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噪声交易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噪声交易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噪声交易文献综述

噪声交易文献综述

李家毅

(2013210136,金融学院证券投资)

1引言:噪声交易者的行为金融学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效市场假说(EMH)成为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础。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在一个市场当中,如果无法通过利用某一信息集合来形成买卖决策以赚取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那么该市场对这组特定的信息集合是有效的”。即,价格完全反映了信息,证券的价格和其内在价值相匹配。,但是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证券市场中噪声交易是不存在的(在有效市场理论中,证券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偏差,这个偏差就是噪声),噪声在统计上表现为白噪声(其均值为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理性套利者会使资产价格逐渐趋近与内在价值,噪声会逐渐消失,那么非理性易者(噪声交易者)会由于“市场选择”而消失,最终主导市场的理性交易者。所以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前提。

但是在实践中,有效市场理论和以其为基础的CAPM理论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许多金融异象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在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有效市场理论(EMH)中“理性”的概念只是在教科书中才能实现的,实际中的真实的理性人应该是有理性愿望而没有完全理性能力的人。同时所谓的“市场选择”也被证明不是绝对的,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交易者(噪声交易者)。

证券市场的交易者依靠信息对交易的标的物进行价值判断,价值是金融资产的内生属性,价值需要通过金融资产的价格来表现出来,而价格可以描述为市场上投资者对价值达成的一种“共识”,“共识”受到众多投资者行为和情绪的影响,不同认知水平的投资者对于价值的判断准则不一致,所以这种一致的认识即价值判断的标准无法实现静态的均衡,我们也就也无法先验地判断哪些信息与价值有关、那些信息与价值无关。

由于证券市场上存在噪声,对于信息的判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无效的信息当作与价值相关的信息,另一种是某些不道德的交易者和行业评论员制造的虚假信息,一般投资者无法判断其真伪,从而影响其投资行为受到。这两种信息都被称为是噪声,相应的形成两种交易,一种是证券市场因为非理性交易者存在而内生的,另一种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这种是可以采取合适的监管措施避免的。

对于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噪声交易,传统的金融理论(EMH和CAPM)已经不适合解释噪声交易的存在。20世纪90年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学以投资者的心理和非理性行为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系统的非理性行为对市场总体行为的影响,而这方面一个有效的研究范式就是噪声交易理论。

2国外噪声交易理论研究综述

比较完善的噪声交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金融学家、时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的Black

(1986)提出的,他认为噪声是一种不正确的信息,信息与证券市场的基本面因素有关,而噪声则是与基本面因素变动无关但是却可能影响股价,使市场参与者产生非理性波动的错误信息。市场参与者的利润既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获得,同时也可以通过噪声来获取。他指出,噪声在少数重大事件中通常是更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金融理论必须引入噪声和噪声交易的理念,打破经典金融学说中理性分析框架,才能使大量的市场异象得到解释。而更重要的是,正式由于噪声交易的存在,才使得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存在,没有噪声交易,整个资本市场将会崩塌。Black认为,如果将非理性的噪声交易者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将是亏损的,而理性的信息交易者则在资产具有优势。并且,噪声交易越多,理性的信息交易者就有越多的机会获取利润,Black的理论认为由于证券市场中非理性交易者的获利能力不足,市场的理性套利行为将会促使其消失。

但是后来发展的噪声交易模型却得出与Black相反的结论。最典型的是,Shleifer等人发展的噪声交易模型论证了噪声交易者是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的。

在1990年,Shleifer和Summers等,对于噪声交易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概念和命题,奠定了噪声交易理论基本框架。他们认为,因为理性套利行为的有限性,投资者情绪因素不会被完全理性套利相抵消,所以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能对证券的收益率造成影响。Odean(1998)认为,投资者过度自信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因此噪声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Hirshleifer( 2002 )认为,市场对资产的错误定价(Mispricing)可以持续存在,证明了噪声交易者可以存在的市场基础。Brown(1999)提出,非理性投资者根据噪声做出的交易行为将导致系统性风险。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1990)提出噪声交易模型(DSSW ) ,证明了噪声交易者因为承担了额外的风险而可能比理性交易者获利更多,其风险称之为噪声交易者风险。与CAPM相对,Shefrin和Statman (1994 )构筑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ehavioral Assets Pricing Model,BAPM ) ,BAPM考虑到了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同时BAPM还保留CAPM的基本特征,因此,更能够提供噪声市场的真实估价。随后在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无法将最优组合配置到均值方差的有效边界上,他们实际构筑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投资组合,与现代投资理论(MPT)相比,BPT更符合实际,自此噪声交易也可以应用于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

3目前噪声交易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3.1理性泡沫理论

J.B.De Long、A.Shleifer、L.H.Summers 和R.J.Waldman(1990)发表名为《金融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的风险》,提出了DSSW模型。模型假设存在两种交易者:噪声交易者和理性交易者。DSSW模型认为,由于受生命周期,流动性需求和短期评价等客观因素制约交易者大多数是短期的,并不存在Fama所说的长期投资者。当噪声交易者与其发生变化时,资产价格会偏离基础价值。此时,理性套利者就会进行套利,但是在短期内,当金融资产价格没有像理性套利者预想的那样变化,使得理性套利者亏损,而噪声交易者可以从他们自身创造的奉献中获利。正是因为短期套利风险的存在和短期噪声交易者获利能力较高,一部分理性套利者可能会转变为噪声交易者。这样从长期来看,噪声交易者能够显著地影响风险资产的价格,

从而使市场效率消失。DSSW模型能够合理的解释金融市场上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

Bhushan和Brown&Mello(1997)对DSSW模型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分析,认为在DSSW模型中决定套利限制的投资期限问题尽管在该模型中是至关重要的假设,但其实并非必要。DSSW模型可以看做是他们模型的一个特例。

3.2代理交易理论

由于金融投资的高度专业性,金融市场上的常见现象是委托资产管理。在委托资产管理的运作模式中,由于委托与受托双方对投资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特别是对受托方投资水准和努力程度难以掌握到完全的信息,从而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代理问题。

关于代理问题引起的噪声交易,主要有两个模型,一个是Trueman模型,一个是Dow-Gorton模型。

Trueman模型。Trueman模型对一种特定类型的投资者即投资基金管理者进行噪声交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存在基金管理者及其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使在期望收益并不为正的情况下,基金管理者仍然有兴趣从事噪声交易。

Dow-Gorton模型。Dow-Gorton模型描述的是在委托资产管理环境中,投资经历并不总是能够发现盈利的交易机会,有些情况下不进行交易是最优决策。但在核心问题在于,授权的资产管理者是否能够有效地说服他们的客户或者委托人不进行交易是最优策略。这一困难在于委托人能不能有效区分“积极不作为”与“简单不作为”这两种情形。如果合同为不进行交易提供回报,资产管理者有可能简单不作为;合同也可能吸引不合格管理人或者导致合格管理人逃避责任。如果这对不作为不提供提供报酬,并且合同中有限责任使事后的错误决策无法得到惩罚,那么最优的合同将可能诱发资产管理者进行纯赌博式的交易以获得偶然的理想结果。这就是Dow-Gorton模型中定义的噪声交易,或者称之为过度交易。

3.3信息聚集理论

Froot&Scharfstein(1992)在其论文中将交易者分为三类:长期交易者、短期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假设存在x、y两种与基础资产有关的信息,模型假定交易者只能无成本的其中的一个信息,而不能同时占有。对于长期交易者而言,如果依赖于x信息交易的人越多,则该信息带来的效用越少。而对于短期交易者而言,如果利用y信息的交易者越多,则投资者的收益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x信息渐渐被反映在资产价格身上,而y信息则未充分反映到价格中,从而使价格存在噪声。正是由于这种短期信息收益的溢出效应,使得投机者忽视与基本面信息,而关注“噪声信息”。

4国内噪声交易的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噪声交易的研究相对来说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介绍和实际运用实证检验上。研究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4.1操纵市场噪声交易理论

张世如(1999)首先对中国股市的噪声状况进行了分析,杨胜刚(2001)对比了中国金融市场和西方金融市场上噪声交易的区别,认为中国金融市场上噪声交易比重过大,投机严重。认为引入西方噪声交易理念对中国金融市场有重大意义。章融和金雪军(2003)对噪声

交易进行了分类,认为噪声交易分为基于有限理性的噪声交易、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噪声交易、基于“个体理性”的噪声交易和保值交易策略引起的噪声交易四种。陈很容和吴冲锋从博弈论的角度噪声交易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唐齐鸣和叶俊(2003)对噪声交易下证券市场参加主体的最优决策模型进行了研究。齐伟山(2005)研究了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的治理。

这些噪声理论研究对噪声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主体的非理性心理特征是造成噪声交易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交易者行为的心理因素还缺少细致的研究。不清楚是哪些心理因素导致交易者的投资决策失误。

4.2运用噪声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证券市场的实际问题

田丹(2001)运用噪声交易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卫东(2003)首次验证了BAPM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运用。徐光林(2006)用沪深两市中共100只股票的实际分笔交易的高频数据,定量对比了两个市场中的噪声,主要研究了两个市场中噪声大和时间分布序列。李晓渝和苟宇(2006)对中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者的风险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受到政策影响的太大,并且政策行为难以预测,所以必然造成投资者对政策信号的预期产生很大的分歧,也就必然包含了很多噪声成分。张乐和李好好(2008)年对机构和散户的噪声交易者模型进行了分析,呼吁培养理性交易的群体。李学峰、王兆宇和李佳明运用噪声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噪声交易会加大市场有效性水平的波动。

5小结

从本文介绍的这些文献中不难发现,噪声交易存在着复杂的来源,这些来源中,大多数是内生于经济体系当中的。这充分说明金融市场交易并非完全基于真实的交易目的,噪声交易在市场上仍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份额。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噪声交易与投机现象严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不能发挥令资金有效配置的作用。因此,对噪声交易的研究是我国现代金融理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Dow, J,G.Gorton."Noise trading, deleg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welfare".

Journal of Politics . 1997

[2]Palomino F.Noise Trading in Small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1996

[3]庄新田,王健. 基金经理的噪声交易行为与其薪酬[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

用,2006,06:534-537+547.

[4]欧阳洪. 中国股市噪声交易行为有效性实证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04:20-22+32.

[5]苏冬蔚. 噪声交易与市场质量[J]. 经济研究,2008,09:82-95.

[6]章融,金雪军. 对噪声交易的分类研究[J]. 财贸经济,2003,07:84-89.

[7]贺学会,尹晨. 作为投机策略的噪声交易:一个交易操纵模型[J]. 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4,02:38-41.

[8]杨胜刚. 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J]. 经济评

论,2002,04:83-85.

[9]张乐,李好好.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研究——基于一个“机构噪声交易者—散户噪声

交易者模型”的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8,S1:340-345.

[10]邵希娟,曾海花. 噪声交易者及其对投资者期望报酬率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06:5-9.

[11]徐挺,董永祥.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J]. 经济问题,2010,02:4-10.

[12]武龙. 信息不对称、噪声交易与IPO首日收益[J]. 管理评论,2011,07:43-52.

[13]吕勇. 我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实证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09.

金融衍生工具试题

29.可转换证券通常是指其持有者可以将一定数量的证券转换为一定数量的( )的证券。 A.债券B.公司债券C.优先股D.普通股 D 30.看跌期权也称为( ),投资者之所以买入它,是因为预期该看跌期权的标的资产的市 场价格将下跌。 A.买入期权B.卖出期权C.欧式期权D.货币资产期权 B 3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 A.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B.金融创新 C.投机者投机的需要D.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高收益刺激 A 32.金融期货是以( )为对象的期货交易品种。 A.股票B.债券C.金融期货合约D.金融证券 C 33.利率期货以( )作为交易的标的物。 A.浮动利率B.固定利率 C.市场利率D.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 D 3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 )。 A.跨期交易B.规避风险 C.杠杆效应D.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 B

36.金融期货交易结算所所实行的每日清算制度是一种( )。 A.无资产的结算制度B.有资产的结算制度 C.无负债的结算制度D.有负债的结算制度 C 38.看跌期权的买方对标的金融资产具有()的权利。 A.买入B.卖出 C.持有D.注销 B 40.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格取决于可转换证券面值与()之比。 A.转换比例B.转换价值 C.转换期限D.转换数量 A 42.看跌期权也称为()。 A.买入期权B.卖出期权 C.欧式期权D.货币资产期权 B 43.可在期权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一个营业日执行的期权是( )。 A.美式期权B.欧式期权 C.看涨期权D.看跌期权 A 44.金融期权的()取决于期权的协定价格与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A.市场价值B.内在价值 C.时间价值D.票面价值 41.根据金融期货交易中的大户报告制度,通常交易所大户报告限额( )。

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大,在融资渠道方面差距尤为明显。现在,我国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满足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相对落后,据统计,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到70%以上,贷款余额也占到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7.8%。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可以获得非常有限的市场金融支持,上市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资金来源的单一和过度集中,是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软肋。一旦银行信贷紧缩,大批白有资金不足的开发商将面临资金链崩断的危险。 2.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房地产投资信托(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属美国发展的时间最长,也最为成熟。因此,美国对REITs研究的文献也最多,涉及到有关REITs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整体的介绍、发展历史、政策变化对其影响到从定量的角度对RErrs的分红收益率(分红/股价)、净收益、经验所得资金乘数等盈利能力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股市的相关性等进行定量分析。 美国的REITs要求REITs将应税收入的90%以上分配给投资人,否则REITs就不能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考察1995-1996年间在REITs分红公告发布前和发布后的买卖报价价差,发现如果分红越高,买卖报价价差就会越小,反之,买卖报价差就会越大。因为如果投资者相信公司的管理者对该股票的相关信息知道得比他们多,他们就会倾向加大该股票的买卖报价差。可见,REds的高分红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水平。 对于如何衡量REITs的价值,Richard Imperiale在其《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组合管理的新策略》(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New strategies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一书中作了详尽的论述,该书是他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了解和投资理念以及大量对业界顶尖专家的采访谈话的整理。 Steve Bergsman(2006)提出: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板块的股票价格波动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行业板块的股票,但人们却认为房地产投资信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 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 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 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 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 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 (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 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 优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 2、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金融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这个概念首先由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提出,他指出金融结构是一个国家金融的上层结构,金融发展(Finance Development)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自戈德史密斯提出这些重要论断以来,有关金融结构的研究就受到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广泛重视,甚至成为世界国金融战略调整的重大议题。 金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概念,表现为世界不同国家拥有各不相同的金融结构模式,以及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模式。近些年,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和探索,这些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和法律主导型”以及“金融服务主导型”这四大类型的金融结构模式。以下我将主要从第三种“金融和法律”(即LLSV学派)探讨金融结构的观点。 在大多数学者们进行金融结构到底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激烈大讨论的时候,也有部分学者产生了新的想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LSV学派的金融和法律理论。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LSV)等学者没有掉入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定义案臼,而是独辟蹊径,率先抓住一国法律体系的渊源与该国金融结构形成与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法律制度对市场投资者和银行债权人保护程度不同等角度展开研究,并以此作为变量解释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形因,将金融结构的差异,归结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异同。 LLSV认为一国的法律制度影响和制约了本国的金融结构,不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的投资者保护程度,一国的金融结构主导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法律所赋予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权利差异,以及执行这种权利的力度差异。LLSV对49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进行了实证经验,认为具有普通法系的国家更倾向于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更重视中小股东的权利,大公司股权分散化结构趋势明显,因而更容易发展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则较为强调银行债权人的权利,由于相对缺乏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而最终发展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法律渊源的差异、对市场投资人的法律保护力度与执行力度来看,习惯法对市场投资者保护最强,而法国民法系国家最弱,德国民法系国家居中。 同时LLSV(2000)指出:法律(包括立法和执法)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人剥削的关键机制,法律保护制度既决定了控制权私利的高低,也决定了外部融资机会的大小。因为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在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极端情况下,为避免内部人攫取公司利润,都不会给公司提供融资,金融市场化的进程难以深化。随着法律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对内部人的剥削行为的约束也逐渐升级,致使其剥削成本增大,控制权私利锐减.剥削手段趋于无效,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削将越来越困难,企业融资的外部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公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 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 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 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 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 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 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 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 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 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 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 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 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的在一生中对开 支和储蓄统筹安排,而是从年轻到老年都负债。 3.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经济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的行为金融学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认为人性行为中潜

云南省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衍生产品考试试卷(供参考)

云南省2016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 衍生产品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封闭式基金扩募或者延长基金合同期限,应当符合相关条件,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中不包括__。 A.基金运营业绩良好 B.基金管理人最近1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C.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 D.本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2、以下不属于场外交易市场主要功能的是__。 A.证券交易所的必要补充 B.是证券发行的主要场所 C.及时准确地传递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D.为按照有关法规公开发行而又不能或一时不能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提供了流通转让的场所 3、权证从内容上看具有()的性质。 A.股权  B.债权  C.存托  D.期权 4、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资信评级机构每年至少应公告()次跟踪评级报告。 A.1 B.2 C.3 D.4 5、1927年的__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 A.《国民银行法》 B.《麦克法顿法》 C.《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D.《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6、下列关于客户开立资金账户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 A.证券营业部为客户开立资金账户应严格遵守“实名制”原则 B.客户须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或法人合法证件,以客户本人名义开立 C.客户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网上营业部开立资金账户 D.资金账户应与客户开立的各类证券账户、在存管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名称一致、名实相符 7、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属于__。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 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1、 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2、 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3、 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1 由图可见中国学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在2006年后开始出现逐渐下滑,也表明了这一领域目前在中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此方面的研究分析 4、 研究内容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笔者对2007-2016十年间的208篇样本进行了逐一归类与整理,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由于其中部分文章有领域交叉,并且领域交叉文章,笔者将计入交叉领域双方,所以最终文章总数会大于208,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总计 综述及评介775132312132 基本理论研究 5444231528 (个人行为/集体 行为/有效市场假 说等) 公司金融中的应 52314427230 用 证券市场的应用14179787143272 房地产市场的应 2114 用 商业银行的应用

金融学2013年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 班级:09经济学(2)班学号:Xc09580217 姓名:金芳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对于我国GDP新增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张的障碍。我国必须改变过度依靠进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目前对我国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全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现有的理论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才能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Gormley,Liu,Zhou(2010)认为,若政府没有提供一系列安全网,如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为了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最为理智的做法就是尽量缩减当前消费、增加未来储蓄。 Kotilikoff(1979)利用生命周期函数,在分析部分均衡和总体均衡时发现,退休效应只是对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部分抵消了,因此社会保障会增加居民储蓄,降低消费。 Barro(1978)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认为生命周期家会所理论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他的理论以储蓄为中介变量,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内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因此不部分抵消挤出效应,如果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偏好、禀赋、工作岗位,并且都缴纳相同的税金和社会保障费用,那么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就不会因为社会保障的引入而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若存在遗产动机,那么社会保障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效应即为零。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强,很多学者倾向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臧旭恒、裴春霞(2004)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现状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现状: 摘要:由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存在着偏差,现代金融学无法对金融市场上的一系列“异象”进行充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进行研究,解释了金融市场上的这些“异象”。众多国内外学者结合与投资者偏好、信念以及决策相关的认知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对投资者实际投资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进一步加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合作,将有助于更快的推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更加准确、系统的解释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来为投资者决策进行服务。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前后,关于股票市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证发现了一些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的异常现象,如人们会过早的卖掉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面对这些异常现象,诸多学者对于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提出了质疑,通过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金融市场上的这些异象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行为金融学这个学科也逐渐随之出现。Thaler 将行为金融学称之为一种“开放性思维的金融学科”,因为它承认一些经济金融机构、个人存在非完全理性行为的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应用到金融行为者的身上。金融学的倡导者坚持认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人,而只是普通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真实行为,揭示了投资者的非理性和竞争市场中人的易犯错性[1]。 尽管这种对于理性的背离是随机的,但也是系统的。Shleifer 指出投资者对于经济理性的背离是高度普遍和系统的[2]。很长一段时间前,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人们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在做预测时会经常犯一些可预见的错误。通过结合心理学和金融学,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Ritter认为行为金融学由两大块构成:认知心理和套利限制,他认为认知指的人们就是如何思考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中存在一些系统的错误,如人们的过度自信倾向,人们总是过多的注重近期的经验、经历等。而且人们的这种偏向也有可能产生分歧[3]。Witteloostuijn和Muehlfeld 认为认知心理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主流研究方向,它使得我们对人们的投资决策过程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认知缺陷和心理偏向会对人们的投资决策过程产生影响[4]。由于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人,因此他们的认知缺陷、心理偏差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以致做出有损他们资产的决策。倾向于这些偏差的投资者经常会冒一些他们所不了解的风险,得到一些他们所没有预测到的结果,会进行一些没必要的交易,当最终结果为坏的时候他们会经常自责或者责怪他人[5]。 Kent Baker和Nosinger 认为常见的投资错误是由投资者的认知、情绪缺陷和心理偏向引起的,并把这些偏向分为了两类:投资者是如何思考的(how investors think)和投资者是如何感知的(how investors feel),并阐述了心理偏向和投资者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

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1、以下操作属于同一看涨或看跌方向的是(卖出认购期权,买入认沽期权) 2、上交所股票期权交易机制是(竞价交易与做市商的混合交易制度) 3、上交所期权合约到期月份为(当月、下月、下季及隔季月) 4、上交所期权市场每个交易日开盘集合竞价时间为(9:15-9:25) 5、上交所期权市场每个交易日收盘集合竞价时间为(14:57-15:00) 6、上交所股票期权合约的到期日是(到期月份的第四个星期三) 7、上交所ETF期权合约的最小报价单位为(0.0001)元 8、股票期权合约调整的主要原则为(保持除权除息调整后的合约前结算价不变) 9、股票期权限仓制度包括(限制期权合约的总持仓) 10、股票期权合约标的是上交所根据一定标准和工作机制选择的上交所上市交易的(股 票或ETF) 11、认购期权的行权价格等于标的物的市场价格,这种期权称为(平值)期权 12、认购期权买入开仓后,其最大损失可能是(权利金) 13、认购期权买入开仓的成本是(权利金) 14、认购期权买入开仓后,到期时若变为虚值期权,则投资者的投资(可卖出平仓弥补 损失) 15、以下关于期权与期货盈亏的说法,错误的是(期权的买方亏损是无限的) 16、以下关于期权与期货收益或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期权的买方风险有限) 17、以下关于期权与权证的说法,正确的是(履约担保不同) 18、以下关于期权与权证的说法,正确的是(持仓类型不同) 19、以下关于行权日,错误的是(行权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 20、以下关于期权与期货保证金的说法,错误的是(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变化) 21、以下关于期权与权证的说法,错误的是(交易场所不同) 22、以下关于期权与期货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保证金,期权仅向卖方收取,期货的 买卖双方均收取) 23、以下关于期权与期货的说法,正确的是(期权的买方只有权力,没有义务) 24、假设甲股票当前价格为42元,那么行权价为40元的认购期权权利金为5元,则其 时间价值为(3) 25、假设甲股票现价为14元,则行权价格为(10)的股票认购期权合约为实值期权 26、假设乙股票的当前价格为23元,那么行权价为25元的认购期权的内在价值为(0) 27、小李是期权的一级投资者,持有5500股A股票,他担心未来股价下跌,想对其进 行保险,设期权的合约单位为1000,请问小李最多可以买入(5)张认沽期权 28、小李以15元的价格买入甲股票,股票现价为20元,为锁定部分盈利,他买入一张 行权价格为20元、次月到期、权利金为0.8元的认沽期权,如果到期时,股票价格为22元,则其实际每股收益为(6.2)元 29、小李是期权的一级投资者,持有23000股A股票,他担心未来股价下跌,想对其 进行保险,设期权的合约单位为5000,请问小李最多可以买入(4)张认沽期权 30、规定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某一标的所有合约的权利仓持仓最大数量和总持仓最大数 量的制度是(限仓制度) 31、备兑开仓的损益源于(持有股票的损益和卖出认购期权的收益) 32、备兑开仓也叫(备兑卖出认购期权开仓) 33、备兑开仓需要(足额)标的证券进行担保 34、备兑开仓是指投资者在拥有足额标的证券的基础上,(卖出认购)期权合约 35、备兑开仓的交易目的是(增强持股收益,降低持股成本)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姓名:朱玉梅学号:js1002446 专业:财务管理班级:10金审财管4班指导教师:钟宜彬职称:讲师 二0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js100244610财管4班朱玉梅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非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其融资难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复杂和具有其特殊性。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展开了研究,本文梳理了其中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融资环境

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而实体经济中最受冲击的正是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千万户,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白钦先、薛誉华认为,转轨时期,具有比较优势、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要素享赋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垢病。同时高正平指出,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为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活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边红霞(200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直接融资渠道受阻严重;内源式融资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来源;非正式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渠道。 李玉海(2006)经研究也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表现为:中小企业在融资中过分地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过于偏重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忽视其他的债务融资方式。 李志骥、封俊国(2006)等人通过对衡水市10县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县域中小企业以外源融资为主,占信贷总量的68.7%,内源融资占26.5%,是融资的重要来源。另外,多数研究表明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不够也是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Shape(1990)认为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自身信息透明度低,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一、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二、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

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三、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XX大学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前言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每年上缴税收超过国家税收总额的50%,外贸出口超过6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5%,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在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在我国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推动技术创新等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本身问题,金融改革,政府政策等原因,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融资难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结合各地的中小企业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分析总结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和解决对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其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因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积极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潮流化需求。然而长期以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加之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记录缺失等固有特征,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或银行进行融资时常常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银行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主板证券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不可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二板证券市场不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性等,所以近年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日高。对于我国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程度,融资问题也不同。对于中西部地区处于生命周期发展中期的中小企业较多,创新水平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稀缺,融资告贷难,规模小。对于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有集群化、块状化、市场化以及劳动密集、反应敏捷、量大而广的特点,

补充资料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行为、理性与金融 行为、理性与金融——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作者:郭燕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围绕理性人始终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预设,金融学形成了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组成的抽象的理论框架。但是,这些理想的模型似乎在越来越多的现实检验中出现问题,1977年,罗尔(Roll)发现,统计数据与模型的冲突显示作为标准金融学基石的CAPM可能是无法验证的。 之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学术界的有效市场假说(EMH),也被指出了许多统计异常现象。同时,标准金融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β系数,显示出其与股票投资收益仅有不明显的联系。1992年,作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人之一的E·法玛(Eugene Fama)甚至撤回了对CAPM的支持。这些无疑把现代金融学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经典的、数量经济基础上的严谨体系如果不是错误的,也至少是很不完善的。金融学面临着一旁是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支持的模型、另一旁是没有理论解释的实证数据的局面,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当中人们决策行为的“行为金融学”便成为了学界的关注点。 其实,行为金融学的诞生并不是晚近的事情,在主流金融学的兴起、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科学当中重要分支的行为学早已渗入金融学当中,只是一直在边缘位置上若隐若现。早在1951年,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布鲁尔(O.K.Burell)教授就发表了“一种可用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一文,率先提出了用实验来讨论理论的必要性;随后的1967年,来自俄勒冈大学的巴曼(Bauman)发表了“科学投资分析:是科学还是幻想?”,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融学科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

金融文献综述

文献归纳和述评 研究背景 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 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Tve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1979年Kahneman 和Tversky 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Kahneman还在2002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1982年Kahneman、Slovic 和Tversky 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1985年,Bondt和R.H.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Thaler、Shiller、Shefrin、Statman 以及Odean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Thaler分别在1987和1999年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在1990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Odean在1998年研究投资者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结合股票价格、成交量、组合收益等方面就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得到投资者普遍具有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因此,Thaler、Shiller、Odean等人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Shefrin和Statman在1994年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随后在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如资产金字塔一层一层构成。每层有不同的目标,每层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是为了避免贫困和破产,规避等闲;有的是为了暴富,追逐风险,进一步充实了行为金融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国内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年至2000年底,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与经典金融理论系统冲突,应用期望理论对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和决策特征进行介绍和研究,运用行为金融解释股市“异象”以及介绍该理论的研究前景。1999年,刘力教授的《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与EMH之争及其基本理论的文章。2000年,牛芳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