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系统设计

题型:单选 20分=20*1分;

多选 10分=5*2分;

判断 10分=10*1分;T或F

简答 20分=4*5分;步骤、方法类

材料分析 20分=2*10分;给出一个案例判断其优缺点、特点、或教学策略分析。

设计题 20分=1*20分。学习者特征分析(从预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分析)、设计教学目标(从认知领域、动作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过程(详写,可参照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论述或四个常用教学过程模式)

第一章基本原理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给一个定义能分清属于哪一个观点

1、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过程说);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技术说);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3、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说)。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综合交叉学科、规定性学科、应用性和桥梁性学科。

三、应用范围: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推广应用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

四、应用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录像、课件;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教案;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系统设计最早由杜威提出,“我们要建立连接教育学(学习理论)与心理学(教育实践)的桥梁”

五、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P42知道每个模式图即可

1、狄克—柯瑞模式环形,以行为主义为根本,类似于S-O-R。

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ID1)的代表模式

优点:应用性强、重视学习需要、强调评价与修改贯穿真个过程始终。

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ID2)的代表模式

4、加涅“九五矩阵”——九个教学事件,五个学习结果类型

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回忆原先的知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

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上好一堂课须具备的过程:学习需要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评价这是一个循环的

过程,评价融入到各个环节。

六、理论基础之系统科学的旧三论与新三论

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有序);观点:①整体;②动态、能动;③组织等级性。

新三论:自组织理论、协同论、混沌理论;观点:事物的发展是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相互交替的过程。

第二章学习需要分析

一、几个基本概念

1、需要:某事物的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2、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现实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现状:知识水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已达到的水平。

期望: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所提出的在这些方面要达到的水平。

3、学习需要分析: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

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改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需要的类型 //给出例子能区别属于那种类型P70

1、标准的需要;国家统一标准测验和各类认可的标准教学大纲等,如四六级。

2、感到的需要;个体认为的需要,如认为在信息时代应掌握计算机技术。

3、表达的需要;认识到有需要,为满足该需要而表达出来,如报名选修相应课程,表达了

要学习的需要。

4、比较的需要;同类个体或集集体通过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

5、预期的需要;预测未来社会或工作岗位对学习者可能的要求。

6、紧急事故需要;通过分析潜在的、很少发生但会引起重大后果的问题引出培训的需要,

如地震逃生训练。

三、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教学目标﹣学习现状=需要数据收集:学生教师访问法、测试法;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方法

社会要求﹣学习现状=需要数据收集: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调研法;

3、内外结合法验证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四、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1、规划:确定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确定收集数据的技术、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

2、收集数据:选择样本大小与结构、日程安排、分类收集问卷;

3、分析数据:SPSP软件。

4、写出分析报告:(1)现状:数据收集①访谈教师;②问卷调查学生;③社会调查;

(2)原因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3)设备等的可行性分析;

(4)总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纵向)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给出实例能判断所属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听觉发育成熟;视觉逐渐发展,喜欢鲜艳色彩;触觉敏感,多种感观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

特征:客体永久性。原始生理需求的满足。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非“自私”。

3、具体预算阶段(7-11岁)

特征:去中心化;具有预算能力,但无法摆脱具体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特征:运算不必借助于具体事物;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认知结构(横向)

1、认知结构: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就教材而言,指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2、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3、认知结构的三个关系(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

三、学习者起点水平从哪三个方面分析://用于设计题之学习者特征分析

1、预备能力分析,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

2、目标能力分析,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3、学习态度分析,方法:态度量表、观察。

四、学习风格

1、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2、分类,场依存与场独立,威特金,认知的角度

场依存:优点:社会学科的学习记忆效果好;更易于适应环境;系统学习资料。

缺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学习欠主动。

注意:批评时要婉转一点;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提醒他们当别人批评自己时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气馁。

场独立:优点:自主性强;坚持性强;非良构的学习资料;偏爱自然学科。

缺点:冲动、冒险、容易过分主观;不善于合作。

注意:慎重表扬,有缺点马上指出,循序善诱。

3、构成要素

(1)环境:声音、光线、温度、环境、坐姿。

(2)生理:信息获取渠道: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性别;时间。

(3)社会因素:独立与写作;权威性与多样性。

(4)情感因素:①学习归因

②动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分类:按需要: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按来源: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③学习坚持性:是学习者意志方面的特征,受环境、任务大小、兴趣、

态度、动机强弱、年龄、性格、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

影响。

④学习焦虑:是学习者情绪方面的特征,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

尊心或自身利益构成潜在威胁的情绪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

反应倾向。分为低焦虑、中焦虑、高焦虑。

(5)思维:综合与分析、发散与集中、冲动与沉思、趋异与趋同。

第四章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组织选择单元、确定单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

评价以上步骤。

二、学习内容安排的方法(原则) //有哪些原则谁提出的

1、布鲁纳,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先学习学科框架基础知识概念,然后一步一步向上加深。

如语文学科在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内容一样,但知识逐

渐深度化。

2、加涅,直线式;把教学内容按等级来安排,每一个简单的部分都是复杂部分的先决条件。

如物理学科先学力、电等基础概念,然后学习复杂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

来解决。

3、奥苏贝尔,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逐渐分化: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首先呈

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强调学科整体性。

4、梅里尔,最短路径序列。

三、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各类学习内容分析结合,给定例子知道

用了怎样的分析方法。

1、归类分析法,按教学目标的分类来划分教学内容,如属于知识技能的内容;过程方法的

内容;情感价值的等。

2、图解分析法,用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

3、层级分析法,逆向分析过程。

4、信息加工分析法,如解题过程,反映认知过程。

5、卡片法,适用于新手教学应用,将教学内容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

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过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6、解释结构模式法。

四、各类学习内容的分析

1、言语信息内容分析常用方法:归类法、图解法、也可用信息加工法;

2、智力技能常用:层级分析法;

3、认知策略常用:结合具体内容才能讨论分析法;

4、动作技能常用:层级分析法、结合所涉及的内容具体分析;

5、态度常用:分析两个方面:能做什么?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为什么要形成这一态度?同言语信息。

五、学习的分类

1、布鲁纳按教学目标分:

(1)认知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动作技能:A辛普森微观上按一个技能掌握的过程: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

B基布勒宏观上按人的动作技能年龄的划分:全身运动→细微协调动作→非语言性表达→言语行为

(3)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2、加涅按学习结果分:

(1)言语信息,学习者知道“是什么”;

(2)智力技能,知道做什么,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知道怎么写;

(4)动作技能;

(5)态度,愿不愿意去做。

3、奥苏贝尔,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是否发生联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按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六、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具有一定的线索提取,回答问题时能够陈述出来。

表征方式:命题(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或命题网络、图式的方式来呈现。程序性知识:关于方法、策略的知识,包括:智力技能(对外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概念);认知策略(对内解决问题的概念和规则)。

表征方式:产生式的方式呈现(if…then)

表征: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呈现这一事物的方式。

第五章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影响制定的因素:①哲学、教学观念;②政治、经济;③学校性质;④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和水平。

二、教学目标陈述的要素:ABCD模式:A对象、B行为、C条件、D标准。(行为必不可少!)

注意:①行为是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②教学目标的陈述表明学习类型;③目标设计编写要全面考虑。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1、两步法,母目标,具有抽象和可包容子目标的子目标;子目

标,落实到可测可察的行为目标,是围绕着母目标的具体目标;

2、内外结合法,同时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及可观察的外在行为的变化;

3、三因素法;

4、四因素法。//行为动词的选择P97

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一、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综合。也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用于案例分析

(一)、按教学策略的形成不同分:生成性(学习者控制信息加工)、替代性(代为学生加工信息)、指导性。

(二)、按学习结果分:

1、言语信息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重点)→扩

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2、智力技能的学习

(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获得,过程:呈现例证(是与否)→假设→例证→假设→例证…;

②概念形成,过程:呈现图片→分类→命名。

(2)问题解决:如何进行,①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②与已有经验发生联系;③鼓励学生

直觉解决;④归纳学生直接解决。

注意:①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②引导问题解决技能的迁移;③构建问

题解决的合作关系。

策略:①支架式教学策略,步骤:搭脚手架(原有概念)→进入情境→独

立探索。

②抛锚式教学策略:步骤:创设情境(与现实相关的情况)→确定

问题→自主学习。

③协作式教学策略:要素:协作小组、成员(考虑成绩、知识结构、

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之间的互补)、辅导老师、环境;方式:课

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④启发式教学策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学生为中心,

适用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苏格拉底,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

诱导,层次分析,步步探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评价:以

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虽然也

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

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对问题难以理

解得很深入。

3、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步骤,具体确定何时何地运用这种认知策略→概述具体步骤→进

行演示→提出正反例→在各种情境中进行联系→反馈→迁移。

4、动作技能: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步骤:定向(教师解释原理与操作程序并演示)→参

与性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练习(脱离教师指导,错误

动作消失)→迁移。

5、态度:(1)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步骤: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2)行为规范观察教学策略,步骤:榜样示范→引起注意→保持→再生(迁移)

→强化→形成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代表性模式

1、赫尔巴尔学派:“统觉”四阶段,清楚(预备、提示)→联合→系统→方法。“五段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

2、杜威学派(设计教学),步骤:激发动机→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学生实践→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要求高,知识学习不系统。两者互补扬长避短,赫派适

用于书本科学知识杜派适用于操作技能性知识。

3、前苏联,步骤: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提出上课目标、要求→讲授新

课→运用巩固→检查。

四、常用模式 //用于设计题教学过程

1、传递—接受模式,适用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教学领域;

步骤: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2、引导—发现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以设计教学为基础;

步骤: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结论。

3、示范—模仿模式。

4、情境—陶冶模式。

五、加涅9个教学事件//用于设计题教学过程

1、引起注意,使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状态;

方法:改变刺激(语调、色彩等)、提问、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态语。

2、告诉目标,方法:设置先行组织者、预习、直接告知。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作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将长期记忆暂时调入短时记忆;

方法:告知学习目标、引导回顾。

4、呈现刺激材料,方法:资料、教材、多媒体;要求:鲜明、顺序、组快(大小、设计)。

5、提供学习指导,方法:提问、讲解、问题解决、讨论、个别指导、示范、网络。

6、诱因行为,方法:回答问题、讲解生动、积极参与问题解决。

7、提供反馈,方法:语言评价、微笑、点头、作业批改。

8、评定行为,作用:强化;方法:插入式测验、自我检测、后测(全面、系统、难度高)。

9、增强记忆促进迁移,方法:课外活动。

五、教学方法分类

(一)按外部形态

1、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图示法。

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法、愉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5、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二)按学习结果

1、认知类: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法。

2、动作技能:示范—模范法、练习—反馈法。

3、情感态度:直接强化法(直接表扬)、间接强化法(观看模仿人物得到的成就)。

选择学生尊重的人物,学生之间并无攀比性、角色扮演。

六、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的优缺点//用于案例分析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

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

优点:①效率高,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系统的知识;②系统性强,提供的是良构知识缺点:①学生学习被动;②互动少;③不能及时反馈;④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谈话法: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一种方法。可以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注意:问题

的难度适宜;时间把握,让学生都有思考过程。

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

要求:讨论问题的提出:学生感兴趣、难度适中、有多种解决方法。

讨论活动的组织: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发表的意见不可过

于偏离主题、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避免重复

讨论、调和讨论中的争执。

优点: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③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

力。

七、教学媒体

(一)四个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1、媒体:承载信息使用的符号,储存加工信息的实体如挂图。

2、教学媒体: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性质: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

3、教学资源:能够用于教学的一切资源,包括教学媒体。

4、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

(二)教学媒体选择原则(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条件、媒体自身的功能。

如:教学目标,认知类——听觉型媒体、动作技能——视觉媒体、情感类——视听结合

第七章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

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分类:1、按评价基本标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2、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分析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二、评价对象

1、课程材料:评价标准:合理性(科学性、逻辑性)、可行性(人文性、实际性)。

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权威中立)、观察法、调查法、综合发。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角度):目标、过程、效果、效益。

评价方法:综合量表、听课(易受听课人经验的影响)。

3、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课程大纲、人才培养目标。

评价方法:考试(前测、插入式测验、总结性测验)、观察、调查(问卷、座谈)。

三、测验评价工具

1、编制原则:①题目的含义应该是单一的明确的;②题目的词句通俗易懂;③题目的表述

简明扼要;④题目的语法规范;⑤防治可能给予学生正确答案的提示。

2、题型:建构式,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的题目,包括:填空、填图、填表、简答、论述、

操作。

选择式,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选择并判断、题干复杂的单选、匹配。

第八章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第三代教学模式(ID3)的代表模式,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组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3.脱机技术:主机与IO设备脱离的技术 4.多道程序技术:在内存中同时有多个程序并存的技术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虚拟技术 6.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用户交流界面(人机接口) 第二章进程管理 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状态转换图 3.进程控制块PCB,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因此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4.原语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它与一般过程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原子操作”。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5.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持续上进行协调,已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互相合作,从而使程序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6.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的概念、同步、互斥问题的解决方法 临界资源:Critical Resouce 诸进程间应采取互斥方式,实现对这种资源的共享,如打印机,磁带机等。

临界区:人们把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信号: 同步合作直接 互斥竞争间接 7.进程通信的三种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8.线程的概念和两种类型: 线程:被称为轻型进程或进程元,通常一个进程拥有若干个线程。 两种类型:用户级线程和内核支持线程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三个层次:高级调度,中级调度,低级调度 2.调度算法: FCFS先来先服务 SPF段作业优先调度 RR时间片轮转法 3.死锁的概念,在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局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4.死锁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资源不足(根本原因),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必要条件: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5.死锁解决的三种方案: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摒弃“不剥夺”条件、摒弃“环路等待”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期末考试总结发言稿范文3篇

期末考试总结发言稿 期末考试总结发言稿范文3篇 期末考试总结发言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学校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目的是通过这次大会,我们都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期中考试在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辛勤农历下已顺利结束,在这次考试中,有许多同学,许多科目,许多班级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与我们全体教师辛勤教育,教学是分不开的,由绝大部分同学勤奋刻苦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每个班级都涌现出成绩优秀的学生。 以上同学之所以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因为这些同学平时学习刻苦、方法正确、态度端正。同时与我们班主任、课任教师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有许多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找同学们谈话交流,耐心启发诱导,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这些同学值得我们在座所有同学学习,平时,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力争在下次考试中能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 同学们,紧张的期中考试已淡出我们的记忆,其实,其中考试是对每位同学半学期学习情况检查和总结。也是对各位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检

查和总结。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激发同 学们争先创优意识,掀起学习高潮。我们也希望其他同学,以 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激起直追,刻苦努力,争创 一流。下面就今后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首先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反思,因为通过反思,大家才可 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 其次,我们也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 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考试失利的同学也未必 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 三要树立目标,目标是前进的灯塔。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 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攀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四要勤奋,勤奋是成长的阶梯。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 耕耘不行。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是幻想。 五要方法,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更需要方法。 有的同学终日劳累,却没有明显的进步,原因何在?我想,也 许是因为缺少学习方法,还未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短处”, 课前不预习,抓不住关键的课堂学习环节,重作业轻复习,忽 视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琢磨,学习在高耗和低效中进行。所以,我劝同学们忙中偷闲,针对本学科特点,寻找最适 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学习效率才能提时时反思自己的“短处”,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P1)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作用(P2) 1.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P4)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迭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P8) 特征: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优点: 1. 资源利用率高 2. 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 1. 平均周转时间长 2. 无交互能力(单道、多道都是) 5、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特征的比较(P12) 1. 多路性(实时系统的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周期性地对多路信息的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制进行控制。分时系统中的多路性则和用户有关,时多时少。) 2. 独立性 3. 及时性:(实时系统对及时

性的要求更严格,实时控制系统以控制对象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 4. 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仅限于访问某些专用服务程序。 5. 可靠性:实时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否则经济损失及后果无法预料。 6、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P14) (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其中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特征的前提) 1.并发性 2. 共享性(互斥共享方式、同时访问方式) 3. 虚拟性(时分复用技术(虚拟处理机技术、虚拟设备技术)、空分复用技术(虚拟磁盘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 4. 异步性(进程的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的) 7、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P18) 1. 处理机管理功能(进程控制(1、进程互斥方式:进程或者线程在对临界资源进行访问时,应采取互斥方式;2、进程同步方式:相互合作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诸进程货线程)、进程通信、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2. 存储器管理功能(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3. 设备管理功能(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4.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5.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小学生期末考试反思与总结范文

小学生期末考试反思与总结范文 1.期末考试反思范文 期末考试考完了,成绩也出来了,我考得不是太好,所以我要写一篇反思。 这次语文考试,我考了114.8,考得很差。我的正面扣了1分是因为我没有写够两种,只写了一种摹状貌,所以扣了1分;背面阅读理解没有理解好魂不守舍的意思,所以扣了1分;不知我的作文写得怎么样,老师就给我扣了2.2分。所以这就是我考114.8的原因。 这次数学考试比语文考还惨,我考了118还是加过书写分的。填空的一个小题,我把0.24给写成了2.4,这可是十倍啊,唉,扣了一分。选择题更惨!有四个转盘,问有几个是公平的?最后一个,我没看清所以认为它是不公平的,所以哭了2分。这2分可真亏啊!心疼死我了!到现在说着一题,好像往我心里戳了一刀一样。 这次奥数,我极不细心,考了45.5。扣得都是应用题,这些好像戳了我无数刀,一刀比一刀疼。有一道题,我误认为了小明自己掏儿童票掏了4.8元,所以扣了2分,现在一想起来就害怕。还有一道题,忘写了一步,没有具备审题能力所以扣了1分,好心疼啊!这张卷子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具备审题能力。还有一道题,就是没看题,卷子上写了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所以不足4千米就按4千米计算,扣了一分。我好像已经被戳烂了。 幸亏还有一科让我很满意,那就是英语,我英语考了100满分。只要听力部分,认真听题,就一定不会出错;做笔试部分时,把单词

背会就很好填单词了;每个英语单词都会读,就能会做题,阅读短文只能靠这个来得分。 总之,这次没有考好,不代表下一次没有考好,所以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不二过,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还有,我数学一定要具备着四种能力,否则我这篇反思就白写了。 2.小学生期末考试反思范文 期末语文成绩我考了一百一十六分,在全班考了第二名,里第一名只有一两分之差,但我一看到试卷就愣住了,这些题难道我不会吗?这些题老师明明是讲过的呀,老师讲的是多么的详细认真,更何况的是恐惧的“惧”我竟然会写错,这个字老师讲了多少遍呀!我竟然多写了一横,更可恨的是阅读理解题我明明写对了但就是因为没有加书名号这零点二分就被减去了,在写作文时有一次老师夸奖我作文写得好,但这次我却骄傲了文章中出现了很多的错别字,有一篇作文震惊了我们班,那就是我们班班长的作文竟一分没扣,在全年级只有三个人没有扣分,我一定要向她好好的学习。 数学我考了一百一十五分,这些题都是错在单位和填空题上,在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题做童装的问题,我竟没有看见关键的两个字比原来“多做”了多少件,唉!那都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审题,在考试前老师已向我们说啦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审题,我却犯了这一条,这道题真是不应该错。 奥数就更加的令我失望了我考了四十分简便计算的时候我抄错了几个标点符号,明明数算对了就过酒吧六分减了,这题真是不应该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 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到 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 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 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 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 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 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 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 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2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3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4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5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 6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期末考试总结范本示例XX

学生期末考试总结范本示例XX 高一期末考试在1月26日结束了,今天我回学校领取了成绩单。我看了看各科的成绩,发现既有进步的科目也有退步的科目。 一、期末考试进步的科目: 语文:这次语文考试我发挥出了我的水平,考得不错。比以前的语文考试分数高出了十多分,并且在班上处于第二名的位置。我想这是因为我在平时上课认真的体现。每一堂课我都把知识点弄清楚了,不懂的我也向同学、老师请教,所以在考试的前几天里我也没有拼命的复习语文,考试的时候反而得心应手。但这次高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考试的作文是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所以我不慌不忙,把以前的那篇文章稍作修改写在了试卷上。 生物:上一次的考试我的生物在班上是第五名。这次我发挥得更好,在全班是并列第三。这也是因为平时我花了许多功夫在这门学科上。生物课上老师讲的每道题我都认真的听并且会做,在家中也时不时地翻出生物书看看。虽然在考试前夕我有一些学过的知识忘记了,但是通过看书和看题目又将它们都记住了。在考试时我非常有信心,所以我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政治、历史、地理:这几门考试成绩都上了80分。虽较上次考试都有所进步,但我认为这种进步是假象,因为我

平时没有把它们全弄懂,而是在考试前通过老师发的考试提纲在短时间内把知识要点背记下来的。所以这并不能算是我的真实成绩,如果我把它们没搞懂,而靠这种短期强化记忆,我很快就会再次忘记的。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会将前面的知识巩固好,为后面所学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这次考试退步的科目: 物理、化学:两门学科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化学退步了,物理进步了6、7分,但是我还是把它归为考试退步的科目,因为我这两门都有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平时没有用功,直到考试之前才抓紧看以前做过的题目,这样又怎么会考得好呢? 数学:这次考试最差,竟然没及格!在考试前我所有的公式和定则全都记得一清二楚,但是为什么考试会考得这么差呢?原因就是我平时太缺乏做题目的经验,只要是稍微转点弯的题目我就糊涂了,并且我没有时常去回顾以前的知识,导致我把这些问题堆积在考试前夕,由于有那么多科目需要复习,所以只记忆公式和定则,没有熟练的做题技巧,所以数学成绩提高不上来。 三、通过总结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我知道我今后应该怎么做了: 1、做事要讲究效率。上个学期我成天坐在书桌旁做习题、背知识点,但真正背进去了的有多少呢。我做事总是慢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厦门理工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1.软件部分大致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 件两类,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计算机本 身及应用软;应用软件用来完成用户所 要求的时间任务。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 1)多道性2)无序性3)调度性 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 1平均周转时间长2无交互能力 4.分时系统的特性: 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5.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2共享3虚拟4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功能: 1用户接口2处理机管理3存储管理 4设备管理5文件管理 第二章 1.系统调用概述: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请 求操作系统内核完成某功能时的一种过 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 与一般过程的调用有如下的方面的明显 差别 1).运行在不同的系统状态。 在一般的过程调用中,调用程 序和被调用程序都运行在相 同的状态:核心态或用户态。 系统调用与一般调用的最大 区别就在于:调用程序(用户 程序)运行在用户态,而被调 用程序运行在核心态。 2)通过软中断进入。第三章 1.程序顺序执行时具有3个基本特征: 1顺序性2封闭性3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时具有3个特征: 1间断性2失去封闭性3不可再现性 3.进程的定义: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 算 3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以及能在 其上执行的一个程序 4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 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5进程是一个程序在数据集上运行的过 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 个独立单位 国内对进程的定义:进程是程序的 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 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4.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2并发性3独立性 4异步性5结构特征 5.什么是进程控制块? 进程控制块(PCB)作为进程实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进程的所有描 述信息和管理控制信息,是系统对进程 实施管理的唯一依据和系统能够感知到 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进程控制块与进 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通常是一个记录,包含的主要内容由以下4部分组成: 1进程描述信息2进程调度信息 3进程上下文4进程控制信息 6.进程的基本状态 1就绪状态2执行状态3阻塞状态 7.进程基本状态的转换

教学系统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乌美娜94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什么是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ISD(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教学系统开发 分析:需求分析、任务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设计:各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的设计; *开发:根据设计阶段确定的各种教学策略对教学资料进行制作与开发; *评价: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等教学评价和可行性、维护性等系统评价;*维护:对教学系统进行维护。 ID=ISD+开发+维护 从研究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二者不加以区分,以后我们有关ID的全部讨论皆可适用于ISD。但是,在专门研究ISD模式的场合,我们却不应把有关ISD的结论直接推广到ID中去。 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系统方法、层次、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相连接 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连接 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设计科学,它植根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 系统方法 1)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依赖,并与外部环境构成更大的系统 2)系统计划、精细设计的过程; 3)每一步骤“输出”的决策均是下一步的“输入”,每一步又均从下一步的的反馈中得到检验; 4)理论性、科学性、操作性 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学生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

学生期末考试总结与反思 期末考试过后,成绩出来了,我和难过。因为真的不出我所料,荣幸女神并没有降临在我身上,她只对我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一手造成的,要不要亡羊补牢,由你自己决定。 接着,把失望和后悔留给了我比上学期总分下降了20多分 我久久伫立在原地,把目光投放在试卷上,心中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一结果无疑是像天打雷劈般地打击了一朵正在成长的花朵,使他失去往日的色彩、信心与自豪,使他将要与其他失去光彩的花朵永远的长眠于地底深处。 为了拯救这懦弱的花朵,必须唤醒他的信心,而胜利恰恰是唤醒信心的最佳方法。所以,为了胜利,必须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指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做好五个环节: 1.课前预习。大致看一下当天要学习的内容,陌生的地方问老师或同学,有一些实在陌生的地方就标上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认真听讲。把思路跟着老师走,讲到自己课前预习标上记号的地方时,更要细心听老师讲解,如果还陌生,可以等下课问老师或同学。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把自己认为严重的地方勾划或抄下来。 3.课后复习。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和所做的笔记整理好,好好复习,把该背诵的背下来。 4.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不抄袭。 5.订正。老师把作业或试卷发下来后,订正错误的地方,认真,严俊对待。 三、课外尽量少点接触电脑等娱乐性、引诱性较高的物品。

四、多看课外读物、新闻。 只要你付出足够的汗水、辛勤和认真,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考试反思,我能更好的总结自己,计划自己。期盼下一个考试我会有新的突破。

linux期末考试总结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 作系统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功能:1.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操作系统在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 起着支撑应用程序运行及用户操作环境的作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与基石,而其他所有软件都要依赖操作系统才能运行 3.从用户角度分,分时系统与多道批处理相比有哪些优点 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4linux基本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linux内核的功能是什么 有shell 内核文件系统 功能:运行程序,管理基本的硬件设备 5什么是进程?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 进程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某数据集上的一次运行 为了更好的研究、描述和控制并发程序的执行过程,操作系统引入了进程的概念 6进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 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区别:程序是进程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进程的执行文本、程序是静态的指令集合,进程是动动态的过程实体 7简述进程的基本状态以及进程状态的转换 就绪态、运行态、等待态 8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他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进程程序卡尺系统为管理进程设置的一个数据结构,用于记录进程的相关信息 包含内容:进程的描述信息、进程的控制和调度信息、资源信息、现场信息 9什么是临界资源?什么时候临界区?什么是互斥和同步 临界资源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临界区是程序访问临界资源的程序片段 进程的互斥是禁止多个进程同时进入各自的访问统一临界资源的临界区以保证对临界资源的排他性使用;进程的同步是指进程间为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而互相等待、协调运行步调 10什么是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死锁是系统中若干个进程相互无知的等待对方所占有的资源而无限的处于等待状态的一种僵持局面原因:系统资源有限,而多个并发进程因竞争资源而相互制约 必要条件:1.资源的独立占用2资源的非抢占式分配3对资源的保持和请求4对资源的循环等待 11进程调度的功能是什么;linux采用了那种进程调度策略 进程调度的功能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把cpu分配给就绪进程,使他们轮流使用cpu运行 策略:先进先出法、时间片轮法、普通调度法 12进程调度的算法有哪些 先进先出法、短进程优先法、优先级调度法 13信号量的含义 信号量是一个整形变量s,它为某个临界资源而设置,表示该资源的可用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这种理论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对于教学的改进产生的是非直接的作用,因为理论到实践仍然是有距离的,而且实践是有丰富情境、发展变化的,有些时候也不完全能够套用现成的理论。学习理论亦是如此。正如Pgrow指出:“对于描述性的理论,说明怎样应用它比产生它要困难得多。我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但是我花了大约14年的时间、精力来弄明白怎样将一个思想方法转变成具体的课程……我自己的体验是进行适当形式的研究来开发技能并确定适用于大多数当地条件的应用细节是实际可行的”(Pgrow,1996)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乃是因为教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实践;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语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长期以来,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多通过模仿和经验积累的方式,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做法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却是缓慢的,因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往往很难通过传授得到,而连教学基本技能都不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很难有艺术可言的。综合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等多种理论的教学设计正是克服了这一局限,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使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熟练,“熟能生巧”,最终成为一名教学专家。何况,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鉴别)问题、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及评价与修改方案,可见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有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

小学考试期末考试总结范文3篇

小学考试期末考试总结范文3篇 期末考试作为一种对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的形式,是对师生一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考试期末考试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考试期末考试总结范文篇一: 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校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在考试期间,我校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布置考场,严肃考场纪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考试后的质量不仅显示了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现将我校的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是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前动员:

为了迎接期末考试,1月11日上午学校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期末考试总动员,在会上,赵校长讲了这次考试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要求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杜绝作弊,号召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中去,争取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考出优异成绩。 三、精心组织考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本次考试在中心校的统一组织下实施,考试期间组织严密,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安排考务,完全按照中心校要求组织实施。改卷采 取分年级安排教师,确保教师不改本年级的学科试卷。考试、评卷期间,我校老师能做到提前到岗,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或违纪现象。 四、考试成绩: 从考试总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工作积极上进,认真钻研教材,关心爱护学生,特别进入期末考试前,相当多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补差,从而使用教学成绩进步明显,教学质量提高很大。 五、今后改进措施: (1)抓好薄弱年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期末考试成绩较差的,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