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

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正常产检的215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均进

行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筛查,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

胎儿结构。结果:(1)11例静脉频谱异常胎儿中3例进一步做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18-三体染色体异常;另1例染色体正常,但超声发现全前脑合并脐疝结果畸形;1例染色体正常,但孕中期超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另外8例未进行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孕中期超声显示为先天性心脏病,4例正常分娩。(2)10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合并NT增厚的胎儿中6例进一步接受了染色体检查,其中2例21-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18-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为Turner综合征;2例染色体正常,但在孕中期发现胎儿畸形。4例未做染色体检查孕妇中2例直接引产,2例胎儿孕中晚期宫内死亡。

结论: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可列为临床早期筛查

胎儿异常的一种辅助性超声标记,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筛

查。

【关键词】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染色体异常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57-02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b718826186.html,ki.cfmr.2015.09.027

DV(ductus venosus,静脉导管)是胎儿时期特有的一

条连接脐静脉与右心房的管腔,是一条细小、流速高的静脉

通路[1]。DV还是一个特别的分流器,可以将含有氧气的血

液经脐带静脉、卵圆孔直接送入左心房,继而输送至脑部等

其他器官,这在保证脐静脉内含氧血液充分供给胎儿颅脑、

心肌等各个器官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与其

他外周静脉血管相比,静脉导管内血流速度是胎儿心功能及

心肌供血状况的可靠反映指标[2]。近几年,研究发现孕早期静脉导管血流异常与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不良妊娠结局

等有密切关系,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可提高胎儿异常筛查

效率。为了进一步研究孕早期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在

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筛查的2157例胎儿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院产科正常产检的215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监测静脉导管

频谱筛查,孕妇年龄20~36岁,平均(26.7±1.2)岁;孕

周11~14周,平均(12.5±1.3)周,准确孕周可经超声测

量胎儿顶臀径校正,胎儿顶臀径 4.5~8.5 cm。

1.2 筛查方法

选择GE 730三维实时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7 MHz),由经过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的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超

声监测。首先,测量胎儿头臀长、校正胎儿孕周,再依次检

查胎儿结构,排查结构异常胎儿。其次,测量NT(nuchal translucency thickness,颈项透明层厚度)。最后,监测胎儿

静脉导管频谱,其测量方法和判断标准依据为英国胎儿医学

基金会制定的标准。筛查显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绒毛或羊水

穿刺来筛查染色体核型,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跟踪所有孕

妇的妊娠过程,存活胎儿在孕中期再进行超声筛查,进一步

排除胎儿结构异常,新生儿出生后再复查确定是否存在出生

缺陷或染色体异常。

1.3 筛查标准

1.3.1 静脉导管检查及静脉导管返流判断(1)胎儿静止;(2)放大胎儿胸部和腹部使其占据整个屏幕,在腹部近

中线矢状切面或者斜横切面上沿着脐静脉向头侧追踪末端

分支;(3)超声显示脐静脉、主动脉及静脉导管、心脏,静

脉导管显示颜色亮度较周围静脉血流信号高,采集静脉导管

脉冲多普勒流速曲线图;(4)静脉导管曲线为三相波形,心

室收缩期S波峰,心室舒张期D波峰、心房收缩期波谷a波,

三者方向一致,心房收缩期没有反转血流,若出现a波消失或倒置DV频谱异常[3],见图1、图2和图3。

1.3.2 NT测量及筛查标准(1)在胎儿自然状态下获取

胎儿正中矢状面图;(2)放大图像至只显示头部和上胸;(3)测量皮肤与颈椎上软组织最宽透明处厚度,游标卡尺于NT 厚度界线上,测量标尺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区的NT的外缘测量;(4)反复测量3次,取最大值,且应注意羊膜及是否

有脐带绕颈;(5)以各孕周95%参考值上限作为筛查切割值。

2 结果

2157例胎儿筛查中11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10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合并NT增厚。(1)11例DV频谱异常胎儿中3例进一步做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18-三体染色

体异常;另1例染色体正常,但超声发现全前脑合并脐疝结

果畸形;1例染色体正常,但孕中期超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

另外8例未进行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孕中期超声显示为先

天性心脏病,4例正常分娩。(2)10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

常合并NT增厚的胎儿中6例进一步接受了染色体检查,其

中2例21-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18-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为Turner综合征;2例染色体正常,但在孕中期发现胎儿畸

形(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颈淋巴管水囊肿伴胸腹水)。4例未做染色体检查孕妇中2例直接引产,2例胎儿孕中晚期

宫内死亡。

3 讨论

胎儿生长至8~10周即可通过超声记录其静脉导管血流流速曲线,对于孕11~14周胎儿来说孕周偏小、胎儿自身结构分辨难度大,但可通过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在

其上腹部矢状切面或斜横切面上监测静脉导管血流变化。彩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会因静脉导管内血流流速增高而亮度更

亮,与周边静脉血流信号形成对比[4]。正常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速度曲线与正常相邻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有特异性区别,

表现为整个心动周期都为前向血流和心房收缩期无反转血

流。本组2157例胎儿超声监测均获得完整的静脉导管频谱,所以说,孕早期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的筛查方法可靠。

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评价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评价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威凤,江帆,任开涵,王利波,高峰,马辉,陈玉林,黄洪章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标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及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变化,无创评价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4例患者在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和植入后2个月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S)、S波的速度_时间积分(Svti)、舒张早期最大流速(D)、D波的速度时间积分(Dvti)、Svti/(SDvti+Svti)为收缩分数(SF)、心房收缩反向A波的最大速度(PA)、PA波间期(PAd);二尖瓣E峰最大速度(E)、A峰最大速度(A)、E/A比值。结果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术后2个月时S、Svt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Dvti、PA、PAd 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D术后2个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 >0.05)。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个月时E、E/A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A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肺静脉血流频谱结合二尖瓣血流频谱可以准确的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关键词】 VVI起搏器;肺静脉血流频谱;二尖瓣血流频谱;左室舒张功能

目前临床上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广泛开展,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VVI起搏器)是临床最常用的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之一,但VVI起搏器植入术后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否影响较少有报道。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检测二尖瓣血流频谱(MVFP)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的变化,为定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通过DE探测患者VVI起搏器植入前后肺静脉血流频谱和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变化,评价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及起搏方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选择永久起搏器及起搏方式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入选24例行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8例为有症状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1例为频发窦性停搏,5例患者为有症状的间歇性三度或高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9~72岁,平均(60.2±8.3)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指南》的适应征[1],并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史和、Ⅱ_Ⅳ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确诊无轻度以上二尖瓣返流。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新定义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Event Introduction: An estimated 41,000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ABSI) occur in U.S. hospitals each year.1 These infections are usually serious infections typically causing a prolong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increased cost and risk of mortality. CLABSI can be prevented through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central line. These techniques are addressed in the CDC’s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CDC/HIPA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2011.2 Settings: Surveillance will occur in any inpatient location where denominator data can be collected, which may include critical/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specialty care areas (SCA), neonatal units including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s), step down units, wards, and long term care units. A complete listing of inpatient locations can be found in Chapter 15. NOTE: Surveillance for CLABSIs after the patient is discharged from the facility is not required. However, if discovered, any CLABSIs occurring within 48 hours of discharge should be reported to NHSN. No additional central line days are reported. Requirements: Surveillance for CLABSI in at least one inpatient location in the healthcare institution for at least one calendar month as indicated in the Patient Safety Monthly Reporting Plan (CDC 57.106). Definitions: As for all infections reported to NHSN,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or extensions of infections already present on admission, unless a change in pathogen or symptoms strongly suggests the acquisition of a new infection, are not considered healthcare associated. Therefore, infections that become apparent with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admission must be carefully review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healthcare associated. 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 are 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LCBI) that are not secondary to a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 or an HAI meeting CDC/NHSN criteria at another body site (see criteria in Chapter 17 and Appendix 1. Second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Guide). Report BSIs that are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i.e., a central line or umbilical catheter was in place at the time of, or within 48 hours before, onset of the event). NOTE: There is no minimum period of time that the central line must be in place in order for the BSI to be considered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正常产检的215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筛查,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胎儿结构。结果:(1)11例静脉频谱异常胎儿中3例进一步做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18-三体染色体异常;另1例染色体正常,但超声发现全前脑合并脐疝结果畸形;1例染色体正常,但孕中期超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另外8例未进行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孕中期超声显示为先天性心脏病,4例正常分娩。(2)10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合并NT增厚的胎儿中6例进一步接受了染色体检查,其中2例21-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18-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为Turner综合征;2例染色体正常,但在孕中期发现胎儿畸形。4例未做染色体检查孕妇中2例直接引产,2例胎儿孕中晚期宫内死亡。结论: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可列为临床早期筛查胎儿异常的一种辅助性超声标记,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关键词】超声监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染色体异常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57-02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b718826186.html,ki.cfmr.2015.09.027 DV(ductus venosus,静脉导管)是胎儿时期特有的一条连接脐静脉与右心房的管腔,是一条细小、流速高的静脉通路[1]。DV还是一个特别的分流器,可以将含有氧气的血液经脐带静脉、卵圆孔直接送入左心房,继而输送至脑部等其他器官,这在保证脐静脉内含氧血液充分供给胎儿颅脑、心肌等各个器官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与其他外周静脉血管相比,静脉导管内血流速度是胎儿心功能及心肌供血状况的可靠反映指标[2]。近几年,研究发现孕早期静脉导管血流异常与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不良妊娠结局等有密切关系,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可提高胎儿异常筛查效率。为了进一步研究孕早期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筛查的2157例胎儿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院产科正常产检的215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监测静脉导管频谱筛查,孕妇年龄20~36岁,平均(26.7±1.2)岁;孕

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价值的研究

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价值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8T11:11:38.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陈莉1 赵宝珍2 熊文峰2 [导读]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之价值 陈莉1 赵宝珍2 熊文峰2 (1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北宜昌 443000) (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433)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012-02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之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各45例冠心病患者和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峰值(Sp、Dp、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与所检测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峰值(Ep、Ap)、速度时间积分(Ei、Ai)及等容舒张时间相比较,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ap、ai较正常组显著增大,Si、Dp、Di和Dp/ap、Di/ai值明显减小,ap、ai增大幅度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相关。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值一般反映了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但对几例出现的“伪正常”频谱表现难以明确评价。结论肺静脉血流可直观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的压力状态,其频谱特征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合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一种方法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心病肺静脉左室舒张功能 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病变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先于收缩功能异常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已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作为评价早期心肌缺血的一项敏感指标,既往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主要常用指标有(Ep、Ap)、(Ei、Ai)及其比值、等容舒张时间。二尖瓣血流频谱在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伪正常”现象已为人们所认识,而肺静脉血流频谱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认为肺静脉血流频谱能够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提出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的“伪正常”,如果同时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则可得以明确鉴别。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肺静脉血流频谱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冠心病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4±8.1)岁,病史2~15年不等,均由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按照冠心病的标准诊断,其中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正常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9.2)岁,均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心前区疼痛、胸闷史,血压、心率正常,心电图正常。 1.2仪器与方法应用HP5500型彩超仪, 2.0~4.0MHz宽频探头。检查时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心电图同步显示。先常规检测各房室腔大小、各瓣膜质量,观察瓣口有无反流,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上将彩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后叶开放的中点,检测舒张早期峰值(Ep)、舒张晚期峰值(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Ei、Ai)。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同时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血流的适当位置测得等容舒张时间。另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右上肺静脉管腔内距开口5~10mm处,在平静呼吸时检测右上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Sp、Dp、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计算Dp/ap、Di/ai、Sp/Dp、Si/Si+Di。 1.3统计分析对应各项测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检查结果正常组各房室腔大小正常,7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冠心病组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房、左室增大及二尖瓣反流。其中16例左房偏大或增大,容积51~73ml;9例左室增大,容积121~203ml;16例合并二尖瓣少量反流;6例中量反流。 2.2正常组测值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23例,EpAi,6例EiDp者41例,ap,Si、Di、ai亦呈相应变化。 2.3冠心病组测值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6例,EpAi,10例EiDp,ap>30cm/s,其中30例Dp>ap,15例DpAp,Ei>Ai,而其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均表现为ap、ai显著增大,4例ap>35cm/s,2例ap>40cm/s,Dp、Di减小。 2.5冠心病组等容舒张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表1)。 2.6两组比较冠心病组Ep、Ei明显减小,Ap、Ai明显增大,Ep/Ap、Ei/Ai比值明显降低(表1)。冠心病组的Sp与正常组相近, ap、ai 较正常组明显增大,Dp、Di、Dp/ap、Di/ai、Si明显减小,而Sp/Dp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Sp/Dp均>1。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人体冠状动脉阻塞15s即可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冠心病病变早期,部分患者可通过舒张晚期左房收缩使左室充盈速度增高,充盈量增大,但到病变晚期,随着左室心肌主动松弛异常和顺应性降低,左房压、左室舒张压均增高,左房增大,且出现二尖瓣反流,舒张早期左房部分血液快速进入左室后,左室压即明显升高。舒张晚期由于心肌顺应性降低,被动充盈受阻,左房不能很好收缩,A峰峰值和积分反而变小,为“伪正常”现象,此时难以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二尖瓣血流频谱通过表现左室充盈率的变化反映左心室的舒张特性,但左室充盈率不仅依赖心肌主动松弛及被动舒张,还依赖左房室间的压差。肺静脉血流频谱呈三峰的形成机理与左房、左室压密切相关。收缩期左房舒张,二尖瓣环下降,房内压降低,血流由肺静脉流向左房形成正相S峰;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肺静脉、左房、左室相连通,左房血快速进入左室,左房压下降致肺静脉血涌入左房出现正相的D峰,此峰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在同一时相;而到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房内压增高,致使血液逆流入肺静脉形成负相a峰,此峰与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为同一时相。肺静脉血流频谱特征主要由左房压决定,一般正常人D峰>a峰,随着年龄增长>40岁时,S峰逐渐增高,D峰逐渐降低,a峰逐渐增强,但仍是D峰>a峰。冠心病时随左房压变化,D峰降低,a峰加强,可为D峰ap, 33%Dp30cm/s,这一结果与Nakatani等报告基本一致;冠心病组ap、ai明显大于正常组,Dp、Di、Dp/ap、Di/ai明显小于正常组,说明冠心病患者舒张晚期左房压大于正常人,其肺静脉血流流速、流量大于正常人。本研究中正常组不论Ep>Ap或Epap,且ap<30cm/s即是佐证;而两组Sp差异不大,Sp/Dp均>1,说明肺静脉血流主要以收缩期为主,这一结果与晚近的报告一

检测中晚孕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临床价值

检测中晚孕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临 床价值 作者:吴晓莉,龚业琼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攀枝花617067 关键词:静脉导管;超声;血流频谱 中图法分类号:R714. 53 文献标识码:B 本研究通过对420例心脏正常胎儿和16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经腹多普勒超声获取中晚期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临床应用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6~42孕周的420例正常胎儿为对照组(正常胎儿组),孕妇年龄20 ~39(28•3±1. 8)岁。另有16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者为研究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组), 1例单心房, 1例心内膜垫缺损, 5例室间隔缺损, 6例心包积液, 1例三尖瓣重度狭窄, 2例大血管转位。

1. 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 SSD-5000、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多功能诊断仪,探头频率 2. 5~4. 0MHz,于胎儿上腹部在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寻找静脉导管五彩镶嵌状血液,在不矫正取样角度的情况下,将取样线置于其中间,取样容积2 mm,取胎儿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由仪器内设的测量软件进行自动测算。对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的胎儿进行追踪观察,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描述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的指标有:心室收缩速度峰值(S),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D),心房收缩最大速度(A),静脉搏动指数(即阻力指数PI),前负荷指数(RI)及S/A比值。静脉导管的全部检测时间<5 min。 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者,其中13例孕妇选择引产终止妊娠,产后行尸体解剖, 3例室间隔缺损胎儿妊娠至足月,产后行彩色多普勒复查。 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 5统计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全部病例记录到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频谱,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均为前向血流,心房收缩期无反转血流。 16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有14例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波形出现异常,其中9例心房收缩波(A波)反转, 3例A波缺失, 2例减低, 14例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参数RI、PI、S/A较相应胎

静脉导管维护标准

静脉导管维护标准(PICC、CVC、外周静脉) 一、目的 1.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2.保证病人的治疗。 3.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 4.减轻病人的痛苦。 5.预防感染。 6.降低病人的费用。 二、维护原则 (一)更换接头 常规维护输液接头每周更换一次;以下情况随时更换。 (1)任何情况下接头与导管断开后。 (2)输入血制品后。 (3)接头内有血渍时。 (二)冲洗导管 1.输液前、后需冲管,输血、输脂肪乳等药物过程中每4小时冲管一次。当导管在停用时期,应每7天冲洗一次。 2.应选择大于1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3.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1-2ml,儿童约0.5-1ml。 4.如用普通注射器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如用预冲式注射器封管,可将液体全部推入管内。 (三)更换敷料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潮湿、松动、血迹、污染等异常随时换药。 4.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段。 三、维护流程 1.查看中心静脉置入长度及上次换药时间。(PICC:了解患者置管种类、PICC置管长度、上臂臂围和近期换药时间。) 2.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 3.肩下铺无菌治疗巾(PICC:垫于臂下),打开接头包装,预冲无菌接头备用。 4.打开纱布,卸下旧接头,用75%酒精消毒路厄式接头,更换正压接头。 5.抽回血,勿抽至输液接头里,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在血管内。 6.使用预冲式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7.去除蝶形胶布,先用酒精棉签清除周围皮肤胶迹,沿导管方向揭开透明敷料 2-3厘米,一手拇指轻压穿刺点,另一手零角度沿四周平拉透明敷料,自上下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导管静脉血流频谱(DVFW)和心尖四腔观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导管静脉血流频谱(DVFW)和心尖四腔观(FCV)三者联合应用筛选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18-11-27T09:37:15.7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魏芳[导读] (NT)、(DVFW)和(FCV)三者联合筛选早期心脏畸形,简单快捷,所需时间段,可以提高筛选的敏感性,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泸州市江阳区妇女儿童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导管静脉血流频谱(DVFW)和心尖四腔观(FCV)三者联合应用筛选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20例早期心脏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超声诊断系统检测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导管静脉血流频谱(DVFW)和心尖四腔观(FCV),筛选出早期确诊的患者,并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敏感性。结果:(NT)、(DVFW)和(FCV)三者联合筛选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的敏感度比其他单一的要高,P<0.05。结论:(NT)、(DVFW)和(FCV)三者联合筛选早期心脏畸形,简单快捷,所需时间段,可以提高筛选的敏感性,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关键词】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导管静脉血流频谱(DVFW);心尖四腔观(FCV)早期心脏畸形[abstract] objective:Objective Clinical value of screening fetal early cardiac malformation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ransparent layer thickness(NT),catheter venous flow spectrum(dvfw)and apical four-lumen(FCV)in fetal neck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screening fetal early cardiac malforma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parent layer thickness(NT),catheter venous flow spectrum(dvfw)and apical four-lumen(FCV)in fetal neck.Method;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with 50 cases of early heart deformity treated in this per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system was used to detect the fetal neck transparent layer thickness(NT),catheter venous flow spectrum (dvfw)and apical four-lumen(FCV),and to select the early Heart Diseas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echocardiography,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was Obtained.Results:(NT),(dvfw)and(FCV)were combined to screen the sensitivity of early fetal heart abnormalities to be higher than other single,p<0.05.Conclusion:(NT),(dvfw)and(FCV)three joint screening of early cardiac malformations,simple and fast,the tim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screening,it is worth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fetal neck transparent layer thickness(NT)catheter venous blood flow spectrum(dvfw);apical four-cavity view (FCV)early cardiac malformation 胎儿早期心脏畸形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件的一种,危害极大,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取四腔心加流出道观进行筛选十八周以上的胎儿,但是对于12-17周的胎儿筛选不是很明显,且筛选比较困难,局限性较强[1]。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筛选方法,是现在临床上需要完成的重点课题之一[2]。为此本次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20例早期心脏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与病例选择 本实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20例早期心脏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5-38岁。排除有沟通障碍的,排除有肿瘤的。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家属同意。 1.2方法 用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为3.5-6.0MHz,多普勒能量小于100mw/cm2,由超声医生检查胎儿的NT、DVFW,FCV,再由超声心动图做完整的超声检查。NT异常标准:胎儿矢状位切面上,在自然位置,不过度伸展,弯曲,羊水和皮肤分界显示清晰,图像不失真,颈部皮肤和透明层宽度大于3.5,则可以说明NT增厚,时间小于2分钟。DVFW异常:在胎儿躯干矢状面上,多普勒显示导管静脉,在静息状态的时候,取样放在导管静脉的起始部位,得出导管静脉血流频谱。正常的为心室收缩期波峰,舒张期波峰,新房收缩期波谷。FVC异常:在长轴面心脏水平,探头旋转九十度,显示出FCV,如果两侧的心室大小不一,房室瓣开放受限,关闭不全,三尖瓣下移,室间隔没有回声,心包腔无回声区大于2mm。 1.3观察指标 用超声诊断系统检测胎儿的(NT)、(DVFW)和(FCV),筛选出早期心脏病,并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敏感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8.0分析;计量(x±s),t检验;计数(n,%),X2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胎儿早期心脏病筛选方法比较(NT)、(DVFW)和(FCV)三者联合筛选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的敏感度比其他单一的要高,P<0.05,见表1, 表1 胎儿早期心脏病筛选方法比较

肺静脉彩超血流频谱

肺静脉血流频谱 一、如何识频谱 左上图:高的是S峰,低的是D峰。 左下图:高的并不是S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区分? ◆依靠Ar峰。Ar峰前方的是D峰,记住这点即可。

◆该图中S峰<D峰,提示舒张功能受损。 右侧两图:A峰和Ar峰都是由于心房收缩引起的。 ◆心房收缩,通过二尖瓣瓣口把血液推进左心室,形成A峰。 ◆心房收缩,把血液从左心房推进肺静脉,形成Ar峰。 ◆ Ar-A也反映了心房僵硬度的严重程度。 二、舒张功能降低时,肺静脉血流频谱形态 S峰<D峰 Ar波持续时间延长

◆ S峰主要受左心房压力变化、左心房收缩及松弛的影响。 ◆ D峰主要反映左心室顺应性,随着二尖瓣E峰的变化而变化。 ◆肺静脉Ar波流速及持续时间主要受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影响。 ◆随着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升高,不但Ar波持续时间延长,而且Ar波持续时间与A波持续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也会增加。A波/Ar波比值<1。 三、不同类型舒张功能降低时,肺静脉血流频谱形态 从上至下,分别为二尖瓣频谱、肺静脉频谱。

二尖瓣频谱是非常好的分类指标。可以观察到松弛受损、假性正常化、限制性充盈障碍。 在肺静脉频谱中,相对应的S峰和D峰的形态是不同的。 ◆松弛受损:Ar峰增加。 ◆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S峰会逐渐小于D峰,而且Ar峰持续时间和振幅会显著延长和增加。 四、如何正确看待肺静脉血流频谱 肺静脉血流最主要的局限性是难以获得高质量的频谱用于测量。 窦性心动过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常导致心房提前收缩,此时舒张期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速度尚未回到基线,这会导致二尖瓣A波增宽且Ar波减低,因此应用Ar-A波关系评价LV-A波压力较困难。

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综述

综述 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 近几年来,左室(LV)舒张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成为临床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课题。1984年Dougherty等[1]第一次将心衰归因于舒张功能失调,随后,Soufer等[2]肯定了这一发现,他们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评价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其中有40%收缩功能未受损,报导了舒张功能异常的高发率。大量的研究表明,舒张功能异常可以独立地引起心功能衰竭,心衰症状也主要取决于舒张功能异常的程度。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有害无益,因此,正确识别和评价LV舒张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在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这一方面发挥着其它检查诊断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一左室舒张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心脏舒张功能是指心肌松弛性与顺应性。心肌松弛性(relaxation)是指正常左室收缩时,左室容积压缩过度,把心肌的弹性组织过度压紧(如弹簧之压紧),舒张开始就像弹簧松开时产生的一种抽吸作用。与心肌细胞收缩过程相反,心肌细胞舒缓是靠肌浆网内的钙泵,把细胞质内钙泵回肌浆网;心肌细胞内钙浓度下降,心肌中肌丝蛋白与肌球蛋白断开接触,心肌舒缓,是逆细胞内外钙浓度梯度进行的一个主动耗能过程,心肌能量供应障碍时, 舒缓性很易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左室松弛性常用等容舒张的时间常数(T)表示,正常人为30~40ms,T越小,舒张越快、越完全。整个舒张所需时间大约为T的3倍,即90~120ms。心肌顺应性主要取决于心肌间质成份,即把心肌连接在一起的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左室顺应性是指左室内单位压力变化时的左室容积变化值,可用左室压力-容积曲线图来表示。左室LV舒张期指在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关闭的时间间期,可分为四个时相:1等容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间期,LV心肌主动松弛使左房(LA)和LV之间最初产生压力梯度,但LV容量不变,与心肌弹性回缩和/或心肌的惯性相关。2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开放,血液注入LV,LV心肌继续松弛,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反映心肌粘滞弹力和弹性回缩及LV被动顺应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LA排空和LV充盈,房室间的压力梯度渐趋接近。3缓慢充盈期:舒张后期,房室压几乎相等,仅肺静脉血流回至LA,LV被动缓慢充盈,依赖于LV心肌的顺应性。4房缩期:LA收缩导致舒张末期压力改变,LV进一步充盈[3]。 以上表示心肌舒缓性与顺应性的参数都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和左心室造影获取的,均属有创性检查。以下讨论应用无创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 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 1 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取舒张期二尖瓣口的前向血流频谱,是目前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采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E/A比值、E波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来描述左室舒张期充盈的特征。Appleton[4]等通过研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多普勒血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二尖瓣口血流三种模式以及随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进展而相应由一种血流模式向另一种血流模式转换。Cohen 等人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二尖瓣口血流E/A比率<1、1~2.0、>2.0作为舒张功能受损三种模式的区分标准。左室舒张早期功能不全时,由于心室肌主动舒缓延迟,左房左室间压差变小,E峰减小,而心房加强收缩以排出心房残余的血量,A峰增高,E/A<1。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左房压进一步升高,使得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梯度升高,表现为频谱假性正常,E/A>1。限制性充盈模式时,心室僵硬度明显增加,心室收缩功能也降低,左房压、左室舒张末压均增高,故在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很快达到平衡,导致二尖瓣提前关闭,开放幅度亦受限,产生高尖而短暂的E峰,E/A>2.0。对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LV整体舒张功能的损伤程

静脉导管

胎儿静脉导管 一、静脉导管的发生及其功能特点 一般认为,静脉导管位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呈细长的喇叭形,无分支,入口径为。来自胎盘的富氧血通过静脉导管泵人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后,通过卵圆孔直接人左心房,再供应全身。新近研究发现,脐带血管入胎儿腹部后,脐静脉很快入肝,与肝外来源的门静脉一同汇入门静脉窦,门静脉窦分支出左、右肝内门静脉及静脉导管,静脉导管走行与脐静脉一致,可以看作是脐静脉的延伸。在胎儿横隔下方与下腔静脉、左右及中叶肝静脉一同汇人静脉前庭,再人右心房。因此,静脉导管实际位于门静脉窦与静脉前庭之间,长约±mm,入口径为±mln,出口径为±mm,门静脉窦径为±mm。静脉导管入口有富含弹力纤维的棚状隆起及狭窄,这种独特的构造能加速血流由门静脉窦射入静脉导管。 孕20周时,通过静脉导管的正常血流量平均为40-60ml/1min/1kg,妊娠足月时小于20 ml-1min-1kg-1。相应的由脐静脉射人静脉导管的平均射血分数从30%下降为20%。妊娠后半期,约70%-80%的脐血流直接流入肝内门静脉,只有少数部分通过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的血流量受脐静脉压力、血流黏滞度及静脉导管管径变化调节(肾上腺素收缩静脉导管,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扩张静脉导管)。静脉导管作为外周压力与中心静脉压之间梯度变化的指示物,在不同的状态下(如水肿、贫血、胎盘合并症、肝脏疾病、双胎输血综合征、心脏疾病等)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 二、静脉导管波形特征及分析指标 心房脉动波传入下腔静脉与静脉导管,方向与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的回心血流相反,因此受心脏搏动影响,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均具有多相性;而当心房脉动波传送至脐静脉时,静脉导管与脐静脉因为直径不同而产生巨大阻力差,导致大部分波被反射,因此脐静脉的多普勒血流波形无波动,呈单相性,但在低氧状态时,静脉导管入口扩张,静脉导管与脐静脉之间的阻力差减少,心房搏动波传入脐静脉导致脐静脉搏动波出现。 由于静脉导管结构的特殊性,使静脉导管的波形区别于下腔静脉,易于识别。静脉导管波形由2个波峰及2个波谷组成。第一波峰代表心室收缩,第一波谷为心室收缩末期,第二波峰为心室舒张,第二波谷为心房收缩。描述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的指标有:心室收缩速度峰值(Vmax),心房收缩最小速度(Vmin),平均时间最大速度(TAMX),静脉搏动指数(PIV)=(Vmax-Vmin)/TAMX,即阻力指数(PI),前负荷指数(PLI)=(Vmax-Vmin)/Vmax,即RI及Vmax/Vmin比值。亦有用S(心室收缩速度峰值)、D(心室舒张速度峰值)、a(心房收缩速度峰值),S-a/S,S-a/Vmean,S-a/D以及S/a或a/S来描述静脉导管血流波形。 三、正常妊娠状态下静脉导管的波形变化 妊娠12-15周,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平均速度为±cm/s,明显大于下腔静脉的±cm/s,以及脐静脉的±cm/s。妊娠10-13周,S为±cm/s,D为±cm/s,a为±cm/s,平均速度为±cm/s。Baklmann等测定了696例孕14-41周的正常孕妇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指标,结果显示,心室收缩速度从48cm /s显著上升至/s,舒张期血流及心房收缩血流速度亦相应升高,分别为/s至58cm/s,以及/s至35cm /s。而静脉导管多普勒指数随孕周下降,S-a/S由降至;S-a/Vmean由降至,S/a从下降为。Hsu等测定了545例正常孕8周-38周妇女的静脉导管血流,结果显示,S平均为±m/s,TAMX为±m/s,a为±/s,Vmax/Vmin比值为±,PI为±,RI为±,胎心率为±bpm。随孕周增加,S、TAMX以及a明显增加,而PI、RI及S/D和胎心率均减少。 四、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测定的临床应用

静脉导管

胎儿静脉导管 一、静脉导管得发生及其功能特点 一般认为,静脉导管位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呈细长得喇叭形,无分支,入口径为0、7mm-1、5mm。来自胎盘得富氧血通过静脉导管泵人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后,通过卵圆孔直接人左心房,再供应全身。新近研究发现,脐带血管入胎儿腹部后,脐静脉很快入肝,与肝外来源得门静脉一同汇入门静脉窦,门静脉窦分支出左、右肝内门静脉及静脉导管,静脉导管走行与脐静脉一致,可以瞧作就是脐静脉得延伸。在胎儿横隔下方与下腔静脉、左右及中叶肝静脉一同汇人静脉前庭,再人右心房。因此,静脉导管实际位于门静脉窦与静脉前庭之间,长约(5、1±1、0)mm,入口径为(1、4±0、2)mln,出口径为(1、4±0、3)mm,门静脉窦径为(2、6±0、5)mm。静脉导管入口有富含弹力纤维得棚状隆起及狭窄,这种独特得构造能加速血流由门静脉窦射入静脉导管。 孕20周时,通过静脉导管得正常血流量平均为40-60ml/1min/1kg,妊娠足月时小于20 ml-1min-1kg-1。相应得由脐静脉射人静脉导管得平均射血分数从30%下降为20%。妊娠后半期,约70%-80%得脐血流直接流入肝内门静脉,只有少数部分通过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得血流量受脐静脉压力、血流黏滞度及静脉导管管径变化调节(肾上腺素收缩静脉导管,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扩张静脉导管)。静脉导管作为外周压力与中心静脉压之间梯度变化得指示物,在不同得状态下(如水肿、贫血、胎盘合并症、肝脏疾病、双胎输血综合征、心脏疾病等)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 二、静脉导管波形特征及分析指标 心房脉动波传入下腔静脉与静脉导管,方向与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得回心血流相反,因此受心脏搏动影响,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均具有多相性;而当心房脉动波传送至脐静脉时,静脉导管与脐静脉因为直径不同而产生巨大阻力差,导致大部分波被反射,因此脐静脉得多普勒血流波形无波动,呈单相性,但在低氧状态时,静脉导管入口扩张,静脉导管与脐静脉之间得阻力差减少,心房搏动波传入脐静脉导致脐静脉搏动波出现。 由于静脉导管结构得特殊性,使静脉导管得波形区别于下腔静脉,易于识别。静脉导管波形由2个波峰及2个波谷组成。第一波峰代表心室收缩,第一波谷为心室收缩末期,第二波峰为心室舒张,第二波谷为心房收缩。描述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得指标有:心室收缩速度峰值(Vmax),心房收缩最小速度(Vmin),平均时间最大速度(TAMX),静脉搏动指数(PIV)=(Vmax-Vmin)/TAMX,即阻力指数(PI),前负荷指数(PLI)=(Vmax-Vmin)/Vmax,即RI及Vmax/Vmin比值。亦有用S(心室收缩速度峰值)、D(心室舒张速度峰值)、a(心房收缩速度峰值),S-a/S,S-a/Vmean,S-a/D以及S/a或a/S来描述静脉导管血流波形。 三、正常妊娠状态下静脉导管得波形变化 妊娠12-15周,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得平均速度为(28、6±6、2)cm/s,明显大于下腔静脉得(10、9±2、6)cm/s,以及脐静脉得(9、7±3、0)cm/s。妊娠10-13周,S为(24、8±10、0)cm/s,D为(18、6±8、4)cm /s,a为(4、5±0、9)cm/s,平均速度为(16、5±2、0)cm/s。 Baklmann等测定了696例孕14-41周得正常孕妇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指标,结果显示,心室收缩速度从48cm /s显著上升至65、8cm/s,舒张期血流及心房收缩血流速度亦相应升高,分别为41、7cm/s至58cm /s,以及11、2cm/s至35cm/s。而静脉导管多普勒指数随孕周下降,S-a/S由0、77降至0、47;S-a /Vmean由1、21降至0、67,S/a从4、5下降为1、99。Hsu等测定了545例正常孕8周-38周妇女得静脉导管血流,结果显示,S平均为(0、33±0、11)m/s,TAMX为(0、24±0、09)m/s,a为0、15±0、09m /s,Vmax/Vmin比值为2、5±1、01,PI为0、67±0、21,RI为0、64±0、11,胎心率为(163、3±18、

静脉导管

胎儿静脉导管

由于静脉导管位置及结构的独特性,对胎儿体内有氧血的分布起重要作用。静脉导管的高流速适于多普勒评价,因此,测定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提供胎儿宫内的生存状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指标。近年来,对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正成为热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FGR:对胎儿静脉系统多普勒血流的研究虽然晚于动脉系统,但研究显示,在预测胎儿不良结局方面,胎儿静脉系统优于动脉系统。Ozcan等测定了19例孕27-32周严重FGR患儿的脐动脉、静脉导管、脐静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血流,并结合分娩结局比较,结果发现,静脉导管的多普勒波形异常,是与围产儿死亡及5分钟Apgar 评分相关联的惟一指标,特异性分别为93%及87%,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异常表现为a波消失或倒置,5例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异常者中有1例发生胎儿宫内死亡,有3例产后死亡。提出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测定有助于管理严重FGR。Baschat等测定了121例FGR的脐动脉、大脑中动脉、下腔静脉以及脐静脉和静脉导管的多普勒血流,结果显示,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的峰值速度指数升高,脐静脉出现波动组与脐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升高组相比,围产儿死亡率最高,且死产只发生在静脉血流异常组。提示,与异常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数相比,静脉系统血流异常的FGR 患儿的围产结局更差,其中以异常静脉导管血流波形与胎儿死亡之间的联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Muller等报道1例FGR患儿的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有短期的异常改变,但随着静脉导管波形的恢复

例为左心室形成不全,1例为肺动脉瓣闭锁,另一例为胎盘功能不全所致的严重心血管失代偿。后两者均出现静脉导管波形异常(肺动脉瓣闭锁者静脉导管的a波逆流;因胎盘功能不全所致的严重心血管失代偿者a波消失),而左心室形成不全者静脉导管波形正常。DeVote,Horenstein认为,肺动脉瓣闭锁时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升高;胎盘功能不全继发心血管失代偿者,心室肌缺血,舒张不足,使心室充盈压力增加,心室前负荷增加;而左心室形成不全者并不改变静脉导管指数,提出静脉导管指数即 (Soa)/S不受检查角度影响,与下腔静脉的前负荷指数相比,更能直接反映胎儿心脏与脐静脉的关系。 4.筛查早期妊娠染色体异常:Mafias等对486例10-14孕周的单胎孕妇在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前,测定静脉导管的S波、D波、a波及PI值,结合母体年龄及颈部厚度(即NT值)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现染色体异常组S波、D波及a波均明显减低,PI值升高。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只有a波高度可独立分辨正常与异常核型。63例染色体异常中有本质区别,57例出现a波缺失或倒置,故Mafias 等提出,孕早期应用静脉导管筛查染色体,可以避免创伤性检查,其敏感性为80%,假阳性率为3.1%。 进一步研究显示,当疑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时,若B超发现颈后皮肤透明度测定(NT)增大,则应常规测定静脉导管的多普勒恤流波形指数,了解有无A波倒置或缺失,作为二线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手段,可避免创伤性检查,其敏感性为80%,假阳性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