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近似数教学设计

1.5.3 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精确数的方法

2.经历探讨精确数的方法,了解精确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精确度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习此过程中来。

二、重点难点

重点:精确数的方法

难点:怎样取近似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即四舍五入法,进入初中略提高一点,就是现在所讲的精确到什么位数的问题了,并且又有了一个新概念—有效数字,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让学生掌握精确数的方法以及怎样取近似数,并能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有效数字就可以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开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并引出本课主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对近似数、精确度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学生自学课本有效数字的概念,教师适当讲解,使学生体会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做学案完成的情况以及自查情况,进一理解精确度的两种形式,一是精确到哪一位;一是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种形式的意义不同。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附学案:

1.5.3近似数

一、自主探究

问题

(1)讨论什么是近似数

(2)观察:(精确度)

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取近似值:

①π≈3 ;

②π≈3.1﹙精确到0.1﹚

③π≈3.14﹙精确到0.01﹚

④π≈3.141﹙精确到0.001﹚

⑤π≈3.1415﹙精确到0.0001﹚

观察并思考

观察(有效数字)

①0.25

②0.025

③0.0025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注意:aⅹ10n中的有效数字是指a中的有效数字。

二、尝试应用

1.下列给出的数,那些是近似数?

(1)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2)苹果每千克3.8元;(3)太阳半径大约为696,000千米;(4)姚明的身高为2.26米。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个数取近似值:

(1)0.705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0.478(精确到百分位);

(3)0.00158(精确到0.001);

(4)48996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三、补偿提高

1.下列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4.85万;(2)9.6ⅹ103

2.近似数2.0表示的准确值x的取值范围是()

A.1.5

B.1.95≤x≤2.05

C.1.95≤x<2.05

D.1.9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230与近似数1.23的有效数字一样

B.近似数79.0是精确到个位数,有效数字是7和9

C.近似数800精确到百位,有三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5千与近似数5000的精确度不同,有效数字也不同。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作业:

1. 必做题

教材课后练习1,习题第4、5、6、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8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1例10和“做一做”及92页练习十八第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10000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 指出: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10000这个和9985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比较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教学设计】四年级《近似数》精品教案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20210215093448)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教材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学生读题提问: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如何列式?你的根据是什么? (2)计算: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哪可以看出?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板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 让学生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3.教学例5。 (1)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①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 99864是几位数? 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99864有几个万? 101010是几位数? 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101010有几个万? 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②接着再出一组数;5672019和8832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井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③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不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要怎样比较?让学生结合例题说明。 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①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 360000是几位数?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

苏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6课时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 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57-20=364=3006= 729=3070=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可以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0万平方千米) 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

《亿以内数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求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省略方法的过程。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法与学法: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4千万元,这个1亿4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复习导入: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3.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756≈1389000≈2.学习要求: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3.小组汇报结果: 12756≈10000 千位是2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十街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柳成芳【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第四节商的近似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2页例6,是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的继续。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所以本节课注意是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只要算出的小数位数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有了对小数除法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实际问题中商的近似数如何取舍,部分同学对小数除法的计算不够熟练和准确,而且还存在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数。 【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教科书p96-97 页的内容,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 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 (1)出示: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____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____(省、市、区、县)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____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____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写成0.94行不行?为什么?大小一样,但精确度不一样。 2、求下题积的近似值: 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该怎样列算式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请你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引导归纳:1个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6666……元,我们知道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往后表示的钱数还有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让学生想一想: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才能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4. 标签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求出下列各数省略万后面尾数后是多少? 12 953 560 890 20 114 536 2.省略千后面的尾数又是多少? 3.求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什么方法? 4.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整数的方法类似.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小数的时候,有时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 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课件出示例1. 豆豆身高0.984米,平常没有必要说的那么准确,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0.984米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分别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内交流. (3)策划表现方案. (4)全班交流. [学法尝试:根据整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小数要保留两位小数,就 看第三位小数,0.984的第三位是4,小于5,舍去,因此0.984米≈0.98 米.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是8,不管第三位及后面的数,8大于5,向前一位进1,而前一位是9进1变成了10,因此0.984米≈1.0米.要保留到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而不管百分位、 千分位上的数,因为9>5,向前一位进1,0.984≈1米.] 4.全班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各小组分别发表意见,老师给予点评. [学法尝试:0.984≈1.0=1,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保留为1.0时,就是1,大小是不变的.] 5.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953 18.346 9.538 4 19.823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写成0.94行不行?为什么?大小一样,但精确度不一样。 2、求下题积的近似值: 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王鹏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共同来帮他解决一下。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该怎样列算式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请你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 教师引导归纳:1个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6666……元,我们知道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往后表示的钱数还有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让学生想一想: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才能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出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出三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要出四位小数…… 即:求商的近似数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3)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五、练习及拓展 1、反馈练习 (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读题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

科学计数法 近似数教案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 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 与数位的关系 【情景引入】 1、 数据,如: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光速约300 000 000米/秒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公里 2、提出问题: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这些大数怎样表示才好?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 【教学过程】 1、观察10的乘方的特点: 210=100,310=1000,410=10000,…… 猜想:10n 在1的后面有多少个0? 得出结论:一般地,10的n 次幂,在1的后面有n 个0. 练习: (1) 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 (2) 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 2、刚才出示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 696 000=6.96×100 000=6.96×105 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109 149 000 000=1.49×100 000 000=1.49×108 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说明:与10的幂相乘的数a ,必须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这是科学记数法的规定。 3、例题分析: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解:(1)1000 000=610 (2)57 000 000=5.7×7 10 (3) 123 000 000 000=1.23×1110 小组讨论: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57 000 000有8位整数,10的指数就是7. △ 填空:7101.6?=______________,它有____个整数位; 81096.6?=_____________,它有_____个整数位; 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数的整数位数一目了然,这对于判断数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 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 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 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 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 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 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王杰小学王红梅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7及练习四的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重视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3、经历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专项训练(口算小数乘除法) 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我们前面学习过求近似数的方法,你能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吗?(多媒体展示) 8.591 5.246 3.995 2.76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3 X 0.85 2.14 X 1.23 独立计算,交流: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呢? 3、用竖式计算。 26.37 - 31 生独立计算 师:在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 生:商的小数位数较多。

师: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商的近似值 (让学生回顾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怎样保留积的近似值,为学习商的近似值做铺垫。)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生活情境图师:爸爸给王鹏提出了什么问题?生: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探求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列算式,师板书:19.4宁12 师:用计算器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生用计算器计算, 师:你看到计算结果想说点什么?生:除不尽;小数位数太多了。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生小组交流。 生1汇报: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应该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大约是 1.62. 生 2 汇报: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所以应该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大约为 1.6. 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哪一位?生1汇报:应该除到千分位。 师:保留一位小数呢? 生 2 汇报:应该除到百分位。师:取商的近似值该怎么做?生讨论,汇报:在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载用“四舍五入” 法求出商的近似数。 3、比较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异同。师:你觉得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生:积的近似值要计算出结果再取近似值,而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出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放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计算23 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40- 14 26.37 - 31 45.5 - 38

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名学生。 (3)一天有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钟有秒。 (4)你回家约要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是准确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 做。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5

苏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2.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