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下因式分解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因式分解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因式分解教案设计

第四章因式分解

4.1 分解因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整式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出问题:

首先教师进行章首导图教学,指出本章将要学习和探索的对象.教师进行情景的多媒体演示。

章首图力图通过一幅形象的图画——对开的两量列车和有对比性的两个式子,向大家展现了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渗透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类比思想,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能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探索交流,概括概念:

想一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小明是这样做的:

(1)小明在判断993-99能否被100整除时是怎么做的?

(2)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答案:(1)小明将993-99通过分解因数的方法,说明993-99是100的倍数,故993-99能被100整除。

(2)还能被98,99,49,11等正整数整除。

归纳: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化成几个数积的乘积。

议一议:现在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鼓励学生类比数的分解将a3-a分解。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

(1)(m+4)(m-4)= ;

(2)(y-3)2= ;

(3)3x(x-1)= ;

(4)m(a+b+c)=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3x2-3x=()()

(2)m2-16=()()

(3)ma+mb+mc=()()

(4)y2-6y+9=()()

通过以上两组练习的演练,你认为这两组练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组是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展开整理之后的结果,第二组是把多项式写成了几个固式的积的形式,它们这间恰好是一个互逆的关系。

议一议: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在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概括: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教师指出因式分解的要求:

(1)分解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2)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

(3)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由等号的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x+3)(x-3)=x2-9 B.x2+x-5=(x-2)(x+3)+1

C.a2b+ab2=ab(a+b) D.

(2)证明: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则新数与原数之差能被99整除。

(3)如图3-1①所示,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了b的小正方形(a >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②所示),通过教育处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A.(a+2b)(a-b)=a2+ab-2b2B.(a+b)2=a2+2ab+b2

C.(a-b)2=a2-2ab+b2 D.a2-b2=(a+b)(a-b)

课堂小结:想一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课外作业: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因式分解

定义: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后记:学生接受很好,在做些变式练习。

4.2 提公因式法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多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过程与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出问题:

张老师准备给航天建模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颁发奖品。他来到文具商店,经过选择决定买单价16元的钢笔10支,5元一本的笔记本10本,4元一瓶的墨水10瓶,由于购买物品较多,商品售货员决定以9折出售,问共需多少钱。关于这一问题给出了各自的做法。

方法一:16×10×90%+5×10×90%+4×10×90%=144+45+36=225(元)

方法二:16×10×90%+5×10×90%+4×10×90%=10×90%(16+5+4)=225(元)请问:两种计算的方法哪一位更好?为什么?

答案:第二位同学(第二种方法)更好,因为第二种方法将因数10×90%放在括号外,只进行过一次计算,很明显减小计算量。

2、探索交流,概括概念

(1)多项式ab+bc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吗?多项式3x2+x呢?多项式mb2+nb-b呢?

(2)将上面的多项式分别写成几个因式的乘积,说明你的理由,并与同位交流。

讨论概括:

(1)多项式ab+bc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b,我们把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如b就是多项式ab+bc的公因式。同样,多项式3x2+x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公因式x,多项mb2+nb-b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公因式b。

(2)这里意在让学生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尝试进行分解。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巩固应用,拓展研究:

例1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3x+6;

(2) 7x2-21x;

(3)8a3b2-12ab3c+abc;

(4) -24x3-12x2+28x

想一想: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有什么关系?

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1)写出下列多项式的公因式:

① ma+mb ②4kx-8ky ③ 5y3+20y2④ a2b-2ab2+ab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3x2-6xy+x ②-4m3+16m2-26m

(3)利用分解因式计算:

① 33×0.48+85×0.48-18×0.48

② 7.18×2.25+28.5×0.225-2.03×2.25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写什么?

课外作业: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提公因式

定义:

方法:例题

教学后记:当第一项是负数时,注意改变符号。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一、课前热身,复习回顾:

想一想:什么是公因式?怎样提取公因式?

做一做:

1、下列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a3+2a2+a=a(a2+2a)

B、-x2y+4x2y2-7xy=-xy(x-4xy+7)

C6(x-2)+x(2-x)=(x-2)(x+6) D、a(a-b)2+ab(a-b)=(a+ab)(a-b)

2、(-3)2005+(-3)2004等于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 a(x-3)+2b(x-3);②5(x-y)3+10(y-x)2。

③ 3x2-6xy+x ④-4m3+16m2-26m

⑤4q(1-p)3+2(p-1)2

⑥ 3m(x-y)-n(y-x)

⑦m(5ax+ay-1)-m(3ax-ay-1)

4计算:

①已知a+b=13,ab=40,求a2b+ab2的值;

②1998+19982-19992

5、比较2002×20032003与2003×20022002的大小。

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写什么?

课外作业:资源与评价

后记:理解因式分解的运用很广泛,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3 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数学的“互逆”、换元、整体的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出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填空:(1)(x+5)(x–5) = ;

(2)(3x+y)(3x–y)= ;

(3)(3m+2n)(3m–2n)= .

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尝试将它们的结果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

探究新知:

将多项式a 2—b 2进行因式分解: ∵(a+b )(a-b)= a 2—b 2

整式乘法

∴a 2—b 2=(a+b )(a-b)

因式分解

结论:整式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得到分解因式的方法。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运用公式法。

说一说 :找特征 ))((22b a b a b a -+=-

(1)公式左边:(是一个将要被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被分解的多项式含有两项,且这两项异号,并且能写成( )2-( )2的形式。

(2)公式右边:(是分解因式的结果)

分解的结果是两个底数的和乘以两个底数的差的形式。

试一试 ,写一写: 下列多项式能转化成( )2-( )2的形式吗?如果能,请将其转化成( )2-( )2的形式。

(1)M 2-81 (2)1-16b 2 (3)4m 2+9 (4)a 2x 2-25y 2 (5) -x 2-25y 2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5–16x 2 (2)9a 2–24

1

b

练习:1、判断正误:

(1)x 2+y 2=(x+y )(x –y ) ( )

.____________________49_;

____________________9__;

____________________2522222=-=-=-n m y x

x

(2)x 2–y 2=(x+y )(x –y ) ( ) (3)–x 2+y 2=–(x +y )(x –y ) ( ) (4)–x 2–y 2=–(x+y )(x –y ) ( )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例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注意事项:在讲解使用整体法进行分解因式时,需注意强调括号前的系数变化和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这往往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情况。 巩固练习:

例3、如图,在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用a 与b 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 =3.6,b =0.8时的面积。 如图,大小两圆的圆心相同,已知它们的半径分别是R cm 和r cm ,求它们所围成的环形的面积。如果R=8.45cm,r=3.45cm 呢? 小结:

(1)有公因式(包括负号)则先提取公因式;

(2)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是互逆关系;

249)1(x +-2

224

1)2(z y x -2

212125.0)3(p q -1

)4(4

-p 2)2(25

4

)

1(n m --22)()(9)2(n m n m --+2

394)3(xy x

-

(3)平方差公式中的a与b既可以是单项式,又可以是多项式;

课后作业: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平方差公式

公式例题

练习

教学后记:

探索分解因式的方法实际上是对整式乘法的再认识,而本节正是对平方差公式的再认识,多做练习。

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行为,体会因式分解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直入主题将完全平方公式倒置得新的分解因式方法。

(a±b)2=2

22b

a+

±

ab

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把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了。即:

22b

2

ab

±=(a±b)2

a+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等于这两个数和或者差的平方。

落实基础: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2、请补上一项,使下列多项式成为完全平方式. 结论:找完全平方式可以紧扣下列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两倍在中央;

完全平方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a 2–2a

b +b 2=(a –b )2 a 2+2ab +b 2=(a+b )2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例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注意事项:在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一般按以下两步完成:(1)有公因式,先提公因式;(2)再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随堂练习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若是说出相应的a 、b 各表示什么?

2222222222(1)(2)2(3)2(4)2(5)2x y x xy y x xy y x xy y x xy y +++-++--+-;;;;.

()()()

()()

22222222421_____249______3_____414_____4

52_____x y a b x y a b x x y ++++-+++++;;;;.

2

29124)2(b ab a +-4914)1(2++x x 9

)(6))(3(2++-+n m n m 2

2)())(2(2)2)(4(n m n m m n n m +++---xy

y x 44)2(22+--2

2363)1(ay axy ax ++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m 2–12mn +36n 2 (2)16a 4+24a 2b 2+9b 4

(3)–2xy –x 2–y 2 (4)4–12(x –y )+9(x –y )2 3、用简便方法计算:222003200340102005+?-

4、将142+x 再加上一个整式,使它成为完全平方式,你有几种方法?

5、一天,小明在纸上写了一个算式为4x 2 +8x+11,并对小刚说:“无论x 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都是正值,你不信试一试?” 自主小结:

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

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公式: 例题: 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习了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二种方法,具体应用时要特别关注第二项的符号。

22222

22(1)69(2)14(3)24(4)441(5)14(6)4129x x a x x x x m m y xy x -++-++-+--+;;;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会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q px x ++2)的因式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

的观察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q px x ++2)的因式分解。 难点:在q px x ++2分解因式时,准确地找出a 、b ,使p ab =,q b a =+。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分解因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有那些?

2、你知道X 2+5X+6怎样分解因式吗? 探究新课:

我们知道()()22356x x x x ++=++,反过来,就得到二次三项式256x x ++的因式分解形式,即()()25623x x x x ++=++,其中常数项6分解成2,3两个因数的积,而且这两个因数的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5,即6=2×3,且2+3=5。

一般地,由多项式乘法,()()()2x a x b x a b x ab ++=+++,反过来,就得到

这就是说,对于二次三项式2x px q ++,如果能够把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数a 、

b 的积,并且a+b 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那么它就可以分解因式,即

()()()22x px q x a b x ab x a x b ++=+++=++。可以用交叉线来表示:

十字相乘法的定义:利用十字交叉来分解系数,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例题讲解:

例1、把232x x ++分解因式。

分析:这里,常数项2是正数,所以分解成的两个因数必是同号,而2=1×2=(-1)(-2),要使它们的代数和等于3,只需取1,2即可。 例2 、把276x x -+分解因式。 例3 、把2421x x --分解因式。

例4 、把2215x x +-分解因式。(后三个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总结升华:怎样对2x px q ++分解因式?

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

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

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 拓展练习:

例5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4268x x ++ (2) ()()2

43a b a b +-++ (3)2232x xy y -+ 当堂检测:

x x

+a +b

1、因式分解:

(1)62--x x (2)652++x x (3)62-+x x (4)432-+x x (5)432--x x 2、(1)若多项式m x x +-82可分解为)6)(2(--x x ,则m 的值为 。 (2)若多项式122--kx x 可分解为)6)(2(+-x x ,则k 的值为 。 选作:若多项式m x x +-22可分解为))(3(n x x -+,求m 、n 的值。 总结:掌握常数项在分解时,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字相乘分解因式 例题: 练习

后记:这部分虽然是后补的内容,但在二次函数是应用很广,好学生必须掌握。还需在多练习。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会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2ax bx c ++的因式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2ax bx c ++的因式分解。

三、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解因式

(1)62--x x (2)652++x x (3)62-+x x (4)432-+x x (5)432--x x 2、分解因式 231110x x ++ (二)自主学习:

()()223531110x x x x ++=++。

反过来就得到: ()()231110235x x x x ++=++。 想一想231110x x ++怎样因式分解的,有什么规律?

总结规律:二次项的系数3分解成1,3两个因数的积;常数项10分解成2,5两个因数的积;当我们把1,3,2,5写成

1 2 3 5

后发现1×5+2×3正好等于一次项的系数11。

(三)合作探索:

由上面例子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把二次三项式2ax bx c ++进行因式分解? 我们知道,

()()()1122212122112212122112

a x c a x c a a x a c x a c x c c a a x a c a c x c c ++=+++=+++ 反过来,就得到

()()()

2121221121122 a a x a c a c x c c a x c a x c +++=++

(四)点拨升华:

二次项的系数a 分解成12a a ,常数项c 分解成12c c ,并且把1a ,2a ,1c ,2c 排列如下:

1a 1c 2a 2c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1a 2c +2a 1c ,如果它们正好等于2ax bx c ++的一次项系数b ,那么2ax bx c ++就可以分解成()()1122a x c a x c ++,其中1a ,1c 位于上图的上一行,2a ,2c 位于下一行。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四、当堂检测: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2157x x ++ (2) 2384a a -+ (3) 2576x x +- (4) 261110y y -- 选做:

(5) 2252310a b ab +- (6) 222231710a b abxy x y -+ (7) 22712x xy y -+

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 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精品】北师大版因式分解练习题

因式分解 1、选择题 1、代数式a3b2-a2b3, a3b4+a4b3,a4b2-a2b4的公因式是() A、a3b2 B、a2b2 C、a2b3 D、a3b3 2、用提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5a(x-y)-10b·(x-y),提出的公因式应当为() A、5a-10b B、5a+10b C 、5(x-y) D、y-x 3、把-8m3+12m2+4m分解因式,结果是() A、-4m(2m2-3m) B、-4m(2m2+3m-1) C、-4m(2m2-3m-1) D、-2m(4m2-6m+2) 4、把多项式-2x4-4x2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2x2) B、-2(x4+2x2) C、-x2(2x2+4) D、-2x2(x2+2) 5、(-2)1998+(-2)1999等于() A、-21998 B、21998 C、-21999 D、21999 6、把16-x4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 B、(4+x2)( 4-x2) C、(4+x2)(2+x)(2-x) D、(2+x)3(2-x) 7、把a4-2a2b2+b4分解因式,结果是() A、a2(a2-2b2)+b4 B、(a2-b2)2 C、(a-b)4 D、(a+ b)2(a-b)2 8、把多项式2x2-2x+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2 B、2(x-)2 C、(x-)2 D、 (x-1)2 9、若9a2+6(k-3)a+1是完全平方式,则 k的值是() A、±4 B、±2 C、3 D、4或2 10、-(2x-y)(2x+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 A、4x2-y2 B、4x2+y2 C、-4x2-y2 D、-4x2+y2 11、用分组分解法把分解因式,正确的分组方法是:()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什么?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什么? 问题2:因式分解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问题3:提公因式法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问题4:当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两项通常考虑_________,三项通常考虑___________;并且需要注意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问题5:当多项式的项数比较多时常考虑__________法. 问题6:因式分解的口诀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题7: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20道,每道5分) 1.下列选项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的定义 2.将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a2 B.a

C.ax D.ay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3.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4.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5.下列选项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6.下列选项中,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7.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8.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

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经典因式分解练习题100道

1.)3a3b2c-12a2b2c2+9ab2c3 2.)16x2-81 3.)xy+6-2x-3y 4.)x2(x-y)+y2(y-x) 5.)2x2-(a-2b)x-ab 6.)a4-9a2b2 7.)x3+3x2-4 8.)ab(x2-y2)+xy(a2-b2) 9.)(x+y)(a-b-c)+(x-y)(b+c-a) 10.)a2-a-b2-b 11.)(3a-b)2-4(3a-b)(a+3b)+4(a+3b)212.)(a+3) 2-6(a+3) 13.)(x+1) 2(x+2)-(x+1)(x+2) 214.)16x2-81 15.)9x2-30x+25 16.)x2-7x-30

17.) x(x+2)-x 18.) x2-4x-ax+4a 19.) 25x2-49 20.) 36x2-60x+25 21.) 4x2+12x+9 22.) x2-9x+18 23.) 2x2-5x-3 24.) 12x2-50x+8 25.) 3x2-6x 26.) 49x2-25 27.) 6x2-13x+5 28.) x2+2-3x 29.) 12x2-23x-24 30.) (x+6)(x-6)-(x-6) 31.) 3(x+2)(x-5)-(x+2)(x-3) 32.) 9x2+42x+49

33.) x4-2x3-35x 34.) 3x6-3x2 35.)x2-25 36.)x2-20x+100 37.)x2+4x+3 38.)4x2-12x+5 39.)3ax2-6ax 40.)(x+2)(x-3)+(x+2)(x+4) 41.)2ax2-3x+2ax-3 42.)9x2-66x+121 43.)8-2x244.)x2-x+14 45.)9x2-30x+25 46.)-20x2+9x+20 47.)12x2-29x+15 48.)36x2+39x+9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内容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数。

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 4.1 因式分解 PPT ---8页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例如,a3-a = a (a +1)(a -1), am +bm +cm =m(a +b +c),x2+2x +l =(x +1)2都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a2+1=a(a + 1 a ) B .(x +1)(x -1)=x2-1 C .a2+a -5=(a -2)(a +3)+1 D .x2y +xy2=xy(x +y) 2、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个是积化和差,另一个是和差化积,是两种互逆的变形. 即:多项式 整式乘积. 即:几个整式相乘 一个多项式 因式分解整式乘法垐垐垎噲垐垐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垐垐垎噲垐垐

4.2.1 公因式----PPT 1、公因式的定义:(3页) 一个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怎样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6页) 系数: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字母取多项式各项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字母; 指数: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各项中最小的一个,即字母最低次幂; 习题:指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3a2y-3ya+6y;(2) 4 9 xy3- 8 27x3y2; (3)a(x-y)3+b(x-y)2+(x-y)3; (4)-27a2b3+36a3b2+9a2b. 3、找准公因式要“五看”,即: 一看系数:若各项系数都是整数,应提取各项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字母是各项相同的字母; 三看字母的次数:各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四看整体:如果多项式中含有相同的多项式,应将其看作整体, 不要拆开; 五看首项符号,若多项式中首项是“-”,一般情况下公因式符号为负.(4)-24x3+12x2-28x=-( 24x3-12x2+28x) =-(4x·6x2-4x·3x+4x·7)=-4x(6x2-3x+7).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 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因式分解教案

第四章因式分解 4.1 分解因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整式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出问题: 首先教师进行章首导图教学,指出本章将要学习和探索的对象.教师进行情景的多媒体演示。 章首图力图通过一幅形象的图画——对开的两量列车和有对比性的两个式子,向大家展现了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渗透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类比思想,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能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探索交流,概括概念: 想一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小明是这样做的:

(1)小明在判断993-99能否被100整除时是怎么做的? (2)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答案:(1)小明将993-99通过分解因数的方法,说明993-99是100的倍数,故993-99能被100整除。 (2)还能被98,99,49,11等正整数整除。 归纳: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化成几个数积的乘积。 议一议:现在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鼓励学生类比数的分解将a3-a分解。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 (1)(m+4)(m-4)= ; (2)(y-3)2= ; (3)3x(x-1)= ; (4)m(a+b+c)=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3x2-3x=()() (2)m2-16=()()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案

《练习四》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重视引导同学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以及体验性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教具,组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教师要利用操作并且将操作与想象相结合,这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不可缺少的。动手操作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图形,也可以用来体验和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在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几何图形,强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强调看问题的角度。如书,从整体看,它的形状是长方形;从不同的侧面看,它的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游戏中,强化学生对按三种视图进行拼搭正方体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在学生较疲倦时,以做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总之,教师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结合实物,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由几个相同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时,能正确辨认它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给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2、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引导、观察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板书看一看。并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 观察课本53页情境图,说说这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 淘气和笑笑从正面分别看到了什么?什么看不到? 2.观察课本53页“练一练”情境图,用直线连上他们分别看到的情景。(二)小组展示成果 三、点拨升华 1、搭一搭,画一画观察53页立体图形,尝试画出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独立完成后,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进行检查。 2、学生汇报,集体探讨,如何画出相应的图形?有什么规律吗?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3、师小结: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 五、当堂训练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我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_________;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___________,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说一说。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六、知识拓展 小红站在A处看到一颗松树,又向前走到B处看这颗松树,她在A处比在B处看到的松树_______(大或小)。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一练4、5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从不同方向看三个小立方体搭成的图形: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正面、上面、侧面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 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fourth grade mathematics vo lume 2 teaching plan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 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总体情 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 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 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

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 鲜明的中心。 就个体而言,班上最差的孩子作业速度特别慢,做作业 时注意力从来都集中不了,因此导致了语文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欠缺。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安排了12个主 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本册教材重视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提公因式法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问题2:当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两项通常考虑_________,三项通常考虑___________;并且需要注意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问题3:当多项式的项数比较多时常考虑__________法. 问题4:因式分解的口诀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题5: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1分) 1.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2.下列选项中,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3.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4.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 5.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 6.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分组分解法 7.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分组分解法 8.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是——2005年。你们多大了?板书出数据。总结出“整数”。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

北师大四下数学教案

北师大四下数学教案 【篇一:2016年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年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 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 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4.连线题: 0.008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0.926() 0.296() 0.269()

2015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9分米=()米 7分=()元135克=()千克 3元4角=()元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4.连线题:0.008 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0.926() 0.296()0.269()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优化》 优化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和“烙饼”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 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沏茶”环节中,首先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 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烙饼”环节中,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 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 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 形成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沏茶”“烙饼”等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 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应该要珍惜的是时间,想要珍惜时间, 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运用优化的思想去学习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 (板书课题:优化)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很自然地进入要学习的新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 (一)沏茶。 师:同学们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1:要洗水壶、洗杯子。 生2:要接水和烧水,还要找茶叶。 生3:最后还要沏茶。 (出示教材情境图和问题) 师:奇思要烧水为妈妈沏杯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引导:奇思首先就烧水行吗? 生:不行。 师:看来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工序摆一摆,再算一算,设计方案。 学生交流后,师指名回答: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