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

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
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

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

作者:王婷婷, 王昭, 付丽, 魏娜, 黄达永, 王晶石, 沈晶, 杨凌志, 崔华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

刊名:

白血病·淋巴瘤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年,卷(期):2014,23(5)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0条)

1.Prichard M;Harris T;Williams M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relapsed aud refractory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2009

2.Pui CH;Evaus WE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2006

3.沈志祥,周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临床内科杂志 2005(9)

4.Thomas DA;Faderl S;O'Brien S Chemoimmunotherapy with hyper-CVAD plus rituxi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Burkitt aud Burkitt-type lymphoma 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2006

5.Thomas DA;O'Brien S;Cortes J Outcome with the hyper-CVAD regimens in lymphoblastic lymphoma 2004

6.Romagnera JE;Fayad LE;Feng L Ten-year follow-up after intense chemoimmunotherapy with Rituximab-HyperCVAD alternating with Rituximab-high dose methotrexatUcytarabine (R-MA) and without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aggressive mautle cell lymphoma 2010

7.苏静,慕俐君,孙健R-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2(10)

8.孟祥睿,王华庆,崔秀珍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2(10)

9.周冬冬,赵维莅高剂量CVAD/MA方案治疗成人侵袭性淋巴瘤43例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1)

10.施薇,石远凯,何小慧,周生余,董梅,张长弓,杨建良,刘鹏,秦燕,杨晟,桂琳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10(14)

引用本文格式:王婷婷.王昭.付丽.魏娜.黄达永.王晶石.沈晶.杨凌志.崔华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2例[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4(5)

中医怎么治疗淋巴癌

中医怎么治疗淋巴癌 淋巴癌中医中药治疗: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1.痰热蕴结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 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燥或红绛无苔,脉细数 或细滑。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方:连翘消毒饮加减药物: 玄参、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蚤休、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甘草等。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2.气血两虚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放、化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面 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则:益气养血软坚散结主方:八珍汤加减药物:党参、熟地、鸡血藤,猫爪草、夏枯草,白术、 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气虚明显可以加黄芪;纳呆便溏 可加神曲、扁豆;兼阳虚可加熟附子,肉桂。肿块较大可加三棱、莪术。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3.肝肾阴虚(含阴虚火旺)证候:多见 于晚期或素体阴虚,或多程放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 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沉细。治则:滋补肝肾软坚 散积主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生地、生牡蛎、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昆布,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发热盗汗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干便秘可加玉竹、玄参; 两胁胀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呆腹胀加山楂,鸡金;肿块较大加三棱、莪术。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4.气郁痰结(含气滞痰结)证候:胸闷 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间等处作核累累, 皮色不变,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霍奇金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健康必备常识】

霍奇金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n 很多朋友应该都有这种经历,得了一种病,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了一个十分拗口而且从没听过的名字,然后我们可能就会比较纠结,觉得它会很严重。其实,很多病用专业名字说出来都比较拗口,但并不是不能够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就是这样的一种病。很多人听到它的名字就已经蒙了,但是,它该怎么治疗呢?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霍奇金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淋巴瘤无论放、放化疗与否,都应该吃药(中药),中西医结合。这一条是肯定的。 平时我们老说“中西医结合”,遇到这种大病的时候,是真正应当中西医结合的时候了,应当综合治疗,不要单用一种方法。并且,癌症是终身疾病(癌细胞经放、化疗杀灭,就算是杀得再干净,也总是体内存在癌细胞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复发率是高的。所以说,癌症是终身疾病),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认为放、化疗了就万事大吉不管了(放、化疗结束之后,仍然任重道远,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复发了。这是个医学常识。许多患者,就是觉得已经手术切掉了,并且医生明确地说了“手术成功”,并且放化疗了,就以为是病好了。这明显是缺乏医学常识,结果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应该在西药治疗后吃药,不停药的话能不复发已经是谢天谢地很了不起的成绩了。何况不吃药。 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瘤类的中药丸来治。只要找对了药则是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胃癌、肠癌、食道癌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对于抵制癌细胞的发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病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患者感觉身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等等方面,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如果已手术、化疗过,中药的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对于患者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在短期内会有明显减轻改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概述】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B-DLC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高度侵袭性的 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 NHL)中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NHL 总病例数的30%。患者的病情常表现为迅速进展型,并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大部分患者 在疾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Ⅲ或Ⅳ期)。局限期局限期( (Ⅰ或Ⅱ期)的患者,通过联合洽疗,疾病可达到治愈,但进展期患者,疗效则显著降低。 【临床表现】 以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40%~50%患者有淋巴淋巴结外病变 结外病变,如胃肠道、口咽环、肝、肾、卵巢、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中胃肠道病变最为常见,约10%~15%的患者 有骨髓受累。全身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盗汗发热、盗汗与 与进行性消瘦。如果肿大的病变组织压迫周围血管和脏器,亦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诊断要点】 1.组织病理学检查。 2.细胞细胞免疫免疫免疫表型 表型检查。B-DLCL 细胞的免疫表型:B 细胞标记(CD19、CD20、CD22和CD79a)阳性(+)、CD10±、CD5 ±、sIg±、clg±。典型的B-DLCL 免疫组化表达为:CD20(+)CD20(+)、、CD45(+)CD45(+)、、CD79a(+)CD79a(+),,Ki67(+)Ki67(+), ,CD3CD3εε(-)。另外,还要注意其他如Bcl-6Bcl-6, ,MUM1标记。3.临床分期。参照Ann Arbor 分期标准。 Ⅰ期:仅限于1个淋巴结区(Ⅰ)/单个结外器官局部受累(ⅠE) Ⅱ期:累及膈同侧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并注明受侵淋巴结数目(如Ⅱ2)/ 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膈同侧1个以上淋巴区(ⅡE) Ⅲ期:横膈两侧均有淋巴结病变或结外器官受累 Ⅲ1:有/无脾、脾门、腹腔或肝门区淋巴结受累 Ⅲ2:有腹主动脉旁、髂窝或肠系膜淋巴结受累 Ⅳ期:淋巴结以外器官弥漫性受侵 另外必须注明:A:无全身症状/B:6个月内无明显原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10%X:巨块病变:纵膈病变>胸腔横径的1/3;融合淋巴结最大径超过10cm E:局限性孤立的结外病变,肝及骨髓受侵除外(这二者均归入Ⅳ期) [如现在肿瘤二科79#床诊断:胃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Ⅲ1A 期)] 4.预后积分。对患者按照B-DLCL 国际预后指数国际预后指数(DLCL (DLCL IPI)进行积分,以判断疾病预后和总体生存。 DLCL IPI 积分按以下五个方面:每个指标答案为后者积1分,分值越高,危险度越高。 (1).年龄:(≤60岁vs >60岁); (2).血清乳酸脱氢酶:(正常vs 升高*); (3).一般状况:(0或1vs 2~4); (4).分期:(Ⅰ或Ⅱvs Ⅲ或Ⅳ); (5).结外累及区:(0或1vs 2~4)。 根据积分值,将患者分为4组:①低危组:0~1个危险因子,5年生存率73%;②低中危组:2个危险因子,5年生存率51%;③中高危组:3个危险因子,5年生存率43%;④高危组:4~5个危险因子,5年生存率26%。 白血病一淋巴瘤分子研究计划组应用cDNA 微阵列技术检测后,根据B 细胞来源,将患 者分为两类:即具有生发中心类B 细胞细胞(GCB) (GCB)标记组和活化类B 细胞标记组(非生发中心B 细胞non-GCB ),两组患者的基因表达谱不同,预后也不同。具有生发中心类B 细胞标记者的预后较活化类B 细胞标记者好。即使患者的DLCL IPI 积分相同,这种差异仍然存在。同时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如p53和Bcl-2,对患者的预后能够作出更精确的判断,也可为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如新的治疗靶向。

B细胞淋巴瘤分类

B细胞淋巴瘤分类

这个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理解这十几个B 细胞淋巴瘤很有帮助。这个图有四层含义,另外根据这张图我还要谈到两个问题。 第一层含义:幼稚的B细胞最初是在骨髓里边,最初是干细胞然后往B细胞分化,是前驱的B 细胞,这个细胞中等大小、有个核仁。这种细胞如果分化成熟以后就迁徙到外周的淋巴组织里,比如:淋巴结、扁桃体等,如果我们用淋巴结做

一个例子,这个大的椭圆形就是一个淋巴结,那么,刚好成熟的淋巴细胞就是B1细胞,我们也叫做“童贞”细胞,就是没受到过抗原刺激的细胞,它是最小的淋巴细胞,迁徙到淋巴结皮质聚集成一堆,我们把它叫做初级滤泡,如果不受到抗原刺激,就一直呆在这里。一但受到外来抗原刺激,B1细胞开始分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往上,马上变成了大细胞,变成了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母细胞实际上也是一种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只是形态比较独特,有个中位的核仁,胞浆比较丰富。另外,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也是一种大细胞,有多个核仁,核仁靠边,这种细胞是一种分裂状态,很活跃,当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化,可变成比如说:浆母细胞,再分化成浆样细胞、浆细胞,最后变成了浆细胞,(浆母细胞-浆样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是B 细胞分化的最后的一个阶段.是终末的细胞,是执行功能的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所以说,

浆细胞是B细胞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分化的过程.B1细胞受到抗原刺激,第二个分化途径,就是细胞变大,变成了滤泡母细胞,然后再进一步分化,很快!滤泡母细胞很短暂,它很快就分化成了中心母细胞,中心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熟变成了中心细胞,从中心母细胞的大细胞变成了中等大小的细胞、核不规则的细胞,这种细胞就相当于大细胞象是脱水、萎缩、皱巴才能够缩小,所以说,它的核是不规则的,我们看到那些中等大小、不规则的细胞就是中心细胞.当有了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以后,原来的初级滤泡就有了生发中心,有了生发中心的滤泡就叫做次级滤泡.中心细胞如果跟抗原信息吻合上(通过树状突细胞把抗原信息传递给中心细胞),中心细胞就进一步分化就出去了、成熟了,如果中心细胞没有跟抗原吻合上,那么,中心细胞就凋亡了.所以说,在生发中心中我们可看到很多组织细胞吞噬了很多核碎片,这些核碎片就

中医真能治疗淋巴瘤吗

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与其他癌症一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肿瘤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危及生命。由于人们对淋巴瘤的了解不深,很容易忽视其症状,以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中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在康复方面都具有西医难以企及的效果,那中医真能治疗淋巴瘤吗? 中医真能治疗淋巴瘤吗?真实病例告诉您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效果: 患者资料:李小省女(40岁)河南济源人淋巴癌 2012年李晓省去山东打工回家后就一直感冒发烧一直不退烧,到村东的小卫生院输液,输液输了7天无效果后来高烧烧到了40度,当时就到济源的中医院检查,确诊为淋巴瘤恶性。在医院治疗三天,第三天早上李小省就已经没有什么意识了,第四天的时候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带着李小省转院到济源市肿瘤医院,济源市肿瘤医院就建议转院,后又转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化疗治疗。当时李小省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化疗第一次的时候就开始脱发,然后还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想吃饭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后来打听到同村的乳腺癌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康复了,于是李小省的儿子就赶紧来到希福医院。 来诊时李小省每天几乎都不吃饭,也感觉不到饿袁希福院长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依据自创的“三联平衡疗法”为患者开具中药治疗,在使用中药治疗后的第二天患者就感觉到想吃东西了。就这样一边吃中药,一边化疗配合中药后再做化疗,不良反应就没有了,第一次化疗掉的头发也开始慢慢长出来了。 没吃中药之前,李小省的体温非常低,只有35度,手都是冰凉的,但是吃了袁希福大夫的中药后,体温开始慢慢上来了,之前腿脚都不能蹲,但是随着吃中药也都渐渐有所改善,如今的李小省已经恢复如常人,在家洗衣服做饭,看孩子什么都能干吃中药不仅减轻了化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李小省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专家表示,中医中药治疗淋巴瘤可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依然可以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延长生命时间。淋巴瘤中晚期治疗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来选择,一般可以选择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和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则单独选择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临床上获得口碑比较好的中药主要是有三联平衡疗法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淋巴瘤的四大优势: 1:通过中医药方直接抑制与杀灭癌细胞而缩小肿瘤,阻断肿瘤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与代谢。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诱发多种癌细胞凋亡,缩小肿瘤,恢复正常细胞增殖,有效的治疗癌症。 2:逆转癌细胞的异常分化而防止扩散,通过诱导分化凋亡,使癌细胞不仅在形态上出现分化改变,最终使癌细胞重新向正常细胞演变,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防止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3:调动并提高人体免疫力而预防复发,提高T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全面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还能抑制正常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稳定免疫系统,提高人体自身抗癌能力,防止癌症复发。

治疗淋巴瘤有名的中医专家

淋巴瘤是近年来,比较多发的一种肿瘤疾病,它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研究发现与辐射、药物、免疫等因素有关,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中医治疗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当然选择中医治疗,想要取得好的效果,中医专家的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淋巴瘤的中医专家。 中医中药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以独特的医学理念、基于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可以弥补西医之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使用中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顺利完成疗程,还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中医治疗疾病很多患者都是在手术治疗失败,放化疗没有效果,再次出现复发,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中医治疗,其实专家介绍,中医治疗不应该是癌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中医治疗应该尽早的应用到治疗中,可有效防止复发和转移,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多发转移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选择一个临床经验丰富,治疗口碑好的中医专家也是比较重要的,在我国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患者和家属选择起来也是比较盲目,往往通过网上查询,或是打听来找中医专家,其实选择中医专家还可以看治疗过的患者口碑怎么样,专家的资质,从业年限,医德等方面去考虑,如果离医院比较近的,也可以实地考察一番,询问其他治疗的患者,看看他们的治疗效果。 总之选择中医专家可以从多方面去考虑,通过一则康复患者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王学朝,61岁,商丘市柘城人,皮肤B细胞淋巴瘤骨转移 2009年7月,在西安生活的王学朝,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发现全身多出处长出包块,当时并未太在意,后随着包块不断增多。于2010年1月在西安西京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后在医院的建议下,进行了六个疗程化疗。2011年9月份,王学朝又出现头痛症状,后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并未见好转,患者吃不下饭,只能喝少量水。后在同病房病友的介绍建议下,到希福医院寻求中药,进行中西医治疗。 王学朝喝了十副中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逐渐也有了食欲。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服用了一次进口化疗药后,王学朝的病情却急剧恶化,第二天医院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考虑到孩子还小,担心最后“人财两失”,在和丈夫的兄弟们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放弃西医治疗,回家喝中药保守治疗。在服用中药期间,王学朝由只能吃流食,逐渐到可以吃面条,由刚开始的浑身没劲,到可以搀扶着走路,再到后来逐渐康复。从2011年到2017年,六年间,王学朝病情没有复发,身体也慢慢好转,现在还能与妻子一起做生意。 以上这位患者经过了手术切除,化疗,但是病情并没有控制住,其实专家介绍,如果能尽早的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大大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对于晚期患者来说,中医药治疗也能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

淋巴瘤中医治疗_这四种有奇效!

淋巴瘤中医治疗这四种有奇效! 导语:有些人认为患上淋巴瘤之后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事实证明有复发的可能,中医治疗效果却是不错,这五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患者们可以 有些人认为患上淋巴瘤之后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事实证明有复发的可能,中医治疗效果却是不错,这五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患者们可以尝试一下。 方法1 [组成]党参、生黄芪各30g,炒白术、阿胶(烊化,分冲)各l0g,茯苓、菟丝子各12g,制黄精、枸杞子各15g。 [加减]食欲缺乏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呕吐者,加苏梗、姜竹茹、姜半夏;黄疽者,加茵陈、金钱草;口干咽燥者,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发热者,加葛根、淡竹叶、白花蛇舌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均常规化疗。 方法2 [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6-12g,甘草6g。 [加减] 偏寒者,加干姜、附子、肉桂;偏虚者,加当归、天葵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紫河车;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肝肾阴虚者,加龟甲、憋甲、生地黄、枸杞子;阳虚者,加附、肉桂、补骨脂、棉花根;实热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芪、黄连。另葵树子、毛爪草均可选用;蜈蚣能加强全蝎疗效,但须佐保肝药1-2味。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为巩固疗效,常用所服中药作丸服10g/次,3次/日。局部可外敷独角莲

或鲜蟾皮。 方法3 [组成] 龙胆草9g,炒黄芩、栀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黄、当归各6g,车前子、甘草各3g,黄芪;旱莲草、女贞子各20g。 [制用法] 每日l剂,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 方法4 [组成] 方①:炒党参、炒苍术、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代赭石、炒枳壳、煨干姜、焦谷芽、焦麦芽、炙鸡内金;方②:炙黄芪、西当归、炒党参、炒白术、熟地黄、砂仁、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鹿角片、淫羊藿;方③:西当归、赤芍、白芍、紫丹参、炒白术、云茯苓、广木香、制香附、广郁金、焦山楂、板蓝根、土茯苓。 [制用法] 属脾虚痰湿型者,用方①;属气血两虚型者,用方②;属肝脾失调型者,用方③。各型均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组加化疗者16例,加化、放疗者39例。对照组50例化疗加放疗。 发现自己淋巴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导致淋巴瘤,但是患有淋巴瘤也不要惊慌失措,要积极治疗调理,希望上述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淋巴肿瘤中医怎么治疗

淋巴肿瘤中医怎么治疗 我们也知道中医治疗是中国医学的一大特色,由于中药的副作用小、疗效快因此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淋巴肿瘤是目前肿瘤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针对淋巴肿瘤这种疾病,究竟有哪些比较有效的中医治疗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法吧!希望患者朋友们都能够注意一下。 淋巴肿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恶性淋巴肿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地龙1把(炭火上烧为末),乳香1.5g,没药1.5g,轻粉1.5g,穿山甲(灸成末)9g。上药用麻油调和,外敷浅表肿大淋巴结。

2.鲜漆枯草15~30g,捣烂,外敷浅表肿大淋巴结。 3.制川乌头15g,黄柏15g,共研细末,米醋调稠,温敷患埏,每日换药1次。 4.蓖麻子仁3枚,生山药30g,共捣烂漫如泥,外敷肿大淋巴结。 5.炉甘石250 g,黄250 g,猫爪草250 g,五倍子125 g,黄丹125 g,拉拉藤500 g,硇砂37.5 g,马钱子45 g,白铅粉60 g,冰片60 g,丁香30 g,黄连30 g,蜈蚣15条。上药共研细末,用适量麻油调成膏或以食醋调制成糊剂,外涂于肿大淋巴结,每日2次。 6.寒水石30 g,黄柏30 g,黄芪30 g,生大黄30 g,生石膏30 g,栀子仁30 g,白蔹30 g,上药共研为细末,以浆水调如糊,外敷浅表肿大淋巴结。 上述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淋巴肿瘤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大家是否对淋巴肿瘤的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述的治疗方法也不是说一定会

淋巴瘤验方偏方

验方偏方 验方:1、处方:郁金、枳壳、白术、紫胡、灵脂、红花、鸡内金、茯苓、杭芍各3钱,丹参、生牡蛎各1两,鳖甲5钱,木香、砂仁壳各2钱,甘草1.5钱。水煎服。疗效:1例服40剂时,肝脾明显缩小;服100剂时,胸片淋巴结缩小。方自天津市中医院。2、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犀黄丸,每日2次,每次3克。偏方:1、明雄黄30g,研细末,分三次服用。2、大癞蛤蟆皮焙干分15份,小者分10份,每次1包内服,每日3次,脾区用癞蛤蟆皮贴敷;3、美洲大蠊精粉,一次5g,一天3次,对水冲服。 淋巴瘤饮食护理 一、果蔬疗法 1、南瓜150克、水适量,调料少许。炖至无水时服用。 2、甘蔗2节,榨汁饮。 3、芦笋200克,加入适当调料炒熟即可食用。 二、药膳疗法 1、羊骨粥原料:羊骨10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制法:将鲜羊骨洗净敲碎,加水煎汤,取汤代水,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调料,稍煮二三沸即可。适应症:恶性淋巴瘤放疗后肝肾阴虚。服法:每日1-2次食用。 2、枸杞松子肉糜原料:肉糜100-150克,枸杞子、松子各100克。制法:将肉糜加入黄酒、盐、调料,在锅中炒至半熟时,加入枸杞子、松子,再同炒即可。适应症:恶性淋巴瘤放疗后阴虚内热。服法:每日1次,作副食服之。 3、猪肾茨菰汤原料:光茨菰30克、猪肾及睾丸各1个,盐、葱、姜各少许。制法:将光茨菰浸泡2小时后,煎汤,滤过汤液,再将猪肾、睾丸洗净,去掉杂物,切成方块状,加入光茨菰滤过后汤液,一同煮后加入盐、葱、姜文火煮至熟即可。适应症: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精血亏虚。服法:喝汤吃猪肾、睾丸,每日作副食食之,可常服。 4、山药枸杞三七汤配方:三七17g,淮山药32g,枸杞子26g,桂圆肉25g,猪排骨300g。食盐、 先大火后小火,炖煮2-3小时。放入盐、胡椒粉调味即可。可煎煮出3小碗。每次1小碗,吃肉喝汤。每1-2天吃1次。功效:生血补血,开胃健脾。本膳适用于恶性淋巴瘤肿块增大迅速而舌有暗紫斑。

淋巴瘤化疗后效果好的中药配方

近年来,在多种致癌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淋巴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对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淋巴瘤而言,很多患者在进行化疗后,考虑选择中药辅助治疗,以便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然而,面对众多的中药配方,哪个效果更好呢? 众所周知,化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癌方法,既可以辅助手术使用,又可以单独作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人,通过各种化学药物,可以快速消灭癌细胞,暂时控制病情恶化,延长病人生命。然而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化疗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如果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都会危及病人生命,出现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首先,化疗由于缺乏选择性,容易损伤大量的正常细胞,极易产生大量毒副作用。其次,化疗只能治标,却无法改善癌灶生长环境,实现标本兼治,即使能够短暂性的消灭癌细胞,但不免仍有复发风险。中医作为重要的治癌方法,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注重标本兼治的特点。 化疗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化疗前后如果选择中药辅助,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即化疗前服用,可以增加机体敏感性与耐受力,提高放化疗效果;化疗后服用,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毒对病人危害,以便帮助病人早日实现康复。临床上,由于化疗毒副作用大,且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无法耐受化疗的病人,建议选择中药代替。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通过一位淋巴瘤病人真实康复病例,来具体了解一下:患者资料:孔祥富男52岁河南洛阳人多处淋巴癌 2012年孔祥富在一附院住院的时候,被检查出身上有瘤子,后来在洛阳的105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确诊结果是身上有一个七公分大的肿瘤,几个小的肿瘤,一共有四个淋巴癌。 后在洛阳105医院进行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转到郑州的人民医院,无果后来医生建议到肿瘤医院,肿瘤医院建议做化疗。在肿瘤医院住院一年半,花了24万化疗期间孔祥富头发掉了好多,身体也变得非常差,体重也下降了很多但治疗效果极差。医生建议孔祥富放疗,结果放疗不到一个月就不让放疗了,说让出院。 让孔祥富很不理解,正当他发愁的时候和他住在同一个病房的病友告诉孔祥富说他就是在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治好的,当时孔祥富就决定到希福医院去试试。 来到希福医院袁希福院长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依据“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具药方,于2013年开始服用中药。吃几个月的中药,然后每隔半年就去医院做一次复查,2014年再去做复查,医生说肿瘤没有了,这是孔祥富自己吃中药的亲身体会。虽然是听其他人介绍才来到希福医院吃中药,可能起初也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但是袁院长依据其“”中药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次次的复查,肿瘤不断缩小,病情不断好转,孔祥富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切。 通过病人孔祥富的真实康复病例,我们可以看出淋巴瘤并不是不可战胜,病人根据自身实际病情,选择科学合理的疗法,都是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途径。临床上,很多淋巴瘤病人和楚秀英一样,因为选择中药“三联平衡疗法”,而实现了康复,获得了新生。 临床上,“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天然中草药,从病人整体入手,通过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辩证施治,对机体内环境的有效调理,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 以上就是对“淋巴瘤化疗后效果好的中药配方”的详细介绍,希望通过上文的详细

淋巴瘤用中医怎么调理

淋巴瘤用中医怎么调理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国内外对其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病是恶性肿瘤病毒病因的重点研究对象。淋巴瘤用中医怎么调理?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寒痰凝滞证。 主证:颈项耳下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面色苍自,神疲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治法: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生甘草,鹿角胶。 乏力,神疲加黄芪,淋巴结肿坚硬者加莪术、皂刺、天南星、夏枯草。 分析:方中以熟地补肾养精血,鹿角温补肾阳,益精髓,壮筋骨为主要组成部分。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入营,温通血脉;麻黄达卫散寒,协同姜、桂以宣通气血,且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白芥子温化寒痰,消肿止痛;甘草解毒,协和诸药。全方使人体精血得到补充,阳气得到温煦,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到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能消散。淋巴瘤用中医怎么调理? 2)气郁痰结证。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作核累累,皮下硬结,消瘦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舒肝溃坚汤(《中医肿瘤学》)。夏枯草,僵蚕,香附,石决明,当归,白芍,青皮,柴胡,川芎,红花,姜黄,穿山甲,生甘草。 肿核坚硬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分析: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肝肾阴虚证。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疲乏无力,纳少胃呆,面苍乏华,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治法:滋补肝肾,补养气血。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八珍汤(《六科准绳》)。熟地,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 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紫雪散、牛黄清心散等;盗汗加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加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全蝎,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煎丸或大黄瘙虫丸,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皎、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分析:六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止遗。另以三泻配合以上三补。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又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益脾。八珍汤为气血双补。血亦属阴,补血即所以补阴。四物汤川芎、白芍、当归补血。气为血帅,补气有益于补血。以四君子汤党参、自术益气。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补益肝肾之功。 4)血热瘀毒型。 主证:发烧不解,时有盗汗,肿物不断增大,有时皮肤搔痒,出现硬结或红斑,口干舌燥,烦躁不安,大便干或燥结,舌质红或暗紫,苔黄腻或光绛无苔,脉细而数或细弦。 治法:凉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千金方》)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水牛角,生地黄,赤芍,丹皮,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紫背天葵。 肿物增大加夏枯草、玄参、浙贝母,发热高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蚤休,胁痛腹痛加郁金、薏苡仁、枳壳。 分析:热毒之邪深入血分,应凉解毒散瘀。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凉血解毒,以生地黄凉血、养阴、清热为主,配以芍药、丹皮凉血散瘀,能直清营血之热。

晚期惰性或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可治愈性

晚期惰性或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可治愈性 Fernando Cabanillas, AuxilioMutuo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School of Medicine, San Juan, Puerto Ric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and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Moffitt Cancer Center, Tampa, FL(发表于《临床肿瘤期刊》2013年1月1日) 作为肿瘤学家,几十年来有两个观念一直指导着我们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晚期惰性或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和大部分侵袭性淋巴瘤的潜在的可治愈性。基本上所有的肿瘤学家都是在这两个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以至于它们成为了我们执行的教条和操作中的信条。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有必要对这两个观念的基础进行重新审视。 第一个观念告诉我们晚期的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病症,容易多次复发,病人平均生存时间约为6到9年。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出现,他们的平均生存时间被延长到超过10年。这个观念是由斯坦福小组首先倡议的“观察等待法”的理论基础,其出发点是:既然这种病症表现惰性而且不能治愈,为什么还要治疗?的确,一些随机试验未能证明“提前干预”相对于“观察等待”能够提高生存率。 第二个观念声称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潜在可治愈,如果病人无病生存期超过2年,就可以认为被治愈了。这个操作标准源于De Vita等人于1974年在Lancet发表的论文,标题是“弥漫性淋巴瘤,一种潜在可治愈的疾病”。论文描述了27个病人,均患有现在定义为弥漫大B淋巴瘤的疾病。其中,有10个病人实现了完全缓解,其中仅1人出现了复发。在这9个所谓被治愈的病人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了关于“在治疗结束后如果无病生存期超过2年就可以等同于被治愈”的结论。 在总结了这两个观念的来源和基础后,我们现在可以来恰当的审视一下它们的合理性。由于这些观念多年来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如果我们接受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观念,那么我们研究的问题,以及治疗的目标,将受限于这个不可治愈性的观念。二期临床试验的首要目标,将是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因为不存在治愈这个问题,新药研发将着重于发现更多的新的有效药物,而不是开发出一种联合的可治愈的战略。 在继续探讨之前,有必要给“治愈”下一个定义。传统上的对治愈的不成文的定义是无失败生存率(FFS)或者是无病生存率曲线在某个时间点后变得平坦,表明病人在首次缓解到达那个时间点之后可以认为被治愈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标准应用于弥漫大B淋巴瘤,我们会发现这个定义不准确。在1992年,我们发表了关于弥漫大B复发的经验,我们发现有6.8%的病人在完成治疗的2年以后复发了。Coiffier等人最近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这是否意味着弥漫大B不可治愈?这似乎表明对无失败生存期曲线出现绝对的平台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因此,对治愈的更合理的定义应该是Frei等人1971年提出的观点,即“对某几个类型的癌症,可以有信心的(可能性超过95%)说如果一些病人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复发就可以认为被治愈了”。这个定义不要求无失败生存率曲线出现一个绝对的平台,而是提出在某个时间点后有超过95%的信心疾病不再复发。换句话说,这个定义对应的是我们在统计学上讲的风险系数。进一步说,这个定义不仅依据于时间也依据于疾病种类,也就是说对其它类型肿瘤可用并不代表一定对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可用。因为它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种类的疾病。

B细胞淋巴瘤分类

这个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理解这十几个B细胞淋巴瘤很有帮助。这个图有四层含义,另外根据这张图我还要谈到两个问题。 第一层含义:幼稚的B细胞最初是在骨髓里边,最初是干细胞然后往B细胞分化,是前驱的B细胞,这个细胞中等大小、有个核仁。这种细胞如果分化成熟以后就迁徙到外周的淋巴组织里,比如:淋巴结、扁桃体等,如果我们用淋巴结做一个例子,这个大的椭圆形就是一个淋巴结,那么,刚好成熟的淋巴细胞就是B1细胞,我们也叫做“童贞”细胞,就是没受到过抗原刺激的细胞,它是最小的淋巴细胞,迁徙到淋巴结皮质聚集成一堆,我们把它叫做初级滤泡,如果不受到抗原刺激,就一直呆在这里。一但受到外来抗原刺激,B1细胞开始分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往上,马上变成了大细胞,变成了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母细胞实际上也是一种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只是形态比较独特,有个中位的核仁,胞浆比较丰富。另外,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也是一种大细胞,有多个核仁,核仁靠边,这种细胞是一种分裂状态,很活跃,当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化,可变成比如说:浆母细胞,再分化成浆样细胞、浆细胞,最后变成了浆细胞,(浆母细胞-浆样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是B细胞分化的最后的一个阶段.是终末的细胞,是执行功能的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所以说,浆细胞是B细胞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分化的过程.B1细胞受到抗原刺激,第二个分化途径,就是细胞变大,变成了滤泡母细胞,然后再进一步分化,很快!滤泡母细胞很短暂,它很快就分化成了中心母细胞,中心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熟变成了中心细胞,从中心母细胞的大细胞变成了中等大小的细胞、核不规则的细胞,这种细胞就相当于大细胞象是脱水、萎缩、皱巴才能够缩小,所以说,它的核是不规则的,我们看到那些中等大小、不规则的细胞就是中心细胞.

一位淋巴癌患者治疗四年的经验总结

一位淋巴癌患者治疗四年的经验总结 淋巴癌对中医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治疗的癌症,这是因为多数的淋巴癌发展速度比较慢,短时间内不会侵犯重要的脏器,可以给中医留有较长的治疗时间,因此,淋巴癌的预后一般都比较好,五年存活率也比较高。 王先生,56岁,2010年12月来诊,患者于2008年5月确诊为“非何杰金氏病”,“套细胞淋巴瘤”,做过几次化疗,服过2年中药,来诊时病情复发,全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升高,患者在当地我的一位肝癌老患者的介绍下来诊,这位肝癌患者经过我们的个体化快速排瘤疗法远程治疗,当时已经存活了3年,由于路途遥远,这位淋巴癌患者同样不方便来北京,也是通过远程治疗,患者在电话中自述,这次病情复发,主要是服了大量的扶正固本中药所致,服完后淋巴结很快就肿了起来,我看了患者发过来的资料,同时患者在电话中详细的说了自己目前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我们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排瘤疗法治疗方案,虽然肿瘤不能排出来,但排瘤疗法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很强,可以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升高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降至正常,患者治疗3个月后,升高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开始下降,同时由于排瘤疗法的药力过强,患者出现了腹泄,食欲差等副作用,患者自己停药,2015年1月,患者家属又打来电话,告知患者停药3年来在它处治疗,目前病情复发,白细胞又升高很多,淋巴结比以前增大,要求继续用排瘤疗法治疗,经过近半年的治疗,目前白细胞已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出现了以前的副作用,这次患者没有停药,而是积极配合,经过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的副作用消失,目前在巩固治疗中,患者自确诊至今,已经7年,时间确实不短,按照癌症5年治疗时间的话,他已经超出了2年,这期间走了一段弯路,如果这3年不停药的话,可能早已康复,这是患者应该吸取的教训。

淋巴瘤化疗后中医治疗秘方有哪些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中,该疾病位居癌症死亡的第六位,在中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化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缩小癌肿,但化疗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很多患者在化疗期间会配合中医药的治疗,那么淋巴瘤化疗后中医治疗秘方有哪些呢? 淋巴瘤化疗后的中医秘方 化疗对药物敏感性高的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其毒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根据化疗后不同的症状反应,可以配合针对性的中药,更好的恢复。 化疗后元气调养:化疗会造成骨髓抑制,患者白细胞减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肠胃反应。此时的患者气血亏虚,困倦乏力,气色萎靡不振。针对性的中医秘方应当选择益气养血、固本培元、清热解毒类的治疗方法,增强化疗的抗癌作用,减轻毒副反应,让患者尽快恢复起来。秘方多以党参、人参、黄芪、枸杞子、山药、鸡血藤等补益扶正类型的中药为主。 化疗后综合调养:化疗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应当在调养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分型调养。比如:脾肾两虚,要用黄芪、党参、红枣、当归等药物。气血双亏型;则应以黄芪、当归、白术、白芍等调养。 淋巴瘤化疗后的选择秘方要注意 目前的肿瘤治疗中,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医讲究整体配伍,各种成分相互促进,彼此间又相互制约,既能发挥抗癌作用,又可以扶正固本,在延长淋巴瘤患者生命方面有不错优势。然而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多种多样,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攻毒排毒等等,不同的癌细胞病理分型不同,中药治癌的同时除了灵活运用辨证论治的理念外,还要加入针对性的中药,才可以确保疗效稳定。 从事中医治疗淋巴瘤事业近40年的袁希福老中医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新的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在治疗时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进行全面的调节与治疗,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既能够扶正患者的元气,提升免疫力,又能调理患者体内的癌环境,从而达到更持久的疗效,有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部分参考案例: 李连禹(化名),男,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河南周口人 2013年,24岁的李连禹陪母亲去郑大一附院治疗食管癌,在陪诊的过程中,他突然开始牙痛,起初还没在意,过了几天情况越发严重,口腔都肿了起来。2013年5月31日,口腔肿物被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被送到北京分析,查出“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医院建议他尽快化疗,因给母亲治病,家中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拿不出治疗费用,没办法只得返回老家。2013年8月,勉勉强强凑了一笔费用,李连禹就近在县医院开始了三周期化疗。未料到化疗后,下巴肿块变得更大了。 后经人介绍,李连禹于2013年9月14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初诊时,他的情况并不好,消瘦、乏力,纳食无味,睡眠差。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下淋巴结肿大,下嘴唇及右口角整片都肿了起来,嘴巴向右歪斜。袁希福依据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治疗,服药20剂后,情况便有所好转,自诉:吃中药期间肿块变软,体力较前明显恢复。2014年1月3日复诊时,下巴肿块明显减轻。2014年9月12日复诊时,精神、面色均可,面部、眼部肿胀明显减

淋巴瘤概述和发病机制

第一节概述 淋巴瘤(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瘤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受到累及的部位。淋巴瘤如累及血液及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细胞白血病,如累及皮肤可表现蕈样肉芽肿病或红皮病。 组织病理学分类: 霍奇金病(Hodgkin discase,HD)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身症状。晚期因全身组织器官受到侵润,可见到肝、脾大及各系统受浸润的临床表现,最后可出现恶病质。 发病情况: 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1~13位。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总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多,约占50%左右。HD仅占淋巴瘤的8%~11%,与国外HD 占25%显然不同。 第二节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 Burkitt淋巴瘤——Epstein-Barr(EB)病毒。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 逆转录病毒HTLV-II——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病的发病有关。 宿主免疫功能 遗传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 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恶性肿瘤者,1/3为淋巴瘤。 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淋巴瘤发病数比一般人为高。 第三节病理和分类 (一)霍奇金病以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上找到R-S细胞为特征,伴有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

化。目前较普遍采用1965年Rye会议的分类方法(附表1)。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订了一个国际工作分类(IWF) 当前NHL的分类是以IWF为基础,再加以免疫分类,如“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如应用新技术,发现符合新的淋巴瘤类型,则直接给予诊断,如诊断为“外套细胞淋巴瘤”。 新的淋巴瘤类型: 国际工作分类未列入的新的淋巴瘤类型: (1)边缘带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边缘带系指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mantle)之间的地带,从此部位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CD5+,表达bcl-2。临床经过较缓慢,属于“惰性淋巴瘤”的范畴。 本型从淋巴结发生者,由于其细胞形态类似单核细胞,亦称为“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monocytoid B-cel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类新方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类新方法 医学论坛报2014-01-17发表评论分享 在本次ASH年会中,除了公布血液系统肿瘤和淋巴瘤临床方面的最新进展外,淋巴瘤病理领域的探索也是大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饶慧兰教授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情况,特选取其中一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报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及活化B细胞样(ABC型)两种不同分子亚型。但基因表达谱分型方法并不能广泛应用于常规诊断,且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方法多被认为存在重复性问题。 为避免这些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卢米妮(Ruminy)等开展了一种简易有效的分析方法,他们构建了10个基因表达标志物来区分ABC型与GCB型。ABC型基因标志物包括IRF4、FOXP1、IGHM、TNFRSF13B和CCND2,GCB型则包括LMO2、MYBL1、BCL6、NEK6和TNFRSF9。 研究者使用逆转录酶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RT-MLPA)进行检测,同时也检测cMYC及BCL2基因的表达,CCND1和MS4A1基因作为内对照。研究者首先分别在各50例患者中采用该技术进行了验证性和独立效应分析。 在141例在法国贝克雷尔医疗中心接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研究者采用RT-MLPA法鉴定了49例GCB型和64例ABC型,28例未能分型。与预期结果相同,ABC型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明显较差(P=0.015),且OS率也有较低的趋势(P=0.060)。 单因素分析证实,LMO2低表达(P=0.005)、BCL6低表达(P=0.012)、IRF4高表达(P=0.008)及TNFRSF13B高表达(P=0.004)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同时,研究也证实MYC(+)/BCL2(+)“双重打击”DLBCL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2)。最后,研究通过提取石蜡包埋组织的RNA准确地将12例DLBCL分类,结果可以证明实验的稳定性。 研究认为,RT-MLPA是一项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可以同时测量40个病例;且该1次检测低于5美元;同时,RT-MLPA法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只需要一个常规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模块和一个毛细管基因分析仪,可以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也可以在许多常规诊断实验室间方便地传送分析结果。 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