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脉络

中国百年文化复兴之二:西方文化脉络

前言:从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谈起!

在传统的近现代文化史里,很多人们往往想当然的认为,只有西方人才能做出那些改变人类生活道路、开创世纪新纪元的历史性发现!这种假设是完全无根据和站不住脚的!这要从几个方面谈起:首先,从全球文化发展历史来看,各种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在某个时期并非只有一种地区的一种文化才富有创造性,在历史长河中欧亚大陆上诞生的所有文化都在平等地进行着交流,所有的文化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影响!其次,各大流域的文明是交替更迭、相融发展的。某个时期只存在一种适应历史的主流而不存在永远主宰历史的主流文化;一种曾经主流的文化的衰退则往往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复兴!第三,现代西方文化不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驱动力。近现代文明大约是从公元1500年开始的,虽然500年来西方人对历史的发展功勋卓著,但这并不能阻挡其完成历史使命后的衰退与式微--500年来西方文化赖以为主流支撑的科技与经济元素,对于技术的推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宗教、环境、人文等等诸多方面现实问题,亟待补充新的积极元素!从而为人类社会保持并寻找新的生存文化和主体认同感和谐探寻新的思想理论境界。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必须探寻历史--而探寻历史后我们又不得不发现:人类历史从史前的农业文明(也称古代文明)一直到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近现代文明,唯一得以完整传承并跨越多个阶段发展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文化!我这绝不是现代版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五毛”思想(有人划我为五毛党,确实高抬我了,我仅一醉心于文字的平民小丑而已,概不参与政见口水,望乱扣大帽者绕行,也鄙视那些说不过人家就给乱扣“五毛”帽子的所谓“自由世界圣斗士”们:请你们用文字说话!),因为曾经璀璨于西方文明的玛雅文明、爱琴文明、希伯来文明,在历次的异族入侵所造成的丧失国土而颠沛流离、饱受凌辱与迫害的大流散的历史劫难过程中,被毁灭殆尽了!

1.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欧亚大陆

为什么说,在璀璨轮回的人类文明中,只有中国儒家文明有一定的连续性呢?我始终认为,欧亚大陆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而儒家世界是这个发源地里唯一偏安于一隅而得以独立发展的一支!

研究全球文化都时候,人们习惯的将全球文化史划分为古代(也称农业文明,公元3500年前-公元1000年前)文明、古典(公元1000年前--公元500年)文明、中世纪(公元500年-1500年)文明、近现代(公元1500年后)文明4个阶段:

大河文明:农业革命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4大大河流域文明得以发展,这样的农业文明从大约公元前3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最后被来自中亚高原和中东沙漠的游牧民族入侵者所灭绝。

古典文明:与农业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相反,古典文明则不断地向外扩张,直到相邻地域的相互接壤,于是古典文明也就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同时,古典文明也在扩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类型:各自独特的社会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伦理哲学。

中世纪文明:同古典时期一样,中世纪的文化也是以各种侵略为主线的:古典时期开始的多里安人、雅利安人及中国周朝人的侵略,中世纪的日耳曼人、匈奴人、突厥人的侵略,等等。

近现代文明:古典文明由于几次蛮族入侵而被永久湮灭,几个世纪的文化积累消散殆尽:也正是由于这种破坏才导致了西方这近代走在世界前列都基本原因,因为在旧文明都废墟上往往能够产生出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需求的文明。

经过对以上文化脉络的划分,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文明的交替往往是由于游牧民族的入侵造成的--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中国4大文明古国貌似坚固都帝国外衣下潜伏着必将导致其衰微和最终崩溃的祸根:技术停滞不前、生产力受阻!当蛮族入侵的时候就会给这些盛极之后的文明以毁灭性打击!

所不同的是,这种侵略对东西方近现代文化产生的结果是迥异的:中国和印

度的南方由于地理复杂、侵略者鞭长莫及而免遭毁灭;拜占庭则由于外交、资源、海军的强大而屡次击退入侵者等等,使得这三个文明都得以保存了其各自在古典时期形成的独特文明,例如中国公元前1世纪的汉朝和公元8世纪的唐朝,两朝的民族结构、语言、儒家学说、祖先崇拜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大同小异。而相对于中印文明的连续性,西方世界的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却在历次外族入侵的历史厄难中毁灭殆尽了!

[短评]:既然各古典文明都存在着技术停滞不前这样一个结构上的弱点, 为什么独独只有西欧的古典文明会垮掉呢?其实比较一下东西方古典文明的制度和经历就不难得出答案.首先,古典时期的西欧并不像中印那么富饶.东亚的季风带来的雨水可以栽培出2季水稻、而低纬度的西欧只能种植出亩产低得多的小麦、黑麦等,因而东方的高生产效率导致了其人口自农业出现至今也相应地比西方稠密,这些生产率而导致的人口优势,转而又使中国能够更好地维持帝国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从而能够更有力的抗击蛮族侵略者--必要时还悄悄的同化他们;其次,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科举制度则提高了中国的行政效率,增强了经济稳定。第三,西欧的主流文明中心罗马所面临的蛮族侵略者更难对付。几乎每次游牧民族划定入侵路线欧洲尤其是罗马都首当其冲;同时,罗马文明所面临的四面包围的日耳曼、波斯、阿拉伯人相比中国仅北方一边的游牧民族无论是种群、人数还是军事技术都更为先进,从而其对文明的破坏也就更大更长久。由于这些原因,种类繁多的游牧民族轮番侵略欧洲所拖延的时间,远远超过东方单一游牧民族侵略中国文明的持续时间,因此西欧也就出现了古典时代独特的结局—国家结构及其古典文化无可挽回的被灭亡了!

而相对于西方世界文明的这些历史厄运,两河流域的东方文化相对来说命运要好得多:由于中国文明所拥有的农业生产效率导致的人口优势和科举制度导致的行政优势,使得其能够在历史的轮回中得以传承延续,中国文明具有无比卓越的历史优越性!

2.西方文化形成时的世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早期关系

与古典时期不同,中世纪每个世纪都以相似的、连绵不断的侵略告终,这些侵略遍布欧亚大陆各地区!同时,中世纪的文明也不同于大河文明和古典文明,它不是因为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路上侵略而结束,而是因为西方的海上冒险而开辟了更广阔的海外扩张天地而终止的!西方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移民的海外扩张转移了积蓄的侵略力量,标志着人类社会有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标志着世界历史由欧亚大陆地区性阶段向全球性阶段的转变。

从7世纪开始,伊斯兰教武士靠侵略不仅占领了他们的发源地整个中东地区,而且最终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亚大部分

地区。但这还不及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区广阔: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他们占领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欧亚大陆大部分陆地。

这些大规模的征服,尽管来势迅猛,但却并不像古典时期多里安人、雅利安人、中国周朝人的侵略那样,毁灭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文明。到中世纪时,大多数地区的文明已根深蒂固,很难根除,因而各地的传统文明得以幸存,例如在中国,汉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后,整个国家又完全回到汉民族文化老路上来;而另一个庞大的穆斯林帝国里,土生土长的希腊(罗马)人、伊朗人、闪米特人以及埃及人的各自传统,非但未被灭绝,反而融会成为一种综合的伊斯兰教文明;同样、东罗马帝国又以拜占庭帝国的名称继续生存了整整1000年。

在这个普遍的格局中,西方是个例外。在西方,也只有在西方,曾经盛行一时的古典文明被彻底夷灭。因此,也只有西方为新文明的形成彻底扫清了道路;这一新文明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传统文明截然不同:它是沿着崭新的道路自由发展的!正是西方的这一独特性,使西方在近现代史中具有了发展经济力量、推动技术进步、发动海外扩张、控制世界海道的社会动力。这一重大发展宣告了中世纪历史的结束、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崛起!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早期关系

我们说,技术进步是造成各类文明横向一致性与纵向交融更替的根源!冶铁技术的出现,尤其是铁器的大规模生产及其对生活的多方面影响,促成了公元前1000年以小亚细亚为核心区的最初欧亚大陆核心文明区的形成,围绕这个核心区,人类历史从大河文明进入到了古典文明;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又促成了成熟的欧亚大陆核心区的形成,围绕这个核心区,人类历史从古典文明过渡到了中世纪文明,这期间欧亚大陆上形成了几个疆土空前辽阔的帝国,这使得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从而消除了过去地区间的孤立状态,这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成这种文化交融的纽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纽带。在古典时期,欧亚大陆商路两端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长久存在,促进了跨大陆商业的全面发展,这构成了中西方文化早期交融的基础;

到了中世纪,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使得商业贸易再度兴盛,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穆斯林统治的中东地区,既有通往黑海和叙利亚各港口的陆路商道,又有穿过红海和波斯湾的水路商道;在中国,北宋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明朝均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三个朝代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航道和商人遍及东南亚和印度港口,

其次,是技术纽带。穆斯林帝国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速了技术的传播,包括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化传播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正如培根所说:“…以致于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名人,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发展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第三,是宗教纽带。中世纪不仅以欧亚大陆间前所未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为特征,而且也以宗教信仰的空前传播为特征。虽然基督教和佛教从古典时期末就开始传播,中世纪继续流传,但宗教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宗教革新运动还要数出现在中世纪的伊斯兰教,这是欧亚大陆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是因为这个新出现的伊斯兰教文明是既吸收了前犹太教文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又具有自身独创性的文化综合体。因为这一新的宗教仪式简单、适应性强,相比其他宗教欧亚大陆上的人民更愿意皈依伊斯兰教,于是这种语言和文化的转变从此定型,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其后的穆斯林战士就像大约1000年前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通过一系列气势恢宏的扩张和征服,又一次统一了中东地区,并且在7、8世纪征服了从波斯到大西洋广大地区,这就使得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第四,是知识纽带。蒙古帝国的建立带来了欧洲人认识世界方面的伟大突破,使人们的视野从地中海转向了东方大陆。同时,马可-波罗的旅行也让东方了解了西方世界,为东西方文化的互相了解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所以说,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源于蛮族入侵对于停滞不前的古典文化的致命打击;虽然欧亚大陆上其他文化(中国、印度、拜占庭)也屡遭入侵也经常“停滞不前”,但他们往往能够设法从蛮族入侵者中幸存下来,获得重生、但这种重生仅是旧文化的延续;而西方文明则不同—其崛起的根源,正是在于西方世界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却能获得新生,从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举个例子:

在大河文明时期几千年中尼罗河流域曾经一直都是创造力的中心,许多主要发明也都是由此传播出去的;而到了古典文明时期,大部分的发明创造则都出自中国、印度、欧洲,中东却远远落在后面。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中东的尼罗河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的外族侵略中得以幸存下来,而其边缘地区的文明却被毁灭,从而为新的开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现—扫清了历史发展的障碍。

而后续古典文明向中世纪的过渡也是如此。但这一次唯一例外的是:所有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中东等地的古典文明都能够幸存下来,唯独西方是个例外,得益于这个历史基础、因而也就只有西方能够在经历中世纪的黑暗后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并在中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即新的中世纪文明。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就像早期以农业文化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框架必然战胜部落文化一样,远远胜过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停滞不前”的古典文明,从而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3.西方文明崛起、占据优势、衰退

西方文明崛起时的世界—1500-1673年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欧一直被孤立在欧亚大陆西端并受到威胁:由于西欧地处传统侵略路线的末端—从中国北部横贯欧亚大陆、直抵中欧多瑙河流域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他们历来就较易受到来自东方的进攻,因而也就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游牧入侵者—匈奴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马札尔人、蒙古人和突厥人;只要国家机器衰落下来、他们便趁机利用自身无与伦比的机动性闯入各文明中心。

近代初期,随着生机勃勃的新西方的崛起,这一古老的格局发生了逆转:一方面,伊斯兰教和儒教帝国日益僵化衰退,另一方面,西欧则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变革,新兴的西方在技术上,尤其是在火药武器和船舶制造方面占了上风,西欧地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与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现代文明,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等陆续开始,这就使西欧人在世界各大洋上获得了以往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草原上所享有的同样的机动性和优势,结果,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整个欧亚大陆这时被两条

巨大的钳臂所包围:其中一条钳臂由俄国横越西伯利亚,挺进到太平洋;另一条钳臂则是由西欧的扩张构成--他们绕过非洲从海上扩张到印度、中国和东南亚;与此同时,以哥伦布为首的其它西方人则向西冒险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并环航全球。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西欧的海外扩张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伊比利亚阶段,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扩张在1500年-1600年的欧洲扩张中居于领先的地位:在16世纪以前的数百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一直是穆斯林的一个据点。由于有许多摩尔人和犹太人留居该地区,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成为穆斯林统治留下的一份遗产;长期以来,对于其他欧洲民族来说、伊斯兰教只是一个遥远的威胁,如果说其他欧洲人参加十字军东征只是一时兴起的话,但对爱国的伊比利亚人来说,进行反伊斯兰教的斗争一直是虔诚的宗教义务和爱国需要的结合—在他们眼里伊斯兰教一直是一个传统的、总是存在的敌人;同时,不断增长的土耳其海上力量也在压迫着伊比利亚人的生存空间,这些因素都诱使伊比利亚人航行海外。

经过近一个世纪,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并从东方的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大庄园和种植园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到了16世纪末、由于卷入了16、17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伊比利亚国家从其各自领先的地位急速倒退----法国、荷兰、英国开始成功地侵犯葡属东方帝国和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权益,在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反对新教徒的战争中,在反对强悍的土耳其人的多次战役中,在皇室家族的对抗竞争,特别是法国人的王朝斗争中,西班牙耗尽了人力和财富----这些都源于西班牙统治者过分的扩张,因为他们不仅试图在海上,也要在陆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这些与后来英国的成功战略形成鲜明的对照:英国的战略是置身于大陆事务的外围,只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干涉;这一战略使得英国人能够全力以赴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则和法国一样将注意力集中于欧洲大陆,并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最终的结果是西班牙人先后失去了对帝国自身的经济控制和政治控制,而英国人则建立起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帝国。

[短评]: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源于生存空间受压迫,纵观今日的世界版图,美国与16世纪过分扩张的西班牙统治者的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无异:美国不仅试图在军事上,也要在文化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对抗竞争中,特别是与穆斯林世界的军事斗争中,美国必然要在这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耗尽其财力和人力;而这些正是中国通过百年文

化复兴而崛起的绝佳利用机会!我国可以制定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成功战略:置身于军事事务的外围,只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干涉;这样可使国家能够全力以赴的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最终实现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话语权。

其次是西北欧阶段,并分为海外和陆上扩张两个部分。在1600年-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超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一进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西北欧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活力的地区!利用这一转折、西北欧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某种程度的文化上控制了整个世界,直到1914年止。它们的做法和制度则成为各民族崛起的典范。与西北欧国家海外扩张同期进行的还有俄罗斯在亚洲的陆上扩张。当西欧人在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时,俄罗斯人则正在陆上进行着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补课,其对西伯利亚一片片广袤陆地的控制,是可以与美国向太平洋沿岸扩张西进运动相媲美的一篇传奇史诗,对比之下,随着中世纪的结束欧洲其他各民族已将扩张的目光由陆上疆域拓殖转向了海外殖民地,而贯穿整个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却始终只有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疆界!

欧洲海外和陆上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结果就是,人类的文化交融前所未有地扩大了!正是这些地理知识不在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从而预示了世界文化的全球阶段来临!这一时期欧洲人凭借其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先地位崛起为全球霸主,从而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优势时期的来临。

西方文明优势时的世界—1763年-1914年

在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上我们经常看到这么一句话:人类物质文化的变化在过去的200年中比在此前50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还要巨大!

这些伟大的变革都源自近200年中的科学、工业、政治三大革命—相比于新石器时代由东方人创造的农业革命文明,这三大革命是西方文明对首次对人类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短评】:三大革命的意义。(1)科学革命:对比之下,农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文明后就再未作出其进一步的贡献,而科学革命则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不断地稳步前进—凭借着科学及其相关的技术,才使得19世纪的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而科学也成为由盛转衰的东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唯一西方文明成果,而今天更多的原西方从属民族也在力求通过探索西方科学对人类做出伟大而独特贡献的秘密,来改变本民族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平衡

状态。(2)工业革命:其诞生形成了两大影响,首先是对欧洲世界的影响,其形成带动了工业技术的传播、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财富的增长、新消费主义的形成、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等;其次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其促成了拉美、北美、西伯利亚、非洲等早期帝国的欧化,也促成了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系统在亚非地区得以建立。(3)政治革命:其实质是终结了人类由神来分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身份的观念,政治革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比城邦更大的规模上显示出,政治和民众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已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将此视同为自己固有的权利。

从1763年-1914年这一个半世纪,可以说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而在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在欧洲文明崛起时的1763年,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建立来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列强却已吞并来整个非洲,并对亚洲建立起来有效的控制,这种控制有的是直接的、如印度和东南亚;有的是间接的、如中国和奥斯曼帝国。欧洲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从中世纪开始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等)一直这持续和加速,而且这种进程还引发来一种以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为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而这些连锁反应则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包括了两个特点:一是这些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已在扎实地进行。发生在17世纪40年代的英国内战是政治革命的一个主要阶段;科学革命则主要发生在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3年)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之间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的根源也可以在16和17世纪中找到:当时西北欧国家充满着如系统的机械发明、公司组织、以及对金融财团和贸易公司股票的投机之类真正的资本主义现象,只是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直到19世纪才被充分的感觉到。另一个特点是,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他们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牛顿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若无印刷和电报之类的技术新发明,近代民族主义也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强有力地促进来科学进步的法国革命就是其中一例;政治还影响了经济,这点英国的制造商约翰-威尔金森讲得比较直截了当:制造业和商业总是在教会

和国王干预最少的地方最繁荣!

西方文明衰退时的世界—1914年以后

1914年时欧洲的全球霸权看上去似乎是牢固而永恒的,但实质上殖民地世界中潜伏着的复仇者正在慢慢觉醒,正在对西方统治权发起最早的攻击。

纵观历史,每逢弱小的社会受到强大而好战的社会危险时,就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是断绝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则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优点,以平等的地位对付外来文化、从而达到有效抵抗的目的,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所谓“继承传统的文明”,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1857年的印度兵变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虽然造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却未能构成对欧洲霸权的有力挑战,因为他们实质上都是消极的造反,只期望用武力赶走外来文化而回到闭塞的从前,而西方的军事力量和经济事业的活力则是不可抗拒的;第二种反应表现为调整和适应,所谓“师夷之长以制夷”。也就是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以便运用这些来反对西方,这会比第一种消极对抗效果好的多,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他们通过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成功的推行了这种政策,先于1895年打败了中华帝国,又于1905年打败了俄罗斯帝国,开创了一个小王国战胜两个强国的近现代史上的转折点,这个事件给整个第三世界带来了巨大希望和刺激,这之后便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第三世界革命:1917年的俄国革命、1949年的中国革命、1975的印度革命、1976年的南非革命、1979年的伊朗和尼加拉瓜革命、1980年的津巴布韦革命,等等;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狂热的寻求能够替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体制。

由此可以下结论说,尽管1914年时欧洲的全球霸权似乎是不可抗拒和长盛不衰的,但实际上它却正在许多地方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虽然1914年以前欧洲列强尚有能力镇压这种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却形成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这种民族主义借由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霸权的影响而横扫了整个世界!4.东西融合的21世纪文化复兴-现代中国文明崛起的根源

近百年现代史发展,可以看得出西方世界同时经历了衰落与成功。事实上,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互相强化的,这正可以解释当今世界的混乱局面--全球一体化的空前发展,导致西方技术、观念、制度等以加速度进行扩散,这种扩散必将消弱西方的全球霸权—第三世界国家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从而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更有效抵抗,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正在与华盛顿、伦敦、巴黎一样地位显赫!

作为当今世界上文化的链条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大国,中国的强大有赖于中国文化力量的发展和强大,其中包括中国人对当今世界生产力及未来经济格局、政治控制的解读能力和阐释能力!

由此、我们展开了中国百年文化复兴的讨论: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霸权形成了重新洗牌、中国完全有能力携领第三世界掀起对西方霸权的挑战—其世界性经济和政治基础就在于:西方资本业者从来不希望看到来自第三世界的竞争而反对新技术的出口,因而第三世界国家会长期保持着西方工业的原材料供应者和高能耗生产环境以及工业制成品进口地的身份,这种不利于第三世界的倾向是造成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这显然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而中国则可以利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情绪,构筑起符合自身利益的第三世界阵营,实现与西方霸权的抗衡,最终实现全球贫富差距的消除。

5.结束语:

中华文明在历遭厄运后能依然绝处而逢生,中华民族能依然保持主体的认同感,顽强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而创新,为世界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文化脉络没有中断的少数古老文明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奇迹。再纵观历史,每逢弱小的社会受到强大而好战的社会危险时,就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是断绝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则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优点,以平等的地位对付外来文化、从而达到有效抵抗的目的,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所谓“继承传统的文明”;第二种反应表现为调整和适应,所谓“师夷之长以制夷”。也就是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以便运用这些来反对西方,这会比第一种消极对抗效果好的多。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源于生存空间受压迫,纵观今日的世界版图,美国与

16世纪过分扩张的西班牙统治者的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无异:美国不仅试图在军事上,也要在文化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对抗竞争中,特别是与穆斯林世界的军事斗争中,美国必然要在这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耗尽其财力和人力;而这些正是中国通过百年文化复兴而崛起的绝佳利用机会!我国可以制定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成功战略:置身于军事事务的外围,只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干涉;这样可使国家能够全力以赴的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最终实现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话语权。

盼望未来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能够成为一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西方科学神话与技术封锁对东方文化的束缚,解放第三世界人们的思维,推动东方文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与繁荣,为东方复兴社会的产生奠定广袤的思想文化基础。

附录:现代文艺复兴的最新进展

由当代学者,人学家张荣寰先生发起的人类文艺复兴思想,代表了当代文艺复兴思想新的高峰,主要表现在他提出的关于复兴人价值观念的十大方向:

一、从现在开始的人类文艺复兴重新发现了人和人格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能力,提出人要养育人格,个性应该智慧;

二、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潜力,鼓励积极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开拓的精神;

三、重视现实生活,将科学,哲学,神学真、善、美的成分总结并播撒到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哲学和艺术上要求表达人的感情,让暴力和虚伪变得老朽直至死亡,让人和谐相处;

五、一致幸福的求实精神,对人首先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对其他事物的一知半解,为创造现实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把人从以往历史、民族、宗教、地域划分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六、人人能够信仰真理;

七、建立社会公众信仰及其相应的伦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让社会各阶层利益公开自由的表达权利以期让社会真理能够真实的公共表达;

八、以真诚的民主来反映现代社会人高智慧的社会存在;

九、让人皆具逻辑思维方式并鼓励融合其他思维形式的新逻辑主义;

十、提高人在群体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在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国家、乃至联合国的制度中,让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性质:是一场第三世界文化运动。

核心:创新主义精神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的出现。

本质:本质是以自主创新主义冲击西方技术封锁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

有好一段时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