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解决方案

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解决方案
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解决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解决方案

作者:朱琦

来源:《消费电子》2012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很多的数据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远程数据的完整性传输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今后能建立优良的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协议从而解决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的问题,本文对现有的一些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归纳了一下,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关键词:数据完整性传输;云计算;公开验证;多副本验证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43-01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通过远程资源访问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获取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从而使得个体的用户和中小型企业得以获益。

由于远程数据的完整性传输依赖于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因此本文对以往构建的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作了归纳,并从完整性保护、公开可验性、第三方审计者、数据动态更新、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以期对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的解决方案作一个总结。

一、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

云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在云环境下,云服务器的用户很多,需要存储的数据也很多,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就需要用到远程数据完整性协议,它可以使得用户不用下载原始数据就可以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验证。

(1)如果云服务器存储的数据没有丢失或被破坏,那么服务器就则可以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如果存储的数据丢失或被破坏后,服务器则不能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2)用户可以对同一数据进行无限次的完整性验证;(3)用户可以通过较低的更新代价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删除、修改和插入这些动态更新;(4)用户和第三方都可以验证远程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在第三方进行验证时,无法获取用户的数据信息,以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5)由于用户不对数据的副本进行保存,服务器为了安全考虑会将数据的多个副本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用户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来确保副本的完好无损;

二、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协议最新动态

现有许多的完整性验证协议可以为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提供参考,本文将其分文支持公开验证和数据更新的协议和多副本公开验证两类协议。

(一)支持数据更新和公开验证的远程数据完整性协议

S7-1200PLC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及远程传送应用

S7-1200PLC 基于Modbus 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及远程传送应用 通过采集各个换热站房的实时数据,建立集中供热热网监控系统既可以实时总览热网当前运行工况又可以分析室外温度及系统供热量变化趋势,做出整体运行规划,指导运行实现自动控制。 Modbus 协议是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工业控制领域的通用通信协议。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或控制器经由网络(如以太网)可以和其它设备之间进行通信。Modbus 通信物理接口可以选用串口(包括RS232和RS485),也可以选择以太网口。 S7-1200 设计紧凑、组态灵活且具有功能强大的指令集,这些特点的组合使它成为控制各种应用的完美解决方案。TIA 博途全集成自动化软件用于S7-1200项目管理、编程和调试,在库函数中嵌套了Modbus-RTU 和Modbus-TCP 功能库,可以利用该库函数顺利完成PLC 与第三方设备和上位机的通信。 1系统概述 典型换热站所需监测的运行参数有一次侧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一次侧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二次侧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循环变频器工作频率和故障状态、补水变频器工作频率和故障状态。各换热站现场PLC 与智能仪表和变频器通信采集系统运行数,并通过Internet 或企业局域网,上传至主控中心。操作员从控制中心通过该系统能够方便地得到子站运行的数据并向子站下达控制指令。数据采集以及远程传送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站内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目前大多数换热站内设备的运行参数都是通过智能仪表进行运算处理后显示。智能仪表兼备标准模拟量信号输出接口和RS485 Modbus 协议通信接口。变频器工作状态输出也可以通过数字量输出接口、标准模拟量信号输出接口和RS485 Modbus 协议通信接口输出。数字量输出和模拟量输出能够表达的状态位和数据内容非常有限,而以支持Modbus 协议的通信方式可以读出几乎所有的工作参数值,并能够实现远程参数修改和控制。因此选择485总线方式连接换热站房内智能仪表、变频器与PLC 通信模块,并通过Modbus-RTU 协议进行设备间通信是一个优选方案。 在Modbus-RTU 总线通信中,智能仪表及变频器作为从站,只需选择Modbus-RTU 通信协议并且为设备分配不重复的站地址即可。所有主从站点的通信端口设置参数必须一致。 S7-1200 PLC 作为主站必须配备RS485通信模块才能实现Modbus-RTU 协议通信。S7-1200 图1 换热站数据采集以及远程传送系统图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煤矿企业远程数据安全传输的实践分析

煤矿企业远程数据安全传输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8T11:03:49.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刘斌 [导读]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普遍使用,自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后,也纷纷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安全传输。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普遍使用,自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后,也纷纷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安全传输。但如何让确保远程数据传输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使用IPSec VPN和SSL VPN技术来实行维护煤矿企业VPN网络,以确保数据远程传输安全。 关键词:煤炭企业;数据远程传输;实践探析 自国家提出中小煤矿联合重组后,解决的技术落后的中小型煤矿的各种突发问题,并且促进了煤矿信息科技的利用,因为联合后的煤炭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必须在各煤炭矿区和和总部进行网络互连。这样远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企业总部与各矿区网络连接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网络传输中确保信息安全问题,以便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本行业提供帮助。 1煤矿企业远程数据访问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可通过Internet创建虚拟通道,并充分利用其实践企业数据交换,从而保证煤矿企业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任意两个矿区VPN网络节点间不需要端到端物理链路,而是利用公共网络互动平台提供的逻辑链路,从而保证企业和企业之间数据的安全共享与传输。还可将其视为在公共网络上架构虚拟网络线,为数据的安全访问、远程访问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优点,同时还可节省成本。因此可以看出公共网络技术可以充分的实现远程矿区、煤矿企业间的数据传输,保证煤矿企业数据的可用性及其完整性。 通过技术和现实操作中,表明使用SSL VPN可以实现煤炭企业总部和各分区之间的互连,也补用增加其他设备,操作过程简便,用户只需要下载客户端,使用网络登录,便可简单使用IPSec VPN网络实现煤炭企业之间的互联。尽管科技发展迅速,需定期增加或升级扩展硬件和硬件设备,使之可以安装IPSec VPN的功能,但该设备带来的安全性高等优势带来的收益完全大于客户端的更新投资。SSL VPN技术是一组数据信息安全协议,位于TCP、IP协议和应用程序协议之间,为远程移动用户数据通信提供安全支持。可以记录通过SSL协议和SSL握手协议,提供高层协议数据封装等基本功能,并实现为通信对双方进行协商身份验证、加密算法、密钥交换等。基于IPSec的 VPN 效率高、安全、节省成本的特性,在为网络层IP协议提供安全保障时,也可以使公共网络之间在复杂环境中通过使用互联网来解决煤炭企业在合并重组后面临的尴尬境地。 2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与实践 煤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将自己的子矿区通过SSL VPN和IPSec VPN技术联合,使用公共网络资源,在因特网建立安全虚拟加密频道,达到煤矿企业和总部网络互连及保护数据信息传输的功能,使煤炭企业的联合重组,不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操作也简单方便。 2.1 IP地址规划和网络互连设备基本配置 2.1.1IP地址规划 煤矿企业总部网络IP地址网络为192.168.100.0/24,对外出口公网IP地址为200.28.106.9/24;分矿区网络IP地址网络为192.168.200.0/24,对外出口公网IP地址为215.33.20.9/24。 2.1.2网络基本设置 根据IP地址规划,在煤矿企业总部网络路由器尺上,分别配置对内和对外接口IP地址。在R2上分别配置对内、对外接口IP地址。然后再路由器R1和路由器R2上配置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默认路由等网络配置,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不再过多地叙述。 2.3 基于SSL的VPN实现远程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L的VPN配置分为服务端配置和客户端配置,其中客户端配置比较简单,对用户是透明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基于服务端配置的VPN。 2.3.1基于SSL的VPN配置服务端配置 煤矿企业总部R1需具备SSL VPN功能方能对其进行相关配置,主要步骤包括以下两部:(1)开启AAA,设置SSL VPN客户端拨号的账户名、密码、认证按时等相关的IP地址范围。(2)定义Web VPN策略集,配置SSL VPN客户端通过认证软件方位IP地址和端口号为:https://200.28.106.9,关联拨号所需IP地址及AAA认证策略,配置Web VPN名称为vpnsslgateway,配置客户端拨号的策略及DNS。 3系统应用分析 该方案不仅经济实用,而且具有简单的配置,实现了传输的安全稳定,为煤炭企业联合重组计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了联合重组后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社会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该设计充分利用VPN的独特性与和共同性的优势,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公共网络的安全“虚拟加密通道”。通过IPsec VPN技术和安全网关多层次保护企业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可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灵活的系统资源和传播以及经济实用、灵活的连接和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优点。该方案对于分矿区和煤炭企业总部网络设备有安全网关、路由器、是否冗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负载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配置一些主要设备。使用安全网关支持增强的安全。在企业VPN安全网关不仅可以在总部网络故障,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可以在遇到有限的条件时有条件的矿区领域扩张,有着完善的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总部和各个矿区、远程用户之间使用VPN技术,将受到地理位置限制的矿区,通过使用公共资源互动,创建一个安全VPN网络的煤矿企业,不仅可以实现煤矿企业和矿区和远程用户数据安全传输,也可以构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企业VPN网络,有助于增强我国煤炭的竞争力,推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闫占强,白尚旺,党伟超,等.煤矿远程数据安全传输和访问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7):120-123,189. [2]高丹,李晓林,王晓栋.煤矿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11):69-71. [3]韩臻.亭南煤矿综合自动化远程数据传输安全隔离技术的开发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6):146-149.

使用链路实现数据实时自动远程传输

SQL> select * from global_name; #查看全局数据名 SQL> grant create database link to hr10; #授权HR10用户建立链路权限 SQL〉create database link shilei connect to hr10 identified by hr10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在HR10用户下建立远程链路 SQL> select * from tab@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链路远程查询 SQL〉create table y_dept as select * from dept@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远程复制一张表 SQL> select * from user_db_links; 查询链路数据字典 SQL> drop database link 数据库链路名#####删除链路 在SYS/SYSTEM用户下授权建立公共链路:SQL〉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CONNECT TO hr10 IDENTIFIED BY hr10 USING 'shilei'; 另一种写法:SQL〉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USING 'shilei'; #操作两个同名用户中的任意实体 查询公共链路信息:SYSTEM SQL〉SELECT * FROM DBA_DB_LINKS;与SQL〉SELECT * FROM USER_DB_LINKS; 删除公共链路: SQL〉DROP PUBLIC DATABASE LINK 公共链路名; 二、使用链路实现数据实时自动远程传输 创建数据触发器:INSERDEPT(触发器名称)、EACH ROW(行级) 1、数据插入触发器: SQL〉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INSERDEPT AFTER INSERT ON DEPT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DEPT@https://www.360docs.net/doc/b73387165.html, VALUES (:NEW.DEPTNO,:NEW.DNAME,:NEW.LOC);END INSERDEPT;

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1) 一.总体框架 (2) 二.安全需求 (3) 2.1 应用集成和政务集成中的安全需求 (3) 2.2 OA 产品的安全需求 (4) 1.安全电子邮件 (4) 2.电子签章 (5) 3.数字水印 (5) 4.防拷屏 (5) 5.安全加密文档 (5) 2.3方案中解决的安全问题和需求 (6) 三 PKI 方案 (7) 3.1 PKI 简介 (7) (1) 提供用户身份合法性验证机制 (7) (2) 保证敏感数据通过公用网络传输时的保密性 (8) (3) 保证数据完整性 (8) (4) 提供不可否认性支持 (8) 3.2 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简介 (8) 3.3 PKI 的组成部分 (9) 3.3.1 认证和注册审核机构(CA/RA) (10) 3.3.2 密钥管理中心 (11) 3.3.3 安全中间件 (12) 四. PMI 部分 (13) 4.1 什么是PMI (13) 4.2 为什么需要PMI (14) 4.3 PMI 发展的几个阶段 (15) 4.4 PMI 的安全体系模型 (1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 的全球化,信息共享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网络正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通用性,网上的所有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所以网络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日益重视这一重要问题。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因信息泄密、破坏等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妥善解决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大批用户借助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创

远程实时健康监护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安全性研究.

远程实时健康监护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安全 性研究 陈苏蓉,朱晓辉★,王杰华,石振国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微型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微型传感器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护已成为医学诊疗仪器领域研究的重点。受限于微型传感器体积、功耗、电池、内存、计算能力等限制,如何实现传感器和数据中心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及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蓝牙、GPRS(WCDMA技术并以智能手机为媒介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并利用IOCP协议、动态密钥、数据正确性验证、防恶意攻击等多种方法来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问题。通过实验模拟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健康监护;数据传输;数据验证;数据安全 Research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Security for Remote Real-time Health Monitor System CHEN Su-rong, ZHU Xiao-hui, WANG Jie-hua, SHI Zheng-gu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aturization of medical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onitoring human health by micro sensor remotely and real-timely are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However, limited by micro sensor’s volume, power, battery, memory and computing ability, it is importa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for the two-way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sensor and data cent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lution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in data transmission by using IOCP protocol, dynamic encryption

第4章_传输层协议_练习

第 4 章传输层协议练习 1.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主要为网络应用程序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即进 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服务。 2.传输层把应用程序交付的数据组成传输层数据报,然后交给(网络层)去完成网络传输。 3.传输层不关心报文是怎样通过网络传输的。(正确) 4.网络通信的最终对象是(网络应用程序进程)进程。程序进程在需要通信时,要通过某 种方式和对方程序进程进行通信。 5.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网络应用程序之间能够顺利地通信,通信的一方通常需要处于 (守候)状态,等待另一访通信请求的到来。这种一个应用程序被动地等待,另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请求启动通信过程的通信模式称作(客户/服务器模式)交互模式。 6.在设计网络应用程序时,都是将应用程序设计成两部分,即(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安装有服务器程序的计算机称作(服务器),安装有客户程序的计算机称作(客户机/客户端),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一般简写为(C / S)模式。 7.应用程序工作时,服务器一般处于(守候)状态,监视客户端的请求;若客户端发出服 务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执行操作,并将结果回送到客户端。 8.在Internet中,许多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可以使用(浏览器)程序代替。只需要开发Web 应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上,而客户端使用浏览器(Browser)就可以和服务器通信。这种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网络应用程序通信模式称作(浏览器/服务器)交互模式,简称(B / S)模式。 9.根据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TCP/IP协议传输层提供两种类型的传输协议:(面向连接的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种传输层协议分别提供(连接型)传输服务和(非连接型)传输服务。 10.传输层的(连接型)传输服务类似于数据交换中的电路交换方式,需要通信双方在传输 数据之前首先建立起(连接),即交换握手信号,证明双方都在场。 11.(传输控制协议TCP)是TCP/IP协议传输层中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协议。 12.连接型传输服务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起通信进程之间的连接。在TCP协议中建 立连接过程是(比较麻烦)。首先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服务器)收到建立连接请求后回答同意建立连接的应答报文,(客户端)收到应答报文之后还要(确认)报文,双方才能建立通信连接。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传输层报文需要通过下层网络传输,而传输层对下层网络没有足够的信任,需要自己完成(连接差错控制)。 13.在连接型传输服务中,由于通信双方建立了连接,能够保证数据正确有序地传输,应用 程序可以利用建立的连接发送连续的数据流,即支持数据流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数据传输服务。 14.连接型传输服务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 15.连接型传输服务虽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层数据传输服务,但在传输少量信息时的通信 (效率)却不尽如人意。从提高通信(通信效率)出发,TCP/IP协议的传输层设计了(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6.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的通信过程由于通信双方没有建立连接,报文可能会丢失,所以非连 接型传输服务的(可靠性)较差。 17.对于(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由于通信进程间没有建立连接,只是发送数据时才占用网 络资源,所以占用网络资源少。 18.非连接型传输服务传输控制简单,通信效率高,它适用于发信息较少、对传输可靠性要 求不高或为了节省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序。(正确)

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产品说明(USB+IB)v1.3

F.A.S.T 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1.产品简介 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都把信息安全建设视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台制播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电视台业务系统可靠运营的有利协助,也为全台各级人员有效、安全的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规范。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是新奥特公司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制播业务特性,实现内网板块与内网板块、内网和外网板块间文件交互,自主研发的数据安全交互产品。

2.产品基本形态 2.1 F1000系列(文件夹扫描传输模式): 2.1.1 F1000-1型(USB传输介质) 2.1.2 F1000-2型(IB传输介质) 2.1.3 F1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通过扫描指定系统路径,将该系统路径下的文件或文件夹通过传输系统传输至另一端指定的路径中。制作、播出、媒资等内网板块可采用该系列实现数据安全、高效交互,通过配置策略实现文件单向或双向传输。

2.2 F3000系列(近线传输模式): 2.2.1 F3000-1型(USB传输介质) 2.2.2 F3000-2型(IB传输介质) 2.2.3F3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是与制作网紧密结合的独立传输系统,作为制作网近线导入系统,将编辑、记者的待编文件,可以粗编后,能够自动进行过滤、杀毒,高效的传输至制作网进行节目制作,并且全面支持P2、蓝光等专业介质的安全防控。不仅在保证了制作系统信息入网的安全,节省人工杀毒繁重操作,而且便于管理,使整个制作流程方便、快捷。

2.3 F5000系列(远程上传/下载模式): 2.3.1 F5000-1型(USB传输介质) 2.3.2 F5000-2型(IB传输介质) 2.3.3 F5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该系列产品适合全台生产系统与办公网系统实现信息交互,编辑、记者不再关注采集、待编信息所在位置,可以随时随地通过BS Client,将媒体数据传入至台内的交互平台上,可以采用F.A.S.T数据安全传输集群系统的安全机制,将数据导入到各类生产子系统中。具有集中部署、传输能力强、统一管理等优点。

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212)协议Fix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FIX 超时重发机制: 请求回应的超时,在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认为超时。超时后重发,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认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执行超时 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行结果,认为超时,命令执行失败,结束。缺省超时定义表(可扩充): 所有的通讯包都是由ACSII码字符组成(CRC校验码除外)。 通讯包结构组成:

系统编码表(可扩充)(GB/T16706-1996)见《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第一卷第236页

执行结果定义表(可扩充) 命令列表(可扩充)

附录A: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CRC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数据传输错误检查方法,CRC码两个字节,包含一16位的二进制值。它由传输设备计算后加入到消息中。接收设备重新计算收到消息的CRC,并与接收到的CRC 域中的值比较,如果两值不同,则有误。 CRC是先调入一值是全“1”的16位寄存器,然后调用一过程将消息中连续的8位字节各当前寄存器中的值进行处理。仅每个字符中的8Bit数据对CRC有效,起始位和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均无效。 CRC校验字节的生成步骤如下: ①装一个16位寄存器,所有数位均为1。 ②取被校验串的一个字节与16位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放入这个16位寄存器。 ③把这个16寄存器向右移一位。 ④若向右(标记位)移出的数位是1,则生成多项式1010 0000 0000 0001和这个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若向右移出的数位是0,则返回③。 ⑤重复③和④,直至移出8位。 ⑥取被校验串的下一个字节 ⑦重复③~⑥,直至被校验串的所有字节均与16位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并移位8次。 ⑧这个16位寄存器的内容即2字节CRC错误校验码。 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

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1) 第二节安装说明 (3) 一、环境要求 (3) (一)操作系统 (3) (二)软件环境 (3) (三)可选安装: (3) 二、配置iMTS用户名与密码 (3) (一)以DOS命令方式运行iMTS (3) (二)调用iMTS主控台 (4) (三)调用设置 (4) (四)设置imts的用户名和密码 (5) (五)注意 (5) 第三节使用说明 (7) 一、程序启动 (7) 二、初始配置 (7) 三、远程数据复制传输方的设置 (8) 四、远程数据复制接收方的设置 (13) 五、HTTP配置 (17) (一)流程图 (17) (二)IIS服务器配置 (17) (三)发送方配置 (19)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 ?传输方的设置 ?接收方的设置 ? HTTP配置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远程数据传输是用来实现金蝶k/3账套,金蝶2000账套,文件等数据在Internet上的输支持定相互传递。可方便的将分布在网络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远程数据传时、自动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整个流程无需手工干预,只需配置好相应参数即可。 远程数据复制目前只以传输方作为复制过程的发起者,传输方将指定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立即开始同步。下图为整个复制的工作流程,其中粉红色标注的是用户需要配置的信息,其余部分均自动完成。请按次序进行配置。 可传输的对象为SQL Server数据库、金蝶2000账套和一般性文件。该程该程序可安装在金蝶中间层服务端上,也可安装在客户端,基于远程传输安全性考虑,不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端功能(如果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传输,请安装中间层或客户端) ,也可安装在客户端。。

远程系统的安全性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研究 A research on security of telecontrol System 富瑶、郑雪峰、陈丽娜 Fu,Yao.zheng,Xuefeng. Chen,Lina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100083 (School of Information Computer, USTB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摘要:随着控制系统日益向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及节点智能化发展,安全日益成为影响控制系统网络传输效能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冶金系统工业远程实时数据共享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自动控制生产中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机制。 关键词:远程自动控制,数据实时共享,SSL,加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TP309.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systems to networking,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nodes, securit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n network transmission of the telecontrol system network;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Because of this the paper research the security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of the real-time data sharing in the telecontrol system, providing the high security for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Keywords: telecontrol system, real-time data sharing, secure socket layer, encrypt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简称为NCS),即网络化的控制系统,又称为控制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它可应用于几乎任何带有控制器的分布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场合。DCS、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系统都属于网络控制系统。随着网络控制系统规模的日益发展壮大也同样带来了许多管理上及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在自动控制的数据共享系统中基于SSL协议的安全机制的实现。 2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用于冶金系统的工业远程控制。 图1 远程控制系统架构图 它是基于PLC-DCS两级架构,以Alpha机作为下位机,通过RFM5595网卡构成一个光纤令牌环网。作为存储数据的内存网卡RFM5565,通过各种PLC设备搜集,存储,从精轧区采集过来的数据,然后转发到各个Alpha机上。其次各台Alpha机通过交换机又组成了一个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远程客户端可以登录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卡数据传输T1传输协议及详解

智能卡数据传输T=1传输协议 类别:消费电子阅读:883 T=1传输协议是智能卡的异步半双工通信协议。它立足于国际标准ISO/IEC 7816-3。EMV 规范也和此协议有关。T=1协议是面向字组的协议,这就是说一个字组是卡和终端之间可以传输的最小数据单元。 这项协议以严格的层次划分为特点,可作为数据链路层归入OSI参考模型中。在这种意义上,层次划分也就意味着数据指向较高的层次,诸如应用层,并可完全由数据链路层透明地处理。除了这一层直接和所传输的数据的内容的解释与修改有关之外,不再需要别的层次。 特别是报文的安全性需要严格地遵守层次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户加密的数据通过接口而不必求助于复杂的方法或技巧。目前,T=1是惟一的国际智能卡协议可以使安全数据得以在其所有变型的情况下传输而没有任何问题或危及其安全性。 传输的过程开始于卡送出ATR之后,或在成功执行了PTS之后。第1个字组由终端发送,下一个则由卡发送。于是,通信按此方式继续,发送权在终端与卡之间轮换。 顺便提及,T=1协议的应用不限于智能卡/终端的通信,它被用于多种终端和它们与之相连的计算机间交换有用的数据和控制数据。 数据传输率对任何协议自然都是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方面,表1列出了T=1协议传输某些典型命令的时间。 表1 T=1传输协议对某些典型命令的数据传输时间 (时钟频率为3.5712MHz,分频值为372,X0R差错检测码,每条命令有2位停止位和8位数据字节,C=命令,R=应答)1,字组结构所传送的字组实质上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其中之一是透明传输的应用专用数据,另一个则是传输协议控制数据或对传输差错的处理。 传输的字组由开始的组头字段,信息字段和最后的组尾字段组成,组头和组尾字段是强制性的,必须总是发送的。相反,信息字段是可选的,它含有应用层的数据,它可能是发送给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巨力新能源10MW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项目 2、建设单位:中国巨力集团有限公司 3、建设规模:10MWp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4、项目地址:中国巨力集团 5、电站范围:中国巨力集团厂区 6、单位屋顶:8处 二、监控系统说明 如图2.1所示,光伏综合监控系统具备就地和远程监控功能,监控软件由本地监控与远程监控相结合。本地监控由中央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控制算法、网关等功能、通讯链路、本地显示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本地发电设备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存储、能量调度、通讯等功能。远程监控由广域网通讯链路、路由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上位机展示平台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各个电站数据进行收集,电站状况调查,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发电经济性分析等等。 传统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逆变器厂商随设备提供,从本厂逆变器出发,对电站运行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难以或不能直接控制逆变器的运行状态,无法获取电站中的其它设备的信息及控制这些设备,也无法满足电网调度系统对电站的实时监控要求。而且该项目将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电源厂商自有的监控系统一般对其他厂家的设备兼容性差,容易造成一个个“孤岛”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监控体系。

大型光伏电站必须配备自动运行、功能完善的监控系统。这种监控系统不同于传统发电厂监控系统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对来说,大型光伏电站内设备种类不及传统电厂丰富,生产控制流程也不太复杂。但其典型特点是装机容量 大(10MW以上、占地面积广(150亩以上,且地理位置偏僻、维护人员很少,这就要求生产运行、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保技防等各环节集中统一起来,且能够适应其位置分散、配置灵活的特点。基于现场总线设计的大型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本地集中监控中心,该监控中心位于巨力索具园区,能够对不同厂商、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光伏发电电源设备及计量表计、直/交流柜及其它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对该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完整、统一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网线交换机 VGA/网口 转换器 通讯网关 RS485 网线 逆变器 VGA

内外网数据交互解决方案

政府机构内外网数据交换安全解决方案(内外网物理隔离光盘交换系统) 福州新华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3

一、研发背景 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对国家机要部门使用互联网规定如下:“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的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链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所谓“物理隔离”是指企业内部局域网如果在任何时间都不存在与互联网直接的物理连接,则企业的网络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但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各个机构都需要在内网和互联网之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以提升效率。从而在网络安全和效率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而且矛盾日渐扩大化。 网络隔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而网络互连的目的是方便高效的进行数据交换。在此背景下,我们采用十五年技术积累的核心技术开发成功了完全自动化的双网隔离数据光盘交换系统,面向高安全数据传输场合,实现网络完全隔离情况下的数据自动交换,

二、系统简介 (一)现行数据交换的模式及问题 “内网”与互联网实现严格的物理隔离后,内外网数据交换成为突出问题,影响了应用系统的有效部署, 1 、完全物理隔离。采用人工刻盘,将外部(或内部)网络的数据刻录到光盘,再由人工经过安全处理后将数据加载到内部(或外部)网络上。这种方式虽实现了外部与内部网络的物理隔离,但存在资源消耗大、效率低下和不易管理的弊端。 2 、采用逻辑隔离的方式。即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采用单向导入设备连接,如网闸或光闸,虽然效率高,但不属于完全的物理隔离,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的要求。 鉴于上述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存在的弊端,因此提出以“物理隔离”为准则,建立以智能、可控、安全为基础的“内外网数据安全摆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简易的文件资料安全系统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一种简易的文件安全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准备 1.1 课程设计题目 (1) 1.2 小组成员及分工 (1)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1)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过程 2.1 课题需求分析 (4) 2.1.1 需求分析 (4) 2.2 概要设计 (9) 2.2.1 系统功能描述 (5) 2.2.2 系统功能流程图 (6) 2.3 具体功能的实现 (9) 2.3.1预备知识 (9) 2.3.2算法原理.......................................................................9. 2.4 运行结果 (11)

2.4.1 程序界面截图 (11) 2.5 待改进问题 (12)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体会 3.1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2) 3.2源程序清单 (13)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准备 1.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一种简易的文件安全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简介: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护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容之一。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而数据加密要依赖于成熟的数据加密算法。 本文详细论述了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的典型代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算法和RSA算法的原理和安全性能,并结合这两种算法在windows平台上设计实现了基于网络数据加解密的文件传输系统。详细论述了总体设计思想、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DOC)

绿盾信息安全管理软件 解决方案 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版权所有·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简介 (4) 二、现状 (4) 三、绿盾简介 (5) 3.1系统架构 (5) 3.2系统概述 (5) 3.3绿盾主要功能 (6) 四、绿盾功能介绍 (6) 1、文件自动加密 (6) 1.1 文件自动加密 (6) 1.2文件外发途径管理 (7) 1.3文件审批流程 (8) 1.4文件自动备份 (8) 1.5离线管理 (8) 1.6终端操作员管理 (9) 2外网安全管理 (10) 2.1网页浏览监控 (10) 2.2上网规则 (10) 2.3 流量统计 (10) 2.4 邮件内容监控 (10) 3、内网安全管理 (11) 3.1屏幕监控 (11) 3.2实时日志 (11) 3.3聊天内容记录 (11) 3.4程序窗口变化记录 (11) 3.5文件操作日志 (11) 3.6应用程序限制 (11) 3.7远程操作 (12) 3.8资源管理器 (12) 4、设备限制 (12) 5、USB存储设备认证 (12)

五、绿盾优势 (12) 1、产品优势 (12) 2、功能优势 (13) 2.1高强度的加密体系 (13) 2.2完全透明的文件自动、实时加密 (13) 2.3文件外发管理功能 (13) 2.4灵活的自定义加密策略 (14) 2.5强大的文件备份功能 (14) 2.6全面的内网管理功能 (14) 2.7良好的平台兼容性 (14) 3、技术优势 (14) 3.1驱动层加密技术 (14) 3.2自主研发性能优越的数据库 (15) 3.3可自定义的受控程序 (15) 4、实施优势 (16) 六、服务体系 (16) 1、技术支持服务内容 (16) 2、响应时间 (16) 3、维护 (16)

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使用手册整理版

1 目录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1) 第二节安装说明 (3) 一、环境要求 (3) (一)操作系统 (3) (二)软件环境 (3) (三)可选安装: (3) 二、配置iMTS用户名与密码 (3) (一)以DOS命令方式运行iMTS (3) (二)调用iMTS主控台 (4) (三)调用设置 (5) (四)设置imts的用户名和密码 (5) (五)注意 (6) 第三节使用说明 (7) 一、程序启动 (7) 二、初始配置 (8) 三、远程数据复制传输方的设置 (9) 四、远程数据复制接收方的设置 (14) 五、HTTP配置 (18) (一)流程图 (18) (二)IIS服务器配置 (18) (三)发送方配置 (21)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 ?传输方的设置 ?接收方的设置 ? HTTP配置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远程数据传输是用来实现金蝶k/3账套,金蝶2000账套,文件等数据在Internet上的输支持定相互传递。可方便的将分布在网络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远程数据传时、自动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整个流程无需手工干预,只需配置好相应参数即可。 远程数据复制目前只以传输方作为复制过程的发起者,传输方将指定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立即开始同步。下图为整个复制的工作流程,其中粉红色标注的是用户需要配置的信息,其余部分均自动完成。请按次序进行配置。 可传输的对象为SQL Server数据库、金蝶2000账套和一般性文件。该程该程序可安装在金蝶中间层服务端上,也可安装在客户端,基于远程传输安全性考虑,不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端功能(如果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传输,请安装中间层或客户端) ,也可安装在客户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