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四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周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但高铁发展规模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实际相适应。因此,解决好我国高铁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即规划过于超前、票价过高、以及铁道部负债较大是当务之急。这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事业成功

B.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类认识规律就能改变规律,变害为利

2. 我国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发

病率过高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又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出现质疑,在哲学上体现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发菜是一种黑色藻类植物,其食用价值和一般青菜一样,然而就是因为它谐音“发财”而身价百倍,导致大批人为了攫取经济利益而疯狂挖掘草地,大批草原植被和草场被毁。从哲学角度看,有人将“发菜”与“发财”相连,实质是

A.导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对立

B.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C.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D.一种错误的认识

4.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上述两个转变说明

A.事物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复,总是否定过去

B.任何事物只有在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C.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和上升的,总是事物质的变化

D.人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5.下列观点与右边漫画的寓意最贴切的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于整体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C.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D.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大于整体功能

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这句谚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B.立场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7.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城乡二元体制障碍表明

A.矛盾及其对立的双方不可能转化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不能解决

C.矛盾越多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D.矛盾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A.它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它是否比较顺利

C.从事物的力量对比来看,它是否强大

D.从时间先后来看,它是否是刚发生的

9.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的

哲学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10.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指出,“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2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上述气候变化说明

A. 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然界

B.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人类不可能认识自然界

D. 自然界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11.每推进一项改革,往往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每化解一种矛盾,很可能要触及许多其他矛盾。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

B.矛盾存在的特殊性

C.矛盾存在的普遍性

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今年的会议中删去了该说法,保留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及时作出预调、微调”改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上述改变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引起质变

B.辩证的否定就是对过去的全面否定

C.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和具体性

D.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的状况相适应13.2012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矛盾同一性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 一点论的观点

14.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D.对立统一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上述材料说明创新能

A.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B.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

C.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16.我国医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时期将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从搭框架向建制度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逐步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制度。

我国医改的上述三个转变集中体现了

A.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B.实践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D.发展的实质

1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

18.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19.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20.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1.专家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降低公众医疗负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国有经济改革有助于激发活力,这些改革搞好了,调结构、转方式就有了制度保障。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改革

A.就是要改变一切现行的规章制度

B.能消除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就是要改变我国一切现行的根本制度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2.巴菲特说,“很久之前,牛顿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这是天才之作。但牛顿的智慧并没表现到投资上来:他在南海泡沫事件中输了一大笔钱,之后却解释道‘我能计算星体的运动,却算不出人类的疯狂。’”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权威都是不可相信的

B. 辩证的否定是对自身的否定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一定知识结构的限制

D.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3.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 价值观的重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②对人们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方面

③对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方面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方面

④对错误行为具有矫正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5. 有位专家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人贫穷,就活不下去,

有人则会虽贫而乐。下列观点中最能揭示其哲学寓意的是

A.价值观决定世界观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物质决定认识

D.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26.右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决定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制约作用

D.意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7.郭明义不是明星大腕,却因无私的爱成为了鞍山

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以他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

引了5800多名鞍山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的加入。郭明义的事迹说明

①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

②个人的精神贡献比其他方面的贡献重要得多

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代表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实情、听民声、问民计,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十八大上去。上述要求的世界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人民群众才是真理的真正创造者④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近一年半来,在重庆綦江公交车上,凡是给一位80多岁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此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说“让座是靠提高道德水准来解决的,此举会助长青年人逐利的风气”,有网友说“两元钱就是让座的价值,在当前,此举有利于鼓励青年人让座”。这些不同看法表明

①青年人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②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30.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

这告诉我们(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3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江西庐山的自然风光②景德镇的瓷器③徐悲鸿的奔马图

④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⑤佛山的木版年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32.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马建华在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撰文中指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都是人类创造性的杰作,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问答题

33、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一个理想。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一道构成了中国梦的内涵。实际上中国梦就是为了造福人民。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的正确性。(12分)

34.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12分)35.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

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6分)

36.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材料二:进入21世纪,人类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0分)

周末测试答题卷

33、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一个理想。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一道构成了中国梦的内涵。实际上中国梦就是为了造福人民。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的正确性。(12分)

34.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12分)35.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

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6分)

36.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材料二:进入21世纪,人类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0分)

周末测试参考答案

1-5.BDBDB 6-10.CDADB 11-15.DDCCC 16-20.DACAA 21-25.DCBDD 26-30.BDBDB 31C 32B 33.(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人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3)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4分)

3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每点4分)

35.(1)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36.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根本上说,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从过去的错误的价值观到现在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3分)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有阻碍作用。(4分)

②由于人们只注重自然的利用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这种片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生态恶化,人类受到惩罚。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环境治理与建设。(3分)

面前,人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环境治理与建设。(3分)

周末测试参考答案

1-5.BDBDB 6-10.CDADB 11-15.DDCCC 16-20.DACAA 21-25.DCBDD 26-30.BDBDB 31C 32B

33.(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人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3)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4分)

3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

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每点4分)

35.(1)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

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36.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根本上说,随着

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从过去的错误的价值观到现在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随着

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3分)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促进作用,

错误的价值观有阻碍作用。(4分)

②由于人们只注重自然的利用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这种片错误

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生态恶化,人类受到惩罚。在严酷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