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植物资源学试题

植物资源学试题终极版 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2植物资源开发的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3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植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以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5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6、详查:详查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7、地理底图:是指用来转绘专题内容的地图,它可以是地形图、行政地图或植被分布图等,并在转绘内容时,原地理底图上与专题内容及使用目标无关紧要的内容简化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专题内容 8、范围法:就是指用来表示地面间断而成片分布面状现象的一种表示方法。并用各种符号、着色、绘晕线和文字标注等形式表示不同现象的区别。 9、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0、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11、生境岛屿:在生境破坏时常常留下补丁一样的生境残片,这些原生生境片段常与那

光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 光作为环境信号作用于植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外界环境(光、温度、重力、水、矿物质等)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光合作用对植物体的建成的作用上,光还是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光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光形态建成和光周期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所处气候带不同或季节变化等原因,农作物不可避免的生长在弱光逆境中,农作物长期的弱光生长会导致植株营养体不健壮、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发育缓、含糖量降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作为调节因子的影响;但实际上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体后期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的,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关键词:光照;植物;生长发育;呈色反应 1 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作用 1.1 种子的成熟过程 种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实质上是指胚由小变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主要是把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并积累在子叶和胚乳中。这些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如小麦籽粒2/3的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叶片及穗子本身的光合产物,此时光照强,叶片同化物多,输入到籽粒的多,产量就高。在小麦灌浆期一遇到连着好几天阴天,籽粒重明显地减小而导致减产。此外,光照也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 1.2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光对一般的植物种子萌发没有什么他特别的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的种子。还有一些萌发时不需要光的种子称为嫌光种子。近年的研究表明,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对某些波长的光较敏感,主要是红光、远红光和蓝光。这些种子的这种需光萌发性与种子内的光敏色素有关,隐花色素对种子的休眠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光敏色素的作用。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作为光受体,它在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以后,可以诱导和调节植物的形态建成,并对某些生理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莴苣种子的发芽中,光敏色素参与了休眠的解除和种子的萌发。在种子成熟后的干种子状态,含有光敏色素的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类型。Pr吸收红光能转变成Pfr,Pfr吸收远红光转变成Pr。Pfr是光敏色素的活化形式,可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当萌发条件适宜时,在光的照射下,Pr发生水合并转换成Pfr,从而导致发芽。 嫌光种子一般来说都是大粒种子,它们具有足够储藏物质以维持幼苗较长时间生长在地下黑暗环境中,发芽一般不需要光,如瓜类;而需光种子则多为一些小粒种子,当它们处于光不能透过的土层中时,保持休眠状态,只有当它们处于土表,依赖少量储藏物质进行发芽,从而及时伸出土表迅速进行自养生长。这在生态学上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如果小粒种子在土表下的黑暗处就能发芽,等它还不能伸出土表时,就已经耗尽储藏物质而不能存活了。 1.3 幼苗的生长分化过程 这一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间接作用是指光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物质运输等影响植物生长。这个间接作用是一种高能反应,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不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有机物,植物生长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此外,光还可以影响植株的蒸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作为环境信号作用于植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外界环境(光、温度、重力、水、矿物质等)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光合作用对植物体的建成的作用上,光还是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作为调节因子的影响;但实际上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体后期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的,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发育”实际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其中生长是指体积、重量、数目等方面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在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性质方面的变化,而发育则是生长和分化的总和。植物生长分化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植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我先从细胞水平大概阐述一下光照对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影响,再从植物体形态建成过程中逐一论述光的作用,然后是光照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 一、光照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I.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伸长增加细胞体积。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光照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其实当幼苗长成到能进行一定光合作用的时候,光合作用便为细胞分裂与伸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分裂中的细胞的细胞质浓厚,合成代谢旺盛,可以将无机盐和有机物同化为细胞质,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当细胞体积伸长时,细胞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也作了一定的能量供应源,光合作用与细胞生长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II.光对植物细胞分化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一些。这表现在光诱导、改变细胞极性等方面。细胞极性是细胞不均等分裂的基础,而不均等分裂或分化分裂(即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又是植物组织极性结构分化产生的基础。有实验说明,墨角藻的大小孢子结合生成的合子在最初无细胞壁,是一个完全无极性的球形细胞,但是在由上而下的单向光线照射下,合子形成后的几个小时之内便形成了以细胞内单向钙离子流为特征的极性,此时改变光线照射方向可以改变细胞极性的方向。不过在细胞壁形成之后,细胞的极性便固定住了。这说明在细胞未完全定极性之前,光照对细胞极性是有影响的,影响其分裂方向和分化方向。 二、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作用 I.种子的成熟过程。种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实质上是指胚由小变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主要是把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并积累在子叶和胚乳中。这些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如小麦籽粒2/3的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叶片及穗子本身的光合产物,此时光照强,叶片同化物多,输入到籽粒的多,产量就高。在小麦灌浆期一遇到连着好几天阴天,籽粒重明显地减小而导致减产。此外,光照也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 II.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光对一般的植物种子萌发没有什么他特别的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的种子。还有一些萌发时不需要光的种子称为

浅谈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浅谈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浅谈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详述了光照时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对植物活性的影响;植物叶片对不同光照的适应;光照对树木高生长的影响及对植物水分、氮素吸收及代谢的影响。 关键词:光照植物影响 自然生境下植物不可避免要经受光照强度和光质变化的影响,它们需适应其生长的光环境才能生存。当喜阳种被置于遮阴下,常可见其茎间显著延长,加快生长速度以使新生的叶片能达到林木的冠层以获得足够的阳光,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反应水平的光驯化,它也包括如叶片方向的移动,分枝数的改变等适应。实际上植物的叶片采取何种方式适应光环境,是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生境的光条件和它本身的能被驯化的程度,不同种植物或同种植物处于不同遮阴程度下,其叶片的适应方式都可能表现出差异。整个世界生态系统的功能几乎全部取决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其中,最大量的能量是由生活在海洋有光照的表层水中的微小浮游植物固定。通过光照时间、水温,描述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因子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过程,可更好地了解光照时间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现象原因。 1、光照时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合作用包括两个过程,即光化学过程与酶催化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酶催化过程一直受到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光辐射和光照时间分别决定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化学过程与酶催化过程。在一定范围内,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光色素对光的吸收,所以较长的光照时间对提高初级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光照时间即昼长也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子。水域植物生长的研究中发现,光照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使太阳光能通过海水进行2个月的能量积累,使其海水温度具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并且当光照时间达最长和最短时,2个月后海水温度达到最高和最低,说明海水温度变化滞后于光照时间变化两个月,表明具有相同光照时间的不同时期,2个月后却具有不相同的水

观赏蝴蝶的寄主植物

观赏蝴蝶的寄主植物 1.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北马兜铃 多年生藤本。这种马兜铃在北方很常见,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北京、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多生活在较为干旱的地方,在北方这一个特性更明显。取食蝶类:丝带凤蝶、麝凤蝶。 (2)蜂窝马兜铃Aristolochia roveolata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取食蝶类:红珠凤蝶、麝凤蝶、长尾麝凤蝶、多姿麝凤蝶、黄裳凤蝶。 (3)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台湾等地。取食蝶类:红珠凤蝶、多姿麝凤蝶、黄裳凤蝶。 (4)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苏、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取食蝶类:曙凤蝶、红珠凤蝶、多姿麝凤蝶、麝凤蝶、长尾麝凤蝶多尾凤蝶。 (5)卵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取食蝶类:红珠凤蝶、红珠凤蝶多斑亚种、多姿麝凤蝶、裳凤蝶、珠光裳凤蝶。 (6)木香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四川。取食蝶类又三尾麝凤蝶。 (7)杜衡Asarum sieboldii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浙江、陕西、四川等地。取食蝶类:有中华虎凤蝶。 (8)华细莘Asarum sieboldii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陕西、江苏等地、取食蝶类:长尾虎凤蝶(太白虎凤蝶)、中华虎凤蝶。 2.芸香科Rutaceae (1)过山香(假黄皮、过山客)Clausena excavata 多年生藤本。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取食蝶类:玉牙美凤蝶、白纹美凤蝶、玉带美凤蝶。 (2)贼仔树(陈叶吴茱萸)Tetradinium glabtifolium 半落叶小乔木。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取食蝶类:白纹美凤蝶、多型美凤蝶、双环翠凤蝶、柑桔凤蝶。 (3)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常绿小灌木。分布于台湾、广西、福建、海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取食蝶类:白纹美凤蝶、白斑美凤蝶、多型美凤蝶、玉带美凤蝶、柑桔凤蝶、巴黎翠凤蝶。 (4)食茱萸(刺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落叶乔木。分布于台湾以及除了江苏、安徽外的长江以南地区 。取食蝶类:多型美凤蝶、无尾美凤蝶。短尾翠凤蝶、双环翠凤蝶、白斑美凤蝶、柑桔凤蝶。(5)乌柑子Severinia buxifolia 常绿灌木。分布于台湾、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取食蝶类:多型美凤蝶、玉带美凤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 一、植物资源的概念 广义的植物资源:是地球上或生物圈内一切植物的统称。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产建设的重要原料来源。 狭义的植物资源:经过人类生活或生产实践活动,筛选出来的某些植物种类,可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料,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生产价值的再生资源。综上所述,植物资源就是指那些可以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或是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一切植物种的总称。 二、植物资源学的概念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贮量、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途径的学科,也是进行植物资源特性及资源评价的学科。 研究的对象:为各种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植物资源。包括不少已有学科的全部或一部分,有基础、应用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三、植物资源的功能 1.经济的基础: 一种植物可以振兴一个国家的经济。 2.生态功能: 植物资源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来源,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3.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 现人类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资源。 4.植物资源的很多价值仍在发现中: 由于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将先进的分析手段应用到植物资源成分分析上,从而促使植物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深化。 四、植物资源的特殊性 植物资源的特性与分类:1资源再生性; 2分布地域性; 3化学成份相似性; 4开发利用时间性; 5用途多样性。 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是指植物自身具有的繁衍能力,由老的个体产生新的个体, 而且若需要,新的个体数量多于老的个体,使种群得以延 续、扩展,这就为种群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一)再生方式是指植物的繁殖方式 1. 孢子繁殖 2. 营养繁殖:2.1 天然营养繁殖 2.2 人工营养繁殖 2.3 有性繁殖 (二)生长规律 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有一定限度。 五、中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一、地貌特点决定植物资源丰富 1.地理位置: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质历史悠久,幅员辽阔,面积约为960万km2。东半部自北到南可分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从东到西,分三个阶地。经过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区。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题-植物资源》试卷(2013)

《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题-植物资源》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计20分) 1、植物资源学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2、民族植物学 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类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和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3、经济植物 能带来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种植的有商品价值的植物或者作物。 4、植物资源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5、引种驯化 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计20分) 1、植物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地域性和多宜性的特点 或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2、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3、如何测定植物体内的生物碱含量? 4、中国植物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写出下列资源植物的中名、拉丁学名及其所在科,每种2分,计30分) 1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松科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松科 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 Sweet,南洋杉科 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 (Lindl.) J. Buchholz,杉科 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Thunb.) Sieb. et Zucc.,杉科

植物资源学期末试题

第 - 1 -页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 课程: 一、名词解释:(2*5) 植物资源: 系统研究法: 生物多样性: 引种与驯化: 野生抚育: 二、填空题(1*10)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_____________。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________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___________被誉为维生素C 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_________、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____________。 6我国自然地理学家根据中国自然情况的最主要差异,首先把全国地区分为_________、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 7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直接压榨法、_________。 8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误(2*5) 1、色素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可以提取用于各种食品、饮料的添加剂以及用作燃料的一些植物。( ) 2、油桐有着“植物油皇后”的美誉。( ) 3、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 ) 4、客观取样的方法是随机取样,系统取样,结构取样。( )

5、医药“十滴水”的主要原料是山苍子。() 6、完成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后,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以保证制定出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主要包括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 7、忍冬科珊瑚树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8、漆树科南酸枣既是一种食用果树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景观树种。() 9、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采用直接挖掘法和间接观察法。( ) 1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明植物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 四、选择题(1*10) 1、银杏种子的()具较高毒性,提取物可用于杀虫 A 中种皮 B 外种皮 C 外果皮 D 内果皮 2、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特产于我国( ) A 华北及华东 B 华北及东北 C 华北及西北 D 东北及华南 3、下列不属于植物纤维类别的是() A 韧皮纤维 B 叶纤维 C 木质纤维 D 维管纤维 4、著名的药用植物厚朴属于 ( ) A 蔷薇科 B 木兰科 C 蝶形花科 D 茄科 5、我国著名的四大红叶树种观赏资源胜地中不包括() A 镇江赤山 B北京香山 C 南京栖霞山 D苏州天平山 6、属于不芳香油植物资源的是() A 铃兰 B 百里香 C 薄荷 D密蒙花 7、现在不是野菜植物资源被人们大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 营养价值高 B分布广,容易采摘 C药食同源 D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8、下列植物中可以做为食用色素资源的有() A 五色梅,五色草 B乌饭树,姜黄 C彩叶草,变叶木 D紫草,红苋菜 9、下列哪些树种内含有挥发油的是() A油点草,油麻藤 B白玉兰,枫香 C黄连木,油楠 D青檀,油松 10、“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看了当柴烧”这句谚语表现了野生植物资源的() 特性。 A 易受威胁性 B 利用的时间性 C、成分的相似性 D用途的多样性 五、简答题( 32分 ) 第- 2 -页

光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光的适应【学习资料】

光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光的适应

光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光的适应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合成的有机物质中,除提供给自身需要外,还提供给其他异养生物,为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提供了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源。光照条件随着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时间而发生变化,在城市地区更有其特殊性,光对植物的影响使植物为长期适应不同光照条件而形成相应的适应类型。一、光对植物的影响 (一)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景天酸代谢)植物。C3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形式为卡尔文循环,它是植物界中的主要类群。C4植物叶细胞几乎可以吸收细胞间空气中的所有二氧化碳,并且由于叶细胞中没有光呼吸,故能在叶内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其主要分布在温暖、干燥气候地区,其主要类群为禾本科、莎草

科、马齿笕科、藜科和大戟科等,多为一年生植物。CAM植物夜间通过酸的形式保存二氧化碳,白天利用这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CAM植物主要分布在周期性干旱和贫瘠的生境中,其类群包括所有仙人掌属、大多数干草原、热带与亚热带沙漠的肉质植物以及热带的萝藦科、大戟科和凤梨科的全部的附生植物等。 一般来说,C4植物的光和能力较强,对光照强度的需求最高,C3植物的光和能力较弱,其光饱和点明显低于C4植物,而阴生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更低。 (二)光强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植物茎、叶的生长及形态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弱光条件下,幼茎的节间充分延伸,形成细而长的茎;而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则节间变短,茎变粗。光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有利于胚轴维管束中管状细胞的形成,因此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树苗的茎有发育良好的木质部。充足的阳光还能促进树苗根系的生长,形成较大的根茎比。在弱光照下,大多数树木的幼苗根系都较浅,较不发达。 此外,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羸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偏冠。一些喜光树种甚至发生主干倾斜、扭曲,这种偏冠现象在行道树或庭院树木中经常可以看到。 (三)光质的作用 太阳光谱中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的作用

植物体内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的作用关系

植物体内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的作用关系 摘要: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接触并能够识别后,侵入寄主体内,与寄主发生了一系列的作用机制,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这些作用机理。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寄主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生物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Abstract : Pathogenic microbes and host cell contact and able to identify, uncovered body, and host had a series of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from the Angle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lain these mechanism. 一、病原物与寄主互作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和寄主的识别 识别是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接触后短时间便发生物质和信息相互作用,激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及组织反应,从而决定最终感病或抗病后果。 两者接触部位包括胞壁和胞壁、质膜与质膜、吸胞与胞质、胞壁与质膜、胞内菌丝与胞质以及核酸与胞质(病毒)。 识别机制主要有外源凝集素、共同抗原、激发子、抑制子、蛋白质共聚学说等 1、外源凝集素(lectin) 植物中能够凝集红血球的蛋白质或糖蛋白称外源凝集素,也称植物凝集素。它存在于植物细胞膜或细胞壁上,按化学组成分为简单蛋白和糖蛋白两类。外源凝集素主要与碳水化合物进行结合,能够识别复杂碳水化合物上特定的糖残基,与糖发生可逆性结合而不改变糖苷键的共价结构。 2、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s) 研究发现,在亲缘关系远但可以发生亲和互作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或真菌等)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确立寄主与病原物之间基本亲和性上的作用可能是传递互作双方的信号,或抑制抗性反应。 3、激发子(elicitor) 指能诱导任何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分子。激发子类型多样,从激发的防御反应类型来看,可分为种族特异(race-spacific)和非特异(普通)激发子 4.、抑制子(suppressor) 抑制子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的能够抑制寄主防御反应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阻塞激发子与外源凝集素的结合而起作用,即与寄主细胞表面互补结合位点的结合而起作用。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以光谱、光照强度、日照时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而光谱成分是植物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在太阳光谱中,对于植物生活其最重要的是可见光部分(波长0.04μm~0.76μm),但紫外线(波长0.01μm~0.4μm)和红外线(波长0.76μm~1000μm)也有一定的意义。不同波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和支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太阳光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形态建成的作用。 太阳辐射不同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如下:1)波长大于1.00μm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能,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情况,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2)波长为1.00~0.72μm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波长为0.72~0.80μm的辐射称为远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3)波长为0.72~0.61μm的红光、橙光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强的光周期作用4)波长为0.61~0.51μm 的光,主要为绿光,表现为的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5)波长为0.51~0.40μm的光,主要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和黑色素强列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6)波长为 0.40~0.32μm的光,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如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叶片变厚等7)波长为0.32~0.28μm紫外线对大多数植物有害8)波长小于0.28μm的远紫外辐射可立即杀死植物。 此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类光能抑制职务的伸长,而是其形成粗矮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 影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培的影响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培的影响 植物组培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了飞快的发展。早期的组培报道,多集中于研究各类植物的培养基组成,包括无机盐、有机物、激素等培养基成分的种类和配比浓度。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培养基研究成果的积累,人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培养条件方面,如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容器内空气因素对组培和培养过程中植物生长速度、生长质量的影响。 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光照强度(light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据倪德祥等在香石竹的研究表明,白光条件下生长量最高,其次是红、黄、绿、蓝光对生长有抑制作用,单色光对叶绿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在复合光条件下完成。 3、光周期(light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 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在长日照下产生愈伤组织,有时需要暗培养,尤其是一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暗培养下比在光下更好。如红花、乌饭树的愈伤组织。 除某些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需要黑暗条件外,一般培养都需一定的光照。

长白山十五种常见植物的寄主昆虫调查

长白山十五种常见植物的寄主昆虫调查 动物三组组员:魏楠蒋璐璐张议文宋梓菲 范春霞高峰升陈欣悦 指导老师:王寅亮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长白山作为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最高的山峰,物种丰富,生物繁多,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活于其中的动物(昆虫)、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空间,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理想地域。本研究采用网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区15种植物中昆虫分布情况;采用GC-MS技术检测出植物中主要挥发物,研究并分析了昆虫的寄生与植物挥发物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对象为,这些植物隶属于9科;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2928只,隶属于9个目25科,其中同翅目和膜翅目是主要的优势类群。 根据昆虫与植物挥发物之间的关系所做的散点图得到一些数据:蝗总科与植物挥发物Hexanal为正相关,R值为0.5862;蝗总科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与Cyclohexasiloxane, dodecamethyl-含量没有直接关系,R值为0.0469;蚁科对宿主的选择与1,6-Cyclodecadiene, 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 [s-(E,E)]-含量也无相关性,R值为-0.1565;大青叶蝉与3-Hexenal含量图中各数据点分布较分散,不能构成相关性,因此可以说大青叶蝉的植物宿主的选择机制与植物中3-Hexenal含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R值为0.5321;大青叶蝉与1,6-Cyclodecadiene, 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 [s-(E,E)]-含量呈正相关,1,6-Cyclodecadiene, 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 [s-(E,E)]-可能是大青叶蝉选择宿主植物的重要化学物质,R值为0.4956;大青叶蝉数量与2-Hexenal含量呈负相关,即随着2-Hexenal含量的升高,植物上大青叶蝉的分布数量减少,R值为-0.2445。 所以我们得出:蝗虫总科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与Hexanal有正相关,即植物挥发物中Hexanal越多,吸引的蝗虫总科的昆虫就越多;大青叶蝉与1,6-Cyclodecadiene, 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 [s-(E,E)]-含量呈正相关,与2-Hexenal含量呈负相关,即植物挥发物中1,6-Cyclodecadiene, 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 [s-(E,E)]-,2-Hexenal, (E)-含量越少,寄主植物上的大青叶蝉越多。 关键词昆虫宿主定位机制长白山植物植物挥发物 1引言

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发芽以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了解哪种颜色的光对植物发芽或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哪种颜色的光对植物发芽以及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控制植物的生长。方法:将24株植物分成4组,每组6株,分别把4组置于不同光照下,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重量和比值的对比。把500粒种子分成5组,每组100粒,至于不同颜色的光照下,测算发芽率,进行对比。结果:在自然光下种子发芽率最高,植物长得最好;红色光下的种子发芽率也较高;黄色光下的小苗长势较好;其余则不是很好。结论:相比之下,自然光对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都起到积极作用;黄光也可对植物生长起到积极作用;红光对种子的萌发起到积极作用;其他都起到消极作用。关键词:光质植物影响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能量。光具有粒子性质,又称为光子。光子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分为7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在可见光区,紫光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红光波长较长,能量最小。① 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只是可见光,因为在光合作用中起到作用的色素——叶绿素只吸收可见光。那么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对植物都有什么影响呢?根据资料,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叶绿素a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呈草绿色;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光和橙色光,呈黄绿色;而两种叶绿素都不吸收绿光。因此我们猜想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几种光,也就是蓝紫光和红光对植物的发芽以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绿光则对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实验是证实猜想的唯一方法。所以为了证实猜想,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选择7盆品种以及长势相同的植物作为实验品,准备7个玻璃罩分别用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塑料袋套上,把植物罩在玻璃罩中,放在光照下。因为有色透明塑料袋会吸收不同颜色的光,只允许本颜色的光通过,所以可以保证植物受到的光是单一的。几个小时后,把蜡烛放入7个玻璃罩中(每个玻璃罩中各一个),检测7盆植物在其中释放的氧气含量,燃烧时间越长,说明植物转化的有机物越多,给自己提供的能量越多,长得也最好。蜡烛在哪种玻璃罩中燃烧时间最长,那个玻璃罩相对颜色的光质就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燃烧时间最短的蜡烛所在玻璃罩相对的光质就对植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在把蜡烛放进玻璃罩中时,里面的氧气会出来,而外面的空气会进去,它们会往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这样就不能准确测出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影响,所以我们否定了这个实验计划。 经过仔细的考虑以后,我们定下了实验计划:选用24株景天科小苗(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容易成活),称量净重后移植到纸杯中进行编号,按净重分为4组,每组6株。

[1164]《资源植物及利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164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以下植物中属于紫胶虫寄主植物的是 .白蜡树 .盐肤木 .合欢 .女贞 2、以下不属于我国三个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岭南地区 .横断山区 3、以下植物中可以作为土壤盐渍化指示植物的是 . B. 杜鹃花 .葎草 .海蓬子 .凤仙花 4、以下果树中不属于仁果类果树的是 . A. 海棠 .樱桃 .花红 .山楂 5、以下纤维植物中主要利用茎韧皮纤维的是 . E. 剑麻 .小麦 .芦苇 .构树 6、以下野生蔬菜中,以花为主要食用部位的是

. C. 白花羊蹄甲 .香椿 .马齿苋 .鱼腥草 7、以下蜜源植物中只能作为辅助蜜源植物的是 . D. 野坝子 .荔枝 .油菜 .桑 8、以下不属于世界三大饮料植物的是 .啤酒花 .可可 .咖啡 .茶 9、以下能源植物中含有丰富烃类成分的是 .油菜 .玉米 .棕榈 .绿玉树 10、以下饮料植物中以茎为利用部位的是 .甜叶菊 .石斛 .茉莉花 .芍药 多项选择题 11、世界观赏植物的三大起源中心为 .中国中心 .中南美中心 .西亚中心 .澳大利亚中心 12、以下甜味剂植物中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有

.罗汉果 .拐枣 .甜叶菊 判断题 13、饲用植物全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没有饲用价值。 . A.√ . B.× 14、一种资源植物往往具有多种用途。 . A.√ . B.× 15、我国的饲用植物种类繁多,并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为主。 . A.√ . B.× 16、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的色调不太稳定,易随pH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A.√ . B.× 17、油脂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极少为木本植物 . A.√ . B.× 18、鞣制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以用来鞣皮。 . A.√ . B.× 19、根据林奈的二界系统观点,我们平常食用的蘑菇、香菇均属于植物。 . A.√ . B.× 20、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资源植物应用的记载。 . A.√ . B.× 21、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中可提取一种金色染料。

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 植物生长需要光,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吗?那么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把豌豆种放在不同色光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其发芽、长叶、生根、生茎情况。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利于植物的栽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1)色光对植物的发芽有影响:蓝光下生长打的植物发芽最快,其次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三个发芽的是黄光下的植物。 (2)色光对植物的绿叶生长有影响:长绿叶时,长的最好的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二是黄光下的植物,第三是绿光下的植物。 (3)色光对植物的生根长度有影响:生根长度最长的是黄光下的植物,其次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三是蓝光下生长的植物,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确实有不同影响,植物主要是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但此实验结果则是绿光下植物长的最好,此处有待研究。红光使植物更快生茎,蓝光是植物更快发芽,绿光使植物长得更好。 【关键词】色光植物器官 【正文】 一、提出问题 光在植物的生长中是必不可少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产生葡萄糖和能量,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但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吗?不同色光会使植物出现什么现象?因此,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利于植物的栽培。 二、实验原理 如果某一种色光不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那么此光的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与自然光照下生长的植物相同,对植物的器官生长无影响。因此,通过人工创造不同色光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发芽、叶片生长、生根长度的比较来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用具 1、种子(豌豆*50)、棉花(两包)五个玻璃杯 2、铁丝、玻璃纸(四张—红.黄.蓝.绿)、纸箱 3、电灯炮(60烛光的飞利浦灯泡)红白电线十五公尺,双向插头 4、纪录本、测量工具。 四、实验步骤 <一>人工创造不同色光。 取五个40×25×38厘米的硬纸箱,用不透明胶带将纸箱各角封好,使不透光。在纸箱顶上各开10×8厘米的孔。其中4个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封好,用以人工创造各种单色光(红、黄、蓝、绿),1个不包玻璃纸,作为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