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切实做好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赵克志省长、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的重要批示,12月6日,经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公布如下,请各地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行业部门规划为基础,体现扶贫开发特色,分层次编制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规划。一是与国家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衔接,针对贵州贫困实际,制定贵州省“十二五”扶贫规划。二是按照“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的要求,编制武陵、乌蒙、苗岭三大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和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三是根据温总理编制贵州“三位一体”综合规划的要求,编制蔬菜、油茶、干果、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精品水果、竹业、薯类、乡村旅游等专项扶贫规划,并适时做好新兴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四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带动、工业强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创业和易地搬迁扶贫两个规划。

(二)基本原则。《规划》坚持开发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轮驱动”;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坚持重点地区和瞄准贫困人口同步推进;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行业部门、地县有关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和县为单位、绩效考核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规划》核心指标是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任务是今后十年推动“全省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产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明确提出“十二五”扶贫开发以“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减贫人口”为核心的具体量化指标。

(四)工作方针。《规划》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分层次编制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规划。一是省负总责。省级规划要以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区域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突出抓好苗岭山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三大片区尤其是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突出贫困地区产业和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板块推进,做到生态建设、水利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分级考核制度,明确责任,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二

是地区衔接。各市(州、地)规划须做到上下衔接,既要贯彻落实好省级规划的要求,又要加强对县级规划的指导,以县为基本单元,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攻重点,建立分级负责、分级考核的工作机制,制订县为基本单元的全省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瞄准产业化扶贫这个核心,按照省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布局,指导各县抓好产业化扶贫和省级规划中要求的其他工作。三是县抓落实。县级规划是我省扶贫规划体系中具体抓落实的一环,进一步强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功能和扶贫办的牵头作用,以整乡推进为基础,三类贫困乡镇及贫困村作为重点,制订县级扶贫开发总体规划。采取整乡推进为基本方式,在整村推进基础上整合资源,整乡数乡区域化连片推进。在全省产业布局的框架下,把产业化作为整乡推进的核心内容,集中资金支持贫困乡镇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化发展区域与整乡推进区域的有效衔接。四是乡镇实施。乡镇一级的规划要以行政村为抓手,三类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制订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以整村推进为基本方式,实施“惠民扶贫细胞工程”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扶持发展特色经济作为瞄准贫困农户的重要举措,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找准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村级特色产业,一户一策,一人一计,建立农民增收

的稳定来源,确保扶贫一人不漏。五是部门配合。各级规划要把集团帮扶和定点扶贫作为构建“大扶贫”格局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功能和各级扶贫办的牵头作用,充分发挥集团帮扶的组织、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综合治理”的要求,形成“省领导联系,省直部门牵头负责,县、乡组织实施”“不脱贫、不脱钩”的集团帮扶模式。六是社会参与。各级规划要充分调动对口帮扶城市以及社会各界扶贫的积极性,加大国家机关、东部地区、国内优强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定点帮扶贵州的工作对接力度,引导各种扶贫力量重点投向苗岭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

二、基本框架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西部开发会议及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修改稿)提出“到2015年,按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总体目标,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按照“省负总责、地区衔接、县抓落实、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思路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我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拟作如下安排。

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在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规模、

构成、需求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我省扶贫开发规划拟划分为5个层面。一是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省直相关部门行业规划相衔接,针对贵州贫困实际,制定贵州“十二五”扶贫规划。在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筹编制好各级各专项扶贫开发子规划。同时,鉴于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省不编制《贵州省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改为争取由省委省政府下发《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扶贫脱贫攻坚力度,加快扶贫脱贫攻坚步伐的决定》(标题暂定)。二是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按照“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的要求,认真编制好苗岭、乌蒙、武陵(含大娄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并与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6大片区、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规划相衔接,争取国家更多支持。三是重点县扶贫开发规划。对83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以抓好《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总体规划(2010—2015年)》为突破口,重点组织编制其余4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规划。其余3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各市(州、地)负责组织编制,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四是编制贫困乡(村)规划。在总结威宁县3个镇三个村(东风镇及元木村、炉山镇及新庄村、么站镇及新飞村)参与式扶贫规划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全省重点贫困乡(村)规划。省每年在

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各选择2 个重点贫困乡(镇)(含所辖贫困村),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做好乡(村)扶贫规划典型设计及实施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乡推进,逐步实现整县脱贫的目标。地县参照以上做法组织抓好其余贫困乡(村)整体推进扶贫规划。五是产业化扶贫及其它专项扶贫子规划。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编制贵州“三位一体”综合规划的要求,围绕“全省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产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13%以上,以生态区划和各行业部门规划为基础,遵循劳动地域分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突出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特点,认真编制蔬菜、油茶、干果、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精品水果、竹业、薯类、乡村旅游等专项扶贫规划,并适时做好新兴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到2020年,力争一户转移一名劳动力,或一户有一名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劳动力”的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为推动贫困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从劳务输出、就业培训、扩大就业、创业的需求出发,编制贵州省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创业规划;围绕改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同时,认真编制好社会扶贫规划。根据省政府与国家开

发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备忘录,认真组织编制好《贵州省银政企合作推进产业化扶贫规划》。

三、职责分工

为增强扶贫开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拟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各级职责。

省级重点抓好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苗岭、乌蒙、武陵三大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蔬菜、油茶、干果、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精品水果、竹业、薯类、乡村旅游等产业化扶贫以及贵州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搬迁等专项规划;在抓紧按程序上报审批《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总体规划(2010—2015年)》的同时,重点组织编制好余下4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借鉴威宁县3个镇三个村(东风镇及元木村、炉山镇及新庄村、么站镇及新飞村)参与式扶贫规划经验,在每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地县评估每年推荐上报2个重点贫困乡(镇)(全省100个,含所辖贫困村),一年一换,做好整乡(村)扶贫开发规划设计和编制工作。省要求凡是纳入省级专项规划的市(州、地)、县,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划,确保与省的规划相衔接。省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等县乡村扶贫开发样板,强化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分级考核制度,明确责任,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各市(州、地)原则上不统一要求单独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但要负责做好上下衔接,既要贯彻落实好省级规划和重点工作的要求,又要加强对县乡级规划和落实工作的督查指导。在协助省重点抓好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规划的同时,具体指导3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重点贫困乡(村)的“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内容,按照省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布局,指导所辖县(市、区)制定“十二五”产业化扶贫开发规划。

各县(市、区、特区)负责组织编制本县及所辖重点贫困乡(村)“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政一把手要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强化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能和发挥牵头作用,在全省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的框架下,结合各县实际,以整乡(村)推进为基础,整乡(村)数乡(村)连片开发为机制,整县推进为目标,组织编制重点贫困乡(村)规划,确保与省、地规划相衔接。凡纳入省级重点产业规划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的县(市、区、特区),需修改完善原有规划,做到与省级规划相衔接,确保将省级规划建设目标任务相应落实到所在县的具体乡村,并制定年度目标任务的进度安排计划。

各乡(镇)尤其是重点贫困乡(镇)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政一把手要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

责任人。有贫困村的所有乡(镇)均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把整村推进扶贫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重点乡(镇)扶贫开发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在全县“十二五”扶贫规划及产业布局的框架下,结合乡(镇)的实际,以整村推进为基本方式,以实施“惠民扶贫细胞工程”为核心,以产业化扶贫为载体,把发展乡村地方特色产业作为瞄准贫困农户的重要举措,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找准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乡(村)规划要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连片开发的原则,水、电、路、气、房和科、教、文、卫、保、计生及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要统筹考虑,力争做到1户转移1名劳动力,户均1亩经济林(园),或1户有1名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劳动力,确保扶贫开发一人不漏。

四、组织领导

根据10月12日、13日赵克志省长、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对《关于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纲要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的批示,省扶贫办在分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省已成立“十二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1名业务处长为联络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扶贫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分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指导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扶贫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

为增强《规划》编制的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提高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参与广泛度,省扶贫办邀请省直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相关领导、专家组成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写组、咨询及评审组。地县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开展工作。

五、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12月中旬)。领导小组召集成员单位讨论、确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确定规划编写的基本思路和提纲要求,在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导向、战略重点等相衔接的基础上,草拟规划和专项扶贫子规划的编制大纲,提出规划大纲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重大改革和政策举措等,并按照分工抓紧开展编制工作。

(二)初稿形成阶段(12月下旬—2011年元月中旬)。根据基本思路和提纲要求,完成各规划初稿。

(三)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元月下旬—2月)。开展专家咨询、论证活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并经专家评审,形成规划送审稿。

(四)审定阶段(2011年3月)。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查,并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审批下发《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审批下发各专项扶贫子规划。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也要对本地“十二五”

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做好统筹安排,力争不拖全省后腿。各地县规划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行业部门专项规划作好衔接的同时,要与省的相关规划有效衔接,做到上下贯通,横向联系,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要把规划的制定过程作为深化地(县)情认识、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指导和有序开展工作、整合资源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培养和锻炼扶贫系统干部工作能力的过程。各地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分门别类按性质按程序上报审批。

附件:

1、《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写提纲》

2、《贵州省苗岭(乌蒙、武陵)山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写提纲》

3、《贵州省××县(乡)“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写提纲》

4、《贵州省××县××乡(村)“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1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编写提纲

贵州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月

前言

××××××××××××××××××××××××××××××××××××××××××××××××××××××××××××××××××××××××××××××××××××××××××××××××××××××××××××××××××××××××××××××××××××××××××××××××××××××××××××××××××××××××××××××××××××××××××××××××××××××××××××××××××××××××××××××××××××××××××××××××××××××××××××。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扎

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阶段。为加强对我省“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十一五”以来,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三个三”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并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第一节主要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二)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事业显著改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普九教育、社保、低保、文化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危房改造等)

(三)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增长(包括产业化扶贫、特色农业发展、劳动力培训转移等)

(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包括易地搬迁、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农村清洁工程、石漠化治理等)

(五)“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节基本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二)坚持“三个三”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

(三)积极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

(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整合各种扶贫资源

(五)强化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大扶贫”格局

第二章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思路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阶段扶贫开发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路。

(二)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扶贫开发的深入实施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扶贫纲要,以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两项制度”衔接等。

(三)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逐步打破,贫困地区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快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

(四)扶贫开发思路更加清晰,符合贵州各地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基本建立。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高于扶贫标准实行社会保障。

(五)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

(六)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节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在按现行扶贫工作标准对贫困程度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新的扶贫工作标准进行深入剖析。

(二)致贫返贫成因复杂,扶贫攻坚难度大

强调贫困问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民族区域相交织,减贫速度趋缓。

(三)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差距大

(四)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城乡差距十分突出

(五)扶贫投入水平低,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大

第三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扶贫开发范围与对象

(一)扶贫开发范围

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攻方向,以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优先区域。

具体包括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部乡镇村和全省3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乡镇村。在坚持整村推进的同时,积极推动整村推进向整乡推进、整县推进转变,促进区域连片开发。

(二)扶贫开发对象

“十二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区分不同贫困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建立健全救助保障制度加以解决。

第二节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战略机遇,围绕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缓解发展差距、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专项扶贫为主导,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攻方向,以5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优先区域,以三类贫困乡镇及贫困村为工作重点,以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以“少生优生快富工程”、“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阳光雨露工程”、“三个一细胞工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程”为重要内容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推动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轮驱动”

(二)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

(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四)坚持瞄准重点地区和瞄准贫困人口同步推进

(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进实施“大扶贫”战略

(六)坚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主体地位

(七)坚持统筹发展,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八)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九)坚持以奖代补,建立鼓励勇摘贫困帽、摘帽不摘政策的激励机制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推进“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产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到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60%以上;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与全国水平的差距缩小(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

——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万人、转移万人,其中妇女所占比重不低于40%;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到2012年,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到2015年,实现70%的建制村通畅);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章扶贫开发重点任务

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少生优生快富工程”为一体、“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和“阳光雨露工程”为两翼、“三个一细胞工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程”为重要补充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

第一节大力实施“少生优生快富工程”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贫困户纳入“少生优生快富工程”,控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特别是重点贫困县乡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第二节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一)加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按照“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的要求,编制并实施武陵、乌蒙、苗岭三大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发展优势和主攻方向,培育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

(二)大力推进“三位一体”产业化扶贫

按照现代农业理念,实施山地农业扶贫工程、林下经济增收工程和生态扶贫产业工程,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油茶、干果、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竹业、薯类、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扶贫开发特色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的有机结合。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化扶贫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化扶贫,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

(三)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水平,继续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增加易地搬迁扶贫后期扶持资金,为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提高能力提供后续支援。“十二五”期间完成2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

上海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发展成效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8) (一)“十二五”发展环境 (8)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8)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9)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0)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强化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12) (二)扎实推进能源审计,切实挖掘节能潜力 (12) (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 (12) (四)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专项 (12)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13) (六)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再制造 (13) (七)协调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促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13) (八)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推进低碳示范工业区建设 (14) (九)积极营造社会节能氛围,组织节能宣传展示培训 (14)

五、“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14) (一)建立健全能效监控体系 (14) (二)深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5) (三)推进落实“批项目、核能耗”制度 (15) (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15) (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5)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16)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年度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冲出“经济洼地”,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21项指标提前完成,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有望提升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均提升3位,实现了在西部地区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资源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增比进位、项目观摩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通过打造“5个100工程”等发展平台集聚了发展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促进科技资源聚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风

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 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推动出台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结合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求,印发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宣贯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标准制修定方面,制修订了400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初步形成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基础。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通过加强标准宣贯,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推动企业淘汰低效设备,采用高

效节能、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节水标杆企业,规范再生资源利用,不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在标准宣贯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通过实施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转型,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覆盖面不够、更新不及时、制定与实施脱节、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国务院标准化改革也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好未来几年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决定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建城通[2012]24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5.18 【实施日期】2012.05.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 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建城通〔2012〕249号)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现将《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根据《全国城市绿色照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我省“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我省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逐步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积极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技术,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2011年底,全省九个市(州)共有城市照明设施38.4万盏,总功率达8.5万千瓦。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各城市的夜晚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我省城市照明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陈旧,低效高能耗的照明设施仍然存在。一些地方还在使用汞灯、白炽灯、低压钠灯等光源,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投光灯以及多光源无控光器的低效照明灯具在城市照明中仍然存在。二是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尚未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或绿色照明规划,城市照明项目建设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对照明节能不能形成统一认识,执行标准不一。三是城市照明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地方的城市照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未进行专业论证,施工队伍选择把关不严。有些项目在施工阶段随意变更设计,影响了节能标准的执行。四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不一,各地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节能示范工程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城市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照明设施监控系统建设滞后,照明节能工作未能切实有效开展。 二、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城市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规划和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实施高效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扶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县扶贫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田头村实际,特制定田头村2011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规划,现予上报。 田头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贫困状况原因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项目内容和重点工程 五、资金概算和项目分析 六、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表1、基本情况汇总表 2、项目建设一览表 3、资金需求一览表 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表 5、项目分布图 6、各项目建议书

田头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主管部门“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我村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贫开发行政村。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村两委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针对自然条件与村情及征求群众意见,特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一)自然条件 地处田头乡政府所在地,于2004年7月由平河、田头、岭后三村合拼,东与五河镇河南村、西与菖蒲镇长岭村、南与本乡方边村、北与本乡土库、泥潭村接壤,距县城50公里,村内平均海拔550米,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辖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413.3公顷,其中山场1290.8公顷,村内原有耕地面积122.5公顷,其中水田77.15公顷,旱地45.35公顷,村内茶园150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80亩,桑园700余亩,高山蔬菜、生姜60亩,五谷米50亩,香菇20万棒,旱地已分部退耕还林或间作茶、桑、栗等。 (二)经济状况 田头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总人口2032人,劳动力1296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零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就 (1) (二)发展面临的机遇 (8) (三)发展面临的挑战 (9)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总体目标 (13) (四)具体工作目标 (13) 三、重点任务 (15) (一)集中连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15) (二)加快推进新建建筑能效提升 (15) (三)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改造 (16) (四)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16)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 (17) (六)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能力建设 (17) (七)强化绿色施工与运行管理 (18) (八)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支持体系 (19) (九)加强新型绿色建材推广及产业化发展 (19) 四、保障措施 (20) (一)健全管理体制 (20) (二)建立激励机制 (20) (三)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 (21) (四)健全标准体系 (21) (五)加强科技研发 (22) (六)增强能力建设 (22) (七)加强宣传推广 (2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源的肆意开采和随意排放有害气体、粉尘等,使得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得更加恶劣,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建筑建造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切实提升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水平。建筑领域的节能和绿色发展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民生科技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发展,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贵州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贫困村九江市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 2011年---2015年 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规划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扶贫开发规划小组编制 二〇一一年五月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2011—2015年贫困村扶贫 开发整体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纱笼村位于修水县港口镇西北部,与湖北通山相邻,是一个边缘的偏僻山村,全村拥有版图面积40多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45个自然村,合计935户3705人。耕地面积2120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地990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山林面积30000多亩,果园450亩。各类社会保障户64户133人,贫困户153户574人,一般户718户2998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贫困边缘地带人口占我村40%左右。全村劳动力1350人,其中小学文化700余人,初中文化800人,高中文化120人,综合文化素质偏低。在这穷乡僻壤,有丰富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但由于我村地处偏低,村级基础设施薄弱,造成了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传统耕作模式依旧是我村主要谋生方式,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矿业经济仍未起步,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全县下游水平。近年来,农副产品市场效益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转岗劳动技能,外出务工增收效益不明显。2010年全村粮食仅为410吨,人均口粮220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1790元。 二、贫困农户基本情况

三、村级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统筹规划、促进我村全面、协调、文明发展。 2、目标和任务: (一)通过扶贫开发的实施,使我村的主要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自然村建设规划合理,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治安稳定,群众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增强,农民增产增收,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调高。 (二)主要任务: 在5年内大力加强农村村级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全面完成本村组级主干道硬化,完善全村公路9.9公里;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新农村精品示范点1-3个,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万寿宫等地区安全饮水工程。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养农村养殖专业户30户,新增集体工业1个;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组建龙灯队、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积极抓好农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林政管理各项工作,构筑农村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 四、村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纱笼由于地处偏僻,居住分散,32个村民小组有5个生活在深山高岭之中,居住人口高达194户800多人。最边缘山区组距村部多达4公里,交通始终是发展重要瓶颈。 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房偏老偏旧,农村生存环境迫切需要改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完整版)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全文) 时间:2012-02-28 09:40来源:工信部作者:工信部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1 前言 “十二五”(2011–2015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节能的指导性文件。 2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十一五”期间,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05 年的41.8%降至2010 年的40.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 “十一五”期间,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以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全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 年的2.59 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 年的1.91 吨标准煤,5 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 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持续降低。2010 年同2005 年相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吨钢、铜冶炼、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35.9%、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 万吨、10700 万吨、37000 万吨和1130 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任务。 工业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发布了一批能

贵州十二五高技术产业

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 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高低,而且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我省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支撑。 《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是贯彻落实《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行动计划,是推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站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高度,在研究梳理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总结分析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五大产业,组织实施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建设、高技术服务业等八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规划思路。 到“十二五”期末,使我省在有相对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领域初步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范文

xx村“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北部,地形低洼,三面环水,多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大部分水利设施、防洪堤、农田损毁严重,交通不便,是xx 确定的扶贫重点村之一,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小组,有13个自然村、总户数1200户,4040人,劳动力2222人,耕地面积1861亩,山岭面积496亩,水面面积58亩,有效灌溉面积560亩,全村有果园96亩,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面积)1457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764.19吨,人均产粮17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全村贫困人口606人174户。有村小学1所,医疗卫生点2个。xx村是全市确定贫困村之一。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条件差,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具有贫困村的共性特征,广大群众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迫切,村干部廉洁公正,工作兢兢业业,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具有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 二、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和问题 ①交通条件差:由于交通条件差,影响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增加生产成本。 ②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存在放水难,难放水,农田灌溉基本靠水井用抽水机来灌溉,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地抗旱保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增收。 ③农民耕种的综合素质偏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落后,直接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不便,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等是造成村级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综合治穷、开发致富路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增产增收和基础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时,优先解决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 2、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户相结合,项目建设以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同时兼顾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重点扶持。 3、村民广泛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实施和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在用好国家扶持资金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使国家的有限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 5、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4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20亩;新开发果园面积200亩。进一步提高种养殖业产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化效益,使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村人均产粮达到430公斤,人均纯收入4200元,实现整村稳定解决温饱。 四、村级项目规划内容及资金 1、主要建设开发项目(见附表1) (1)柒棚下至寨下公路,全长1.1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柒棚下、岺下、庙下、寨下4个自然村。 (2)村组公路硬化,全程总长6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9个自然村。 (3)荒唐背三滴涵闸门工程长20米,宽5米,高8米 (4)农田灌溉,新建机电排灌站4座,容量每座17千瓦,主要配套设施,电动机、水泵、机房、8英寸钢质水管100米,打机井40口,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8000米。 (5)供电设施改善,新增变压器9台区,低压输电线路改造9000米。

郴州市“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郴州市“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目录 一、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 二、“十二五”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空间布局 三、发展重点 (一)生物质能 (二)煤炭资源利用 (三)水电 (四)风电与核电 (五)地热能 (六)智能电网 四、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市场推广 (三)加强科技支撑 (四)拓宽融资渠道 (五)强化人才支撑

“十二五”郴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是指新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等各领域。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郴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能源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产业以煤炭和电力开发利用为重点,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同时积极鼓励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煤矸石综合利用。2009年规模以上能源企业户数275家,完成能源产业总产值达211.97亿元,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完成增加值83.91亿元,同比增长20.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98%。能源产业代表企业有华润电力、郴州电业局、郴电国际、华电风电等。 近年来,全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我市第一台完全靠燃煤矸石发电的机组在资兴投产运行,年燃烧煤矸石40万吨,发电3.6亿千瓦时。2009年,我市500千伏和第10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仰天湖风电场正式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为3.63万千瓦,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规划

附件1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 发展规划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一、“十一五”墙体材料发展概况 (一)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入“快车道”。|(一)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入“快车道”。 }(二)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三)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 (四)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四)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五)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六)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全面铺开。|(六)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全面铺开。 }(七)多角度、多形式创造墙材革新的舆论环境。|(七)多角度、多形式创造墙材革新的舆论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禁实”工作纵深推进缓慢。 (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三)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法律体系支撑不够,监督执法力度小。|(三)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法律体系支撑不够,监督执法力度小。

}(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使用技术发展滞后。|(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使用技术发展滞后。 }(五)多部门的协作、联动不够。 三、“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三、“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 }(一)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落后的实心粘土砖。|(一)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落后的实心粘土砖。 }(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节能建筑的推广为保温隔热、复合型墙材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四)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四、“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总体目标|(三)总体目标 }五、“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要工作|五、“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一)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 }(二)“调整优化、整治淘汰”提升整体水平。|(二)“调整优化、整治淘汰”提升整体水平。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苏发[2012]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中共江苏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3.27 【实施日期】2012.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 的通知 (苏发〔2012〕7号)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3月27日

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减少相对贫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面临形势 (一)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推进扶贫开发。2008年,瞄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群体,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底,贫困人口整体实现脱贫,经济薄弱村普遍实现“八有”和集体增收目标,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我省扶贫到村到户,对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健全“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实行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有效衔接,采取结果导向财政奖补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农村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任务。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差距,加快共同富裕进程,确保全省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任务。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仍很突出;虽然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但离生活宽裕、全面小康还有较大差距;虽然经济薄弱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扶贫开发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从总体上看,我省扶贫开发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主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