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自1907年首先由Braun等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腹部手术及疼痛治疗[1]。剖胸手术后剧烈疼痛是阻碍呼吸功能恢复和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持续硬膜外镇痛常导致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尿储留等并发症,并非理想的镇痛方法,而肋间神经阻滞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较少的副作用,逐渐成为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首选[2]。本文将肋间神经阻滞从应用解剖、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1.应用解剖[3、4] 胸神经(thoracic nerve)的前支称肋间神经,与颈、腰、骶、尾的前支不同,不组成葱丛,故皮支比较明显。T1-2分布于上肢和上胸部,T3-6只分布于胸壁,T7-11分布于胸腹壁,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起自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典型的肋间神经有四个重要分支,第一支为成对的灰白交通支,从前面穿过与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相接。第二支为后皮支,支配椎旁区的皮肤和肌肉。第三支为外侧皮支,向前恰到腋中线,支配大部分胸腹部皮肤。第四支为前皮支,支配中线部位的胸腹部皮肤。有时,一些肋间神经的终末支会跨越中线,支配对侧的胸腹壁的感觉。肋下神经和L1的一些神经纤维共同构成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上6对胸神经的前支(图1)[1]: 第1胸神经:有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接受第2肋间神经的交通支。第1胸神经的前支在第2肋横突前韧带处分为大小两支。大支向外上加入臂丛,小支为第1肋间神经,穿行于肋间肌之间,并支配该肌,近胸骨时穿出至皮下,为胸前第1皮支,此支常无或细小。第1胸神经也常无外侧皮支。 第2-6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位于胸膜和肋间韧带之间,在胸骨旁穿出支配皮肤称前皮支。肋间神经肌支,走行于肋间肌发出小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及腹横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行至肋骨角附近分出,与主干伴行,到达腋中线,向外穿过肋间外肌及前锯肌至皮下,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胸外侧皮肤,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后支向后分布于肩胛骨下部的皮肤。前皮支分布于相应肋间隙前皮肤。在女性第2、3、4肋间神经前皮支分支至乳房,称乳房内侧支。第2肋间神经,发出外侧皮支,分为前、后两支后,前支细小或无,常与锁骨上神经相结合,后支粗大称肋间臂神经、或与臂内侧皮神经及第1、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相结合,至臂后内侧皮肤,甚或替代臂内侧皮神经。 当第1、2肋间神经均无前皮支时,锁骨下窝、胸上部、肩胛骨上缘、腋窝的皮肤由锁骨上神经(C3-4)支配,有时可至乳头以下。第1、2肋间神经解剖上特殊,在上述部位定位诊断和选择阻滞部位时,应灵活多变。 第7-12肋间神经在肋间行走与前6对相同,在腹部,斜向前下进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再穿腹直肌鞘至皮下。 肋间神经与肋骨解剖关系:肋间神经可分为后部、中间部、前部三部分,后部为出椎间孔至肋角之间,此部由于肋沟消失,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位于肋间隙中间,肋间神经紧贴胸膜。中间部为肋角至肋骨骨部末端部分,上端肋角距后正中线约6cm,下端(第10肋角处)约10cm,第11、12肋,无肋角。此处肋间神经开始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此处肋沟最宽最深,神经与血管排列顺序为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前部肋间神经走行各有差异,但一直沿肋骨下缘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在麻醉领域的应用使外周神经阻滞 的方式和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临床麻醉的成功率已经得到肯定,超声在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典范。1978年La Grange等报道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超声多普勒探头先鉴别锁骨下动脉,在动脉旁注药。但只有在90年代末出现高频超声探头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神经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国内各大医院的该项工作开展,国内报道将逐渐增加。超声波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波长以声波的两个压力峰值距离表示,与穿透性相关。频率用MHz表示,与分辨率相关。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公式“E=f·e”,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即分辨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我们用的是10-14MHz),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臂丛神经),才能通过超声看到神经。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臂丛阻滞的应用:双人操作,探头被置入无菌套内,主麻手探探头,扫描神经区域,使得、神经在轴平面成像,另一手持针在探头纵轴侧方进针,穿刺针沿着超声声束纵轴方向进入组织,整个穿刺针可在超声仪上获得完整显像,调整方向,直接到达神经点。针尖接近神经,并穿破神经周围呈高回声的纤维膈时,助手注入局麻药

5-7ml。臂丛神经周围各种组织和穿刺针超声图像特征:①神经: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 ②静脉:无回声,呈黑色,探头轻压呈压缩性改变;③动脉:无回声,呈黑色,但可搏动;④筋膜或纤维膈:高回声,呈白色;⑤肌肉: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⑥肌腱:高回声,呈白色;⑦局麻药,无回声,呈黑色;⑧穿刺针高回声,呈白色,穿刺过程中可见针动态改变。在超声图像上,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扩散和神经束被推动的过程,可判断局麻药是否完全弥散至神经周围,局麻药的扩散很迅速,约在10-20秒后图像上局麻药已显示不清,神经分支之间往往存在纤维膈,单点注射常不能扩散整个臂丛神经,所以一般不在一个点注射全量,可重新调整穿刺针位置,到达另外较远或第一次注药没有药物扩散到的神经;再注射局麻药,甚至3-4点神经阻滞,可达到完整臂丛神经阻滞。我们对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法三种低位肌间沟阻滞(N=40)进行比较,结果:三组麻醉完善率(完善:无辅助措施,手术时完全无疼痛)比较:超声组高于神经刺激仪组(97.5% vs 70%),神经刺激仪组高于传统组(70% vs 47.5%)。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组。我们报道的超声组麻醉完善率比Williams等报道的结果更高(97.5% vs 85%),主要原因在2个方面,其一,我们采用的超声探头频率更高(14MHz vs 7.5 MHz),显示的神经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方 药方一 桃红四物汤:水煎剂150 ml,日2 次, 当归9 g,川芎6 g,白芍9 g,熟地黄15 g,桃仁9 g,红花6 g。疼痛剧烈者: 加延胡索10 g,丝瓜络10 g,土鳖虫10 g,乳香6 g,没药6 g,丹参12 g,鸡血藤12 g。 上肢疼痛明显者:加桑枝10 g,威灵仙12 g; 胸背部疼痛明显者:加瓜蒌10 g; 下肢疼痛明显者: 加牛膝10 g,杜仲10 g; 夜寐欠安者: 加龙骨20 g,牡蛎20 g,酸枣仁10 g, 肝气郁结患者:加香附10 g,柴胡10 g。 药方二 病案一:周女士,66岁,2018年8月左侧胁肋部及背部出现大面积带状疱疹,经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疱疹消退。但疱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能忍,坐卧难安,疼痛持续3个多月。于2019年1月18日来诊,来时症见左侧胁肋部及背 部疼痛,舌黯,苔白,脉弦细。处四逆散和瓜蒌甘草红花汤,具体用药如下:柴胡12g,

枳实12g,炙甘草6g,白芍10g,瓜蒌30g,红花12g。一周后复诊,自诉全身轻松,立竿见影。乘胜追击,又与中药7付。未再来诊。 药方三 柴胡6克,陈皮6克,川芎4.5克,芍药4.5克,枳壳4.5克,川楝子10克,龙胆草10克,僵蚕10克,蝉衣6克,生大黄5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丹参10克,生地黄30克,茜草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 升降散+柴胡疏肝散的合方,然后又加了几味赵绍琴比较常用的除湿清热、凉血化瘀的药物。 一可以将体内的郁热散出,二可以疏肝理气,祛湿清热,三可以活血化瘀,凉血止痛。

带状疱疹

主诉:左胸背疼痛伴簇状皮肤溃烂20多天。 现病史:缘患者于20多天前无明显开始出现左胸背部疼痛,无发热、畏寒,无咳嗽、鼻塞、流涕、疲乏等症。到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肋间神经痛”而给予对症处理。半月前疼痛加重、呈剧痛,不能平卧休息,患者出现潮红斑,继而出现黄豆大小丘疹呈簇集分布而不融全,继之形成水泡,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红晕各水疱间皮肤正常,局限于左胸背部而不超中线,因自贴止痛药膏(具体不详)后水泡处皮肤溃烂。又到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对症、止痛治疗,疗效欠佳。经休息后后不能缓解,于今天到我院门诊就诊,拟“带状疱疹”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起病以来,伴有左肩胛及左肩膊处疼痛、以颈部活动时明显,无发热、畏寒,无咳嗽、鼻塞、流涕、疲乏等症,精神紧张,痛苦面容,胃纳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否认有手术史,有“青霉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原籍广东,初中文化,无疫水接触史,无外地旅居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有烟酒嗜好,家庭关系和睦。 婚育史:结婚_50__年,育_3__子、__2_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精神病家族史,否认有家族传染病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T:36.6℃,P:76次/分,R:20次/分,Bp:136/85mmHg,Wt:65Kg。 一般项目神志清晰,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体型,痛苦面容,面部色泽正常,表情自然。步态正常,自主体位,检查合作。回答切题,无恶病质。 皮肤粘膜左胸背部皮肤成簇状溃烂,余皮肤粘膜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皮下出血,皮肤温度与湿度正常。毛发分布无异常,毛发无脱落。无肝掌,无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头面部无水肿,Horner征阴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阴性。 眼睛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正常。 耳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 鼻鼻外形无异常,鼻腔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异常,鼻旁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颜色红润,口唇湿润度适中。口腔粘膜无异常,腮腺导管开口无红肿。牙齿无特殊,齿龈无红肿。舌头居中。 咽喉扁桃体双侧无肿大。悬雍垂居中,咽后壁颜色正常。构音清晰。 颈部对称,无抵抗感、强直、压痛,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征阴性。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无肿大,甲状腺无压痛,无血管性杂音,无甲状腺结节。 胸部检查 视诊左胸背部皮肤成簇状溃烂,胸廓形态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呼吸运动正常,三凹征阴性。胸壁静脉正常。乳房检查正常。心尖搏动正常,无手术疤痕。 触诊胸骨无压痛,无肋骨触痛。语颤正常,无皮下捻发感。胸壁肿块无肿块,心尖搏动有力。 叩诊双肺叩诊无异常,心界不大。 听诊双侧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正常,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率76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2-3次/分,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部检查 视诊腹部外形正常,腹式呼吸存在,无特殊腹纹,无手术瘢痕,腹壁静脉无曲张,脐部外观正常。

正元疼痛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效中药酊剂!

正元疼痛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效中药酊剂!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10年甚至超过20年,一般病史多在3~5年。主要特征:神经痛、皮肤感觉异常、麻木等。称为带状疱疹治疗留有的“手尾”。多发生于成年人,春秋季节多发,发病率是带状疱疹患者的30%-50%,体质虚弱多病患者多发,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无明显性别区分,是中老人神经痛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极大,而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常见的五大神经痛之一(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这五种神经痛用正元疼痛清涂抹治疗效果非常好)。 了解一下带状疱疹(HZ) 俗称“缠腰龙”“火带疮”“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缠腰火丹”“蛇胆疮”“蛇皮”“飞蛇”“飞蛇丹”“蛇传”。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剧烈神经疼痛及皮肤节段性疱疹(形似带状)为特征的一种最具疼痛特征的病毒性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具有亲皮肤性和亲神经性特点,可引起急性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剧烈神经疼痛及皮肤节段性疱疹为特征的一种最具疼痛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呈现自发性、刀割样、闪电样、针刺样疼痛,常伴有持续性烧灼疼、撕裂样疼痛。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然很少有致命,但是危害极大,非常痛苦!严重的耳部带状疱疹会导致耳聋,眼部带状疱疹会导致失明,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内脏带状疱疹甚至会导致死亡。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部位 人体各部位只要有神经的部位都可能发生,多发生在肋间神经支配的胸部、肋部、腋下,背部、腰部、腿。颈神经支配的颈部。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眼、耳、嘴唇、脸、额头等。腰骶神经支配的腰腿部位。四肢的手、腿、胳膊等部位,引起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腰间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等。发病部位比例:胸背部55%,头面部15%,腰腹部14%,四肢14%,颈部14%,全身1%。 带状疱疹后遗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怎么发生的? 急性带状疱疹皮损出现前误诊、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化脓感染、患者免疫力低下、特异性体质等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有30%-50%患者留有带状疱疹后遗症,其中80%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留有感觉异常如痒、紧束感、蚁行感、抽动、麻木等,局部可有色素改变,暗红色、淡红色、黑色、白色凸凹陷形的瘢痕。 博大精深的中医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中医学的络病,风湿热毒侵袭,情志不合,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即现代医学的免疫力低下),湿热毒邪(现代医学称病毒)入络,络脉由滞到瘀,不通则痛。治疗原则:扶正祛

赵炳南曲剑华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赵炳南·曲剑华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瘀”“虚”并存,病机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气不足,以致气虚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分为三个证型:1.因早期湿热重,后期湿热清利不净,致气机阻滞,气滞血瘀而痛;2.火热伤阴、余热未清,阴虚而痛;3.气血两虚,经络瘀阻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引起肌肉、筋膜、肌腱出现废用性萎缩,故有的患者需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和及时适度患部肢体康复锻炼。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北京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曲剑华教授是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陈彤云教授的大弟子。陈彤云师从赵炳南先生,故曲剑华教授与赵氏皮科亦有很深的渊源,其用药组方亦常体现出赵氏皮科的特点。兹将曲剑华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介绍如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瘀”“虚”并存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蜘蛛疮”的范畴,文献报道,有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且比较难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指从发病到皮疹消退后3个月仍感到疼痛者。该病中老年人发病率高,从中医角度来说,其病机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气不足,以致气虚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曲剑华认为,带状疱疹辨证要点在于湿、热、火、

毒、瘀。初期多为湿热交阻,或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后期多为湿热搏结,阻遏经络,致经络气血瘀滞;虽经治疗后皮疹消退,但余邪未尽,或患者素体阴液不足,或气郁日久化火伤阴,阴虚火旺,不荣而痛;或疼痛日久致正气虚弱,无力驱邪外出;或年老正气不足,脾肾阳虚,气虚无力推动邪气外出,使余毒不清,致经络气血为之阻塞而痛。 带状疱疹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三脏。疾病初期侧重于清肝经湿热解毒,后期侧重于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久病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不止。邪毒稽留不去,伤及阴阳气血,阳失温煦,阴失濡润,则导致“不荣则痛”。总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瘀”与“虚”并存。 我国现代中医皮外科泰斗赵炳南先生治疗带状疱疹有丰富 的经验,他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和热、湿、毒有很大关系,而其后期疼痛则是因为热、湿、毒阻滞气血、气机,以至气滞血瘀而成,故治疗上清热利湿解毒以治其因,化瘀通络理气以治其果。 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赵炳南先生记录了四则带状疱疹医案,分别采用清热泻火解毒、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及拔膏疗法。拔膏疗法就是使用黑色和脱色的拔膏棍或稀释拔膏棍,加热软化后外贴、加压包扎,利用药物的温热和活血的

带状疱疹病历模板

姓名:? *** 科室:中西科住院号:000000*** 入院记录 主诉:右肋部起水疱伴疼痛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周身困乏无力,在当地诊所按感冒治疗,疗效欠佳。两天后患者自觉右侧腰部和季肋区皮肤瘙痒、刺痛、灼热感,有时呈闪电样刺痛,继而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丘疱疹。疱壁紧张,内容清亮透明,疱周绕以红晕,疱间不相融合,疱间皮肤颜色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表情痛苦,神情焦虑烦躁,饮食正常,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传染性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传染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8 C P 80 次/ 分R 20 次/ 分BP 12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见专科检查),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 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清音,无浊音及实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

带状疱疹病历

带状疱疹病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主诉:右肋部起水疱伴疼痛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周身困乏无力,在当地诊所按感冒治疗,疗效欠佳。两天后患者自觉右侧腰部和季肋区皮肤、刺痛、灼热感,有时呈闪电样刺痛,继而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丘疱疹。疱壁紧张,内容清亮透明,疱周绕以红晕,疱间不相融合,疱间皮肤颜色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表情痛苦,神情焦虑烦躁,饮食正常,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传染性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传染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2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见专科检查),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清音,无浊音及实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右侧腰部至季肋区皮肤、刺痛、灼热感,闪电样刺痛,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丘疱疹。疱壁紧张,内容清亮透明,疱周绕以红晕,疱间不相融合,疱间皮肤颜色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1012/L, WBC:×109/L, Hb:135g/L, PLT:249×109/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腹部彩超:肝弥漫性回声改变。颅内多普勒示:所测颅内部分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减慢。

带状疱疹病历

带状疱疹病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主诉:右肋部起水疱伴疼痛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周身困乏无力,在当地诊所按感冒治疗,疗效欠佳。两天后患者自觉右侧腰部和季肋区皮肤、刺痛、灼热感,有时呈闪电样刺痛,继而局部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丘疱疹。疱壁紧张,内容清亮透明,疱周绕以红晕,疱间不相融合,疱间皮肤颜色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表情痛苦,神情焦虑烦躁,饮食正常,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传染性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史随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传染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2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见专科检查),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清音,无浊音及实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老人要警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人要警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岁出头的王伯轻微“感冒”几天后,左腰出现束带样灼痛。到医院看了急诊,疗效欠佳。他又熬了四天,疼痛区域皮肤逐渐开始出现米粒样小疹子,很快转成连片的水疱疮。他再去看病,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带状疱疹”。用药治疗十来天之后,疱疮慢慢好了,但是疼痛却更加厉害了,王伯甚至疼痛到夜间无法安睡的程度。再到医院,医生告知王伯,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年朋友们,春季是水痘高发季节,要警惕“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后遗神经痛。 身体太劳累,带状疱疹易发作 王伯患的“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病。我们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携带有这种病毒,大多是儿时被感染的,只是未发病而已。正常情况下,病毒与人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是,当我们免疫力降低或者过于劳累的时候,病毒就可能活跃起来,引发“带状疱疹”。 王伯的病程很典型。在出疹前几天,有轻微的感冒样不适,有些人还会有头痛、畏光等症状;接着出现身体一侧某个区域剧烈的疼痛和皮肤感觉异常,表现为灼痛、刺痛、搏动痛或电击痛。微小刺激就引发

疼痛和剧烈瘙痒的也不少见。 带状疱疹一般会在疼痛的皮肤区域出疹。先是出现散在的红斑或斑丘疹,很快汇集成簇,并转变为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会很快融合,然后疱液会变得浑浊,逐渐干涸、结痴;痂皮多会在两三周之后脱落。局部淋巴结常常会肿大、有压痛。疱疹病变多呈带状分布,不会越过躯体的中线。但是,带状疱疹的变化比较多,有很多不典型的病程,例如,少数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不出水疱,皮损只有红斑、丘疹,这是所谓的“顿挫型带状疱疹”;还有少数患者只有前驱症状和疼痛,而无皮疹出现,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更有少数患者会在全身数个皮区不对称出疹,身体的两侧都可受累。 疱疹可自愈,神经痛难熬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是急性病,其皮损具有自愈性,即使不做治疗,也可以自行修复和好转。当然,极少数免疫缺陷的患者会表现为慢性病程,皮肤会反复出现小疱疹,能持续数月之久。 遗憾的是,皮损好了后却会有后遗症,其中以神经痛最为常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皮疹愈合后持续一个月及以上的疼痛。约有20%的带状疱疹患者遗留有神经痛。疼痛特点是在原来疱疹愈后皮肤处,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第十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多有前驱症状,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感。 2.局部有感觉过敏和神经痛、烧灼感。 3.部位多呈单侧非对称性沿一定皮肤神经分布。 4.病程2~4周。 (二)体征 1. 多在侧胸壁,一个或几个邻近的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皮疹.潮红.丘疹,水疱,内容透明澄清,类似珍珠,患部炎症明显有红晕。 2. 新旧疱疹成群分布排列呈带状,数天后水疱松弛,内容物混浊化脓或水疱破裂,露出糜烂底面,,最后干燥结痂,一般不留瘢痕。 3.不典型皮疹有:仅出现丘疹不发生水疱即吸收者称不全性带状疱疹;疱疹大如豌豆至樱桃者称大泡性带状疱疹;内容呈血性称出血性带状疱疹;中心坏死结黑色痂皮称坏疽性带状疱疹;病势进行,皮疹遍延全身者称泛发性带 状疱疹。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减少或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病毒分离可呈阳性。

【诊断要点】 1.根据前驱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过敏伴神经痛。 2.皮疹呈单侧性发疹,沿神经分布,多数水疱簇集成群,排列成带状而可诊断。 3.病程急,很少复发。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严重病例应休息,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注意局部卫生,防止水疱破裂和继发感染。对继发感染者宜抗炎处理。 2. 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干扰剂药物如干扰素。 3. 口服维生素B1或肌注维生素B12%。 4. 局部治疗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者。 5. 物理治疗、针灸、经皮电刺激疗法对缓解疼痛有效。 6. 早期并用神经阻滞治疗可达到: (1)镇痛效果。 (2)促进治愈。 (3)预防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可采用硬膜外腔注药、椎旁注药和交感神经阻滞。 7. 口服镇痛药可选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外用止痛药物可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或辣椒素。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在麦默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在麦默通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1-03T16:44:02.9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裴爱杰祝胜美(通讯作者) [导读] 麦默通(Mammotome,MMT)旋切术目前应用广泛,通常由术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乳房小肿块的切除和活检[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观察麦默通手术中不同肋间神经的阻滞范围及效果。方法:行单侧麦默通(Mammotome,MMT)手术患者120例,按肿块分布区域分为T2-4组(A组),T3-5组(B组),T2-5组(C组)。给药后3min测试各点阻滞效果,记录不同时间点HR和MAP、术中VAS评分、术毕及术后4h麻醉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滞成功率达到90%。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与手术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VAS评分低于1分、术毕即刻及术后4 h麻醉满意度均较高。结论:超声引导能准确地观察到目标部位药物的扩散,达到完善的阻滞效果,适用于单发、多发乳房肿块的MMT手术。 【关键词】麦默通;超声检查;肋间神经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35-02 Ultrasound-guid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on patients in Mammotome 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in Mammotome (MMT) surgery. Methods 120 cases patients undergoing MMT surgery were assigned into T2-4 group(group A), T3-5 group(group B), T2-5 group(group C). The block were tested 3 min after nerve block and HR and MAP were recorded. VAS score and patients’ anesthesia satisfaction degrees were assessed immediately and 4h after operation.Results HR and MA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had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VA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one. The success rates of blocks were near 90 percent and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is effective and suitable for MMT surgery. 【Key words】Mammotome system;Ultrasound-guided;Intercostal nerve 麦默通(Mammotome,MMT)旋切术目前应用广泛,通常由术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乳房小肿块的切除和活检[1]。多发性乳房肿块及表浅的肿块需进行多次穿刺通道的浸润麻醉会干扰小肿块的定位,增加手术时长,术中、术后患者均主诉有痛感[2]。盲法神经阻滞技术要求高,T2较难完成,且并发症较高。本次主要探析我院130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单侧行MMT手术患者(ASAⅠ~Ⅱ)120例,年龄18~60岁,按肿块涉及的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分为T2-4阻滞组(A组)共40例,T3-5阻滞组(B组)共40例,T2-5阻滞组(C组)共40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ECG、HR、MAP、SpO2。采用平面外技术,探头中间旁开5 mm穿刺进针,针尖到达胸膜外、肋骨下缘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回吸无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3ml。 1.3 观察指标 (1)阻滞范围:腋前线、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的中线命名为x,y,z线。x、y、z与相应肋间的交点命名为T2x、T2y、T2z,以此类推。给药后3 min测试阻滞效果:0级,感觉无减退或刺痛觉减弱;1级,痛觉消失;(2)记录手术开始、手术后5min、10min、15min的HR和MAP;(3)记录患者术中视觉模拟评分及术毕、术后4h麻醉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超声下可观察到目标肋间各肌肉及壁层胸膜,壁层胸膜呈高回声线状结构,随呼吸移动,胸膜和多根肋骨的高回声线条构成“城墙样”结构。120例患者人均肿块数为3.2±0.6个,操作均顺利,无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三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阻滞成功率大部分测试点的阻滞成功率达到90%左右。A组T2z、B组T4z、C组T2z的成功率低于同组同一肋间的其他各点(P<0.05),A组、C组T2z的成功率低于同组z线上其他各点(P<0.05)。 不同时间点HR、MAP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HR、MAP与手术开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中及麻醉后效果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VAS评分低于1分,术毕即刻、4h患者麻醉满意度高,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通过超声引导将局麻药注入肋骨下缘肋间内肌和最内肌之间,完成间接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结果显示,除T2z点,其他神经各点阻滞成功率较高,患者对麻醉非常满意。超声引导下可准确地观察到穿刺针针尖及目标部位药物的扩散,达到较完善的肋间神经阻滞,适合应用于单发、多发乳腺肿块的MMT手术,尤其对腋前线与锁骨中线区域肿块效果更好。【参考文献】 [1]Wang KY,Sun G.The Mammotome biopsy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breast abscess.Am J Surg, 2013, 205(1): 35-38. [2]郭文斌,孙宝臣,孟青茹,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良性肿块的技术探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8, 23(6): 438-440. [3]孙家明,乔群,赵茹,等.乳房神经血管解剖学研究及在乳房缩小成形术中的意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 20(4): 277-27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pdf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一、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二、流行病学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疹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万的PHN患者。PHN的危险因素(见表1)。 三、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PHN 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①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②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痛觉超敏 (allodynia) 等。痛觉超敏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 A δ及Aβ低阈值机械受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PHN 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③炎性反应: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的表达通过继发的炎性反应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④去传入(differentiation):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性坏死,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四、临床表现 1. 疼痛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藏医霍尔梅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40例观察

26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r of Chinese Minorities January2019,Vol.25No.l 藏医霍尔梅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40例观察 公保才旦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目的:藏医“霍尔梅”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患者进行“霍尔梅”疗法治疗。结果:经2年观察40例,总有效97.5%。结论:传统藏医“霍尔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关键词藏医;“霍尔梅”;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血气“隆”通畅;止痛 中图分类号:R29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810-(2019)01-0026-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疼痛乃至临床医学中极其难治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患者。主要从睡眠、情绪等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因长期遭受疼痛的煎熬,导致睡眠和日常生活的质量都严重下降。现在临床的治疗方法各异,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复发率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主要的临床意义。我科应用藏医传统的霍尔梅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PHN的诊断标准。①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疼痛的性质为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鼠样疼痛;③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痒、紧束感、蚂蚁感等。 1.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可导致疼痛的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肾的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的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④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治疗者。 1.3一般资料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住院病人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 2.36±11.17岁,病程1-13月、平均病程6.12±2.36月。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Q0.05)。 2治疗方法 2.1“霍尔梅”的配制以成品的二十五位阿魏散和白脉散、肉豆蔻(粉末)放入纱布中,用白色粗线把纱布绑紧,底线压成较平线,参杂不齐的线条剪切整理。 2.2“霍尔梅”的用法30g的芝麻油倒入小锅,然后药包锅内用文火加热7~10分钟,温度30度左右即可,先将自己手腕内部试温度(以免烫伤)后依次在患处温灸。药包变凉重新加热,反复使用,每日晚上1次,每次10到15分钟,疗程1周至10天。 2.3“霍尔梅”的治疗过程患者平躺或侧躺,开始1~3天内患处的周围温灸,其余是时间内从外到内反复温灸。灸后用纱布等擦净即可。治疗后必须让患者穿好衣服,以免冷空气再次刺激神经引起疼痛。3观察标准与疗效标准 3.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分级的变化,病统一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分级:分级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根据喊着的主观疼痛,具体分级表中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激烈疼痛,具体分级标准为:无疼痛0~1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3~7分,重度疼痛7~10分。 3.2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M 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M3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计算公式如下: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x100%o 4治疗结果 采用“霍尔梅”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中,痊愈27例、占67.5%,显效8例、占20%,有效4例、占10%,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 治疗前后VAS评分是:患者40例,治疗前:7.25±0.93、宀0.05,治疗后:6.23±1.79、P<0.05。 5讨论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病名“缠腰火丹”“蛇窜疮”。认为本病因饮食失调,湿浊内停,外感毒邪,湿热毒邪结滞肌肤腹感毒邪,毒邪化火与湿热相搏,致气血瘀滞,经脉不通而发病。 藏医病名“粘梅瓦”,认为“粘热余毒”侵润局部的黄水和“隆”,致体内三根七素失衡,功能紊乱、阻断,气滞血瘀,脉道运行不畅所致。但后遗或后期的时候“粘热”导致白脉功能不全或紊乱、不畅通为主要原理。治疗原则:血气“隆”通畅、加强白脉的营养。霍而梅疗法为药效和油性,还有热功能等综合性的血气“隆”的功能紊乱或经脉不通,还有加强白脉的功能和皮下黄水功能、排毒功能来治疗后遗的神经痛,还有吸收患处皮肤的残痕。 参考文献 [1]杨国亮,侠生.现代皮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0,621—623. [2]宗行.疼痛的估价[J].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2018年8月20日收稿

曲剑华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曲剑华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导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瘀虚并存,病机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气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瘀虚并存,病机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气不足,以致气虚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分为三个证型:1.因早期湿热重,后期湿热清利不净,致气机阻滞,气滞血瘀而痛;2.火热伤阴、余热未清,阴虚而痛;3.气血两虚,经络瘀阻而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引起肌肉、筋膜、肌腱出现废用性萎缩,故有的患者需提前进行心理疏导和及时适度患部肢体康复锻炼。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北京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曲剑华教授是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陈彤云教授的大弟子。陈彤云师从赵炳南先生,故曲剑华教授与赵氏皮科亦有很深的渊源,其用药组方亦常体现出赵氏皮科的特点。兹将曲剑华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介绍如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瘀虚并存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蜘蛛疮的范畴,文献报道,有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且比较难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指从发病到皮疹消退后3个月仍感到疼痛者。该病

中老年人发病率高,从中医角度来说,其病机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气不足,以致气虚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曲剑华认为,带状疱疹辨证要点在于湿、热、火、毒、瘀。初期多为湿热交阻,或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后期多为湿热搏结,阻遏经络,致经络气血瘀滞;虽经治疗后皮疹消退,但余邪未尽,或患者素体阴液不足,或气郁日久化火伤阴,阴虚火旺,不荣而痛;或疼痛日久致正气虚弱,无力驱邪外出;或年老正气不足,脾肾阳虚,气虚无力推动邪气外出,使余毒不清,致经络气血为之阻塞而痛。 带状疱疹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三脏。疾病初期侧重于清肝经湿热解毒,后期侧重于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久病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不止。邪毒稽留不去,伤及阴阳气血,阳失温煦,阴失濡润,则导致不荣则痛。总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瘀与虚并存。 我国现代中医皮外科泰斗赵炳南先生治疗带状疱疹有丰富 的经验,他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和热、湿、毒有很大关系,而其后期疼痛则是因为热、湿、毒阻滞气血、气机,以至气滞血瘀而成,故治疗上清热利湿解毒以治其因,化瘀通络理气以治其果。 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赵炳南先生记录了四则带状疱疹医案,分别采用清热泻火解毒、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及拔膏疗法。拔膏疗法就是使用黑色和脱色的拔膏棍或稀释拔膏棍,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