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审教材修订说明(六三)

送审教材修订说明(六三)
送审教材修订说明(六三)

初中化学送审教材修订说明

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结合本套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实验区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义务教育化学和科学教材的发展与改革趋势,我们按照《修订方案》的要求对本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前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与编排的调整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新的要求和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教科书内容与编排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调整:

1.新设“到实验室去”栏目,落实科学探究的实验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本的学生实验,为此,我们新设了“到实验室去”栏目,意在明确这些内容必须按学生分组实验组织教学活动,落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我们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实验技能与基本的学生实验整合为九个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是:

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第二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第四单元: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六单元: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含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八单元: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九单元:探究金属的性质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部分教科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从单元设置上看,新增了两个单元。一是为使学生对溶液这一大类重要的混合物,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将原教材中第二单元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六单元第二节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与溶液相关的内容抽取出来,组成第三单元“溶液”,包括“溶液的形成”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两节。二是为引领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系统地认识化学反应,将原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和第五单元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两部分抽出,合并为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表示”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三节。使本套教材由原来的九个单元增加到十一个单元,上册为六个单元,下册为五个单元。

从内容组织上看,将部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例如,原教材中,元素的有关内容比较分散,学生在理解元素的概念,系统地认识元素的有关内容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将原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有关元素的内容、第二单元第三节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第三单元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中元素和元素符号的部分内容组合成修订为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

又如,原教材的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编写时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将酸和碱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组织了教学内容。但是从教材实验看,由于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实施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次修订,将酸碱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了一节,将原来的三节变为了四节,并按学科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原教材的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调整到第五单元),调整为: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这样的安排使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课程标准(送审稿)》在“一、科学探究”中的“(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新增了“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本教材将其落实在第七单元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和本单元的到实验室去“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等处。

二、教材难度的控制

本次修订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精选教材内容,严格控制教材难度,修订后的教材难度基本保持不变。

一是对课程标准中不作要求,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合价、酸、碱等,在修订后的教材中,我们没有给出非常严谨的概念,而是采用在列举大量的实例的基础上给出描述性的定义,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的难度。

二是将部分学生认识有困难的内容在顺序安排和呈现方式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元素的概念在原教材的第一节中就出现,学生认知比较困难,修订后将其放在学习了原子构成之后,而且采取习题、引言、活动天地等形式,逐步深化学生对原子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元素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深化认识,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这样就更好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是更多的注意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微观内容

宏观化,将化学符号与其宏观含义、微观含义更加密切的加以联系,都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相对原子质量、中和反应、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等处,都新增或修改为更加科学的微观示意图;再如,对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学习,既重视了对符号本身书写的规范要求,更重视了对符号含义的理解与应用,其中还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配以微观示意图,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蕴含的质量关系。

四是精心组织了教科书习题。一是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以适应各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二是让习题既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更起到引领方法、培养能力的作用。三是注意习题类型的多样化,如选择、填空、分析、阅读、课后实验、查阅资料、小论文、社会实践等。四是对教材中部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了调整与删减。总之,教材习题在更好的适应教学实际的前提下,适度地降低了难度。

三、教材特色的体现

在保持原教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和“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把问题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以及“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等特色以外,本次修订重点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色变化。

1.更加注重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是通过贴近学生生活选择教学素材或通过增加家庭实验、趣味实验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的教材内容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事例,提出了两个问题,“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如何变化?”“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质量如何变化?”以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如何变化的思考;又如,在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中增加了两个探究活动“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及“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这样的教学素材贴近学生,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再如,本次修订中,还增加了如“观察食盐溶于水的现象”“食醋与小苏打反应、食醋与鸡蛋壳反应”等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将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通过适当增加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的教学素材,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本次修订中增加或更换了许多体现化学科学、化工生产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如“化学与人们衣食住行”“化学与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的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的关系”“水立方和天宫一号”等,再如,在空气、溶液、二氧化碳、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学习中,都适当

地增加或补充了对相关物质的用途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巨大作用,以此促使学生树立学好化学并投身于化学研究的志向。

此外,修订时还注意了适当增加或优化了部分学生学习活动,如交流共享、活动天地、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同时注意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如何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等等,都将会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更加凸显化学基本观念的引领

一是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社会价值观。例如,教材将第一单元标题由“化学改变了世界”改为“步入化学殿堂”,其中两个节题分别为“化学真奇妙”“体验化学探究”,该单元运用比较多的图片体现出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再如,在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增加了化学在材料研制中的新成果“航天器上的耐热材料”“天宫一号上的电池板”等。这些在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变化奥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的同时,初步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二是物质观的培养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通过逐步建立从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以及氧化物、酸、碱、盐等不同层次的物质分类体系,在教材中开章明义地指出“它(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并运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

三是微粒观的培养,按照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的思路。在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就安排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学生从一接触化学就能够形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物质、改造物质的科学”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又以水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了分子及其运动和变化、原子的结构以及离子;第三单元又引领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了溶液的形成及组成;以后几个单元又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进行了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微粒观。

四是元素观的形成,首先是侧重在认识其基本性——“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然后通过“活动天地”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之后再得出元素的概念。在编写“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等部分内容时,再进一步运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丰富和深化对元素的认识。

此外,教材将“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单设为第五单元,保留“化学与能源开发”为单独一节,意在更加外显用定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第二单元第一节将原来的活动天地“净化黄泥水”强化为实验探究“净化天然水”,并将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等科学方法的操作及原理外显出来。

3.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的养成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坚持本套教材编写理念,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物质化学变化实质认识的引领,例如酸、碱的有关化学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溶液和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注意通过设置问题或呈现微观示意图,从微观层面引领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又如“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过程比较复杂,修订中增加微观示意图,从而将微观问题宏观化,更加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组织有关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材内容时,通过呈现宏观物质及其他化、微观示意图与符号表示之间联系,如“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部分内容中,增加了宏观物质与微观构成的示意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三重表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并以“到实验室去”栏目呈现。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重新审视原有“实验探究”,并分不同情况进行修订。如,第一单元将“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变为“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第三单元增加了“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第四单元创新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将“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修订为“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第八单元将“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精简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等。这样就避免和改进了原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反映操作困难、所需时间较长、现象不明显的探究活动,将会保证教学实施的效果。

三是结合教学体系,适度调整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的内容,体现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如,增加了多识一点“计量中的科学”;.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报告”中增加了对PM10和PM2.5的介绍;增加了多识一点“低碳生活”;用pH传感器代替pH计,测定

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并呈现测定结果。等等。

5.更加重视有机渗透科学发展理念

结合水的天然循环、空气的成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化石燃料的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等内容,有机渗透资源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增加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部分石油化工产品应用”的图示、用框图示出“煤的综合利用”(气化、焦化、液化)基本原理及主要产品。

通过调整“关注空气质量”,在“二氧化碳的循环”中采用最新的(1958-2010年)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代替原来的1958-1994年的测量结果,保留第十一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污染”等,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教育。

此外,还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安全用火等方面,进行了安全意识教育。运用“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来自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等内容,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之,本次修订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落实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精选或更新教材内容,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总体看,修订后的教材结构和体系更合理,特色更鲜明,更加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019年《政治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

2019年《政治生活》教材修订说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在实验区试用几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但是,《政治生活》教材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根据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共中央最新的文件精神、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结合实验区师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反思,在教材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教材编写组对教材作了较大修订。现把这次修订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完善内容方面 针对原来教材某些表述不准确、不精练或滞后于现实的某些观点和提法作了重新审视,根据党的xx大精神或新的认识力求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表述。 1.在“致同学们”中进一步阐明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并没有出现在教材正文中,但是,这并不说明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不重要。恰恰相反,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是处于结构的考虑,教材把它安排在“致同学们”中。遵循十七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教材将党的基本路线中关于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表述,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第一单元的修订情况 本单元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 为了体现党的xx大报告中“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内容,教材在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情景导入中引用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的事例加以说明。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的目题由“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改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修改理由是,原表述表明的是一种判断,而现表述则突出价值导向,作为目题更合适。第三目中,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增加了党的xx大报告中“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的表述。为了说明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按照党的xx大的表述,增加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内容。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根据党的xx大的精神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现归纳整理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关于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增加了党的xx大的提法:“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在第二框第三目中,关于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原来的表述为“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现表述为“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此处删去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2019版《建设工程计价》教材修改说明

2019版《建设工程计价》教材修订说明 第一章建设工程造价构成 1. 考试大纲的变化 2. 主要修订内容 (1)按照“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58)、“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以及“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对增值税部分进行了调整。 (2)删除了“规费”中的“工程排污费”。 (3)修改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组成,分为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地与工程准备费、市政公用配套设施费、技术服务费、建设期计列的生产经营费、工程保险费和税费。 第二章建设工程计价原理、方法及计价依据 1. 考试大纲的变化 2. 主要修订内容 (1)根据近几年标准的发展变化修订了“工程计价依据”,分为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工程定额、工程计价信息三部分。

(2)第二节“清单计价部分”删减了清单计价和计量规范的介绍性内容,并重新界定了工程量清单的概念; (3)精简了“计时观察法”的内容,删减了“预算定额编制程序和要求”; (4)将第六节“工程造价信息”改为“工程计价信息及其应用”,将“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和运用”改为,并按照《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分类与测算标准》(GB/T51290-2018)修订了“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和使用”和“工程造价指数及其编制”; (5)增加了“BIM技术在建设各阶段的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 1. 考试大纲的变化 2. 主要修订内容 (1)对估算、概算、预算等的概念、特点、作用等进行了修订; (2)根据“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482号)及“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发改〔2014〕7)修订了概算调整的要求。 (3)在预算部分删除了“全费用综合单价法”,增加了“实物量法”。 第四章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 1. 考试大纲的变化 2. 主要修订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修订说明

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数学家园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特色介绍 刘坚孔企平张丹1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本着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冷静分析十七年来本套教材先后三个版本编写和实践的经验、成效和持续面临的挑战,密切跟踪国际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并认真把握数学与儿童成长的内在的、非人为的联系,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本套教材的风格和特色,着力打造一套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符合儿童数学学习与成长规律、反映多元丰富数学世界、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风格的小学数学教材。 经过长达三年的基础研究和精心修订,新世纪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基本形成如下特点: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情境 +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充分暴露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并通过有效的交流、讨论和引导,进一步展开数学学习过程,是本套教材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课题。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有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试图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调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十多年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方式己经成为本套教材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现行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还比较“粗 1本文由张丹、刘坚执笔。 作者简介: 刘坚,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编,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孔企平,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执行主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主任,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张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数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与修订组核心成员。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doc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 ●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 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

教材修订情况说明小初整合[1]

“新标准”系列教材修订情况说明 【小学、初中】

目录 教材主要修订依据 (3) (一)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3) (二)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7) (三)体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使用反馈意见和建议 (9) 修订版教材的基本架构 (11) (一)小学一年级/三年级起点 (11) (二)初中(衔接小学) (11) 修订版小学教材的编写体例 (12) (一)学习模块(Module) (12) (二)复习模块(Review Module) (13) (三)单词表 (13) (四)补充阅读(Reading for Pleasure) (14) (五)综合运用实践项目(Project) (14) 修订版初中教材的编写体例 (14) (一)学习模块(Module) (14) (二)复习模块(Review Module) (16) (三)Language notes和Guide to language use (16) (四)单词表 (16) (五)其他 (17) 各学段第一册教材修订内容说明 (17) (一)小学一年级起点(一年级上册) (17) (二)小学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19) (三)初中(衔接小学)(七年级上册) (19)

教材主要修订依据 (一)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修订版教材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提出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原则,准确把握本次《课标》修订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把《课标》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修订版教材中。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修订版《课标》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意义在于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依照这一要求,修订后的教材坚持并发扬了原教材特色,仍以发生在玲玲、大明、Amy、Sam等主人公身边的事情为主线,并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新增话题,结合多年来的调研反馈,进行如下调整: (1)突出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弘扬。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后的教材丰富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等)的说明,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活动中。例如: 【小学一年级起点】一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活动6:借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卡通形象。 【小学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Module 2 Unit 1活动3: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舞狮;Module 2 Unit 2活动1:向学生展现了汉族传统民间活动——踩高跷。 (2)更加注重中外文化的对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好地落实了《课标》对英语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传播中国文化”,还要“增进国际理解,形成跨文化意识”。例如: 【小学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Unit 2:两个单元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文化的同时体验其他国家的传统,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Happy Birthday话题中介绍了英语文化背景下,人们赠送和接受别人礼物时与中国习惯的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外文化异同中形

送审教材修订说明(六三)

初中化学送审教材修订说明 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结合本套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实验区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义务教育化学和科学教材的发展与改革趋势,我们按照《修订方案》的要求对本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前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与编排的调整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新的要求和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教科书内容与编排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调整: 1.新设“到实验室去”栏目,落实科学探究的实验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本的学生实验,为此,我们新设了“到实验室去”栏目,意在明确这些内容必须按学生分组实验组织教学活动,落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我们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实验技能与基本的学生实验整合为九个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是: 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第二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第四单元: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六单元: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含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八单元: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九单元:探究金属的性质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部分教科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从单元设置上看,新增了两个单元。一是为使学生对溶液这一大类重要的混合物,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将原教材中第二单元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六单元第二节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与溶液相关的内容抽取出来,组成第三单元“溶液”,包括“溶液的形成”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两节。二是为引领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系统地认识化学反应,将原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和第五单元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两部分抽出,合并为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中的

人教版教材修订变动情况说明

人教版教材修订变动情况说明 一、整体变化 1、各单元后加“实验活动”,为本单元的重要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 2、原三单元、四单元主体内容对调。 3、强化了安全意识。 4、氢气的性质、物质的分类放入正文,不再是拓展性课题了。 5、各单元文字、图片、实验、栏目、习题都有调整,特别注意重编时谨慎使用 原内容,尤其不要出现”教材中某某实验或图片…”等字样. 6、凡下文中没有写出的单元名称、课题名称及内容均没变化。 二、各单元主要变动内容 上册 绪言 不再出现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名词,三单元一并学习。 一单元 课题3:增加连接仪器装置(原附录中前移) 二单元 课题3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放在单元后的实验活动中了。 2、重点改为双氧水制氧中催化剂作用的探究。 3、氯酸钾制氧变为文字描述性实验。 4、原实验2-7改为高锰酸钾为原料。 5、增加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结构(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3元素 说明:单元、课题名称都改变了,变为三个课题,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的内容移至元素之前讲,化合价和化学式移至四单元,离子不单独设课题,放在课题2原子之后。 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包括水对生命活动的意义、节水、水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增加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燃烧实验,水的组成改为探究性实验,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 课题4 化合价和化学式(增加根所带电荷,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五单元 课题1

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加“天平的使用”(原附录内容前移)。 2、实验药品白磷换成红磷。 六单元 课题1 增加活性炭用途,碳单质研究进展。 课题2 1、增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二氧化碳制取止于仪器选择,不探究。 3、增加温室效应正面作用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增加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名称变了)(原课题2、3合并,增加爆炸极限、氢气做新能源) 增加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下册 八单元 课题1 实验8-1中焊锡和锡改为硬铝片和铝片 课题3 增加稀土资源保护 增加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增加铜与氧气反应) 九单元 课题1 1、乳化现象单列标题。 2、删去溶解吸热、放热原因解释,知道现象即可。 课题2 1、增加海水晒盐,说明蒸发溶剂结晶。 2、删“银器与食品” 3、增加溶解度曲线所提供的信息。 4、增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课题名称变了)(凡溶液的组成都改为溶液的浓度) 增加实验活动5: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十单元 课题1 1、增加指示剂的发现。 2、删去鸡爪图。 3、强化氢氧化钙的性质、用途。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题名称变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