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节奏与节拍

舞蹈节奏与节拍
舞蹈节奏与节拍

舞蹈节奏与节拍

【前言】

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舞蹈本身之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其基本组合是舞蹈与音乐,它们二者是一种生来的天然组合关系。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人在跳舞的时候离不开音乐,音乐离不开节奏、节拍,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类型。

【主题】

研究舞蹈的节奏与节拍不仅是在教授、学习舞蹈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舞蹈的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共鸣更能产生酶化作用,更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节奏——舞蹈与音乐共同基础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

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土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

二、节拍——变与不变的结合点

节拍:有重音(强音)和无重音(弱音)的相等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在音乐中的意义,是用强弱关系组织音乐。每一个完整的节拍就构成一个音乐的小节。重音上的叫强拍,无重音上的叫弱拍。构成节拍的每一个时间片段就是一个单位拍。要注意节拍并不是拍子。而是拍子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一种音乐上的规定。规定强、弱、组织音乐的一个定义。

通俗的说,节拍就是重音与弱音,以一定的规律交替出现,于是就有了2拍子、3拍子。我们规定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是四分音符,这样才有了拍子。于是2/4和3/4拍子就成了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个符号就叫拍号。音乐常常是以小节律划分节拍,是周期性的重音运动;舞蹈的节拍是有规律的舞步或动作若干次反复呈现的肢体运动。如古典芭蕾舞balance(摇摆步),一大步、两小步为一个周期,若干次反复形成规律性的舞动,舞蹈的律动即呈现出来。舞蹈作品中这种规律性的舞动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如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的《黄河》,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奔腾》和北京军区战友歌必须经过这些位置方能到达B舞姿。换言之,即前一动作的结束为后一动作的准备,过程连续不断,动作之间避免产生时间的绝对量化。试想,在舞蹈中只有律动性的演绎,一味追求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的高度统

一,那就会觉得非常卡通,也势必会“吃掉”动作的过程,更没有韵律可言了。

音乐的“节拍”与“节奏”是音乐本身“固有”的。我们无法改变音乐的“节奏”,但我们可以拆分其“节拍”。既可以“拆”也可以“合”,这就是舞蹈的奥妙所在,节拍的变与不变更是也是舞蹈动作的需要。

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他们通过相同的节奏、节拍结合在一起,又以不同的方式表述相同的情感,舞蹈者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欣赏者和舞蹈者共同聆听,共同感受舞蹈这种综合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

【总结】

总之,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将永远是舞蹈的最亲密伙伴,音乐的节奏与节拍更是在舞蹈中贯穿始终,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它们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

为一体不可分隔的特殊关系,只有在认清楚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才能提高和丰富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汉斯基本功教学节奏与节拍(网络)

[2]国标舞音乐的节奏、节拍、拍子与速度的关系(网络)

[3]舞蹈和音乐的关系(网络)

[4] 舞蹈节奏的两种表现形式邹元勋发布于2008/5/6

[5] 舞蹈节奏与节奏感思考

[6] 论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对二者概念的评价与讨论(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7] 音乐欣赏入门(网络)

[8] 舞蹈的种类(网络)

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幼儿园教案大全 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 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1、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幼儿:节奏歌 2、教师:在节奏歌里你都听到那些打击乐器?幼儿:铃鼓、碰铃、木鱼。。。。。。 3、教师:真聪明,那么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4、教师先介绍自己——××∣××我叫王馨请幼儿逐一介绍自己。打破以往的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教师:小朋友们的名字还有三个字的那用什么节奏呢?幼儿争先恐后的练习,请幼儿模仿。 6、教师出示节奏条:×××× ×请幼儿模仿打节奏幼儿依次介绍自己。。。 7、教师:“咱们一起说欢迎来做客,但是要求小乐师用好听的节奏说。” 幼儿自由练习。 8、教师出示节奏:设置疑问!× × × × × × × × 0 欢迎来做客大家好重点强调空拍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1、教师:“啊,今天还有好多小动物坐着火车来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都有谁?请你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带有小动物录音的磁带)请幼儿模仿节奏。 2、教师:“你们都听到谁来了?”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青蛙、布谷鸟、乌鸦教师:那请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用手拍打节奏。设置疑问激发幼儿思维。幼儿练习。教师出示节奏条。 (1)×××× ×—呱呱呱呱呱 (2)× × × ×布谷布谷 (3)× × × ×哇哇哇哇请幼儿拍打节奏,教师指导。 幼儿园教案大全

关于舞蹈拍子和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舞蹈拍子和舞蹈节奏问题的重要性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舞蹈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视觉与听觉,作为人类生理上的最重要的两大感官系统,也是人类完成艺术形象感受的两大感觉系统。也就是说,欣赏优美的舞蹈是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的。“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既能直接被视觉感受,同时也能直接被听觉感受。因此,“节奏”在舞蹈的表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节奏”呢?广义而言,是指音乐中诸如拍、拍子、小节和乐句等在时间方面(不涉及音高)的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一般由小节和拍号加以标记,但实际上常常要求表演者按照艺术的要求处理,并不总是机械地精确,是以不同时值的音符体现的一种时间现象。 在舞蹈中,舞蹈的基本要求是:节奏、表情和构图。这三个基本要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表现意义,尤其是“节奏”。完成舞蹈动作最简单的形式也是“节奏”。“节奏”形成舞步,

而舞步构成组合,组合形成舞蹈片段,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舞蹈。所以,没有“节奏”也就没有舞蹈,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进行。它既要依附节奏去发展动作,还要在乐感中巧妙地去韵化动作,使舞蹈动作韵律化。音乐的“节奏”则是将音乐的时间划分为乐句、小节、拍、以及拍子中的各种细节和综合。 舞蹈演员要具备的素质,首先就是要对音乐的节奏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节奏感”。“节奏感”实际上也就是时值的准确感,强调它就是强调以“拍”为时间单位的各种音符在时间长度上的准确感。 训练时,音乐伴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由时间来划分为长短相同的单位“拍”,再将“拍”组成为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的“拍子”。它们形成了自然的强弱交替的规律,合乎拍子强弱规律的称为“正规节奏”;不合乎拍子强弱规律的称为“非正规节奏”。把各种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来,这就成了有艺术生命力的“节奏”。具有一定特性的一组“节奏”称为“节奏型”。这种形式音乐节奏的实际的组合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它就成了音乐家塑造音乐形象和形成作品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准确的“节奏感”,不仅可以用它去规范舞蹈的动作在时间上的准确性,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准确的动作去刻画舞蹈形象和揭示舞蹈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舞蹈的基础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如何训练节奏 内容摘要: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它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的源泉,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

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其形式比较枯燥,学da da︳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⑵××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基于音乐节奏感的舞蹈教学方法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将一些人体动作提炼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这个时候,这种以肢体语言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就成了舞蹈。毋庸置疑,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节奏,舞蹈无法存在。音乐节奏的动与静,生成了最初的舞蹈情感律动。虽然在早期舞蹈中还没有出现准确的音高与节奏,但随着舞蹈的不断完善,音乐节奏也日趋发展,舞蹈艺术也变得更有情感的张力,更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节奏感为基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舞蹈人才。 1在舞蹈教学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为重点,这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完善和升华舞蹈。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训练是服务于舞蹈艺术的。舞蹈不是简单的技术与技巧的组合,它是有着灵魂的艺术形式,它更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是毫无吸引力的。而音乐节奏感可以赋予舞蹈以强烈的音乐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进而引导学生将内心情感溶于肢体语言中,创造出完美的舞蹈。 (2)有利于掌握舞蹈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特殊的舞蹈动作在拍子中进行的,而这种拍子往往没有生命力,不仅缩小了舞蹈动作的表现范围,还使舞蹈失去了色彩。而且光打拍子,让学生跟着拍子进行动作训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烦躁情绪。音乐节奏感是沟通舞蹈与音乐的重要纽带。掌握音乐节奏感,可以让学生将舞蹈本身作为一种音乐来对待,从而使得舞蹈动作更加完善和准确。 (3)有利于促进音乐旋律和舞蹈表演的有机融合。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只

有与音乐有机融合才能收到完美的效果,陶冶人们的情操,感染人们的内心。纵观各种民族舞、芭蕾舞、古典舞和现代舞,优美的音乐旋律总能让人沉浸其中,带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节奏感有利于促进音乐旋律和舞蹈表演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选出与舞蹈动作相匹配的音乐,进而表现出舞蹈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2基于音乐节奏感的舞蹈教学方法 (1)充实教学内容。音乐节奏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靠音乐的堆砌。要想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要在课前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取音乐素材,将其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做到为“我”所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个立体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舞蹈中的音乐节奏包括伴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伴奏音乐的节奏点等。只有全方位地体验这些不同的节奏点,找出它们的差异,学生才能让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富有感染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中,必须要从舞蹈音乐、舞蹈伴奏和舞蹈动作三个方面综合入手,只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多节奏感的现代舞蹈需要。 (2)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成功的关键依靠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音乐节奏感培训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音乐节奏感培训以耳听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乐感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是由于教育经历、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差异。一个班的学生总有些许差别,不同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不尽相同。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自我把握音乐节奏感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找不到节奏点,无法连贯音乐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添加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在听音乐伴奏的同时进行自我节拍唱念,引导学生边听拍子边哼唱。也可以通过课

节奏训练教学内容

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象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象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作用。而教师应该抓住这点,使它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化解难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

点,设计坡度,指导学生上山爬坡。下面,谈谈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低段。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了解学生生理特点后,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设计了下面几种方法。 1、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心脏声:2/4 ×× | ××|| 咚 咚咚咚 大钗声:2/4 ×─ | ×—||

舞蹈校本课程教材

前言 我校开展舞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舞蹈教学训练,塑造美丽,增添魅力,锻炼体力,增强体质,磨练毅力,培养自信心,丰富想像力,促进智力,还可以陶冶心灵,培养出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舞出宝贝的气质。实践验证,学习舞蹈的孩子经过长期地、专业地、系统地训练后,她们的身体外形会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孩子相比,身材更挺拔、修长、曲线玲珑,举手投足间 都能表现出一种优雅,无疑学习舞蹈可以给 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包括:优美形体: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 (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 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协调动作: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达 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 感。灵活、柔韧肢体:由于经常练习压脚、 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 好。磨练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 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提高身 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练习后 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 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提高合作能力和集 体荣益感:舞蹈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 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审美情感:舞蹈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培养舞者气质:舞蹈的健身动作爆发力强,对人体体能潜力开发性强,因为舞蹈多以绕环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 我校选编的《激情舞蹈》校本课程,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培养自信和气质,让人心情愉悦,纾解情绪。在舞蹈课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和尽兴,动作是否奔放和潇洒,因此在心理放松上,舞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本册编辑:陈太更 教材审核:张健、张生、丁小凤、王丽萍 娄丈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3月

小学生节奏的训练-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5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锐眯发缩拉丝夜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

试 论 舞 蹈 节 奏

试论舞蹈节奏 发表时间:2011-06-21T10:54:28.8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5月上供稿作者:王彭[导读] 在多年的舞蹈生涯中,我结合舞台演出实践,不断学习,探索舞蹈在节奏中的作用。 王彭 (郑州市歌舞剧院河南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在多年的舞蹈生涯中,我结合舞台演出实践,不断学习,探索舞蹈在节奏中的作用,如何把控舞蹈节奏的规律,务使舞台上无动不舞,完满角色形象。 节奏,在音乐理论中被称为旋律的骨架,是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一定规律的时间值。音乐的节奏是听觉节奏。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所占的时间,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及相互间的关系。舞蹈的节奏是视觉节奏。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寻源是作为时间因素的节奏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了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 何谓舞蹈节奏?舞蹈节奏就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舞蹈动作的运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必须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及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起伏多变,节奏的视觉化才能显现出来。节奏感正是舞者对节奏产生的某种知觉和反应,只有舞者对节奏有了感觉,才有可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舞蹈来。如果没有对音响节奏产生感觉,观众甚至舞者自己也不可能直接从舞蹈动作上领悟出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节奏好像色相单纯和规格化的色块,而舞蹈动作好比两股冷暖对比的色流,当色流在单一的色块间交叉流动时,就会产生這样或那样的色变,这些色变有時强烈、有時平淡,当这种色变在有规律的节奏中重复出現时,它会使人产生积极振奋的情绪。可见它們虽然都讲节奏,都有节奏感,但它们因为各自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不同,他们的节奏表现形式和美感也各不相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因环境与条件不同,每个民族也有它独特风格的舞蹈。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内容形式上的许多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集中体现在各民族舞蹈的体态、、节奏、基本动作、动律上。其中,节奏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民间舞中,舞蹈的风格通过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如:藏族民间舞中的“踢踏”,“弦子”,“锅庄”三种形式。同是以上下运动的形式为主,但由于不同的节奏处理,使它形成了不同的动作性质。踢踏,膝部上下运动频率快,形成了上下颤动的动律;弦子,膝部上下运动频率放慢,形成曲伸的动律;锅庄,仍以曲伸为主要动律,但节奏铿锵有力,具有块状的整体运动感。因此,藏族民间舞以它丰富的节奏、力度变化,极有效的训练了舞者的节奏感。 节奏既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又是构成舞蹈艺术的要素之一。,那么我们要学好每一种舞,就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从各民族舞蹈的最原始节奏开始。有人曾经提出过“看音乐,听舞蹈”的观点,音乐是用耳朵去听的,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用眼睛看的,是视觉的艺术。所谓的看音乐,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通过听觉神经接受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去刺激大脑,从大脑产生联想后,出现了一种看得见的形象。人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缓慢、时而急促,随之浮沉于脑海中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形象,如高山流水,奔腾的骏马,林中的小动物等等。而听舞蹈则是人们在通过对视觉接受舞蹈身体动作构图的同时,听觉方面也同时可以感觉到构图在有节奏地进行变化。藏族的踢踏舞都是可以用听觉去欣赏的,我们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相融合时,是通过音乐的节拍节奏使我们用耳朵去感受舞蹈的节奏,随之展现舞蹈动作,所以说,节奏是可以用眼睛可以看到的。不过不是直接去看,而是通过舞蹈着的肢体去看。这一点也是舞者所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也就是身体与节奏、音乐融为一体。 在民间舞中,节奏赋予民间舞特有的动律。动律是节奏的延伸,舞蹈动律以节奏为基础,民间舞蹈其动律的差异,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节奏不同的变化方面。舞蹈演员只有通过对节奏的体会,认识与掌握,才能在舞台演出上充分发挥舞蹈节奏的作用。而观众在看演出时,是不一定能体会到节奏重要性的,但节奏却始终贯穿于舞蹈动作的延续、重复、变化之中。在编舞蹈动作组合时,也必须注意动作力度的起伏,舞姿造型的变化都应与音乐旋律的不同节奏相配合。所以,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是必须和节奏相吻合的,舞蹈必须依靠节奏。因此,一个好的民间舞蹈演员就必须有良好的节奏感,只有去认识节奏、感受节奏才能更好的体现节奏,发挥节奏的功能,增加艺术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舞蹈只有与节奏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间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当节奏的作用充分表现在舞蹈的优美之中,舞蹈将更加打动人的心。千变万化的节奏才能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蹈艺术的精髓也才能永远闪烁着生命。

浅谈舞蹈艺术的中的节奏上

浅谈舞蹈艺术中的节奏(上)

一、引言 1.1舞蹈艺术的形式美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如果说音乐是用声音描绘出来的时间的美,美术是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的空间的美,那么舞蹈就是由人的躯体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的美。当人们走到剧场去欣赏舞蹈的时候,是要从中得到美的愉悦与满足,当演员对着镜子或在舞台上舞蹈的时候也是一种美感的抒发,在生活中说起舞蹈的时候人们也会自然产生美的联想。     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诺维尔甚至作了这样的论断:“舞蹈比所有美丽的语言更为优美。”芭蕾舞剧《欧根·奥涅金》中达姬亚娜与奥涅金的双人舞比普希金的诗句毫不逊色,而且更富于形象的感染力。而《天鹅湖》中奥杰塔与王子的双人舞,再美丽的语言也难以描述。刀美兰表演的舞蹈《水》像一首田园诗,但它却比抒情的田园诗更美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而艺术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它就应该比生活更美。所以舞蹈必须讲究美,

美的形象,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舞姿,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装。舞蹈就是要通过美的一切,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引导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美是舞蹈的本质与形式,如果失去了美的特质,舞蹈也会失去它基本的品格和艺术功能。 1.2舞蹈艺术的特征和节奏内涵     舞蹈是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艺术,它包括节奏、表情、构图(即造型)三个方面。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内进行,因为节奏是舞蹈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舞蹈表演中,我们的动作是随着主观情感起伏的,因而我们身体上的动作,有快、有慢(速度);有强、有弱(力度);有重、有轻(沉浮);有大、有小(幅度);有虚、有实;有圆滑和顿着;有静和有动;有放和有收等不同节奏的对比。舞蹈正是通过巧妙安排的各种对比中去获得形式美的条件。观众在视觉上,就是从这种动的节奏形式上满足了对美的要求。 二、音乐节奏和舞蹈 2.1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节奏的体现

大班音乐:《节奏训练》活动教案

大班音乐:《节奏训练》活动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班音乐《节奏训练》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1、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幼儿:节奏歌 2、教师:在节奏歌里你都听到那些打击乐器幼儿:铃鼓、碰铃、木鱼。。。。。。 3、教师:真聪明,那么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4、教师先介绍自己——××∣××我

叫王馨请幼儿逐一介绍自己。打破以往的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教师:小朋友们的名字还有三个字的那用什么节奏呢幼儿争先恐后的练习,请幼儿模仿。 6、教师出示节奏条:×××××请幼儿模仿打节奏幼儿依次介绍自己。。。 7、教师:“咱们一起说欢迎来做客,但是要求小乐师用好听的节奏说。”幼儿自由练习。 8、教师出示节奏:设置疑问!××××××××0欢迎来做客大家好重点强调空拍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1、教师:“啊,今天还有好多小动物坐着火车来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都有谁请你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带有小动物录音的磁带)请幼儿模仿节奏。 2、教师:“你们都听到谁来了”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青蛙、布谷鸟、乌鸦教师:那请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用手拍打节奏。设置疑问激发幼儿思维。幼儿练习。教师出示节奏条。 (1)×××××—呱呱呱呱呱 (2)××××布谷布谷 (3)××××哇哇哇哇请幼儿拍打节奏,教师指导。

节奏综合训练教案

节奏综合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感受X—,X,XX,XXXX节奏。 教学目的:认识X—,X,XX,XXXX节奏,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些节奏以及它们的组合。(出示课件) 教学用具:CAI课件,电脑,电子琴,铃鼓,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 .走一走,跑一跑。(出示课件) 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去玩,请同学们观察老师一路走得动作,并模仿。 1.请学生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读出:走走走走跑 跑跑跑跑跑跑跑 2.请学生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读出:XXXX,XX XXXXXX 二 .走向动物园。 1.大家听着老师的鼓声边走边跑,老师敲XXXX,XXXXXXXX 节奏,学生按照老师敲鼓的节奏,在原位做走和跑的动作。 2.接着学生听着老师的琴声,边走边跑。 1=C 2/4 11 33︱11 55︱11 33︱11 55︱6 5︱3 1︱2 3︱2 5︱ 11 33︱11 55︱11 33︱11 55︱6 5︱3 1︱2 3︱2 1‖

三. 到了动物园。 1.学习“XXXX”节奏,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练习各种节奏:小鸟:XXXXXXXXXXXX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青蛙:XXXXXXXX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山羊:XXXX 咩咩咩咩 狮子:X—X— 吼- 吼- 2.看海狮表演。 老师带领学生往前走(老师弹琴,学生听着音走路),并来到游泳池边,观看三只海狮的顶节奏球表演: ①XX︱XXX︱ ②X—︱XXX︱ ③XXXXX︱XXXXX︱ 提问:你们能不能帮它们交换一下位置,让节奏发生变化并向全班同学拍打节奏。 3.猜一猜。 听着音乐来到了“飞禽馆”,并通过猜谜语,听句子摆节奏的游戏来巩固对节奏的记忆。 2/4

浅谈舞蹈艺术的中的节奏下

浅谈舞蹈艺术中的节奏(下)

三、节奏和节奏感 3.1节奏概念     节奏是构成舞蹈艺术的要素之一。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一般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两种。内在节奏是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肌体内部所引起的各种内在节奏的发展变化。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是听觉对象在时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视觉的节奏,是视觉对象在空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线条的由长而短、形体由大而小、高低相间、曲直有序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发展变化,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不同的、丰富的内容。     具体的来说,节奏是什么? 首先,将时间划分为长短相等的单位"拍",再将"拍"组成为两个一组(二

拍子)或三个一组(三拍子),再把长短不同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来,就构成了有很强烈的艺术生命力的"节奏"。 3.2节奏感理解       舞蹈节奏感是舞者对节奏作出的某种反映和感受能力,是凭借人的形体运动和动作组合体现出来的     大自然有规律的周期性活动,人本身生理中的节律性活动,造就成人的心理世界中,具有一种本能的,而且很强的节奏感。在这个节奏感的主宰下,使人的一切行为,包括生活、劳动、工作、学习、讲话、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无一不处于一种有序的节奏中进行。节奏就是整个进行过程的支架。行为活动和时间就是从这节奏中流过。如你一句一句的讲了一小时课;一步一步的走了两小时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了三小时功等等。你的行为都是在时间中完成的。但是要在一定的时间中完成一定的任务,就取决于你的行为节奏。如果时间长,行为节奏就可以放慢些;如果时间短,行为节奏就要加快些,节奏是支配运动在时间中进行的关键要素。所以说,节奏与时间有关系,可形成一定时间知觉。但更主要的是运动的知觉,我们从进行的节奏

小学生节奏的训练教案

小学生节奏的训练 器演示与《牧童》教学(99年秋冬)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5---│5---│,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5555555│111111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65.3│515-│4.326│532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ruaimifasuolasiduo' dorueisoltido' 堵锐眯发缩拉丝夜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最新浅谈节奏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教学文案

读《节奏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体会 1.1舞蹈艺术的形式美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如果说音乐是用声音描绘出来的时间的美,美术是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的空间的美,那么舞蹈就是由人的躯体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的美。当人们走到剧场去欣赏舞蹈的时候,是要从中得到美的愉悦与满足,当演员对着镜子或在舞台上舞蹈的时候也是一种美感的抒发,在生活中说起舞蹈的时候人们也会自然产生美的联想。 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诺维尔甚至作了这样的论断:“舞蹈比所有美丽的语言更为优美。”芭蕾舞剧《欧根·奥涅金》中达姬亚娜与奥涅金的双人舞比普希金的诗句毫不逊色,而且更富于形象的感染力。而《天鹅湖》中奥杰塔与王子的双人舞,再美丽的语言也难以描述。刀美兰表演的舞蹈《水》像一首田园诗,但它却比抒情的田园诗更美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而艺术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它就应该比生活更美。所以舞蹈必须讲究美,美的形象,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舞姿,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装。舞蹈就是要通过美的一切,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引导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美是舞蹈的本质与形式,如果失去了美的特质,舞蹈也会失去它基本的品格和艺术功能。 1.2舞蹈艺术的特征和节奏内涵 舞蹈是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艺术,它包括节奏、表情、构图(即造型)三个方面。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内进行,因为节奏是舞蹈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舞蹈表演中,我们的动作是随着主观情感起伏的,因而我们身体上的动作,有快、有慢(速度);有强、有弱(力度);有重、有轻(沉浮);有大、有小(幅度);有虚、有实;有圆滑和顿着;有静和有动;有放和有收等不同节奏的对比。舞蹈正是通过巧妙安排的各种对比中去获得形式美的条件。观众在视觉上,就是从这种动的节奏形式上满足了对美的要求。 二、音乐节奏和舞蹈 2.1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节奏的体现

苗族舞蹈中的节奏应用

探讨苗族舞蹈中的节奏应用 【摘要】苗族舞蹈特别是苗族鼓舞在其艺术呈现过程中,节奏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它排斥一尘不变的节奏。苗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鲜感。 【关键词】苗族舞蹈节奏应用 所谓苗族舞蹈指的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苗族歌舞由于其地域文化特征性而富有民族性。苗族舞蹈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舞蹈项目,而是支系复杂,歌舞品种内容丰富,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苗族舞蹈是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民族大众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 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而在这些舞蹈中,节奏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一、舞蹈与节奏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舞蹈中的节奏指的是音节的长短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跳动。它是在时间序列中的小节、拍子以及乐句所侯成的类型和形态。比如舞蹈中的慢板节奏、自有节奏以及快板节奏等等都属于不同种类的节奏。一个舞蹈的节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律动。如果舞蹈没有节奏,那么也就不能够称其为舞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奏是一个舞蹈的本质所在,是一个舞蹈的生命。舞蹈从来就是和节奏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它使舞蹈本

身具有了生命性,另一方面节奏又连接了音乐与舞蹈二者,使其成为一种相辅相成的整体。因为只有有”节奏”的存在,才会有舞步,有舞步才最终能够组合起来成为一种有速度、有力度、有幅度的适当比例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舞蹈上的节奏使舞蹈具有了在形式上的美的特征。 如同音乐、戏剧和诗歌一样,舞蹈也正是因为节奏而成为一种抒情艺术。在音乐中,节奏起着组织旋律的作用,在诗歌中,节奏起着组织语言的作用,在戏剧中,节奏起着勾连人物矛盾冲突以及心理冲突的作用,而在舞蹈中,节奏则起着组织连接动作的作用。节奏与舞蹈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没有节奏,那么就无从谈起舞蹈,舞蹈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奏。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节奏”和”拍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拍子”是一种将长短音符组织起来。 没有生命力的音节,而”节奏”则是拍子的一种生命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节奏”是”拍子”的升级版。当节奏与音符结合时,舞蹈就具有了强弱、疏密以及起伏,具有了艺术的旋律。无论是编排舞蹈还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十分强调”节奏”。如果说人类思维是依靠语言,那么舞蹈思维依靠的是音乐中的节奏,是通过音乐中的那些规范的节奏来形成和勾连舞蹈动作。因此,可以说,舞蹈中的”节奏”对于舞蹈的表现起着决定作用。 二、苗族舞蹈的类型从汉代开始,苗族的鼓舞就在史籍中已经有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评龚玉梅老师《动物说话》一课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单靠死记硬背,只是在被动地学习。 如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呢?龚玉梅老师的这节《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汇报课——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在化解这一难点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紧密结合了动物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有节谱,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这首歌曲歌词简单,都是小动物的叫声。应该说龚老师选择这节课进行课题研究的展示课是花了心思去挑选的,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较好地展示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结合律动进行节奏练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龚老师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 龚老师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地熟悉歌曲的旋律,比较和以前听过的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这首歌曲中有节奏谱。老师在学唱歌曲之前先让学生熟悉×和××的节奏特点,比较两个节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歌曲的学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龚老师用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学会×和××这两个节奏。×用“走”表示,××用“跑”表示。尔后由易到难,再练习两组 2/4拍节奏练习: ①××│×××│××××│×-│ ②××××│×××│××××│×-│ 在掌握节奏后在速度上加以变化。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牢固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练习

舞蹈节奏与节拍

舞蹈节奏与节拍 【前言】 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舞蹈本身之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其基本组合是舞蹈与音乐,它们二者是一种生来的天然组合关系。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人在跳舞的时候离不开音乐,音乐离不开节奏、节拍,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类型。 【主题】 研究舞蹈的节奏与节拍不仅是在教授、学习舞蹈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舞蹈的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共鸣更能产生酶化作用,更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节奏——舞蹈与音乐共同基础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

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土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 二、节拍——变与不变的结合点

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象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象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作用。而教师应该抓住这点,使它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寻

找材料,化解难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坡度,指导学生上山爬坡。下面,谈谈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低段。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了解学生生理特点后,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设计了下面几种方法。 1、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心脏声:2/4 ×× | ××|| 咚 咚咚咚 大钗声:2/4 ×─ | ×—|| 匡 匡

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感受X—、X、XX、XXXX节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X—、X、XX、XXXX节奏,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些节奏以及他们的组合。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2·技能目标:能根据游动物园来这一游戏来创编并表现节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教学用具:钢琴、节奏卡、动物头饰及人物头饰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冷吗?(冷\不冷)那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暖和暖和身体好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做出并读出:走走走 走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还要根据老师走路和跑步的动作,读出:X X X X XX XX XX、XX 一、走向动物园 师:好,同学们,我们已经到啦,你们现在门口等一等,老师 去和卖票的老奶奶谈谈门票的价钱。(老师做一个谈话的动作之 后出示人物图片和要求) 师:好啦!老奶奶说呀,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学生,暂时不要门

票钱,但她有几个问题自己老师弄不明白,要大家帮忙解决,如果解决好啦,就不要门票钱。我想,我们的学生都是不错的,都是有爱心的,所以就答应了她。(老师出示4各问题) 师:我们进去吧!(老师鼓掌,学生做走和跑的动作) 师:X X X X XX XX XX XX节奏,学生按照老师鼓掌的节奏,在原位做走和跑的动作。接着学生听着老师的琴声,边走边跑。 1=C2\4 11 33| 11 55| 11 33| 11 55| 6 5| 3 1| 2 3| 2 5| 11 33| 11 55| 11 33| 11 55| 6 5| 3 1| 2 3| 2 1|| 二、到了动物园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小鸟,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鸟中的珍惜动物(出示小鸟的图片)学生根据老奶奶的题目做题。 学习节奏。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联系各种节奏: 1·小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1)请你模仿出这种小鸟的叫声。 2)你能用该小鸟的叫声与我们所学过的那种节奏结合? 3)你能用这种节奏说一个成语吗? 4)你能将这种节奏敲打出来并教会你的至少一个好朋友吗? 2·青蛙:X X X X X X X X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