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从种到界(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生物分类的单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类的七个等级很复杂,教材并没有系统地叙述,而是以大量生物图片展示为主,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二、学情分析

分类的七个等级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要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不仅学生难以理解,也没有必要。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学生通过上节课已经对生物的分类有所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生物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②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③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分类等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并应用于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地位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

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

2、概述生物分类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现在有一匹马在动物

王国被授予“千里

马”的称号,如果你是

组委会秘书,要给马的

家族写封贺信,该怎样

写信封?

板书:第二节从种到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如

何给马的家族写贺

信?

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巧设情景,由学生熟悉

的生活常识—书写通

讯地址激情导入。

二、讲授新课(一)马的分类等级(二)分类的等级课件展示:生物的分类

依据、生物的分类等

级、“?”是最基本单

位。

点拨:为了科学地将生

物分类,人为地将生物

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

级。

先请同学们看P81~P83页

的彩图内容并结合话

剧内容自学:马是怎样

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

类单位的。如何判断马

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

与其他动物的亲缘关

系的远近?

演示图片:驴和犀牛,

哪个与马、斑马最像

呢?

演示图片:这些动物有

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

和鸟、青蛙有什么不同

吗?

演示图片

现在请从种到界来总

结马的不同分类等级。

演示图片:属名和种加

词是拉丁文,要用斜

1、生物的分类依据:

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

面的特征。

2、生物的分类等级有:

界、门、纲、目、科、

属、种七个不同的分类

等级。

3、“种”是最基本单

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

系是最密切的。

自主学习,观察图片

质疑:马在不同的分类

等级中与其他动物的

亲缘关系的一样吗?

驴与马、斑马最像。它

们是同一个科,马科。

学生总结:

马属于:马种、马属、

马科、奇蹄目、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

物亚门、动物界。

学生自学课本85页

交流共享:

通过马的分类等级,引

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

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

等级。

知道对生物进行分类

的依据。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

(三)、林奈和双名法三布置作业体,属名的第一个字母

用大写,命名人的名字

要放在最后用大写,正

体。

。学能力、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从种到界

一、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双名法:属名+种加词

七、教学反思

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分类的单位,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以“马”为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能真正实现学习的过程是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3班、 4班比较,3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4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二 教学目的: 1、知道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会说出并熟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性质。 2、会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行有 关的论证和计算。 3、在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 的联系和发展,培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5、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教学 难点:探索、寻求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自学法、练习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 2.讲解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1、2题。 说明和建议:要求学生在解答时先画出图形,写出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求解的过 程 猜一猜:如图4.3-3,∥,线段AB∥CD∥EF,且点A、C、E 在上,B、D、F在上,则AB、CD、EF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还能画出与AB等长的线 段吗?试一试可以画出几条?

说明和建议:学生不难猜得结论并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画图可以进一步感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问题:如图4.3-3中,线段AB、CD、EF都与直线垂直,那么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说明与建议:学生由AB∥CD∥EF,得到AB=CD=EF。教师接着可指出:这说明夹在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即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量一量:在图4.3-4中,AB∥CD,量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建议:要求学生先画出表示AN、CD间距离的线段,再量出它的长度。 例题解析 例:即课本例1说明:1因为图中的平行线段多,因此可引导学生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图4.3-5l中分解出图2、3、4。2在例中的第2小题,还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的推论来证明,证明如下: ∵A′B′∥BA,BA′∥AC, ∴BA′=A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C∥B′C′,AC∥BC′, ∴AC=B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A=BC′.∴点B是A′C′的中点。 同理可证C′A=B′A,B′C=A′C。 ∴点A、C分别是B′C′和A′B′的中点。课堂小结:师生合作总结 目前,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中,由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得到哪些隐含的条件?关于边和角的关系 跟踪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O,则AO=OB=OC=OD。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 创新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可以组成对全等三角形。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示范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了解双名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难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生物分类等级、分类依据的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从种到界(微课)》视频资源、《【知识探究】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交互动画资源、《【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林奈》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分类等级与相似程度、亲缘关系示意图》图片资源、《【生物世界】双名法》知识卡片资源、《【知识解析】从种到界-小结》思维导图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小小的蜜蜂有这么多名称,会不会造成混乱呢?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 在动物园、植物园、公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动(植)物的标牌上写着动(植)物的名称,除了中文名称,上面往往还写了纲、目、科、属和拉丁文学名,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同时,不同的类群名称也为研究生物提供了便利。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分类等级。 【新知讲解】 (一)从种到界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七个等级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可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等几个界,每个界下面又被分为几个不同的门,依此类推。界中有若干个门,每个门的所有生物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在一个门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生物,但是在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小资料: 动物界包括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门。脊索动物门包括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 科学方法: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狼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 使用交互动画资源:【知识探究】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缩略图)通过探究可以看出,狼这个物种,在分类上隶属于犬属、犬科、食肉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这样,狼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就一目了然了。

从种到界教案

课题:六单元一章二节从种到界 授课教师:马丽学科:生物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时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过程 与方 法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于生活中。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 (2)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教材分析教学 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 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一、巩固旧知,温故知新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图书馆还书的情景(书籍分类,方便 2、结合第一节知识,尝试对生物分类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类比求知 讨论:假如北京朋友要寄信给你,信封该怎么写? 提出问题:生物也能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吗? 2、自学求知 出示预习提纲,阅读课本101—104页内容,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联想自己的学习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 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地址。 学生积极写出地址的单位: 省、市、县、镇、学校 阅读P101-104页的内容,分 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 目、科、属、种。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从生活中的实际入 手,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通过与地址类比, 引出生物的分类单 位,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能力。培养自 主学习能力, 能说出生物分类的 七个等级名称。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学生对书本所 罗列的动物之间的 不同特点有一个初 步理性的认识。 利用游戏活动鼓励 学生进行思考比 较,激发学生的求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6.1二次根式》 本课通过现实问题提出二次根式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用字母表示算术平方根中的被开方数,把算术平方根一般化,得到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非负 性.结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和思考得到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1.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3. 经历探索性质2 a = a ( a ≥0)和2)(a = a (a ≥0)的过程,并理解其意义; 4. 会运用性质2a = a (a ≥0)和2)(a = a (a ≥0)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教学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五庄观做客.猪八戒来到后花园,看见人参果树上结满了人参果,嘴馋得直流口水.正准备伸手摘时,突然一道金光,在同一个枝头上一大一小的两个果子同时掉了下来,噗的一声同时着地.猪八戒很好奇,通过查阅资料算了人参果下落的时间t 与h 之间的关系式为t= 9.4h ,你知道式子9.4h 表示的什么?式子t=9 .4h 中h 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为探究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导入二: 1.教师出示复习题: (1)4的平方根是 ;0的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2)5的平方根是 ;5的算术平方根是 . 学生口答:(1)4的平方根是±2;0的平方根是0;-16没有平方根. (2)5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是. 2.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思考”题: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 2,则它的宽为 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那么t 为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答案:(1)S ;3(2)65(3) 5 h . [设计意图] 以回顾练习和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引入新课. 二、二次根式的概念 问题1.上面问题中,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S ;65;5 h (1)这些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从种到界备课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从种到界 知识点1:生物的分类等级 1.生物的分类 (l)概念: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3)目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生物分类等级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类群,用等级法来表示。一般地将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等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大到小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 (1)界、门、纲、目、科、属、种都是生物的分类单位,其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3)分类单位越小,类群就越小,所含物种越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类群就越大,所含物种就越丰富。 (4)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但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时,它们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 (5)在植物分类鉴定过程中,科的特征研究是植物分类研究的基础,我们了解了科的主要特征,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识别、鉴定植物,因此,“科”在植物分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类单位,在识别、鉴定植物时,我们首先应识别的分类单位是“科”。绿色开花植物有300多科。 3.狼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1)种 每一匹狼都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What's the matter? Period 5 Self Check 本单元教材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询问及描述“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s the matter with Ben? He has a sore back./Do you have

a fever?No,I don't./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take your temperature./ Should I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Yes,you should.等。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及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Section A 主要学习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应掌握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 should I do?等。短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介绍了一位公共汽车司机及乘客救一位老人的故事,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Section B 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The vocabulary: matter,throat,foot,stomach,toothache,headache,have a stomachache,have a cold,lie down,take one's temperature,have a fever,go to a doctor Target language: 1.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2.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3.I think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abov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Teaching Aids【教学工具】 an English book,a tape recorder and CAI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Step 1Preview and perception【预习感知】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 根据句意及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has a very sore t______ now. 2.He ate too much,so he had a s______. 3.If you feel tired,you should l______ down and rest. 4.If you ______(咳嗽),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5.He wants to see a dentist,because he has a ______(牙疼). ★Step 2Consociation and exploration【合作探究】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book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nswers.They ca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or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When they finish the questions,ask som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Leading in【情景导入】 Ask a student to ac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his/ her head… And T:What'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I have a…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4Pre-task【准备任务】 Page 1,1a &1b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八年级下英语教学设计

《What’s the matter》教学设计 Section A 1 (1a – 2c)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有关身体的词汇以及有关疾病的词汇,并学会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及回答,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正确朗读本的对和句型,能写出本课的单词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遵循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利用图片,单词卡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使枯燥的单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活课堂,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的不适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关心别人,增进情谊。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增进人际交往中学会关心别人的能力,了解英美国家询问和表达身体不适的习惯,培养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教材是以What’s the matter 为中心话题,描述身体不适和提出建议展开,学习和运用What’s the matter 和“What should …do”让学生学会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出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身体不适的描述及建议,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再加上本课内容为询问人的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本节课主要学习身体部位的单词和一些疾病的词汇,以及身体不适的表达及建议。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学习 “What’s the matter ”和“What should …do”句型。 教学难点:身体不适的表达及建议,掌握情态动词should \shouldn’t. 的用法,学习have的用法 三、教学策略 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 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的方式;写作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9)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9) 【教学目标】: 1.讲出从种到界各分类等级的名称。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3.讲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划分分类等级的意义。 4.讲出双名法各部分的含义、书写规那么,以及双名法的提出者。 5.使学生初步具有如何样给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6.在教学中融入爱护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地位的目的之一确实是爱护周围的生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物分类的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 【教学预备】: 1.学生课前预备: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 2.教学器材:动物类群的图片。 3.教学课件:CAI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马的分类等级 1.区不种与物种 2.区不奇蹄目和偶蹄目 3.区不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 4.区不脊椎动物门和无脊椎动物门 5.区不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6.关心小明查找他的亲缘关地球、中国、北京、海淀区、101中学,初二一班。 观看图片,马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与其他动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回答:斑马。因为斑马和马最像。 有的同学讲是,还有人讲不是。 回答:驴 有的同学讲羊,因为身形像;还有的同学讲犀牛。 同学讨论2分钟:都有毛,胎生,恒温,都能哺乳。 同学讲:没有。 因为它没有像这五个纲的动物一样的脊椎。 他如何填写通讯地址?填写通讯地址,事实上确实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 查找不同的等级。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分类,人为地将生 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不同的分类等级。板书:第二节 从种到界 以马为例看看马是如何样被列入不同的分类等级的?如何判定马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与其他动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演示图片。 每匹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所有的 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种是最小的分类等级。 这是一匹棕红色的马,现在我们从上面的这三种动物中找到和马最像,最 接近的。它们是不是都属于马种呢? 不管红马、白马依旧棕马,都属于马种,只是颜色不同;然而斑马与马相 比,除了有白黑相间条纹以外,还有许多不同。认真看看图,它们的身形、头、尾巴都不同,而且斑马生活在非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五、课堂总结 初二音乐下册梨园撷英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 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

从种到界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从种到界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弄清分类等级之间的大小包涵关系。 2.概述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具有分类的能力。 4.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名称及其包涵关系; 2.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1.在上一节课我们尝试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我们将动物分成有脊椎的和无脊椎的两类,我们将植物分成有种子的和无种子的两类。那么我们能概括一下我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吗?(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方式) 2.展示幻灯片。太空人小明,他要给我们班同学寄一封信,谁来帮帮他如何填写通讯地址?填写通讯地址,其实就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寻找不同的等级。 3.你觉得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分类的不同等级的单位及生物是如何被列入到这些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 (利用两个提问一个事例来导入新课,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展示不同颜色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斑马和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总结。(它们虽然长的很像,却属于不同的物种,列为同一个属) 区别奇蹄目和偶蹄目。 展示图片驴和犀牛,提出问题,哪个与马、斑马最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它们是同一个科,马科。演示图片羊,比较羊和犀牛,哪个与前面的几种动物最相似呢?根据学生回

答,教师总结。判断比较难,演示奇蹄目和偶蹄目的足部图片。马、犀牛、羊、鹿等动物的趾外有蹄,它就像我们的指甲一样。这是马的蹄,它仅第三趾发达,其他的都退化了,也就是说,马有一个蹄。旁边的这是犀牛的,它有三个蹄,它和马的蹄的数目都是奇数,所以这两种动物属于奇蹄目。再看看羊,它有两个蹄,长颈鹿也有两个蹄,都是偶数,所以它们属于偶蹄目。可见,犀牛和马、斑马、驴更为相象,同属于奇蹄目。 区别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 演示图片: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和鸟、青蛙有什么不同吗? 同学讨论2分钟,教师引导总结,它们都有毛,胎生,恒温,都能哺乳。分别总结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的共同特征。 区别脊椎动物门和无脊椎动物门。 利用摸摸自己的脊柱,区分鱼和一些低等动物蚯蚓等的不同,引入脊索动物概念,区分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区别植物界和动物界。 虽然蚯蚓无脊椎,鱼有脊椎,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动物界,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植物界。问题: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生物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吃植物或其他动物。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按照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了解了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的分类等级的。现在请从界到种来总结马的不同分类等级。 学生总结:我们先从植物和动物中选定马属于动物界,根据马有脊柱将它定在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中有鸟纲、两栖纲、爬行纲和鱼纲、哺乳纲,马是胎生,哺乳,恒温的陆生动物,所以属于哺乳纲;它有一个蹄,所以区别于有两个蹄的羊等,和犀牛一起属于奇蹄目;然后找到马科,马属,最后到种,马种。 提问题: 1.哪个分类等级中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哪个最多? 2.哪个分类等级中的动物的种类最多,哪个最少? 引导学生回答: 1.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种的最多: 2.界中的动物种类最多,种中的最少。 四、练习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 60千米所用时间 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 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2 +-m m 112 +-m m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10课时正方形教学设计 课题:正方形(一)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会运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通过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在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小学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中,我们已学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而正方形还没有研究过,根据小学学过的正方形的知识,同学们能说出它的哪些性质?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正方形四个角是直角;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正方形,我们感到正方形很熟悉,但对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比较,对正方形还没有深入地研究,同学们不想知道它其中的奥妙吗? 1、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四个角呢? 2、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为什么? 3、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呢? 三、激思探索,研究问题 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 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我们从它的定义可以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而矩形、菱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从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入手,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角: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四、反思归纳,解决问题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性质: (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例4】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互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 ∴AO=BO=CO=DO。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并且△ABO≌△BCO≌△CDO≌△DAO 。 拓展讨论: 1、图中有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正方形ABCD有多少条对称轴?请分别写出这些对称轴。 解析:图中共有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O、△BCO、△CDO、△DAO、△ABD、△BCD、△ABC、△ADC。且△ABO≌△BCO≌△CDO≌△DAO;△ABD≌△BCD≌△ABC≌△ADC。 连接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是对称轴,这样的对称轴有两条;两条对角线也分别是正方形的对称轴,所以正方形共有四条对称轴。这进一步体现了它既有矩形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菱形的性质。 五、巩固深化,应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