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萼龙葵的识别与防控

刺萼龙葵的识别与防控
刺萼龙葵的识别与防控

红火蚁防治方案资料

红火蚁防治方案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简介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学校、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端的螫针会叮螫人的皮肤,并注入毒液,使人产生疼痛感,出现红肿小脓疱,有的会过敏而休克,甚至死亡。 2 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为沸水处理蚁巢和水淹法对红火蚁进行控制。沸水处理一般采取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沸水的做法,防除效果近60%。沸水必须灌注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成功率较低,必须每隔5~10天处理1次,连续处理3~4次,但处理区域很容易再发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沸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在热水中加入一点肥皂或洗衣服液,可增加防效。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的方法,需挖掘整个蚁丘并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2.2 化学防治 红火蚁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防治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红火蚁防治中主要使用的农药剂型有:乳油、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饵粒。 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用于喷洒、灌穴、撒布等;触杀性的农药有: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氢菊酯、七氟菊酯、除虫菊素等。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1、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饲料中的水分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游离水(又叫初水),二是吸 附水。因此水分的测定一般包括初水和吸附水的测定,总水的计算。有些饲料如子实、糠麸类饲料和秸杆、干草等都处于风干状态,因 此只测吸附水(也就是总水),不测初水和计算总水分的含量。 1.1 初水分的测定 1.1.1 仪器设备 工业天秤,电热式恒温烘箱,剪刀,粉碎机,样本瓶,药匙,培养皿,筛子。 1.1.2 测定原理 含水分高的新鲜饲料在60-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逸失的重量即为初水。 1.1.3 测定步骤 取平均样品200-300g,置于已知重量的培养皿中,先在80℃条件下,烘15min,然后放在60-65℃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到样品容易 磨碎(5-6h)。将烘干的样品放在室内自然的条件下冷却4-6h(不 少于2h),便成为风干状态。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称重 之差不超过0.5g为止。 初水分=烘干前后重量之差/鲜样品重*100% 1.2 吸附水分测定(干物质测定) 1.2.1 测定原理 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试样吸附水分。在该温度下干燥,不仅饲料中的吸附水被蒸发,同时一 部分胶体水分也被蒸发,另外还有少量挥发油挥发。 1.2.2 仪器设备 称量瓶,烘箱,药匙,干燥器(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分析天平,坩埚钳,小毛刷。 1.2.3 测定步骤 洁净的称量瓶,在105℃烘箱中烘1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 ,

称重,准确至0.0002g。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 0.0005g为恒重。在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 2-5g(含水重0.1g以上,样厚4mm以下),准确至0.0002g,称量瓶 不盖盖,在105℃烘箱中烘3h(温度到达105℃开始计时),取出, 盖好称量瓶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同样烘干1h,冷却,称重,直到两次重量差小于0.0002g。 1.2.4 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见下式: 水分=(W1-W2)/(W1-W0)*100% 式中:W1为烘干前试样及称量瓶重(g);W2为105℃烘干后试样及 称量瓶重(g);W0为已恒重的称量瓶重(g)。 重复性: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两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2%,否则重做。 精密度:含水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含水量在5-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含水量在5%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相对偏差=每个平行测定结果与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两次 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 1.2.5 注意事项 加热时样本中有挥发物质可能与样本中水分一起损失,例如青贮料中的VFA。 某些含脂肪高的样品,烘干时间长反而增重,为脂肪氧化所致,应以增重前那次重量为准。 含糖分高的易分解或易焦化试样,应使用减压干燥法(70℃,600mm 汞柱以下,烘干5h 测定水分)。 1.3 SC69-02C型水分快速测定仪 1.3.1 原理:使试样受红外线辐射波的热能后,游离水分迅速蒸发后,即能通过仪器上的光学投影装置直接读出试样物质含水率的百 分比。 1.3.2 操作步骤 干燥预热:预热5分钟,关灯冷却至常温。 开灯20分钟后,用10g砝码校正零点。在加码盘中放置5克砝码,并在天平或仪器上称取试样5g。 加热测试:开启红外灯,对试样进行加热,在一定的时间后刻度移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铲除刺萼龙葵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铲除刺萼龙葵行动实 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朝政办发[2008]92号 【发布部门】朝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7.31 【实施日期】2008.07.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铲除刺萼龙葵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政办发〔2008〕9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铲除刺萼龙葵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朝阳市铲除刺萼龙葵行动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刺萼龙葵生长,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方案。 一、提高刺萼龙葵铲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刺萼龙葵原产于北美洲,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坚刺,可伤害家畜,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事操作。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约3.8×104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 刺萼龙葵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土壤、水分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植物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我国被列为检疫植物。 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市刺萼龙葵发生面积大约4.7万亩,重点分布于朝阳县、北票市境内大凌河两岸和建平县、喀左县境内虻牛河两岸,朝阳县部分撂荒地、农田果园和建平县铁路两侧也有发现。从目前我市发生情况看,刺萼龙葵已适应我市生存环境,并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如不采取灭除措施,必将对全市植物生长造成巨大威胁,一旦蔓延、扩散到其他地区,后果更不堪设想。铲除刺萼龙葵行动是保护生态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及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

第22卷第2期2007年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 CE S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 E V o l.22 N o.2 F e b.,2007 文章编号:1001-8166(2007)02-0167-04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及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 赵晓英1,2,马晓东1,徐郑伟3 (1.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绿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3.新疆钢铁集团物业公司绿化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2) 摘 要:刺萼龙葵(S o l anum r o s t r a t um)为茄科茄属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原产于北美。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该植物于1981进入我国辽宁,继而在北京出现,如今首次在乌鲁木齐被发现,说明它的潜在入侵区包括干旱区。文章阐述了刺萼龙葵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化学成分及功效、危害、进化生物学、在中国入侵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旨在为防止其在干旱区传播蔓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刺萼龙葵;黄花刺茄;外来植物;干旱区;种群传播 中图分类号:Q16;X176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8月,我们偶然在乌鲁木齐市焦化山发现了一种植物,经鉴定,确认为外来植物刺萼龙葵(S o l anum r o s t r a t um D unal),又名黄花刺茄。这是继我国辽宁、北京等地发现刺萼龙葵后,第一次在干旱的新疆发现。 刺萼龙葵为茄科茄属的植物,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1,2]。刺萼龙葵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3],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4],在俄罗斯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5,6]。我国动植物检疫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的通知》中,将其列为检疫植物。 外来生物入侵已引起全世界的共同关注;入侵物种可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7],如紫茎泽兰(E u p a t o-r i um a d e nph r um)、大米草(S pa r ti na a ng li c a)、加拿大一枝黄花(S o li dago c anad e n s i s)等入侵植物已在我国造成严重危害。据统计,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8]。外来生物一旦 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则极为困难,而用于防治的费用则更为巨大。因此,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刺萼龙葵的研究现状及在新疆出现的生态学意义,有助于为防止其在干旱区传播蔓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刺萼龙葵由法国植物学家M i c h a el F e li x D unal 于1813年定名,模式标本保存在墨西哥的克雷塔罗(Q uerét a r o)大学[9];英文名为B u ff a l o b ur。关于刺萼龙葵,国内的研究很少,国外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形态特征:该植物为一年生草本,高30~60c m。主要特征为:茎、叶、花萼、果实均被刺,雄蕊5,其中1个比其它4个长且为钩形[9~11](图1)。种加词r o s t r a t um的拉丁文原意为“钩形的”,即揭示了它的这一特征。 (2)分布与生境:该植物原产墨西哥及美国西 * 收稿日期:2006-12-15;修回日期:2007-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砾质荒漠三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更新策略”(编号:3066035);新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周边野生灌木资源调查及在荒山绿化中应用”资助.  作者简介:赵晓英(1963-),女,甘肃金塔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E- m a i l:z z haoxy @163. c om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等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红火蚁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与红火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监测目的是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包括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秸秆、其他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壤的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的东西)的地区。监测目的是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3 监测范围 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高尔夫球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的场所。 4监测时期 在气温为20-32℃时间段进行。 5 监测用品 工具:诱瓶、扩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等; 材料:酒精(95%)和诱饵(火腿肠等)。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或经常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

现红火蚁危害的症状,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巢,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询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6.1.2 踏查 结合访问调查情况进行,在调查区域内步行观察附近有无可疑的蚁丘,计划行走的路线要覆盖整个调查区域。可用一根长80-100 cm、直径0.3-0.4 cm铁丝,拨开杂草或障碍物观察有无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蚂蚁迅速出巢并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采集蚂蚁标本(方法见附录1),进行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填写红火蚁监测记录表(附表1)。 如确认有疫情发生,进一步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监测。 6.2 发生区 6.2.1发生范围监测 参照6.1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 6.2.2发生动态监测 6.2.2.1 诱饵制作及用量 用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0.5cm 左右的薄片,放入专用的塑料诱瓶中,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诱集。注意使用的火腿肠要新鲜。 6.2.2.2诱瓶的放置与使用 诱瓶的放置应覆盖所有的村庄或社区,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类型场所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诱瓶,瓶间相距10m。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诱瓶。注意选择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放置诱瓶。使用时将诱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取出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附表2)。 7 疫情诊断 7.1 现场诊断 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可根据蚂蚁的形态特征、行为以及蚁丘的形状进行鉴定(附录2),必要时可采制标本。 7.2室内鉴定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摘要:以橘子、猕猴桃两种水果及胡萝卜一种蔬菜为材料,依次测定三种材料的VC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VC含量时利用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DCPIP)在酸性条件下滴定VC酸性溶液,滴定终点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的那一刻。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在595nm处测其吸光度进而计算含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时,则采用蒽酮法进行测定。 关键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蒽酮法;V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 子课题一水果蔬菜中VC提取及含量测定 引言 Vc 是人类膳食营养中非常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分布于水果(柑橘、草莓、山楂、苹果),蔬菜(辣椒、西红柿)中,部分饮料中也含有水溶性 Vc。人、猴等在肝脏中缺少一个古洛内酯氧化酶,因此,在体内不能合成 V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知名度,在很多饮料产品中也加入部分 Vc,例如脉动、激活、水溶 C100 等。缺乏 Vc 易得坏血病(毛细管脆弱,牙龈发炎出血,肌肉出血),所以 Vc 又称为抗坏血酸。 1.1实验原理: 天然 Vc 有还原型和氧化脱氢型两种,还原型 V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本实验即利用还原型 Vc 还原染料 2,6-二氯酚靛酚的反应来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为红色,还原型 Vc 能将红色的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同时还原型 Vc 自身被氧化成脱氢型 Vc。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滴定 Vc 酸性溶液,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那一刻,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消耗的染料与样品中还原型 Vc 含量成正比。 1.2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橘子、猕猴桃、胡萝卜 仪器:研钵、锥形瓶、微量滴定管等 试剂:(1)2%的草酸溶液;(2)0.2mg/ml 的标准 Vc 溶液(用 2%的草酸溶液配) 。(3)0.1mg/ml 的 2,6 一二氯酚靛酚溶液 (棕色瓶装 4℃保存)。 1.3实验方法: 1.3.1标准液的滴定:(1)取标准 Vc 液 5ml 于锥形瓶中,用 2.6 一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15 秒不褪色;(2)取5 ml 2%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1.3.2样品Vc含量的测定:取 1g 水果或蔬菜,加入 2%草酸溶液 3ml 研磨成匀浆,转入10ml 离心管,再用 4ml 2% 草酸溶液分两次冲洗研钵,一并转入离心管中,3000r/min 离心 10 分钟,上清液转入 25ml 容量瓶并定容,取 5ml 溶液立即用 2,6 一二氯酚靛酚滴定至出现粉红色,15 秒不褪色,重复三次。 1.4结果与讨论 1.4.1 标准液滴定 标准 Vc 溶液 0.1mg/ml 滴定时所消耗的染料体积(ml) (滴定标准 Vc 溶液所用染料体积减去滴定空白溶 液所用染料体积) 每 1 毫升染料溶液 所氧化的 Vc 的量 (mg/ml) (T) 5ml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 0.0714 7 7 7 7 1.4.2样品滴定 样品名称样品液的总体积 (ml) 滴定时所用样品 液的量 (ml) 滴定样品所用染料量Va(ml) 1 2 3 平均 橘子 25ml 5ml 0.4 0.2 0.4 0.333 猕猴桃 4.8 3.85 3.45 4.033 胡萝卜0.15 0.25 0.2 0.2

城区红火蚁防控活动方案

城区红火蚁防控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以控制红火蚁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生态环境平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为目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红火蚁防控共同责任机制的作用,严格按照我县对红火蚁防控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红火蚁进行防控。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红火蚁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成立城管局防控红火蚁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原则 (一)全面监控,突出重点 城区公共绿地、广场、公园和运动场所等是红火蚁发生的敏感地带,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在全面监控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上述敏感地带的防控工作。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未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要加强防范,实施检疫措施,严防疫情传入。发生地点要全面开展扑杀防控,实施根除技术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各绿化监管人员要加强疫情监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监测和控制扑杀工作。 四、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

作为入侵生物物种,红火蚁在国内缺少天敌的控制,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红火蚁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路段绿化监管人员和环净美公司绿化科人员是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根据责任分工,完成好各项工作。 (一)责任分工 (二)工作任务 1.按照有关红火蚁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成立红火蚁防控工作机构,制订并实施本部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本部门红火蚁防控工作责任制。 2.落实本系统对红火蚁预防、控制、监测和疫情处理的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做好预防。对本系统建设或管理的绿化工程和市政工程红火蚁防治纳入工程合同,工程所用植物须严格完成检疫程序,并提供产地、来源地《植物检疫证书》。 二是加强监测。组织人力物力,按照《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坚持长期监测、事前预报监测和事后防控效果监测相结合,查漏补缺。 三是及时处置。所辖范围发现红火蚁时,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封锁、扑杀,及时控制和扑灭,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县防控红火蚁疫情指挥部并通知有关乡镇和部门。

江南常见野花野草

江南地区常见野花野草及其对作物影响 一、苘麻 苘麻对烟粉虱、棉铃虫有诱集作用,对于棉花、烟草等种植可以在其周围散种一些起到诱杀、保产的作用。 新开田可以用水浸方式防治起发育 二、狗尾草 主要危害麦类棉花和豆类等主要旱作物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寄主 新开田地要清洁播种材料利用地膜和有机物等防治此植物草籽传入 三、荠菜

种子受潮后分泌出粘稠的分泌物,可以粘住虫子(但不会吸收虫子的养分)。因此在水中可 四、苍耳 苍耳会与作物争夺生存空间,严重影响玉米、棉花、大豆产量。 五、艾草 艾草有驱虫、杀菌效果。晒干后直接点燃就可 六、蒺藜

会与作物争夺养分,对家畜体表柔嫩处造成损伤 可以在其4-5叶根系未深前人工物理铲除,也可在大面积侵染区采用,30cm行距种植多年生苜蓿进行生物防控 七、酸枣 野生酸枣并不常见,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可以作物招待客人的礼物。 八、刺萼龙葵 可危害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产量 在5~6月用人工或使用机械铲除或种植紫穗槐和沙棘等植物对刺萼龙葵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九、菟丝子 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丝子寄生危害。 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花圃,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

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 十、刺苋 作物田、菜田、果园主要要杂草会诱发白锈病吸引蚜虫 十一、灰绿藜 危害小麦、棉花和蔬菜等 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方法进行除草; 十二、马齿苋 影响植物采光 可以用来喂鸡,提高抗病力。每只食量20~50克,分上午、下午两次剁碎后喂养。

龙葵碱含量测定

乙醇法:称取20g的马铃薯鲜样品,将样品和几个玻璃珠(防止加热沸腾)放置于 250ml的圆底烧瓶中,添加100ml的95%乙醇,将圆形烧瓶连接直形冷凝管,放置于水浴锅,调节温度为85-95℃,水浴4个小时。冷却,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近干,然后将剩余的乙醇倒入蒸发皿中,将乙醇蒸干。用30ml的5%硫酸溶解剩余物,过滤,收取滤液,加入浓氨水调节PH值为10-10.5,冷却,放置于冰箱过夜。4℃,5000r/min离心,去上清液,用l%氨水洗涤,再离心,洗涤,至洗涤液澄清,离心,取沉淀即得粗样品。 乙醇一乙酸法:称取2g的烘干马铃薯鲜样品,加100ml乙醇和3ml乙酸,磁力搅拌器搅拌15分钟,过滤。滤液装入索氏脂肪抽提器的称脂瓶,滤渣用滤纸包住,放入索氏脂肪提取器的滤纸筒内,水浴抽提16小时后,回收乙醇近干,然后将剩余的乙醇倒入蒸发皿中,将乙醇蒸干。用30ml的5%硫酸溶解剩余物,过滤,收取滤液,加入浓氨水调节pH值为10~10.5,冷却,放置于冰箱过夜。4℃,5000r/min离心,去上清液,用1%氨水洗涤,再离心,洗涤,至洗涤液澄清,离心,取沉淀即得粗样品。 3.测定方法 龙葵碱标准溶液:精确称取0.0500g龙葵碱,加入l%硫酸溶液溶解,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1%硫酸溶液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ml含龙葵碱lmg。标准曲线的制作:取0、0.2、0.4、0.6、0.8、1.0ml标准溶液以1%硫酸稀释到2ml,置冰浴中逐渐加入5ml硫酸(宜于3分钟以上时间滴完),放置1分钟,然后置冰浴中滴加2.5ml l%甲醛(在2分钟以上时间滴完),放置90分钟后,于52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样品的测定:将提取的粗样品用l%硫酸溶解,定容到10ml。取2ml的样品溶液,与标准曲线的制备同样操作,先预测其大概浓度,再以1%硫酸调节样品浓度,使之每毫升在0.2mg以下,取2ml按标准曲线制备项下操作,于520nm波长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 4.马铃薯中龙葵碱含量的计算公式 X(mg/100g)=(P*V*50)/m 式中X—100g样品中所含龙葵碱的量 P—测定结果相应的标准浓度(mg/ml) V一样品提取之后定容总体积(ml) m一样品量(g)

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附件: 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一、RIFA背景资料: 输入性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拉丁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 家蚁属成员,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 (Parana)流域,其蚁群分工严密,喜群聚 并好攻击,对其栖居地的周围环境生物具 有强大危害。RIFA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 力,可造成重大经济危害,并对人、畜有骚扰及叮咬损伤甚至致死性,常造成输入国农牧业的严重损失及受累居民的健康危害,而导致恐慌。 美国每年有500万人被RIFA咬伤,其中2.5万人到医院就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1998年调查资料:约有33000人因被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15%会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产生严重过敏反应造成过敏性休克,当年有两起被RIFA叮咬死亡的病例。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在RIFA地区劳动或其它户外活动时穿着雨靴和手套,防止 被咬伤;随身携带类固醇类外用药物,如不慎被叮咬要及时涂抹患处。 (2)发现RIFA后不要触动,不要踩踏蚁巢,更不要用手去触 摸、捉捕RIFA,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鉴定和处理。

(3)R IFA蚁巢一经发现,立即做出明显标志,以免人群接触, 造成伤害。 三、监测: (1)主动监测:在发现RIFA的地区和周边高危地区,利用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登记,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将RIFA伤人列入木地区监测疾病,在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监测点,每月上报RIFA叮咬病例报告表。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整理后,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汇总分析本地区RIFA伤人情况, 并分别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灭蚁药安全性评价。在灭蚁过程中,监测人、畜灭蚁药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开展灭蚁药安全性评价。 四、储备: (1)技术储备:成立专家组。专家主要涉及虫媒生物控制、临床、环境卫生学、中毒等学科。 (2)药品储备: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外用后能减轻充血和水肿,使瘙痒的程度和某些皮肤损害的炎性反应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等。 五、R IFA伤人诊断: 主要依据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R IFA叮咬史。RIFA棕红色,攻击性强,叮咬时身体呈弓形,首尾相连。 (2)被叮咬部位持续性灼热样疼痛,,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

最权威的红火蚁处治方案

灭虫整改专项方案 一、概况 XX公司(2010年部分)由我司负责施工,在绿化种植后,我司依照《XX 市迎检查绿化美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试行)》的要求委托XX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此工程的苗木进行病虫害检测。据园林病虫害检测报告所述,在军区的台湾草上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巢十二个。红火蚁啃食植株,捕食益虫,对生态造成较大危害。蚁巢明显特征为出口处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成熟蚁巢明显隆起,高出地面10-20cm,严重破坏草坪景观绿化。对此质监员、监理和公司领导都相当的重视,针对红火蚁肆虐情况提出各种有效的灭虫方案。 二、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万~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 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毫米。红火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该虫1930年入侵美国,目前在美国南部13个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等有分布,是近期传入我国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昆虫,能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等,也能采集植物种子、花蕾和果实、损害植物茎和树干,在旱季会加剧破坏性。红火蚁一般是通过自然迁飞进行传播,但主要是通过人类行为来协助传播,如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及集装箱、货物包装等粘附的土壤都是传播的途径。红火蚁主要入侵草坪、绿化带、苗圃、高尔夫球场、荒地、田埂、河岸、电线杆基部、堤坝、学校、房屋墙角以及盆栽植物、垃圾堆、肥料等地,能严重破坏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中的大敌,而且红火蚁对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腹部末端的

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

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 叶建春,陈军,曹春梅,吴玉东,刘维文,尹奇勋 (广西钦州市植保植检站)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害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和旅游贸易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1月,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据此,各地都出台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近年来,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园林绿化的草皮、苗木、花卉等苗木市场异常活跃,省内和省间调运绿化产品频繁,红火蚁随这些调运活动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这种变化也使得我们的疫情防控思路要从应急防治向源头阻截、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转变,从而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扩散。 1 红火蚁的传播方式和疫情形势 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对农业、林业能够造成重大危害。红火蚁的传播与扩散主要通过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2种方式。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作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可通过3种途径:第1,随被污染的草皮、苗木、花卉、土壤、堆肥、园艺设备、包装货柜、运输工具等传播;第2,受蚁巢污染的进口培养土(如蛭石、泥炭土、珍珠岩);第3,货箱夹层或货柜的底部夹层会带含有蚁后的蚁巢。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化建设需从苗圃、草场、土壤肥沃的地方调运草皮、苗木、花卉等材料,带土植物调动频繁。若调运过程中携带红火蚁,则极易使疫情扩散。因此,当前国内局部发生植物检疫疫情呈扩散蔓延之势,红火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2 导致红火蚁发生扩散的风险因素 2.1 针对园林绿化产业,未建立全面的疫情网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园林绿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城市建设步伐迅速加快,苗木需求量急速增大,园林绿化企业数量迅速膨胀。少数经营者对检疫意识薄弱,出现不检疫填报、代填、补开《产地检疫合格证申请表》 现象。园林绿化企业经营范围广,涉及品种多,既有林业植检部门所监管的灌木、乔木等苗木,又包括农业植检部门所负责检疫的草木花卉种苗。在植检执法过程中对象多、任务重,监测、检测手段有限,涉及农业、林业的两个检疫执法部门,而缺少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一些强制封锁隔离处置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得疫情不能及时有效控制。 另外,出于当地产业保护的考虑,植物检疫信息网络平台关于园林绿化企业的产地检疫信息较少或通报疫情发生情况信息滞后,使部分红火蚁疫情源头摸不清楚,再加上每年财政对红火蚁普查经费支撑力度有限,除一些较大发生面积的疫情外,其它零碎发生点不能一一普查到,这种情况下构建的疫情分布图谱,会导致红火蚁疫情防控丁作存在盲点,极大地影响了红火蚁的监测、预防和防治工作。 2.2 调运日趋频繁,防疫形势复杂一是沿海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是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等园艺产品进口及国外引种的主要地区,疫情来源复杂;二是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逐步扩大,一些负责绿化的单位从疫区调运草皮、苗木、花卉,且调入后其栽种位置和实际作用都不向当地农林检疫部门申报,一旦传人疫情,就无法进行有效跟踪控制。三是道路交通发达,民营物流公司增多,物流量大,若个别物流公司在承运和收寄未经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苗木、草皮繁殖材料携带红火蚁,可能将红火蚁传人周边地区;四是一些已经发生了红火蚁疫情的苗木场在检疫部门限制生产的情况下继续繁育种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疫情封锁隔离效果尽失。 2.3 未补充相关单位责任,缺少多部门合作机制长期以来,红火蚁的普查、

主要水果营养成分分析(精)

瓜果之王——西瓜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水分93.3克, 蛋白质0.6克, 脂肪0.1克, 膳食纤维0.3克, 碳水化合物 5.5克, 钙8毫克, 磷9毫克, 铁0.3毫克, 锌0.1毫克, 胡萝卜素0.45毫克, 维生素B10.02毫克, 维生素B20.03毫克, 尼克酸0.2毫克, 维生素C6毫克等。 秋燥的克星——梨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水分90克, 蛋白质0.4克, 脂肪0.1克,

膳食纤维2克, 碳水化合物7.3克, 钙11毫克, 磷12毫克, 维生素B10.01毫克, 维生素B20.04毫克, 尼克酸0.1毫克, 维生素C1毫克, 以及柠檬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 百果之冠——香蕉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水分75.8克, 蛋白质1.4克, 脂肪0.2克, 膳食纤维1.2克, 碳水化合物20.8克, 钙7毫克, 磷28毫克, 锌0.18毫克, 胡萝卜素60微克,

维生素B10.02毫克, 维生素B20.04毫克, 尼克酸0.7毫克, 维生素C8毫克, 以及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幸福果——苹果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水分85.9克, 蛋白质0.3克, 脂肪0.3克, 膳食纤维0.8克, 碳水化合物12.5克, 钙15毫克, 磷7毫克, 铁0.3毫克, 锌0.06毫克, 胡萝卜素0.6毫克, 维生素B10.01毫克, 维生素B20.02毫克,

尼克酸0.1毫克, 维生素C4毫克, 以及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芳香醇、鞣酸、果胶等。 水果皇后——草莓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蛋白质1克, 脂肪0.6克, 无机盐0.8克, 粗纤维素1.4克, 糖 5.7克, 维生素C50-120毫克,(比西瓜多10倍钙32毫克, 铁 1.1毫克, 磷1毫克, 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鞣质、酚类、苹果酸、柠檬酸、水杨酸等。 春果第一枝——樱桃的营养成分:它既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也含有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其 铁的含量,每百克高达6-8毫克,比苹果、橘子、梨高20至30倍。 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橘子、葡萄高4-5倍,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1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危害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在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省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以及农业部《关于印发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 (一)确认 疑似红火蚁发生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在24小时内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到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的专门科研机构鉴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二)报告 确认本地区发生红火蚁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

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对本地区进行普查,及时查清发生和分布情况。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红火蚁发生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同时抄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三)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的。 一级危害:2个或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红火蚁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出现以上一至三级程度危害时,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

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一)三级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全市红火蚁发生情况;市级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二)二级响应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相关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 防控目标 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 防控策略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 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 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 检疫措施 3.2.1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3.2.2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均必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液的浸渍或灌注处理。浸渍或灌注时,其

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均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也可以均匀施放毒死蜱粒剂、氯戊菊自旨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 0.0025%),施用完后洒水须彻底浇透。 在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药剂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 毒饵法 3.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氟虫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 使用方法 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 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cm-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cm-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

实际上,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Hennberg和Stohman所创立的Weende饲料分析体系。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干物质); ②粗灰分(矿物质);②粗蛋白(N x 6.25);④粗脂肪(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NFE,计算值)。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按照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 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 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EF)。 (一)水分 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对于不同饲料,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GB6435—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方法原理 试样在(105±2)℃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仪器设备 (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0.42mm(40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40mm、高25mm (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

全镇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全镇进一步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贯彻X省农业厅、林业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X 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X农保[X]210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在发生X 火蚁疫情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保护我镇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X省防控X火蚁疫情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以控制X火蚁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生态环境平衡、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为目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X火蚁防控责任机制的作用,严格按照省、市、县对X火蚁防控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X 火蚁进行防控。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实施,条块结合。 防控工作以村(居)属地管理为主,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条块结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落实措施,全面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 (二)全面监控,突出重点。 做好对居民区、学校、公共绿地、道路、堤围和运动场所等X 火蚁发生敏感地带的全面监控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是X火蚁为害和

扩散蔓延的主要季节,要抓住春、秋两季有利时机进行扑杀,提高防控效果。 (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未发现X火蚁的辖区要加强防范,实施检疫措施,严防疫情传入。发生区要全面开展扑杀防控,实施点根除技术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镇X火蚁防控工作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X镇X火蚁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镇农技站,办公室主任由X 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培训,指导组织排查、防控,上报有关信息,协调各部门、各村(居)开展好防控等工作等,其中,X平负责上湖基点、X负责X基点、X负责后港基点、X负责沿海基点具体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防控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X火蚁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工作实际,成立X火蚁防控工作机构,制订并实施本辖区、本部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做好防控应急物资的贮备,落实辖区内或管辖范围内X火蚁的预防、控制、监测和灭杀处理工作。 (二)建立层级防控工作责任制,形成纵横联动防控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