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游戏,让特色之花悄然绽放

传承民间游戏,让特色之花悄然绽放
传承民间游戏,让特色之花悄然绽放

传承民间游戏,让特色之花悄然绽放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内容摘要】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在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小游戏,这些游戏简单易学,并有着浓厚的趣味性,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起到更大程度地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身体素质;幼儿一日活动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规程》和《纲要》指出了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曾经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经过游戏的儿童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将民间游戏灵活地融入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不但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的发展。而且非常符合农村孩子游戏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作用和特点

(一)、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具有随意性,民间游戏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丰富性,并有着悠久的历史。简单易学是当代任何高贵的玩具和花样百出的电子游戏所无法取代的。民间游戏不受约束,具有相对的随意性。在室内室外都可进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聚集在一起,自如地玩起来。比如:“抬轿子”——两个人面对面,手扣拉手,另一个人屁股坐在两个人的手上,“一二”、“一二”往前抬,动作要协调一致,而这一类的游戏往往是两人的结合。幼儿能互相协作,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他们随着交往的增多,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协作能力。“背队窝”、“三脚游戏”、“手指谣”等游戏孩子们特别的喜爱,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着、发展着,他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二)、幼儿民间游戏内容丰富新颖,所用材料简简单单。比如“扳手腕”、“开火车、“挤油渣”、“打斗鸡”、“冰冻”……等就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玩。,有的使用玩具简单,廉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抢椅子”“丢手绢”“踢毽子”“跳房子”。甚至没有玩具也可用替代物。如:一根绳子、一粒沙子、一块瓦片,这样既节省钱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力。这一特点促使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

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中有创展。许多游戏自己还可以配上儿歌和口令,使游戏内容生动具形式轻松活泼,。儿童在活动中边玩边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力。如“编花篮”“荷花荷花几月开”。

(四)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跟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小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钉包围”、“背腊肉”这些都一样,反正这种游戏不定场地、不定时间、不受人数年龄的限制,无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自由地玩耍,

二、幼儿园如何开展民间游戏

(一)、继承传统文化,挖掘本地方特色。比如可以带孩子们到户外的田地里玩充满童趣的民间游戏,创编本地方、本民族的方言儿歌。还有那些具有多样玩法的民间游戏,跳皮筋,翻被单,抬花轿等,可由老师带领幼儿随着活动的推进而加以创编;有一些游戏,如跳房子等,各地幼儿园可根据本地资源来选择活动材料;而对一些形式简单,规则较多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可由孩子自己修改甚至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后再进行。

(二)、教师要在游戏中关注教学情节,体现趣味化、情景化。许多民间育游戏需要一定的运动技巧,难度较高,特没有自信心。我们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在传统游戏中大胆增添情景化情节,以增强游戏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例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如果单单反复练习“躲闪”的技巧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同时运动负荷不易合理调整,不利于幼儿骨骼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增添游戏情节,对场地道具进行了精心准备和布置,充分利用富有童趣的情景、道具来吸引幼儿,赋予民间游戏新的活力。又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大森林、许多小动物的家的场景,运用顺数1点、2点、3点……让幼儿学会数数。实践也表明了教师对民间体育游戏趣味性、情景化的关注程度、运用方式,直接左右教学质量,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在幼儿团体活动中,培养儿童交际能力。民间游戏一般需要2至3名幼儿合作进行。如“剪刀、石头、布”(3人),“对拍”(2人),“大网铺鱼”、“猫捉老鼠”、“老鹰抓小鸡”等则需多人参加。,教师与幼儿可以共同参与,这样形成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有了困难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主动解决、学会合作,强调团队经历等,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独立活动、团队磨合,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对独生子女尤为重要。

(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民间游戏活动,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比如我园举办的亲子运动会就很有成效,孩子们和父母经常练习玩亲子游戏,培养了亲子感情,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玩民间游戏,他们在平等的交往互动中形成了民主、平等、尊重、理解、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

三、总结与思考

现在科技的飞跃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幼儿园行列的步不断加快幼儿园硬件设计得到更新换代。可是,回头看看现在的孩子们走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那些具有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快要与孩子们隔绝了。当然,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民间游戏也有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些迷信、封建思想也危害不浅,但民间游戏的教育教学价值始终是排前列的。我们应该传承、改编、整合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民间游戏适时、有效的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民族意识的理性回归,民间游戏一定会在幼教这片沃土悄然开放。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民间游戏》

[2]《幼儿园指导(纲要)》

[3]喻琴.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幼儿教育研究,2009(6).

壮族三月三歌节故事传说

民俗故事之——壮族三月三歌节 提到三月三,绝大数人首先想到“壮族三月三申遗”,其实不然,三月三后面的民俗小故事更让人温暖。 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约在古代,有一位老婆婆,无夫无子,心地善良的她救了一条小蛇,当然不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老婆婆一直照顾着小蛇直到它的伤完全愈合,康复后小蛇却不想离开老婆婆了,作为报恩,想一直一直呆在老婆婆身边,像她的孩子一样尽孝心。但是,人和动物是有别的,小蛇为了和老婆婆在一起斩断了自己的尾巴,尾巴变短的小蛇从此就成了“特掘”,从此,“特掘”是它的种类也是它的名字。在壮族文化里,“特”是男的意思,“掘”就是短尾巴的意思,这一切也特别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老婆婆也当真把特掘当做她的儿子来养,相处还特别的和睦,用当今的话来说即使人和动物和睦相处,老婆婆就是这个号召的先祖。后来在壮族里,壮族人也习惯和流行把打猎而来的活物拔掉尾巴上的动物毛,使之成为家里的一员。说明了啥,最开始的驯养动物,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肯定也有人会疑问,为什么非要把动物的尾巴给去掉了,其实这也是人们原一个原始人进化到堂堂正正文明人的美好寄托和转变。 故事当然还没有end,突然有一天,老婆婆去世了,左邻右舍帮忙下葬了老婆婆后,对特掘说:“特掘,老婆婆平时对你挺好的,视为己出,现在你该怎么报答她呢?”特掘仿佛听懂和明白了左邻右舍的话,灵力大作,自己带走了老婆婆的灵柩到大明山峰上,供老婆婆死后能够清修。刚好,这天就是三月三,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三,大明山地区都会阴雨绵绵,当地人就知道是特掘回来看望老婆婆了。 人们被老婆婆的善良和特掘的感恩之心所感动,特此给老婆婆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壮族人也开始将蛇视为神圣之物。在中华文化里,有很多的图腾都可以看见蛇的影子。大明山也被视为人死后灵魂的最后归属,名副其实的圣山——大明山。

民间游戏的传承

民间游戏的传承 民间游戏的传承 在民间各地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空地上、院子里玩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的游戏。但渐渐地,这些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电视、电脑、影牒等高科技产物走进了家家户户,现代的孩子们也更钟情于这些新奇的高科技电子玩具(如遥控玩具、电子宠物、游戏机等)。而在一些幼儿园教材中的体育游戏虽然也具有一定的锻炼目的,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安排,但却没有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等特点…… 第一、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 民间游戏即使需要的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抓子游戏可用石子或棋子,用塑料袋、鸡毛、毛线可做成毽子等。 有的游戏只需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

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配手心手背”“背人”“炒黄豆”“编花篮”等。 第二、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如女孩喜欢的跳皮筋,边念儿歌边跳,玩法上从一根到两根、三根,位置由低到高。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跳跃的动作和节奏感,增加幼儿的肺活量。有时缺少同伴还可将绳子套在椅子上、树上……此外,玩水玩沙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第三、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跳橡皮筋、跳格子都可以发展跑、跳、平衡、单双脚站立等动作,翻绳、抓子、夹子等都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 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民间游戏有许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同伴之间协调配合,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如编花篮,需要大家一齐说一齐跳,才能进行游戏。 还有些游戏需分组进行,并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

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占四角 活动目标: 1.学玩占四角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协商,遵守规则等社会性行为。 3.锻炼身体的灵敏性,发展幼儿走,跑,跨越等技能。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呼拉圈若干;罐子积木椅子箱子若干;图示一二三;录音机;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玩过占圈游戏、抢椅子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熊和小孩”,师幼一起入场” 1.教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准备好了吗? 2.师幼入场 3.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了谁啊?你们有没有被小熊抓住。 二、结合故事,学玩占四角游戏 1.教师出示图一:孩子们,你们真聪明。小熊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找到,突然,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什么?(呼啦圈)孩子们,你们玩过吗?你们以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 2.教师:那你们来猜猜,小熊和它的小伙伴会怎么玩?教师出示图二,引导幼儿理解看懂图纸。你看了图纸,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它们会怎么玩呢?◎表示呼啦圈,●表示小熊,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有哪些口令。 教师总结:5只小熊,4个呼啦圈,一只小熊站到中间发号口令,听到口令后5只小熊一起跑动抢占四个角落,占到者为赢,输者就在中间重新发号口令。3.个别幼儿示范游戏玩法,再次明确游戏玩法和规则 教师:老师现在要请一组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哪一组?第一组第一个小朋友做裁判,其他四个幼儿拿呼啦圈。 4.介绍游戏名字,教师:孩子们,这个游戏是谁设计的?我们的小熊还为这个游戏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占四角,知道为什么时候叫占四角吗?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你们一共四组,每组第一个小朋友当裁判站在那别动,后面的幼儿到老师这来拿呼啦圈。 5.幼儿组织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设置障碍物,创新占四角游戏。 1.幼儿根据现场提供的材料,增设障碍物,讨论制定游戏规则 教师:小熊和它的小伙伴玩了一会,觉得一直这样玩太没意思了,于是,聪明的小熊就开始动脑筋了,看,出示图三,图二和图三有什么区别?多了□符号,□表示障碍物,阻碍通道的就是障碍物,小熊跑的时候要跨越障碍物,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挑选了许多障碍物,有……,现在老师要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玩,要把障碍物摆放在里面。 2.个别组的幼儿按照提议,尝试游戏。 教师:好玩吗?在游戏时要注意什么? 3.幼儿分组尝试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伸胳膊伸腿了,想来挑战了,分成四组,排头不动,后面

游戏规则中英文对照

中文 游戏:击鼓传花 道具:皮球,手机 游戏规则:主持人控制音乐,当音乐响起,参加游戏的人将皮球一个一个往下传,音乐停止时皮球在谁手里,谁就必须参加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选择真心话,可以从十道题中抽取一道进行回答。选择大冒险,也可以从十道题中抽取一道进行游戏。击鼓传花按照此规则一共进行十轮。 英文 The game :a drinking-game Prop:ball cellphone The rule:Host control music, when the music sounded,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games will be the ball one by one down, when the music stopped the ball in the man's hand, who will have to go to the true great adventure game. Choose heart,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ten questions to answer. Choose a big adventure, but also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ten questions to a game. Musical according to this rule for 10 rounds in total. 中文 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游戏规则:大卫担任鸭梨队队长,安担任苹果队队长。大卫和安任意挑选三个人作为自己的队员。最后每对四人一组,两两对抗。各组内谁来比划谁来猜由队长决定,队长猜拳决定谁先选题,在三分钟内,题猜对的多的那一组就算赢。两轮下来,总积分高的那一组最终获胜。获得我们的终极大奖。 英文 The game: The rule:David as captain pears, apple's captain. David and Ann choose three people as a team. Finally for every four people a group, two two against. Between groups who like to guess is determined by the captain, captain mora who first choice decision, in three minutes, guess to much of the group even if win. Two rounds down, with a total score high group eventually win. Our ultimate awards. 中文 游戏:默契测试 游戏规则:大卫和安背对答题,一次回答出主持人提出的是个问题。如果答案一致就计一分,不一致就不计分。5分以内可获三等奖,5分到十分可获二等奖,满分可获一等奖还有额外惊喜。 英文 The game: The rule:David and Ann back to answer, an answer is a question put forward by the host. If the answer is consistent meter one points, not consistent is not graded. 5 points can be won third prize, five cents to very can won the second prize, "won the first prize and bonus.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壮族的热情好客和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令人向往,让人想亲身去感受一下壮族的美。那你知道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蛙婆节”,也称“青蛙节”或“蚂虫另节”。它是东兰壮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在每年正月期间自发举办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粮丰、六畜兴旺为目的的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活动。传统的“蛙婆节”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月末结束,历经四个环节,为时近一个月。 传说青蛙是天帝派下凡间专事桑稼的农神,但一农夫不知其尊卑,错将夜间满野欢叫扰眠的青蛙全部毒死,造成当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无以聊生。然而,酿成大祸后村民却始终不知个中原因为何。后来,天帝道明原由,令下民将死去的青蛙一一找回,日夜祭拜,并以最隆重的仪式逐个埋葬,以赎过罪,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岁岁沿袭,因此成节事,即今“蛙婆节”。 每年正月初一起,村民们便敲锣打鼓遍野寻蛙。一旦找见,人们立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田间歌声四起,村寨锣鼓喧天,户户鞭炮齐鸣。这就是“蛙婆节”的第一阶段“寻蛙婆”。 蛙婆找见后,便拿到寨中专门的祭蛙亭,经颂蛙师一番祷颂后,

将青蛙装入金黄色的竹筒灵棺内,再由两个人抬着“蛙婆棺”在寨内挨家挨户临门祝贺赐福,当几位诵师代蛙婆念完祝语后,主人家立即热情虔诚地将糯米、钱币、糍粑、红蛋等奉给蛙婆,以示感谢。晚上,将蛙婆重置于祭蛙亭,全寨男女老少尽聚于此“守灵”,烧拜尽孝许愿祷告。 这是第二阶段“祭蛙婆”。月末未至,祭蛙时间较长,寨中老幼日夜聚集于此掌灯结彩,敲打铜鼓,对唱山歌。这是活动的第三阶段“唱蛙婆”。及至月末,人们选好宝地,择准良辰,由蛙师按常规举行仪式后,在蛙师、长老的引领下,全寨老少高举画有五谷六畜、虫鱼鸟兽的幡旗,敲锣打鼓,劲吹唢呐,高号牛角,浩浩荡荡地为蛙婆送葬。 这是“蛙婆节”最后阶段“葬蛙婆”。葬蛙之日,方圆域地十里八乡男女老少知讯尽来,田间地头,满山遍野,人山人海,极其热闹。至夜,葬蛙之处篝火熊熊,铜鼓声声,山歌对对,亦歌亦舞,通宵达旦,好一个壮家人的“狂欢夜”。 壮族的传说故事:莫一大王相传莫一大王是河池南丹人,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他生得相貌堂堂,力气非凡。十五岁时,就能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莫一大王不但力气大,武艺也十分高强。他种有一棵大葡萄,那葡萄藤长的又粗又大,藤蔓直搭到丹州后面的莲花山顶上。每天他都跳到葡萄架上面练武。说也奇怪,每当莫一大王使劲挥动刀枪练武的时候,葡萄叶子就纷纷飞飘起来,一片接着一片,一直飞向皇宫。

有趣的击鼓传花游戏_五年级作文

有趣的击鼓传花游戏 在星期六上午,天气阳光明媚,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做——“击鼓传花”,十分好玩。 首先,老师问哪位同学知道游戏规则?一位女同学大声说道:“游戏规则是一个人敲鼓,一名同学拿着一朵花,当鼓声响起时,那位同学把花传给你另一个人,就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停止时,那名拿着花的同学就去表演节目”。 同学们一听,要玩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十分开心,张开了大嘴笑,几乎能吃下一个大鸡蛋,有的同学听了觉得这游戏太简单了,他肯定能赢,还有的同学不知道要怎样玩,心里十分紧张,嘴巴都嘟了起来。这时,老师拿出了一朵小花,那朵花几乎是红色的,花边上镶嵌着一条金黄色花边,中间的花蕊几乎看不见,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游戏现在开始”老师说道。第一个是从我开始,我手捧鲜花,看着周围的同学,他们有的人面目僵硬,嘴巴抿了起来,有的人直跺脚,还有的人直拍手。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紧张。这时,我的心快速地跳动。突然,鼓声响了起来,咚咚咚的鼓声就像千军万马飞奔而来,我更紧张了,手心里都渗出了汗水。我立刻把花传给了下一个人,就这样,花朵在同学的手中穿来穿去,几乎都要飞起来了,这朵花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每个同学都不想拿到它,生怕花落到了自己的手里。这时鼓声停了,花落到了一位女同学手上。老师说花在谁手里,谁就要抽纸条,而且要按照上面的指令做。于是那位同学慢慢地把手伸了进去,

而且手都有些发抖。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珠一样,嘴巴张得大大的,这时她抽出了纸条,上面竟写着“奖励5个印章”,她的表情立刻就变了眉毛几乎都竖起来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张得十分的大。其他的同学都羡慕极了,他们瞪大了眼睛,像晶莹透亮的玻璃球,一直盯着她手里的纸条。 第二轮开始了,从刚才那位女同学开始传,当鼓声停止,拿花的同学就要抽纸条。 游戏又一次开始了,小花又开始在同学的手中飞来飞去。突然,鼓声又停止了,花落到了一位男同学手中。那位男同学开心地笑了,他以为他也像上一位同学一样。得到了5个印章。可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抽到了惩罚,是“做5个深蹲”,他的表情立刻拉了下来,双眼紧闭像两条缝,撅起了嘴巴,满脸的失望,但他只能按要求做。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游戏,我永远都忘不了这节课。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本着对游戏活动的重视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思想,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民 间体育游戏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乃至人格发展 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宜性,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传承 和创新,我们立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筛选和创新,把适宜的、有价值的民间体育游戏自然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游戏,快乐中运动,快乐中发展。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 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间体育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设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娱乐性强,不受时间、空间、 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进行。这与幼儿新鲜好奇、爱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 龄特征相契合。我们依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及幼儿的游戏兴趣对民间体育游戏进 行创新,不仅丰富了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更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让民间体育游戏逐渐融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 1.有利于拓展幼儿思路,激发幼儿的自主创新。民间体育游戏集自由性、趣 味性和假设性于一体,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娱乐性强,一根绳子、一块草垫、 一个轮胎就能玩出许多花样,且游戏中参与人数灵活多变,游戏规则自由多变, 可谓玩法多样丰富。在参与中不由让幼儿联想翩翩,可见民间体育游戏拓展了幼 儿思维,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想象,无疑提升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促进了幼儿想 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走绳子、踢毽子、踩 高跷有助于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跳皮筋、舞龙有利于幼儿四肢 力量的增强和身体灵活性的发展;等等。通过玩这些丰富多样的轻器械和徒手民 间体育游戏项目,不仅能对幼儿进行走、钻、跑、平衡、弹跳等各种能力训练, 提升幼儿身体素质;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各类身体运动活动的兴趣,养成 勤锻炼的好习惯。 3.促进幼儿良好游戏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养成。民间体育游戏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娱乐性,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更多的干预,自娱自乐,所以幼 儿的身心是放松的,虽然游戏中存在一定的竞争但也只是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更 多的是与同伴的合作、分享、交流。若长期开展这样公平、自由的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养成认真专注做事、友好与他人合作等良好学习品 质和积极大胆做人做事的态度。 二、民间体育游戏传承和创新的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所以我们挖掘来的民间体育游戏往 往反映着本地区某个时段的某些特征,与现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存在偏差, 还存在不适宜的行为和语言等,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幼儿兴趣需要对游戏进行筛选 和创新,在筛选和创新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适宜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玩性 原则、趣味性原则,将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挑战性太大、无趣的游戏直接淘汰;将孩子们喜欢、材料安全、趣味性强又有意义的游戏直接融入;将材料、形式、 内容等存在局限和不适宜性的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传

关于击鼓传花游戏

关于击鼓传花游戏 关于击鼓传花游戏(一) 作者:林宏宇 今天是一个有趣而快乐的日子。李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击鼓传花。同学们听到要玩游戏,心里都乐开了花。 游戏开始了,规则是:当鼓声响起时,大家依次传递花;当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中,谁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我们选了张哲熙同学当鼓手,后来,我们把桌子往后退就开始了游戏。 第一轮开始了,我们几个人围成一个圈,而哲熙同学则坐在我们中间。 哲熙开始打鼓了,"咚咚咚"的鼓声好像敲在我的心上,我好紧张! 花绕着圈子被大家飞快地传来传去,最后,鼓声停止时,花落在了楷涛手里,他说:"我要说个谜语给你们猜。"他的谜题是:哥哥有,弟弟无;姑姑有,妈妈无。当大家在左思右想时,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小帅哥说出了答案,答案居然是

个"口"字! 第二轮游戏开始啦!这次我是打鼓的,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去打鼓。老师说:"开始!"我便打起了鼓,一下、两下、三下……不一会儿,我突然停止打鼓了,当我摘下罩在眼前的红领巾时,我看到了花停在了沈子博的手里,他笑笑的,表情看起来很淡定的样子,他缓缓地走上讲台,出个谜语让我们猜谜语:"什么猫不吃老鼠,戴着眼镜啃青竹?"大家七嘴八舌地猜着答案,有的说是"孔雀",有的说是"老鼠",有的说是"龙"……最后,宇濠说出了正确的答案——熊猫。子博同学说:答对了。大家便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 玩游戏的过程中,我自告奋勇地上台给大家出了个节目。我讲了一个笑话:"春眠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夜来疯子叫,红包知多少。"大家听了,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击鼓传花!很有趣吧? 李老师的话:看完林宏宇同学的习作,老师也笑得合不拢嘴了。哈哈哈……有趣的游戏,还需要有趣的文字记录。宏宇做到了,你用文字的形式重现了我们欢乐的游戏过程。层次分明、段

击鼓传花作文(4篇)

击鼓传花作文(4篇) 2018-05-20击鼓传花作文(1)叮铃铃,下课了,我和高家耀、席琪琪等几个同学一起到操场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游戏之前我们讲定游戏的规则,用地面当鼓,用红领巾当花,一边敲鼓一边传花,鼓声停了,花落在谁手里谁就得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了,高家耀同学先做裁判,用棍子敲着地面,我们紧张而又快速地传递着红领巾,忽然鼓声停下来,红领巾落在席琪琪同学手里,她大大方方地唱了一首歌,歌声特别好听。 这回席琪琪同学做裁判了,她用棍子啪啪”地敲着地面,红领巾又在我们手里飞舞着。 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传递着红领巾时,席琪琪同学故意停止敲鼓了,红领巾刚好传到我手里,我既兴奋又紧张地背诵了诗歌《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叮铃铃,我们还没有玩过瘾又要上课了,我对几个同学说:下一次我们再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好吧?”大家都说:好!”湖北襄樊老河口市实验小学二(4)班二年级:丁建华击鼓传花作文(2)今天的课外活动游戏是击鼓传花。 大家高兴的围坐在操场中间的草坪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围坐成一个圈,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蒙着眼睛击喜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在谁手里,谁就要表演节目。 游戏开始了,小明开始击鼓了,咚咚咚,咚咚咚……红花从小红

的手里传到小亮手里,又传到小刚手里……咚咚咚……突然鼓声停止,红花落在小红的手上,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小红。 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响起。 小红很不好意思的站起来说:那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当小红刚讲完故事,操场上又响起一片掌声。 新一轮游戏又开始了,咚咚咚,咚咚咚……台州市路桥区实验小学二年级:梁可可击鼓传花作文(3)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玩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 游戏名字:击鼓传花”。 老师说让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背对着同学们击鼓,下面的同学传花,鼓停了,花传到谁手里谁就上台表演节目,游戏开始了,咚……鼓声响起来了”,同学们快速地传花,我的心情非常紧张。 花像一个刚出炉的烤红薯,生怕落到我手里。 忽然,鼓停了,正巧花落到了我手里。 于是,我上台讲了一个笑话。 讲完了以后,心里平静了许多。 今天,我好开心!石市柏林南路小学二年级:石怡诺击鼓传花作文(4)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玩了个游戏叫击鼓传花。 每当快要传到我的时候,我总是很紧张。 我们班只要李佳峥击鼓他将要求传到谁手里停下就要表演节目,大家被他害的都异常紧张,心怦怦直跳,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创新民间游戏的五大途径

创新民间游戏的五大途径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能真正体现出幼儿快乐、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童年。传统的民间游戏源于生活、取材简便,形式生动,特别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但是如何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重组,就是将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游戏或者将不同游戏中的两个以上不同的动作技能、规则、情节等加以组合,重新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 一些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民间游戏得以在民 间广泛流传,但是也有一些民间游戏因其规则、趣味性等使得传承受到一定影响,于是将一些游戏或者动作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游戏就显得十分必要。 案例:芝麻开门 游戏初始玩法: 大部分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大圆圈作山洞,几个幼儿在洞里钻来钻去。圈上的幼儿念儿歌:“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嘭嘭嘭”,反复三遍,当念到最后一个“嘭”字时全体幼儿蹲下,被关在外面的幼儿与圈上的幼儿互换。 这是幼儿们比较喜欢的一个游戏,但是玩了几次之后,幼儿们就开始钻游戏规则的空子,因为幼儿们都不希望被关

在圈外,就想方设法躲在圈内不出去,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开展,所以有必要将游戏进行深入和创新。这时,可以结合民间游戏“蛇抱蛋”里的一个情节――将“蛇妈妈”身体下的“蛋”从圈内拿到圈外,创新“芝麻开门”这个游戏。 游戏重组后的创新玩法: 大部分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大圆圈作山洞,几个幼儿在洞里钻来钻去。圈上的幼儿一边念儿歌:“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嘭嘭嘭”,一边将散放在圈内的玩具往外搬并放在圈外 指定的篮子里,反复三遍,当念到最后一个“嘭”字时全体幼儿蹲下,被关在外面的幼儿与圈上的幼儿互换,但是如果他篮子里的玩具最多就可以躲过“惩罚”。 游戏这样重组后幼儿们“钻”的兴趣更浓厚,为了争取躲过“惩罚”的机会则会更加积极地去搬出圈内的玩具,同时幼儿们也能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数数、比较多少以及玩具的分类。 二、改编 改编,就是根据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时代背景、幼儿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对原有游戏的玩法、材料和情节等方面加以改动。 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应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非常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但民间游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可以和民间音乐、民

四年级作文:击鼓传花作文700字

击鼓传花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一节作文课。上课了,张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我听了,心里都乐开了花,教室里顿时成了一片欢闹的海洋。 大家知道击鼓传花是怎么玩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当鼓声响起时,大家依次传递花,当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中,谁就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像怕漏接了花似的,教室里忽然安静得出奇。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游戏开始了,摇铃鼓也发出了像脆的响声,整个教室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花像箭一样从我们的手中飞过,有的同学得意扬扬,嘴角微微扬起,好像在想:有才华的我,拿到花就可以上台表演了;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将花抛给下一位同学;还有的同学低着头,双手在衣袖上反复搓摸,心里好似打着波浪鼓,生怕轮到自己上台表演。当花传到我手里,我立刻递给了另一位同学,然后拍着胸脯“呼呼”地喘着气,心想:幸好鼓声没有在我这停下。 鼓声还“叮铃铃“地响着,花传到了黄宇昊的手上,正当他要赶紧抛花时,鼓声停了。只见他无奈地走上台来,小心翼翼地抽了一张纸,把它展开来小声念道:“假装喝醉开车,边说‘我没醉’。”只见他双手环成一个扶着方向盘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走着,边说着:“我没醉,我没醉!”最后他假装开车撞到了墙,“扑通!”一声摔了一跤,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不久后,花传到了我手里,我抽到了:用手指着右前方,并说:“啊,好美的一只猪啊!”看到这句话时,我已经笑崩

了,可是我还是像模像样地指着窗户,并连说了三句,同学位笑得前仰后合,仿佛那只美丽的猪真的在窗台上看着我们呢。接下来的几轮,同学们依次上台表演,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教室里的欢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这个既紧张又刺激的游戏在我们恋恋不舍中结束了,我们真希望下节作文课能早点到来呀!

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 案例1:“顶瓮竞走”是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时,参加者头顶一盛有10公斤水的瓦瓮,快步疾走,赛程为100—200米。疾走时瓦瓮不能倒,水不能溅出,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如果要把顶瓮竞走作为课程内容,我把它改造为:参加者男女学生均可;把瓦瓮换成书包;赛程改造成50米-100米。(可根据学生年龄确定距离)这样能充分利用教具——书包,此项目较适合低年级学生活动,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安全。 案例2:“打雪仗”是我国北方少年儿童的民间体育活动。打雪仗是在雪地里用捏成团的雪球,互相扔打。为了打中对方或避开追打,须做奔跑、跳跃、投掷、躲闪等动作,达到增强体能,培养意志和抗寒能力的目的。根据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队,以雪球击中对方的次数多少定胜负。因南方没有下雪,我在进行此项教学时,把“雪球”改造成轻便、不伤人的小球如:纸团球、毛线球、海绵球等,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这样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投掷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案例3:“抢花帽”是乌孜别克族民间体育活动。参加者人数不限,分两队排队报数,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号数,然后两队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地上,圆心放一小花帽,选一人站在圈外喊号。喊号后,两队同号者一起跑向圆心抢花帽,其余的人拍手唱歌。抢到花帽者沿圆圈快速奔跑,未抢到者在后面紧追。如果在唱歌结束前,追上了,就将花帽拿过来扣在被夺者的头上,夺帽者得1分;如果在唱歌结束后还追不上,则抢到花帽者得2分。然后各回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循环反复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此项体育活动,深受少年儿童欢迎,不需要改造。 我认为通过开发和利用一些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开展传统体育教学活动,既可以展现不同民族的个性风貌,又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土体育文化”,参与民间体育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进而可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精神。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既具特色,又具有独创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始终以运动水平为中心,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与管理。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己任,班级以运动竞赛成绩论高低,学校以运动会成绩为标准,这种思想体系和观念在学校体育界沿袭了几十年,造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成一滩死水,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在加上不时见诸报端的体育课学生伤亡事故,个别领导就一直念“紧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少数民族故事 中国共56个民族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分别是: 1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2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一般全国都有 21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 回族是中国信仰回教的民族之

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23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 28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 珞巴族居住在甘肃东南部 31 满族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 门巴族居住在CZ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击鼓传花_六年级作文

击鼓传花 导读:本文是关于六年级作文击鼓传花,感谢您的阅读. 今天是一个有趣、快乐的日子。张老师领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击鼓传花。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啦。 击鼓传花前,老师把游戏玩法和规则作了一个清楚的交代。我们在教室里按座位分成四组。传花顺序先从第四组开始,然后按顺序传到第一组,老师从衣袋里拿出大红花给第一个同学,老师说:“我不看,背着你们击鼓,当鼓声停止花落谁家,谁就来表演节目。”同学们的心情无比激动,一个个精神抖擞,视目以待。 游戏开始了,老师一边敲鼓,我们一边传花。“咚咚”的鼓声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同学们迅速地把花飞快地往下传,花首先落到了吴登炜手里,只见他手里拿着花傻了眼,他成了第一个表演节目的同学。他便邀请了邱剑涛作为助手。两人合唱了一首叫《四躯兄弟》的歌。他们俩一边唱歌,我们一边拍手打节拍,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他们唱完歌,击鼓传花继续进行着,我的心也随着鼓声呯呯地跳着。过了一会儿,第二个闪亮灯场的是潘舒婷。平时大大方方的她,可今天这场面,却有些害羞。她不好意思地把手中的花传给前面的同学——吴永俊。这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掌声鼓励她。最后她终于上台了,她邀请了王亚萍合作背了一首古诗叫《早发白帝城》。 老师说:“继续传花!”鼓声“咚咚”的响着,花迅速地继续传着,“咚——咚”一声长鼓。这回花传到了吴立玮手里。他上台表演了一个魔术。他不慌不忙地走到讲台前,向大家敬了一个礼,他先准备一张纸拼成四等分,然后把折成四等分的纸从下面折一半,再用手把一拔就成功了。同学们看到他成稳的魔术表演却非常羡慕。 游戏在同学们欢乐的气氛中继续着,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总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满脸满身都是汗淋淋的,欢乐的笑声总是在耳边回荡。因为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对年幼的孩子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一、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特色 民间体育游戏源远流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有的游戏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打鼓”、“捉猴”、“配手心手背”等只需幼儿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背人”、“划船”、“炒黄豆”、“斗鸡”、“编花篮”等也不需玩具,两名或多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即使需用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玩抓籽游戏可以用桃核、杏核、石子或旧麻将牌;玩“挑棍”和“出大把”可以用树枝、冰棍棍等。又如用碎布制成口袋可以踢、扔、跳格子等。用鸡毛、猪鬃做毽子,用一粒扣子和线做陀螺等。 2.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但从游戏的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又具有相对的随意性,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幼儿凑在一起,商定好了游戏内容,就可以自如地在每个角落玩起来。户外场地、走廊、活动室的一角都是游戏的天地。每个幼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游戏的玩法,无须成人组织和指导。 况且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是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孩子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无论从游戏的内容、规则、材料,都是孩子们自己规定、准备,这就使游戏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易被幼儿所接受。 3.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制作的简便性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具有随意性,除了大自然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其他材料的制作也相当的简便,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及一些废旧材料。如:几粒纽扣用线一穿,便成了一串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可以玩的纽扣毽子了;用小碎布缝几个小沙包就可以玩扔、抛、顶的游戏;用塑料包装绳扎一扎,就成了一个毽子;可乐瓶穿根绳,做个拉手,就可以踩高跷了。总之,大人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废旧材料加工和改造,组织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同样幼儿会玩得津津有味。 4.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科学性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发展了幼儿各器

民间体育游戏1

校本课程资源册民间体育游戏

目录 第一课丢沙包 1 第二课斗鸡(撞拐子) 2 第三课团团转(抽陀螺) 3 第四课老鹰捉小鸡 4 第五课民间体育游戏:占四角 5 第六课猫捉老鼠 6 第七课摸瞎子 7 第八课石头、剪刀、布 7 第九课切西瓜 8 第十课丢手绢 9 第十一课猜拳立定跳远 9 第十二课拉绳 10 第十三课捉迷藏 11 第十四课老狼几点了 12 第十五课小羊上山 13 第十六课瞎子捉瘸子 14 第十七课跑圈儿 15 第十八课打死救活 16 第十九课踩砖过河 17 第二十课穿山洞 18 第二十一课顶沙包追捕 18

第二十二课过线 19 第二十三课跳皮筋 20 第二十四课踢脚板 22 第二十五课跳长绳 23 第二十六课找朋友 24 第二十七课背案板 25 第二十八课拉巴牛 25 第二十九课鸭子围(挪)蛋 26 第三十课三人四脚 27

第一课丢沙包 活动目的: 1、练习踢、投、跳跃、跑、躲闪等基本动作。 2、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沙包一个 活动玩法: 1、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决定游戏的先后次序。 2、第一组其中的一名学生站在场地中间准备躲闪沙包,而第二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头准备投沙包。 3、游戏开始: (1)先由第二组的学生将沙包用力投向场地中间的学生,争取沙包不被抓住,击倒对方身体的任意部位,这样在场地上的学生就失败了,下场不再参加游戏; (2)如果被场地上的学生抓住沙包,那就为一余,继续开始游戏,这时如果沙包再次砸到场地上学生的身体,而沙包落在地上,那就可以减掉刚才得到的一余,场上的学生就可以下去不能再继续游戏了,这时再换其他伙伴继续进行,一直把第一组学生全部击败为止,游戏结束。 (3)第一组失败后,换第二组上场,再重新开始游戏。 这个游戏不仅使孩子健身。也是智力的角逐,因为负责砍包的人,要想方设法把包砍在中间人难以接到的部位,站在中间的人要想方设法灵活转身躲包,随

《击鼓传花》教案

击鼓传花(游戏作文) 指导者:潘绍彩 教学目的: 1.学写游戏作文,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能把游戏的趣味与快乐写出来。 2.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能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把游戏的趣味、快乐写出来 教学过程:小练笔(练习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交代游戏规则——开始游戏——习作指导 适用年级:三年级以上 教具准备:一个鼓,一束塑料花,一块布,一个数码相机 课前谈话问题设计: 今天先做个小小的调查: 1.咱们班会唱歌的同学有哪些?会唱些什么歌? 2.咱们班会讲笑话的同学有哪些? 3.咱们班会跳舞的同学有哪些? 4.咱们班会背古诗的同学有哪些? 5.咱们班会朗读的同学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小练笔 同学们,咱们今天这一节是什么课?这一节是潘老师的课吗?(不是)但是潘老师来咱们班上课了,而且要跟大家上一节作文课。你怎么想的,用一个词来表达?(板书:奇怪、兴奋、激动、意外、不可思议、意想不到)能说的具体一点吗?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这个时候的心情?拿出草稿纸把它写下来。 讲评,指名2-3个同学读读自己写的话。鼓励学生学会展示自己。 二、交代游戏规则 1.今天我们要学写作文,写什么的呢?大家都喜欢游戏,今天就写写游戏作文吧? 为了能写好作文,咱们玩游戏之前,你认为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做游戏时要仔细观察游戏的过程,参加游戏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动作)、怎么说的(语言)、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还有神态的变化。(板书:仔细观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游戏氛围) 2.交代游戏的要求 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击鼓传花”。看,这就是我带来的鼓和花。(展示一下鼓和花)这游戏怎么玩呢?游戏规则很简单: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当鼓手。当鼓声响起来时,我们从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沿“N”字形传花。鼓声停止时,花在谁那儿,那个同学就上来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有谁把花乱扔,就是违规哟,也要表演节目。 随机采访一两个同学,让他们复述游戏的规则。 【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很简单:一位同学上来当鼓手。当鼓声响起来时,从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沿“N”字形传花。鼓声停止时,花在谁那儿,那个同学就上来表演一个节目。】

《民间故事》

1.公鸡叫三遍,太阳跟着出来。 2.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凶恶的“年”而仿照竹子做成鞭炮,称之为(爆竹)。 3.神农尝百草,神农尝了“断肠草”而死去了。人们称神农为“药王菩萨”。 4.狼来了中小孩撒了三次谎,第三次羊全被狼咬死了。 5.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6.白头翁是一只懒惰的鸟,怕干活就把头发染白了。 7.猎人海力布把小白蛇送的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话,因为他为了救大家,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别人,最后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8.鲁班后人尊称他为木工的祖师。 9. 掌管华山的神仙是(三圣母),她有一盏王母娘娘赠送的(宝莲灯)。她的哥哥是(二郎神),儿子叫(沉香)。沉香到华山打败二郎神,救出了三圣母,得到了宝莲灯。 10.一幅壮锦是妲布花了三年的时间织成的。 11.白娘子为了救许仙水漫金山法海将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最后法海躲进了一只螃蟹的硬壳里,白娘子是白蛇,小青是青蛇。 12.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成了两只五彩的蝴蝶。 13.孟姜女去长城找丈夫范喜良,得知丈夫已死,哭倒了长城,秦始皇让她做妃子,她不从,跳下大海,最后与丈夫在海里团聚。 14.弄玉和箫史吹箫引凤 15.一个叫苏和的牧童用白马的骨头制作了第一把(马头琴)。 16.赵州桥的桥下面还留有鲁班托桥的一只大手印。 17.六郎杨延昭冰冻遂城打败敌军。 18.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9.歌仙刘三姐是壮族的。八月十五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20.巧儿教会大家养蚕,人们都称她为“蚕花娘娘”。 21.“何首乌”原名叫“何守虎”能使头发变黑。 22.刘备、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 23.诸葛亮让张飞数芝麻。 24.顾恺之点睛。 25.王维醉画葡萄架。 26. 彩虹的两端是两只美丽的金蟾扯着。 27.乡亲们为了纪念大阿福舍己救人,用家乡的惠山黄泥捏了“大阿福”泥像供在堂前和房中。 28.汪嘉克服困难将幸福鸟带回家乡西藏。 29.吴晓顺让爪哇国的国王废除活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条规定。 30.老铁匠留给儿子的传家宝是全套的铁匠工具。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991394.html,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作者:刘岩岩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游戏;课程资源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笔者认为,应该对民间游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幼儿园可资利用以及对儿童成长发展至为重要的教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幼儿园的教育更紧密地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儿童所处的社会共同体的文化相联系,从而更具实效。 一、儿童对民间游戏的内在需求 约翰·胡伊青加认为,“人是游戏者”。游戏是人的一种活动。游戏对人具有生物学的、心理学的、人种学的、社会学的或其他的功能,并与人类文化、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民间游戏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来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是由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因此,其与儿童的自然生活状态、与儿童生活的实际更为贴近,更多地呈现出教育的原生态,从而更多地体现出儿童的内在需求。 二、民间游戏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民间游戏作为儿童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整理。 1.游戏精神是儿童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儿童游戏体现出一种游戏精神,游戏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游戏精神对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对于人类个体的成长都是一种直接经验,并需要着力追寻的。在民间游戏中儿童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学习与实践对人类来说至为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