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满堂及钢管柱支架计算书[最终版]

附件:

新丰互通B/C匝道桥现浇梁施工

支架结构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丰互通立交位于朱屋村南侧,是新丰县城及周边地区车辆上下高速的主要出入口,本合同段在新丰江北侧的朱屋村南侧山间设置新丰互通。采用半定向T型互通立交与

G105一级路顺接,方便新丰县城及周边村镇的车辆上下高速公路。互通共设置主线桥1座,匝道桥4座,其中B/C匝道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箱梁结构;BK0+627.375匝道桥桥跨

布置为3*(3×28.75)预应力现浇箱梁+12×30m预应力T梁; CK0+284.306匝道桥桥跨

布置为11×20m预应力现浇箱梁+2×25现浇箱梁。

根据设计图纸,B匝道桥第一~三联上部结构采用3*28.75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宽10.5m,梁体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75cm,顶宽10.3m,悬臂长2.25m,

底宽4.94m,顶板厚度28cm,腹板厚度45~65cm,底板厚度22cm;每跨在跨中设置横隔板。C匝道桥第一~三联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变宽,采用单

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50m,悬臂长2.25m,腹板厚45~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

22cm;第三联每跨跨中设置横隔板;第四联上部结构采用25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宽10.5m,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60m,箱梁悬臂长2.25m,腹板厚45cm~

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22cm,在每跨跨中设置横隔板。

二、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三、上部梁体施工方案

新丰互通B匝道桥现浇箱梁共3联,每联3跨,其中第一联位于新丰互通E匝道和

主线路基之间填平区,地形较平坦,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3-13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

施工;第二联前两跨横跨主线路基,地形较为平坦,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7-13m间采用

满堂支架现浇施工,第三跨横跨C匝道桥桥,桥区位于主线路基左侧边坡,梁底至原地

面高度在13-20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第三联由于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20m

以上(22-29m),采用钢管柱贝雷支架法施工

新丰互通C匝道桥共4联,均为现浇箱梁结构,第一联共4跨,每跨跨径为20m,梁底距原地面高度在7-13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第二联共4跨,每跨跨径为20m,梁底距原地面高度在13-19m间,采用钢管柱贝雷支架法施工;第三联共3跨,每跨跨径为20m,梁底距原地面高度在在7-18m间,采用钢管柱贝雷支架法施工;第四联共2跨,跨径为25m,横跨主线路基,梁底距原地面高度在在7-8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主要工序的施工流程为:场地平整、地基支墩处理、钢管柱贝雷架和满堂支架搭设、安装支座、堆载预压、沉降观测、逐级卸载、设置预拱度、安装外模、制安钢筋、现浇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张拉压浆、拆除侧模、拆除底模板、拆除贝雷架或满堂支架。支架具体布置如图附图所示。

1、地基处理

B匝道第一联、第二联前两跨(0#-5#墩)及C匝道第四联(11#-13台),由于横跨主线路基或填平区,路基填土均已完成94区填筑,在清除表面松散土后,碾压平整后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宽度15米。

C匝道第一联(0#-4#墩)由于位于路基边坡,首先对边坡进行开挖成2*3.6m的台阶并振动碾压平整,其余原地面清除表面松土,如有泥浆坑,必须清理干净,采用石渣回填并碾压表层;然后分层回填30cm二灰碎石土,宽度16米,再浇筑15cm厚的C20混凝土,宽度15m。

B匝道第二联第三跨,第三联(5#-9#墩)及C匝道桥第二联,第三联(4#-11#墩);每跨在墩柱前后及跨中设立540*10mm的支撑钢管柱,每个钢管立柱下需预埋860×860×20mm钢板,便于支撑柱与预埋钢管连接,保证稳固。钢管柱设置在支撑墩上,B匝道中支撑墩12米长、4米宽、高度1米的C25混凝土,C匝道中支撑墩12米长、2米宽,高度1米;边支撑墩均靠近承台,12米长,2米宽,高度1米。每个支撑墩采用埋置式,基坑开挖后进行承载力测试,当不满足要求时采用强夯和换填2m深的碎石基础,用作地基改善。

2、贝雷架搭设

选用12片单层上下加强贝雷梁作为支撑骨架,支撑点下为2根45b工字钢,45b工字钢

采用焊接连接540×10㎜钢管柱,钢管柱与支撑墩用预埋钢板连接,钢管柱支间采用14号槽钢交叉连接,钢管高度根据墩台身高度计算确定。贝雷梁之间除标准斜支撑外,还需采用10号槽钢把每组贝雷梁架间连接。B匝道桥第二联第三跨,第三联中间长度采用9片标准长度为3M贝雷片,C匝道桥第二、三联中间长度采用6片标准长度为3M贝雷片。在贝雷架上方横向铺设I20工字钢,间距0.6米,在横向工字钢上方搭设1.8~3m高的碗扣钢管支架做纵横坡调整,立杆顶设二层方木,立杆顶托上横向设10×10cm方木,间距为0.6m;横向方木上设10×10cm的纵向方木,间距0.3m,再铺设15mm的优质竹胶合板。横板边角宜用4cm厚木板进行加强,防止转角漏浆或出现波浪形,影响外观。

3、满堂支架施工

在路基范围内满堂支架,为砂质黏性土碾压而成的路基,压实度达到93%,地基承载力可达到200KPa,在清除表层土后,碾压平整再浇筑15cmC20混凝土,宽度15m,作为支架基础。对于其他位于自然边坡上的支架,地基表层为2.0米左右的厚的砂质黏性土,地基承载力为120KPa,下部为淤泥质黏土层, 地基承载力为60KPa,清除地表整平后,用二灰碎石土回填30厘米厚,分层碾压,宽度16米,上部再浇筑15cm厚的C20混凝土,宽度15米。

选用碗式支架作为支撑骨架,支架布置为:满堂支架顺桥向立杆排距0.6m,横桥向立杆中间底腹板位置为10排排距0.6m,两侧靠翼缘板2排排距0.9m,翼缘板外为1排排距1.2m立杆作为操作平台,所有横杆步距均为1.2m。支架支撑在专用地托上,以确保受力均匀,支架上端采用专用天托,纵向采用10×15cm方木间距0.6m,横向采用10×10cm方木, 间距0.3米,通过支架上端的天托设置预拱度。

4、堆载预压

为消除非弹性变形,取得贝雷架弹性变形量、碗式支架弹性变形和地基沉降变形。在方木铺设完毕且加固稳固后选用土袋进行分级堆载预压。预压采用分跨预压,从一个边跨向另一个边跨进行,施加荷载总重:梁体自重+施工荷载(梁体自重20%)。模拟砼施工过程按60%、80%、100%、120%逐级加载。在加载过程中设置沉降观测点,沿纵向设置

在跨中、1/4跨和距墩柱支点1m共5个断面上,每个断面沿横向布3个点,分别是断面中心和距中心左右2.5m处。堆载预压时间不小于48小时,卸载采用分级逐步卸载。每次堆载、卸载均做好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

5、预拱度设置

预拱度计算公式为f=f1+f2,其中f1贝雷架或支架弹性变形(由预压得出数据),f2=梁片设计预拱度值。最大预拱度值设置在梁的跨中位置,并按二次抛物线形式进行分配,算得间距2米各点处的预拱度值后,按折线通过钢管脚手架对底模和翼缘板进行调整。

6、钢筋制安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制作,采用焊接工艺连接,根据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车运输到模板。钢筋绑扎顺序:从一段向另一段进行,箱梁底板、箱梁腹板、箱梁底、腹板波纹管、箱梁顶板、预留钢筋和预埋件埋设。

按照设计图纸和验标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安装,同时注意钢筋接头按要求错开,钢筋绑扎时要按设计图纸的钢筋编号从下到上、从一头到另一头分顺序绑扎,为避免在安装时将误差集中到某一头,可分成几段进行。保证所有的钢筋规格、型号、间距、数量及保护层等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交接点绑扎均采用十字交叉绑,不允许采用梅花跳绑,且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钢筋保护层采用购买的同等级砂浆垫块,梁体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

箱梁施工中主要预埋件有泄水孔、伸缩缝预埋件、接触网支柱锚固螺栓及加强钢筋、防撞护栏预埋筋、综合接地措施和施工预埋件等,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预埋。(详见作业指导书)。

7、砼施工

砼浇筑采用混凝土汽车泵自的低处向高处进行。混凝土浇筑水平分层、对称、连续浇注的原则。浇注砼时,每层砼的厚度40厘米为宜,不得超过50厘米,砼振捣和下料交替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浇注桥面砼时,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砼,再用悬空式整平机振捣成型,人工二次抹面。砼浇注成型终凝后,覆盖土工布浇水养护。(混凝土

施工详见作业指导书)。

四、满堂支架和贝雷架钢管柱结构验算

(一)贝雷架验算

1. 贝雷梁相关参数

⑴、桁架单元杆件性能

⑵、几何特性

⑶、桁架容许内力表

2.荷载分析 2.1荷载分析

2.1.1、模板、支架、脚手架自重

模板自重取1.5kN/㎡, I20a 工字钢取27.93kg/m, I45a 工字钢取80.4kg/m,方木取0.9kg/m3,脚手架,钢管柱按实际计算。 2.1.2、新浇混凝土自重按26 kN/m3。 2.1.3、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

①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小棱时,均布荷载可取2.5kPa 。 ②计算直接支承小棱的梁或拱架时,均布荷载可取1.5 kPa 。 ③计算支架立柱及支承拱架的其它结构件时,均布荷载可取1.0kPa 。 2.1.4、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按2.0kN/㎡。 2.1.5、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按2.0kN/㎡。

2.1.6、其它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基本不产生。 2.1.7、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泵送时:Pm=4.6v1/4=4.6×21/4=5.5 kN/㎡。 2.1.8、倾倒混凝土时对侧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按2.0kN/㎡。 2.1.9、振捣混凝土产生时对侧面模板产生的压力按4.0kN/㎡。

2.1.10、现浇箱梁总方量:B 匝道第一联为560.52m3,钢绞线重22.9443t ;第二联为558.96m3,钢绞线重22.8947t;第三联为560.88m3,钢绞线为22.9443t ;C 匝道第一联为428.8m3,钢绞线重16.0513t ;第二联为490.5m3,钢绞线重16.0513t;第三联为375.58m3,钢绞线为11.4043t ;第四联为307.32m3,钢绞线为10.8297t ;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第4.1.1条第4款计算

1

2

m c 012P =0.22t k k γν

m 10P c k h γ= ,取二者之小值。

浇筑速度v 取0.5m/h ,混凝土初凝时间t0=8h ,k1=1.2,k2=1.15

kPa P 65.445.0*15.1*2.1*8*26*22.021== m p h 72.126/5.44/===γ

因此混凝土侧压力取F=44.65kPa ,有效压头高度h=1.72m 风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计算,基本风压值取表D.4中n=10年,风振系数7.0=z β,计算如下:

按式7.1.1-1计算风荷载标准值:0w w z s z k μμβ= 其中:k w —风荷载标准值(kpa )

z β—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取1)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按表7.3.1中“独立墙壁及围墙”值+1.3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7.2.1离地高度50m 的B 类地面值1.67 0w —基本风压(kpa ),取0.35kpa 计算得:kpa w w z s z k 532.035.0*67.1*3.1*7.00===μμβ 2.2荷载组合

根据《建筑荷载设计规范》,均布荷载设计值=结构重要性系数×(恒载分项系数×恒载标准值+活载分项系数×活载标准值)。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二级建筑:1.0,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4。 2.3 B 匝道桥最大跨度段检算

我部现浇箱梁结构特点,我们取Ⅲ-Ⅲ截面为代表截面进行箱梁自重计算,如图所示:

2.3.1 底模面板检算

底模面板采用15mm 厚竹胶板,竹胶板尺寸为122*244*1.5cm 。竹胶板下桥顺向设置

100*100mm 方木小肋,中心间距300mm ,取1m 板宽按净跨径300mm 简支梁检算。

x

x

4(1)、荷载

取底腹板荷载进行计算:梁体砼顺桥向均布荷载:m KN q /5.5026*94.4/5953.92== 2 底模面板宽度自重m kN /135.0015.0*9*1= 2 箱内支撑架荷载m kN /2.1 2

[]()m kN q c /3.711*)225.2(*4.11*)2.1135.05.50(*2.1=+++++= (2)强度验算

M max =0.64kN ·m Q max =12.83kN

底模力学参数: S =1/8×bh 2=1/8×1.22×0.0152=3.43×10-5 m 3 I=1/12×bh 3=1/12×1.22×0.0153=3.43×10-7 m 4 W =1/6×bh 2=1/6×1.22×0.0152=4.575×10-5 m 3

强度条件:

[]m σσ<

σ=M max /W=0.64/(4.58×10-5 )=1.4MPa <[σ]=12 Mpa

τ= Q max S/(Ib)=(12.83×3.43×10-5)/( 3.43×10-7×1.22) =1.052MPa <[τ]=1.3 MPa (3)刚度验算:f max <[f]

f max =0.677ql 4/(100EI) 其中E=9×103 MPa f max =(0.677×71.3×0.34)/(100×9×109×2.81×10-7) =0.0155mm <[f]=1/400m=0.75mm

x

4

1.5cm 的竹胶板作为底模满足要求。

2.

3.2 模板底纵桥向方木计算:

竹胶板底部桥顺向设置100*100mm 方木小肋,中心间距300mm ,方木下设置横桥向方木,方木中心间距为60cm ,按单根方木受力(单根方木承受宽度600mm 的系梁荷载)按三跨连续梁检算。 (1)、荷载组合

取底腹板荷载进行计算:梁体砼顺桥向均布荷载:m KN q /5.5026*94.4/5953.92== 2 底模面板宽度自重m kN /135.0015.0*9*1= 2 方木自重:m kN /3.03.0/1*1.0*1.0*9= 2 箱内支撑架荷载m kN /2.1 2

[]()m kN q c /08.213.0*225.1[*4.13.0*)3.02.15.50135.0(*2.1=++++++=)

M max =0.76kN ·m Q max =7.59kN 方木力学参数:

S =1/8×bh 2=1/8×0.1×0.12=1.25×10-4 m 3

I=1/12×bh 3=1/12×0.1×0.13=8.3×10-6m 4 W =1/6×bh 2=1/6×0.1×0.12=1.67×10-4 m 3

强度条件:

[]m σσ<

σ=M max /W=0.76/(1.67×10-4 )=4.55MPa <[σ]=12 Mpa

τ= Q max S/(Ib)=(7.59×1.25×10-4)/( 8.3×10-6×0.1) =1.14MPa <[τ]=1.3 MPa

x

4

x

x

刚度验算:f max <[f]

f max =0.677ql 4/(100EI) 其中E=9×103 MPa f max =(0.677×21.08×0.64)/(100×9×109×8.3×10-6) =0.25mm <[f]=1/400m=1.5mm 底模纵向方木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3.3横向方木计算:

横桥向方木采用10*10cm 方木,铺设于支架立杆顶撑上,间距为60cm ,跨度60cm ,所受荷载为上部纵向方木传递的集中荷载,间距按30cm 布置,其荷载大小为: P=1.143*ql=1.143*21.08*0.6=14.69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2.12kN ·m Q max =18.23kN 方木力学参数:

S =1/8×bh 2=1/8×0.1×0.12=1.25×10-4 m 3 I=1/12×bh 3

=1/12×0.1×0.13

=8.3×10-6

m

4

W =1/6×bh 2=1/6×0.1×0.12=1.67×10-4 m 3

强度条件:

[]m σσ<

σ=M max /W=2.12/(1.67×10-4 )=1.27MPa <[σ]=12 Mpa

τ= Q max S/(Ib)=(18.23*1.25×10-4)/( 8.3×10-6×0.1) =1.22MPa <[τ]=1.3 MPa

刚度验算:f max <[f]

f max =1.764ql 3/(100EI) 其中E=9×103 MPa

f max =(1.764×14.69×0.63)/(100×9×109×2.813×10-6) =0.0221mm <[f]=1/400m=1.5mm 底模横向方木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3.4 碗扣支架承载力及稳定性检算:

根据现场实际选用碗扣脚手架作为钢管柱贝雷架上横纵坡调节,立杆、横杆均为φ48*3.5mm 钢管,支架上下采用可调底托和顶托,按最大支架高度3.65m 计算。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采用《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4.2.3至4.2.5条(不计风荷载):

取值及计算原则如下:

(1)、模板支撑架自重标准值Q1: 底模系统自重(方木纵肋按间距300mm ): 竹胶板自重162.09*018.0*1*11==g 方木横肋自重3.01*)3.0/1(*9*1.0*1.02==g 方木纵肋自重23.01*)6.0/1(*9*15.0*1.03==g 底模系统自重小计692.023.03.0162.01=++=q 单根支架立杆及附件自重(每延米高度重量):

a 、扣件自重(每根立杆每延米配旋转扣件1套)kN G 0135.01=

b 、顶托kN G 045.02=

c 、立杆m kN G /062.03=

d 、横杆m kN G /084.0)2.1/1(*45.0*4*056.04==(按立杆间距600*300mm ,步距1200mm 计算)

e 、剪刀撑钢管(每根立杆上按设置Φ48*2.9mm 钢管剪刀撑2根)

kN G 098.027.1*84.3*25==(立杆按600*300mm 间距计算) 每根立杆系统合计总量:

m

kN G q n

i i /0303.0098.0084.0062.0045.00135.01

2=++++==∑=

kN q q L L Q y x 20.00303.0*5.43.0*3.0*692.0h *2z 11=+=+=(其中hz 为支架高度,按最大立杆间距600*300mm 计算,偏于安全)

(2)、钢筋砼自重标准值Q2=26kN/m3 (3)、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Q3=2kpa (4)、施工荷载标准值Q4=1kpa 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

采用《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 5.6.1条第1款

()[]V Q L L Q Q Q N y x 24312.14.12.1+++=(其中

y

x L L V 、—段砼体积)计算。

最大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如下: (1)、底腹板部位

底腹板最大梁高1.75m ,支架最大间距600*600mm 。

()[]kN N 0.226.0*6.0*75.1*26*2.16.0*6.0*12*4.1692.0*2.1=+++=

由计算可知单肢立杆最大轴力为底腹板下支架立杆,即kN N 0.22max =。 单肢立杆稳定性承载力容许值计算

采用《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 5.3.1条第2款

Af N ϕ≤(5.3.1-2)式并结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第5.2.6条式5.2.6-1及第5.2.8条h k l μ=0式5.2.8进行。

其中:A-立杆横截面积(489mm2)

f-P235A 钢材(碗扣)抗拉、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205Mpa ) ϕ-轴心受压杆件稳定性系数,根据长细比查表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验算立杆容许长细比时取1)

μ-考虑单、双排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JGJ130-2011)标5.2.8取1.5)

h-步距,取1.2m

i-碗扣立杆回转半径15.8mm

m l 079.22.1*5.1*155.10==

长细比

1328.15/2079/0===i l λ,查稳定性系数表得386.0=ϕ

单肢立杆稳定性控制的容许承载力:

[]kN Af

N 7.38205*489*386.0===ϕ

由计算可知单肢立杆最大轴力为第梁端段下支架立杆,即

[]kN N kN N 7.3822max =<=,合格。 容许长细比检算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5.1.8条:所有

杆件长细比i l /0=λ不得大于250。

h-步距,取1.2m

i-碗扣立杆回转半径15.8mm

m l 079.22.1*5.1*155.10==

长细比

[]2501328.15/2079/0=<===λλi l ,合格。

2.3.5 横桥向I20工字钢检算:

横桥向设置I20工字钢,工字钢中心间距为60cm ,长度12m ,工字钢设置在贝雷桁梁上,跨度在底腹板位置为90cm ,在翼缘板位置为120cm ,工字钢计算时按按三跨连续梁检算。 (1)、荷载组合

根据以上计算沿纵梁方向承受的组合荷载:(工字钢自重荷载 q=(1.2*(①+②)+1.4*(③+④+⑤))*0.6

=1.2*(50.5+0.692+0.2+0.455)+1.4*(2.5+2+2))*0.6=68.52*0.6=41.11KN/m

M max =3.33kN·m Q

max

=22.2kN

I20工字钢力学参数:

S =3.555×10-5m2 I=2.37×10-5m4 W=2.37×10-4 m3

强度条件:

[]

m

σσ<

σ=M

max

/W=3.33/(2.37×10-4 )=14.05MPa<[σ]=170 Mpa

τ= Q

max

S/(Ib)=(22.2×3.555×10-5)/( 2.37×10-5×0.007)=

=4,757MPa<[τ]=100 MPa

刚度验算:f

max

<[f]

f

max

=0.667Pl4/(100EI) 其中E=2.05×105 MPa

f

max

=(0.667×41.11×0.93)/(100×2.05×1011×2.37×10-5)

=0.0411mm<[f]=1/400m=2.25mm

3.2.5贝雷梁计算:

承重梁为贝雷梁,由带上下加强弦杆的标准贝雷片组合而成。贝雷片规格为

300cm×170cm×18cm。每9片组成一排(C匝道为每6片),每两排连成一列,每列贝雷梁对应端头采用0.9m或1.2m的桁架框进行连接,共6列12排,按1.2+0.9*4+1.2m间距排列。分节段拼装后由吊车吊起,在立柱顶部拼装成长度27m整体桁架。计算按最大跨度15.5m简支梁计算。

(1)荷载计算

(a)箱梁的砼重

梁体重量:顶板宽10.3m,底板宽4.94m,梁长28.75m,混凝土体积188.76 m³。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泵车冲击取冲击系数为1.1,则梁重为:

G

1

=188.76×2.6×1.1=539.854t。

(b)模板方木支撑体系重量

根据以上计算总重量约为:

G

2

=(0.692+0.2)*28.75*12=30.774t。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按均布活荷载取1.0KN/m2,面积为296.125m2,重量为:

G

3

=29.62t。

(d)分配梁重

间距0.6m,横桥向I20工字钢。 G 4=46根×12m×27.91Kg/m=15.41t 。 (e )贝雷梁自重

带上下加强弦杆标准贝雷片重350kg 。

由表查得加强型贝雷片:[M]=1687.5KN·M ; [Q]=245.2KN ;考虑1.3安全系数,则:[M]=1298.08KN·M [Q]=188.6KN

E=210GPa I=577434.4cm4 W=7699.1cm ³

G 5=12×9节×350=37.8KN=37.8t (f )混凝土浇筑冲击及振捣时产生荷载 G 6=(2+2)kN/m 2×4.94m×28..75m=56.81t 上述荷载合计

G 总=539.854+30.774+29.62+15.41+37.8+56.81 =710.27t (2)分布荷载

贝雷梁分布按6列12排布置,每列2排间距0.9m 或1.2m ,两排桁架之间采用支撑架连接。

q 列=G 总/28.75/6=710.27/28.75/6=4.12t/m q 排=G 总/28.75/12=710.27/28.75/12=2.06t/m (3)抗弯强度验算

Mmax=ql 2/8

=41.2×15.52/8

=1237.29kN·m<[M]=2×1298.08N·m 满足!

(4)抗剪强度验算

Q=ql/2=41.2×15.5/2=319.3kN <[Q]=2×188.6kN 满足! (5)刚度验算 弹性变形: f=5qL 4/384EI

=5×41.2×103×15.54/(384×2.1×1011×0.005774344) =0.025535m 非弹性变形采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

当贝雷梁节数为奇数时:max d n -f =8

2(1)

当贝雷梁节数为偶数时:max dn f =8

2

式中 n ——贝雷梁节数

d ——常数,对单层贝雷梁取d=0.3556cm ;对双层贝雷梁取d=0.1717cm.

15.5m 跨径5片贝雷架,即max d n -f =8

2(1)

=0.3556(52-1)/8=1.067cm

贝雷梁变形值为0.02554+0.01067=0.0362<[f]=l/400=0.0388m 满足要求。 (6)考虑梁体浇筑后混凝土重集中在中部4组贝雷梁上时工况

贝雷梁分布按4列8排布置,每列2排间距0.9m ,两排桁架之间采用支撑架连接。 q 列=G 总/28.75/4=710.27/28.75/4=6.18t/m q 排=G 总/28.75/8=710.27/28.75/8=3.09t/m (a)抗弯强度验算 Mmax=ql 2/8

=61.8×15.52/8

=1855.93kN·m<[M]=2×1298.08kN·m 满足! 5.4.12.2 抗剪强度验算

Q=ql/2=61.8×15.5/2=478.95kN <[Q]=2×245.2kN 满足! (b)刚度验算 弹性变形: f=5qL 4/384EI

=5×61.8×103×15.54/(384×2.1×1011×0.005774344) =0.0383m

非弹性变形采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

当贝雷梁节数为奇数时:max d n -f =82(1)

当贝雷梁节数为偶数时:max dn f =8

2

式中 n ——贝雷梁节数

d ——常数,对单层贝雷梁取d=0.3556cm ;对双层贝雷梁取d=0.1717cm.

6

x

123456 ( 1 )( 2 )( 3 )( 4 )( 5 )

-0.21

-321.22

-232.86

89.5142.29

-237.58

-141.16-136.37

-232.26

42.2983.12

-247.76

-337.19

-0.17

x

123456 ( 1 )( 2 )( 3 )( 4 )( 5 )

-0.85

-320.16-321.87

589.22

588.96

269.66267.61

-51.69-53.23

-372.53-373.81

642.94

642.68

323.38321.84

2.54 1.00

-318.30-319.83

-639.13

-639.39

366.71365.43

46.1344.59

-274.71-276.76

-596.06

-596.32

321.87320.07

0.77

15.5m跨径6片贝雷架,即

max dn

f=

82

=0.3556*36/8=1.6cm

贝雷梁变形值为0.0383+0.01067=0.0049<[f]=l/400=0.0388m 满足!

3.2.6 盖梁计算

盖梁采用2I45b工字钢组合梁,长度12m,支撑跨度为3m均布,所受荷载为上部贝雷梁所传递集中荷载,即集中力F=q

×15.5=20.6*15.5=319.3kN,将贝雷桁架最大反力施加到工字钢分配梁相应位置处计算,工字钢自重:1.71kn/m

M max =337.2kN·m Q

max

=642.94kN

2I45b截面参数:

面积: 22065.00mm2

惯性矩: Ix=670554126mm4

Iy=149017286mm4

截面抗弯系数: Wx=2980240mm3

Wy=980377mm3

Ix/Sx=380.91mm

腹板厚tw=2*13.5=27mm

米重:174.24kg/m

抗弯强度验算:σ=Mmax/Wx

=(337.2×106)/2980240=113.1MPa<[б]=140MPa

抗剪强度验算:τ=VmaxSx/Ixtw

=519×103/(380.91×27) =50.464MPa <[τ]=80MPa 刚度验算:f=1.883PL 3/100EI

=1.883×257.5×33/100×2.1×1011×1.49×10-4 =0.418mm

0.4184mm <l/400=7.84mm 满足! 3.2.7立柱计算

立柱采用Φ540*8mm 的钢管柱,最大高度24m 。轴心压力为上部盖梁传递的集中荷载,根据计算最大轴心压力N=820.91kN 。立柱布置横桥向3m 纵桥向12.5+2+12.5m 布置。系杆设置从立柱根部1m 起每4米一道系杆共4道,系杆为[10槽钢。

(1).受压稳定系数计算: 截面尺寸:540×10mm

截面面积:A=3.1416*(540^2-520^2)/4=16650.4mm2 抵抗矩:W=(π/32)*540^3*(1-(520/540)^4)=2.1661×106 mm 3 截面材性:Q235钢材,允许应力[б]=140MPa

绕x 轴回转半径:4/d D i 2

2x +==187.417 mm 绕y 轴回转半径:

4

/d D i 22y +==187.417 mm

绕X 轴长细比为 λx=l 0x /i x =128.06 绕X 轴截面为b 类截面

绕Y 轴长细比为 λy=l 0y /i y =128.06 绕Y 轴截面为b 类截面

按 GB 50017--2003 附录c 查表c-2《b 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查得绕X 轴受压稳定系数 φx = 0.397 查得绕Y 轴受压稳定系数 φy = 0.397 (2)强度验算: 轴压力 N =820.91kN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б=N/A=49.31MPa <[б]=140MPa 满足! (3).稳定验算:

计算得绕X 轴稳定应力为бx=N/(φx×A)=124.2 MPa <[б]=140MPa 满足! 计算得绕Y 轴稳定应力为бy=N/(φy×A)=124.2 MPa <[б]=140MPa 满足! 考虑5cm 偏心受压时:

p

M N =

+A W

≤f =49.31+820.91×106×0.05/(2.1661×106) =68.26MPa <[б]=140MPa

(4)局部稳定验算:

外径与壁厚之比为:R/δ=54 满足!(GB50017--2003 第59页 5.4.5,圆管受压构件的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大于100(235/f )=109.3)

δ——立柱壁厚10mm R ——立柱外径540mm 3.2.8基础计算

根据本工程实际的地勘数据,钢管桩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开挖至砂质粘土层或粗砂层,采用换填1m 碎石垫层后施做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底承载力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可达到160KPa 。

(1).C25钢筋砼局部承压验算

单根立柱对钢管的压力:立杆承受荷载+钢管自重 N=820.91+24×9.89×10-3×130.64=851.92KN

钢管与钢筋混凝土基础底部采用70cm ×70cm 钢板连接。 则混凝土局部承压:

σ=N/A=851.92÷(0.7×0.7)×10-3=1.74MPa <[σ]=25 MPa (2)地基承载力验算

中支墩两排钢管荷载总和为ΣN=851.92*8=6815.36KN ,混凝土条形基础尺寸为12×4×1m ,换填碎石垫层容重为18KN/m 3,高度为2m ,碎石面层基底尺寸为5×14m ,基础埋置深度为1m 。立杆荷载通过混凝土基础传递,应力按45°角传递。

混凝土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应力:

σ=(6815.36+12×4×26)/(12×4)=168KPa

碎石底层基底应力计算公式(参考《桥梁施工百问》第77页):

σH =ab σ/(ab+(a+b+4/3*hs*tan Φ)+γs h s =

14*5*168/(14*5+(14+5+4/3*2)*2)+18*2=139.765 KPa <160kPa 满足!

边支墩单排钢管荷载总和为ΣN=851.92*4=3407.68KN ,混凝土条形基础尺寸为12×2×1m ,换填碎石垫层容重为18KN/m 3,高度为2m ,碎石面层基底尺寸为3×14m ,基础埋置

深度为0。立杆荷载通过混凝土垫层,应力按45°角传递。

混凝土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应力:

σ=N/A=(3047,68+12*2*26)/(12×2)=153 kPa

碎石底层基底应力计算公式(参考《桥梁施工百问》第77页):

σH=abσ/(ab+(a+b+4/3*hs*tanΦ)+γs h s=

14*3*153/(14*3+(14+3+4/3*2)*2)+18*2=115.08 KPa<160kPa 满足!

(二)满堂支架结构验算

1、碗扣支架相关参数

立杆和横杆设计允许荷载

碗口支架钢管外径48㎜, 钢管内径41㎜,壁厚3.5mm,截面积4.89*102mm2

惯性矩I=1.215*105mm4,单位重量62kg/m

回旋半径i={[π(484-414)/64}/{π(484-414)/4}}1/2=15.78㎜

2、支架荷载分析

根据本工程现浇箱梁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箱梁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密度取2600kg/m3。

⑴ q

1

根据我部现浇箱梁结构特点,我们取Ⅲ-Ⅲ截面为代表截面进行箱梁自重计算,并对这个代表截面下的支架体系进行检算,首先分别进行自重计算。

满堂支架计算书

满堂支架总体施工方案 本工程有现浇梁13联,取代表性3种不同梁高、桥跨进行设计和验算。B=25.5m、标准跨径(30m+30m+30m)等高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B=25.5m、标准跨径(30m+45m+45m+30m)变高度斜腹板连续梁、B=25.5m、(35+50+35)m变高度斜腹板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支架搭设完成后对其预压,预压用砂袋按箱梁荷载(一期恒载+施工荷载)的1.2倍预压,在预压过程中,消除非弹性变形与基础沉降后即可卸除荷载,调整支撑。 一、B=25.5m、标准跨径(30m+30m+30m)等高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体外模一次性立模成型,底模和内模采用1.5cm厚竹胶板,底模纵桥向采用10cm×10cm方木,间距22.5cm,方木下面横桥向为10cm×15cm方木,与支架一起组成现浇梁支撑体系。侧模采用1.5cm 厚竹胶板和定型钢模板混合使用。碗口支架作为支撑。 二、构架搭设 主线桥工程现浇梁一共13联,以(30m+30m+30m)、(30 m +45 m +45 m +30 m)为标准联,因此验算(30m+30m+30m)、(30 m +45 m +45 m +30 m)为例进行分析。箱梁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支架立杆长度分为2.4m、1.2m、0.9m、0.6m、0.3m几种,用以调整不同的高度,步距 1.2m。支架立杆上下端分别安装可调式顶托和底座。其单根最大荷载为30KN。箱梁端(中)横梁纵向3m范围内腹板处按0.6m×0.6m间距布置立杆,跨中纵向24.3m范围内和腹板处按照0.6m ×0.6、0.6m×0.9mm间距布置立杆,翼缘板部分按0.9m×0.9m间距布置立杆。 支架上荷载计算及说明部分参照:《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上部结构荷载分析:支架基础达到强度后,在其上搭设碗扣式多功能支架,根据箱梁底板及翼板处荷载大小不同,通过计算中横梁

满堂支架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某大桥现浇箱梁为单室结构,梁顶宽为10m,腹板宽为4.89m,梁高为1.8m。箱梁每跨30m,三跨为一联,采用现浇法施工。箱梁每跨混凝土为203m3,标准断面面积为6.21m2, 变截面面积为8.05m2。 二、满堂支架的设计和计算参数 1、支架主要材料和性能参数 施工时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碗扣支架的钢管为3号钢,规格为φ48mm ×3.5mm,其性能见下表1和表2: 表1 钢管截面特性 表2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 2、支架设计布置 (1)支架顺桥向立杆间距布置为5×0.6m+25×0.9m+5× 0.6m=28.5m。 (2)支架横桥向立杆间距布置为3×0.9m+2×0.6m+3×0.9m+2× 0.6m+3×0.9m=10.5m。 (3)水平杆步距为1.20m。 具体布置见满堂式支架设计图。 三、荷载计算

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砼自重: G=203m3×25KN/m3=5075KN 偏安全考虑,取安全系数r=1.2,假设梁体全部重量仅作用于底板区域,计算单位面积压力: F1=G×r÷S=5075KN×1.2÷(5.1m×30m)=39.8KN/m2 注:5.1m为横桥向底板范围内两立杆间最大距离。 2、施工荷载:取F2=1.0KN/m2 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2.0KN/m2 4、箱梁芯模:取F4=1.5KN/m2 5、竹胶板:取F5=0.1KN/m2 6、方木:取F6=7.5KN/m3 四、底模强度计算 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25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250mm平面竹胶板。计算断面见下图。 1、模板力学性能 (1)弹性模量E=0.1×105MPa。 bh=25×1.53/12=7.03cm4 (2)截面惯性矩:I=3 12 bh=25×1.52/6=9.375cm3 (3)截面抵抗矩:W=2 6

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

附件 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 支模架施工荷载参数及门架参数 1.1支模架施工荷载取值: 1、模板支架设计时考虑的荷载标准值: 表1 荷载标准值 永久荷载荷载分项系数:1.35 可变荷载荷载分项系数:1.4 验算强度、稳定性时:采用荷载设计值:分项系数×荷载标准值验算挠度时采用:采用荷载标准值且不组合③、④ 表2 Q235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2)

1.2重型门式支架规格及性能指标 重型门式支架系HR100A 可调重型门式支架,其尺寸为:宽1.0m ;高1.9m ,并配HR201调节杆,HR301E 、HR301J 交叉支撑、HR601可调托座、HR602可调底座、HR211插销、HR701连接杆。门架立杆为Φ57×2.5mm 钢管,门架横杆、调节杆、扫地杆、横杆及剪刀撑杆选用Φ48×3.5mm (验算时按3.0mm )钢管。 根据JGJ128-20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5.2.1之规定,现计算一榀HR100A 型重型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如下: N d ----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回转半径 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惯性矩 h 0----门架高度,h o =1900mm I 0、A 1----分别为门架立杆的毛截面惯性矩与毛截面积 h 1、I 1----分别为门架加强杆的高度及毛截面惯性矩,h 1=1700mm A ——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 1=2×428=856mm 2 f ——门架钢材强度设计值,Q235钢材用205N/mm 2 D 1、d 1——分别为门架立杆的外径和内径D 1=57mm ,d 1=52mm D 2、d 2——分别为门架加强杆的外径和内径D 2=27mm.d 2=24mm φ-------门架立杆稳定系数,按λ查规范表B.0.6 λ-------门架立杆在门架平面外的长细比λ=Kh 0/i K--------门架高度调整系数,查规范表5.2.15当支架高度≤30米时,K=1.13 I 0=π(D 14-d 41)/64=15.92×104mm 4 I 1=π(D 24-d 42)/64=0.910×104mm 4 I=I 0+I 1×h 1/h 0=15.92×104+0.910×104×1700/1900=16.10×104mm 4 mm A I i 8.19428 10 8.164 1 =?== λ=Kh 0/i=1.13×1900/19.8=108.43 按λ查规范表B.0.6,φ=0.53 N=φ×A ×f=0.53×856×205=93KN 门架产品出厂允许最大承载力为75KN 。 根据重型门架设计技术指标和出厂合格证,门架设计最大载量为:G max =93KN ,基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计算

107国道跨线桥5×20m一联箱梁支架检算一.箱梁支架计算 张石高速公路跨京广铁路、107国道跨线桥,21号墩—26号台上部结构为5×20m一联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箱梁采用碗扣式支架现场浇筑施工,箱梁下部宽11.20 m,顶宽16.75 m,梁高1.5m。箱梁采用C50混凝土现浇,左幅箱梁混凝土数量为898m3。 钢管采用外径4.8cm,壁厚3.5mm的钢管。支架纵向间距均为0.9米,横向间距,腹板下为0.6m,其余为0.9m;支架步距为1.2m。 模板构造纵向为10cm×10cm的方木搁于可调托顶上,上面横向搁置7cm×10cm小方木,其上搁置模板。 施工检算以20米跨径的箱梁数据为例进行验算,5×20m 箱梁基本要素: 箱梁高1.5m,箱梁底宽11.2m,顶板16.75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0m,翼缘板前端厚0.15m,根部0.4m,翼板宽2. 5m,腹板厚0.50m,腹板面积1.1m2(含倒角部分),根据荷载集度分部情况的分析,腹板处荷载集度最大为最不利位置,故取腹板下杆件进行检算。 1.腹板下砼重: 1.1 m2×26KN/ m3 =28.6 KN/ m 2.模板重量 模板重量取0.5 KN/ m2,模板面积2+2+1=5 m2 0.5 KN/ m2×5 m2=2.5 KN/m 3. 立杆承受的钢管支架自重 支架与调平层,钢管Φ48,厚3.5mm,每米重量0.045KN 架高16m计算,16÷1.2=14层水平杆

每根立杆连接的钢管水平层总长度14×0.45×4=25.2m 25.2m+16m=41.2m 每根立杆承受的钢管支架自重41.2×0.045=1.86 KN 4.施工荷载 施工荷载取为3 KN/ m2*1=3kN/m 5. 腹板下总荷载 取荷载安全系数1.2, 腹板下总荷载q=28.6×1.2+2.5+1.86+3=41.68 KN/ m 假设腹板范围内支架间距为0.9m, 腹板重量由两个立杆承担,作用于一个立杆上荷载为: 41.68÷2×0.9=18.76 KN 6.支架检算 稳定应力计算: 长细比λ=L/r 支架步距L=1200mm, 钢管回转半径r=(I/A)1/2= 15.78 I为钢管截面惯性矩,A为钢管截面积 长细比λ=L/r=1200/15.78=76 钢管承载应力σ= P/(A.φ)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一,得φ=0.676 钢管截面积A=489mm2立杆上荷载P=18.76 KN=18760 N 得出钢管承载应力 σ= P/(A.φ)= 18760/(0.676×489) =56.75 MPa<[σ]=182 MPa 由此可见腹板范围内支架稳定应力能满足要求,现场施工时腹板范围内支架间距设为0.6m,支架安全性将会更大。

现浇梁满堂及钢管柱支架计算书[最终版]

附件: 新丰互通B/C匝道桥现浇梁施工 支架结构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丰互通立交位于朱屋村南侧,是新丰县城及周边地区车辆上下高速的主要出入口,本合同段在新丰江北侧的朱屋村南侧山间设置新丰互通。采用半定向T型互通立交与 G105一级路顺接,方便新丰县城及周边村镇的车辆上下高速公路。互通共设置主线桥1座,匝道桥4座,其中B/C匝道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箱梁结构;BK0+627.375匝道桥桥跨 布置为3*(3×28.75)预应力现浇箱梁+12×30m预应力T梁; CK0+284.306匝道桥桥跨 布置为11×20m预应力现浇箱梁+2×25现浇箱梁。 根据设计图纸,B匝道桥第一~三联上部结构采用3*28.75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宽10.5m,梁体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75cm,顶宽10.3m,悬臂长2.25m, 底宽4.94m,顶板厚度28cm,腹板厚度45~65cm,底板厚度22cm;每跨在跨中设置横隔板。C匝道桥第一~三联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变宽,采用单 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50m,悬臂长2.25m,腹板厚45~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 22cm;第三联每跨跨中设置横隔板;第四联上部结构采用25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宽10.5m,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60m,箱梁悬臂长2.25m,腹板厚45cm~ 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22cm,在每跨跨中设置横隔板。 二、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三、上部梁体施工方案 新丰互通B匝道桥现浇箱梁共3联,每联3跨,其中第一联位于新丰互通E匝道和 主线路基之间填平区,地形较平坦,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3-13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 施工;第二联前两跨横跨主线路基,地形较为平坦,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7-13m间采用 满堂支架现浇施工,第三跨横跨C匝道桥桥,桥区位于主线路基左侧边坡,梁底至原地 面高度在13-20m间,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第三联由于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20m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搭设方案及计算书

兖州九州大桥36+56+36米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搭设方案及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兖州泗河九州大桥36+56+36米现浇箱梁采用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下游两幅桥采用分幅布置,设双向2%横坡。单幅桥一般截面为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 单幅桥主梁截面顶宽15.86m,底宽12.76m~13.6m。主梁支点高 3.5m,跨中梁高1.7m,梁底曲线为圆曲线。主梁两侧各悬臂0.81m,悬臂端部厚度0.26m,悬臂根部厚度0.33m,顶板全联等厚,厚度0.25m,箱梁底板厚度为0.25m~0.5m。腹板为斜腹板,腹板厚度为0.4m~0.6m。各墩顶处设置横梁,横梁厚度根据受力不同有所差别,边支点横梁厚 1.2m,中支点横梁厚 1.8m。箱梁每个箱室在中墩梁底和中横梁处留有进人孔。 箱梁腹板设有φ10cm通风孔,距顶板80cm,顺桥向间距200cm。箱梁底板在靠近横梁处设有φ10cm泄水孔。 梁端距离伸缩缝中心线5cm。主梁采用C50混凝土。主梁翼缘下设置滴水槽。 二、施工方案简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连续箱梁施工工序: 1、基础处理:采用建筑垃圾回填0.5m深,分两层压实,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对地基进行处理; 2、支架搭设:根据施工现场地形采用WDJ碗扣式管架 3、模板:采用大块新竹胶板,每块模板面积>2㎡。 1)、外模采用侧板包底板的构造形式 2)、底模构造为:下部铺横向10×12㎝的方木,纵向间距为立杆的纵向间距;上部铺纵向10×10㎝的方木,上铺厚1.2㎝的硬(优质)竹胶板作为面板。 3)、侧模、翼板模构造为:横肋采用L型木排架,纵向间距为30㎝。木排架用材为10×10㎝的方木,上铺厚1.2㎝的硬(优质)竹胶板作为面板。 三、满堂支架的设计和计算参数 1、支架力学性能 Φ48×3.0mm扣件式钢管支架性能 (一) WDJ碗扣式管架 2、搭设方案:

满堂支架计算

现浇箱梁模板及满堂支架计算书一、荷载计算荷载分析 根据本桥现浇箱梁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 ⑴ q 1 ——箱梁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密度取2600kg/m3。 ⑵ q 2——箱梁内模、底模、内模支撑及外模支撑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经计算取q 2=(偏于安全)。 ⑶ q 3 ——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机具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当计算模板及其下肋条时取;当计算肋条下的梁时取;当计算支架立柱及替他承载构件时取。 ⑷ q 4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对底板取,对侧板取。 ⑸ q 5 ——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压力。 ⑹ q 6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取。 ⑺ q 7 ——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不同布置形式时其自重如下表所示: 满堂钢管支架自重 荷载组合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 荷载计算 箱梁自重——q 1 计算

根据跨G208国道现浇箱梁结构特点,我们取5-5截面(桥墩断面两侧)、6-6截面(跨中横隔板梁)两个代表截面进行箱梁自重计算,并对两个代表截面下的支架体系进行检算,首先分别进行自重计算。 ① 预应力箱梁桥墩断面q 1计算 根据横断面图,用CAD 算得该处梁体截面积A=则: q 1 =B W =B A c ⨯γ=kPa 365.445.77975.1226=⨯ 取的安全系数,则q 1=×= 注:B —— 箱梁底宽,取,将箱梁全部重量平均到底宽范围内计算偏于安全。 ② 预应力箱梁跨中断面q 1计算 根据横断面图,用CAD 算得梁体截面积A=则: 1200 4080 100 15 75025 200 145 113 60 1.5% 1.5% 25 200 连续梁支点断面图 1200 22 2040 15 75020 25 200 145 113 22 20 20 1.5% 1.5% 25 200 连续梁跨中断面图

现浇板梁满堂支架计算书

现浇板梁满堂支架计算书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计算参数 (一)恒载取值 1、模板参数:木模0.35KN/m2 2、支架顶横梁(10*10木方)自重:0.1KN/m 3、新浇砼自重:24KN/m3梁高110cm,单位重:26.4KN/m2(二)活载取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规定取值) 1、施工人群及砼振捣力取2.5KN/m2; 2、砼冲击力取4.0KN/m2 (三)荷载组合 1、强度计算:(一)+(二) 2、刚度验算:(一)+(二) 三、支架布置形式 1、支架形式选择:满堂支架体系采用普通建筑钢管、扣件。 2、支架搭设示意图: 3、支架搭设说明 立杆横距:60cm 立杆纵距:60cm 横杆间距:60cm 步架高度:60cm 支架高度2m

四、支架受力计算 1、支架顶横梁受力计算:横梁采用10*10木方,长度为200cm ,横向按30cm 间距搁置于支架顶托上,并用铁丝绑扎在支架顶纵横向横杆上。 ⑴横梁受力简图 ⑵横梁受活载:Q=(2.5+4)×0.6=3.9KN/m ⑶横梁受静载:G=(26.4+0.35)×0.6=16.05KN/m ⑷荷载取值系数:静载系数r 0=1.2;活载系数y 0=1.4 ⑸横梁所承受的荷载为:q= r 0×G+ y 0×Q=1.2×16.05+1.4 ×3.9=25.26KN/m ⑹横梁受线荷载产生的最大内力:(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点反力) ① 计算简图:(图乘法解算) 基本机构受力简图受力简图基本结构受力弯矩简图单位力简图单位力作用弯矩图 单位力作用弯矩图图 图

满堂支架计算书

满堂支架计算书 一、主要荷载分析 根据本工程桥梁结构特点,取一天门大桥第六联进行验算(此联为本工程最大箱梁尺寸) 箱梁尺寸:(宽×高)9.5×2.5米,跨度40米。 新浇混凝土密度取26KN/m3。 通过结构受力分析,此联最不利位置为端横梁处,以此最不利段进行计算,则: ①端横梁自重: q1=(2×2.5×9.5×26)/(9.5×2)=65KN/m2。 ②q2--模板自重,取0.5KN/m2。 ③q3--施工人员及机具,取1.0KN/m2。 ④q4--混凝土倾倒、振捣,取2.0KN/m2。 二、箱梁底模验算 箱梁底模采用1220×2440×12mm规格的中密度胶合板,铺设在纵桥向木枋上。模板底10*10cm木枋按0.3m间距布置。取各种布置情况下最不利位置进行受力分析: 胶合板弹性模量:E=5×103MPa 木枋的惯性矩:I=bh3/12=(0.1×0.13)/12=8.33×10-6m4 ①模板挠度计算 q=Q×L=(1.2×q1+q2+q3+q4)×0.3=24.5kN/m (取1.2安全系数) Fmax=ql4/128EI=24.5×0.34/128×5×106×8.33*10ˉ6=3.7*10ˉ5m Fmax<L/400=0.3/400m=7.5×10-4m(L/400为模板容许挠度值) 故,挠度满足要求 三、纵向枋木验算 模板下10*10纵向枋木间距30cm。查表得: τ Mpa,弹性模量木材弯曲强度[σw]=13 Mpa,剪切强度0.2

E=11×103 Mpa 。 均布荷载:q=Q×L=(1.2×q1+q2+q3+q4)×0.3=24.5kN/m (取1.2安全系数) 截面惯性矩:I=bh 3/12=(0.1×0.13)/12=8.33×10-6m 4 截面抵抗矩:W=bh 2/6=(0.1×0.12)/6=1.67×10-4m 3 跨中弯矩:M=ql 2/8=24.5×0.62/8=1.1kN.m (枋木下向间距60cm) ①强度验算: 弯曲强度:σ=M/W=1.1kN.m/(1.67×10-4)m 3 =8.48MPa<[σ]=13Mpa (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②挠度验算: 挠度:m 1079.510 16.410113846.07.155EI 384ql 5f 4634 4--⨯=⨯⨯⨯⨯⨯⨯== []m 105.1400/6.0400/l f f 3-⨯===< (挠度满足要求) 四、横向枋木验算 顶托上横向枋木12*12间距60cm ,查表得: 木材弯曲强度[σw ]=13 Mpa ,剪切强度0.2τ= Mpa ,弹性模量E=11×103 Mpa 。 均布荷载:q=Q×L=(1.2×q1+q2+q3+q4)×0.6=47.1kN/m (取1.2安全系数) 截面惯性矩:I=bh 3/12=(0.12×0.123)/12=1.728×10-5m 4 截面抵抗矩:W=bh 2/6=(0.12×0.122)/6=2.88×10-4m 3 跨中弯矩:M=ql 2/8=47.1×0.62/8=2.12kN.m (枋木下向间距60cm) ①强度验算: 弯曲强度:σ=M/W=2.12kN.m/(2.88×10-4)m 3 =7.36MPa<[σ]=13Mpa (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②挠度验算:

现浇梁支架计算书

现浇梁支架设计计算书 编制人: 校核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设计条件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计算依据 (1) 第二章主桥支架结构受力计算 (2) 2.1 概况 (2) 2.2 分配梁计算 (3) 2.3贝雷梁计算 (4) 2.4 横梁2I56计算 (6) 第三章主桥基础计算 (11) 3.1 钢管稳定性计算 (11) 3.2 钢管桩承载力计算 (12) 第四章引桥满堂支架结构受力计算 (14) 4.1 概况 (14) 4.2分配梁I12计算 (14) 4.3脚手管计算 (15) 4.4脚手架基础计算 (17) 第五章主塔牛腿脚手管支架结构受力计算 (19) 5.1 概况 (19) 5.2分配梁I12计算 (19) 5.3脚手管计算 (21)

第一章设计条件 1.1工程概况 本桥桥梁全长608m,其中主桥长340m,东西引桥长268m。主桥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跨径布置为80+180+80=340m,主梁为双主梁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中心线处梁高2.4m;引桥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中心线处梁高2.3m,主桥宽度25m,引桥宽度22m。 1.2主要计算依据 1. 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7.《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现浇箱梁支架计算-完整版

金口项目各项计算参数 一、现浇箱梁支架计算 1.1箱梁简介 神山湖大桥起点桩号为K1+759.300,止点桩号为K2+810.700,全长1051.40m。主线桥采用双幅布置,左右幅分离式,桥型结构为C50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表1.1 预应力箱梁结构表 箱梁结构断面 桥面标准 宽度(m) 梁高 (m) 翼缘板 悬臂长 (m) 顶板 厚(m) 底板厚 (m) 腹板厚 (m) 端横梁 宽(m) 标准段单箱两室13.49 1.9 2.50.250.220.5 1.5 1.2结构设计 主线桥均采用分幅布置,单幅桥标准段采用13.49m的等高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体均采用C50砼,桥梁横坡均为双向2%。 主线桥第一~三联桥跨布置为(4×30m+4×30m+3×30m),单幅桥宽由18.99m变化为27.99m;主线第四~六联、第八、九联桥跨布置为(3×30m+4×30m+3×30m)、4×30m、4×30m,单幅桥宽为13.49m。主梁上部结构采用等高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单箱双室和多室截面。30m跨径箱梁梁高1.9m,箱梁跨中部分顶板厚0.25m,腹板厚0.5m,底板厚0.22m,两侧悬臂均为2.5m,悬臂根部厚0.5m;支点处顶板厚0.5m,腹板厚0.8m,底板厚0.47m,悬臂根部折角处设置R

=0.5m的圆角,底板底面折角处设置R=0.4m的圆角。 图1.1 桥梁上部结构图 1.3地基处理 因部分桥梁斜跨神山湖,湖底地层属第四系湖塘相沉积(Q1)层,全部为流塑状淤泥含有大量的根茎类有机质、腐殖质,承载力标准值Fak=35kPa,在落地式满堂支架搭设前,先将桥梁两端进行围堰,用

满堂支架支架计算书

附件 支架、模板结构验算 一、工程概况 DKxxxx+xxxx xxxx桥主要用于跨越xxxx路,为8m宽水泥路,设计采用1-16m刚构跨越道路。桥长12.2m。 本桥顶板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 二、计算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 2.《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 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 其他有关的现行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三、支架材料要求 根据施工技术条件,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 钢管规格为φ48×3.5mm(根据进场材料实际壁厚进行验算)。钢管的端部切口必须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扣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选用,且与钢管管径相配套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支架材料及施工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 所有钢材均为A3钢,所有木材均为红松,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176-P177规定,A3钢材容许应力分别为:抗拉、抗压轴向

力[σ]=140MPa、弯曲应力[σw]=145MPa、剪应力[τ]=85MPa、E=2.1×105MPa。 红松顺纹容许弯应力[σw]=12MPa、E=0.9×104MPa。 四、支架布置和验算 (一)支架布置 采用钢管支架,横、顺桥向间距均为0.6m。支架搭设联系横杆步距为0.9m,支架搭设宽度为14.4m宽。每根立杆下端为道路混凝土路面,厚200mm,用以扩散支架底托应力。立杆顶端安装可调式U形支托,先在支托内安装顺桥向方木(10cm×10cm),长7m,间距为0.6m,再按设计间距和标高安装横桥向方木(10cm×10cm),长14m,间距为0.3m,其上安装底模板。 (二)支架验算 1.荷载计算 (1)顶板自重:顶板砼总重量G=γ〃v =2.5×9.8×271.7=6641.95kN,每平方米的重量为6641.95÷215.4=30.84KN/m2=3.1t/m2 (2)模板自重:竹胶板容重7.5kN/m3,厚15m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 (217.5+46)÷217.5×0.015×0.75 =0.014t/m2 方木自重:方木容重7.5kN/m3,每平方米的重量为: 上层方木:(1÷0.3×1×0.1×0.1)×0.75÷1=0.025t/m2 底层方木:(1÷0.6×1×0.15×0.15)×0.75÷1=0.028t/m2 (4)支架自重:支架重量0.0384kN/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立杆:(1÷0.6)×(1÷0.6)×9.5×0.00384÷1=0.101t/m2 横杆:[1÷0.6×1+(1÷0.6)×1]×(5÷0.9)×0.00384÷1=0.071t/m2支架高度均取5m。

满堂支架计算(整理版)

中交二航局硚孝高速第QXTJ-6标 标准跨径现浇砼箱梁支架结构计算书 编制 审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 2010年7月

标准跨径(20m)砼箱梁现浇支架结构设计和计算书 一、设计与验算条件 1、设计与验算假定及原则 为简化计算,对于连续结构按简支结构计算,这样偏于安全;其结构形式及构件型号选用宜结合现场条件尽量采用原有,即可周转和便于采购,租赁以及便于运输的材料;施工简单和便于装拆,节省费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交通,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2、设计与验算依据 (1)硚口至孝感高速第QXTJ-06合同段设计说明及相关施工图;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公路桥涵技术规范(JTJ041—2000); (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3、工程概况 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时武汉城市圈中武汉(汉口中心城区)至孝感(孝南区)的快速通道,是武汉城市圈实施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武汉市西北方向环线公路之间的一条快速联络通道,沿线经过武汉市下辖的硚口区、东西湖区以及孝感市下辖的孝南区。第QXTJ-6合同段位于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东山农场灯塔大队和胜利大队范围内,为上跨京港澳高速的一个互通(灯塔互通)。主线全长 2.393km(K20+107-K22+500)、其中路基只有24米,主线宽26米。主线通过A、B、 C、D、E、F6条匝道桥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匝道总长4.618Km,其中桥梁长度3.008Km、路基长度1.61Km,宽8.5米。 4、桥型及结构特点 全桥分主线桥、A、B、C、D、E和F六条匝道桥。本项目共有现浇箱梁365孔。箱梁顶宽8.5m-15.54m,有单室、双室、三室和四室。高度为1.4m。为非预应力连续箱梁,3跨-6跨为一联。本项目跨越5口鱼塘,一条灌溉渠,10条水沟,其余均为旱地,因此本项目所有旱地均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临时支撑,鱼塘、沟渠、跨路处采用少支架。 二、现浇箱梁满堂支架设计与验算 由于本工程现浇箱梁跨径不一,但以20m跨径居多,所以采用20m跨径、宽

现浇梁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书

西吴枢纽立交工程 现浇梁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书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第LJ-2合同段

计算:王大伟审核:成龙审批:王辅圣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设计计算依据 (2) 3 设计计算内容 (2) 3.1 E匝道18+28.5+18m三跨现浇梁检算 (2) 3.2 Y匝道32+2*42+32m四跨现浇梁检算 (6) 4 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西吴枢纽立交为西咸北环线与新、老西宝高速的枢纽转换立交,本工程在原西吴半互通枢纽立交基础上增加A、B、C、D、E、F、Y、Z八条匝道,扩建成功能完善的全枢纽互通。 其中A、B、C、D四条匝道为路基,E、F、Y、Z四条匝道为桥梁。桥梁工程共计111跨26联,现浇梁63跨14联,具体情况见下表: Y匝道32+2*42+32m现浇连续梁中间两跨上跨新西宝高速公路,交叉角度为51°,施工期间要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在中央分隔带中的31#墩两侧沿西宝高

速方向各留一个7.5m宽的双车道行车门洞。 除门洞处进行特殊设计外,其余现浇部分均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 本设计书针对上表14联现浇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联进行设计计算: (一)Y匝道32+2*42+32m四跨现浇梁(二)E匝道18+28.5+18m三跨现浇梁 2 设计计算依据 一、《西吴枢纽立交施工图设计》 二、《材料力学》 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四、《钢结构设计原理》 五、《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六、《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七、《木结构设计规范》 六、《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3 设计计算内容 3.1 E匝道18+28.5+18m三跨现浇梁检算 E匝道第一联18+28.5+18m现浇箱梁位于耕地上,下部无道路穿过,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该联现浇梁混凝土共计425m3,偏安全考虑,以全部重量作用于底板上计算单位面积荷载: ①箱梁自身荷载q1 = 425×26÷(6.6×64.5)= 25.96kPa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混凝土竖向荷载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②模板:q2 = 2.5kPa (内模和支架采用250kg/m2) ③人群机具:q3 = = 1.5kPa ④倾倒混凝土冲击荷载:q4 = 2.0kPa ⑤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5 = 2.0kPa 计算荷载采用如下荷载组合:

现浇梁支架计算

福建省古武高速公路工程十方互通A匝道桥上部现浇箱梁 计 算 书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古武高速公路A1标项目部 2011.05.28

古武高速公路工程A1合同段 现浇箱梁支架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A匝道桥全桥长度为310 米,桥型布置为为4×30+3×30+3×31m预应力连续箱梁,全桥共计三联,本桥平面位于Ls=67.22mR=180m的左偏曲线、Ls=62.5m R=360m的缓和曲线上,纵面位于R=2600m的凸曲线,及i=1.434%下坡路段上。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薄壁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式桥台、桩基础。箱梁为单箱双室结构,上部构造施工时,先浇注第二联3×30m,采用单端张拉的施工方法,然后依次浇注第三联、第二联。全桥现浇梁共有C50砼2623.2m3。 二、设计依据 1.福建省十方至东留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战备办《装备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 7.人民交通出版社《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福建省古武高速公路工程A1标段 第一部分:现浇梁支架结构设计及验算 一、十方枢纽互通A匝道桥第二、三联现浇梁支架结构设计及验算(一)、支架结构设计 十方枢纽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采用梁柱式支架,贝雷片作支架纵梁,钢管墩作临时支墩,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由于第二联第1跨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取支架第二联第1跨(4#~5#墩)计算受力。 1、中间支墩基础:中间临时支墩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为3.0m×12m×0.3m,布单层φ16@20cm的钢筋网;基底进行换填级配碎石和隧道洞渣处理,确保基底容许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2、墩旁支墩基础:墩旁支墩基础为 1.2m×12m×0.3m钢筋砼基础,布单层φ16@20cm钢筋网。 3、支墩:中支墩采用双排φ=630mm,δ=7mm钢管;桥梁中墩旁支墩采用单排φ=630mm,δ=7mm钢管,并在管桩顶底部焊接δ=10mm盖板,每排5根钢管。 4、支架纵梁:用国产贝雷片拼成支架纵梁,两排一组。每跨现浇梁支架由两孔贝雷梁组成,贝雷纵梁跨度分别为12m、15m,12m跨采用6组12排贝雷梁组成,15m 跨采用8组16排贝雷梁组成,均作简支布置。 现浇箱梁支架结构图详见附图。 (二)、荷载计算及组合 1.荷载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规范》主要考虑以下荷载: ⑴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 A匝道桥二联(墩号4#-7#)设计混凝土数量为738 m3,根据变截面尺寸计算得:4-5孔混凝土数量为246.9 m3,5-6孔混凝土数量为244.2m3,6-7孔混凝土数量为246.9m3。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钢筋混凝土的容重采用

现浇梁满堂支架设计计算

现浇梁满堂支架设计计算 一、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取最不得荷载位置进行验算,计算宽度取0.3m< 面板所受荷载有: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自重;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倾倒和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计算荷载取箱梁实体混凝土计算。 1. 面板荷载计算 1.1恒荷载计算 1.1.1钢筋混凝土自重 q ii=QV=26X 1.6 X 0.3=12.48kN/m 式中:Q2一混凝土自重标准值按26KN/n i计; V一每米钢筋混凝土梁体积; 1.1.2 模板自重:q『8X 0.015 x 0.3=0.036kN/m 1.1.3 恒荷载:q1=qn+q12=1 2.516kN/m 1.2活荷载计算 q2=(Q3+Q4)x b= (2.5+2) X 0.3=1.35kN/m

式中:Q3K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 2.5KN/m2; Q4 一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 2.0 KN/m2; b一面板计算宽度。 1.3 面板荷载设计值:q=1.2q1+1.4q2=16.909kN/m 2. 面板计算 2.1强度计算 16.909KN/m 强度计算简图 2.1.1 抗弯强度计算:(T w = M/W < f 式中:(T WL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KN.m); VA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1/6X bh2=30X 1.5 2/6=11.25cm 3; 弯矩图 M=0.1ql2=0.1 X 16.909 X 0.3 2=0.152KN.m 式中:q—模板荷载设计值(kN/m),

l 一面板跨度,即横梁间距。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T w = 0. 152 X 106/(11.25 X

现浇支架计算书

现浇支架设计计算书 1232090001600 400300300 图1 板梁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 ) 1 现浇支架设计总则 1.1 设计依据 ⑴ 该桥梁设计图纸。 ⑵《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⑶《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 ⑷《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 ⑸《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1.2 结构参数 ⑴ 箱梁顶板宽12.32m ,底板宽9m 。 ⑵ 箱梁高度1.6m ,支点处梁高2.0m 。 1.3 设计参数 ⑴ 荷载系数: ① 预应力砼比重取值为3/5.26m kN 。 ② 支架重量、施工荷载取系数1.2,动力系数取1.08,3.11.081.2=⨯。 ⑵ 材料性能:Q235B 、Q345B 钢材力学性能见表2。本设计书中未指明钢 材品种的均为Q235B 材质。 表2 钢材力学性能表

1.4 设计思路 顺所跨越线路方向在线间距中心布置八三式铁路轻型桥墩,在桥墩上布置顺跨越线路方向的纵梁,在纵梁上布置垂直所跨越线路方向的H 型钢,H 型钢间距0.3m 或0.5m 。 在⑤号临时支墩线间距不足以布置八三墩的区域采用Φ500×12mm 钢管支墩代替,同时此处的棚洞也支撑于钢管的侧面,不再单独设置基础。 在浇筑桥梁的两端三角区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体系填充。 在其上设置现浇板梁的底模板系统。 2 现浇支架检算 2.1 横梁计算 混凝土梁底设置横向(对于所跨越线路的方向)的横梁,采用H400×200×8×13。H 型钢截面特性见表3.1-1。 表3.1-1 截面特性表 混凝土梁横截面积8.8724m 2,作用于梁底9m 宽度范围内,面荷载为 计算强度时采用 =q 1.3×8.8724×26.5/9=34.0)/(2m kN 计算刚度时采用 =q 8.8724×26.5/9=26.1)/(2m kN 作用于一根横梁(间距0.5m )上的均布荷载 强度采用 =q 34.0×0.5=17.0)/(m kN 刚度采用 =q 26.1×0.5=13.1)/(m kN 当计算跨度为=l 8.0m 时 横梁跨中弯矩(图3.1-1)

现浇梁满堂脚手架计算书

计算书 一、荷载 1.1荷载分类 作用于模板支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和可变荷载(活荷载)两类⑴模板支架的永久荷载,包括下列荷载。 ①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结构荷载,包括:新浇筑混凝土、模板等自重。 ②组成模板支架结构的杆系自重,包括:立杆、纵向及横向水平杆、水平及垂直斜撑等自重。 ③配件自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定,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及附加构件的自重。 ⑵模板支架的可变荷载,包括下列荷载。 ①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②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③风荷载、雪荷载。 1.2荷载取值 (1)雪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查附录D.5可知,雪的标准荷载按照100年一遇取刚察县雪压为0.30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1.1雪荷载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Sk=ur x so 式中:Sk——雪荷载标准值(kN/m2); ur ---- 顶面积雪分布系数; So——基本雪压(kN/m2)。 根据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7.2.1规定,按照矩形分布的雪堆计

算。由于角度为小于25°,因此卩取平均值为1.0,其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Sk=ur x so=0.30 x 1=0.30kN/m2 (2)风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查附录D.5可知,风的标准荷载按照100年一遇取刚察县风压为0.4kN/m2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4.3.1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W=U X Us X WO 式中:W――风荷载强度(kN/m2); WO——基本风压(0.4KN/m2); Uz――风压高度计算系数,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取 1.0; Us――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3.1采用 1.3。 风荷载强度W=Uz X Us x WO=1.0 x 1.3 x 0.4=0.52KN/m2 1.3顶板自重 箱梁分为变节段,分别划分为I -I,U-U,川-川;具体分布见下图 I 111 皿 I—r 11 Hi ini I 150 1 阅0I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