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

(2006-2020)

基础资料汇编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年月

第一章自然条件 (3)

一、地理位置 (3)

二、地貌 (3)

三、气候 (3)

(1)季节特征 (3)

(2)日照 (4)

(3)气温 (4)

(4)风向 (4)

(5)降水 (4)

(6)湿度和蒸发 (4)

四、水文 (5)

(1)地表水 (5)

(2)地下水 (5)

第二章自然资源 (6)

一、土地资源 (6)

二、矿产资源 (6)

(1)煤炭: (7)

(2)石油-天然气: (7)

(3)油页岩 (7)

(4)泥炭 (8)

(5)耐火粘土 (8)

(6)石英砂 (8)

(7)砖瓦用粘土 (8)

(8)建筑用砂 (8)

(9)矿泉水 (8)

三、水资源 (9)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位持续提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业实现高端发展,基础雄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效显著,科技成果涌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用地现状 (9)

第五章交通现状 (9)

一、对外交通基础设施 (9)

(1)、铁路交通 (9)

(2)、公路交通 (10)

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城市公共交通 (10)

(2)、城市道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路系统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主干道系统为:“三横两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9)

一、给排水系统 (10)

(1)、水源概况 (10)

(2)、东胜现状供水压力及用水量 (10)

(3)、城市供水主要存在问题 (11)

(4)、排水系统 (11)

二、电力系统 (11)

三、供热系统 (12)

四、电讯系统 (12)

第七章环境保护现状 (12)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 (12)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3)

三、生态环境现状 (13)

四、噪声污染源 (14)

城区固体废弃物由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年产生固废29.2万吨,其中工业7.3万吨,生活垃圾21.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33%,生活垃圾未进行卫生填埋处理,集中垃圾处理场正在筹建中。 (14)

第八章现状消防设施 (14)

第一章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39.58,东径109.08~110.23。东西长106公里,南北最宽处35公里,总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市区东与准格尔旗接壤,南与伊金洛旗毗邻,西与杭锦旗搭界,北与达拉特旗相连。平均海拔高度为1460米,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为海拔1615米,最低点为海拔1269米。210国道(包头—西安)、109国道(北京—拉萨)、包府公路(包头—府谷)、包神铁路通过并交汇于此。北距包头105公里,东北距呼和浩特257公里,南距成吉思汗陵55公里。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胜区西部,以包神铁路为界与东胜相邻,东临包神铁路,西至柯额伦路,南至109国道,北临民族街至包神铁路北段,版块以长方形状与东胜相邻且呼应,规划总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

二、地貌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貌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

三、气候

(1)季节特征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升温快,降水量少,大风多,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春季日平均气温6.8摄氏度左右。平均降水量39~5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13%。由于升温快,降水少,风大,土壤中水分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土地干松,春旱严重,沙化加剧。

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气候湿润。该季虽然短促,气候变化却很明显。温度高、湿度大、降水多,最高气温可达35.8摄氏度,湿润度0.60,降水量占全年的65%,保证不了农牧业的稳定高产。由于水汽充沛,热对流旺盛,很容易形成冰雹,尤以东部地区冰雹出现机率最高,占全年的40%以上。

秋季降温快,气候凉爽,霜冻严重,冰雹多,气候变化明显。秋季的雨量

平均在71~83毫米,占全年的21%~22%.该季节内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出现雷阵雨并伴有冰雹、大风天气。

冬季漫长而寒冷,寒潮天气多。该季节是季风极盛期,盛行西北风,季平均气温零下11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2.6摄氏度。冬季的平均雪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历年平均积雪日数24~28天,降雪日数10~15天,最大积雪深度28厘米。最大冻土层深度150厘米。

(2)日照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地处塞北高原,多为晴天,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100—3200小时,年日照率大于70%。4—9月平均每天日照时数达9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日可达14小时以上,出现在1976年5月。一年内太阳辐射能量东部地区平均每平方厘米142.75千卡,西部地区平均每平方厘米143.19千卡。太阳辐射能量最高值在5月份,最低在12月份。

(3)气温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气温5.5摄氏度。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0.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5.0摄氏度,出现在1980年7月21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11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8摄氏度,出现在1957年2月8日。

(4)风向

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出现,大风日数年平均4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50天。除大风外,还伴沙暴天气,沙暴日年均15天以上,大风和沙暴日的风力常在5~8级之间

(5)降水

区域内降水年平均在400.2-325.8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西相差80毫米左右。全区平均年降水量80093.9万立方米。由于远离海洋,降水量年季变化较大。如东胜1961年降水709.7毫米,1962年降水仅198.5毫米,相差511.2毫米。。

(6)湿度和蒸发

规划区域由于境内阴雨较少,太阳辐射强度大,大风日数多,因此,相对湿度较低。东部地区1-12月湿度分别为0.16、0.18、0.14、0.17、0.16、0.18、0.66、

1.05、0.50、0.31、0.12、0.06年平均湿度0.31。西部地区1-12月湿度分别为0.14、0.18、0.10、0.12、0.12、0.11、0.56、0.83、0.51、0.26、0.12、0.04,年平均湿度0.25。

境内因日照长、风大、植被稀疏,所以蒸发量大。东部地区多年平均2256毫米,西部地区多年平均2501毫米。尤以春、夏两季蒸发量最大。

四、水文

(1)地表水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地表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一部分通过松散砂岩层渗入地下,补给浅层地下水,另一部分通过沟川排泄于境内或流入境内湖泊、水库。全区平均年径流量6643.3万立方米,其中内流水系径流量366.9万立方米。年输沙量844万吨。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各河川均属季节性河流。

(2)地下水

鄂尔多斯市境内浅层地下水的动态受大气降水控制,常随大气降水的年变化及年内变化而变化。据有关部门计算,全区各流域的大气降水渗入系数大部在0.08~0.3之间,补给模数在每年每平方公里4.225万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每年9057.29万立方米。

境内的深层地下水受大地构造、地貌条件、气候特点的控制。北部边缘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老地层基底的隆起,属于深层阻水构造。市境地处隆起以南,深层地下水逆地形通过东胜梁向南运动,排泄给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最后补给陕西;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则以东胜梁为分水岭,以北一部分补给深层地下水,一部分补给库布其沙漠,排泄于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流,另一部分则缓慢向西南方向运动,排泄于内流水系乌尔图河、扎日格沟及桃力庙海子、侯家海子等湖泊,形成地表水体。

境内丘壑、坡梁台地的含水岩层主要为白垩系的志丹群及三叠系红色陆相地层和侏罗系煤层,故含水层分布广而稳定。地下水以潜水形态存在,而潜水又以裂隙水、孔隙水为主,地下水一般在10米左右,矿化度每升小于1克,酸碱度(PH值)在7~8.5左右,水化学类型较复杂,主要以亚碳酸根离子和2

价钙离子、2价镁离子共存(HCO3-Ca+++Mg++)型为主。洪积滩、丘间洼地因泥岩、泥质砂岩分布不稳定,常以夹层出现,故没有大区域的稳定隔水层,地下潜水一般为孔隙水,地下水位5米左右,酸碱度(PH值)在7.5~9左右,矿化度较高,一般在每升3~4克之间,高的每升可达5~7克,矿化类型以氯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游离子共存(CI-—Na++Mg++)型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盐和碱,使土壤碱化,一般不宜作灌溉用水。

第二章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东胜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清末以后,牧场被大面积开垦,种植业居于主导地位。根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东胜区土地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鄂尔多斯市土地总面积的2.91%。耕地219.6平方公里,占8.69%;林地总面积为833.6平方公里,占33.0%;草地1108.9平方公里,占43.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3.0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33.4平方公里,两者合计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9%。

东胜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林木资源有:沙柳、侧柏、杜松、沙棘、山榆、柠条等;野生植物有300余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180多种;药用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可分为全草类、根茎类、茎叶花类、果实种子类;动物资源以昆虫类动物种类较多,哺乳类动物种类不多,但鼠、野兔的数量较多,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蛛形类和毛足类动物种类较少。东胜境内还有世界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遗鸥栖息地----泊江海,目前已开发为泊江海旅游区。

东胜区主要农作物有糜子、黍子、谷子、玉米、荞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等,主要动物有猪、驴、骡、马、羊、鸡、獭兔、遗鸥、白天鹅等。

二、矿产资源

东胜区所处地质构造位置是一长期稳定发展的大型沉积盆地,境内自上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地层发育齐全,构造简单,无岩浆活动,矿产均为沉积矿产。储量最多的是煤,其次有油页岩、天然气、黄铁矿、泥炭、软质耐火粘土、石

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共有矿床、矿点24处。是我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1)煤炭:

鄂尔多斯素有“地下煤海”之称,资源累计探明1244亿吨,约占全区探明储量的l/6,占全区探明储量的53%;保有储量1160.66亿吨,预测储量7656.78亿吨;主要有东部准格尔煤田,中部东胜煤田,西部桌子山煤田。高发热量、低灰、低磷、特低硫,高度环保,极易开采,被中外专家公认为世界上罕见的“精煤”。2002年地方煤矿年产量3047万吨,产值13.0亿元;国有大型煤矿生产原煤2992万吨,产实现产值16.6亿元;

东胜区煤炭资源在境内无论储量、规模、勘探程度,还是发展远景,均属矿产资源之首,属国家重点开发的东胜煤田一部分。煤炭为弱粘结煤二号至褐煤,多为不粘结煤,有部分长焰煤,煤中硫、磷、腐殖酸含量均低,除作民用燃料外,也可用于发电或气化,以获得二次能源和化工原料。作为一般工业锅炉用煤,发热量和灰熔点略低,从煤灰中可回收锗、镓分散元素。石英砂储量为4200万吨,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耐火粘土储量为4.3亿吨。

(2)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为本市极具潜力的矿产资源,经初步勘查认为主要赋存于西部地区,包括罕台镇西部及其以西大片地区。其中伊深一井五个层位有油气显示,可日产天然气454-15290立方米,并伴有原油采出,估算天然气潜在资源量在14000-17000亿立方米。

(3)油页岩

东胜油页岩资源仅次于煤的能源矿产,分布广泛,境内油页岩储量逊于煤炭,但在蕴藏层位上,它往往与煤层互变,含油变化较大,并伴有锗、镓等稀有元素。对油页岩的勘探程度较低储量估计约3.3亿吨。其中万利镇罕台川外储量约9814万吨,油页岩估计面积8.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7.9米。万利镇南部和城区西部及罕台镇东部的罕台川储量约2211万吨,矿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平均厚度3.35米,含油率一般为6.5%。羊场壕乡碾盘梁储量约66万吨,有两个含矿层,上层东西延长约600米,厚度0.7-1.96米,含油率2.7%-8.5%,下层距上层0-12米,与泥岩、泥炭岩、煤常为相变关系。矿区东部及北部出露较好,呈层状,厚2-3米,含油平均3%。铜川镇冯家渠储量为173万吨,一般

厚度4-5米,含油率4%左右。铜川镇库伦沟储量约2.1亿吨,矿体厚度变化大,与煤、炭质炭互变。

(4)泥炭

东胜境内西南部漫无边际赖撖家塔和南部吉劳庆、灶火壕及东部潮脑梁新生界第四系表层有10-30厘米的泥炭层,有望发现泥炭矿床。泥炭除可制农业有机肥料外,还可用于工业制取腐殖酸、煤气、水煤气和甲醇等原料。(5)耐火粘土

本区耐火粘土质量好,规模可观,Ⅰ、Ⅱ级品可作为耐火制品的综合材料。已发现耐火粘土矿主要分布在万利镇的竹鸡塔、碾盘梁及铜川镇的水塔沟、白泥渠等地,查明耐火粘土资源储量为995.9万吨,其中矿区规模达到中型的有2处,但未实现开发利用,潜在价值十分可观。

(6)石英砂

东胜区的石英砂资源赋存条件较好,主要分布于铜川镇乔家渠、冯家渠、聂家塔一带,面积约5平方千米,保有资源储量20万吨。

(7)砖瓦用粘土

东胜区现有砖瓦粘土矿49处,占用资源储量约1007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万利镇和铜川镇。开采面积达3平方千米,年消耗资源量近140万立方米。(8)建筑用砂

东胜区内分布较大的沟川多有砂石富集,厚度1-2米,易于开采,且分布面积广泛,总面积在35平方千米以上。矿山企业主要集中于罕台川和铜匠川,成为东胜区城市建设的重要建筑原料供给基地。

(9)矿泉水

东胜地区地下水的资源潜力较大。泊尔江海子镇草原村所发现的天然矿泉水,资源储量达0.254千立方米/日。其中,锶含量1.988mg/l-2.661mg/l,偏硅酸含量为23.10mg/l-26.80mg/l,为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钙镁钠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且还含有锂、碘、硒、硼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水资源

东胜区现状有4座水厂即郝兆奎水厂、三台基水厂、引黄一水厂及引黄二水厂。在建柴家梁水厂及民族街水厂。

郝兆奎水厂实际供水能力4000立方米/日,占地0.6公顷,水源来自北部罕台川--神树塔水源地。

三台基水厂实际供水能力8000立方米/日,占地1.8公顷,水源来自沙沙圪台水源地。

引黄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量约5万立方米/日,占地3.7公顷,水源来自西柳沟水源地。

引黄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量为5万立方米/日,占地4.5公顷,水源来自展旦召水源地。

截止2002年底,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为15.8 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5 3%。其中地下水利用量为8.0 亿立方米,地表水利用量为1.8亿立方米;黄河调配水量为6.0亿立方米。

第三章用地现状

本次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多样,除居住、办公、商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市政和仓储用地,地形起伏变化大,沟壑纵横,为丘陵地带,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建筑质量良好,公共绿化空间已形成雏形,总体环境景观较好。

第四章交通现状

规划区域内道路系统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

一、对外交通基础设施

(1)、铁路交通

东胜铁路地区共有东胜和东胜东2个车站,其中东胜站紧邻开发区东侧,以客运为主。东胜东站以货运为主。目前东胜东站作为东胜站的运转场,由东胜站统一管理。

(2)、公路交通

东胜区现有的对外交通体系,由国道、省道和乡镇间的公路组成。109国道横贯东西,紧邻东胜经济开发区南端,210国道纵穿南北,位于开发区西侧。省道有包府公路,既东胜区规划中的民族街东段,全市有县级公路14条。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3)、公共交通

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以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主,公共汽车、出租车为辅。城市内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12条,车辆中巴147辆,有出租车1987辆。万人公交拥有水平为5.88标台/万人。

第五章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因为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东胜城区,现状市政设施纳入东胜城区总体统筹考虑。

一、给排水系统

(1)、水源概况

东胜河东水厂位于东胜桥南150米伊敏河东岸,日供水能力17000吨,运行情况良好,现有一口辐射井、三口大口井、三眼管井。原水经过净化、消毒,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东胜河西水厂位于东胜桥南600米伊敏河西岸,日供水能力20000吨,运行情况良好,现有两口辐射井、一口大口井、一眼管井。原水经过净化、消毒,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东胜现状供水压力及用水量

1、1、供水压力

河东水厂供水压力 4 kg/cm2

河西水厂供水压力 3.8 kg/cm2

管网末端压力 2.2 kg/cm2

2、2、用水量

1999年工业用水量60万吨,生活用水量390万吨,总计450吨。

2000年工业用水量58.6万吨,生活用水量487.1万吨,总计545.7万吨。2001年工业用水量39.8万吨,生活用水量450万吨,总计489.8万吨。(3)、城市供水主要存在问题

1.水源地周边及上游污染严重,达不到水源保护标准;

2.河东水厂滤池老化,曝气设施达不到曝气要求;

3.河西水厂配套设施不完善,(包括办公室、道路、绿化等);

4.城市管网覆盖率小,很多居民区吃不上自来水;

5.管网上部分阀门失灵,一但出现漏段将水面积停水,不利于维修;(4)、排水系统

开发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目前东胜区的污水排放均未成系统。部分工厂为保证生产,建设了局部排水管道,将污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洼地。市区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生产、生活污水无组织地排放,主要靠渗水井和污水车拉运排放。

二、电力系统

东胜区现有配电变压器共744台,其中电业变压器155台,用户变压器589台;总容量157,563千伏安,其中电业容量33325千伏安,用户容量124238千伏安。

三、供热系统

开发区采暖方式为分散锅炉

现状东胜区内有两个热源电联产集中供热区,总供热能力为78万立方米。共有采暖锅炉房153处,锅炉206台,锅炉总蒸发量为700t/h,总供热面积为346万平方米,占建筑房屋面积30%。

四、电讯系统

G网交换设备种类:华为V33版本

交换容量:14.6万户(东胜)

移动用户数量:107166户(东胜中已经开户)

无线寻呼用户数量:28002户

中继传播方式:光缆

第六章环境保护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

2001年全市废水排放量189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44万吨,生活污水排放650吨,城市废水主要排入伊敏河和东胜河。

伊敏河年接纳工业废水308万吨,生活污水650万吨,主要污染源为东胜(啤酒)集团公司、三元乳业公司、骏龙植物有限公司,元盛食品厂及城市生活污水泵站。伊敏河东胜段对照断面能够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III类水体的水质标准,但有COD、NH3—N超标现象;控制断面(铁路桥北)水质超过V类水质标准,说明污染主要是由于东胜市区排污所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

东胜河年接纳工业废水936万吨,主要污染源有东胜晨鸣纸业公司、海星氯碱总厂及伊敏电厂等。东胜河对照断面(入境断面)的水质能够达到《地面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III类水体的水质标准,控制断面(出境断面)的水质超过V类标准,特别是冬季枯水期,COD超过III类水质标准70.3倍。说明该河段的污染主要是由于东胜市区的排污所造成的,其主要污染物为还原性无机物及有机物。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东胜现有工业及采暖锅炉731台,其中采暖锅炉708个。工业及采暖锅炉多采用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低,管理不善,烟尘排放大部分超标。

东胜区年耗煤128万吨,其中工业58万吨,居民生活用煤33万吨,采暖锅炉37万吨。年排放烟尘1270吨。

东胜区大气污染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主要以TSP为主,其次是NOx和SO2,其分指数的分担率分别为81%、14%、5%。根据近几年的现状监测结果分析,TSP在采暖期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燃煤锅炉除尘效率低或管理差。有些司炉工根本不排空除尘器,造成运行管理差,有些除尘器接灰斗底盖丢失或漏风造成除尘器效率下降;民用炉灶低矮众多,形成面源污染;汽油车、柴油车尾气超标排放。由于我区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采暖设备运行率高,周期长。加上冬季静风率高,易形成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散。在非采暖期TSP 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周围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裸露较多,风力作用很容易输送到城区大气环境中,城区由于城区周围的沙尘输入及原有未硬化地面,形成扬尘,由于内外协作用,导致TSP超标。

三、生态环境现状

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不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给东胜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昔日水草丰美的谢尔塔拉天然牧场,只经过短短五十年(1950年建场)草场退化面积达1/4,单位产草量也比建场初期降低50%。

东胜草场暖季理论载畜量不足实际载畜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超载放牧和过度打草,导致植被盖度低,暗色草甸土草场水位下降。由于周边荒地、退化草场开垦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东山高平地,耕地已经超过40000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7%。由风力作用,造成土地风蚀化比较严重,仅西山、东山和谢尔塔拉就有沙化草场(或土地)500公顷。

四、噪声污染源

1、(1)、交通噪声源:

全区有机动车19765辆。其中汽车12765辆,摩托车7000台,这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中心城区声环境影响最大。

2、(2)、生活噪声源:

商业活动产生的噪声、露天市场嘈杂声、爆竹声、音响设备等。商业活动中娱乐业和餐饮业噪声在生活噪声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投诉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生活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3、(3)、工业噪声源:

全区共有工业噪声源820个,其中鼓风机引风机占的比重较大,而且扰民问题比较严重。

4、(4)、建筑施工噪声源:

东胜区每年新增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加上道路桥梁施工,造成建筑工地遍地开花。主要声源是电锯、打桩机、搅拌机、振捣棒入装饰阶段产生噪声,有些工地为了短暂工期,昼夜施工,给周围居民造成严重污染。

东胜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个别地域声环境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管理不到位。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等现象严重,致使交通不通畅,机动车喇叭使用频繁;建成区内建筑物密度大,绿地不足,高大树木稀少,易造成噪声混响,不利于噪声衰减;一些单位建锅炉时不考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距离居民住宅太近,并且缺少隔声减震措施,扰民比较严重。

5、(5)、固废环境现状

城区固体废弃物由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年产生固废29.2万吨,其中工业7.3万吨,生活垃圾21.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33%,生活垃圾未进行卫生填埋处理,集中垃圾处理场正在筹建中。

第七章现状消防设施

现状开发区范围内尚未设消防站,东胜区仅有一处消防站投入使用,而辖

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导致有偏远地区的火灾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消灭。

现有车辆、装备陈旧、老化,特别是载水吨位小;消防车超期服役比例偏大;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种类少、数量少;常规器材装备得不到及时更换等问题为突出,不能十分有效地完成各类火灾的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

(新)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2) 第三章规划布局 (2) 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4)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六章景观规划 (10)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12) 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1)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3)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3) 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适应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建设部《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 (7)《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 (9)《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0)《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 (1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 (12)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有关城市和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

第3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60.00平方公里,北至323省道、新戴运河、大桥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唐纬十一路,西至经一路、唐经一路,东至城东高速公路引线。 第4条.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其中: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5条. 指导思想 1.用高瞻远瞩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发区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新条件、新机遇、新机制,使规划符合并促进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发展观。 4.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5.突出特色。 6.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一规划,逐步实施。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第6条.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先导区,先进管理试验区,现代工业集聚区,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新区”。 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一主二副”开发区(中心区、东区、南区)

总体规划资料清单

调查资料清单(2000-2020)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省地图 2、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3、规划区1:10000、1:5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2、近五年市区统计年鉴,2000年年鉴 3、市里规划发展设想(十五计划等) 4、省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气象(年均及月均最高、低温度、降水量、风玫瑰、生长期)【气象局(站)】 3、河流水系(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航运价值、主要湖泊及水库面积、 容量)【水文站、水利局】 4、地质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地矿局】 二、历史沿革: 1、建制沿革及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地名办】 2、历史风貌特色 三、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规划国土局】 2、土地利用规划图纸 四、人口与劳动力: 1、近10年(或5年)本市人口总量及变动情况:常住、暂住、流动数量,自然、机 械增长率【派出所、计生委】 2、人口构成资料:市区人口年龄、性别、家庭构成、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派出所、户籍科】 3、劳动力职业、性别构成、数量、文化程度【劳动局】 五、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及变化:历年(5-10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值 【统计局、计经委】 2、经济构成及变动:社会总产值五大部门比例(工、农、建、交、商)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农业中农林牧副渔 工业产值中各行业产值比例及历年变动【统计局、计经委】 第二部分行业调查

一、居住: 1、家庭平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建委、房产局】 2、住宅建筑建设时序,本镇历年新建住宅量,年增长率 3、住宅建设、旧城改造的计划和设想【建委、规划国土局、房产局】 二、公共设施: (一)行政办公:类型、分布、建筑总面积、使用情况 (二)商业金融:商业网点 1、主要零售商业设施的分布、建筑总面积、用地情况【商业局】 2、市内金融网点的分布【商业局】 3、宾馆、旅店、餐饮业分布和规模【工商局】 4、各类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摊位数 【工商局】 5、商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构想【工商局】(三)文化娱乐 1、市内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影剧院等)分布和规模【文化局】 2、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规划设想【文化局】(四)体育 1、市内体育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设规模【体委】 2、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构想【体委】(五)医疗卫生 1、市内各卫生院(所)的分布、占地面积、床位数、医护人员数 【卫生局】 2、其他卫生机构(防疫站、卫校等)位置规模【卫生局】 3、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构想【卫生局】(六)教育科研 1、市区教育机构、各级学校的分布、规模(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统计: 位置、占地面积、教师数、学生数)【教委】 2、教育机构、学校等发展建设构想【教委】 3、科研机构、单位的数量、分布、研究方向、发展构想【科委】(七)宗教福利 1、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分布、规模、发展构想【民政局】 2、市内各种宗教机构的分布和类型【民政局】 三、工业【工业局、乡镇企业】 1、市内主要工业企业统计(厂名、地址、所有制性质、占地规模、产品、职工数,年 货运量、主要货运品种)【工业局、乡镇企业】 2、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或计划,工业发展规划和设想【计委、经委、工业局】 四、仓储 主要仓储基本情况:位置、种类、用地规模、货物来源及去向、库存量、所属部门 第三部分交通 一、对外交通 1、公路、铁路及有关设施现状(公路等级、长度、断面宽度和车道数,汽车站、铁 路客货运站的规模、分布等)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170712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各部门对口资料收集 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1、上版镇总规; 2、镇区地形图(1:1000或1:500);镇域地形图(1:10000或1:20000) 3、昌宁县城镇体系规划; 4、镇域范围内温泉资源及古茶树资源。 5、镇域及镇区的工程地质报告、地震烈度等情况; 6、镇域及镇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近期(3—5年内)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7、2014、2015、2016年度等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编志办 所辖县县志和镇志。 土地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派出所 1、201 2、201 3、201 4、201 5、2016年等五年的历年镇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及户数; 2、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 3、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变动情况(包括迁入、迁出)和机械增长率; 4、镇域各行政村人口数量; 5、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统计部门 1、2010—2016经济统计报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利部门 1、镇域范围内各主要河流、水库及各种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现状图;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 气象站

1、风玫瑰图。 文物、旅游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数量、范围、等级等; 2、镇域内现状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发展设想。 卫生、防疫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医院、诊所的数量、分布、级别、规模等(列表); 2、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教育部门 1、镇域内中小学校数量、分布、用地、人数及班级规模、(列表); 2、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市政部门 1、排水设施现状图(应标明管径、走向、明沟、暗渠);较大范围的排水去向; 2、主要单位的排水量及水处理情况; 3、排水工程现状问题及规划设想。 自来水公司 1、水源位置、水源地保护范围,供水能力、水井数量、井深、单井出水量,给水管网现状图; 2、现状水厂位置、规模、保护范围,人均用水量、用水普及率; 3、给水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电管所 1、镇域内变电站位置、等级规模; 2、镇域及镇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发展设想。 消防部门 1、镇区消防设施现状(位置、占地、车辆装备、队员人数等); 2、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2012.9.4)讲解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 发展规划编制参考提纲 前言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具体的四至边界。中期范围拓展至**平方公里,远期展望到**平方公里。(经国家审核公告的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规划修编凡涉及扩区增容的,应说明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拟扩区增容后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 开发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 开发区所在地(市、县)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 〔简要说明。附所在市、县区位图,主要经济指标图表等〕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建设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国家审核公告面积、实际控制面积(其中: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累计已批准企业用地面积)。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等。以此说明开发区面积的扩大、产业承载力的提升。 二、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开发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企业入驻情况;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三、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入驻企业数、带动就业数等 四、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水平;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产出率;盘活存量土地、

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7其它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主编:0810060111 勇富 副编:0810060131 玉梅 一、容 1、区域环境 ①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 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 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 3、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 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地面 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宾馆、旅

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 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 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 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况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 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古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 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 4、对外交通用地: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 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 5、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 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 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 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5、最近5 年统计年鉴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 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

综合资料备注 1、统计年鉴(近10年)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4、政府工作报告 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 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规划管理部门 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 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 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 9、1:5000或1:10000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 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规划管理部门 分类资料(基础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 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 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

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班级:104653 学号:105040650051 姓名:苟武林 指导老师:王丹

目录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 1 镇域基本情况 (1) 1.1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1) 1.2自然环境 (1) 1.3历史沿革 (1) 2 现状人口 (1) 2.1现状人口概况 (1) 2.2劳动力状况 (2) 3 镇域经济发展情况 (2) 4 居住现状 (2) 4.1居住概述 (2) 4.2乡镇住宅类别 (3) 4.3住宅配套设施 (3) 5 社会事业 (3) 5.1行政办公事业 (3) 5.2科学、文化与教育事业 (3) 5.3卫生事业 (3) 6 工业和仓储现状 (3) 6.1工业用地 (3) 6.2仓储用地 (5) 7 基础设施建设 (5) 7.1道路交通 (5) 7.2给排水现状 (5) 7.3电力、通信及有线电视 (6) 7.5供热工程规划 (6) 7.6环保现状 (6) 7.7防灾工程规划 (6) 8 绿地系统现状 (6)

1 镇域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潦河镇位于南阳市境西南部。其辖区东与溧河乡以白河为界,南靠陆营,西与镇平县彭营乡接壤,北与王村乡为邻。总面积76. 25平方公里,辖潦东村、潦西村、王营村、崔营村、闫庄村、张茂庄村、胡庄村、姚营村、元西袁营村、清凉寺村、王陈庄村、西粱庄村、大陈营村、吴集村、刘谢营村、中庄村、上范营村、李庄村、丁奉店村、大周庄村、小周庄村、大官庄村、小官庄村、前宋马营村、后宋马营村、辛店村26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 1997年总人口60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988人。主要为汉族,有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等兄弟民族。 1.2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潦河镇地处丘陵地区,地势东高西低,东有新店岗自北而南延伸,海拔145米,西部海拔110米。 气候特征:潦河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文:境内地表水、地下水丰富,且水质良好。白河、段长8公里;潦河,段长10公里;沐垢河,段长12公里 1.3 历史沿革 历史上该镇辖区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新店的毛笔、宋马营的柳编制品、清凉寺的陶器、西梁庄的苇编、上范营的稿荐都久享盛名。现在潦河是辖区的中心集镇,80年代以来,集市贸易繁荣,逢集可上市2万余人,商业、服务业沿南邓公路两侧兴起。新店、于刘营、吴集、新集4个传统集镇的开发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 文物古迹有张茂庄村北汉墓、新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潦西村委会潦河遗址。 2 现状人口 2.1 现状人口概况 根据2009年人口统计结果,林坛镇全镇人口30776人,共7702户。其中镇区人口2464人,共684户。

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总规基础资料清单 一、地形图 1、镇区范围内1: 1000地形图 2、镇域地形图(1: 1万或1: 5千)及行政区划图 二、相关规划 1、上一级规划 2、已编制的其它规划(如重点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3、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及规划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三、地质灾害资料 1、镇区范围内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水土流失情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河流防洪标准 四、城镇概况 1、镇志 2、地理位置(经、纬度)、镇域面积 3、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情况 4、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主导风向、水文条件(河流水系) 5、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五、人口资料(详见附表) 1、镇区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2、镇域各村近五年人口统计资料(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六、社会经济资料 1、近5年镇政府工作报告 2、近5年镇(镇区及各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报告(报表),镇区及各村GDP及各产业产值,各村主导产业、发展优势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七、资源情况 1、社会文化、人文景观相关资料(文字﹑照片) 2、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关资料 3、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相关资料 4、矿产﹑水利等其他资源相关资料 八、社会服务设施 现状各公共设施情况(行政、市场、教育、医疗、文体等) 九、道路交通资料 1、高速公路﹑铁路情况 2、镇域过境交通现状及规划情况 3、镇域乡村道路现状及规划情况 4、水运现状及规划情况 5、加油站、加气站、消防站现状及规划情况 十、基础设施资料(包括图纸、文字等) 1、镇区及各村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供气、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现状及规划发展设想等资料。 2、规划区水源: 水厂规模:位置: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secret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 (2001—2020) 基础资料汇编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 2002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一.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 1 二.历史沿革................................................... 1 三.自然地理................................................... 1 四.资源状况...................................................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一.经济发展状况 ........................................... 2 二.人口状况................................................... 2 三.附表.......................................................... 2

第一章 基本概况 一. 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新石塘地域范围包括撤扩并前的箬山、钓浜、石塘三镇,位于浙江省南部台州湾南端温岭市东南松(门)石(塘)半岛。东经121°35′北纬28°16′,北临松门镇,离温岭市20公里,东南西三面环海,距上海至福州、广州航道1海里。镇域面积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6373人,辖60个行政村。 二. 历史沿革 石塘历史悠久,原为东海海滨岛屿,清朝时因水道渐淤,石塘逐渐与大陆相连,形成半岛。宋元时黄岩第六十六都,乾隆六十年归太平县所辖,嘉庆时为石塘庄属五都。民国时称石塘镇,属松门区。1948年曾与箬山合为石箬乡。1951年属石陈区,箬山分离为乡,石塘镇为区政府所在地。1956年石陈区撤消,改属松门区。1958年称石塘营,属松门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石塘镇,1979年11月属石陈区。1992年在撤区扩镇并乡中,把原石塘镇、车关乡和上马乡的金星、盐南、盐北、后沙扩并成新的石塘镇。2001年,温岭市城镇体系调整,原石塘、钓浜、箬山三镇合一,成为目前的石塘镇。 三. 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温岭市地质构造属浙闽地质的东南边缘,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端的东南侧。燕山期总的属隆起剥蚀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石塘东南部的剥蚀平原被抬升,经侵蚀切割成山地,这些山脉直通海洋,经长期风化,侵蚀合海浪冲击,切 割较深,坡芭较陡,土层浅薄。沿海山脚深入海洋、岩石裸露、石芽嶙峋,呈独特的岩坡海 岸。其西滩涂平坦,淤泥松软,泥质肥沃。石塘属沿海丘陵,全镇被山体分隔,山多为荒山 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以红壤为主,由近代海积物形成,含盐量较高。 2、气候及水文 石塘镇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冬温夏凉,雨量充沛,阳光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1℃,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温度36.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温度-5.9度。年平均降雨量157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雾日数56天,年日照数1840.5小时常年风向为东北偏北。由于风大,陆地年蒸发量142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度600毫米,同时境内山体小,集雨面积少,植被破坏严重,储水条件差,水资源贫缺,生活用水不足。 主要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夏末和秋季的台风,其次为干旱、暴雨。 3、植被 石塘山体多裸露岩皮,植被浅薄稀松,境内缺少成片茂盛的树林。 四. 资源状况 石塘镇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滩涂围垦、海盐生产等,其中海洋捕捞产品中,主要有带鱼、绿鳍马面屯、大黄鱼、中国毛虾、乌贼、鲳鱼、蓝点马鲛等浅海滩涂现养殖有蛏子、泥哈、抟哈、牡蛎、对虾等,浅海岩礁的野生生物品种有50余种,为国家一级渔港,浙江渔业重镇,台州渔业第一镇。 石塘三面环海,旅游资源丰富: 有雷公山、老公头山、狮子山等山石景观;洞下沙滩、三蒜等沙滩景观;有大小蚊虫岛、

总体规划的基础收集

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现状和规划情况等基础资料,并作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应包括: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城市基础资料。 一、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应包括: 1.市、县、镇域近期测绘的地形图:一般为省测绘院购买的1:10000的地图,若乡镇能够提供其他比例尺的地图,则必须有明确的村镇界限、地表水体的位置、大小,道路、铁路的走向等。 2.自然条件: 2..1气象资料。 应包括:历年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最高气温,最大降雪量,历年平均降水量,暴雨强度(要有公式),历年平均风速、风向频率等。 来源:县(镇)志,气象局等 2..2水文资料。 应包括:沿江河城市的水位、水系和流域特征,年平均流量,丰水和枯水期流量,最高洪水位和淹没范围(洪水频率标准),城市堤防的防洪等级等。 来源:县(镇)志,访谈,水利局、水文局等 2. 3地貌资料。 应包括:地面形状:水——陆的轮廓;地势起伏;坡度分析。自然特征:陆地、水面、植被、地形价值、自然景色的价值。人工的特征:分界标志和边界,道路交通,居民点,市政设施,污染源分布 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 2. 4地质资料。 应包括:地质构造及地基承载力,地基最大冻结深度,不良地基的分布及地质灾害情况等。基岩层:断面和露头;面层地质:土壤类型和分类;土壤稳定性:对断层、滑动、侵蚀和下沉的敏感性;土壤生产力:构成和条件。地下水的种类及其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资源评价。 来源:县(镇)志,地质局等

2. 5自然灾害资料。 应包括:国家最近确定的城市所在地的用于抗震设计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历史记载地震发生状况及市域内地质断裂带分布情况等。滑坡、崩塌、泥石流、暴风雨(雪)、异常气候(干旱、洪水)等。 来源:县(镇)志,地震局 2. 6生态环境资料。 应包括:生态群落、植物、鸟类、兽类、鱼类和水生物、昆虫、生态系统:价值、变化和控制 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 3.资源状况: 应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贮量及可采量等;自然资源,如特产、乡土树种等;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 来源:县(镇)志,现场踏勘,访谈等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状况: 应包括:名称,产品,产量,销路,原材料,运输方式,污染情况,规模,位置等 来源:县(镇)志,工业局,访谈等 5.主要城镇状况: 应包括: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 来源:各地走访、踏勘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应包括:水源,水量,水质,供水普及率等,电力来源,一次、二次变电所位置,容量等,各电讯设施(移动、固话、网络等)容量,运转状况等,邮政局所位置,规模,等级,排水设施、能力,燃气、供热(本地区冬季供热标准)、加油站等情况,垃圾填埋点位置,规模等等,以及各专业的发展计划。 来源:各部门访谈,实地踏勘等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状况: 应包括:规模,位置,使用(保护)状况,价值等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 编制大纲 (初稿) 总则 规划范围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期限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主导产业

〔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 第四节重点项目 〔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 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 第一节功能分区 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 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 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 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

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 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 〔包括城市设计框架〕 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容量 〔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 〔循环经济相关内容。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 第四节节能减排 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

旅游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旅游总体规划 调查资料清单 I、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2、规划区 1 : 10000、1:5000、或1 : 2000 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上一级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上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的上位规划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3、规划区统计年鉴(近10年) 4、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5、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 6、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7、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9、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10、其他资料:山岳、峡谷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质剖面;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 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有关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 H、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城市所处的经纬度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 【市(县)志】 2、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市(县)志】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市(县)志】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 载力、地下矿藏等【市(县)志】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 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市(县)志】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提供风向玫瑰图。【市(县)志】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市(县)志】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雨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 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