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1 了解欧洲音乐的开展历史,仔细凝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不同音乐格调。

2 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其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 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观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1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开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欧洲古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段时期的音乐。

2 通过凝听剖析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并在此基础开展的线索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收集有关音乐资料,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资料。

教学重点:

1 作品的曲式构造剖析

2 通过观赏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造音乐开展的基本脉络,领略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创作的不同格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⑴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

⑵认识各种弦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⑶听辩其各种乐器音色及其和声效果。

看图并观赏乐器音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小号、短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西洋管弦乐队是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大型乐队形式,它的音域宽广,音色比照鲜明,表现力极为丰盛,通常用来演奏大、中型乐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尽管很多,但根据乐器的结构、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弦乐器家族家族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师出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

二、观赏

(一)、初听《G弦上的咏叹调》

⑴边观赏乐曲边思考问习题,听后由学生说出答案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

A小提琴B大提琴C二胡

(2)乐曲的基本情绪

A深厚安详B激昂雄壮C热烈活跃

(3)乐曲的作者

A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B约翰、克利斯蒂安、巴赫、

C贝多芬

⑵学习作品的曲式

(1)相熟作品第一局部旋律,老师提示应注意的问习题:

速度跨小节连线的切分节奏变化音升降si 的音准。

(学生看谱跟着小提琴演奏录音唱乐曲第一局部旋律)

(2)通过凝听,剖析作品曲式.老师结合图式解说此曲为单二部曲式,边听边点出乐曲的调式及乐曲的高潮.

(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段旋律用食指表示,反复时用手掌表示,出现新旋律伸出二三指,反复时用手掌表示.)

⑶学习作品的格调

老师总结归纳要在学生的思考答复之后,对学生的答复要尽量给予肯定与鼓舞,着重肯定这首曲子带有忠诚的宗教色彩,好像是安详的沉思。

(在第二习题的答案A的基础上进一步凝听,想像领会乐曲的内涵。)

⑷介绍曲作者

老师重点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作品、创作特点及在复调音乐上的奉献。

老师在《G弦上的咏叹调》乐曲声中,介绍巴赫家族。老师肯定第3习题答案A为此曲作者,B为曲作者之子。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由其他学生补充。学生认识到作者对音乐的奉献是“大海”而不是“小溪”,对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产生敬意。)

⑸总结归纳与稳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回到起始的问习题,即曲名、作者、演奏乐器、乐曲构造及复调。

(《G弦上的咏叹调》为背景音乐,逐一由学生答复以加深印象。)

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观赏一首合唱曲《哈里路亚》

(二)观赏《哈利路亚》

⑴观赏《哈里路亚》合唱曲,了解宗教有关的知识。

问:音乐特点如何?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答:这首合唱气势震撼,旋律洗练而悠长。合唱曲

问:这是哪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答:这是亨德尔于1742年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合唱曲《哈里路亚》,体现宗教音乐的肃穆典雅,成为传世佳作。1743年亨德尔的《弥赛亚》在伦敦演出。当唱到《哈里路亚》时,英国国王为歌曲的激昂情绪所感染,激动得忽然起立,全场观众也随之站起。从此,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听众起立听《哈里路亚》的传统。“哈里路亚”一词的含义是指“赞美上帝”。

⑵介绍什么是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可以传经布道。同时也奠定了多声音乐的基础。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等。

⑶作者介绍

亨德尔:出生在德国,在欧洲音乐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习题材的音乐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格调特点。

(通过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观赏来引入这一时期的局部格调特点。)

引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总结归纳:音乐中多使用管弦类乐器,少使用打击乐器。作品内容从服务于宗教转向为世俗的王宫贵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巴洛克时代起源于意大利的建筑格调,其特征是华丽堂皇、热烈娇艳、注重细节、装饰性强,常给人以紧迫感,音乐上也大体有这些格调。(此处可展示一些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建筑图片。)巴赫、亨德尔等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作曲家。

⑷引出古典主义时期

(1)导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和回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相貌和追求。

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着人们对美妙将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设计用意:从巴洛克直接讲到古典主义,让学生很分明这两个概念在时间上的过度,并顺利的引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

(2)现在我们再来观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另一位音乐巨匠的音乐作品,作品名为《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哪为音乐家创作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一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老师展示幻灯片,出示海顿的简历)

(3)师生公议:针对主要内容,老师展开发问,学生在答复过程中强化记忆,加深对海顿的了解。(老师收集一些关于海顿有趣的事,展示幻灯片,“备受尊敬的音乐巨匠”“慈爱的音乐家”)师生共议: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说的很好!看来,海顿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就来观赏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在观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习题:(三)观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⑴观赏

(1)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题目?

(2)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3)该作品从构造上分为几局部?

(老师展示幻灯片,呈示问习题,然后链接到视频《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观赏并积极思考的气氛。)

⑵讨论并答复:

(针对上面三个问习题,老师引领学生一一解决)

同学们,通过观赏,请大家答复教师刚刚提出的三个问习题:

⑶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题目?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肯定和补充学生的观点之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习题:大家知道海顿为什么写这样一部交响曲吗?(老师出示:惊奇的交响曲)

(1)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生: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补充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家还记得

(2)该作品从构造上分为几局部?(老师出示问习题,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观赏并积极思考的气氛)

老师结合作品讲授: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习题,带再现的二段体构造,第一段,单纯典雅的主习题由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第二段,先用弦乐器演奏,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进一步点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使用管乐和弦乐的合奏战事和声效果。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接触了三位音乐家的作品,这三位音乐家分别是巴赫、亨德尔和海顿,他们三位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垂千古的音乐巨匠,希望同学们在观赏并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古典时期的音乐的同时,能从音乐家及其作品的身上得到心得,更好地面对我们将来的人生。

《当兵的人》

一、教学内容:

学唱《当兵的人》

二、教学目的:

⑴ 知识目的:知道什么叫“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归纳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⑵ 能力目的: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剖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丰满有力、连接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⑶ 情感目的: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三、教材剖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初一音乐第13册第四单元

“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骄傲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贡献精神,履行捍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讴歌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欢,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用意:一种融洽愉悦的教学气氛,为下面的学习做情感上比照引入。学生通过对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

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⑴《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声中,学生边击拍边走进教室。

(老师简略介绍曲名及表现内容)

⑵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军歌?

(充分挖掘学生对军歌的了解程度)

⑶播放《一二三四歌》和《说句心里话》。类比观赏,拓展延伸。

(设计用意:通过对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⑷问习题:这两首歌曲音乐格调有什么不同?

(在感受音乐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加以体验格调,并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上去辨析以及找出答案。)

(二)导入新课教学:

⑴老师播放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1)这首歌是进行曲还是抒情歌曲?

(2)歌曲情绪前后是否一样?前后情绪有什么变化?

(3)并要求学生用不同力度的动作挥拍体验。

⑵听后学生答复上面问习题。

⑶探讨歌曲的前后局部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轻放音乐,学生相熟曲谱,自读歌词,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句。)

⑷讨论发言,形成要点。

(1)根据歌词内容前后的不同。(并让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声音、力度来朗读歌词)

(2)根据曲谱上的记号变化。

A、教师把去掉休止符、重音、切分节奏,附点的乐句与原乐句比照弹或唱,让学生听辩。并理解音乐记号的作用。

B、通过学唱,让学生理解:音区变化,力度变化也会使歌曲情绪产生变化。

⑸复听这首歌并轻唱,再次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

⑹问习题拓展:

⑴探讨:军人为什么有如此独特的格调?

⑵讨论、明确:

a、特殊的使命,有钢铁的纪律,因此铸造了军人的吃苦耐劳,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钢铁意志,——“军营是铸造真正男子汉的地方”。

b、人民军队爱人民,对人民无限虔诚。

⑺课堂短片观赏:

教师:请看我们的军队。(用多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播放〈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下一课时的观赏教学做好铺垫,画面中军人的形象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战士们的心理。)

教师:让我们以军人为楷模,争当时代青年。

⑻课堂实践:

〈1〉学生用多种形式分组讨论后演绎歌曲。

〈2〉个别学生身穿军服表演解放军的风采,其他学生一边小声歌唱一边拍手为这首歌伴奏。

〈3〉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表演这首歌。(老师将《当兵的人》作为背景音乐)(设计用意: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击拍为进行曲的节奏特性:鲜明有力;演唱为进行曲的情绪特点:雄壮有力;队列创编与展示为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步伐节奏。由感性到理性,精确、清晰)

六、课堂总结归纳: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丰满有力,连接抒情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豪迈情怀。重点落在有情感的演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情感体验为线索,展开各项学唱活动,由于本节课目的设计较合理,学生能够积极地乐于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最后升华处,学生的情感表达很丰盛,效果也较好。

《月亮颂》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月之故土》《弯弯的月亮》。

2. 观赏:

(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的

1. 观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土》《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土》,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比照观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格调上进行比较,细心领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精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比照剖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3)剖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重难点指导

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习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老师可采用演唱、凝听、配乐诗朗读、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观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分辨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

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土》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语言质朴、真诚、感人。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平均,线条流畅,音色优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比照。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可以借助节奏的比照×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习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开展要求而加以变化反复,形成主习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构造。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没有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土》。

2. 了解变奏曲式的相关知识。

3. 围绕着“月亮”的主习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4. 启发学生用真诚的情感,演唱歌曲《月之故土》。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土》,领会歌曲内在的情感,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分辨弦乐合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3. 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

教材剖析

1.《月儿高》是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之作。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富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无比名贵的音乐遗产。

全曲共分十二段:

海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犹豫银蟾吐彩

风露满天素娥旖旎皓魄当空琼楼一片

银河横渡玉宇千层蟾光炯炯玉兔西沉

2. 歌曲《月之故土》

歌曲《月之故土》由彭邦桢作词,由刘庄、延生作曲,是一首游子思念故土的歌曲。语言质朴、真诚、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全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构造,连续三次变化反复构成。音调用的是雅乐七声羽调式,与清乐七声羽调式的交替,使该曲具有浓郁的、古典的民族格调,柔和的色彩和深厚、柔美的旋律,使人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深厚内在。韵辙是“江阳”韵,教学要点是:首先要求每一句的收声要到后鼻腔,并始终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上;其次,声音要求连接自然,字与字之间要在声母之间连贯,过渡自然;再次,情感要真诚,体现两岸同胞的骨肉情深和祖国人民对宝岛早日回归的期盼。

3.《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

30年代。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如:二胡与乐队、弦乐四重奏等。乐曲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引子A+A1+A2+A3+A4+A5)它以一个音乐主习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了五次变奏和开展。这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构造。解放以来改编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将原曲的六段谱缩减成四段谱。许多演奏家对乐曲也作了各自独特的处理和解释。如:张锐的优美纯净,王国潼的浑厚苍劲,闵惠芬的哀怨深厚,姜建华的激昂悲愤,呈现了艺术格调的多样化。《二泉映月》的主习题音乐带有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旋律则富于起伏变化,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音乐主习题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神往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老师参考的完整教学导案)

一、导入

1. 老师朗读诗人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月儿高》片段)

2. 老师发问:此首诗作者抒发了何种感受,背景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学生答复:李白、《月下独酌》,诗人以明月、身影为伴,对月高歌,抒发的是作者在孤单中向往自由和光明,琵琶独奏等。

3. 师:从古到今,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话习题,也是文人骚客吟唱的对象。因为月亮倾注了无尽的情思,寄托着人们对故土的无限眷恋。提起月亮,胸中涌起无限冀望。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月亮的赞歌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歌唱、赞美月亮,一起学习第一单元《月亮颂》。(出示月亮图片)

二、观赏琵琶独奏曲《月儿高》

师:月亮,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月中有美丽的嫦娥,有古老的传说。(观赏嫦娥奔月动画)让人感到月亮也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灵性和心得。那份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与她相关的柔美音乐作品。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月亮的呢?方才大家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琵琶独奏曲《月儿高》的片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整地观赏《月儿高》这首作品。

1. 凝听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问习题:

(1)在凝听中,想象乐曲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月儿高》的旋律有何特点?音色是怎样的?

(3)琵琶属于哪个乐器组?

2. 学生答复问习题:

a. (1)乐曲描画了晴朗夜空、明月高挂的情景。

b. (2)用舒展的旋律,清亮的音色,典雅的格调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月夜之中。师可提示:这首乐曲的旋律是(舒展、紧张)?音色是怎样的(明亮、昏暗)?(3)琵琶:是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组。

师补充:弹拨乐器琵琶常用的定弦法是A、d、e、a低音区浑厚、消沉;中音区柔和、明亮;高音区清脆、坚实。

三、学唱歌曲《月之故土》

1. 的赏月时间是哪一天?说一说这一天我们都要做什么?

(八月十五,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

2. 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中秋节的一些小知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

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3. 中秋节这天我们都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却一直漂流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下面就请大家观赏一首怀念故土的歌曲《月之故土》。

4. 观赏歌曲《月之故土》后,让学生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月夜思乡、心系中华的共同情愫。)

5. 发声练习:(解决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切分节奏型和临时变化音的音准问习题。)1=C 4/4

Liang~~~~~~~~~~~~~~~~~~~~~ (用此音作为发声练习,为了配合歌词的韵辙“江阳”韵。)

Liang~~~~~~~~~~~~~~~~~~~~~~~~~~~~~

1=C 4/4

#4 — 3 —|2 3 #4 3 —||

Lu lu lu lu lu lu

6. 视唱乐谱。(《月之故土》歌曲学习)

7. 填唱歌词。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哪些地方应做强弱处理?

感受乐曲的力度变化:当唱到“看月亮,思故土”时,声音和感情要有推进,而后的“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复原速,最后的结束渐慢、渐轻,把人带入遥想的空间。

8. 今年的春节,两只熊猫团团、圆圆在台北的动物园和宝岛台湾的同胞们一起过年。它们带着我们的期盼和怀念,更带去了我们的祝福和挂牵。让我们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作品。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大熊猫团团、圆圆的生活照)

四、观赏《二泉映月》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提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亮见证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人类对月亮也倾诉了无数的人生梦想。下面请观赏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对月的感情流露。

1.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主习题,结合阿炳的身世,你从音乐中心得到了什么?学生能说出痛苦、辛酸的心情。能力强的学生还说出音乐柔美、朴实、时而也激动。

2. 介绍民间音乐家阿炳。(《二泉映月》电影片段)

3. 边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音乐边哼唱、记忆主习题,注意主习题有几个乐句?每句之间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听赏后,请学生稍加议论,共同汇总有三个乐句。各句之间以什么为划分标志?如何正确判别?各句之间主要是音区逐步向高开展,表现作者不安于现状,要斗争的激动心情。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盘旋,

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叹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习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厚逐步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提醒了作者心田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5. 初听《二泉映月》。

在主习题A的基础上变奏五次。高潮局部在第四次变奏。

全曲将主习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地抒发。

6. 复听乐曲:主习题每次变奏的主要音乐要素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凝听到每次变奏的音响变化?

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回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开展和迂回前进,深化主习题。

乐曲第一变奏变化大,它是将a句缩减,b句保持不变,而将c句伸展变奏开展而成。而碎弓的演奏,隐含着凄楚之情。

乐曲第二变奏系用a句微变,b句不变,c句变化开展而成。旋律中出现新的高点音。变宫音“7”的出现使旋律具有离调的性质,音乐情绪有所转折,表现出对新生活的向往。

乐曲第三变奏的a句变化不大。但b句中出现了长音“2”,这和前面乐段仅属一音之差,但乐思却悬殊,可谓妙笔,它使音乐产生了疑问的语气。清角音“4”的出现,使音乐具有新的情调。这一乐段音乐色彩较为昏暗,或许是作者回顾起了过去的不幸。

乐曲第四变奏,旋律挺拔高昂,起伏动乱较大,随着速度的自然加快,情绪一步紧似一步。而用强力度﹑小抖弓和顶点音奏出的旋律,推出了全曲的高潮,音乐似冲天的巨浪,感情的潮水掀开了压抑的闸门奔泻而出。这是盲艺人积压多年的愤恨情绪的爆发。

第五变奏是以全曲最低音开始做为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旋律最后几拍,听来果敢﹑雄健,这是作者性格和意志的表现。

7. 变奏曲式。

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解说。比如:把主习题材料称为传统月饼、变奏分别在传统月饼的基础上变化反复开展成五仁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等,学生会有很好的理解。

8. 观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视频片段,思考二胡独奏与弦乐合奏。

老师提示学生从音色、格调、表现手法上剖析。总结归纳二胡演奏音色质朴,有民族风味。弦乐合奏音色饱满,音响敦厚。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歌曲《月之故土》,深刻领会到了游子们借“月”思乡的真诚情感。只要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心”歌唱,相信一定会字字带情、声声感人的。《二泉映月》被作为民族器乐曲中名贵的遗产,它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完乐曲后泪流满面地说:“此乐曲应跪下来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真正优秀的民间音乐才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了解自己的音乐,喜爱自己的音乐并向世界宣传我们的音乐。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 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音乐教案 / 初中音乐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发表日期:2003年12月6日出处:邗江实验学校作者:左兴荣已经有1399位读者读过此文 邗江实验学校:左兴荣 课题:小草 年级:初三年级 教具准备:磁带,电源板,电子琴,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内容:1、欣赏歌剧作品《洪湖赤卫队》、《托斯卡》 2、教唱歌曲《小草》 3、音乐知识:歌剧 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的教唱,引导学生用绵延的气息,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情感。

2、了解大型音乐作品:歌剧,并能够理解歌剧,学习欣赏方法。 教材简析:歌曲为二段体体裁,以悠长的气息,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小草的热爱与歌颂,歌曲为G调。前一段较抒情,后一段是歌颂。 教学重点:1、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体会歌剧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歌剧 课时:三课时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音乐歌曲《小草》 目的:引出课题 1、师:课前我们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同时要同学们思考以下一个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勾起了你怎样的情绪? 2、(播放录音)听中学初中第五册《小草》

初三音乐课教案

初三音乐课教案 【篇一:九年级音乐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 “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 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 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 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 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 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 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 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

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 诵等形式, 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 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 作品,由杰 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 温情,曲调 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 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整首歌曲曲调流畅,是 典型的摇滚乐 的演唱风格,是摇滚歌曲中的不朽经典。 4、迈克.杰克逊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1958年8月29 日,杰克逊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在第十一届“美国音乐大奖” 囊 括了从创 作、演唱到表演的所有8项大奖,同年又摘取了格莱美最佳专辑等 8项大奖,写 下了这个与奥斯卡奖齐名的音乐大奖的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1985 年3月,由 众多名星参与的慈善义演(we are the world)及其影带在全球推出。成为音乐 界最为轰动的事件。他因而成为世界级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的“文化大 使”。 5、翁倩玉《爱的奉献》:是正大综艺的主题曲,一经推出,在国内 广受欢迎,歌 曲以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曲调,用不同语言唱出人类共同的主题——爱。 六、教学过程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近几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2、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九年级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兄弟民族的情感,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与愿望。 2、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初步掌握运用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充满激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歌声和谐、均衡。 教学年级:大学、高中。 教学课时:一至二课时。 教具准备:VCD机,投影屏幕,钢琴等。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唤发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 意,已经超越了会歌,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MTV。 二、教授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它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1、作品简介: 《爱我中华》为二段体结构,B大调,4/4拍子。歌曲情绪快乐,活泼,充满了自豪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首歌可以是独唱,也非常适合领唱加合唱或齐唱。 2、词作者简介: 【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在电 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

初中九年级音乐教案

初中九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7(人音版) 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 第二单元《西北放歌》(二课时) 第三单元《曲苑寻珍》(二课时)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二课时) 第五单元《月光》(二课时) 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 第一课时《爱我中华》 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 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 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 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 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师总结:56个民 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 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 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 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 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 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 怎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 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 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跳音来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使歌曲达到了高潮,要唱得情绪激昂。) b、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与实践 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我们如何把它充分 地表现出来呢? 音乐活动(1) 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简单模仿。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随 音乐自由歌舞。 音乐活动(2) 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分组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节奏。 创作组合: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 中华”的风采。 四、拓展 1、你还听过哪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 2、应学生要求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和《中国人》等 五、师生小结:“爱我中华”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 实际行动来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祖国颂》 教学内容:欣赏《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5143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唱歌《茉莉花》12.拓展欣赏《茉莉花》(东北民歌、河北民歌)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1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2(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三)知识与技能.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用流畅圆润、有呼吸支持的1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音乐形象。.对比、探究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异2 同,能够辨识这三种音乐风格。三、教学重难点歌曲的演唱及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聆听《茉莉花》2.师生交流(二)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挥拍聆听。.复听歌曲2.再次聆听3.轻声跟唱4.学习歌词56.随琴演唱(三)拓展学习1.东北民歌《茉莉花》2.河北民歌《茉莉花》五、课堂小结回顾上过的内容。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九、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2课时第一、教学内容 (一)欣赏《玫瑰三愿》

(二)听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续学习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感受其魅力。 2.通过听竖笛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体验合作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伴奏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能够了解、分辨音乐创作常用方法“模进”,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艺术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趋势,并用“模进”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三、教学重难点 有关竖琴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2. (二)欣赏《玫瑰三愿》

初三音乐教案人教版

初三音乐教案人教版 【篇一: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4】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 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 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 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 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 《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 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 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三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 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 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 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 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分析:① 4 4 ︱?? ② 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初三下册音乐教案大全(1-5单元)

初三下册音乐教案大全(1-5单元)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准备了初三下册音乐教案大全(1-5单元),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实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新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制、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卡片 教学方法: 欣赏,模仿,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一)、播放影片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16分音符8分音符4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师小结: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二)、节奏练习

4/4 O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 | 三、学唱歌曲 1、认识调式、调性(F调和4/4拍的意思) 4/4拍: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2、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8岁中学毕业后任小学音乐美术教员,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到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1943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创作。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和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等。 3、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4、学唱歌谱 5、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7、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8、歌曲背景简介 四、课堂延伸 欣赏《游击队歌》不同版本的表演形式,加深和巩固《游击队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感受歌曲的艺术。 五、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 全体演唱《游击队歌》,结束本节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歌《茉莉花》 2.拓展欣赏《茉莉花》(东北民歌、河北民歌)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用流畅圆润、有呼吸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2.对比、探究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异同,能够辨识这三种音乐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演唱及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茉莉花》 2.师生交流 (二)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挥拍聆听。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 4.轻声跟唱 5.学习歌词 6.随琴演唱 (三)拓展学习 1.东北民歌《茉莉花》 2.河北民歌《茉莉花》 五、课堂小结 回顾上过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 七、板书设计 见教学过程 八、安全提示语 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欣赏《玫瑰三愿》 (二)听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续学习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感受其魅力。 2.通过听竖笛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体验合作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伴奏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能够了解、分辨音乐创作常用方法“模进”,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艺术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趋势,并用“模进”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三、教学重难点 有关竖琴的相关知识

初三音乐上册教案

初三音乐上册教案 【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7(人音版) 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 第二单元《西北放歌》(二课时) 第三单元《曲苑寻珍》(二课时)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二课时) 第五单元《月光》(二课时) 第一单元《祖国情》(三课时) 第一课时《爱我中华》 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 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 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 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 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 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师总结:56个民 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 (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 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此歌歌词简 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 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 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 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 怎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 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 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跳音来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使歌曲达到了高潮,要唱得情绪激昂。) b、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与实践 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我们如何把它充分 地表现出来呢? 音乐活动(1) 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简单模仿。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随 音乐自由歌舞。 音乐活动(2) 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分组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节奏。 创作组合: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 中华”的风采。 四、拓展 1、你还听过哪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 2、应学生要求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和《中国人》等 五、师生小结:“爱我中华”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 实际行动来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祖国颂》 教学内容:欣赏《我爱你,中国》和《啊!中国的土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 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4 4 33 3 22 2︱…… ②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初中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授课:胥国芳 课题听赏歌曲 授课时间第四周 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型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欣赏体验:学生通过自身的聆听和感受,自由展开联想,想像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教学重点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等变化,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引发具有个性色彩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难点在欣赏感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一段简单音乐剧 要求表情动作形体与音乐要接近最好吻合。 课后自我分析: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及参与作品的演唱、演奏等艺术创造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具备开朗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有益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 一、起始准备 发声练习: 二、音乐兴趣活动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划拍视唱 2、击拍数数 3、听辨填空 4、律动表演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第一遍练唱时:学生随着伴奏、指挥,用饱满伴奏和指挥,在学生中挑选有有力的、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担任。 2、第二遍演唱时学生站成合唱队的形式演唱 老师做观众 3、小结歌曲的演唱,给你鼓励 四、精选几个短小片段听赏体验:学生简记听每个小片段所想 1、柔和婉转的旋律:(体验宁静的感觉) 起的任何词汇和感受。 2、简洁明快的旋律:(体验欣喜欢快

的感觉) 3、流畅清脆的琶音(感觉是潺潺流水 的小溪还是奔腾的江河) 4、雄浑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预示的是一场暴风雪还是一片 艳阳天) 五、听赏: 自我激励能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是任何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动力。 1、《义勇军进行曲》学生听赏 发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 怒吼,至今仍鼓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他的声音, 心中仍会升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的感觉。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学生敞开心扉,写出听后表达 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饥饿、自己的感受 寒冷侵袭者人们、、、、、 两军对峙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 3、小结学生的听后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崔慧萍

第一单元中国军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年级:初中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歌曲《再见吧,妈妈》 教学目标: 1、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音乐活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难点:歌曲中切分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造课堂气氛:出示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着重观看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一段),与学生共同欣赏。 2、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4组同学,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其爱国情感。 (意图:创设情境、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在视频中的那首坚定有力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谁知道那首歌曲的名字吗?(生回答)。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视频,生认真聆听感悟歌曲) 师:歌曲的速度、力度?同学们欣赏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音乐庄严有力,队伍整齐、威武雄壮、唱出了军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国家和人民才能高枕无忧。) 2、整体感知:(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1939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党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3、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师放录音并范唱,让生再次熟悉歌曲的力度和情绪。 (2)让学生跟随录音唱熟乐谱。 (3)让学生填上歌词演唱, (听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在学唱中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灵活处理) (5)让学生指出有难点的地方,并加以纠正。 (将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是学唱歌曲难点的重要环节。) A、解决难点1:切分音的唱法唱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 同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 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3、4、6、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 生:好的,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伽倻琴 师: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伽倻琴请看图片。 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品,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学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

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初三音乐教案格式【三篇】 1 了解欧洲音乐的开展历史,仔细凝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不同音乐格调。 2 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其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 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观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1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开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欧洲古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段时期的音乐。 2 通过凝听剖析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并在此基础开展的线索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收集有关音乐资料,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资料。 教学重点: 1 作品的曲式构造剖析 2 通过观赏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造音乐开展的基本脉络,领略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创作的不同格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⑴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 ⑵认识各种弦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⑶听辩其各种乐器音色及其和声效果。 看图并观赏乐器音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小号、短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西洋管弦乐队是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大型乐队形式,它的音域宽广,音色比照鲜明,表现力极为丰盛,通常用来演奏大、中型乐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尽管很多,但根据乐器的结构、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弦乐器家族家族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师出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 二、观赏 (一)、初听《G弦上的咏叹调》 ⑴边观赏乐曲边思考问习题,听后由学生说出答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篇一:初中音乐教学设计《青春舞曲》篇二:初中音乐八年级全套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三: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师: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2)低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 b、学生跟琴学唱,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