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勾股定理(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1)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1课时 勾股定理(1)

预学目标

1.初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尝试用“割”和“补”两种方法探索教材P44图2-1中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在求解的过程中判断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总结在网格图中求图形面积的方法.

3.熟记11到20的平方,能迅速判断给定的一个平方数是几的平方,如144是12的平方.

4.对给定的已知两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能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 知识梳理

1.常用的平方数

112=_______,122=_______,132=_______,142=_______,152=_______,162=_______,172=_______,182=_______,192=_______,202=_______,252=_______.

2.在网格图中求图形面积

如图1,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求图中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过A 、B 、C 、D 四点分别作水平线和铅垂线,构成四边形EFGH ,

用它的面积减去四个角上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是四边形ABCD 的

面积.

S A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勾股定理求第三边的长(可用平方差公式简化计算)

如图2,由勾股定理:_______2+_______2=_______2,

得x 2=_______2-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所以x =______.

4.用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如图3,在Rt △ABC 中,∠ACB =90°,CD 是高,AC =5,

BC =12,则AB 2=_______2+_______2=_______2+_______2=_______,

则AB =______.

∵S △ABC =12AB ·CD =12

AC ·BC ,∴AB ·CD =AC ·BC . ∴CD =(A C ·BC)÷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直角边相乘再除以斜边.

例题精讲

例 (1)如图①,在Rt △ABC 中,∠ACB =90°,以AC 、BC 、AB

为直径的3个半圆的面积S 1、S 2和S 3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若

AB =4,求S 1+S 2的值.

(2)如图②,若Rt△ABC的面积为10,分别以AC、BC、AB为直径

在AB的同侧作三个半圆,面积分别为S1、S2和S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S.提示:先利用圆面积公式把S1、S2和S3分别用AC、BC、AB表示出

来,再结合勾股定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前一小题的结论解决后一小题.

点评:探索数量关系时,通常从和差或倍数方面考虑.第(2)题是第(1)题的变式.

热身练习

1.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4,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

2.如图是一棵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 A.13 B.26 C.47 D.94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 cm,BC=6 cm,则AD=______cm.

4.如图,在△ABC中,AC=17,BC=10,AB边上的高CD=8,则AB边的长为( ) A.21 B.15 C.6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斜边长为17、一条直角边长为15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

6.在Rt△ABC中,∠C=90°,若AB=5,则AB2+AC2+BC2=______.

参考答案

1.2.4 2.C 3.4 4.A 5.60 6.5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 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千古第一定理——勾股定理

千古第一定理——勾股定理 在西方,毕达哥拉斯的名字可以说尽人皆知,这主要来自所谓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为a、b、c,则 a2+b2=c2 反过来,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 a2+b2=c2 则它是个直角三角形.实际上,早在毕达哥拉斯之前,许多民族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而且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等的发现都有真凭实据,有案可查.相反,毕达哥拉斯的著作却什么也没有留传下来,关于他的种种传说都是后人辗转传播的,可以说真伪难辨.这个现象的确不太公平,其所以这样,是因为现代的数学和科学来源于西方,而西方的数学及科学又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著作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其中许多定理再往前追溯,自然就落在毕达哥拉斯的头上.他常常被推崇为“数论的始祖”,而在他之前的泰勒斯被称为“几何的始祖”,西方的科学史一般就上溯到此为止了.至于希腊科学的起源只是近一二百年才有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个名称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不过,在中国,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因此称为商高定理,而更普遍地则称为勾股定理. 不管怎么说,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头一个最伟大的定理,它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 (1)勾股定理是联系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2)勾股定理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从而深刻揭示了数与量的区别,即所谓“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第一次数学危机. (3)勾股定理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转变为证明与推理的科学. (4)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也是最早得出完整解答的不定方程,它一方面引导到各式各样的不定方程,包括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另一方面也为不定方程的解题程序树立了一个范式. 3.1 勾股定理的历史 世界上各个民族通过他们的实践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勾股定理.而号称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则更有丰富的数学文化,距今都有5000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周髀算经》中明确地记载着“勾三,股四,弦五”,并且清楚地讨论了它们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其后的著作中也有其他的勾股数.如《九章算术》中还有(5,12,13),(7,24,25),(8,15,17)等7组,《缉古算经》中有(287,984,102),是明显表出的最大一组勾股数.

北师大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秋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4分)如图①,美丽的弦图,蕴含着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已知每个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为a,较短的直角边为b,斜边长为c.如图②,现将这四个全图②等的直角三角形紧密拼接,形成飞镖状,已知外围轮廓(实线)的周长为24,OC=3,则该飞镖状图案的面积() A.6 B.12 C.24 D.24 2.(4分)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 B.8 C.16 D.64 3.(4分)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

() A.B.C.D. 4.(4分)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 A.1,2,3 B.4,5,6 C.3,4,5 D.7,8,9 5.(4分)如图,小明将一张长为20cm,宽为15cm的长方形纸(AE>DE)剪去了一角,量得AB=3cm,CD=4cm,则剪去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A.5cm B.12cm C.16cm D.20cm 6.(4分)如图,长为8cm的橡皮筋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cm至D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A.2cm B.3cm C.4cm D.5cm 7.(4分)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B.C.D. 8.(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 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讲 勾股定理

第一讲勾股定理 模块1、常见勾股数及辅助线 例1.(1)如图,下列未知边的长度分别是、、。 (2)如图,下列图形的面积分别是、、。 解:(1)应用勾股定理: 第1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所以斜边长为5; 第2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 第3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2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7。 (2)第1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8,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 86242 ??=; 第2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1.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0.5,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 1.20.50.32 ??=; 第3的图形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2和1.5,它的面积是S 1=1.5, 斜边长为2.5,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6.5,一条直角边长为2.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 面积S 2= 1 2.567.52 ??=, 于是面积等于S 1+S 2=9. 例2.(1)如左图,梯形的周长为,面积为;如右图,梯形的周长为,面积为; (2)下图的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互垂直,已知AD =3,AC =9,BD =12,则BC 的长度为。 ? 5 8 1.2 22 22

解:(1)如图,平移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为20,一条直角边长为12,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16, 于是周长=20+10+16+22=68,面积= 1 16(1022)2562 ??+=; 第2个图中,做出两条高线,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得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0.5,0.9, 于是梯形的下底长为0.5+0.6+0.9=2,梯形的周长=0.6+2+1.3+1.5=5.4,面积=1 1.2(0.62) 1.562 ??+=。 (2)如图平移AC 到DE ,连结CE ,CE =AD =3,DE =AC =9, 在直角三角形BDE 中,BD =12,DE =9,所以斜边BE =15, 解得BC =BE ?CE =15?3=12。 模块2、勾股定理及其重要模型 例3.(1)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向外做三个正方形,正方形内的数代表正方形的面积,求未知正方形的面积为。 (2)下面的图形是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做半圆得到,半圆内的数表示所在半圆的面积,求未知半圆的面积为。 解:(1)AB 2=3,BC 2=14,所以AC 2=3+14=17; (2)最小的半圆面积等于 2πr 12=7,第二个半圆面积等于2 π r 22=15,

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Array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 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 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 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中写出 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2)对于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满足这样的关系?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讲-勾股定理

3 13 2 第一讲 勾股定理 模块 1、常见勾股数及辅助线 例 1.(1)如图,下列未知边的长度分别是 、 、 。 ? 5 4 ? ? 25 24 (2)如图,下列图形的面积分别是 、 、 。 10 1.3 6.5 8 1.2 1.5 2 解:(1)应用勾股定理: 第 1 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3 和 4,所以斜边长为 5; 第 2 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 13,一条直角边长为 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12; 第 3 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 25,一条直角边长为 2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7。 (2)第 1 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0,一条直角边长为 8,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6, 1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 8 ? 6 = 24 ; 2 第 2 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3,一条直角边长为 1.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0.5, 1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 0.5 = 0.3 ; 2 第 3 的图形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2 和 1.5,它的面积是 S 1=1.5, 斜边长为 2.5,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6.5,一条直角边长为 2.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6, 面积 S 2= 1 ? 2.5 ? 6 = 7.5 , 于是面积等于 S 1+S 2=9. 例 2.(1)如左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如右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 为 ; 10 0.6 10 0.6 20 1.3 1.2 1.5 16 20 1.3 1.2 1.5 22 22 12 0.5 0.6 0.9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 勾股数: . 常见勾股数:3、4、5; 6、8、10; 5、12、13; 8、15、17; 7、24、25。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例1、若Rt ABC 中,90C ?∠=且a=5,b=12,则c= , 例2、Rt △ABC 中,若c=10,a ∶b=3∶4,则a= ,b= . 例3、如图,由Rt△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 则正方形M 与正方形N 的面积之和为2_____cm 4、下列各组数:①0.3,0.4,0.5;②9,12,16;③4,5,6;④a 8,a 15,a 17(0≠a ); ⑤9,40,41。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组 A 、1 B 、2 C 、3 D 、4 练习 1、在△ABC 中,∠C=90°,c=37,a=12,则b=( ) A 、50 B 、35 C 、34 D 、26 2、在Rt △ABC 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A.5、4、3 B.13、12、5 C.10、8、6 D.26、24、10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22144,25a b ==,则2c =( ) A 、169 B 、119 C 、169或119 D 、13或25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 -c2 ,则此三角形是 ( ).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在中国,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3)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书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答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写特性。 (1)现在请你一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二)师生行为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学生听故事发表见解,分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割、拼接、数格子的个数等等方法。阐述自己发现的结论。 (三)(三)设计意图 ①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②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③鼓励学生用语免得数学活动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地砖图形在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 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鼓励叙述大胆说唱自己的看法。 ③学生能否准确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技术各个正方形的面积 ④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先补全在分割、数格子的个数、拼图等等),引导学生正确地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表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活动二】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4.通过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价值,也能写出简单的推理格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点 1.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勾股定理的内涵。 2.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即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二)难点 1.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2.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或直角的确定,推理格式的正确书写。 3.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三)难点成因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很难从代数表示联想到有关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有关的代数表示,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难点突破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引导学生先由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开始研究,然后从正方形的面积联想a2、b2、c2;得出结论后,不把重点放在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中,而只是简单介绍勾股历史,简单提到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明方法,而对于怎样证明则作为课后阅读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然后直接进入勾股定理的应用。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另外对练习的精选,也选择学生易错的题型,让他们养成先确定斜边或直角再利用定理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熟悉的学习工具—三角板为导入,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勾股定理探索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辅助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 (二)教法设计 探索法:让学生在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练习法:教学中通过对形的计算,使学生了解数对形的意义,使数形结合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并精心设计随堂变式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教学手记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这是新课,要掌握的哦。 新知介 绍 1、 由身边熟悉的工具---三角板开始新课根据三角板拓展思维回答相关问题 情景创 设

(完整版)第三讲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培优辅导含答案.doc

第1页共14页 第三讲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培优辅导 一、 点击一: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则 c2=, a2=, b 2 =. 勾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勾股数:连续的勾股数只有 3 ,4,5 连续的偶数勾股数只有 6, 8, 10 勾 股定理的逆定理:. 点击二:学会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 如,利用四个如图 1 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如图 2 所示的三个图形并证明. b c a (图 1) 图 3 图 2 证明图 2或3. 点击三: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例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 的点. 点击四:直角三角形边与面积的关系及应用 例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周长是 2+ 6,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点击五:勾股定理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条边的关系; (3)用于推导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等.二、【精典题型】

考点一、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 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 8,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 ,斜边的高为 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 2,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如图在ABC中, AB=BC=CA=2cm, AD是边 BC上的高.则① AD的长 _____; ②Δ ABC的面积 _________. 考点二、利用列方程求线段的长 如图,某学校( A 点)与公路(直线L)的距离为300 米,又与公路车站( D 点)的距离为500 米,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 C 点),使之与该校A 及车站 D 的距离相等,求商店与 车站之间的距离. 考点三、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 1)3、4、5( 2)5、12、13( 3)8、15、17(4)4、 5、 6,其中能够成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a2+b2,2ab,a 2-b 2(a>b>0), 则这个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际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 从相距 13 海里的 A、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 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 每小时航行120 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 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0. 那么甲巡逻艇的航 向是怎样的? 1 BC .你能说明∠AFE 4、如图,正方形 ABCD中, F 为 DC的中点, E为 BC上一点,且CE 4 是直角吗?

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在△ABC 中,∠C=?90,已知两直角边 A b C a 和 b ,求斜边 c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斜边c 和一条直角边b (或a ),求另一直角边 a a (或 b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222BC AB AC =+,则∠B+∠C=_____°. 3.在Rt △ABC 中,∠C=?90, 若a=40,b=9,则c=__________; A 4.如图,△ABC 中,AB=AC , BC=16,高AD=6,则 腰长AB=________________. B D C 第4题图 5.木工师傅做一个宽60cm ,高80cm 的矩形木柜,为稳固起见,制作时需在对角顶点间 加一根木条,则木条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 6.一艘轮船以16Km /h 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以 12Km /h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1小时后相距_________________Km . 7.如图,已知△ABC 中,∠ACB=?90, 以△ABC 各边为边向三角形外作三个正方形, A 3S 1S 、2S 、3S 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1S 1S =81,3S =225,则2S =__________________. C 2S B 8.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上的高为5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9. 在△ABC 中,已知AB=12cm ,AC=9cm ,BC=15,cm 则△ABC 的面积等于 ( ) A.1082cm B.542cm C.1802cm D.902 cm 10.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9、12、15 B .41、40、9 C .25、7、24 D .6、5、4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西藏萨迦县中学电子教案 单位:西藏萨迦县中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题 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主备教师达娃加参 单元第十八章教学课时一节课时授课教师达娃加参备课时间2017.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方格图,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在勾股定理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2.难点:探索勾股定理. 考点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外星人吗? 生:(齐答)听说过. 师:外星人就是生活在别的星球上的智慧生物.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外星 人,并试图与他们交流.那么怎么寻找外星人?又怎么与外星人交流呢?主要 的办法是向处太空发射探测器,希望有朝一日外星人能接收到探测器发出的 信号,最好能直接收到探测器.为什么要直接收到探测器?因为在探测器里有 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地球的情况、地球人的形象、生活和文明成果. 师:在这些图片中,有一张图片特别有意思,它所反映的恰好是我们这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图片呢? (师出示下图) 教学补充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指准图)在这张图片上,中间画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等于4,斜边等于5.在直角三角形的外面画了三个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4、5,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 师:现在要问大家的是,通过这个图形地球人想告诉外星人什么呢?如果你是外星人,你看到这个图形能发现什么呢? (让生观察思考,要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时间) 师:(指图)谁来说说从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多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9+16恰好等于25,可见,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加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板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 师:(指准图)从这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指准图)看到没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直角边的平方,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直角边的平方,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斜边的平方.可见,这条直角边的平方加上这条直角边的平方恰好等于这条斜边的平方(板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斜边的平方). 师:以上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图形,发现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指准式子)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斜边的平方. 师:发现了这个关系,我们会进一步想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稍停后边讲边指准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那么别的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别的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师出示下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勾股定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上大附中何小龙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勾股定理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的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教师出示图片或照片).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教学说明】学生欣赏图片时,教师应对图片中的图案进行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誉为“赵爽弦图”.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为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创设情境,为探索勾股定理

提供背景材料.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也观察一下类似的图案(教材P22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说明】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教材P22图17.1-2,右边的三个正方形及直角三角形是从左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案中截取出来的,将大正方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小直角三角形,再把两个小正方形沿竖直对角线分成两个小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发现其中特征. 【归纳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特征是否也适用于其它的直角三角形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P23图17.1-3,运用割补法分别计算正方形A、B、C和正方形A′、B′、C′的面积,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相互交流探寻出正方形C和C′的面积,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一 方面,正方形C的面积为:52-4×1 2 ×2×3=2512=13;另一方面也有正方形C 的面积为:4×1 2 ×2×3+1=13,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得,同样可得 到正方形C′的面积为34. 通过观察上述问题的探讨,若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记为a,b,斜边为c,则应有a2+b2=c2,即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上述结论我们都是通过特例而获得的,是否对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能成立呢?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做一做 将一张白纸对折,再对折,然后随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用剪刀沿画线裁出四个等的直角三角形,在较大直角边处标记b,较短直角边处标记a,斜边标记c,然后按图示方式拼图.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讲 勾股定理备课讲稿

第一讲 勾股定理 模块1、常见勾股数及辅助线 例1.(1)如图,下列未知边的长度分别是 、 、 。 (2)如图,下列图形的面积分别是 、 、 。 解:(1)应用勾股定理: 第1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所以斜边长为5; 第2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 第3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2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7。 (2)第1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8,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 86242 ??=; 第2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1.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0.5,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 1.20.50.32 ??=; 第3的图形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2和1.5,它的面积是S 1=1.5, 斜边长为2.5,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6.5,一条直角边长为2.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 面积S 2= 1 2.567.52 ??=, 于是面积等于S 1+S 2=9. 例2.(1)如左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如右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 5 8 1.2 22 22

(2)下图的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互垂直,已知AD =3,AC =9,BD =12,则BC 的长度为 。 解:(1)如图,平移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为20,一条直角边长为12,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16, 于是周长=20+10+16+22=68,面积= 1 16(1022)2562 ??+=; 第2个图中,做出两条高线,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得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0.5,0.9, 于是梯形的下底长为0.5+0.6+0.9=2,梯形的周长=0.6+2+1.3+1.5=5.4,面积=1 1.2(0.62) 1.562 ??+=。 (2)如图平移AC 到DE ,连结CE ,CE =AD =3,DE =AC =9, 在直角三角形BDE 中,BD =12,DE =9,所以斜边BE =15, 解得BC =BE ?CE =15?3=12。 模块2、勾股定理及其重要模型 例3.(1)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向外做三个正方形,正方形内的数代表正方形的面积,求未知正方形的面积为 。 (2)下面的图形是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做半圆得到,半圆内的数表示所在半圆的面积,求未知半圆的面积为 。 解:(1)AB 2=3,BC 2=14,所以AC 2=3+14=17;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第1章 勾股定理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