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传说是佛教文化的珍宝

寺庙传说是佛教文化的珍宝
寺庙传说是佛教文化的珍宝

寺庙传说是佛教文化的珍宝

寺庙传说是民俗传说的一个独特类型,是寺庙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社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寺庙传说对于寺庙有正面或负面的意义,但都应该惜之敬之,慎而待之。

寺庙传说是关于寺庙来源、对于寺庙人物故事及其评价的一种传说。寺庙传说与社会各种观念交织,组成了一幅链接信仰与社会的图卷。

相传中国寺庙之祖为河南洛阳白马寺,而此寺之得名于天下,乃是该寺的传说。在白马寺的传说中,汉明帝夜梦金人、白马驮经、经函放光明的神话,缔造了白马寺的神圣地位。

这种带有历史因子的神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些故事看起来令人信服。在白马寺的传说中,汉明帝实有其人,寺庙实有其物,寺庙内确有葡萄等美味水果植物,还有一个称宝公的人。

寺庙传说塑造寺庙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上海有一座著名的寺庙——龙华寺。龙华寺的起源与三国时期僧人康僧会相关,而康僧会的故事,则是今天龙华寺将其奉为祖师的依据。

龙华寺的起源故事,是一个僧龙斗法的故事,是一个佛教与民间信仰、本土文化冲突的故事。相传过去龙华一带乃一片水泽之地,是广泽龙王的寄生之所。康僧会来到这里,结茅茨为庐弘法。广泽龙王怎么办呢?一说是两人斗法,广泽龙王输了,逃到东海去了;一说是两人斗法,广泽龙王也是输了,但是做了护法;一说是广泽龙王让出来地盘,但是寺庙给了他一片空间享受供奉。

白蛇传的故事是表现民间对于佛教信仰态度的重要传说,曾被列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最初并不是白娘子与寺庙的冲突、与法海的冲突,而是与某道人的冲突。江南地区两处重要的佛教建筑——雷峰塔和金山寺,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躺枪了。鲁迅的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把佛教经典建筑视为罪过标符。

从宋代开始出现的,以《西湖三塔记》为基本原型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主旨还是教育百姓不可纵欲,否则丧生。故事以夸张的情节,描述因为贪恋女色导致的悲剧。故事一波三折,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但是后来的情节出现了法海和尚,出现了金山寺,出现了雷峰塔,这些佛教元素长期以来都是正面的,是教育青年

健康成长的民间教程。雷峰塔和金山寺因为这些传说获得外在的助力,成就了名寺和名塔的地位。

“五四”以来,田汉的改编版《白蛇传》和鲁迅的杂文,一下子将白蛇传的故事引向了单一的个性解放与封建压迫矛盾的方向,这使金山寺、雷峰塔备受压力。尤其是随着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热播,法海的负面形象日渐突出,成为定式,后来各种版本的影视作品迭出,虽然有为法海翻案、为法海的行为寻找合理性的动机,但是法海的形象越抹越黑则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倒掉的雷峰塔,这是一个地方风物惨遭破坏的事件,被鲁迅解读为一个值得鼓掌的事情。雷峰塔本来是一个信仰对象,但是随着白蛇传故事的传播,雷峰塔的形象开始向着娱乐、向着大爱的方向转变。原谅白娘子、同情白娘子、祈福白娘子的社会心理事实上与佛教的慈悲为怀相一致,于是杭州有了雷峰塔的重建行为。这其中当然有旅游开发的民俗经济发展的基本动机,更有杭州城市形象营销的内在动机。事实上,重建的雷峰塔不仅很快收回了投资,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杭州城市文脉延续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佛教大爱精神的传播也起到了正面的支撑作用。

与民俗传说保持和谐,因势利导传达佛教精神境界,是杭州雷峰塔的成功经验。但同一个传说的负面因素对于金山寺所在地江苏镇江来说,在当下无疑是非常尴尬。看着西湖的人流涌动,镇江有些无计可施。就金山寺法海传说,金山寺基于历史事实进行了正面的讲述和回应。金山寺称,法海即裴头陀,是唐代高僧。可是相对于沸沸扬扬的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故事,裴头陀的叙事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今天的少林寺名噪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少林寺的历史与民间传说传扬有关。少林寺有两套传说,一是佛祖菩萨的传说,一是相关的历史与民俗传说,其十三棍僧救主这一神奇历史故事,经过民俗化传扬,提升了少林寺的地位。

有些寺庙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它的传说却会亘古不灭,并因此具有了重建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寺庙传说乃是佛教文化之珍宝,应该格外珍惜和梳理。

中国寺庙文化

“中国寺庙文化”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00:00 我们这一讲的专题是 “中国寺庙文化” 我是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 中国寺庙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就是内容相当丰富, 涉及方面很广, 我准备分以下十个方面来讲, 第一讲是导言, 主要是讲“寺庙”一词的来源、 界定与中国寺庙的类型; 00:30 第二讲、中国寺庙建筑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各类寺庙的建筑布局 及其象征意蕴;

第三讲、中国寺庙政治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的结构、管理及其在社会秩序中的角色; 第四讲、中国寺庙经济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经济的构成、运作以及捐赈活动; 01:00 第五讲、中国寺庙文学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文学 与寺庙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角色;第六讲、中国寺庙美术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壁画、 雕塑以及其他美术作品; 第七讲、中国寺庙伎艺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音乐、 舞蹈、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01:30 第八讲、中国寺庙民俗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展开的 旅游、节祭、收藏等民俗活动;第九讲、 中国寺庙文化的功能与效应,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文化的宗教、 社会功能与社会文化效应; 第十讲、中国寺庙文化的传播、 承袭与涵化,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文化的传播、 承袭方式与变迁情形。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不仅与佛教一家有关, 02:00 它涉及诸多宗教、原始与民间的分类和称谓,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中国寺庙文化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科学,在雕塑、壁画、题咏等方面,也都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本讲座让我们跟随段玉明老师一起走进中国寺庙,了解中国寺庙丰富多彩的文化。 02:30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讲“导言”, 中国寺庙文化导言 既然是讲中国寺庙文化, 什么是“寺庙”? 中国寺庙有多少种类型? 它们各自的叫法怎样? 这是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本讲主要讲3个问题:

文化常识30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论中国佛教文化 摘要:国父孙中山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人,佛教是哲学之母,学习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一代领袖毛泽东也曾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受压迫的人讲话。”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到“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关键词:佛教,文化,丰富性,影响,作用价值 正文: 一、佛教的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原产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历史。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为两部分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转。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入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印度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的佛教。二、中国佛教的丰富性: 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教派别繁多。一在汉语系的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为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另外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合计约为一千万颂。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五千块九百六十二部,为和梵文三百万颂,藏文著述数量亦极庞大。二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地由于长期对教义进行钻研和辨析,逐渐形成许多宗派。如地论师、摄论师、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三阶教等,禅宗后来又分为七宗。西藏语系佛教也分为宁玛派、格鲁派、觉宇派、夏鲁派、郭扎派等。傣族巴利语系佛教也分为分润派、摆庄派等。佛教在中国所形成的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佛教内容丰富的体现。 三、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建筑风格:中国禅宗丛林制度实施后大大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促进了禅宗的自身发展。近千年来,大小丛林在全国星罗密布,遍及城乡。丛林的建筑风格一般呈对称,轴对称式。肃穆的山门、巍峨的大殿、宽敞的禅堂等等,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也有的丛林建筑精巧别致,依山傍水,古朴典雅,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浑为一体,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风格,与其极为相似。这些美轮美奂的丛林建筑,给全国的山水风光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风格。 (二)、教育及教育体制:禅宗的丛林制度及其同修互助的团体生活方式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以来我国普遍实行的书院制,就是借鉴佛教的丛林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度对佛教持排斥的态度的儒家学

史上最全的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古代名家名作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性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与杨贵妃相互依恋、执著专注的恩爱之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后宫数千人中,又没有一个中意的。最为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宫寻觅,在寿王府见王妃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他已不顾什么老公公娶儿媳妇了,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唐玄宗娶寿王妃杨玉环,在今人看来无疑是父夺子媳的丑闻。然而一位君临天下的帝王想占有自己所爱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只是由于帝王也要标榜“仁义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所以一直过了5年,在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才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百官宴会,朝廷大典,无不把贵妃带在身边。为了讨好杨贵妃,玄宗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还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贵妃生于四川,爱吃荔枝,为取悦贵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 玄宗对贵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贵妃的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诣极高。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这显然是她成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温泉宫初次召见贵妃时,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当即起舞,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唐玄宗大为高兴。之后,玄宗常令贵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还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以说,玄宗与贵妃在一起尽欢,最经常的形式,莫过于歌舞音乐了。 不过,唐玄宗毕竟是个帝王,他可以独占杨贵妃,但不会让杨贵妃独占自己。而贵妃涉世未深,一时妒起,难免要产生龃龉。有两次曾惹得老皇帝发起火来,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赶回娘家。但玄宗心中所爱,已非贵妃莫属,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贵妃召回。当贵妃第二次被谴出宫后,哭得犹如泪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请赐御膳与贵妃以示道歉。贵妃见高力士来,即伤心地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诚”。玄宗见物思情,于是两人又一次破镜重圆。从此,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罕见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带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个姐妹也都封为国夫人,权势显赫,甲于天子。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杭州城隍庙: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寺庙对联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寺庙对联观音阁: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 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当初印度的小乘佛教文化演变成了今天的大乘佛教文化,经过许多高僧大德的努力,形成了现在的人间佛教以及人间净土,佛教文化不再是消极避世,而是走向大众,这无疑是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的。 纵观当今社会,由于贪嗔痴三毒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更有甚者迷恋网络、毒品,导致上瘾而无法自拔。中华民族正在丧失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很多人们日常用的词语都来自佛教文化,例如“不可思议”、“冷暖自知”等等。我常常在想“灯红酒绿的放纵,这个社会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所走之路离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渐行渐远?孙中山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我相信也坚信佛教文化能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更是巧妙地将佛法融入了百姓和统治阶级的生活之中,学习内化了佛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清世事,正所谓“人生如梦,世事如棋”,又如南怀瑾大师所言-----“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还有南怀瑾大师所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位国学大师给予佛教文化高度评价,道出中国社会以儒家为主流文化的背后隐藏着道教文化,追根寻底却是佛教文化在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表面看起来是一儒生,心里却早已内化了佛教文化,为其所主宰,尽管他可能不了解佛教文化,从未读过佛经或者佛学方面的杂志,但他已经潜移默化地受佛教文化所影响,培养了其佛心,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所以人人都有颗佛心,都受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所影响,其佛心导致其行为也符合佛教精神。 无论是仗阿弥陀佛之力的净土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禅宗,都开始关注人活着的世界,而不是寄希望于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人间净土”,以及“人间佛教”。佛教徒再也不是为大乘佛教所鄙视的“自了汉”,而是自度度他之现代佛教徒,很多僧人甚至立下“普度众生”之大愿。当然光发心普度众生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推进佛教文化的发展,使它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之主流传统文化中,而且要精于修行,察觉自己的恶念并改善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三毒。而目前的寺庙里还是有许多僧人并没有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而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国特色佛教文化要发展,要影响世界,那么必然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各种媒介,而当今的中国政治不允许僧人自由四处走动,要经过允许才行(汉地到藏地),不允许高僧大德开坛讲经,甚至百度贴吧里的《出家》《佛教》等有关于佛教文化的贴吧也禁止开放。无疑障碍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政府这样做自有他们的考虑,但这无疑是不利于统治阶级更好地统御百姓的,因为佛教文化是善知识,是引导人走中道不走极端的宗教,而其中的精进修行也是积极向上的。许多高僧大德出家不是因为他们一时想不开看不开某些事,而是确实有慧根想悟道,解脱人生,离情绝欲不再受轮回之苦的。 许多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会去寺庙烧香,保自己来年平安。或者拜财神想来年升官发财。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有《观音自拜》的故事说得很清楚,还有俗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就是说人们拜的不过是石头雕刻而成的佛像,跟自己来年的运势没有半年关系,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

国人必知的77个文化常识

国人必知的77个文化常识 【五彩】 青、黄、赤、白、黑 【五音】 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 【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六礼】 冠、婚、丧、祭、乡钦酒、想见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 赋、比、兴、凤、雅、颂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鳝、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北宋文坛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喾、尧、舜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默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 【四御】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毒】 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种毒药】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成功人物的传奇故事大全

成功人物的传奇故事大全 小时候我每次因为个子不够高,要跳着去拿高的东西的时候, 就会被我妈骂。 这种经验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因为那样很危险,你可能会因为落地脚没踩稳就受伤;有一次在壁橱里被我拨空的电扇还掉下来,把我的头砸出了一个红肿的大包。 高中的时候,经济状况并不好的爸妈,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终于花了几万块帮我买了一台摩托车。买来后我又一发不可收拾,陷入改 装摩托车的狂热,甚至还偷偷跟朋友借钱,只为了把那台小车改得又 狂又炫,好跟很多同学较劲…… 突然有一天它被偷了———我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我只敢跟爸爸说,然后请他来接我。 “妈妈知道我车子不见了吗?”我一见到爸爸就赶紧问。我从爸 爸的表情就知道惨了。 我是从大门飞出来的那杯豆浆,知道我妈应该正在吃夜宵的,噢!还有饭团、还有在空中支解的半颗卤蛋…… 我跪在墙边,脸上还有饭粒,听见我妈像一头狮子,在我身后发出怒吼:“没那个头,就不要戴那个帽子!”我愣了一下(我丢掉的是 摩托车耶!怎么是帽子?),又听见母狮子更大的怒吼:“你如果不要改装那台摩托车,不要那么高调,满街的摩托车他不偷,干嘛偷你的!” 那是我耳膜爆裂、双腿酸痛的一整个夜晚。我看着白色的墙壁,这是爸妈好不容易才买的自己的房子──我知道爸妈在背负贷款后, 还要硬买那台车给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还在那台车子上花了那么 多钱……我盯着墙壁,灰白的墙壁上,好像写满了我的后悔……

我以为我很小就懂的道理,一个自恃双腿弹性好,就很爱跳高拿东西的小孩,被妈妈骂了无数次才学会的道理:不要用跳的方式拿东西。 那一刻我才真的懂了…… 后来的我总是谨记着那个道理。 人生前进的办法就是脚踏实地,不要贪快、不要贪心,不要用跳的方式,去强拿你奋力所摸不到的东西。 所以每当我有一千块,我最多就花掉三百,绝对不做超过实力的事情;所以我后来从小摩托车换成重型机车,后来又换成小房车、大房车、休旅车,按部就班,最后才终于换成我想要的跑车。 当然我偶尔也会迷惑,也会迷惘,也会忍不住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又想偷偷踮起我的脚尖。不过我的耳边马上就又会响起妈妈说过的那句话。 那一天,我走进客厅,那是我终于买下的第一间房子,前方的落地窗好大,窗外辽阔的视野,远方有绿地、高架道路、好多的人和车子……这真是一间我梦想了好久的房子,我终于买下它,在我租了七年的公共房屋之后,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我知道那是我脚踏实地、终于完成的梦想。我很骄傲、很安心,因为那是我用心努力,最后得到的结果。 然后我真的就高兴得掉下眼泪,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但我就那么高兴得哭了起来。 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又想起了妈妈说过的那句话。 【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一、中国化佛教历史发展脉络 1. 汉末佛教传入阶段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这时的佛教学说大体上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 2. 东晋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原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佛教某些理论如思辨超过了中国文化,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以南北朝时为最激烈,有政治、经济利益,有哲学和宗教论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北方灭佛事件。一时门派众多,互相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东晋未年,佛家经典越来越多,讲经论经兴起,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论战。 3. 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4. 宋代禅宗教派与宋明理学 佛教到了宋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宋明理学,儒学是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 宋以后佛教的衰落期5. 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佛教对中国文学、风俗、艺术有极大的影响,佛教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与中国哲学有双向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单向的。 二、中国化佛教的特点 与印度佛教相比,简易性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迷惑,一旦万念俱灰,真智显露,就明心见性,内外彻悟、见性成佛。这派以慧能为代表,他把以心外佛变成了心内佛,把佛变成平常人。 2.顿悟成佛,与渐悟相对。提出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以禅宗为代表。充分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简易。 3.净土宗,提出:“称名念佛”的易行道。实行称名念佛为外因,实想念佛、观

寺庙简介

凰山寺简介 凰山寺位于文桥乡文光村的凰山岭上。据《湖口志》记载:“晋朝咸宁年间葛玄来湖口武山修炼三年,其故址葛仙坛、丹炉、药池犹存。”而1883年出版的《石钟山志》卷七中叙述了凰山岭上大仙庙的来历:“李武,徽州歙县人,客游江湖,遇异人授以仙术,施药愈病,屡驱旱魃,后于湖口凰山岭结茅为庐。精修数年,遂成道。一日,于酷暑暴卒,暴尸日中,旬余不朽。牧童异之,投以石,有金钱,触石而返。于是群儿竟投石,遂成冢。后有人遇于逍遥山者,回白之,启视其冢,衣履存焉。里人建庙冢旁,祈求辄验。号为真仙,亦为大仙。”说到大仙坟,当地人皆知,它就在岭西山腰的路边。可惜墓碑后被毁。经查证,大仙庙建于元朝。谥称大仙的李武,为道教弟子,所以又有传说,大仙庙原来是道场,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才变成了佛教场所,这可以从庙背后多块和尚的墓碑上得到证实。 大仙庙历经数朝,通过不断修缮到后来颇见恢宏,堪称方圆几十里之最。朝西有三座殿堂直进,另有书斋,也就是书院,岭西侧山脚下有土地15亩,岭东边从山腰到山脚有水田48块。自古以来,大仙庙里有不化缘的规矩,赖以生存的除了久盛的香火,就是有这么多田地来支撑。 1993年9月僧释从怀(原名涂依义)师傅来凰山岭“结

茅为庐”,不过一旬半月工夫,就与当地村民组织签好了建庙合同。他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采药治病,割柴烧砖,农禅并修,聚集滴滴血汗,融入微微积蓄,借助热心群众的支持,终于在沉积80多年的焦土和瓦砾的大仙庙基地上建起了崭新的庙堂,取名“凰山寺”。大仙回到了殿堂上,圣坛燃起了旺盛的香火。殿堂分前厅和后厅,两厅一壁两隔,前厅安置释迦牟尼佛,后厅安置大仙。2000年再一次重建了大殿,又筑了前殿、北殿。第三次扩建厨房餐厅,累计建筑面积500多平方。安置了十几尊佛像,垒砌坡堪3000多立方,铺水泥石坡路200多米长,总投资40万元。还辟有茶园、菜园、果园、药圃近10亩。又经过努力,使山上通了高压电,由于释从怀精神可嘉,现已成为县政协一名委员,为佛门争得荣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栏目简介, , , 目录: 1.栏目介绍 2、收视 3、广告价值 4、栏目内容 5、广告资源、

一、“每天一个故事,纵览天下传奇” 《传奇故事》每天21:28—21:58播出,周一至周日每天30分钟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自办的最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严格选材,深度挖掘,使《传奇故事》在开播不久就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以讲故事为主的《传奇故事》,每晚为观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它的素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传媒所采编的优秀节目,《传奇故事》通过对这些节目的再度整理挖掘加工,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魅力呈现在荧屏上。 开播以来,《传奇故事》不断刷新自己的收视传奇,收视率在全国35城市排名稳居前三位。现在的《传奇故事》除了广泛的收视影响力,还有着强大的的社会影响力,从讲正面故事,到让负面故事产生正面效果,使观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观众与节目形成强烈的共鸣,既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无论在收视影响力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传奇故事》都已成为一档具有全国强势竞争力和具有高品质、高美誉度的全国知名栏目。 二、365个真情故事: 故事一:寻找真爱 一个健康帅气的小伙爱上一个高位截瘫的女孩 我爱你,我宁愿也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 真心表白却变成现实 遭遇外遇他也变成高位截瘫,忍痛放弃爱情 没有能力去呵护她,也不想拖累她 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

故事二:妈妈,再爱我一次 面对瘫痪的父亲,年幼的她挑起生活的重担 面对绝情的母亲,她却只能悲凉的呼唤 妈妈 妈妈,你以后还会回来吗…… 故事三:拷问人性的良知 遭遇车祸 29岁的他在路边苦苦等待生的希望 五天五夜,无人救助,他在冰冷大雪中告别世界 又是车祸 9岁的她被货车挂住 一路鲜血,一路救命,司机却一路漠然,天真的孩子被活活拖死 两个逝去的生命…… 故事四:唱给爸爸的歌 因为车祸,爸爸成为植物人 七十天守侯病床前,用自己稚嫩的歌声唤醒父亲爸爸一定能够醒过来 用歌声和真爱制造奇迹…… 故事五:母亲的抉择 一个母亲将自己14岁的孩子置于死地 为这个孩子我心甘情愿 不原再看他受那种痛苦的折磨 让儿子有尊严的死去 触犯了刑法却赢得了尊重 安乐死是在安乐谁? 故事六:放弃生命的女孩 是什么让一个年仅9岁的女孩自愿放弃生命 很多人说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什么让她为自己安排后事 对死亡安之若素 她想对亲人说:如果我死了,你不要跳楼 所获捐款救助他人生命,她向世界告白 我来过,我很乖…….

北京佛教寺庙

北京的佛教寺庙 通常认为,“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牟钟鉴等,2000),“最迟在西晋时进入幽州”(张连城等,2004)。据推测,佛教初入北京传播缓慢,到北朝后期受到邺都、定州的影响出现极为明显的发展。隋唐时期,帝王对佛教的支持直接促成了北京佛教的兴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上三次由统治阶层发起的“灭佛”运动,都没有波及幽州地区,故而,在佛教“法难”之际,北京由于当时地处偏远,成为信仰的避难所,从北朝北周到五代后周,僧人们曾三次大规模涌入幽州地区,到了辽代,佛教在这里已经蔚为大观了。辽金元时期,北京作为首都,延续了特殊的政治地位,统治者对佛教的提倡使这一时期的北京佛教信仰空间繁盛。辽代就有“僧居佛寺,冠于北方”的说法(契丹国志)。明清以来,北京佛教僧团同全国一道流于世俗衰微。 北京宗教建筑的年代相当久远,与此相应,城市范围内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宗教空间在古幽州地区即已确立。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一般认为门头沟潭柘寺为北京最早兴建的寺庙。潭柘寺如今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名胜古迹,但其宗教功能在最近又逐步重新恢复,已有僧人进驻。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北京宗教空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晋代。寺庙建筑多为木结构,并不能历时良久。很多北京宗教空间都曾经历数次改建重建,建筑本身已经不复往昔风貌。可是,作为特定城市地理区位中的宗教空间,却一直保持前后一贯,延续到今天。例如,现今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是北京内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刹,兴建于唐贞观19年,即公元645年。北京现有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大多与法源寺类似,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反复的变迁。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北京房山的云居寺。 云居寺是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候选世界纪录。 云居寺坐落在北京西南郊七十多公里处的白带山(又称石经山)西南麓,以埋藏有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石刻佛教大藏经——《房山石经》著称于世。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方立天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学与宗教理论研究所所长 一、问题的提出 佛教文化的传承是指佛教文化的传播、流传、承袭、承继;佛教文化的创新则是指佛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排除旧的,创立新的。传承与创新是佛教文化发展的两个基本样式。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理论上涉及坚持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古代性与当代性、恒久性与时代性、原教义与新学说等重大问题,也触及佛教与社会、佛教与世俗、佛教与民族、佛教与地域等关系问题,需要教内外学者深入思考、探索和总结。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实践上涉及佛教文化如何面对、回应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当代这些矛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人们物质生活水准空前的提高,而人的道德素养并未相应提升;在人与人(即人与他人、社会、民族等)的关系上,紧张、摩擦、冲突乃至局部地区的战争,层出不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气温上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佛教文化如何为缓解人类上述三大矛盾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提供参照,实是顺应历史而应该担当起来的重大的历史任务。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自觉反思佛教文化的研究,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佛教文化研究,应当尊重佛教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探寻其发展样式,进而分析佛教文化的发展机制与发展途径等问题。在确立佛教文化发展样式的同时,我们还认为,传承与创新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两个重要范式,即一方面历代佛教高僧、学者通过研究怎样传承和怎样创新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推进了佛教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前人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又构

传奇故事成功之道

《传奇故事》的成功之道 班级:07广电本一班姓名:郭云学号:70914020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全力打造的一个栏目, 每晚9: 30 为观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传奇故事》自2005 年元月份开播以来, 收视率节节攀升。一个素材并非原创、又是低成本运作的节目, 能够在短时间形成一个公众认可的品牌, 成为江西卫视走向全国的“主打产品”。2006 年7 月18 日,由中国记者协会主办,代表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年度最高奖项——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凭借其优异表现,一举荣获“新闻名栏目”的一等奖。全国范围来看以讲故事为主的新闻故事类节目也不在少数,如浙江钱江频道的《大家》、湖南卫视的《真情》、南京电视台的《周涛讲故事》、四川电视台的《黄金30分》等等,而在这其中,尤以《传奇故事》最为得意,为什么他们能够异军突起,受到众多电视台的青睐并且取得相当高的收视率呢? 汇集另类新闻素材,个性化重组定位 《传奇故事》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素材为主,自拍节目为辅。作为一档日播栏目它采用引进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为素材的方式,直接对已有素材进行编排,既可保证所要讲述的故事的质量,又省略了前期寻找选题、外出拍摄的程序,从而解决了由于时间关系或地域关系无法采拍的困难。对于引进的新闻素材,编导进行深入的二度创作,在保留原素材“故事”的基础上,以自身栏目定位为基准, 对节目进行重新编排,挖掘出故事中蕴涵的新视点,注入新的生命。因此,虽然节目原素材来自于不同的制作单位,但经过二度创作和加工,节目始终保持了《传奇故事》定位与特点。这样,既确保了良好的收视率,又大大的节省了制作成本,降低了节目的生存风险。 《传奇故事》选用全国各地最好的节目,既新鲜又富有代表性。通过对所有引进节目进行个性化重组和改造,既保持了事件的原始真实,同时又进行了新的主题提炼,让每天的故事不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审美观,同时追求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以及最人性化的语言。 故事来源于真实,讲述强调传奇色彩 《传奇故事》关注百姓生活点滴,关注大社会小人物的命运和各种社会现象。选材大都是社会故事,题材主要集中在法律故事、真情故事和传奇轶事上,而这些故事也正是发生在观众的身边,与观众接近性很强,让观众感觉很真实,仿佛就发生在身边。 正如《传奇故事》的栏目宣传片说的那样:“每天我们的视野半径只在周围延展,每天我们都和不同的世界擦肩而过,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悲喜无常,更多人的命运,正在历经传奇。”传奇成为打造栏目的一个招牌,内容是否具有传奇色彩是节目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节目编导不惜浓墨重彩,将事件经过加工,使其故事化、悬念化。追求新鲜、刺激、悬念、真相、揭秘,极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传奇故事》如此迎合受众的需求,收到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多重的叙事方式 《传奇故事》运用了多种电视叙事方式, 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它“传奇性”。 首先,悬念式叙事。悬念是指叙事中悬而未决的因素。悬念式叙事因为其结果的不可预知而充满悬念。这些悬念能引起观众的收视期待, 调动观众的收看情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史上最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史上最全)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

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