级污染:油漆板污染严重,涂层有少部分脱落,色差明显;

3级污染:油漆板右轻微污染,涂层无脱落,有轻微色差;

4级污染:油漆板上只有样件周边有轻微污染,涂层无脱落,无色差;

5级污染:油漆板上几乎看不到污染,周边有些许压痕,涂层无脱落,无色差;

试验结果具体对比照片:

6.12.3 耐化学品擦拭试验

按照不同的要求选取试剂(防护蜡、汽车洗涤剂、油漆清洗剂、玻璃清洗剂),方法参照6.12.1,试验后密封条涂层表面无膨胀、变形、泛油等缺陷。

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

第三章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 3.1车身设计方法学 3.1.1车身设计开发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程序) 1)车身总布置设计及安全法规计算校核(或三维数字虚拟样机Archetype) 2)造型设计 3)三维曲面和造型面设计 4)1:5或1:4 模型及1:1外模型制作或数控加工(或三维数字模型) 5)1:1内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6)1:1发动机舱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7)1:1地板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8)测量与曲面光顺 9)白车身结构详细设计(BIW) (9.1)1:1外模型光顺后数据分块 (9.2) 车身设计断面的定义与尺寸确定 (9.3) 密封结构确定与密封件选择 (9.4) 确定分块线 (9.5) 与车身有关的设计硬点的确定 (9.6) 左右侧围设计(A, B, C, D柱设计, 前后翼子板设计)

(9.7) 顶盖设计(外板, 横梁与纵边梁设计) (9.8) 发动机前围板设计 (9.9) A柱下段设计 (9.10) 发动机舱与前轮包设计 (9.11) 前后灯具设计(反射面与灯具厂共同设计) (9.12) 格栅设计 (9.13) 前围板设计 (9.14) 前保险杠设计 (9.15) 地板总成设计(前中后) (9.16) 后门总成设计 (9.17) 前门总成设计 (9.18) 尾门总成设计 (9.19) 前发动机罩设计 (9.20)前风当总成设计 10)内饰、外饰设计 11)先行车, 螺钉车或概念车的(Prototype)试制,第二轮试验样车(定型车)试制 12)碰撞与结构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 13)成型过程仿真 14) 模具与工艺工装设计 如图3.1.1为车身详细设计阶段面向对象的产品模型(OPM)并行设

产品设计任务书

产品设计任务书 编制: 校对: 审核:标准: 批准: XXXX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二○○六年六月)设计任务书编制年月

目录 1 综合概 要.................................................. .................... . (3) 1.1 任务来源和开发目的 (3) 1.2 用途和市场预 测............................................................................... .. (3) 1.3 设计原则........................................................................................... .. (3) 1.4 法律法规........................................................................................... .. (5) 2 技术指 标..................................................... .................... .................... . (9) 3整车成本控 制..................................................... .................... .................... . (12) 4 车型配置 表................................................... .................... .................... . (13) 5 系统特征………………………………………….…....…………...…………….. ...……………..….. .1 6 5.1 动 力............................................................................. .................... .. (16) 5.2 底 盘............................................................................. . (17) 5.3 车 身............................................................................. . (18) 5.4 内外饰 (19) .20……………..……………. ... ...……………………………………….…………………………附件.5 5. 5.6 电子电器 (22) 5.7 安全系统 (24)

汽车密封条有哪些分类

汽车密封胶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广泛用于车门、车窗、车身、座椅、天窗、发动机箱和后备箱等部位,可以生产用于安装客车行李仓门的橡胶铰链,还具有其他防水、密封等作用。 汽车密封胶条的分类: 1、硫化橡胶类密封胶条 一般为三元乙丙材质。综合性能优异,具有突出的耐臭氧性,优良的耐候性,很好的耐高温、低温性能,突出的耐化学药品性,能耐多种极性溶质,相对密度小。缺点是在一般矿物油及润滑油中膨胀量大,一般为深色制品。使用温度范围-60~150℃。以其适用范围广,综合性能优异,得到国内外行业企业的认可。 2、硅橡胶密封胶条 具有突出的耐高、低温特性,耐臭氧及耐候性能;有极好的疏水性和适当的透气性;具有无与伦比的绝缘性能;可达到食品卫生要求的卫生级别,可满足各种颜色的要求。缺点是机

械强度在橡胶材料中最差,不耐油。使用温度范围-100~300℃。可适用于高温、寒冷、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以及中高层建筑。 3、氯丁胶密封胶条(CR) 与其它的特种橡胶比较,个别性能差些,但总的性能平衡好。有优良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能、耐热老化性和耐油耐溶剂性,有好的耐化学性和优异的耐燃性,有良好的粘合性。贮存稳定性差,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增硬现象,耐寒性不好。相对密度较大。一般为黑色制品。使用于有耐油、耐热、耐酸碱要求的环境。使用温度范围-30~120℃。 4、丁腈橡胶密封条 主要特点是耐油、耐溶剂,但不耐酮、酯及氯化烃等介质,弹性和力学性能都很好。缺点是在臭氧和氧化中易老化龟裂,耐寒性、耐低温性差。 5、热塑性弹性体类密封胶条 具有较好的弹性和优异耐磨耗性,较好的耐油性,硬度可调范围宽(邵氏A硬度65~80

汽车车身课程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电动游览车车身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学校: 日期:

目录 1.摘要 (3) 2.设计任务书 (4) 3.方案分析及选择 (5) 4.设计步骤 (6) 4.1车身主要尺寸的分确定和基本外轮廓的草图设计 (6) 4.2车身轮廓的细节处理 (13) 4.3.对车身进行着色处理 (19) 4.4车身的整体效果图 (20) 5.设计心得 (21) 6.参考文献 (22)

1.摘要 车身是汽车的三大总成之一,其生存周期约为底盘的三分之一。车身的更新速度较快,因此车身设计对新车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辅助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CAD技术已成为汽车造型设计的常规手段。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空气动力学和人机工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中,本人的任务是根据观光车车身的布置特点,完成车内布置及三维造型。通过查找现有车型的参数及座位的布置,利用CA TIA画出车内布置的三维图中,并进行相应的渲染。达到设计一款外形流畅美观,具备实用性的电动游览车。 关键词:车身造型,美学,空气动力学,CA TIA,电动观光车

2.设计任务书 学年学期: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15-17周 学时周数:3周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根据一下车身尺寸参数完成电动观光车车身造型设计任务,达到以下要求: 车体宽度小于2m 车体高度小于2m 可供月15到18人乘坐 最高时速40KM 允许坡度15°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汽车造型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汽车用密封条耐磨性试验规范

汽车用密封条耐磨性试验规范

汽车用密封条耐磨性试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密封条植绒和涂层耐磨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密封条(玻璃呢槽密封条、内外水切密封条和海绵胶密封条)植绒和涂层的耐磨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711 汽车密封条植绒耐磨性试验方法 GB/T 21282 汽车密封条耐磨耗试验 3仪器及设备 3.1摩擦试验机 摩擦试验机应具有可往复运动的试验平台、固定摩擦刀具和试样的装置、自动计数和预设摩擦次数等功能。推荐选用频率(往复移动次数)可调,行程可调的摩擦试验机。图1为摩擦试验机工作示意图。 图1 3.2摩擦刀具 3.2.1刀具材料 常用的摩擦刀具推荐使用金属(CrWMn工具钢加工)和钢化玻璃。 3.2.2刀具结构 常用的摩擦刀具结构及其规格尺寸见图2和表1

图2 刀具规格刀头宽度曲率半径负荷(刀具+附加砝 码) 通用零件及部位 金属刀具1号(7.9±0.2)mm (0.16~0.18)mm 500g 植绒密封条底部金属刀具2号(2.8±0.2)mm (0.16~0.18)mm 250g 植绒密封条唇部玻璃刀具(4±0.2)mm R10/R6 3000g 涂层密封条底部玻璃刀具(4±0.2)mm R10/R6 1500g 涂层密封条唇部 金属刀具3号 (3±0.2)mm 半圆形,精加工表 面粗糙度0.8后镀 铬处理 R15 按图纸要求压缩 海绵胶密封条涂层 部位 4试样及试样坏境 4.1 试样 4.1.1 如无特殊要求,从不同的挤出半成品或成品上截取3个试样。试样表面不应有裂纹或其它缺陷,如缺绒、绒毛聚集、涂层脱落、橘皮或颜色差异等。为保证试样厚度均匀平整,可以对截取的试样非植绒和涂层表面进行机械加工。 4.1.2 如无特殊要求,试样的规格尺寸见表2。海绵胶密封条试样取样长度为100mm。 项目 部位 唇部底部 长度90~150 90~150 宽度8~10 4~6 4.1.3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温度为(23±2)°C、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至少停放24h,试样在放置期间不得受压。 5试验 5.1 植绒耐磨性试验 5.1.1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相应的摩擦刀具、附加砝码及相应的配件,并将它们安装到摩擦试验机上。安装时需保证摩擦刀具及其附加砝码的负荷均匀的施加到被摩擦的试样表面。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一、汽车的设计过程 1.制订产品开发规划 在汽车产品开始技术设计之前,必须制订产品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确定具体的车型,就是打算生产什么样的汽车。其次是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市场情况、技术条件、工艺分析、成本核算等,预测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能力,是否对国民经济和企业有利。第三步是拟定汽车的初步方案,通过绘制方案图和性能计算,选定汽车的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o-最后一步是制定出设计任务书,其中写明对汽车的形式、各个主要尺寸、主要质量指标、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各个总成的形式和性能等具体要求。 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口向因素,明确产品开发的目的和工作方向。否则,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盲目草率上马,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需求,在市场上滞销,带来重大损失。在产品开发的前期,企业为了进行各种研究与探讨,概念设计和概念车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概念设计,是对下一代车型或未来汽车的总概念进行概括描述,确定汽车的基本参数、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能的设计。概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产品的开发目的、技术水平、企业条件、目标成本、竞争能力等。概念设计可能只停 留在图纸上和文件上的描述,称为“虚拟的”概念车;也可能制造出实体的样车供试验和研究。概念设计可能只是一种参考方案或技术储备,也有可能纳入

正式的产品开发规划。所以概念设计只供产品开发参考,但也有可能成为正式产品开发规划的重成部分,—成为新一代车型的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 汽车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汽车的形状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又称初步造型),是将汽车各个总成及其所装载的人员或货物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以保证各总成运转相互协 调、乘坐舒适和装卸方便。为了保证汽车各部分合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定出许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这个阶段,需要绘制汽车的总布置图,绘出发动机、底盘各总成、驾驶操作场所、乘员和货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边界形状;也包括零部件的运动(如前轮转向与跳动)范围校核。经过汽车总布置设计,就可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 (2)效果图是表现汽车造型效果的图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总布置设计所定出的汽车尺寸和基本形状,就可勾画出汽车的具体形象。效果图又分为构思草图和彩色效果图两种。构思草图是记录造型设计师灵感的速写画。彩色效果图是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较正规的绘画,需要正确的比例、透视关系和表达质感。彩色效果图包括外形效果图、室内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其作用是供选型讨论和审查6效果图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铅笔、钢笔,也可采用毛笔(水彩画或水粉画)等,而月前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麦克笔描画、喷笔喷染以及涂抹、遮挡等同时表现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现技法可不拘一格。 (3)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汽车用橡胶密封条的介绍

汽车用橡胶密封条的介绍 一、汽车用密封条的主要作用: 防水、防尘、减震、隔音和密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密封条要求已不仅是具有优良的密封性和环境隔音的功能,而且要有舒适性和装饰性,并且美观、安全、环保等。 二、橡胶密封条材料发展介绍: 汽车用密封条主要以天然橡胶氯丁胶为首选橡胶,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这类密封条的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密封条的要求。特别是在耐候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 由于氯丁胶和天然橡胶在结构上与三元乙丙橡胶的差异,因此在耐热,耐光照,抗龟裂和耐臭氧性能方面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在使用寿命上也大不同。三元乙丙橡胶的优异性能主要是由于三元乙丙橡胶是一种饱和橡胶,主链是有化学稳定性的饱和烃组成,只在侧链上有不饱和双键,分子嫩无极限取代基,分子间内聚能低,分子链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柔顺性,这些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耐臭氧老化,耐天侯老化,耐热老化和低温性能(EPDM 在低温下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弹性和较小的压缩变形其极限使用温度可达-50℃) 近年来国际上汽车密封条应用技术发展相当迅速,EPDM已工业化有可控长链支化EPDM,可提供好的混炼加工和优良的挤出性能,而且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它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在汽车密封条中已被不断的开发应用。

目前一些国家已使用不同类型的热塑性弹性体批量生产汽车用密封条。而且大有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三元乙丙橡胶的趋势,这些材料较之三元乙丙橡胶的突出特点是不但具有弹性体材料固有的优良性能而且具有塑料的优良加工性能并可重复回收利用,同时解决了三元乙丙橡胶撕裂强度低的问题。 密封条用骨架材料材质为:1.钢带2.钢丝编织带3.铝带 加工工艺有:1拉伸2滚压3光板4冲切。其中冲切又分对称;不对称;单桥(不折断,只能沿径向弯曲);双桥(折断,可多方向弯曲)。二,密封条常见类型和结构: 2.1种类:主要用于汽车门,窗,舱盖等存在间隙和活动的部位。起密封;减震;隔音;装饰作用(掩盖缺陷)。防止外部的风沙,雨水,灰尘等有害物质侵入,提高汽车部件的工作寿命和乘坐舒适性。 ①按复合组分分类:密实胶(单一硬度为密实胶,不同硬度则为复合胶料);海绵胶与密实胶双复合;海绵胶、密实胶与骨架三复合;四复合;多复合等。 ②按所装配汽车部位分类:门框条;行李箱条;发动机盖条;导槽;内外侧条(内外切水);头道风窗和其他。 2.2密封条与车体的固定形式: ①夹持部分固定:由密封条自身夹紧部分夹持在车体安装部位固定的形式。夹紧部分可由骨架与橡胶组成,也可以由橡胶组成。 ②嵌入式固定:由密封条结构的钩齿嵌入车体固定。 ③用泡钉固定:在密封条上钻钉孔安装泡钉。整车安装时,将带有泡

汽车设计全过程

工业的艺术!带你了解汽车设计全过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车的欣赏基本都是整车,除了性能之外,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这是对一辆车最直观的印象,所谓汽车设计,简单的理解是根据一款车型的多方面要求来设计汽车的外观及内饰,使其在充分发挥性能的基础上艺术化。 但是,其实汽车设计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并不象其他设计师在香槟和音乐的陪伴下寻找灵感那么纯粹。 汽车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当然它要有漂亮的外表和吸引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它还得能安全可靠的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的知识: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当然更少不了诸如绘画、雕塑、色彩感等基本艺术功底。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能称得上汽车设计师的人少之又少。 从脑子里的一个灵感,到最后得以实现,最简单的估算也是十几个步骤,最后无非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性能优良的内“芯”,再加上一袭新衣包装,才是新车待嫁时。看看如何为一款新车设计“嫁衣”吧。  A从脑到手:草图 开始吧,坐下来好好想想如何表达。虽然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不过对于设计师来说,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拿支铅笔把脑子里的想法表现出来,这非常方便。在从脑到手的初级阶段,没必要画的很精致,简洁的线条足以记录脑海中一个个一闪而过的构思。又或者在随手勾画中得到新的灵感。 06-01-03 11:01 点击查看原图 (51.87 KB)

B 初步定稿:草图+说明 当思路比较明确以后可以绘画一张草图,这时候汽车的主体线条和大方向上的细节设计。 应该都有所表现,在适当的地方加进简单说明,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06-01-03 11:02 点击查看原图 (44.26 KB)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汽车密封条发展趋势详解

支持定制点击咨询 汽车密封条发展趋势详解 汽车密封条,长期以来,车用密封条要求必须具备三大功能:连接性、密封性和装饰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兴材料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汽车的环保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密封条以往的三大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和提高。为满足客车整车性能和档次不断提高的需要,现从客车用密封条的应用材料、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来分析、研究车门密封条行业的发展趋势. 机柜密封条价格 1、客车密封条的发展过程回顾 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汽车密封件都被认为只是为了满足连接性能和部分密封性能,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很少考虑到装饰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使用公共汽车时,只能考虑连接方式,如前窗和后窗,侧窗,门的密封;结构也很简单,大多采用单

支持定制点击咨询 一物种,一体连接,玻璃连接;材料以天然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塑料(主要是改性PVC)为主。虽然这种密封符合连接性能和一些密封性能,但其他性能如柔韧性,防水性,隔音性,防尘性,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性,抗老化性等都较差,更不用说美观和舒适。由于材料自身性能的限制,汽车密封件寿命只有3?5年,不能匹配公共汽车的使用寿命;颜色也比较简单(橡胶几乎都是黑色),更不用说装饰性和美丽性了。车门,车身,行李箱的密封性差,车内噪音,防尘,防水效果也很差。八十年代末,随着乘客等级的不断提高,客舱的要求也相应增加。 2、使用的客车密封条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汽车工业对零部件行业的整体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当然印封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密封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即,密集橡胶,海绵橡胶和钢或尼龙骨架的

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设计毕业设计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设计学号:20112834320005 姓名:陈亚文 年级:2011级 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 学部:工学部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张健 完成日期:2014 年12 月 1 日

摘要 本次试验主要分析了基于STM32F103微处理器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过程。此智能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STM32F103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红外探测电路、超声波避障电路。本次试验采用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芯片,利用PWM技术对速度以及舵机转向进行控制,循迹模块进行黑白检测,避障模块进行障碍物检测并避障功能,其他外围扩展电路实现系统整体功能。小车在运动时,避障程序优先于循迹程序,用超声波避障电路进行测距并避障,在超声波模块下我们使用舵机来控制超声波的发射方向,用红外探测电路实现小车循迹功能。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电机控制功能、智能小车简单循迹和避障功能的软件设计方案,并在STM32集成开发环境Keil下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并使用mcuisp软件进行程序下载。 关键词:stm32;红外探测;超声波避障;PWM;电机控制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mainly analyzes the control system of smart car based on microprocessor STM32F103 system design proces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lligent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STM32F103 controller, motor drive circuit, infrared detection circuit, circuit of ultrasonic obstacle avoidance. This experiment adopts STM32F103 microprocessor as the core chip, using PWM technique to control speed and steering gear steering, tracking module is used to detect the black and white, obstacle avoidance module for obstacle detection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other peripheral extended circuit to realize the whole system function. When the car is moving, obstacle avoidance program prior to tracking, using ultrasonic rang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obstacle avoidance circuit, we use steering gear under ultrasonic module to control the emission direction of ultrasonic, infrared detection circuit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car tracking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hardware design is proposed for motor control function, simple intelligent car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of software design, and in the STM32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nder the Keil.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program, and use McUisp program download software. Keywords:STM32;Infrared detection;Ultrasonic obstacle avoidance;PWM;Motor control

汽车制造流程

汽车是如何造出来的?—从设计到制造全面阐述 以前有个朋友问过我,国内的很多车型都是抄袭的,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研发人员,研发过程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时间?在此向各位车友讲述国内一个车企造车的故事(至于是哪家,自己去猜想了),然后你就会明白,造车真不是很简单的^_^。 想当年这家企业刚进入汽车业,就夸下了“2010年做到中国第一,2015年做到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于是举全公司之力,完全自主设计了一款车型,样品完成后,广邀其全国经销商对这款车进行评价,99%的经销商都太“震惊”了,这车也能卖,他们对这款车没有点滴信心?好在这家公司做出了很英明的决定,没有把此款车型投向市场。 很快这几公司认识到模仿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从copy 到change再到design,这也是日韩汽车走过的过程。此后,此公司做出了一个战略选择,他们开始了大力copy工作,copy的车型从A00级车到C级车,从MPV到SUV一共十几款车,而且这么多车型的研发工作基本上都是同时进行的,并再次提出了一年研发3—4款车型的“豪言壮语”。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copy并不是那么简单,同样copy也需要积累的。当他们把他们copy的第一款车拿到车展的时候,业内的人都笑了,太粗糙了吧?这个车型只会把自己的品牌永远的毁掉。但是这款车连模具都开了,继续向市场推广,还是废掉重来?这可是好几亿。这个时候,这家企业真正意识到“模仿也不是个简单的活”,他们立即停止了对奔驰等车型的仿制工作,全部精力投入到一款A级车的研发中来,他们用几个亿RMB和三年的时间,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 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说明:汽车研发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上千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投入市场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的周期也在缩短,当然,我们说的是正向设计,事实上很多国内的厂家都是逆向设计,但即使是逆向设计同样也需要很多的时间。我们可以仿制别人的外观,但是我们无法仿制别人的工艺,我们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构分析、材料分析、力学分析等,依然需要去试制、测试、检测等等,这些研发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 # 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略有不同,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一般研发流程: 一.市场调研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不经过很细致的市场调研可能就会“打水漂”了;现在国内有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汽车公司会委托他们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做出调研,明确车型形式和市场目标,即价格策略,很多车型的失败都是因为市场调研没有做好。譬如:当年雪铁龙固执的在中国推广两厢车,而忽视了国人对“三厢”的情有独钟,致使两厢车进入中国市场太早,失去了占领市场的机会。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总体布置、造型设计、制作油泥模型。 1.总体布置(草图) 总布设计是汽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车厢及驾驶室的布置,发动机与离合器及变速器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车架和承载式车身底板的布置、前后悬架的布置、制动系的布置、油箱、备胎和行李箱等的布置、空调装置的布置。 2.造型设计(手绘草图) 在进行了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以后,就可以在其确定的基本尺寸的上进行造型设计了。包括外形和内饰设计两部分。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快速捕捉创意灵感的最好方法,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神韵,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设计草图来尽可能多的提出新的创意。这个车到底

汽车设计经验总结

汽车设计经验总结 汽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个成功的汽车产品设计应该使产品满足技术、社会、经济和艺术造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技术性能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适应各种使用条件;还必须符合社会和政府各种法规的要求(如安全、油耗、噪声和排污等法规);还应该造价低廉、经济性能好和可靠耐用;车身还应该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设计开始阶段进行总体设计,即根据整车设计的总目标,明确各种要求的主次地位,统一协调,使它们河蟹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既先进又合理的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设计中的整车设计目标是根据企业产品发展规划而确定的。这一规划是企业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制定的。根据这一规确定了产品的设计方针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产品的用途,型式、整车性能指标、产品成本、生产纲领等。总体设计人员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的。 ㈠设计原则及方案确定 设计底盘一般要有一总布置(主要负责人),他经过市场调研或由销售获得信息,从而决策设计任务。调研后应得出此车的使用区域、环境以及此车的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等诸多方面有一初步了解。例如:山区矿用车,由于路面差,转弯半径小,载货量大,这就要求汽车有较大的动力性,爬坡性,轴距要小。对于轿车而言应把动力性、舒适性、操纵稳定性放在首位,其余次之。 ㈡汽车的选型 ①汽车的轴数:根据不同用途的汽车应有不同要求的轴数。如普通轻型车用二轴式;矿用自卸车用三轴式,双后桥;重型运输车有四轴式甚至更多。 ②驱动型式:不有用途汽车对驱动型式要求也不同。如普通汽车为4X2式,即后桥驱动;对矿用车采用6X4式,即双后桥驱动;对有越野性能或跑车,赛车采用4X4式,即四轮驱动,增大动力提高越野性能;部份军用汽车还采用6X6,8X8等型式。 ㈢汽车布置型式 汽车的布置型式视具体要求而定,有发动机前置、中置、后置式;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有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偏置式。 在汽车的选型过程中,不单要考虑上述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外形尺寸、质量、载荷及轴荷分配。在综合考虑诸多方面因素后即可对汽车进行画总布置草图。总布置草图包括: ①车身总布置和车身形状; ②汽车主要尺寸、性能、质量参数等; ③各总成选配,如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总成; ④在总布置过程中轴荷以及汽车质心高度根据布置需要应进行计算和调整; ⑤根据以上相关尺寸及要求,进一步更准确地确定汽车的轴距、前后轮距、前后悬、总宽、高、最小离地间隙、驾驶室、货厢外廓尺寸等。 ㈣汽车主要尺寸及参数的确定 ①轴距 在设计汽车系列产品时常要考虑几种轴距的变形,通长有:基本型、长轴距、短轴距型。轴距不能过短,因为短轴距亦带来一些缺点:如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变坏;整车角振动过大;传动轴夹角增大。对于4X2货车吨位在2.2-3.0之间,轴距一般在2.3-3.2米围;吨位在3.5-5.0之间,轴距一般在2.6-3.3米围;吨位在6.0-9.0之间,轴距一般在3.6-4.2米围。 ②轮距 货车的轮距与汽车的结构和布置有关。其前轮距主要决定于车架前部的宽、前轮板簧距、板簧宽、前轮转角、轮胎大小及拉杆与车架和转向轮之间的间隙有关。后轮距则取决于后部车架宽、板簧距、板簧宽、轮胎大小、U型螺栓直径及与车架和轮胎之间的间隙等。因此须通过布置才能最后确定,也可以凭经验加以确定。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模板

序号: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二.计算步骤 (4) 三.心得体会 (21) 四.参考资料 (21)

一.题目要求 1、 要求: 1) 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横坐标),格式见图1。 车速u a /(km/h) 负荷(率)U /(%) 图1 等速行驶时各挡发动机负荷(率) 4) 绘制动力特性图; 5)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6)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 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GB/T 12543-2009规定选取,并且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7) 列表表示最高挡和次高挡在20整数倍车速的参数值,格式见表1(注意:要将无意义的部分删除,比如 最高车速只有105km/h ,则120 km/h 对应的状况无意义,需要删除)。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 i 0=5.94,ηT =0.88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 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 ax n =4000r/min 滚动阻力系数 f=0.013; 主减速器传动比 i=5.65 变速器传动比 i (数据见下表)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 质心高 g h =0.9m 二.计算步骤 1 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 线; 通过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 2 3 4 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 100010001000tq n n n n T =-+?-?+?-??????? ? ? ??? ?? ?? 功率: 9550 n Ttq Pe ?= 得程序: n=600:4000; 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 %求转矩 Pe=Ttq.*n/9550; %求功率 plot(n,Pe) hold on plot(n,Ttq) xlabel('n(r/min)'),ylabel('Pe(Kw)') title('\itPe-n 和Ttq-n') gtext('Pe');gtext('Ttq'); 注:m in n =600r/min ,m ax n =4000r/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