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 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则焦距可能小于12. 0厘米也

可能大于12.0厘米

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而成的等大虚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 12.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太阳光是相当于平行光的,所以白纸越靠近凸透镜,光斑越 大,则焦距是大于12.0cm 的,A 错误;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暗区,不是物体的像,B 错误;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 正确;

D.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不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D 错误。

故选C o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 B. 于-WiM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 C.

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 < f < 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得:/<15cm ;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16cmv2/,得:f > Scm , f <16cm ;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3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 f<6cm

B. 6cm

C. 9cm

D. 18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

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 >2f,则f

故:9cm

选C .

【点睛】

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

4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

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当物距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

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u=v=2/=20cm,则焦距为六10cm:更换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

15cm<20cm<30cm,即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匕>2/=30cm,则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出现清晰像.故A正确.

5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人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 v < 2f, u > v.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f < u <

2f.由于f2f, u

距,所以,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故选B.

7 .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8 .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C.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A.老花镜是凸透镜,因此老花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 错误;

B.近视镜是凹透镜,因此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

8.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时像距为15cm,故可以得到

/<15cm<2f

化简可得

7.5cm

此外,由图甲可知,像距为15cm时,物距在窗外,说明此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15cm,且光路可逆,若物距为15cm时,像的位置应该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Mo选项A 图中物距为10cm,此时像距应该超出光具座范围或成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时物距约为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满足

7.5cm

和焦距更接近15cm的条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若此时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则焦距为10cm,更接近

7. 5cm,不符合题意;

D.若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则像距为12cm,此时蜡烛应该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在如图位置成一个清晰的像以后,把原透镜更换为f=15cm的新透镜,则光屏应该靠近透镜才能得到一个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 - 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 - 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 - 35cm=15 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在如图位置成一个清晰的像以后,把原透镜更换为f=15cm的新透镜,,物距u=50cm,满足u>2f,由于凸透镜的焦距增大了,则像距也会相应增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得到一个像,故D错误。

故选:Co

10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在/和2/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错误;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

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故选ADo

12.某凸透镜成像时,像距"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v/cm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C.当u<16cm时,该凸透镜可作放大镜使用

D.当“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六16cm,所以「8cm,即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

B.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B正确;

C.当u<16cm时,有两种情况:若”/,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若f

D. 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D错误。

故选B.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u = 50cm-15cm = 35cm

v = 70cm-50cm = 20cm

可知

35cm> 2f

/<20cm< 2f

解得

10cm

u+v>4f

35cm + 20cm >4/

解得

/<13.75 cm

综上所述

10cm

故A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物距等于

50cm- 40cm= 10cm

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故D正确。

故选D。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

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 乙图中的

, 2M 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一

D.

2f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D> 2f到f < u <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15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图中H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图中II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D.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告诉的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应比AE 大,箭头方向向上:像在主光轴下方,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利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作出物体AB,由图可知;则物体应在主光轴下方,所以物体在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来的关系:④应用.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题中,根据图示确定了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物

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16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上观察到缩小的像.接着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所以u>2f,此时fvv〈2f:

若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则f〈uV2f,所以会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关于凸透镜成像的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若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物距就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分析解答.

17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10 20 30 40 50 60 70 S0(cm)

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人的像

【答案】AB

【解析】

【详解】

如图,物距为

z/=40cm-l 0cm=3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4,所以

30cm >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f< 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

z/=40cm-30cm= 10cm

A.若5cm

B,若/<5cm,此时u>2/,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C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

CD不符合题意。

18 .有一个焦距为/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处,在此过程中()

A.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B.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

C.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D.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

【解析】

【详解】

A.从4/向2/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继续向1.5/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当物距等于2/时,像距等于2/,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故符合题意;

C.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从4f向2/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继续向1.5/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19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卜.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甲 ------------------------------- 乙〃

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

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

B错误:

CD.由甲图可知,物距

u = 35cm- 5cm = 30cm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

30cm > 2f A

f A <15cm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和2/之间,即

4 < 30cm < 2y B

可得

15 cm < f B < 30cm

所以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o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 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 fVv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 f< (70cm-50cm) <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VfV15cm,故C错误;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中考物理专题题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 => u f 30cm2 >,故AB不符合题意; 则15cm f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答案】D 【解析】 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U>f,v>2f; 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即v=40cm,所以,40cm>2f,解得:20cm>f,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故选D. 思路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则不可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该透镜的焦距.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 .f f f >>甲乙丙 B .f f f >>丙甲乙 C .f f f <<甲乙丙 D .f f f <<乙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 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 u f 甲甲>>,所以2u u f 甲>> ;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2u f 乙>,所以2 u f 乙<;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f u 丙>;所以,f f f 甲乙丙>>。 故选B 。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答案】D 【解析】 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 >U >f ,v >2f ; 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即v=40cm ,所以,40cm >2f ,解得:20cm >f ,只有D 选项符合条件.故选D . 思路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则不可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该透镜的焦距.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 3.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 )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小红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这时,她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那么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当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物距是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像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由于光的可逆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答案】D 【解析】 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U>f,v>2f; 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即v=40cm,所以,40cm>2f,解得:20cm>f,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故选D. 思路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则不可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该透镜的焦距.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 3.如图所示,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不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的是()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B、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像距,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为物距,所以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 选D。 2.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答案】D 【解析】

A .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 错误;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那么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更靠近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大,焦点不可能在a 点,B 错误; C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那么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更远离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小,焦点不可能在c 点,可能变在b 点,C 错误、D 正确.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 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 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 4.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 ,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A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 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则焦距可能小于12. 0厘米也 可能大于12.0厘米 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而成的等大虚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 12.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太阳光是相当于平行光的,所以白纸越靠近凸透镜,光斑越 大,则焦距是大于12.0cm 的,A 错误;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暗区,不是物体的像,B 错误;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 正确; D.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不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D 错误。 故选C o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 B. 于-WiM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 C.

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 < f < 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得:/<15cm ;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16cmv2/,得:f > Scm , f <16cm ;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2f,则f

2020-2021中考物理专题题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2.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 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 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A.2厘米<f<4厘米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2f,即 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考复习习题及详细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成的像是立的,大小与物体. 2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时不成像;当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的距离 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多少的;快门 是用来控制曝光的. 4 .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 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 1大于二倍焦距等于2倍焦距倒相等 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 3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远景物大小 4倒立放大的虚像下远 一、填充题 1.凸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镜。 2 .有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若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则在凸透镜的侧成实像,光学装置就 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3.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成的像,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成的像。 4.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像叫实像。 二、是非题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实验用的凸透镜其焦距必须是已知的。()2.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4.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5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6.虚像不可能成在光屏上。() 7.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8.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三、选择题 1.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一定成实像B.凸透镜一定成虚像C.凸透镜一定能成像D.凸透镜能成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A组答案: 一、1.凸透2.另一;缩小倒立;照相机3.直线传播;反射;折射4.折射;实际 二、1.也d3.x4.x5.d6.d7.d8.N 三、1.D2.B 一、选择题: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 列图中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 在f 和2f 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 在2f 以 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 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2 .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 透镜的光心为O,A 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 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S 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 、8、9; S i 、S 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 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C. 三个虚像,一个实像【答 案】B 【解析】【详解】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 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3.近视的人,戴上近视眼镜,从适当的角度仔细观察镜面,可以看到放大了的自己的眼睛、睫毛和汗毛孔等,这是() A.凹透镜成的像 B.凸透镜成的像 C.凹面镜成的像 D.凸面镜成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眼睛和睫毛都在镜子的同侧,所以看到的像应该是面镜形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由于中间薄,边缘厚,在眼睛一侧镜面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D.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4.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A.2厘米Vf<4厘米 B.4厘米Vf<5厘米 C.5厘米vf<8厘米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 f8cm2f,即4cmf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 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

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 . 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 为 A .2厘米<f <4厘米 B .4厘米<f <5厘米 C .5厘米<f <8厘米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 f <8cm 22f ,即 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A 错误; 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

2020-2021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 .f f f >>甲乙丙 B .f f f >>丙甲乙 C .f f f <<甲乙丙 D .f f f <<乙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 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 u f 甲甲>>,所以2 u u f 甲>>;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2u f 乙>,所以2 u f 乙< ;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f u 丙>;所以,f f f 甲乙丙>>。 故选B 。 2.两平面镜AM ,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 ,A 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 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 ) A .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 .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 .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 .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S 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 1、S 2、S 3; S 1、S 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 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 4; S 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 ′;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3.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错误;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那么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更靠近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大,焦点不可能在a点,B错误; C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那么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更远离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小,焦点不可能在c点,可能变在b点,C错误、D正确.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30.0cm10.0cm f== 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A错误;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正确;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错误。 故选C。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