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反过来,在这样的社会里,将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人生。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在言辞上过分花巧、谦卑,在脸色上、表情上过分和悦,讨好,就很少真仁爱之心。“

感悟: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语去迷惑、取悦他人的行径。在他们花言巧语、和颜悦色的背后,往往掩盖着内心的另有所图,那么这样的人就不是真正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真诚坦荡,言行一致,要在言行上服从真善的准则,不去刻意追求外在的装饰。同时,我们应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看清社会上的各色人群,更加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并最终走向成功。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业是不是用心复习、实践了呢?”

感悟:反省是一种很好的修养手段。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加以改正,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曾子每天都要多次地反省自己,并提出了反省的三个方面,即“忠”“信”“传”。“忠”主要表现是敬业,尽责,“信”主要表现是诚实、守信,“传”主要表现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感悟:德育优先原则,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德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妻子能把贤德看得比美色更重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

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感悟:“行”比“学”更重要,德行远比学识重要。只要能在实践中做到“德”“孝”“忠”“信”等,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便那个人没有学过多少知识,依然能够受到人们的尊敬。

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感悟: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感悟: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为人处世的光辉人格。

因为孔子具备“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品格,才受到了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孔子的这一境界,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当你的人品道德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就能得到上层人士的高度认可。

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做儿子的,父亲在世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没有背离父亲的处世之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感悟:为人子者应言行合一,保证孝行的前后一致。父母去世,没人管教的时候,一个人的言行完全出于自主,其言其行如果如父母在世一般,此人必定是个孝子。倘若发现父母给自己制订的行为准则出现了错误,也不要急着提出来,应当慢慢地改,不能一下子就掀翻父母的理论。虽然改了“父之道”,但只要心里对父母的意志保有足够的尊敬,也不算是不孝。

10.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约言要符合道义,这种约言才可实践和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亲近可靠的人,这种做法才值得推崇。”

感悟:”信”要以义为基础,方能做到践行可复;“恭”要以礼为标准,方能远离耻辱,也就是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符合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与

人交往,所亲之人应该是仁义之人,可以值得我们去效法、去尊敬的人。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再打磨抛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本来的意思,你能举一反三了。”

感悟:这段话记载了子贡和孔子讨论如何对待穷和富的问题。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能使个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上无论贫或富也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还赞扬了子贡“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感悟: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不要把精力用于怨天尤人上。处世是需要了解别人的,自己心态平和,才能真实地了解别人。不去苛求别人,要把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君子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不忧虑不能树立美好

的名声,只忧虑自身的修养不够深厚,不能去充分了解别人。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 本文简介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反过来,在这样的社会里,将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人生。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在言辞上过分花巧、谦卑,在脸色上、表情上过分和悦,讨好,就很少真仁爱之心。“ 感悟: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语去迷惑、取悦他人的行径。在他们花言巧语、和颜悦色的背后,往往掩盖着内心的另有所图,那么这样的人就不是真正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真诚坦荡,言行一致,要在言行上服从真善的准则,不去刻意追求外在的装饰。同时,我们应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看清社会上的各色人群,更加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并最终走向成功。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为历代儒客习阅之经典名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学而篇春秋战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还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基本不可能。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应该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悌,就是人的根本!”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民力,适时征发力役,应不违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跟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论语学而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学而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为历代儒客习阅之经典名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学而篇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论语学而篇赏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 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

“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 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不在的时候,要观察他的行为。长时间 不改变父亲善的、好的处事原则,就可以称得上是孝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人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去印正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而你并不生气,不也 是君子的风度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译文:有子(指有若)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犯上作乱的,那是不曾有过的。 有道的君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一个根本,根本立住了,道自然就产生出来了(或: 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稳固了,人生的正途就会随之展现开来)。孝顺好父母与 尊敬兄长,就是一个人作人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言语美妙动听,表情和善热乎,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曾参)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来往是否信守承诺?传授学生道理是否印证练习?(或:老师传授给我的道理,我 有没有去认真实践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需要谨慎行事,诚实守信,并且节 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间。”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有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原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原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

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而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还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基本不可能。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应该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悌,就是人的根本!”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民力,适时征发力役,应不违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跟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容貌为重;侍奉父母,能

论语学而篇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论语学而篇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第一章: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ùn):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ǎ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三省:多次自我反剩“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释】(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古文论语学而篇原文翻译及读后感

古文论语学而篇原文翻译及读后感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论语学而篇的原文翻译及读后感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查看。 《论语学而篇》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译文 1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另译】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自我赏析】 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自我赏析】 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孔子当时作为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为了生存而必须提出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的无奈体现,从另一方面也提想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考虑到老人们心灵上的需求。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 1.子z ǐ 曰yu ē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 ,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 ,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 也y ě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

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z ǐ 曰yu ē :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g 色s è ,鲜xi ǎn 矣y ǐ 仁r én 。”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z ēn 子z ǐ 曰yu ē :“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 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zh ōng 乎h ū ?与y ú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ú 信x ìn 乎h ū ?传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千qi ān 乘ch éng 之zh ī 国gu ó ,敬j ìng 事sh ì 而ér 言y án , 节ji é 用y òng 而ér 爱ài 人r én ,使sh ǐ 民m ín 以y ǐ 时sh í 。”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z ǐ 曰yu ē :“弟d ì 子z ǐ 入r ù 则z é 孝xi ào ,出ch ū 则z é 弟t ì ,谨j ǐn 而ér 信x ìn ,汎fá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

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

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1-全文及译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

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