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3. 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激励及开发问题研究)

4. 女性职业生涯管理(女性资源开发与女企业家发展问题研究)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年,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应修满26学分(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6学分、一级学科通开课8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4学分、选修课8学分。此外,实习实践活动记1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不记入26个总学分内)。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论证后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六、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等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七、培养方式

本专业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确定研究生导师,并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

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中期考核分流,系教授委员会根据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要求,做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门课程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报告或其它形式的考试考查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执行学校关于学位管理的规定,严格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5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培养具备管理、心理、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管理沟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课程上机或模拟实习等。学生在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研撰毕业论文。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其他毕业要求参照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

2021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IMBA、EMBA)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包含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国际班(I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始于1993年的武汉大学MBA教育,是中国深具影响力与品牌价值的MBA 项目之一。武汉大学MBA教育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以及“谋新求变,止于至善”的价值观,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兼备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中国工商管理精英”为使命,坚持“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素质导向、职业导向、市场导向”,凸显“人文武大、管理珞珈”的核心优势,努力培养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并重、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精神兼备、商业能力与社会责任并举的管理精英与未来组织领袖。 IMBA创办于2010年,现已成为MBA项目乃至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化平台。国际班采用全英文教学,实行非全日制培养,旨在培养具有高潜力的专业人员成为国际经济的领导者。该项目提供整体全面的管理教育,真正做到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综合课程将覆盖所有核心商务活动,保证学生增强自身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和企业家的能力,由海内外著名专家讲授的专业课程将帮助你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模式、领先的管理知识、跨文化问题等等。 EMBA教育依托武汉大学丰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学术思想和优美的珞珈山水,汇各界管理精英, 聚中外知名学者,将经济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具有国际经营战略头脑和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 01 项目特色

●学校品牌优势明显,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QS世界大学排名246位,荣居国内高校第八,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第5位,USNews世界排名285位。 ●商科教育历史悠久,源自1893年自强学堂的“商务门”。 ●中部首家通过EQUIS认证。国内第四家、中西部地区一家通过AMBA认证。AACSB已提交初审资料进入认证程序,计划于2021年年中进行最后现场认证的环节。 ●2010年武汉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18家MBA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连续九年入选“中国最具领导力EMBA”前四强,并获得“国际视野开拓”、“行业特色奖”、“人文底蕴奖”等多个单项奖。 ●2019年入选中国商学院最佳MBA项目TOP50第10名 ●学院师资力量强,办学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78人,教授96人,特聘研究员6人,副教授102人,特聘副研究员12人,助理教授23人。 ●聚知名专家学者,融中西管理精髓。由国外著名学者、国内资深的教授和知名经济学、管理学名家,以及优秀的实战专家组成EMBA师资队伍,拥有博士学位的占95%以上,境外著名学者占20%以上,90%以上拥有企业实践经验。 ●汇校友精英网络,享高端人脉资源。EMBA校友会是度身打造的终身学习、前沿互动、拓展人脉的高端资源平台。享受增值服务,终生拥有广泛的社会网络资源。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2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业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管理学基础理论 主要研究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和前沿动态。 2.战略管理 主要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 3.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 4.国际企业管理 主要研究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5.创业管理 主要研究创业与企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6.物流管理 主要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7. 公司治理 主要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8.国际竞争力 主要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与比较问题,重点关注中国及其某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9.服务创新 主要研究企业服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0.旅游管理 主要研究旅游发展、规划与管理问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企业管理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学分。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2012年武汉大学经管院统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2级开始实行) 一、培养目标 1.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统计学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 二、研究方向 1.生存分析 2.生物统计 3. 回归分析 4. 非参数统计 5. 多元统计分析 6. 随机过程统计 7. 金融统计 8. 统计大样本理论 9. 高维数据分析 10. 保险精算 11. 统计计算 12. 经济统计 13. 色谱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 14. 医药卫生统计 15. 卫生绩效综合评价 三、学习年限

1,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2,提前毕业标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在本学科的SCI或EI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在本学科指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包括已经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若是同其他人联名一起发表的中文论文,则要求该学生为第一作者;若联名发表的论文是外文文章,则按国际上对发表数学论文的通用规则,作者排序可以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来排。另外,对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列为第二作者的也可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若对学位论文发表的合格性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做最后的仲裁。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与学分 1. 课程设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等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 (2)学科通开课:统计学一级学科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 (3)研究方向必修课: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第二类:选修课 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以及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第三类:补修课 补修课是指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的统计学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补修课不得少于2门,不记学分,但成绩必须及格。 2. 学分要求。 应修学分总数不低于 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不低于3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课程学分具体分配如下: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学科通开课9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3. 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激励及开发问题研究) 4. 女性职业生涯管理(女性资源开发与女企业家发展问题研究)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年,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应修满26学分(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6学分、一级学科通开课8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4学分、选修课8学分。此外,实习实践活动记1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不记入26个总学分内)。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论证后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六、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等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七、培养方式 本专业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确定研究生导师,并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 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中期考核分流,系教授委员会根据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要求,做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门课程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报告或其它形式的考试考查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执行学校关于学位管理的规定,严格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政治经济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熟练地阅读经济文献,并具有初步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研究方向: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4.产业经济研究、5.金融经济研究6.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7.房地产经济研究8.比较经济研究9.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0.企业理论与发展研究11.公共部门经济研究 学位课程及部分选修课: 中级宏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企业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国际经济学

经济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史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研究、商业和市场发展研究,以及城市经济管理、商业和市场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具有独立地从事经济史研究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初步具有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研究方向: 1、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2、中国商业和市场发展研究 学位课程及部分选修课: 中级宏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城市经济学理论专题、中国商业与市场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经济学、外国经济史专题、当代西方基本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史

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熟悉信息技术与经济、金融经济学与金融工程、供应链与产业组织、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信息经济与管理,金融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经济与管理、金融经济学、产业组织,及网络金融贸易理论与实务管理的动态及趋势,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统计与数量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能够胜任各类企业技术管理与经济分析的需要,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政府部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信息经济与管理;2)金融经济学与金融工程;3)知识经济与商会管理;4)网络金融、贸易及管理;5)高技术管理与风险投资;6)管理信息系统;7)决策管理;8)企业运作管理。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 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

六、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参考书目 杂志类: [1]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3]Journal of Finance [4]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6]Decision Science [7]Management Science [8]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0]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探讨生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须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特地人才,详细要求如下: 1.驾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遵守法律律,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驾驭管理科学和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学问,了解本学科及其探讨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探讨、教学工作和担当特地管理工作及业务开发的实力,娴熟驾驭一门外国语,能娴熟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确定的写作实力和进行国际学术沟通的实力。 4.身心健康。 二、探讨方向 1.管理科学 主要探讨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限制论、行为科学等。 2.项目管理和投融资管理 以项目为对象,综合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动身,探究工程项目规划中的组织、指挥、限制、协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投融资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及投融资。 3.系统优化和决策 依据总体协调的须要,探讨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限制等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限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4.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主要探讨物流系统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和运作、物流战略和组织管理、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供应链管理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契合关系、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整合和效率问题。 5.学问管理和商务智能 主要探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建和累计商务学问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实行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加综合竞争力的才智和实力。 6.资产管理 主要探讨从资产购入起先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供应全方位、牢靠、高效的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探讨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探讨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在职探讨生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通开课和专业课作为选修课。本专业选修课应选择不少于3门6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探讨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果,该成果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要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应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确定论文支配,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进行调查探讨,提出论文选题,并提交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探讨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探讨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状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看法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探讨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和至少一项课题探讨;至少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沟通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并填写《武汉高校硕士探讨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必需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学院认定的公开出版物(包括公开出版的期刊和图书)上正式发表和所在学科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2篇,且其中有1篇应在SSCI、A&HCI、SCI、CSSCI(含扩展版、学术集刊)、EI 源刊以及学院所指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资格论文的详细要求和认定见《武汉高校经济和管理学院关于学术学位硕士探讨生申请硕士学位资格论文认定的规定(修订)》(武大经管函)[2014]31号。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 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2001年1月由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合并组建成商学院。2005年8月,原武汉大学商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部学科为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现设10个系、4个研究所及若干研究中心,内设党政办公室、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分馆、实验中心和期刊社等机构。3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大楼,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院办学规模宏大,人才培养成就斐然。现有在校学生16254人,其中研究生3734人,全日制本科生3366人,第二学士学位学生3710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950人,外国留学生170人,港澳台学生324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政界、学界、商界作出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院始终按照“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办院方略,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平台,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为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教授21人(含博导15人)、副教授2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在国外或境外学习、访问、交流、讲学经历;有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青年学者,3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外,学院还聘请了40多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院建有全国高校第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总面积1090平方米,实验设备400

武汉大学经管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术性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经管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术性硕士培养方案 2012年武汉大学经管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术性硕士培养方案1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技术经济及管理领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列环节的训练与学习,能够掌握坚实的技术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知识、技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富有创新精神、身体健康、技术经济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强、定量分析能力强、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能从事多层次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工作,能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管理决策与智能信息处理 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技术;混沌、分形等非线性方法;智能信息处理:图及网络算法、模糊数学、神经网络、人工智能、遗传算法、数据挖掘、博弈论等研究技术经济及管理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决策问题。 2、系统评价与风险预警 针对社会、经济和相关行业、产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对其运行和发展进行风险的测算,开展动态分析研究。运用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模型方法等技术进行风险预警。 3、投融资与风险管理 运用现代投资融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研究重大项目的投融资的决策过程、实施过程、经营过程及其风险管理中的有关问题,以防范和化解项目投融资中的风险,实现项目投融资的科学化管理。 4、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

研究信息技术给管理带来的变革,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5、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 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国家层面、区域与产业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6、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将专利信息进行分析,提供企业在技术竞争分析;新技术风险评估;专利投资组合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兼并与收购分析等方面的竞争信息,以作为企业决策参考。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42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0-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通开课和专业课,但选修的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应在3门课6学分(含)以上。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和与导师做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是学科前沿,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有关文献,本学科的研究生研读几本技术经济及管理方面的著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Z1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应用和前沿课题的研究,注重学术与实践并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着力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平台和专家平台。 2. 该科学旨在培养践行科学发展观,掌握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追踪学科前沿,具有国际化视野、扎实理论功底和适应能力强,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教学和咨询高级专业人才。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跨文化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研究 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差异与特点。 2. 创新创业人才与企业家 主要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与企业家培养。 3. 职业经理人与组织变革 主要研究职业经理人成长与企业管理创新。 4.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研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与作用。 三、培养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

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学分。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研细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研细则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选拔评分细则(试行) 一、为规范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保证推免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和《武汉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武大教字〔2011〕38号),特制定本评分细则。 二、以学生综合成绩排名为依据,主要考察全部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学习成绩、学术研究成果、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采用百分制,按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占85%、学术研究成果计分占10%、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计分占5%的比例加总综合成绩,以专业为单位按总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予以推荐。 三、课程学习成绩绩点分计算标准(本项总分不超过85分) 1、课程学习成绩包括各专业全部必修课和专业认定的指定选修课的课程学习成绩。 2、课程学习成绩按按平均学分绩点(GPA )计算,绩点分计算公式: ∑∑=== m i i m i i i Y Y X 1 1 绩点分 其中,X i 表示纳入测评的每门课程的绩点分,Y i 表示相应课程的学分,m 为纳入测评的课程总门数。 课程成绩90-100分,绩点为4;85-89分,绩点为3.7;82-84分,绩点为3.3;78-81分,绩点为3.0;75-77分,绩点为2.7;72-74分,绩点为2.3;68-71分,绩点为2;64-67分,绩点为1.5;60-63分,绩点为1。 3、绩点分百分制换算方法:绩点分算出后,各专业以本专业参评人中的最高绩点分为85分,其他参评者按照其与最高分学生GPA 的相对值折算分数。具体方法是:以第一名GPA 为G max ,其他参评者GPA 为G ,则每位参评者GPA 折算百分数为(G/G max )×85。 四、学术研究成果评分(本项总分累计不超过10分) (一)科研成果计分标准(本项总分累计不超过8分) 1、学术论文及著作计分标准

武汉大学管工、情报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高素质的高层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信息系统支撑技术、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2.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运维、信息技术与个人、信息技术与团队、信息技术与组织、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技术与社会等。 3.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的交流传递、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计量、信息分析、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知识资本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的组织行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知识管理的应用等。 4.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主要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的作业流程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系统的规划与控制、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信息系统等。 5.管理优化与决策支持 主要研究管理建模、管理优化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发现方法和知识库系统等。 6.商务智能 主要研究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Web挖掘、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商务智能技术、商务智能系统、商务智能应用、竞争情报等。 7.竞争战略 主要研究竞争力分析、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结构分析、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价值链分析、竞争战略决策等。 8.项目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及录取办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及录取办法 二、复试安排: 、报到时间:年月日上午 、报到地点:江浦校区文科楼 、体检、心理测试时间及安排:详情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学校复试安排的具体通知。、复试考核安排 ()复试考核形式及安排 ()专业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根据教育部及我校年复试录取办法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初试上线情况,提出以下录取办法: 第一,我院各专业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以学校公布的专业复试分数线为准。 第二,录取成绩组成。各专业录取成绩由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成绩和学院复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即录取成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成绩学院复试成绩(满分分)。其中,学院复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英语听力分;专业笔试分;面试考核分。复试成绩合计分。 第三,学院招生小组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对学科专业录取成绩进行排名,并按此顺序录取。面试成绩(满分分)低于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录取成绩相同情况下,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提出各学科专业建议录取名单。 其他事宜按照南京工业大学《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执行,疑难事项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请学校。 本办法由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四、报到提交材料清单(原件审核,复印件交学院)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准考证。 、证件:往届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份、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份、《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打印件份(网址)。 应届本科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份、学生证原件、《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的打印件(网址)。 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需提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网址)。 复印件、打印件等材料交学院存档备查。 、成绩单:本科段学习成绩单原件(用于验证);往届生可从本人档案中复印一份并加盖档案部门公章,报到时交给学院验证。

武汉大学经管院世界经济硕士培养专题方案

世界经济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世界经济方面旳较高层次旳专门人才。规定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坚定对旳旳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拥护党旳“一种中心,两个基本点”旳基本路线,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旳道德修养;具有坚实旳世界经济旳基本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理解本专业旳前沿动态,至少纯熟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担任外经外贸部门旳高档行政管理及业务或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旳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世界经济理论 该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旳经济学原理,吸取西方经济学中旳某些有用成分,研究现代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旳重要理论问题,如战后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周期、现代世界经济格局旳演变与多极化、国际经济调节、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等。 2、国别、地区经济研究 该方向研究战后重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欧盟及其重要成员国,以及具有典型意义旳发展中国家旳经济问题、经济政策等;研究独联体与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旳经济问题及对外经济关系等。 3、国际贸易 该方向研究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领域旳重要问题,涉及国际贸易发展旳历史、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国际贸易中旳利益分派,各重要国家和贸易集团、贸易关系与贸易政策,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等重要问题。

4、国际金融 该方向研究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演变旳基本规律,重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现代国际货币、外汇汇率、国际收支旳重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比较分析多种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旳影响以及世界各国采用旳不同战略、政策、措施和国际融资旳经验教训。 5、国际投资 该方向研究现代国际资本运动旳基本规律、重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现代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旳迅速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旳深远影响,比较分析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旳基本理论及世界各国进行国际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引进外资旳战略、政策、措施和经验教训。 6、外国都市区域经济研究 该方向研究重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市旳兴起、都市功能、都市体系、城乡关系等理论问题,如都市财政、运送、人口、住房、生态环境以及区域经济旳发展等带普遍性旳问题。 7、国际经济合伙 该方向研究生产要素旳国际流动,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等理论问题,以及国际技术(许可证)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国际融资租赁等实际问题。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2、优秀旳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 四、课程设立及学分规定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应达到4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满30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个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6个学分,其她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0-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学位论文10学分。

武汉大学经管院市场营销硕士培养方案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市场营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的是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职业道德与责任感,愿意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毕生力量,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学生应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掌握营销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从事企业(公司)综合管理,或部门经营管理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二、研究方向1、组织市场营销:主要研究企业间的营销管理活动。2、消费者市场营销:主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企业营销策略。3、网络营销: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基于网络的营销创新。4、营销战略: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营销战略选择和管理。 5、品牌管理:主要研究品牌的内涵与资产管理以及品牌营销策略。 6、渠道管理:主要研究营销管理中的渠道模式与管理策略 7、服务营销:主要研究服务产品营销和服务营销模式。 8、广告管理:主要研究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与广告模式。 9、市

场调查与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营销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方法。三、学习年限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 1.5年。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参与课题研究为主,第五、六学期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第三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42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0-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但选修的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应在3门课6学分(含)以上。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 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同时,论文选题还必须通过中期考核的检查,根据指导小组的意见进行研究内容的修改与完善。2、开题报告:为保证培养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