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传真机的发展史

漫谈传真机的发展史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多人预言,像传真机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在古董店或博物馆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办公室里天天面对着的机器,我们熟悉吗?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对她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让笔者顺着历史的足迹和大家去探索传真机的发展史。

传真机的全英文名是“telefacsimile”,意为“电话传真机”,更通俗地说就是“远程复印机”。一部传真机器读来自纸张上的信息,然后转化为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到另一端上的传真机,另一端的传真机接受它并将信号转为图像复印出来。以前我们常在报纸上看到诸如“新华社传真照片”之类的文字,这表明照片是记者在外地照好后,利用传真机发回来的。当然现在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了,也不一定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过,这曾经深刻影响过整个传媒介几十年的传真机是功不可没的。

一、技术革新

在传真机的技术革新方面,我们可以分为技术摸索和技术起飞两个阶段,先看以下这个重要纪事列表:

(一)技术摸索阶段

可能有人认为,在许多办公室都可以看到的传真机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事实上,传真的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拥有专利权的传真机在1843年发明,比1876年出现的电话还要早33 年,这的确不简单。一个苏格兰修理钟表者,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他设计了一套类似把二支钢笔连接到二个钟摆的装置,依次被连接到电线,能够在另一端的电传导性的表面信息重现。这一个装置应用于第一份横跨美国的电报信息传输中。

1848年腓特烈·贝克韦尔(Frederick Bakewell)进一步发展了贝恩的传真技术,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滚桶扫描技术,这一技术直到今天仍在应用。

1862 年,意大利物理学者高瓦泥·凯斯利(Giovanni Caselli)建造他称呼为“pantelegraph”(意为pantograph和telegram的混合产物) 的早期传真电报机。

以亚历山大·贝恩的发明为基础,包括一套同步化装置。1865年,第一台工作传真机器和传输服务器建立。从1856年到1870年间他的pantelegraph被法国邮政电报代理使用,用于巴黎和马赛等城市之间的输送照片和写作。

当时传真机的技术没有像现在那样复杂。传感器水平地扫描纸张从左到右一次一行,就像你用你的眼睛正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传感器感应为白色片它的记录为a 0,而如果它感应为黑暗片则它的记录为a 1。这样所有页都是一连串的0 和1 的数字。调制解调器将这变成一系列的高或低的固定声音,发到一个在远处的接收器上。在另一端,声音再次转变为0和1。这些以亮点或暗点作为记号被印刷在纸张上,而且最初的图片再现于数以百里计之外。

对于第一台传真机,图片必须由非引导墨水印刷成的锡纸才能被传真。电极扫描过表面,感应亮点或黑点依靠的是流动的涌流片。传输和接收的机器有个相同的速度快速旋转的鼓,而且每次向左边旋转0.5 毫米,以便最后整个的图片被扫描。这样的传真机器送一张20 cm x 15 cm图片大约要半个小时。

早期的传真机如下图:

(二)技术起飞阶段

传真机直到20世纪才真正起飞。在1903年医生亚瑟·科尔(Arthur Korn)在德国发明了图片传真术,一种仍然使用电线用人工压住和传输图片传真的方法。传真机包含了光电扫描仪,就算是普通影印纸图像也允许被传送,接收的一端把图像印刷在热敏感纸上。就是今天的设计也同样建立在此基础上,时下一个摄影报导作家能在1分钟之内将一张高解析度照片传达到他的报纸总部,当然这相对于以前来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1925年,艾多奥德·毕林(Edouard Belin)在法国成功构造出毕林诺图解(Belinograph),他的发明的装置包括了:放一个图纸在一个圆筒上,用一道强光对它进行扫描,让它转换成光信号;或者是缺少光的情况下,进入传动系统(transmittable)的脉冲之内。毕林诺图解的程序建立在基本的原则在之上,所有的后来传真传输机器亦是如此。

同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采用真空管技术和光电管技术研制出了实用型的传真机,并且在第二年开办了横跨美洲大陆的有线图片传真业务。

贝尔实验室的传真机原理是这样的:发送端将发送的图像卷在传真机的滚筒上,滚简一面旋转一面横向移动,光点在图像上逐行来回扫描,并覆盖整个画面,这样图像就被分解成了若干个连续的小点。光点照射在图像深浅不同的部位反射出强弱不同的光,反射光被光电管接收并转换成强弱不同的电信号,再经调制和放大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接收端则起着合成图像的作用。输入的信号经放大、解调后,加在辉光管上,再转换成强弱不同的光点。接收机上也有一个滚筒,滚筒的旋转与移动与发送端同步。该筒上装有感光记录纸,辉光管转换的光点照射在感光纸上。由于滚桶做同步的旋转和移动,所以记录纸被逐点逐行感光,并形成一个与发送图像相似的传真图像。

1926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同年还与英国开放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此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都开放了相片

传真业务,从此相片传真被广泛用于新闻通讯社传送新闻照片,1934年美联社开始使用有线电传真(wire photos)传输相片,它的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分显示出来。美联社采用传真技术传递新闻照片,后方人民因此能够及时看到前方将士战斗的情况。其它新闻报社也不甘示弱,纷纷采用传真机,可以说二次大战之后传真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随后扩展到军事、公安医疗等部门,用来传送军事照片、地图、罪犯照片、指纹、X光照片等。

1964 年美国施乐公司发明了长距离电子影印法(Long Distance Xerography ,简称LDX) 。以前,传真机器一直存在昂贵和操作困难的缺点, 直到1966 年施乐公司发明了Magnafax Telecopier,它体积较小,46磅重(约17公斤),比当时的任何传真机都要袖珍。而且是第一台基于电话线的传真机,比较容易使用并可能被连接到任何电话线的机器,一份常用文件传输大约六分钟。由于要使用热敏纸,所以总散发出一股糊胶皮的味道,而且它的程序反应不快。但总的来说它代表了科技的进步。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一些公司陆陆继继进入了传真机这个市场,很快地新一代的更快速,更小和更有效率的传真机变成现实。

到20世纪70 年代后,以电话线为媒介传输图像的传真机器开始在美国商业方面变得普遍,之后的二三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也越来越普遍。

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漫谈

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漫谈 目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讨论语言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有许多人对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究竟哪些是口语哪些是书面语分不清楚,也有人对在交际中到底该用哪种语言怀有疑问。本文将就口头语和书面语各自的地位、结构形式、生命力、相互间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大家讨论借鉴。 所有语言都是源于交际,为了交际,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语言传递思想和信息。在任何交际中一般至少有两个人。要进行有效交际,参与交际的一方肯定需要做一定信息的“表达”“提供”,而另一方需要有一定信息的“获取”“接受”过程。我们可以称其为“输出”(output)和“输入”(input)。“输出性”技能又分“说”(speaking)和“写”(writing);“输入性”技能分“听”(listening)和“读”(reading)。而“说”和“听”两种技能是用于口头交际,“写”和“读”是用于书面交际。 一、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 那么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两种交际形式各自有没有什么优缺点呢? 1.各自的地位。我们在学自己的母语时,学习说早于学习写。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的状况下,自动地学会说话的。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过程。但要学习写就得有人教我们,这就不是自然的反应过程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说的才是“真正的”(real)语言而写出来的就是说的内容的一种复现形式。然而,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书面语看得比口语高,书面语的“地位”自然要高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在过去人人都会说话而会写的人却寥寥无几的原因吧。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文明正在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 2.结构和风格方面的差异。我们通常在写作时要借助语法以一定的框架结构进行。我们将要表达的东西写成一定结构的句子和段落,在写作时通常很少使用缩略语(当然如果我们要写出看起来比较友好的文字,有时我们也可用一些缩略语,这样会使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更像是在说话。)在写作时我们所使用的词汇要更正规一些(比如我们写一个句子“The car exploded.”可是在口语中我们通常说“The car blew up.”)并且通常不用俚语(slag)。同时,在书写时,要常常用到一些像逗号(commas)和问号(question marks)来表示句中停顿和语气语调等。 在口语中我们常用一些不那么正规、结构不太完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无需总用完整句子并拘泥于语法结构,所用的词汇都是一些常用的并可用俚语、俗语之类的词。所以可以随便聊而无需特殊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说的过程中随机

传真机

传真机 传真机是应用扫描和光电变 换技术,把文件、图表、照片等 静止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 接收端,以记录形式进行复制的通信设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 真机可以分为四大类: 1、热敏纸传真机(也称为卷 筒纸传真机); 2、热转印式普通纸传真机; 3、激光式普通纸传真机(也称为激光一体机); 4、喷墨式普通纸传真机(也称为喷墨一体机)。而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热敏纸传真机和喷墨/激光一体机。 目录 ? 1 简介 ? 2 发展历程 ? 3 工作原理

? 4 保养 ? 5 优缺点比较 ? 6 发展方向 ?7 如何正确安装传真机及注意点 ?8 名词解释 ?9 配图 ?10参考资料 一.传真机-简介 传真机将需发送的原件按照规定的顺序,通过光学扫描系统分解成许多微小单元(称为像素),然后将这些微小单元的亮度信息由光电变换器件顺序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编码或调制后送至信道。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放大、解码或解调后,按照与发送机相同的扫描速度和顺序,以记录形式复制出原件的副本。

传真机按其传送色彩,可分 为黑白传真机和彩色传真机。按 占用频带可分为窄带传真机(占 用一个话路频带)、宽带传真机 (占用12个话路、60个话路或更宽的频带)。 占用1个话路的文件传真机, 按照不同的传输速度和调制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采用双边带调制技术,每页(16开)传送速度约6分钟的,称为一类机;②采用频带压缩技术,每页传送速度约 3分钟的,称为二类机;③采用减少信源多余度的数字处理技术,每页传送速度约 1分钟的,称为三类机;④将可与计算机并网、能储存信息、传送速度接近于实时的传真机,定为四类机。按用途可分为气象图传真机、相片传真机、文件传真机、报纸传真机等。记录方式多用电解、电磁、烧灼、照相、感热和静电记录等。 传真机能直观、准确地再现真迹,并能传送不易用文字表达的图表和照片,操作简便,在军事通信中广泛应用。1842年,英国人A·贝恩提出传真原理。1913年,法国人E·贝兰研制出第一台传真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机技术、

CCD发展史

CCD发展史 CCD是于1969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维拉·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所发明的。当时贝尔实验室正在发展影像电话和半导体气泡式内存。将这两种新技术结合起来后,波义耳和史密斯得出一种装置,他们命名为“电荷‘气泡’元件”(Charge "Bubble" Devices)。这种装置的特性就是它能沿着一片半导体的表面传递电荷,便尝试用来做为记忆装置,当时只能从暂存器用“注入”电荷的方式输入记忆。但随即发现光电效应能使此种元件表面产生电荷,而组成数位影像。 到了7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已能用简单的线性装置捕捉影像,CCD就此诞生。有几家公司接续此一发明,着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快捷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其中快捷半导体的产品率先上市,于1974年发表500单元的线性装置和100x100像素的平面装置。 CCD发明者——维拉·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发明者荣誉 2006年元月,波义耳和史密斯获颁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发的Charles Stark Draper奖章,以表彰他们对CCD发展的贡献。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6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该奖项授予一名中国香港科学家高锟(Charl es K. Kao)和两名科学家维拉·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学家Charles K. Kao 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而获奖,科学家因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获此殊荣。

漫谈传真机的发展史

漫谈传真机的发展史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多人预言,像传真机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在古董店或博物馆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办公室里天天面对着的机器,我们熟悉吗?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对她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让笔者顺着历史的足迹和大家去探索传真机的发展史。 传真机的全英文名是“telefacsimile”,意为“电话传真机”,更通俗地说就是“远程复印机”。一部传真机器读来自纸张上的信息,然后转化为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到另一端上的传真机,另一端的传真机接受它并将信号转为图像复印出来。以前我们常在报纸上看到诸如“新华社传真照片”之类的文字,这表明照片是记者在外地照好后,利用传真机发回来的。当然现在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了,也不一定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过,这曾经深刻影响过整个传媒介几十年的传真机是功不可没的。 一、技术革新 在传真机的技术革新方面,我们可以分为技术摸索和技术起飞两个阶段,先看以下这个重要纪事列表: (一)技术摸索阶段

可能有人认为,在许多办公室都可以看到的传真机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事实上,传真的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拥有专利权的传真机在1843年发明,比1876年出现的电话还要早33 年,这的确不简单。一个苏格兰修理钟表者,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他设计了一套类似把二支钢笔连接到二个钟摆的装置,依次被连接到电线,能够在另一端的电传导性的表面信息重现。这一个装置应用于第一份横跨美国的电报信息传输中。 1848年腓特烈·贝克韦尔(Frederick Bakewell)进一步发展了贝恩的传真技术,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滚桶扫描技术,这一技术直到今天仍在应用。

佳能的发展历史

佳能的标识 Canon(佳能)发展历史 1930年,Goro Yoshida和他的姐夫Saburo Uchida在日本创建了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4年后,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第一个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识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 佳能来源 Canon -佳能名称源于美女。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佳能公司原来的名字叫生本·古岳·橙久城(SEIKI KOGAKU KENKYUJO),是一个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个十分英语化的名字KWANON,意为一位仁慈佛教女神的名。公司以此名,命其第一架35毫米测距式相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机幸存。大约在1936年,公司用汉莎·佳能(HANSA CANON)为品牌的相机正式上市了。从此,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相机品牌和公司的象征。毫无疑问,响亮的名字与日俱增,目前使用的EOS(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不仅仅表示电子光学系统英文字首字母的缩写,也是一位在希腊被称作黎明的女神。 公司规模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0家,雇员超过10万人。 佳能在2004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65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五。2003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98.89亿美元及净收入25.77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 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打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 2003年,御手洗社长被聘为广东省经济顾问。同年,被大连、苏州市评为荣

关于模型制作的考察报告

关于模型制作的考察报告 一.模型的起源 模型最早的含义是指教主的型样(铸型)。例如我国最早的建筑模型——汉代的“陶楼“,是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其外观与木构楼阁的造型十分相似,雕梁画栋,十分精美。现在我们讲述的模型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模型概念,起源于西方近代对工业化产品的模拟展示。一些可进行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设计,如杯、盘、碟、勺、电视、电脑、复印机、传真机乃至飞机、军舰、大炮、医疗器械等,均可制成仿真模型,供展示、研究、分析、鉴赏只用。随着工业化产品的日益增多,各种模型种类也越来越名目繁多,其范围极广,并已推及到其他各个领域,从航天科技到军用设备、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规划、从影视特技到舞台场景、从生物研究到智能机器人等、人们重视模型真实而直观的效果,使设计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表现手段的局限性,将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垂直发展成为三维空间形体,形象的表达了创造物。模型的功能体现在图纸与实际立体形态之间,把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让设计师能在真是空间的条件下观测、分析、研究、处理“物”的形态的变化,表达它所包含的常遭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讲,模型使得“造型”设计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有了根本性的进步。 模型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依据莫一种形式或内在的比较联系,进行模仿性的有形制作。模型是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微的形体,是以立体的形态表达特定的创意,以其真实性和整体性向人们展示一个多维空间的视觉形象,并且以色彩、质感、空间、体量、肌理等功能元素表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使设计思想转化为可观的、可触的、有真实感的设计效果,以便在景物尚未建成之前给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准确、只管的评赏机会;模型是一种介于设计图纸和实际之间的立体空间表达,它能有机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让设计师、业主和评审者从立体条件下去分析和处理空间及形态的变化,表达它所包含的设计意图,模型是评价审核设计方案的十分重要的形象载体。这对于设计人员、审批人员及使用者来说,都宿舍十分有益的。 模型表现手法超越了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以及电脑动画等所能表达的效果,是占据空间的立体作品。

SMT发展史

SMT发展史 SMT是从厚、薄膜混合电路演变发展而来的。 美国是世界上SMD和SMT最早起源的国家,并一直重视在投资类电子产品和军事装备领域发挥SMT高组装密度和高可靠性能方面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水平。 日本在70年代从美国引进SMD和SMT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并投入世资大力加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开发研究工作,从80年代中后期起加速了SMT在产业电子设备领域中的全面推广应用,仅用四年时间使SMT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的应用数量增长了近30%,在传真机中增长40%,使日本很快超过了美国,在SMT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各国SMT的起步较晚,但他们重视发展并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发展速度也很快,其发展水平和整机中SMC/SMD的使用效率仅次于日本和美国。80年代以来,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省亚洲四小龙不惜投入巨资,纷纷引进先进技术,使SMT获得较快的发展。 据飞利浦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球范围插装元器件的使用率将由目前和40%下降到10%,反之,SMC/SMD将从60%上升到90%左右。 我国SMT的应用起步于80年代初期,最初从美、日等国成套引进了SMT生产线用于彩电调谐器生产。随后应用于录像机、摄像机及袖珍式高档多波段收音机、随身听等生产中,近几年在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电子产品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40多家企业从事SMC/SMD的生产,全国约有300多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近两年一些美、日、新加坡、台商已将SMT加工厂搬到了中国,仅2001-2002一年就引进了4000余台贴装机。我国将成为SMT世界加工厂的基地。我国SMT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SMT总的发展趋势是:元器件越来越小、组装密度越来越高、组装难度也越来越大。最近几年SMT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为了进一步适应电子设备向短、小、轻、薄方向发展,出现了0210(0.6mm*0.3mm)的CHIP元年、BGA、CSP、FLIP、CHIP、复合化片式元件等新型封装元器件。由于BGA等元器件技术的发展,非ODS清洗和无铅焊料的出现,引起了SMT设备、焊接材料、贴装和焊接工艺的变化,推动电子组装技术向更高阶段发展。SMT发展速度之快,的确令人惊讶,可以说,每年、每月、每天都有变化。 三、为什么要学习使用表面贴装技术(SMT)? 1、为什么要用表面贴装技术(SMT)? 1.1: 实现微型化: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1.2: 信号传输速度高。 1.3: 有利于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1.4: 高频特性好。 1.5. 材料成本低,降低了生产成本。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2、SMT:电子制造技术关键 制造技术是产品形成的关键,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诸多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我国已成为电子制造业的巨人。SMT作为电子制造业最先进的技术,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中国SMT最需要SMT的专业人才 中国的电子生产工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谓神速。作为电子生产技术主角的表面贴装技术SMT,也相应得到高速的发展。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内本身的改革需求,另一是国内庞大市场对外国的吸引力。刚刚进行改革的中国电子生产工业,不论在资金或技术上,都得依赖外国。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不会是没有代价的。一方面、技术和资金的引进,会使我们国家SMT的发展从一穷二百走向目前的欣欣向荣。但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自己电子工业的

2023年传真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传真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真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级化。传真机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探讨传真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真机市场现状 传真机市场包括了传真设备、传真软件、传真服务等,目前市场上的传真机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普通传真机、高速传真机、多功能传真机以及网络传真机等。市场上的传真机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传真机,然而最新的网络传真机也开始逐渐占领市场。在使用方式上,传真机除了以前的通过线缆连接使用,现在也增加了无线传真功能,这使得传真机的使用更加灵活和方便。 目前,传真机市场的需求主要还是来自企业、政府等机构,用于传输文件、文档等,因此,高速传真机和多功能传真机在这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传真机市场的特点 1、稳定性高 传真机以其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受到用户的赞誉。在传输文件和文档时,传真机的传输速度快,出错率低,且传送过程不受网络波动和数据量大小的影响,这使得传真机的性能稳定可靠。 2、安全性高

文档和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和机构选购传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真机在传输文档和文件时,使用的是传真电话线路,这比起互联网传输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3、易操作性 传真机的操作简单,易上手,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轻松地操作传真机来实现文档和文件的传输。 三、传真机市场的竞争情况 目前,传真机市场内的厂商众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佳能、惠普、爱普生、兄弟等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品牌优势。传真机市场可以被看做是成熟市场,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特点、售后服务、价格等方面。由于传真机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厂商之间竞争压力较大,因此市场内的企业都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品质、服务质量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以求能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传真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传真机仍然是许多企业和机构文件传输的首选,然而利用网络传输文件的方式正在逐渐占领市场。因此,未来传真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真机厂商将会发展出更加先进、高效的无线传真技术,改进数据压缩算法,提高传输速度的同时也减少其对网络质量的要求。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万里一线牵》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反思 第13课《万里一线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通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2.了解现代常用通信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3.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通信素养教学。 重点与难点 1.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2.结合实际生活,做健康通信方式的使用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当地的孩子,生活中对现代通信方式的接触、观察和使用机会多,对于通信话题的学习,学生参与热情高,调查汇报能顺利开展。知道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对于指导学生及他们的家庭成员正确使用通信方式也更有现实意义。 教学引入 师:(出示《西游记》里“千里眼”和“顺风耳”图片)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从哪里认识的? 生:我在电视剧《西游记》里看到过,他们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师:几百年前,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觉得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瞬间知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是神仙才有的本领,可以说寄托了古人想探索和了解世界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也能短时间了解其他地方的事,听到距自己很远的人说的话,与不在身边的人取得联系。 活动一通信真方便 师:李红爸爸在外地工作,眼看就要过生日了。李红可以用什么方式给爸爸送上祝福呢? 生:写信、打电话、发短信、视频聊天、买个礼物寄给爸爸等。 师: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信息沟通、信息传递叫作通信。(出示文字: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 师:这些通信方式需要用到哪些通信工具呢?

漫谈职业礼仪的作用.doc

漫谈职业礼仪的作用 漫谈职业礼仪的作用 (一) 仪表端庄、大方 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整洁,发型要简洁,给人以干练,清爽的感觉,女士应略施淡妆,不化浓妆。服饰穿戴简洁、庄重,忌穿牛仔装或无领无袖的衣服,忌穿拖鞋。 (二) 举止要庄重、文雅 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不要斜身倚靠办公桌,更不能坐在办公桌上面。不要在办公室里吃东西,尤其不要吃瓜子等有响声的食品。 (三) 说话要文明,有分寸 办公场所不要使用亲昵的称呼。不要总是抱怨、发牢骚或闲聊。 (四) 遵守公共道德和行为准则 不要无限制地使用办公用品。办公室中的传真机、公函信封、信纸和其他办公用品等只是办公用的。 邮件。按照一天处理30封邮件,每封需时5分钟计算,8个小时中有1/4的时间在处理邮件,这个数字还随着资质的愈发老成而逐步递增,规则的目的即是为了减少对方花在邮件上的时间,这样做将有效提升自身形象。 穿着。有道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里的潜规则就是:穿的衣服永远不要比老板的好,开的车永远不要比上级的贵。假设你要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知道要怎么穿吗?是的,和团队的风格保持一致。 招呼。在非工作区域,碰上同事多少能随意攀谈上两句,赞美对方是个不错的选择,从穿着和精神状态上入手,但要把握尺度。至于谈不谈工作,完全取决于老板的喜好,如果老板乐衷于此,那么碰上他就说吧,也别管是不是在茶水间了。 职业礼仪的重要性 (一)学习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

中外广告史

广告的出现因素:1)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2)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3)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广告规模推广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广告技术手段进步。广告发展的标志与表现:奴隶社会:口头、实物广告、行商与音响广告、坐贾与招牌幌子。战国及隋唐:悬帜,悬物,商品命名。唐:灯笼、旗帜。宋:招牌、音响、印刷。明清:招牌、对联、印刷。鸦战:路牌、招贴、报刊。五四:橱窗、霓虹灯、悬帜广告。建国至今:广播、电视、交通、广告公司。 名词解释:悬帜:出现在战国时期,这是春秋以来坐贾出现后所采用的一种广告形式,眼之所及可见旗帜飘扬,起招引顾客的作用。悬物是实物广告的发展,在汉代以后较为流行。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口头广告:适应物物交换而出现,当人赶车拉牛到一个部落进行交换,需让人知他有何物可作交换,需要换回什么,此时需要口头叫喊。商品命名:汉代以来,多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称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从而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通过商品命名广告的宣传介绍,可以给顾客牢固的印象,便于了解和购买。灯笼:它一般是夜间悬挂在店铺的门前,灯笼上用文字表明其商号商业的性质,起到了招牌广告和悬帜广告的作用。音响: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时的音响广告是声音与音乐的结合,把人类原始的吆喝叫卖声与歌谣、快板、词曲相结合,更加悦耳动听并更具诱导性。广告公会:我国广告史上最早与世界广协有联系的唯一全国性广告机构。管理体制:政府法制管理、广告自我约束结合,以自我约束为主的管理机制。自律:各广告组织根据广告道德定的行为规范或同行业团体机构共制的广告公约。不具法律性质,但起职业道德准则作用。<中国广告>:我国第一本专业性广告杂志。由上海广告装潢公司主办。广告管理暂行条例: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广告管理法规。媒介是用以扩大和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广告媒介是指在广告主与广告目标对象之间起媒介和载体作用的物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代理制是把现行的由媒介直接承揽发布广告的经营体制,改为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的经营体制。即广告客户通过广告公司的代理来实施广告宣传计划,不再直接通过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媒介购买公司:从事媒介信息研究、媒介购买、媒介企划与实施等的独立运作的经营实体。其将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的广告版面以及时段买断整合,然后推荐给广告主。三台特色:台视的新闻报道、中视的戏剧节目以及华视的综艺节目。传真广告是采用传真机来扩散广告宣传品。传真机的特点是通过电话(或专用)线路来传输文件、图表。因此,只要掌握传真机号码,广告商人就可以自由地电传广告了。广告行业组织是指属于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或行业的联合组织,此外还有较为专业的行业组织,其它如美术、摄影、包装装潢、电影、戏剧等艺术性团体,也与广告行业组织有密切关系。消费者运动,就是消费者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自觉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群众性活动。公益广告:即社会广告,主要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广告形式。中国大陆的公益广告可以归为:典型报道型政论型揭露暴光型讽刺小品型歌颂倡导型育教于乐型。艾尔父子广告公司:由推销型转为服务型的现代广告公司,在1869年费城建立。AIDA 法则: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st、培养欲望desire、促成行动action。广告法是广告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广告协会:国际广告协会;亚洲广告协会;世界广告行销公司世界性的广告行业组织。由世界各地著名的广告公司组成,总公司设在伦敦。“一对一”原则,是指广告公司在代理业务时,在一个行业中只能为一个客

传真机工作原理

传真机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 传真机是一种用于传输文档或者图象的设备,通过电话线传送信号并在另一端打印出相同的文档或者图象。传真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摹拟信号的传输和转换。在数字化时代,传真机仍然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能够提供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文档传输方式。 一、传真信号的生成 1.1 传真信号是如何生成的 传真信号是通过扫描文档或者图象,将其转换为电子信号的方式生成的。 1.2 传真信号的处理过程 生成的电子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包括编码、调制和压缩等步骤,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传输。 1.3 传真信号的传输方式 传真信号通过电话线传输,通常使用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摹拟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再次转换为数字信号。 二、传真信号的接收 2.1 传真信号的接收过程 接收端的传真机会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摹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2 传真信号的解码 接收端的传真机会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以还原原始文档或者图象。

2.3 传真信号的打印 解码后的数字信号会被传真机打印出来,生成与发送端相同的文档或者图象。 三、传真机的工作原理 3.1 传真机的传输速度 传真机的传输速度取决于信号的处理和传输效率,通常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 3.2 传真机的传输质量 传真机的传输质量受到信号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影响,可能会导致传输错误或者质量下降。 3.3 传真机的传输安全性 传真机的传输过程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受到窃听或者篡改的风险,因此在传输敏感信息时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四、传真机的应用领域 4.1 商业领域 传真机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用于传输合同、报价单、发票等文件。 4.2 医疗领域 医疗机构往往使用传真机传输患者的病历和诊断报告等敏感信息。 4.3 法律领域 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也时常使用传真机传输法律文件和文件。 五、传真机的发展趋势 5.1 传真机的数字化发展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朝农作物平均亩产约1.5石,而宋代平均亩产约2石,比唐代高约30%……而且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B.宋朝人口数破1亿,劳动力有增加 C.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D.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3.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不能够印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历史发展线索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B.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 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南洋经济发展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4.《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C.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城 5.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某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1934年12月2日,红34师阵地淹没在敌人的炮火中……师长陈树湘率全师殊死鏖战4天5夜,终于保证红军主力全部过了湘江,但全师却从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该战斗场景发生于() A.红军长征途中B.血战台儿庄C.百团大战中D.淮海战役中 7.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年级文章分析

(一)灵魂不卑微 世界最大的产业公司IBM里虽然有雄才大将,但也不乏小人物来帮衬。其中有一个普通的员工,成天端茶倒水,抹洗清扫,觉得能摸摸办公室的传真机都是(奢侈奢望)的。口袋里的薪水是唯一安定的理由,但现实的巨掌毫不讲情面地打破了她小小的快乐。 那次她购买办公用品回公司,门卫把衣着寒酸,推着平板车的她拒之门外,口气(死板生硬)地要她拿出外企工作证。偏偏那天她忘记了带,于是就因一张薄纸片儿被晾在了门口。门卫冷酷的态度,来往人们异样的目光,慢慢烧毁了她的自足感,耻辱与愤怒却一点点燃烧。这样的日子不会 再被别人拦在自己公司门口她愤愤地说 她被怀疑成偷喝别人咖啡的小贼,()在办公室她分量最轻、地位最低。面对那位飞扬跋扈的白领小姐,她气得浑身发抖,不顾所谓的卑微据理力争。()风波平息了,()她的内心却狂澜依旧。 她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我,()哪一天,她()最早到公司最迟离开,将别人任意丢掉的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很快她就脱颖而出,在同一批应聘者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她又依靠超人的实力成为第一批本土经理、第一批美国本部战略研究人。最后,她终于圆了美梦,成为公司华南区的总经理。 她的名字——吴士宏,普普通通,但她挑战自卑的勇气与信心往往令我们汗颜。老板与打工仔的区别就在这里,前者抗争,后者屈服。 1.给短文划线部分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3.给短文括号内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据理力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颖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现实的巨掌毫不讲情面地打破了她小小的快乐”和“于是就因一张薄纸片儿被晾在了门口”两句话,“小小的快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纸片儿”指________________。 6.”凉水又塞牙了”指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第二个事件既然以吴士宏胜利而告终,她为什么“内心却狂澜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吴士宏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她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印机的发展史

夏普复印机的发展史 一、静电复印机的发展史: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施乐公司推出第一台商用复印机以来,复印机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复印技术也日趋完善。复印机产品从手动到全自动,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模拟式到数码式,从单色到多色、全彩色的发展,复印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走上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道路。自从发明复印机以来,这个使信息更为散播流传的工具影响人类的社会深远。当人们享受着现代办公自动化带来的乐趣时,有没有想过:复印机是怎么样发展而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顾复印机的发展史。 1.技术 全世界有几十家公司独立生产复印机,复印机的名称纷繁复杂,听到像工程复印机、数码复印机、彩色复印机等名词时,大家就可能会对它的概念变得不清晰了。我们的依据不同,复印机就有不同的分类,为了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请看下表:

以上的复印机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二,但复印机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就以工作原理的不同,以模拟复印机和数码复印机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模拟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曝光、扫描将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复印过程。早期的光导电体为单层,兼具电荷的生成与输送功能;现今已发展出机能性的多层结构,使得电荷储存和传递的功能更为完善。 而数字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对通过曝光、扫描产生的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图像数码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在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

像,图像处理装置(存储器)对诸如图像模式、放大、图像重迭等作数码处理后,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印过程。 了解过模拟复印机和数码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关于复印机一系列的技术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来的。 自1938年美国物理学士查斯特·卡尔逊(Chester Carlson)发明静电复印技术至今已经历了60多年,静电复印技术也已发展成一门成熟的技术,并广泛运用到复印机(模拟式、数字式)、激光打印机和普通纸传真机中。从1959年9月美国施乐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落地式办公用XEROX914型全自动复印机至今,复印机本身由模拟式转化为数字式;使黑白复印机变成双色、多色及全彩色复印;使单功能复印变成多功能复印。 我们将在复印机史上每次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突破总结如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