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80周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80周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及秘书长联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通讯 第二十八期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及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1 第六次中日生物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总结 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自然医学学术座谈会纪要 5 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19分会场——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活动简况 6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7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全体理事会议纪要 10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12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学科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4 关于在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期刊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决定 46 关于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质量以及 在各有关期刊编辑部开展英文摘要达标荐优活动通知 48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学会》杂志编委会议上的讲话 51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学会组织工作条例 66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7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及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于二00二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三十日在桂林召开第六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和秘书长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有:胡逸民教授、郑崇勋教授、杨子彬教授、顾汉卿教授、胡佑伦教授。学会理事有:何铁春、徐昌喜、张坤涛、陈志刚、李迎新、陶笃纯、王旭、周长忍、徐明瑜、杨国忠、葛霁光、邓尊贤、张永红{代白净}、龙勉{代陶祖莱}。各分会、地方学会秘书长,共三十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名誉理事清华大学杨福生教授等老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在秘书长胡逸民教授主持下进行。 一、会议由杨子彬教授代表秘书处汇报了第六次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 术会议的筹备情况与会议学术活动的安排。理事们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表示满意,对秘书处为召开好此次工作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会议同意秘书处会议期间学术交流活动的安排意见,并希望学会更多地组织好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以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会议由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办公室主任王金新向与会理事与分会和地方学会 秘书长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汇报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贯彻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国科协改革意见的情况。 她还在会上逐条汇报了我学会改革方案的初步意见,并征求各位理事与各分会和地方学会的意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中国科协的改革意见。 对于我学会的改革方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应强调发挥理事的积极作用,强调理事要“理事”应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真正代表广大会员的利益。对长期不理事的理事应有相应措施条例规定,有的理事提出:学会应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即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服务,在实现和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优秀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还有的理事提出要主动为企业服务,如:国外的许多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标准是由学会提出来的,而被企业、行业甚至国家采纳,我们也应在此方面下一些工夫,有的理事提出:学会应发扬知识与人才优势,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些技术决策咨询的任务,充分发挥学会横向联系的网络优势,为学会争取更多的经费。这些意见对于补充、完善学会的改革方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议认为我们一定要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国内土木工程EI与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 《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 《中外公路》 《现代隧道技术》 《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 《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 《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 《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95758X/ 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多年确认为核心期刊,并在建筑类核心期中列首位;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

轻纺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4年8月入职XXXXXXXXXXX有限公司,并担任品管部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回顾过去,工作十几年以来自己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品德 本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同时作为一名公司工会的妇女主任,我经常深入车间,积极做好员工的的思想工作,平时经常与女职工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向公司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在我的建议下,公司率先在全市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每年组织员工一次旅游和健康体检。 二、工作态度 几年的XXXX生活中,我首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同时将自己所学的纺织技艺倾囊相授,编制成《机台操作规程》与《检验规范》,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尽其所能,采取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生产热情,保证产品质量,每月都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操作技能比赛,选树操作能手,明确员工们学习的榜样。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不怕苦、不怕累,凡是走在前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工作,面对公司繁重的生产任务,我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 三、学习能力 学习培训经历:2013年5月6日—5月8日,参加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的“纺织品检验检测与质量技术研修班”学习;2013年9月—2016年1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工商管理的学习;2015年5月23日—10月1日参加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生态环境保护、毛纺质检”学习;2016年9月27日—9月28日,参加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及中毛协原毛专业委员会组织的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第三届东纺明珠奖纺织科技创新成就与优秀论文奖励实施办法 上海是我国纺织工业重要发源地,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虽上海纺织工业的规模已大大压缩,但上海纺织工业的科技力量仍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科协有关领导指出: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上海纺织工程学会是上海纺织科技人员之家,发挥着党联系广大上海纺织科技人员的桥梁作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市场剧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学会在引领广大会员努力自主创新,鼓励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多出新成果、新人才方面应有新的作为,以唤起更多的纺织科技人员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纺织强国而贡献力量,为此,于2007年起建立上海纺织科技创新成果与优秀论文奖。已实施过两届,取得广泛支持与好评。也积累了工作经验,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实施办法。经修订后的第三届实施办法公布如下: 一、奖励的名称与性质 1.奖励名称:定为“东纺明珠”奖。奖励对象为取得创新成就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与优秀论文。 2.奖励性质 ⑴本项奖励为本学会长期性的奖项,每二年评奖一次,以扩大影响,形成一种品牌效应。 ⑵不与其它任何奖项挂钩,为我会独立的奖项。 ⑶争取上海市科技协会的支持,纳入市科协赞助认可的范畴。 ⑷接受社会各界的赞助与支持,可设立特定的奖杯,扩大社会效应。

⑸以上海地区为基础(包括产、学、研各方面和各种经济成份的纺织企事业 单位)。 ⑹该奖项成立后,取代本会原有每二年一次的学会优秀论文奖。 二、奖励资金来源与奖金额度 1.奖励资金来源 ⑴由上海市纺织学会为基础进行筹集。 ⑵争取上海市科技协会支持。 ⑶接受社会各界的赞助,专款专用。 2.奖金额度 奖金基本额度为每届不超过15万元,每2年为一届,评奖一次。 三、组织机构 1.在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设东纺明珠奖管理委员会,负责奖金的募集,机构设置,人员选聘,工作条例的审定与奖励的最终核准等事项。 2.管理委员会设主任与名誉主任,主任由常务理事会中产生,名誉主任请上海市科技协会委派。管理委员会由学会主要负责人、知名学者、主要赞助单位代表等组成与学会理事会同期换届。 3.管理委员会下设专家评审组、经审组、秘书组,各组设组长1~2人,由管理委员会聘任,与管理委员会同期换届。 ⑴专家评审组负责创新成就与优秀论文的评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若干专业组。 ⑵经审组负责奖金的管理、运作、和审计等工作。 ⑶秘书组负责文件收发、会议安排、通讯联络等事项。

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单位会员名录

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单位会员名录 1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复旦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5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6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徐星星; 刘舒畅; 王琴荣 8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10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1 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3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14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组) 15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洪霞组) 16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7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18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1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20 上海化工研究院 21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22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23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24 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25 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 26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7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28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 29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30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31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

32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33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夏懿范小建景晟吴大治沈维祥 34 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艾智武盛凤仙 35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36 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37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中国)生命科学部 38 阿法拉伐(上海)技术有限公司李国卫 39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40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 41 瑞士比欧生物工程公司上海代表处 42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王国华寇庚; 王皓 43 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郭亚军; 侯盛; 谈珉 44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孔晓清; 张忆疆 45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46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闻环; 王子厚; 周亚耀; 林崇懒 47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48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 49 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 50 上海立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 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 52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 53 Illumina China 特邀单位 1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2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3 凯杰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4 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5 上海普洛康裕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庆玮; 杜鹏; 钱悦; 张倩; 6 上海泛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王达; 孙长胜; 张德君 7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有限公司 8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9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10 爱普拜斯应用生物系统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2016年修订)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创造优秀的土木建筑工程,特设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第二条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大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奖项,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之一。 (注:“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于2001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首批核准登记,包括詹天佑大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奖。)第三条本奖项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颁发,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等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 第四条本奖项的奖励对象是:在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本奖项应充分体现“创新性”、“先进性”和“权威性”。

第五条本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获奖工程一般不超过30项,必要时可设立“特别奖”。 第二章评选工程范围及申报条件 第六条本奖项评选范围包括下列各类工程: 一、建筑工程(含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小区工程等); 二、桥梁工程(含公路、铁路及城市桥梁); 三、铁路工程; 四、隧道及地下工程、岩土工程; 五、公路及场道工程; 六、水利、水电工程; 七、水运、港工及海洋工程; 八、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 九、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燃气热力工程); 十、特种工程(含军工工程)。 第七条申报条件 申报本奖项的单位必须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团体会员。申报本奖项的工程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在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自主创新),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 二、必须突出体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有较高的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对于这门课程,在进入贸易的学习前,我们必须先对中国纺织行业有所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究竟如何呢?它的现状与特征又是怎样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消费以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要求比较优势,市场竞争格局,资源环境因素等方面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的变化。纺织行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使发展的任务更显得紧迫和艰巨。全行业必须正确的把握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自身所面临的外部形势特征和内在特点。进一步明确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更好的适应新常态要求,谋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新的发展。 新常态简单的说,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此我认为认识和把握纺织经济发 展新常态,可以从整个行业与外部环境形势和自身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上去研究 和探讨。从外部形势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新常态的趋势。 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纺织服装作 为生活必需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个性化、多元化取代数量扩张,日益 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特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衣着产品时尚性、功能性、生态按照 性等方面高品质的要求,成为纺织行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纺织的内需潜力随 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机遇,积极加强跨产业链、跨部门合作, 促进市场机遇为现实生产力,也是纺织行业重要发展任务。 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国际市场长期处于缓慢复苏周期。发达经济体 进入了理性消费常态,市场需求端增长平缓,而且供给端,发达国家重启工业化 进程,加强控制纺织产业链高端,新型经济体深入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纺织 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加强纺织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国际竞争。我国纺织行业 成本比较优势显著下降,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凸显。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拉动跨国 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和原料以及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人才、高水平的引进 等方式,深度参与国际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 场份额。 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劳动人口增长进入拐点,大众就业偏好改 变,使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短缺成为常态,用工成本快速提升,比较优势基本 不负存在,天然性的短缺矛盾,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日益凸显。国内棉花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纤维原料供给的素质、品质、价格等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 重要挑战。行业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和技术、支持、管理等非 物质要求投入,才能有效地破解要素制约和成本压力。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 《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 《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 《中外公路》 《现代隧道技术》 《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

国百强期刊奖。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 《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 《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 《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95758X/ 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多年确认为核心期刊,并在建筑类核心期中列首位;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个国内重要的数据库收录,并能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网和重庆维普网全文检索;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网络版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主编:陈生水 国际标准刊号:SSN 1000-4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124/TU 地址:南京市虎踞关34号 邮政编码:210024 期刊类型:双月刊 创刊日期:1979年 2.工程地质学报 _journal/index.htm /98122X/ 本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现为季刊,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工程地质学报》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

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造成世界经济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经济危机所引起的就业压力、流动性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等, 使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这轮危机中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充分暴露了中国纺织业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幅度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出口1670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0.1%。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国纺织工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指标成为欧美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我国纺织行业必须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现状,问题,策略;转型和升级 I

Abstract In 2007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using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the external market demand weak, the economic crisis caused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lack of liquidity,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ell, so that our textile industry in this round of crisis was faced with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fully exposed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ve long relied on low-cost expansion of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but also to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s brought new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customs statistics,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in 2008 over the previous year rate down 10.7 percentage points. 2009 China's export 167 billion U.S. dollars, down 10.1%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for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provides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With the climate conference held in Copenhagen,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carbon emissions targets or restrict China's textile exports to Europe and America to become another excus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must restruc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peed up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Post-crisis era; Status of th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problems, strategi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I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生物多样性 生物工程学报 遗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微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生态学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生物物理学报 古脊椎动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 微体古生物学报 生物数学学报 生物技术 生命的化学 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生物技术通报 生命科学 生物学通报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西北生物学报 植物分类学报 云南植物研究 植物学通报 武汉植物学研究 菌物学报 植物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广西植物 动物学报 昆虫学报 动物学研究 动物分类学报 兽类学报 动物学杂志 昆虫知识 昆虫分类学报 人类学学报 四川动物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学通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纺织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纺织的现状与未来 学习2007-10-28 20:27:01 阅读42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纺织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一、现代纺织工业,或称现代纤维加工产业,关乎人们的穿衣和美化生活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从世界范围看,纺织行业往往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加速时期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扩张后,又可能成为重点调整的产业之一。西欧、美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纺织业都有过这种调整经历,其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国内需求变化而言,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棉纺织品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下降,生产扩张随即减缓。从国际市场结构看,随着出口量的增加,贸易磨擦将不断加剧;同时由于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在纺织品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会逐渐减弱,后起国家往往更有竞争力。因此,纺织行业的困境和调整,是一 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和必经阶段。 纺织业在一些国家曾经或正在衰退,但同时又在另一些国家正在或将要兴起;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纺织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所以纺织业作为一产业,并不存在什么"夕阳工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的倒是“夕阳技术”。真正的“夕阳工业”应是那些对其产品不在有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行业、部门。现代纤维工业不断开发各种新型的材料,其应用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由此,在相当长的时期,纺织业不是也不会是“夕 阳产业”。 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纺织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如企业的重组,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设备的陈旧和技术的落后,等等。然而,纺织工业仍然是一 个大产业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中国纺织业想再创辉煌的关键首先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知识,应用新技术。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技术(如IT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纺织业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其生产技术,拓宽产品领域;要把握“知识经济”年代新机遇,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振兴。 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在于做好市场,即以全球市场现实需求为目标,开发新产品。纺织新产品的开发方向既决定市场空间,又决定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的定位,随着地域和市场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产品类别。因此要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外看市场,内看企业,要根据国际时尚潮流动向来确立企业市场定位。中国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这些导致了在西方国家对纺织品需求持续上升的有利形势下,中国纺织产品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和欧洲)市场上的扩张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巴基斯坦、印尼等一些纺织大国。

生物工程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当今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相互竞争,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上,谁的科技发达,谁的综合国力就强大。 现在世界七大高新技术分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其中生物技术列在首位,生物技术之所以令世界各国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物短缺、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横向渗透,纵向加深,综合交错,发展迅速。所以世界各国争相投巨资发展,确定生物技术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又称DNA 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DNA重组, 将DNA 重组体送入受体细胞, 使它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 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 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 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 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人类所需, 用DNA 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 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基因工程从诞生至今, 仅有30 年的历史, 然而,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首先,基因工程给生命科学自身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科学家已完成了多种细胞器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其次, 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能为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被称为后基因组研究,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我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70年代初又测定出1.8 埃; 分辨率的猪胰岛素三维结构,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测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国家,这些研究工作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基因克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 "分"是指分离制备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的DNA;"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 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个体。基因工程技术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即是体外重组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工具酶对DNA分子进行"外科手术"。DNA克隆涉及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目的DNA片段的获得、载体的选择、各种工具酶的选用、体外重组、导入宿主细胞技术和重组子筛选技术等等。从不同的重组DNA分子获得的转化子中鉴定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即阳性克隆的过程就是筛选。目前发展起来的成熟筛选方法如下:(一)插入失活法 外源DNA片段插入到位于筛选标记基因(抗生素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多克隆位点后,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实施办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实施办法 (二0一六年修订稿) 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共同创立,2000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评审范围包括铁道、水利、交通、大型公用与民用建筑领域的优秀项目。为促进我国住宅建设水平与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03年增设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奖。 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自2004年始,在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奖下设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每年先行组织开展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金奖的征集和评选。要求获奖项目具有较高的综合质量、突出科技应用与创新,能够代表中国住宅建设的先进水平。 作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最后一轮候选工程,优秀住宅小区金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设奖项20个左右,并从中择优推荐给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会。 一、参评项目基本条件 1、建于大城市规划区内,总建筑面 积10万平方米以上(含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或居住区;建于中、小城市(镇)规划区内,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含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或居住区。须说明项目总占地面积和申报区域占地面积。 2、已竣工验收的工程;工程竣工验 收合格率100%,施工质量优质的工程(荣获国家或自治区、直辖市优质工程奖者)可优先推荐。 3、工程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 境设计及施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的规定。 4、工程达到国内同类型工程的先进 水平;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施工及物业管理体现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在技术方面有创新或突破,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设计理念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