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成因和对其的管制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成因和对其的管制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成因和对其的管制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成因和对其的管制

摘要:

垄断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极大威胁,在一系列深层矛盾依然存在的背景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一方面市场竞争开始获得了生存空间,与市场竞争相伴的经济垄断随即得到萌生;但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即原有体制中颇具根基、盘根错节的行政化、官本位权力机制也开始寻找新的环境土壤,原有的行政化垄断势力依托逐步成长、极不健全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不失时机地为自己营造出了可观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根据目前这种状况,有必要更具针对性地提出反垄断、反行政化垄断的特殊对策。

关键词:垄断行业成因危害管制对策

正文:

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必然产生的、与竞争相对立的经济现象,是发源自市场竞争,又反过来否定、限制、阻止市场竞争的一种"异化"力量,因而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极大威胁。简要而言,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利,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直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我国的垄断性行业主要有所有能源行业(水、电、石油、

煤气、天然气、核电)、所有通讯行业(有线、无线通讯)、所有军工行业、所有新闻行业(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所有烟草行业、重要交通行业(航空、铁路、水运)、重要资源行业(煤、铁、贵金属)。

造成我国目前一些行业出现垄断结构的原因大致如下:

1、目前的行业垄断结构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

我国的行业性垄断的形成严格讲是计划经济时

期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

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观念已对行业

垄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历史的惯性使部分人,

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至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

在头脑中形成的固有模式,自觉不自觉地青睐行

业垄断;

2、行业垄断结构是政企不分的典型产物。

建国初期,我国几乎目前所有的垄断企业都是国

家依靠其权利形成的,并依靠政府的直接投资发

展壮大,因此政府由于和企业之间有一种天然的

情结,会自觉不自觉地维护垄断行业的利益,通

过维持和掌握国有垄断企业,保证其赢利,以直

接取得利润。虽然目前部分行业管理部门与行业

垄断企业已实现了分离,但政企不分的弊端并未

彻底解决;

3、严格的进入管制使新的竞争者无法进入和成长。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一行业实行严格的进入

管制,甚至拒不开放一些行业领域,致使这些行

业和领域无法形成新的竞争者,即使偶尔有新的

竞争者进入,其间已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有较大的

价格承受力,不会因后者的进入而失去垄断地位。

4、在一定行业维持行业垄断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有些行业由于特定的技术经济特点或资源稀缺

性,有天然的垄断需要,适合垄断经营,只是要

界定行业范围。

5、国家安危的考虑。

行业垄断企业往往是特大型国有企业,其相当一

部分产品和服务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

安全,国家需要通过掌控他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世界各国也普遍采取此法。

至于行业垄断行为的成因,大致如下:

1、垄断结构导致垄断行为。

2、体制缺陷导致政府管制不到位。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干预还普遍存在,再加上政企不分,导致政府错估竞争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和垄断的危害从而使垄断行为愈

加严重。

3、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加剧垄断行为。

由于利益驱动,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行业主管部门

与该行业企业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得一些垄断行

为在管制行为的保护之下逐步壮大。

垄断的巨大危害就在于,通过种种排他性控制,阻止竞争对手(含潜在对手)的进入,限制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技术进步,降低经济效率,导致经济停滞。其中,垄断行为的最典型之处是,人为控制产品生产和供给数量,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垄断价格,以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的危害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行业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

由于垄断性行业所从事的一般是与绝大多数人息

息相关的,他们的行为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所以这些行业的服务价格高低就关系到了整个社

会的成本。垄断性行业会通过垄断定价把大量消费

者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中,使特权部门、特权公司拿

到远远高于竞争市场价格的利润。但是这种行为的

结果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成本,影响了所有企

业和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行业垄断导致有效资源不足。

垄断企业通过垄断行为获得超额利润,却使效率难

以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因此,

在垄断行业中,垄断导致低效甚至亏损一方面造成

了极大的浪费,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又禁止其他投资者进入这些利润丰厚、前

景良好的行业,从而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

加剧了投资市场的低迷。

3、行业垄断扭曲收入分配,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垄断行业借助垄断权力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转移

给垄断部门,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除了上缴财政

税收,利益的大部分成为这些部门工作者的较高收

入,由此产生了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扩

大的趋势。这除了会影响社会的就业选择和一般工

人的积极性,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极易引发社会问

题。

4、行业垄断容易滋生腐败。

部分垄断行业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促使

政府帮助建立自己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垄断,以谋

求高额垄断利润,政府官员则可以因此得到经济或

政治上某些形式的好处,甚至是权钱交易。

5、行业垄断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由于垄断行业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

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不但阻碍了市场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还导致服

务质量低于其他行业的水平,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

权益。

可以说,垄断之手是在向"所有的人行窃",损害的是"全社会"的利益,因而垄断势利历来被视为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头号公敌。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定将对市场秩序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构成极大威胁,并阻碍市场成熟化的进程,直至发生"市场变异",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应有的曲折和伤害。当然,在中国,由于经济体制处在行政化、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阶段,情况更为复杂,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垄断现象以外,又有明显的特殊表现。因此,针对中国市场状态变化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垄断现象的特殊性,需要研究、制定特殊的对策思路。中国特有的垄断现象,存在着一个极其鲜明的共同点,即都是在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规模集中度非常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尚缺乏从公平竞争自然衍生垄断的普遍基础。在经济规模集中度普遍不高的场合,能够导致垄断的,只有行政权力这个唯一合理的解释。或者说,中国的垄断主要不是凭借生产集中度,而是凭借行政权力。行政性垄断是对市场秩序的最大威胁,依它特有的"来头"和"背景",足以击败市场上的任何对手。于是,市场本应具有的资源高效配置功能和公平竞争

环境受到损害和削弱,有限资源不再按照效率原则,而是按垄断市场的"权力网"来配置。故此,行政化垄断限制了中国规模经济的健康成长,阻碍了竞争力的普遍提高,因而反行政性垄断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秩序的首要环节。这不仅是深化改革、培育国内市场的需要,也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更深融入世界的客观要求。行政化垄断极大地增加了市场"游戏规则"的主观随意性,降低了市场竞争的透明度,因而与市场经济惯例是格格不入的。

具体对策有如下几条;

1、解决反垄断与规模经济的矛盾。

解决的关键是成功地把握"度",例如在产业--产品结构

调整过程中,要实行适度集中政策,鼓励按照市场原则,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成长;对经济性垄断的限制实行适

度容忍政策,即讲求容忍度,避免简单化地在反垄断过

程中损害规模经济成长。同时,注意研究界定行业组织

自律和行业垄断的区别,行业组织协议定价和操纵价格

的区别,制止重复建设和阻止企业正当进入的区别。2、将反垄断的最主要注意力放在消除行政化垄断上。

要紧密结合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反腐

败,坚决剔除行政性垄断;要改变立法过于依赖行政机

关的状况,同时归并执法部门和政府机构。值得特别指

出的是,反垄断法应当及早出台,反垄断法不仅不应回

避行政化垄断,而且要将此作为立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并在条文内容上作出详细的、不致产生歧义的明确规定,以法律手段切实保障中国的经济增长、经济活力、技术

进步和竞争能力。要同时调整各级政府机关的审批权限,清理审批项目,割断部门、行业和地方的机构、人员膨

胀与行政化垄断得以强化之间存在着的互为因果的内

在联系。

3、加快发展名副其实的、非官方的民间协会、商会等社团

组织。

在机构改革和经济行政化趋势减弱的同时,为避免出现

运行机制"真空",要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和乡村的民间经

济组织,不失时机地全面提高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4、打破行业垄断结构,放松进入管制。

要防治行业垄断就必须打破该垄断行业一家独占或几

家支配的局面,取消垄断行业的行政管制与特许经营,

放开这些行业的经营与竞争。此外,还要严格限定自然

垄断行业的范围;

5、转换政府职能,提高管制水平。

行业垄断与政企不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会使本

行业的自由进入与竞争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加快政企分

离的步伐,彻底隔断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所属关系。

只有政府真正从所有者转换成管理者,才能真正破除行

政壁垒和不正当的行政保护,实现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

政府管制。

6、完善法律基础。

没有法律依据,就无法确立反垄断的对象,就无法建立

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就无法采取合法的反垄断措施,因此,完善反垄断的法律机制是遏制行业垄断的有效途

径。

7、加强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威。

要做好反垄断工作,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切垄断行为,

要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综合执法。

对于垄断,虽然有些垄断是国家需要不得不采取的,但是对于能够控制的行业垄断政府是需要采取措施防治的。

参考文献:

《经济研究导刊》

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

《微观规制经济学》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

《中国当代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原则》

《经济论坛》

商业经济与管理

理论界

财经界

江南论坛

中国垄断性行业分析

中国垄断性行业分析 按资源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这类行业主要包括有色、煤炭、石化、电力等拥有能源,资源储备的行业,以及种植,林业,房地产、旅游景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从长期来看,中国乃至世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矿石、土地、水、煤炭、电力等资源都将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而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资源类股票业绩近年一直呈现整体增长,在行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吸引了众多机构资金,成为领跑行情的佼佼者。 资源类行业一般具有某种资源垄断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行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而其中贵州茅台就是以其品牌优势得到资金青睐走出了独立的长牛行情。各类资源的稀缺性赋予了资源类行业及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层 出不穷的题材。而有色和煤炭板块中拥有矿山资源的各股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按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可分为: 1)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

2)可更新资源。这类资源可生长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生物资源。 3)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形成周期漫长,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其中尤以拥有矿产资源最具长期投资价值。 2007年11月,国家对高耗能行业调控力度加大,产能过剩逐渐改善,电力和矿石资源开始成为生产的制约因素。结构性调整将使拥有资源的企业显现优势。 资源类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通常跟随现货价格的上涨。我国磷矿石富矿少,价格长期上涨趋势基本形成,其中拥有丰富磷矿石储量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兴发集团、六国化工值得重点关注。全球钾肥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钾矿贫乏,仅占世界总储量1.63%,上市公司中拥有国内最大的察尔汗盐湖资源的盐湖钾肥的产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机构云集集中,高度控盘,股价长牛格局明显。由于下游玻璃、日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纯碱国内需求旺盛,价格持续走强,估值较低的三友化工、山东海化、双环科技近期表现另人刮目相看。由于石油价格高涨,各地煤改油的加快实施,近期签订的08年重点合同煤价格大幅度上涨,产地和消费地的市场煤价持续上涨,煤炭板块仍然是机构青睐的价值投资板块。中国神华作为国内最大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性能源公司,资源量和可售储量,位居世界第二,未来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了更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企

中国八大行业垄断状况报告

中国八大行业垄断状况报告 石油天然气行业:垄断专权与不完全经营权并存 1998年4月,中国石化工业体制改革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集团和石油化工集团,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保持原有功能和地位不变。从此,中国油气行业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南北分治、海陆分割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然从国家的宏观管理上将石油产业划分为三家大型公司,但其下属的诸多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和石油加工企业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总体而言,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垄断程度较高,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下游的石油加工业竞争程度较高,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但因为长期以来部门封闭、区域分割的石油产业管理体制,加上企业并不享有充分的定价权,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际上要比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程度更弱。同时由于政策法律制度、资金和技术上的壁垒,外部企业想要进入石油产业也极为困难。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分别于2000年3月、10月和2001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确保上市成功,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与国外公司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2007年11月,中石油又在A股市场上市。三大石油公司顺利上市以后,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快了公司业务的进一步重组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强化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加紧向其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非主营区扩张。尤其是后者,真实体现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行业竞争的效果。 1998年的重组整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打破油气行业垄断格局的首次尝试。但是,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始终是长期受政府传统管制的行业,所以一方面三大油气公司被赋予了一定领域的垄断专权,同时仍缺乏作为一个企业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其垄断地位,三大企业在市场中有可能滥用垄断势力,致使当初重组初衷的实现举步维艰。

垄断性上市公司投资策略分析

垄断性上市公司投资策略分析 摘要 垄断,在市场化日益完善的今天,成为了每家公司在面临竞争时最希望获得的要素之一。它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超额利润的同时也为股东们带来了持续的超值回报。本文正是通过结合具体的上市公司,对垄断模式进行了一个梳理,并且提出了基于某一细分市场中公司的数量以及具体的财务指标的特点进行垄断性公司的寻找,最后简单的介绍了针对它们的一些投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引言, 在中国,市场化日益完善的今天,每每只要一出现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某个行业,或某一细分市场,都能迅速地吸引着无数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展开着产品的模仿,替代,价格的竞争和市场份额的挤占。然而,在这样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公司陷入血腥的“红海”。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在商业的“战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座高大坚固的“城堡”和一条又宽又深的一条“护城河”不失为公司实现自己持续高盈利,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疆域扩张的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对于间接参与到这样一场激烈残酷战争中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受益的多与寡,好于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所投资的公司城堡质地的好与坏,持续收益能力的强与弱(至少从长期上看,两者是高度一致的),无论前提是拥有公司百分之一的股份或全部,因此,如何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寻找出那些具有强大实力的一个个独立王国,以及如何在它们身上运用正确的投资策略获得其波动或成长价值,如何避免被外表所蒙蔽而陷入其价值陷阱都成了具有重要的分析与研究意义的问题。 二,认清垄断,垄断模式的分析。 (1)垄断市场,其条件有以下三点: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2,该公司生产的商品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2)基于垄断产生的原因把垄断公司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垄断,公司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

垄断性行业

垄断性行业 垄断性行业- 定义 在一个行业中,若由一家企业生产和供应整个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其总成本小于由两家以上企业供应同等数量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之和,则意味着该行业在制度上确保垄断的供应是有经济效率的。理论上称此类行业为自然垄断行业。[1]在中国,垄断性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烟草、电信、电力、武器、铁路、航空、银行等8个行业。[2] 垄断性行业- 行业范围 垄断性行业 在中国,“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属于原来号称“自然垄断性”的部门。其中有的属于“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有的属于假的自然垄断性环节,或原本属于“自然垄断性”但现已“变异”了的环节。这一组中有铁路、民航、电力、电信、邮政等部门或环节。第二组属于一些专卖专营性的垄断,如烟草行业、盐业。第三组属于市政公用事业方面的垄断,包括供水、供气、供热、园林绿化、城市公交道路等。其中既有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如给排水、供气、供

热等需要网络输送的部门,具有某些区域垄断的特征,其与第一组“自然垄断性”部门有一定交叉),同时又有市场性,需分类改革。第四组属于具有重要地位的战略资源和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部门的垄断。如石油、天然气和其他重要战略性资源(如国有森林资源)的垄断。此外,还有涉及国家核心技术的军工部门等领域的垄断。 垄断性行业- 分类与规制策略 自然垄断的现代观点,按照自然垄断企业的最有效生产规模相对于市场需求规模而言的大小程度,将自然垄断区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简单地说,若自然垄断企业在平均生产成本(AC)处于最低时的产出规模大于按最低平均成本 定价时的市场需求规模,则称为强自然垄断,若自然垄断企业在AC处于最低时的产出规模不大于按最低平均成本定价时的市场需求规模,则称为弱自然垄断。 将自然垄断分为强弱两种,对采取适当措施规制垄断行业至关重要。史普博证明,当一行业为强自然垄断时,若无进入壁垒,则政府无须采取任何规制,潜在进入者的进人威胁将迫使垄断企业以毫无利润的“可维持”价格一产量组合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人,若该行业有进入壁垒,如沉淀成本等,为防止在位企业攫取垄断利润,价格规制是必要的。当一行

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 王晓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很多是来自电信、电力、邮政、铁路、石油、民航、银行、保险等过去被视为自然垄断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媒体也经常讨论这些行业中的"垄断福利"。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反垄断执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这些行业。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这些行业现在都设立了行业主管机关或者监管机构,如信息产业部、电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鉴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制度,如2000年颁布的《电信条例》,现在还在起草电信法。因为行业监管法除了市场准入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定外,还涉及市场竞争秩序,如电信法把促进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作为该法的立法宗旨之一,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管辖权上就会存在交叉。现在,世界各国在解决反垄断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关系方面,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由竞争机构负责特殊行业的监管;二是在特殊行业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一、反垄断机构监管特殊行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有些国家或者地区把行业监管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之内。例如在欧共体委员会,竞争总局除了负责执行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企业合并控制以及国家援助政策外,它还负责在电信、能源、银行、保险、传媒等行业的监管任务。例如,监管能源市场的任务属于B-1局,监管邮政市场竞争的任务属于C-1局,监管银行和保险业的任务则属于D-1局。总体上说,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在欧共体已经被视为竞争性的行业,它们在适用法律以及执法机构上与其他行业没有特殊的待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没有负责电信、电力等行业监管的专门机构。即这些行业同其他一般行业一样,监管它们的权力被交给了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澳大利亚,行业监管任务属于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委员会的下面设立了涉及电力、天然气、运输和电信等行业竞争问题的"监管事务局"。新西兰的商业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它除了执行竞争法,还执行新西兰1998年颁布的《电力改革法》、2001年颁布的《电信法》和2001年颁布的《奶制品业重组法》,承担着对电力、电信和奶制品业的监管。 上述欧共体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因为它们不仅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而且也考虑到这些行业改革的方向,从而把监管的指导思想定位在打破垄断和推动竞争的方面。此外,这还可以节约执法成本,减少政出多门的现象,减少不同行政部门之间

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1

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 垄断与人力资本谁是谁非?还是兼而有之? 1 王敬勇 (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铜陵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铜陵244061 ) 摘要:本文主要选取了1992 - 2010年的19个主要行业的相关数据,讨论了垄断、人力资本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且尚未出现下降趋势:行业垄断比人力 资本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倒" U"型的非线性特征;垄断与人力资本存在交互作用;在垄断部门中,人力资本缩小了行业收入差距,但人力资本效应对收入的影响并没有起到较大作用。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垄断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2848 - 2013 (01 )一0009一0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来,行业收入扩大所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为何国企员工和非国企员工的工资差距和福利待遇如此之大,为何中石油员工年底分红如此之多,为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上升3500元得到广泛支持。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正是行业收入差距在起"作用",可见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影响我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术界关于行业收入差距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收入差距是必然的,因为每个行业的劳动者的禀赋不同, 能力有高有低,只有工资上的差别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他们认为建国初期,凡是讲究"一刀切"和"绝对平均化"的收入分配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随着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人才高度集中,人才聚集的行业收入高居不下,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当前行业收入差距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他们主要从垄断角度分析,比较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得出结论,认为差距是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投入与产出不相符;第二机会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如何深入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如何深入 一、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行业改革成为国际潮流,其导向是放松管制,在可能展开竞争的领域尽可能多地引入竞争。我们所说的垄断性行业,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全国性、行政性的大公司(或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主要是电力、电信、铁路、民航、天然气、有线电视等行业。所谓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就是要在这些行业内,形成以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为基础,引入必要竞争,同时受到合理管制的新架构。对中国的垄断性行业改革来说,仅仅放松管制显然是不够的,正确地说,首先面临的并不是管制问题,而是基本的体制 和运营模式问题。在这些问题获得实质性解决之前,管制缺少合理的基础。 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必要性首先源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分,一个提供基础设施的、在经济运行中处在异乎寻常重要地位的部分,如果这些行业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这样市场经济肯定是不完整的,不可能正常、更不可能高效运转,一定意义上说,只能是“半个市场经济”。从中国改革的实际经验看,垄断性行业内国有的改革,是推进最晚、难度最大、争议颇多的改革。显而易见,垄断性行业国有的改革不到位,早已提出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国有转轨的目标将不可能达到。 现实生活中,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压力更多地来自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人们对垄断性行业的低效和腐败的不满等。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已经多次规律性地出现了增长中的“瓶颈”现象,即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后,出现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在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价格高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这种局面的出现,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周期长等,但更多的还是体制问题。一方面,这些行业内的国有不能对需求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反应,这一点与其他行业内非国有的市场反应行为相比较时会看得很清楚;另一方面,这些行业仍在较大程度上处在行政性垄断之下,行业外的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投资者难以进入。当供给短缺引致的“瓶颈”现象严重的时候,也是这些行业的低效和腐败问题突出的时候,社会公众不满情绪将会合乎逻辑地上升。最近的例证是铁路煤炭运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国家产生了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在控制产品价格、避免由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方面产生一定作用。然而垄断对国家的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由于垄断的特点与性质,垄断企业易造成由随意控制价格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象,同时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且垄断由于缺乏积极性而易致使国家相关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高收入易导致拉大国家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公平、损害政府威信等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总之,垄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企业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经济中的企业结构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探究垄断企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明确垄断产生的原因。很多因素如生产发展的趋势,规模经济的要求,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保护专利的需要,对进入的自然限制,对进入的法律限制等等,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垄断。从根本上讲,垄断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产物。主要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三个: a.自然垄断:即由市场竞争导致的垄断。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成本使一个生 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 b.政府创造垄断:出于公共利益考虑或其他原因,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 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如石油、烟草、食盐等。 c.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如早期的美国铝业公司,就是由于垄 断了铝冶炼的原料——铝矾土,而享有独家垄断铝供应的地位。 某些行业,如石油、通信、铁路、航运、电网、煤炭、军工等等行业,由于技术、资金、政治、经济、安全、避免竞争等原因,垄断是必要的。这些行业纯粹靠市场竞争维系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产生了相关的垄断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垄断是必然的。 然而垄断对社会经济是有一定危害的。垄断容易带来随意提高产品价格、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阻碍社会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原则上,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竞争是必要的,而垄断企业缺乏竞争。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并且缺乏积极性。 首先,垄断的最大弊端是是消费群体利益受损。没有竞争,缺少压力和进取之心的直接后果是影响消费者消费水平。目前受政府保护的垄断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作为全民财产的国有企业本应把一般消费者福利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并非都如此。据资料,中石油每升五块钱的汽油甚至比美国加了资源税和燃油税的价格都高。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大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的大小。石油、电网、通信等行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通过价格机制达成的。由于企业垄断,没有其他企业与之竞争,于是其定价没有市场份额减少的后顾之忧,于是近年来相关产业价格不断升高。而垄断迫使消费者缺乏选择权,为了获得产品和服务,不得不被动接受垄断企业提供的高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加大,进而影响其他部分的消费,特别是加重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生活负担。最终使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影响国家经济水平。 再者,垄断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收入不平等、拉大收入差距重要成因之一。一方面,垄断企业的提供的价格加大了消费者的支出,另一方面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大群体收入差距。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一)

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一) 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很多是来自电信、电力、邮政、铁路、石油、民航、银行、保险等过去被视为自然垄断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媒体也经常讨论这些行业中的“垄断福利”。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反垄断执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这些行业。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这些行业现在都设立了行业主管机关或者监管机构,如信息产业部、电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鉴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制度,如2000年颁布的《电信条例》,现在还在起草电信法。因为行业监管法除了市场准入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定外,还涉及市场竞争秩序,如电信法把促进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作为该法的立法宗旨之一,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管辖权上就会存在交叉。现在,世界各国在解决反垄断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关系方面,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由竞争机构负责特殊行业的监管;二是在特殊行业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一、反垄断机构监管特殊行业 有些国家或者地区把行业监管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之内。例如在欧共体委员会,竞争总局除了负责执行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企业合并控制以及国家援助政策外,它还负责在电信、能源、银行、保险、传媒等行业的监管任务。例如,监管能源市场的任务属于B-1局,监管邮政市场竞争的任务属于C-1局,监管银行和保险业的任务则属于D-1局。总体上说,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在欧共体已经被视为竞争性的行业,它们在适用法律以及执法机构上与其他行业没有特殊的待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没有负责电信、电力等行业监管的专门机构。即这些行业同其他一般行业一样,监管它们的权力被交给了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澳大利亚,行业监管任务属于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委员会的下面设立了涉及电力、天然气、运输和电信等行业竞争问题的“监管事务局”。新西兰的商业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它除了执行竞争法,还执行新西兰1998年颁布的《电力改革法》、2001年颁布的《电信法》和2001年颁布的《奶制品业重组法》,承担着对电力、电信和奶制品业的监管。 上述欧共体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因为它们不仅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而且也考虑到这些行业改革的方向,从而把监管的指导思想定位在打破垄断和推动竞争的方面。此外,这还可以节约执法成本,减少政出多门的现象,减少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摩擦和纠纷,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出于这样的考虑,荷兰从2005年7月1日起,也将过去独立的能源监管局(DTe)并入了荷兰竞争局,由此使竞争局成为负责执行荷兰1998年电力法和2000年天然气法的机构。此外,运输监管的部分职能也归属于竞争局,使之有权监管铁路以及城市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部门的竞争问题。 二、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 除上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模式,也有很多国家把行业监管任务授权给一个独立的机构,由这个机构处理被监管行业的竞争问题。这种授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限,但一般不会彻底剥夺这个机构对这些行业的管辖权。如德国负责电信和邮政监管的机构(RegTP)有权处理电信和邮政市场上的滥用行为,但在界定相关市场以及认定企业的市场地位方面,这个机构则得征求联邦卡特尔局的意见。此外,联邦卡特尔局在处理电信和邮政市场上的企业并购以及卡特尔案件方面有专属管辖权。 美国在电信、电力、金融和航空业也建立了监管机构,如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负责电信监管。传统上,联邦通信委员会有权依据电信法或自己的监管标准审查电信市场的企业并购,但电信市场的其他竞争行为得由反托拉斯执法机构来处理。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司法部指控AT 在银行业方面,美国最高法院1963年关于费拉德菲亚国民银行案的判决有着很大的影响,该案涉及一个全国性银行和一个州政府批准的银行之间的合并。随着这个判决,银行业并购

我国垄断行业的性质_构成与分类改革战略_潘胜文

一、引言 近年来,行业暴利、不公平竞争、职工高收入、高管高薪酬、内部无效率等问题将垄断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改革垄断行业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国内理论界,垄断行业改革问题也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这几年来研究垄断行业问题的成果非常多,但是,哪些行业才算是垄断行业呢?这些行业存在的垄断其性质又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的归纳,国内理论界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性质与内涵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一种观点将垄断行业看作是自然垄断行业。赵武军(2006)在研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时, 将电力、电信、民航、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看作是垄断行业,而且在论文中基本上是用“自然垄断行业”来代替“垄断行业”①。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不少的学者在研究垄断行业问题时,为了研究的便利,都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确,我国当前的垄断行业大都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以上学者可能也是基于这一点,在研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时,只提自然垄断行业。但是,在 我国,不是所有的垄断行业都具备自然垄断属性, 石油石化、新闻出版、烟草、盐业等行业都是我国比较典型的垄断行业,但这些行业基本上都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显然,如果将我国的垄断行业看作是自然垄断行业,就缩小了我国垄断行业的内涵;研究垄断行业的改革只将自然垄断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显然也是欠妥当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垄断行业就是行政垄断行业。高尚全、尹竹(2003)认为,“ 从目前看,行政性垄断大致可以区分为区域性行政垄断和行业性行政垄断两种形式”,“现在的垄断可以说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②张传学(2006)认为,“ 我们通常将以国家特殊政策和行政权力为依托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行业称为垄断行业,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利益集团,主要包括烟草、电力、电信、金融、保险、证券、石油、化工、航空、铁路、房地产、供*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政府管制视角的垄断行业性质及分类改革探索”(编号:14AJL005)和“国有垄断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偏差与调整对策研究”(编号:13BJY071)的阶段性成果。 潘胜文周维第 摘要:在我国,所谓的垄断行业并不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说的纯经济性垄断行业,我国的垄断行业与行政垄断、自然垄断、所有制垄断以及政府管制交织在一起,性质尤其复杂。我国垄断行业的性质是行政垄断,而垄断行业的行政垄断壁垒来自于政府经济性管制。当前,经济性管制的对象应包括自然垄断产业、潜在竞争产业、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且其运行存在很强外部性的产业以及基于社会目标的经济性管制产业等四大类行业。因此,垄断行业的改革应该根据这四种垄断行业的具体特征,实施不同的改革战略。 关键词:垄断行业;政府管制;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4)09-0057-07 我国垄断行业的性质、构成与 分类改革战略* 经济

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

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 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很多是来自电信、电力、邮政、铁路、石油、民航、银行、保险等过去被视为自然垄断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媒体也经常讨论这些行业中的“垄断福利”。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反垄断执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这些行业。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这些行业现在都设立了行业主管机关或者监管机构,如信息产业部、电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鉴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制度,如2000年颁布的《电信条例》,现在还在起草电信法。因为行业监管法除了市场准入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定外,还涉及市场竞争秩序,如电信法把促进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作为该法的立法宗旨之一,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管辖权上就会存在交叉。现在,世界各国在解决反垄断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关系方面,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由竞争机构负责特殊行业的监管;二是在特殊行业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一、反垄断机构监管特殊行业 有些国家或者地区把行业监管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之内。例如在欧共体委员会,竞争总局除了负责执行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企业合并控制以及国家援助政策外,它还负责在电信、能源、银行、保险、传媒等行业的监管任务。例如,监管能源市场的任务属于B-1局,监管邮政市场竞争的任务属于C-1局,监管银行和保险业的任务则属于D-1局。总体上说,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在欧共体已经被视为竞争性的行业,它们在适用法律以及执法机构上与其他行业没有

特殊的待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没有负责电信、电力等行业监管的专门机构。即这些行业同其他一般行业一样,监管它们的权力被交给了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澳大利亚,行业监管任务属于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委员会的下面设立了涉及电力、天然气、运输和电信等行业竞争问题的“监管事务局”。新西兰的商业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它除了执行竞争法,还执行新西兰1998年颁布的《电力改革法》、2001年颁布的《电信法》和2001年颁布的《奶制品业重组法》,承担着对电力、电信和奶制品业的监管。 上述欧共体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因为它们不仅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而且也考虑到这些行业改革的方向,从而把监管的指导思想定位在打破垄断和推动竞争的方面。此外,这还可以节约执法成本,减少政出多门的现象,减少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摩擦和纠纷,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出于这样的考虑,荷兰从2005年7月1日起,也将过去独立的能源监管局(DTe)并入了荷兰竞争局,由此使竞争局成为负责执行荷兰1998年电力法和2000年天然气法的机构。此外,运输监管的部分职能也归属于竞争局,使之有权监管铁路以及城市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部门的竞争问题。 二、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 除上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模式,也有很多国家把行业监管任务授权给一个独立的机构,由这个机构处理被监管行业的竞争问题。这种授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限,但

最新如何深入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如何深入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强调了当前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很大程度上与垄断性行业的体制问题有关;接着分析了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四个层面的问题,即运营模式的选择、企业体制的重新构造、引入新的投资者和建立新的监管体制;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改革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_、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行业改革成为国际潮流,其导向是放松管制,在可能展开竞争的领域尽可能多地引入竞争.我们所说的垄断性行业,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全国性、行政性的大公司(或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主

要是电力、电信、铁路、民航、天然气、有线电视等行业。所谓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就是要在这些行业内,形成以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为基础,引入必要竞争,同时受到合理管制的新架构。对中国的垄断性行业改革来说,仅仅放松管制显然是不够的,正确地说,首先面临的并不是管制问题,而是基本的企业体制和运营 模式问题。在这些问题获得实质性解决之前,管制缺少合理的基础。 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必要性首先源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分,﹁个提供基础设施的、在经济运行中处在异乎寻常重要地位的部分,如果这些行业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这样市场经济肯定是不完整的,不可能正常、更不可能高效运转,一定意义上说,只能是“半个市场经济”。从中国改革的实际经验看,垄断性行业内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推进最晚、难度最大、争议颇多的改革。显而易见,垄断性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到位,早已提出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国有企业转轨的目标将不可能达到。 现实生活中,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压力更多地来自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人们对垄断性行业的低效和腐败的不满等。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已经多次规律性地出现了增长中的“瓶颈”现象,即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后,出现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在200

垄断行业为什么可以拿高薪

垄断行业为什么可以拿高薪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垄断行业为什么可以拿高薪》的内容,具体内容:导语:垄断行业分为两种,一种在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进行行业上的垄断,如美国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因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垄断了全球各国的电脑操作系统。另一种是由国家控制下的垄断行业,如,我们国... 导语:垄断行业分为两种,一种在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进行行业上的垄断,如美国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因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垄断了全球各国的电脑操作系统。另一种是由国家控制下的垄断行业,如,我们国家烟草、电力行业,由国营垄断,私人不可经营。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提倡公平竞争、自由经济,垄断行业比较少。发达国家垄断行业一般为技术型的,不过,即使一些现在看来依然是带垄断性质的公司,如美国微软,垄断也难以长久,谷歌正在研制新的操作系统,很快就要面世了。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明年将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专家认为,垄断行业薪酬水平增长过快,不仅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阻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要通过双重调控政策,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垄断行业高薪。 凭啥旱涝保收拿高薪 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薪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行业背后拥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和公共资源,依靠控制国家资源和在公共服务上的垄断地位获取暴利,获得了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薪酬。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部分行业工资水平增长过快,水平过高,拉大了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例如,2010年,上海浦发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29.66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万元,两者合计人均35.74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此外,该报告还指出,企业高管收入增长偏快,部分高管薪酬水平过高。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8.1%。部分行业企业高管年薪已经上千万元,2007年时平安公司总经理年薪即为6616万元,是当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751倍,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553倍。 "中国国企高管薪酬不但在绝对值上偏高,而且薪酬构成也极不合理。"媒体评论员刘植荣认为,这主要体现在高管对企业的责任缺失,因为薪酬与绩效几乎没任何联系,高管几乎是"旱涝保收",即使企业亏损也照样领取高薪。例如,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比2010年下滑了26 个百分点,可高管薪酬总额却比2010年上涨了22%。 分配不公加剧社会矛盾 垄断行业高薪已经成为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焦点,其不合理性带来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对本报记者表示,垄断行业是国家赋予其特殊的垄断地位,对于其它非垄断行业意味着明显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也导致了民众强烈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在改革开放初期,比较注重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共同富裕,但现在看来,先富的人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目录 1自然垄断的定义............................................................. . . 1 2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 . . 2 2.1规模经济................................................................... (2) 2.2范围经济................................................................... (2) 2.3成本次可加性 (2) 3自然垄断的特征............................................................. . . 3 3.1效率主导型.. (3) 3.2呈网络经济特征......................................................... . . (3) 3.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 . 3 3.4产品的日常性............................................................... ..4 4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分析.. (4) 参考文献..…………………………………………………………….. . . 5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租金分享理论四个角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总结出影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包括:行业垄断、行业构成要素不同、行业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和税收制度不完善。要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必须(1)规X 行业竞争制度,降低行业垄断水平;(2)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水平;(4)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税收的重点监控。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垄断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已成为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对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相关文献也主要从行业垄断角度入手。本文从四个主流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理论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 (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 两部分构成。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 差异。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 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由于先

关于中国垄断与寡头行业的认识与分析

关于中国垄断与寡头行业的认识与分析 摘要: 在我国,垄断行业占着他人享受不到的资源,凭借其垄断地位和特权,往往通过高额收费来获取巨额利润。其原因,既有各国都不能完全避免的自然垄断,又有我国改革尚不到位而形成的行政垄断等。无可否认,很多垄断行业中的企业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责任,但问题在于,垄断行业也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垄断与寡头行业的存在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本文将从中国到底存在哪些垄断行业、形成原因、带来的影响和解决弊端的对策来加以研究和说明。 关键词:中国的垄断行业,形成原因,影响,解决对策 一.不完全竞争与中国的垄断行业 不完全竞争,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当个别卖者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某一行业产品价 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中。对于一个完全竞争者来讲,需求是完全具有弹性的,而对于一个不完全竞争者来说,需求只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不完全竞争者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不完全竞争又可以按照其程度分为: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 有了不完全竞争的原理,那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中国的不完全竞争行业。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行业存在垄断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但现实情况是,至今有关方面尚未认定我国的垄断行业是哪些行业?即使被人们认为的垄断行业者,都纷纷声明自己不是垄断行业,其理由是本行业已有几家企业在生产经营。同为国有企业,虽分成几家,其实质仍是一家,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关系。只要是对本行业市场或资源拥有完全或绝大部分控制权的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即可认定为垄断行业企业。 众所周知,中国有所谓的“八大垄断行业”: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行业。其中,军工企业有航空工业、核工业等十大集团组成;电网电力由中国国电、华电等五大发电公司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集团占决对控制地位;石油石化行业自然是耳熟能详的中石油、中石化占主导;电信行业也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铁通和网通也是大家很清楚的;至于煤炭、民航、航运行业,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也不过区区几家;而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放,所以我们的国有控股的金融行业在许多方面能算做是一个垄断的行业。 二.形成原因的探究: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垄断可以分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制度垄断等几种。而这几种形式的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 在我国,行政垄断是指依靠行政权力不许其它企业进入某一领域,对该行业实行准入限制,设置进入壁垒,而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状况,如关系国家安全的军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寡头垄断)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寡头垄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垄断已经不再陌生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业都充斥着垄断,例如,电力、通讯、航空、能源等行业。而寡头总是与垄断紧密相连,即所谓的寡头垄断,主要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或销售者占支配地位的一种市场类型。最为典型的是我国的石油产业,目前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构成的寡头垄断市场。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凭借其在石油行业上下游领域的特殊地位,其市场行为充分表现出行政垄断企业的特征。目前形成的定价机制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国产原油基准价格由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因此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则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零售基准价。当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加权平均价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才会在三地加权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而这个中准价就是石油公司调价的依据。但是,这种表面上出于平抑油价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管制措施,只是把零售环节的定价权收回政府手中,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中间产品和成品油出厂价、批发价都操控在两大石油公司手里,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加之近年来,两大石油公司整体上市,资本市场的压力使得企业不是有效履行平抑油价之责,而是尽量利用手中的垄断特权获取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我国油价跟涨快、跟跌慢,形成较高的石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价格,甚至频频出现“批零倒挂”现象。由于两大集团控制着民企的进口配额,而两大集团的原油又大多来自国内油田的开采,因此进口原油对它们的国产原油形成了竞争,于是两大集团利用手中的特权对国外原油的进口实行“买涨不买落”,从而削弱进口原油的价格竞争力。民营油企即使在国外买到了石油,进口到国内后还须交两大集团进行统一批发,因而再受一次盘剥,甚至常常拿不到油。到了零售环节时又面临价格管制,常常不得不再把成品油出口或在国外买掉以避免亏损。另一方面,由于拥有对国内油田原油开采的垄断权利,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占而不采”,控制产量。这一系列市场行为导致了生产低效、供给缺口、“油荒”频现。社会福利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的石油行业主要包括三个经营领域:原油生产及进口、石油炼制、成品油流通。在原油生产及进口领域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控制了超过95%以上的原油生产和进口;在石油炼制领域,“中石油、中石化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9.8%,零散的地方炼油厂仅占18.5%”;在成品油流通领域,中石油、中石化通过收购以及自己投资兴建加油站,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石油、中石化全资和控股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占全国的63.7%;在零售终端环节,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控股及特许加油站数量占加油站总数的5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石油、中石化基本垄断了从原油开采到终端销售的整条产业链,囊括产、供、销链条全过程。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有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在我国石油行业,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垄断性的企业行为。寡头垄断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势必会通过限量供给,将市场均衡价格控制在高位。它是通过这样一个作用机理形成的: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不管国内原油生产成本是否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