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韩江洪

\摘要:本文探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主要思想。他认为,翻译规范是由翻译理念因子演变而来。他把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后者又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他系统地描述了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指出“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价值观是翻译规范的基础和依据。他的翻译规范论是对图瑞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1·引言

近二十年来,翻译规范的描述性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翻译规范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当推图瑞,他的《描写翻译学及其它》系开山之作。在他之后,不少译论者都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均有建树,赫曼斯和切斯特曼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图瑞和赫曼斯的理论近来国内译界已有评介,如赵宁(2001)和廖七一(2000),而切斯特曼的规范论尚未见介绍。切斯特曼在图瑞和赫曼斯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有关翻译规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规范的来源、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规范背后的价值观等等,首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进而构建了自己的翻译规范理论。他的规范论为翻译规范理论之河注入了一股活水,标志着翻译规范研究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2·翻译规范的来源

切斯特曼致力于把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理论和看法纳入一个宏观的框架之下。他借用了社会生理学中的一个词meme。meme是社会生理学家岛金斯(Dawkins)在1976年写的一本书《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来的,他的这个概念在原书里是用来描述文化现象的进化。meme来源于希腊语词根mimeme,岛金斯把mi-去掉,是为了使它看上去更像gene。岛金斯认为meme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切斯特曼把岛金斯的meme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他认为翻译中的meme指的是翻译理论和观念(切斯特曼1996:63-71; 2000a: 1-17)。我们据此姑且译meme为“理念因子”。它不可避免地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和翻译。所有的翻译理念因子构成了庞大的理念因子库(meme-pool),其中有些翻译理念因子没有最终赢得普遍接受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另外一些曾经非常风行却最后又让位于其他的翻译理念因子,还有一些理念因子生命力很旺盛,似乎坚不可催。不同的翻译理念因子在不同的时期,占据了不同的地位。一旦某种翻译理念因子占据了主导地位,即变成翻译规范(Chesterman1997a)。翻译理论的发展与翻译理念因子的演变密切相关。在西方翻译史上,翻译理念因子的演变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切斯特曼1995:253-268):1.单词阶段———词是翻译的基本单位;2.“上帝之词”阶段———全方位忠实源语文本。源语文本中的语法形式不可改变,语法形式负载有意义;3.修辞阶段———译者的忠实转向读者,强调译文流畅。4.逻各斯阶段———译者的创造性和语言的塑造力被置于重要地位;5.语言学阶段———注重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关系;6.交际阶段———强调信息的功能和语用等方面;7.目标阶段———关注译本在目标语文化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或遵循规范、或打破规范;8.认知阶段———该阶段把我们带回翻译操作中心,也即译者的头脑,探究译者翻译时作出的决定及其理由。每个阶段都可视为一个特别的理念因子或因子群。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概念和见解,其中有的概念和见解能够持久生存并进入随后的阶段,它们其实也就是规范。这些阶段本身也可被视为规范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阶段各自的顶峰在时间上约略有先后顺序,但阶段之间也有许多重叠,它们逐一累积而并非严格地前后相继,从根本上说,它们代表着思想簇而不是历史时期。

3·翻译规范的分类

图瑞较早地对翻译规范作出分类,他区分了三种翻译规范:初级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初级规范是指那些决定文本选择的因素以及整个多元体系中的翻译策略。起始规范制约译者个人的倾向,译者在这种规范的制约下选择重源语文本或者重目标语文本,或者是选择某

种程度上居中的态度。而作规范则是指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抉择的规。切斯特曼深受氏理论的影响,但与图氏相比,切氏似乎更注重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或许因为这两种规范与翻译产品和行为本身密切相关。他把影响翻译产品和行为的规范也划分为两类———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切斯特曼1999:90-97),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期待规范是指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比如在语法性、可接受性、风格等等方面的期待。这些期待部分地受到目标语文化所盛行的种种翻译传统的制约和类似文本类型形式的制约,也受到经济、意识形态因素、同一文化及不同文化间权力关系的影响。我们可根据期待规范对不同的译本作出评价,一些译本可能比另一些译本更符合期待规范。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在一个文化的译本集合体内区分出非常符合规范的译本子集,这一子集以外的其它译本虽未体现期待规范,但仍可被视为译本。这一区分对翻译研究颇有方法论意义。期待规范基本上是由于其自身在目标语社会的存在而生效的,人们确实对某些特定文本怀有期望,因而体现在这些期望中的规范是有效的。但有些情况下,期待规范是因了某种规范权威(翻译评论家、教师、文学评论家等等)的作用而生效。在任何社会,都有一专家群体,被人们认为有能力确认这样的规范。他们可以对已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规范予以确认,在此意义上,他们代表整个社会,受到其他成员的信赖。专业规范制约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从译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规范从属于期待规范,因为他们决定于期待规范。任何过程规范都决定于终极产品的性质。这些过程规范来源于规范权威,而规范权威是社会公认有能力的职业译员,这些职业译员又为其他社会的有能力的职业译员所承认,能力”和“职业性”是被以主体间性的方式定义的。如果人们认为你有能力,你就有能力,而承认你有能力的人们又被他人承认有资格做此判断,如此等等。期待规范的建立主要源于专业人士,因为他们的译品很自然地变成目标语社会评估后来译本所依据的标准。换句话来说,专业人士的翻译行为具有建立规范的作用。反过来,如果一个译本被认为遵守了相关的期待规范,译本的译者就会被认为是有能力的职业译员。正如可以从译本总集中区分出一个特别符合期待规范的译本的子集,我们也可以从某一特定文化的译者群体中区分出一个模糊的子群体,该群体中的译员都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专业译员。那么,从这一群职业译员的翻译行为中我们就可以获得翻译的过程规范。切氏把这些翻译过程规范称作专业规范。专业规范又可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及关系规范(切斯特曼1993:1-20)。责任规范是道德规范,也即译者接受委托人赋予他的翻译工作的责任。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指译者应致力于使参于交际的各方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交际。关系规范是一种语言规范,主要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三种专业规范部分地是经过规范权威的批准而生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规范像期待规范一样,是因了它们自身的存在而生效,即人们接受了它们,承认它们是制约专业译员翻译实践的规范。打破这些规范通常被认为应该受到批评。批评或许会受到(被批评的)译者的抵制,从而引发关于应该如何解释规范的争论。规范总是可以争论的。一些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或许会声明他们的意图就是要打破规范。他们故意违反期待规范,往往是由于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优先考虑了一些因素,比如,忠实于源语文本某些形式,坚持某种再现源语文化的最佳方式,或者渴望打造更具说服力的译本。译本打破期待规范恰好证明了那些规范的存在。如果人们都期待译本打破某些规范,那么这种期待本身也将变成规范。因此,期待规范并非静态或永久性的,而是可以修正和改变的。

4·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4. 1翻译策略———译者遵守规范的方式

4.1.1翻译策略的特征

a.翻译策略是一种过程翻译策略也是理念因子,它们是译者遵守规范的方式,翻译规范通过翻译策略对翻译行为起作用。译者采取一系列翻译策略,最终获得他所认为的最理想译本。因此,翻译策略是一种过程、一种行为方式。

b.翻译策略是语篇操纵的形式翻译策略的总体框架是行为性的。翻译策略描述语篇行

为,涉及到译者在生产目的语文本中的翻译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关乎彼目的语文本和源语文本之间的理想关系,要么关乎彼目的语文本和目标语中间同类型其它文本之间的理想关系。所以说,翻译策略是语篇操纵的形式,可通过与源语文本相比较,从译本中直接观察到翻译策略。

c.翻译策略以目的语为指向翻译行为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具有目的性,翻译策略以目的为指向。翻译策略所指向的目的即翻译规范。

d.翻译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翻译策略是解决翻译问题时采用的策略,问题是翻译策略的出发点,翻译策略以问题为中心。在较一般的层次,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如何翻译这个或这种文本”,所用策略为“总体策略”,比如译者就目标文本和源语文本间恰当关系的一般性质作出的起始决定等等。在较具体的层次,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如何翻译这个结构(或这一思想、或这一项)”,所用策略为“具体策略”。切氏对具体策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e.翻译策略具有潜在意识性翻译策略能被意识到,或至少被潜在地意识到。对于一个译者来说,具体策略(在翻译过程中某一特定时刻)比总体策略容易被意识到。当译者刻意遵守某些规范时,对自己采取的翻译策略就会有清晰的知觉;反之,如果译者不自觉地按照某些规范进行翻译操作,那么,他所采取的策略往往只存在于他的潜意识中。

f.翻译策略具有主体间性对翻译策略往往只能进行不严格的阐述,而很难给予清楚的解说,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主体间性。当翻译策略在译员中间传播并延续其存在时,通常是被以一种非正式的、很粗糙的方式阐述的,这使得它们具有可学性、可移动性、易接近性。对于翻译主体(译者)来说,翻译策略是反复实验的过程。

4.1.2翻译策略的分类

翻译策略大体上可分为理解策略和生产策略两类。理解策略关系到对源语文本的分析以及翻译委托的性质。生产策略实际上是理解策略的结果,它们关系到译者为了生产恰当的目的语文本而采取的操纵语言材料的方式。切氏(1997:92-112)对生产策略做了详细分类。他的分类是篇章语言学性质的。翻译的生产策略共有三大类:句法/语法策略(代号为G)、语义策略(代号为S)、语用策略(代号为Pr)。句法/语法策略包括:G1,直译;G2,借词;G3,移位;G4,单位转换;G5,改变词组结构;G6,改变从句结构;G7,改变句子结构;G8,改变衔接;G9,层次转换;G10,改变组合。语义策略包括:S1,使用同义词;S2,使用反义词;S3,利用上/下义词;S4,反译;S5,抽象化和具体化;S6,改变分布;S7,改变强调;S8,解释;S9,改变比喻;S10,其它语义策略。语用策略包括:Pr1,文化过滤;Pr2,改变清晰度;Pr3,改变信息;Pr4,改变人际关系;Pr5,改变语言行为;Pr6,改变连贯;Pr7,局部翻译;Pr8,改变译者可见度;Pr9,编译; Pr10,其他语用策略。

4. 2规范与翻译作品评估

切斯特曼提出了翻译作品的五种评价模式,即回溯性评价、预期性评价、侧面评价、内省式评价和教学性评价。每一种评价模式之下都有相对应的翻译规范。回溯性评价主要关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系,比如等值、充分性等,也即关系规范;预期性评价主要关注译本在目标语中产生的影响,也即交际规范;侧面评价和内省式评价分别主要关注期待规范和责任规范;教学性评价则关注上述所有规范。切斯特曼承认,译作的评价方法仍有改进的空间(Chesterman 2000b: 33-49)。

4. 3规范与翻译教学和培训在指导翻译教学和培训方面,切斯特曼针对翻译的责任规范,向翻译教师和培训者提出了几种训练方式。他认为道德责任感是基础性的,可以在培训的早期就加以训练。为此,他提出了两种训练方式。方式一:两位受训者就任意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然后交换翻译。译完后由译者交给作者,再由作者对译者的翻译进行评价,并直接把意见反馈给译者,最后双方展开讨论。通过从原文作者———真正的权威者———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译者的责任意识增强。方式二:摘要翻译。这种翻译强调译者有选择所要翻译的文本及组织它的权力。

5·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

翻译是一种行为方式,可根据策略来描述,策略受规范的制约,规范由居主导地位的理念因子固化而来。策略的目标是遵守规范,规范的目标是促进一定的价值观。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有四种: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Chesterman 1997b:147-157)。大多数译者似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这些价值观。可以认为价值观先于规范概念,因为规范受价值观的制约。规范之所以为规范是因为它体现某种价值观。规范具工具性,其目标是实现一定的价值观。

5. 1明晰

这种价值观制约期待规范,因为它为文本处理提供便利。语言的明晰是语言作为理性交际手段发挥作用的条件,缺乏明晰就会削弱理性交际的可能性。明晰主要是一种语言价值观,它是期待规范的存在基础。把一种语言译入非母语的译者会从明晰价值观中得到安慰,因为完全掌握一门非本族语的语言的确罕见,但掌握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使不是百分之百地通晓非母语的目标语,做到语言明晰也完全可能。“明晰”价值观对译者的行为有两种影响:它可能引发预防行为和生产行为。就预防行为而言,译者翻译时试图避免明晰的反面:模糊、非故意性歧义、不合逻辑和混乱等等。源语文本若有上述不明晰特征,译者便有理由做些改变甚至选择编译策略。在生产行为方面,对于大多数文本类型来说,译者通常寻求翻译时达到最大限度的明晰。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形象性:在其它方面大体相当的条件下,语言形象的译本要比语言不形象的译本明晰一些。虽然明晰价值观制约期待规范,但这种价值观有时也要求打破期待规范。如果目标读者群不看好类文本,认为某类文本枯燥拗口、可读性差,那么译者也许会决定超越读者的低期望值,仍向着“明晰”目标努力。当规范相对于它所代表的价值观显得不充分时,译者会偏离规范而不会放弃价值观。价值观是基本的首要的,规范是第二位的。

5. 2真实

制约关系规范的价值观曾一度被界定为忠实———忠实于源语文本。人们过去通常把忠实与等值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因为完全的等值是不可能的,所以译者注定不忠实。有鉴于此,人们后来扩大了忠实概念,把它解释为“忠实源语文本作者的意图”。意图比文本要模糊一些,因而忠实于意图似乎比较容易企及。在切氏看来(1997:178),制约关系规范的价值观不是“忠实”而是“真实”。关系规范是语言规范,涉及两个文本之间的关系本质。“忠实”易以注重源语文本作者意图来消解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的关系本质,关系规范变得毫无意义“真实”则无此弊。宽泛言之,我们可以说,如果某一事物与现实一致,它就是真实的。“真实”描述的是命题与事物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质量。命题并不等同于事物状态。这是一个键盘”是一个命题,它与可以用来打字的物体不是一码事。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鉴关系。源语文本是一种“事物状态”,译本是关于源语文本的命题,译本应与源语文本一致,这就是“真实”价值观的内涵。

5. 3信任

译者需要信任源语文本,相信源语文本确实有东西在里面,值得去理解、翻译。译者还需信任源语文本的作者,信任翻译委托人:也即相信翻译值得一做。译者也必须信任读者,相信他们会诚心诚意地阅读译本,相信读者会信任译本,会认为译本值得一读。实际上,不仅译者必须信任与翻译行为有关的各方,有关各方如读者、翻译委托人、出版商和源语文本作者(当然指依然活着的)等等也必须信任译者,翻译领域中的信任是双向的。“信任”价值观存在的理据是:译者必须得到有关各方的信任才能维持他的译者身份的存在;他必须努力创造并维持这种信任。“信任”价值观制约责任规范。责任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有关各方。译者必然会设法防止失去有关各方对他的信任,他要对各方负责。一个重要的负责方式是译者的现身,比如译本至少应该提及译者的名字,但更重要的是———尤其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而言———,可以附上译者前言或后记之类文字,译者可借此解释翻译操作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如果译本不符合目标读者群某个方面的期待,译者就有责任解释原因。

5. 4理解

“理解”价值观制约交际规范。根据行为理论,可以说翻译行为的目标是生产理解———生产一种从不理解状态到理解状态的变化。但是传统理念因子“等值”要求“完全理解”———一种不可达到的、乌托邦似的理想状态。“完全理解”既然不可达到,就应转而关注翻译的预防行为———将误解最小化。翻译研究中,“文化包块”被界定为源语文本中负载源语文化的文字。“文化包块”妨碍跨文化互动和顺畅的交际,翻译时若不作变化,则可能打断理解流程,误解几乎不可避免。典故是典型的文化包块。目标读者若缺乏与典故相关的知识,译者通常需要去除其中的文化包块,或者采用解释策略来淡化文化包块。译者如何操纵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包块,很自然地取决于他对目标语读者知识基础和源语读者知识基础的差异的评估。从另一角度来说,翻译事实本身体现交际状态的改进,因为若没有翻译,源语文本对于不懂源语的目标语读者来说是不存在的或不可理解的。通过翻译,译者使目标语读者由完全不理解状态进入(一定程度的)理解状态,很大程度地减少了误解。就此意义而言,译者扩大了源语文本的读者群(通过译本“阅读”源语文本),因而减少了排斥在源语文本交际之外的潜在读者的数量。

6·小结

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更多地关注规范与翻译活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翻译规范是由翻译理念因子演变而来。他根据规范的不同制约对象,把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后者又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他系统地描述了译者遵守规范的方式(即翻译策略),从规范的角度总结出翻译作品的评估方式和翻译培训的可行方法。他主张翻译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应为价值观,提出“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自成体系、别具特色,是对其前翻译规范描述性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字幕组时间轴组培训教程之用SubtitleEdit的波形调整时间轴的方法

深影字幕组时间轴组培训教程之 用SE字幕编辑软件来调整时间轴 Subtitle Edit及相关辅助插件度盘下载链接 32位系统链接:密码:uxio 64位系统链接: 密码:4ci1 ============================================================== 目录 一、字幕编辑软件介绍 二、SE软件及插件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三、SE字幕编辑软件的操作流程及要求 (一)SE软件的设置 (二)字幕的打开及前期处理 (三)字幕的调校和技巧 (四)字幕的恢复与保存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进阶篇 (一)了解.srt和.ass格式字幕的基础特效代码 一、字幕编辑软件介绍 Time_Machine TM 时间机器 原人人影视字幕组开发的一款字幕编辑软件——时间机器 Time_Machine(简称TM) TM的优势是根据国内观众对字幕的要求和观看习惯,以及字幕组所积累的行业经验,有针对性的定制开发 的一款字幕编辑软件。其功能特点主要有: 字幕的正规化操作、FPS转换、双语合并、 检查出错、字幕CC处理等等,特别是人物 名的批量替换非常有用。替换规则可以保 存为TXT文档,人物名称可以不断增加(对 连续剧特别有用,可根据人物出场顺序添 加)。需要替换的时候载入,软件会根据 字母自动排序以及长短排序进行优先级替

换,避免出现替换不全有残留的问题。为此,TM已成为各字幕组校对组长的必备软件之一。 SrtEdit Pro 简称SEP SrtEdit软件最早是由国内高清史最为悠久的MySiLU思路论坛的版主写的,经无数次修改升级后,现在已经成为各字幕组后期人员人手必备的神器。其主要特点功能有:双语字幕合并与拆分、单条双语和双条双语的转换、删除双语字幕中的英文行部分或中文行部分、半、全角字符的转换、简繁体的转换、消除字幕重叠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批量、分别定义中文和英文字幕行风格样式的独有功能。 Aegisub 简称 Aeg Aegisub是一个免费、开源、跨平台的字幕编辑软件,被业界公认为最出色的字幕制作编辑软件。已成为各字幕组特效人员和字幕制作爱好者所必须掌握的一款ass字幕特效制作编辑软件,其功能非常强大,它 拥有优良的时间轴编排能力,对制作卡 拉OK字幕是非常的精准和方便,它的 特效字幕制作能力已经达到非常高的 水准,其内置强大的【自动化】脚本运 行环境,可透过Lua、MoonScript编程 语言来扩充功能,我们所看到的各大字 幕组的特效字幕,几乎都是由Aegisub 制作的。

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

英语知识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是多媒体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中外翻译界的重视。电影字幕翻译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而且电影字幕翻译需要达到简单流畅的效果,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译者必须准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电影要求呈现的语言效果。 电影字幕英译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化同时转换的过程。通过译文,译者必须最大限度地向译人语观众直接传递有效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影片中的字幕既能够体现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又能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文化。地域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共通性的实现,因此,天译时代翻译公司认为: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一方面必须认真考虑译语和源语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译文能否被译人语观众接受和认可。 小结:电影字幕翻译与一般翻译不同,必须经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过程,由于电影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往往又受到时空的制约,因此,无法在字幕上加注解释,所以,译者必须使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才能使电影字幕翻译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

深影字幕组翻译规范

深影字幕组翻译规范 先从最基本的格式开始: 格式规范:(字幕用txt打开,如图): 1. 严禁盲翻,任何人,任何理由,任何借口,都不可以。(盲翻即不看电影即翻译) 有人会问,既然都有英文字幕了,那为什么还要下片呢? 注意,你看英文字幕无法看出是片中的哪个人在说话,用怎样的语气说等等,是无法带入片子所以请务必下了片再翻。 2. 自己不翻译的部分请删除掉(比如你的任务是100-200句,那么请把100-200以外的字幕删除掉) 3.翻译时把中文写在英文的上面,不可以写颠倒 4. 两个时间轴之间的回车千万不可误删,如:

5. 原则上中文字幕中不准出现任何符号(指全角符号,如,。“”),需要用符号的地方(如句中逗号句号)用空格代替,但可以保留有表达情感作用的问号,感叹号或者省略号等,如要保留符号,请保留英文输入状态下的符号,例如: 这里的半角标点和空格指的是英文标点和空格,不是中文输入的半角标点和空格.千万注意. 6. 对话类,要求两句话之前都加上–,–与话语内容之间须有空格,第二句话的–与之前的内容之间空一个空格。示例如下: (另,也可能英文对话中,只有一句前面有横杠或没有横杠,请补齐) 另,部分字幕中出现未说完的话,如:“If there is anything- - I mean”则应该把此时的- - 或其他的符号形式改成…即翻译为如果“有什么事…我是说”,以免与对话中的横杠混淆 7. 不要换行,即使句子很长,后期由组长来切割长句子,组员不要切割 8. 英文俚语:采用意译,不用直译. 禁止出现无厘头翻译,例如:凤姐,我爸是李刚等. 尽量做到:信达雅 9.数字用汉语,不用阿拉伯语;英文人名保留,但首字母切记要大写;已有定名的地名、人名、建筑名等专有名称尽量翻成汉语;(人名由校对最后统一翻译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马克思什么的都是名人吧,那中文名字算是已有定名,得翻成汉语,地名也是,比如洛杉矶芝加哥什么的,请翻成汉语.普通人名,比如Linda,Peter之类,保留英文,没有约定俗成翻译的地名也请保留英文. 10. 英文字幕中出现字符,需要删除;专有名词及缩写需要翻译,歌词也需要翻译,歌词需要在每行首尾加上#,例如:

影视字幕翻译战略

影视字幕翻译战略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流,也促进了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平面媒体主导的传播模式正在逐渐转向视听媒体主导的传播模式。而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媒介之一,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随着越来越多外国影片的引进和国产电影的输出,影视翻译这一领域正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字幕翻译作为影视翻译的一种,因其时效性和经济性在互联网和家庭影院中越来越趋于主导地位,但是目前针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大多是从关联理论模式、文本类型角度、跨文化交际领域和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而电影艺术的本身是传播信息和交流文化,因而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影视的字幕翻译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美国影片《给朱丽叶的信》为例,用传播过程模式和信息理论分析字幕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及其导致的各种困难,比较了互联网上较大、实力较雄厚的破烂熊和无极字幕组的翻译策略,进而提出字幕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字幕翻译及信息传播 本文所探讨的字幕是语际字幕,即“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李运兴,2001:38)Gottlieb认为,“外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从源语口语到译语文字语篇的转换,是一种在‘真实的时间’里呈现的一种动

态文本类型”,(Gottlieb,1994:101)因而,他将字幕翻译又称为“对角线翻译”,以区别于在同一语言中从口语模式到书面文字的语内“垂直翻译”。这种将影视源语声道提供的符号转换为语言视觉通道的对角线翻译是字幕翻译的独特特点。在媒体传播时空的制约下,译者要考虑字幕文本的声画同步,要求翻译后的字幕与转瞬即逝的源语对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同时不影响下一个场景字幕的出现。在这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模式中,译者、信息、媒介、受众都会对字幕翻译策略产生不同的制约,影响传播效果。文化专有项是跨文化传播中信息量负载最大,最具传播难度的部分,本文以《给朱丽叶的信》中的文化专有项为例,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得到最佳传播效果。 二、注释与信息的适度 注释法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文化专有项的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手法,一般表现为文外作注,即文本内容直译,而把有关文化缺省的说明放在文本之外的注释之中。(董海雅,2007:111)王东风指出,文外作注是“用以解决文化缺省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文化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时”。(王东风,1997:58)钱绍昌从翻译的角度归纳了影视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绍昌,2000:61)由于其论述的范围仅限于配音译制片,未涉及字幕翻译的规律与要求,笔者在多部字幕译作中看到字幕中出现注释的形式,而其中精短的注释并不一定全部对字幕阅读以及理解

CAT技术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当今影视字幕翻译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利用cat技术建立术语库、记忆库来解决字幕翻译不统一的问题,并使用审校工具确保影片译文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字幕翻译效率,为中国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影视赏析。 【关键词】字幕翻译;ca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08-02 一、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翻译软件应运而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的发展为提高字幕翻译的效率提供了可能。cat工具已经运用到传统的文本翻译中。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字幕翻译的主要问题及其翻译方法等方面,仍是以一种传统的视角来研究字幕翻译,而对cat技术在字幕翻译中的研究则鲜有问津(王华树,2014)。 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由于cat软件商家通常会强调cat软件在对于翻译技术文本的作用(徐彬,郭红梅,2015),很少提及在字幕翻译领域内的应用,二是基于影视语言特有的属性――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绍昌,2000),研究人员认为cat技术并不适用于字幕翻译。在翻译字幕时,必须遵循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和大众化的原则,译出的文字在制作过程中要与影视画面相配,做到字幕、画面、话语同步(闫斌,2008),即字幕翻译要符合影片中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否则会影响影片的质量。然而目前cat软件还无法实现画面、字幕同步翻译的效果,因此cat技术不适用于字幕翻译。例如《复联2》中,托尼试图说服班纳帮忙创造奥创时说道:“peace in our time. imagine that.”使用cat技术,可直译为“我们时代的和平,只在想象中”,这种译文忽略了字幕翻译的综合性,造成了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结合故事情节,托尼需要用充满蛊惑的语气对班纳说:“奥创能给我们的时代带来和平,试想一下吧!” 二、字幕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翻译不统一。“字幕组”的成员大多为在校大学生或热爱字幕翻译的人,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工作时间不定,在合作翻译同一部影片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译文,如“alice”,可译成“爱丽丝”“艾礼斯”,虽然发音相近,但会让不懂英文的观众在影片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译员间很难实现同步协作、及时沟通译文,这会使影片风格前后不一致,影响整体翻译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翻译效率。 (二)翻译存在错误。影片从翻译到发布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翻译、校对、时间轴等多个环节组成,为了追求发布“速度”,通常留给翻译的时间很短,字幕组常会重“速度”而轻“质量”,且从事字幕翻译的译员并非专业出身,个人翻译水平的差异经常会导致翻译错误,如在《银河护卫队》中,译者错将“moons”译成“月亮”。 三、cat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字幕翻译未采用cat技术来辅助翻译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翻译阶段(王华树,2014)。然而资料表明,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使翻译效率提高30% ―50% ,成本降低15%―30% ,是当前进行正规翻译工作的最好技术途径(郝军,李海滨,朱励,2006)。针对字幕翻译存在的问题,cat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术语库、记忆库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一)建立术语库,统一人名、地名翻译。影视作品的字幕必然会出现人名、地点、称呼等词,由于是多人合作,在同一部剧中会出现译名翻译不一致的情况。如美剧《supernatural》中,主要人物castiel翻译有三种“卡西迪奥、小卡、卡斯提尔”,有时甚至不翻译;该片片名的翻译也是各有说辞,有时译为《邪恶力量》,后又译为《神秘力量》《凶鬼恶灵》等,因此很有必要统一这些词汇的翻译。 此外,好莱坞科幻大片一向是中国影迷的心头好,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存在大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量的外国影片被引介到中国,在娱乐人们眼球的同时,也促进着人们对于影片欣赏水平能力的提高。国外影片的引进,也刺激了另一个新兴领域—字幕翻译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英语电影的字幕特点,以期提出一些翻译策略。【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入,一大批优秀的外国影片被引进到中国,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国外影片的引进,带动了英语字幕翻译需求的增长,然而,关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标准始终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影视作品是剧作者根据自身生活的经历或经验创造而成,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语言对白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对英语电影翻译时,应把握住其特点进行翻译。 二英语电影字幕的语言特点 1口语性 以剧情为主的影视作品一般主要是靠角色之间的互动来展开情节,这种互动一般以对话来呈现。既然是对话,就是生活中浅显易懂的日常口语,即简短、直接、生动,并且含有较多的非正式语及俗语等。 2文化性 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译制片本身就属于艺术的二度创作,目的就是向目的语观众介绍国外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服务性 英语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如果把一段字幕抽取出来,单看其内容,是无法了解其真正涵义的,而其最终目的决定了字幕的服务性的特点。 4时空受限性 既然字幕不可能独立于画面和声音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其在时间停留和空间安排上都受到限制的特点。一方面,它不可能象书本上的文字一样长久停留在同一处,静止不动。随着与其语境相吻合的画面和声音的消失,它也必然消失,被下一句字幕所取代,即字幕瞬时性的本质。另一方面,字幕的空间存在也受到较大限制。影视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字幕作为并非必要的一种后来添加物,其存在的前提便是不能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字幕的排版也必须符合审美标准。在长期的字幕制作实践中,字幕的外观效果形成了较统一的评判标准,字体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另外,每一句字幕的长度也受到限制。由于画面是一闪而过,字幕停留的时间较短,往往只有两三秒甚至更少,因此内容不能太多。同时,是否添加标点符号,哪些标点可以省略,哪些不能省略,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考虑。

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_张淑贞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62009一、引言 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特拉维夫学派又被称为“以色列学派”,是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学派之一。图里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另一著名学者埃文·左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创立了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理论,在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里研究的内容很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与翻译规范,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以及翻译规范的定义、分类等;(2)个案研究(case study),通过对实际存在的译本的研究来发现制约翻译活动的规律,即翻译规范;(3)母语译者(native translator)与译者的培训,指出如何运用翻译规范理论对于译者进行培训。这三方面各有侧重,但都以翻译规范为核心。 二、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规范 霍姆斯(Holmes)于1972年提出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将翻译学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1]10,但历来的翻译研究未能给描写研究以应有的重视。图里看到了这种不足,他指出了描写研究的重要性,划定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并且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目标—— —找出制约翻译抉择的文化规律,即翻译规范。 (一)描写的方法和翻译的定义 传统的翻译研究关注“规范性”,以原文为中心,试图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去遵守。规范性翻译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总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翻译”,并且“把自己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不考虑文化的大环境”[2]447。而图里提出以译语为导向(target oriented)进行研究,研究译者在文化环境中实际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去规定应该怎么做。图里把译著视为译语文化中的既成事实(culture fact),不去判断译著的优劣,只做客观的描写。图里指出,经验学科的产生是为了对世界的某些现实进行系统的限定的描述。因此,任何经验学科如果没有描写分支的存在,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他认为,描写研究方法是形成理论的最好方法[1]1。描写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研究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种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主观推断和规定性论述,从而实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3]30。图里从译语文化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翻译。他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系统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一段有目的的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1]32。由此,描写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译本,也包括曾不被认为是翻译的翻译,例如改译、编译、和伪翻译(pseudotranslation)等等。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不同译本的影响因素。图里进行描写翻译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实际抉择,即翻译规范。 (二)翻译规范的概念和分类 图里认为,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超越了源语文本、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翻译中涉及到的文本传统、甚至译者的认知能力的范畴,处于社会文化的层面。处于规则(rule)与特性(idiosyncrasies)之间的社会约束(constraints)就是规范(norms)[4]51。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而且同时要受到译语规范的约束和源语规范的约束。 图里把翻译规范分为初步规范(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两大类。初步规范也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翻译政策的考虑,即影响或决定作品选择的因素。例如什么作者、哪些文学类型、学派、源语文献等等。二是关于翻译直接性的考虑,即是否接受从另外一种语言而不是源语来进行翻译。例如是否允许从另外一种中间语进行翻译,什么中间语被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或被接受或更受欢迎等等。初步规范在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便发挥了作用[4]53。 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操作规范影响文本的模板,即语言材料的模式和文本的实际文字表达。其中,模版规范(matricial norms)决定代替源语材料出现的译语材料的形式和它在文本中的位置与分割。模版规范还决定 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 张淑贞,赵宁 摘要: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中国的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描写翻译研究;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6-0136-02 作者简介:张淑贞(1979-),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语习得;赵宁(1957-),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8-11-27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072202)。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_李和庆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 李和庆 薄振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 威海市 264209) 摘 要 规范是正确概念的社会实现,而语言规范是语言表现的技能指令。本文是规范理论研究应用于影视字幕翻译的个案研究,借助图尔里的规范理论尤其是操作性规范,认为影视字幕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语际交际活动,并得出结论认为,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受语言文本规范和形式规范的制约,同时还应该追求字幕隐形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翻译 规范 字幕 A bstract Norms may also be understood as social realization of cor rectness notions and linguistic norms as perfor-mance instructions.This ar ticle repo rts on a cas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oury's norm theo ry,particular ly his operative translation norms,in subtitle translation.T he authors believe that subtitling is a norm_governed communicative activity between two o r more languages,and that subtitle translation,governed by linguistic and tex tual norms,should seek“invisibility of subtitling”as the ultimate go al. Key Words translation no rms subtitling 1 规范与翻译 在《语言规范》(1987)一书中,巴尔赤(Bartsche)将“规范”界定为“正确概念的社会实现”(1987:4)。规范理论的任务是澄清规范的社会实现和正确概念的客观性在一个社会中是如何产生、如何构建以及如何完成的。他认为,语言规范理论是描写性的,其目的是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一个研究平台。语言规范理论探讨规范的种类、功能以及规范的命题价值和系统性特征的合理性。规范是可以学的,语言规范的可学性“发端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形成的语言数据的系统化”(同上:xiii)。此外,语言规范在一种语言中确立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通过培植语言规范确立语言的标准化。标准语言规范有助于对社会下层的语言实践实施压迫,“维护权力结构不受冲击”(同上)。同时,语言规范之间的冲突是语言变化的原动力,因而适用于多语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规范理论分析。 翻译研究领域第一个深入探讨“规范”概念的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图尔里(Toury),他把“规范”界定为“语言表现的技能指令”(1995:55)。图尔里最初在《翻译理论探索》(1980)一书中探讨了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这一命题。后来,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1995)中,又进一步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完善。 图尔里的规范理论发端于伊文—佐哈尔(Even_Zohar)的多元系统论和赫尔姆斯(Holmes)的翻译研究思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的描写性和目的语导向方法。图尔里的主要思想、也是最具争论性的思想是,译文在特定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是由目的语文化决定的(1995:26)。翻译活动受一系列规范的制约,这些规范在译者赖以生存的目的语文化框架内具有文化关联性。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确立这些潜在的规范以及它们对译者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同上:53)。 就约束力而言,规范在绝对规则和纯个人语言风格两个社会文化制约因素之间的数值范围内处于中间的任何位置(同上:54)。规范可以描述为社会行为的调节方式,一方面说明什么是可接受或可容忍的,另一方面说明什么是不可接受的或绝对禁止的(同上)。学习掌握这种行为规范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组成部分(同上:55),偏离规范总要冒社会制裁的风险。规范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随 第18卷2期2005年5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 E SC IENCE&TECHNOLOGY T R ANSLATOR S JOURNAL Vol.18.No.2 M ay.2005 收稿日期:2004—08—18/44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韩江洪 \摘要:本文探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主要思想。他认为,翻译规范是由翻译理念因子演变而来。他把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后者又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他系统地描述了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指出“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价值观是翻译规范的基础和依据。他的翻译规范论是对图瑞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1·引言 近二十年来,翻译规范的描述性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翻译规范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当推图瑞,他的《描写翻译学及其它》系开山之作。在他之后,不少译论者都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均有建树,赫曼斯和切斯特曼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图瑞和赫曼斯的理论近来国内译界已有评介,如赵宁(2001)和廖七一(2000),而切斯特曼的规范论尚未见介绍。切斯特曼在图瑞和赫曼斯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有关翻译规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规范的来源、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规范背后的价值观等等,首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进而构建了自己的翻译规范理论。他的规范论为翻译规范理论之河注入了一股活水,标志着翻译规范研究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2·翻译规范的来源 切斯特曼致力于把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理论和看法纳入一个宏观的框架之下。他借用了社会生理学中的一个词meme。meme是社会生理学家岛金斯(Dawkins)在1976年写的一本书《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来的,他的这个概念在原书里是用来描述文化现象的进化。meme来源于希腊语词根mimeme,岛金斯把mi-去掉,是为了使它看上去更像gene。岛金斯认为meme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切斯特曼把岛金斯的meme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他认为翻译中的meme指的是翻译理论和观念(切斯特曼1996:63-71; 2000a: 1-17)。我们据此姑且译meme为“理念因子”。它不可避免地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和翻译。所有的翻译理念因子构成了庞大的理念因子库(meme-pool),其中有些翻译理念因子没有最终赢得普遍接受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另外一些曾经非常风行却最后又让位于其他的翻译理念因子,还有一些理念因子生命力很旺盛,似乎坚不可催。不同的翻译理念因子在不同的时期,占据了不同的地位。一旦某种翻译理念因子占据了主导地位,即变成翻译规范(Chesterman1997a)。翻译理论的发展与翻译理念因子的演变密切相关。在西方翻译史上,翻译理念因子的演变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切斯特曼1995:253-268):1.单词阶段———词是翻译的基本单位;2.“上帝之词”阶段———全方位忠实源语文本。源语文本中的语法形式不可改变,语法形式负载有意义;3.修辞阶段———译者的忠实转向读者,强调译文流畅。4.逻各斯阶段———译者的创造性和语言的塑造力被置于重要地位;5.语言学阶段———注重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关系;6.交际阶段———强调信息的功能和语用等方面;7.目标阶段———关注译本在目标语文化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或遵循规范、或打破规范;8.认知阶段———该阶段把我们带回翻译操作中心,也即译者的头脑,探究译者翻译时作出的决定及其理由。每个阶段都可视为一个特别的理念因子或因子群。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概念和见解,其中有的概念和见解能够持久生存并进入随后的阶段,它们其实也就是规范。这些阶段本身也可被视为规范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阶段各自的顶峰在时间上约略有先后顺序,但阶段之间也有许多重叠,它们逐一累积而并非严格地前后相继,从根本上说,它们代表着思想簇而不是历史时期。 3·翻译规范的分类 图瑞较早地对翻译规范作出分类,他区分了三种翻译规范:初级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初级规范是指那些决定文本选择的因素以及整个多元体系中的翻译策略。起始规范制约译者个人的倾向,译者在这种规范的制约下选择重源语文本或者重目标语文本,或者是选择某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

第17卷第12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 l.17,No.12Dec .,2011 2011年12月 2006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解读《论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年11月,中华书局根据节目蓝本出版发行了《于丹〈论语〉心得》(以下简称为《心得》),该书创下了月销售100万册的奇迹。在国内大获成功的同时,中华书局积极向海外输出版权,最终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Pan M acmil-lan Ltd )达成协议,并邀请爱丁堡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学者Esther Tyldesley 担任翻译。2009年5月,该书英文版Confucius from the Heart ———An-cient Wisdom for Today ’ s World 由中华书局与英国麦克米伦公司全球同步出版发行。据2010年7月30号《人民日报》报道,《心得》英译精装本23万册半年销售告罄,业绩惊人,大获成功。[1] 本文尝试从 翻译规范的角度,运用以色列学者图里(Toury Gideon )的翻译规范理论解读这本译作的成功之处。 一、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及其涵义 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 表作为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 该书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初步规范(preliminary norms )、首要规范(initial norms )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 )。初步规范包括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的考虑,初步规范在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就发挥了作用。首要规范决定一部译作的整体取向,是遵守源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或者译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图里指出大部分的作品都不会处于两个极端,决定较少地牺牲源语文化规范的译作对于译入语来说是一种充分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 );保留较多源语文化规范的翻译对于译入语文化来说是一种可接受翻译(acceptable translation )。操作规范是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实际选择,即语言材料的模式和实际文字的表达。[2] 二、《心得》英译本与图里翻译规 范理论 (一)初始规范的运作体现于作品的选择和译 者的选择 选择《心得》这部作品进行翻译的原因主要是 收稿日期:2011-10-17 作者简介:马宁(1986-),女,江苏兴化人,09级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 马宁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扼要介绍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初始规范、首要规范和操作规范这三个方面解释《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的合理性以及独特之处,力图阐明以下要点:作品和译者的选择遵循了初始规范;英译本整体的西化风格受到了首要规范的影响;英译本的结构安排和措词受到了操作规范理论的指导。关键词:《于丹〈论语〉心得》;规范理论;图里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522(2011)12-0078-04

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影视翻译 MOVIE LITERATURE 2012年第3期/电影文学 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胡 磊(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许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我国许多 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为了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影视字幕翻译顺水而生。新时期,全世界的影视作品有新的特点,影视字幕翻译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情况?本文仔细分析近几年我国影视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影响字幕翻译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丰富影视字幕翻译理论,为我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铺平道路。[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现状;发展趋势;因素现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的影视也推向了世界各国。这些作品的引进或出口速度、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能让全世界人们畅快地欣赏到原作的风采,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文化障碍。但这些高质量的译制片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是太完美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让人不太理解原作的意思,不能准确表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字幕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观众,它仅仅是整个电影工业上的一环,一部影片能够走上银幕与观众见面,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和心血,译者有将他们的心血完整还原给观众的责任和义务。影视字幕正在朝娱乐化、归化策略为主、翻译速度加快等趋势发展。 一、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 (一)词义的理解错误 许多影视的翻译会出现词义上的理解错误,这种错误往往是译者自己对影视的理解没有深入,只是凭自己的语 言环境或语言能力去翻译。2000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发行的动作电影《U571》里就有一句话 :“All hands forward !” 影视字幕翻译成 :“全速前进!”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出现这句字幕的时候,那位法国人说出“All hands forward !”,他的双手怎么去敲击甲板呢,他是船长吗?原来他是要说所有的人都不许乱走,所有的人都到潜艇的前面去,那这 句话的字幕翻译就出现了词义的理解错误 。“All hands for-ward !”这句话应该翻译成:“全体船员到潜艇前面去!” (二)不考虑目标语表达习惯 “Excuse me ,hey Warner.”“May I have one more cup ?”这两句话中英文化差异就比较大,中文的表达方式和英语的表达习惯完全不一样。很多情况下,许多译者不考虑目标语的表达习惯,造成许多中式的译法 。“Excuse me ,hey Warner.”按照外国人的表达习惯翻译成“失陪,华纳”, 但实际上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华纳正在跟同学聊天,Elle 想插一句话,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不应该翻译为“失 陪” ,应该翻译成另一种意思“打扰一下”就行。“May I have one more cup ?”按照规范的汉语表达习惯应该翻译成:“我能再要一杯吗?”而不是:“我能要多一杯吗?”“我能 要多一杯吗?”这种译法让具有汉语文化背景的人觉得非常不舒服,不能代表中国的传统习惯。 (三)译者缺乏责任心 字幕翻译过程中还会出现漏译和错译的地方,译者自己的专业素质不够强,缺乏责任心,一味强度速度,忽略译文的质量。科幻电影《隐身人》中的原话“And I'll as-sure you our patience is running out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pa-tience ”和“patient ”很相似,发声上也是相同的。“pa-tience ”是名词,翻译成“耐心”;“patient ”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名词为“病人”的意思,形容词为“耐心 的” ,但《隐身人》的字幕翻译工作者却没有充分考虑作品的上下语境,凭自己的感觉,将“And I'll assure you our patience is running out ”翻译成“我要让你知道,我们的病人越来越少了”草草了事。如果有点文化背景的观众就能看出,电影里不是这个意思,应该翻译成 :“我跟你说,我们等得不耐烦了。 ”二、影视字幕翻译发展趋势 (一)娱乐化和潮流化倾向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 一个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下,要不断地释放这种压力。影视作品的观赏过程会让观众得到一定的放松,身心也得到一定的愉悦。影视语言中当然也反映出这点,很多影视作品就是娱乐性质的。语言形式上就比较轻松,比较自如。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非常娱乐化的语句 。“你太牛了,我是你的粉丝 ”,“我一直都是顶你的”。这些“粉丝”和“顶你”都是非常娱乐化的词汇,也是最近几年才流行开的词汇。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或接受者有着不同的要 求,例如小说、散文等这种文学性质比较严重的作品要求读者的文化底蕴比较浓厚。但影视作品是一种大众化艺术,对于接受者来说不需要太多的文学细胞。影视作品就是强调大众化、通俗化、潮流化。影视作品的语言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鲜活生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视作品的语言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过分修饰,过于典雅或生涩的影视语言只会让观众无法理解影视作品的本来意义,影响影视作品内涵的表达。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 152

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丁韪良译《万国公法》研究

第17卷第8期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7No.8 2019年8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Aug.2019 DObl0.3969/j.U5sn.2095-333X.2019.0&017 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丁題良译《万国公法》研究* 曹媛媛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影响《万国公法》译本的因素,研究该译本所体现出的翻译规范。研究发现,丁魅良对文本的选择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该译本从篇章结构等宏观层面到词汇句法等微观层面都符合中国语言的表达特征。正是遵循了目的语的文化规范,才使得该作品被中国人所接受而获得成功。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万国公法》;丁魅良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弓I言 《万国公法》由美国传教士丁題良(w.A.P. Martin)译自美国人惠顿(Henry Wheaton)著作El■-ements of In£eynational Las,于 1864年由清政府出资刊印。作为中国正式出版发行的第一本系统完整的西方国际法著作,它从框架体系、结构内容、制度原则、概念术语至思想观念等方面,将西方国际法移植进了中国,对中国法律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搜寻资料,发现当前对《万国公法》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1)《万国公法》价值及影响研究,但大多是从历史学,法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万国公法》进行片面、概括性评价;(2)《万国公法》译本翻译现象的不同角度研究,如动态对等理论下《万国公法》政法词汇研究,用社会系统论解释《万国公法》中的翻译现象,但无人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角度解读《万国公法九本文以该理论为框架,对丁題良译《万国公法》整个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该译本获得成功的原因。 二、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传统翻译研究强调规范性,以原文为中心,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让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去遵守。而图里认为在翻译中,应着重研究“非强制性”选择。他提出以“译语”为导向,把关注点转向译者,研究译者在文化环境中如何做。他把译著视为译语文化中的即成事实,不去判断译著优劣,只做客观描写。他文章编号:2095-333X(2019)08-0065-03 认为,描写研究方法是形成理论最好的方法。描述翻译学关注的是分析译文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功能,尤其关注译者的决策、翻译规范、文本选择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他进行描写翻译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实际抉择,即翻译规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受到三类规范的制约: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预备规范涉及翻译文本的选择,从原语开始的翻译决策,或从另一门语言转译的译文等方面内容。预备规范涉及连贯的翻译策略或政策,体现在特定语言偏爱选择哪些作品、作者、体裁进行翻译。起始规范就翻译的总体倾向而言,制约着译者在两种极端倾向间的选择。图里将这两级的前者称为“适当性J即译者尽量充实保留原文的各种参数,后者称为“可接受性J即寻求最大限度使译文适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规范。操作规范指导在实际翻译中做出的决策。操作规范指导着译者在翻译中的决定,影响文本的构阵。这三种规范较全面地描述了翻译的整个过程,并对影响翻译行为的机制做了合理的解释。 三、规范理论视角下丁題良译《万国公法》分析 (一)预备规范下的《万国公法》 预备规范影响译本选择,最先介入到翻译活动中。从翻译的政策来看,可划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选择。首先,此书的译成源于清政府的现实需要。清末,中国大门被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外交往进一步加深。而从总理衙门当时向清政府递交的奏折 收稿日期:2019-05-19;修订日期:2019-06-08 作者简介:曹媛媛(1994—),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方面的研究。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3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4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 5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7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 8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9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10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11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2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4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17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 18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19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 20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21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22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2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24 On China English as A Localized Variety of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LT 25 论《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技巧 26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2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28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29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 30 Unavoidable Tragedy –A Case Stu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1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3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3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34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35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36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 37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38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 3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40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 4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