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国产连续重整技术(SLCR)大型化-LPEC-徐又春

国产连续重整技术 产连续重整技术 (SLCR)大型化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016年10月

介绍 内 容
一、国内连续重整装置概况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四、小结

一、国内连续重整装置概况
截止到2016年6月底,国内已建连续重整装置: 装置总套数 总处理能力 最大规模 最小规模 67 套 6844万吨/年 312万吨/年 40万吨/年
200 ~300 300万吨/年装置 7套、> 300万吨/年装置套数 1套 平均规模 102万吨/年
正在设计的最大规模2×380万吨/年

一、国内连续重整装置概况
国内已建连续重整装置技术分布汇总
装置数量 分类 套数 UOP技术 Axens技术 SLCR技术 其它 合计 46 9 9 3 67 比例/% 68.7 13.4 13.4 4.5 100.0 万吨/年 4816 948 900 180 6844 比例/% 70 14 13 3 100 处理能力
在国内已建连续重整装置中,无论是装置套数还是处理能力, UOP所占比例最高,SLCR技术与Axens相同。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到2016年5月底,国产连续重整成套技术(SLCR)已成功工业应用9套装 置(10次),总处理能力达900(950)万吨/年, 年 最大装置规模150万吨/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厂名 长岭 洛阳 广州 长岭 北海 九江 润泽 扬子 塔河 大榭 采用技术 组合床 ————碱洗除氯 连续 —————碱洗除氯 超低压连续——碱洗除氯 连续 —————碱洗除氯 超低压连续——固相脱氯 超低压连续——固相脱氯 超低压连续——碱洗除氯 超低压连续——固相脱氯 超低压连续——固相脱氯 超低 连 ——固相脱氯 超低压连续 氯 重整规模 万吨/年 50 70 100 70 60?/80 120 100 150 60 150 再生规模 公斤/时 260 600 1135 350 500 1135 1135 1600 500 1600 苛刻度 RON 98 102 104 100 102 104 104 104 102 104 高分压力 MPa 0.75 0.46 0 25 0.25 0.75 0 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投产 日期 2001.03 2005.07 2009 04 2009.04 2009.06 2011.12 /2015 2012.07 2013.04 2014.06 2014.07 2016.05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广石化100万吨/年SLCR装置 2009年4月12日投产
2009年9月进行了100%(标1)和110%(标2)负荷下标定考核 2010年5月进行了100%(标3)和115%(标4)负荷下标定考核 重整生成油液收 芳烃产率 纯氢产率 催化剂磨损量 装置能耗 均超过 87% 均超过71% 均超过3.9% 均小于4.5 Kg/天 均小于92公斤标油/吨
考核结果: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攻关目标。 第一操作周期达4.5年。 装置平稳运行6年,催化剂比表面积160m2/g。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北海60万吨/年SLCR装置
2011年11月投产, 2012年4月满负荷标定:
项目 重整进料负荷,% 原料性质(N+A),w% 重整苛刻度 RON 重整汽油C5+液收, w% 芳烃产率, w% 纯氢产率 ,w% 催化剂损耗量 ,kg/d 待生剂/再生剂含碳量,w% 待生剂/再生剂含氯量,w% 能耗, kg标油/t进料 脱氯剂寿命 ,月/罐 设计值 100 32.10 102 86.39 66.74 3.26 ≯3 3~5/<0.2 1.0±0.1/ 1.1±0.1 103.17 6 标定值 106 39.89 102 90.90 67.12 3.60 4 5.5/0.04 0.99/1.10 91.68 10
标定结果: 催化剂磨损量略高; 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装置适当改造,能力已扩至80万吨/年; 重整四合一炉增加烟气预热空气设施, 热效率提高至92%。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九江120万吨/年SLCR装置
2012年7月投产, 2015年12月满负荷标定:
项目 操作负荷,% 重整苛刻度, RON 原料初馏点/干点,℃ 重整汽油C6+液收, % 芳烃产率 ,% 催化剂损耗, kg/d 待生剂含碳量,% 再生剂含碳量,% 能耗 ,kg标油/t进料 设计值 100 104 71/166 86.28 70.35 5.45 5.0 <0.2 98.61 标定值 100 101.9 68/163 88.34 70.66 3.86 4.0 0.05 84.61
标定结果: 苛刻度偏低; 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2014年全厂大检修,重整四合一炉改造, 增加烟气预热空气设施,排烟温度降至130 ℃,热效率提高至92.5%。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扬子石化150万吨/年SLCR装置
2014年6月30日投产, 2014年11月21日100%负荷标定
设计值 贫料 100 105 169 85.44 76.23 3.90 7.68 5.0 <0.2 74.74 富料 100 105 170 85.36 75.38 3.96 7.68 3.79 <0.2 165 87.77 74.57 4.00 1.7 4.63 0.03 71.63
标定结果: 大部分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芳烃产率略低于设计值,原因是原 料偏轻。
标定值 101
项目 操作负荷,% 重整苛刻度, RON 原料干点,℃ 重整汽油C6+液收, % 芳烃产率 ,% 纯氢产率, % 催化剂损耗, kg/d 待生剂含碳量,% 再生剂含碳量,% 能耗 ,kg标油/t进料

二、SLCR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大榭石化150万吨/年SLCR装置
2016年5月28日投产, 2016年09月21日100%负荷标定 标定结果: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由于全厂氢气平衡及汽油辛烷值的 限制,苛刻度控制比设计值略低。
项目 操作负荷,% 重整苛刻度, RON 重整汽油C6+液收, % 芳烃产率 ,% 纯氢产率, % 催化剂损耗, kg/d 待生剂含碳量,% 再生剂含碳量,% 能耗 ,kg标油/t进料
设计值 100 104 85.72 70.37 3.57 7.68 5.0 <0.2 107.18
标定值 100 103 91.11 73.31 4.08 6.5 4.11 0.03 103.78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
已完成工艺包、等待工业应用
重整规模 吨/年 200 280 再生规模 公斤/小时 2200 3000 2011年完成200万吨/年
2010年完成280万吨/年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2016年8月4日,中石化科技开发 部组织专家对SLCR技术大型化(280 万吨/年工艺包)进行了技术评审, 评审意见: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SLCR技术大型化技术特点
三大特点不变: 重整反应器:两两重叠(或多路重叠-并列); 再生气体“干冷循环”:高温固相脱氯(或碱洗除氯); 催化剂循环:闭锁料斗“无阀输送”。 几项新技术: 扇形筒:采用大直径、 激光、无纵焊缝结构 扇形筒变形试验(采用冲孔板与丝网)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9 反应器及再生器中心内网采用无纵焊缝结构、激光焊接技术 9 内网与内套筒相互独立。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D”型扇形筒 “T”型扇形筒:Optimizers
Optimizers及CatMax均价格昂贵。
CatMax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重整反应炉:“四合一”变为“二+二”
重整反应炉(F201/ F203)
重整反应炉(F202/ F204)
“二 二+二 二”重整反应炉 重整反应炉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重整反应炉效率提高至≥92%:
1)燃烧空气采用强制通风(空气预热),降低排烟温度(≯145℃); 2)采用长火焰燃烧器,改善炉膛温度场分布,提高传热均匀度,降低最高 管壁温度。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还原尾氢:单独设置螺杆式压缩机(1台,不设备机),使还原尾 氢送到增压机一段入口。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还原氢电加热器布置:
传统方法一:电加热器挂(悬臂支撑)在反应器上部还原段的侧面 弊病:容易使反应器顶部侧弯(倾斜) 传统方法二:框架顶部平台设置弹性支架支撑电加热器 弊病:遇到反应器温度骤变时弹簧位移不到位,需人工调节
当反应器很高(接近100米)时,两种方法均存在安全隐患。

三、SLCR技术大型化进展及技术特点
位移传感全自动控制升降装置: 工作原理: 作原 当被测点(反应器顶部)出现上下运动时,位移传感器组件的产生相
应电信号,通过电缆传递给微电脑控制箱,微电脑控制箱作出一系列动作:电机— 减速机—传动轴—滚珠丝杠副 滚珠 杠副—支撑板,保证支撑板上方设备(电加热器)与被测 支撑板 保 支撑板上方设备 电加热 与被测 点(反应器顶部)同步同高度运动。 由于电机可以正转和反转 从而可以实现同步向上或向下运动 由于电机可以正转和反转,从而可以实现同步向上或向下运动。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1、概述 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编辑、压缩、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的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子公司(工程处)的主要管理业务为:子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业务为:与具体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处理。如,招投标、预决算、施工组织与计划、合同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根据行业特点,我们通常将应用软件分为以下三类:①工具类 钢筋优化下料及统计技术、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技术、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凝土成熟测量、具有三维计算深基坑支护与支撑结构设计以及实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能与设计数据相衔接的三维图形算量技术、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竣工图纸绘制、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装饰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IP视频监控技术。②管理类 (1)项目级 工程报价、项目成本管理、进度计划控制、项目物资管理、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协同项目管理、三维CAD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多项目综合管理;工程设计方面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视化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化二维工程设计和三维协同设计集成技术、协同设计技术等。 (2)企业级 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材料采购管理、办公(OA)管理、图纸档案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转入施工阶段使用技术;知识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 ③标准类 基础信息编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WBS分类编码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其它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 ④信息化对需求的支持 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以光纤通讯为主,综合利用卫星通讯、数字微波、无线通讯、互联网等方式,建立起以总部为中心,向外呈星状辐射的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主要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

我国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的特点分析

我国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的特点分析 来自:交通科技作者:陈瑞华 摘要:根据我国的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讨论改性沥青的分类、使用范围、分级和感温性要求,分析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改性沥青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特点分析 1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各国改性沥青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根据聚合物类型的不同分类,将每一类型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美国AASHTO-AGC-ARTBA改性沥青建议标准中,路用性能只控制有限的几种性质,包括感温性、低温开裂、疲劳开裂、永久变形、老化、均匀性、纯度、安全和工作性等。然而,我国提出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对SBS类、SBR类、EVA和PE类改性沥青,指标包括了针入度(25℃,100g,5s)、针入度指数、延度(5℃,5mm/min)、软化点TR&B、运动粘度(135℃)、闪点、溶解度、离析和软化点、弹性恢复(25℃)、粘韧性、韧性、质量损失、针入度比(25℃)等多种性质。 2 改性沥青的分类和使用范围 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使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是SBS、SBR、EVA、PE。因此,将其分成为3类:①I类为SBS类,属于热塑性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1-A型和1-B 型适用于寒冷地区,1-C型适用于较热地区,1-D型适用于炎热地区及重交通量路段;②II 类为SBR类,属于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II-A型适用于寒冷地区,II-B和II-C型适用于较热地区;③III类为EVA、PE类,属于聚合物改性沥青,适用于较热地区和炎热地区,通

常要求软化点温度比最高月使用温度的最大日空气温度要高20℃。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初步选择如下改性剂:①为提高永久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和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②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和橡胶类改性剂;③为提高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和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④为提高抗水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 3 改性沥青的分级及感温性要求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以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作为分级的主要依据,其性能以改性后沥青感温性的改善程度,即针入度指数PI的变化为关键性评价指标。一般的非改性沥青的PI值基本上不超过-1.0,改性后要求PI大于-1.0。标准中规定了各种改性沥青不同等级的PI值的最低要求[1]。从改善温度敏感性的要求出发,改性后希望在沥青软化点提高的同时,针入度不要降低太多。在国外的标准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通常采用不同温度的针入度及粘度表示,但低温针入度与疲劳开裂有关。 4 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 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分类可知,同一类分级中的A、B、C、D主要是基质沥青标号及改性剂剂量的不同,从A到D意味着沥青针入度变小,沥青越硬,高温性能越好,相反低温性能降低。 SBS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并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采用软化点、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适用于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SBR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低温性能得到改善,以5℃低温延度作为主要指标,采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的低温延度可以反映沥青老化试验的延度严重降低的实际情况,采用软化点试验作为施工控制较为简单,主要适用于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使用。EVA及PE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高温性能明显改善,以软化点作为主要指标,主要适用于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 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是由聚合物和沥青结合料液相组成的多相混合系统,存在与产生改性效果的聚合物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非兼容性问题。如果不相容性过于严重,以致影响到贮存和操作使用,就会导致改性失败。因此,对不是现场制作马上使用的改性沥青,要求进行离析试验以限制离析,或者规定薄膜加热试验后的延度。然而,一种材料适用的离析试验对另一些材料可能并不适合,只是目前尚没有建立评价这种材料的不相容性的测定方法[2]。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安全要求是由克立夫兰杯闪点最低要求规定的,要求现场所使用的沥青闪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武器,本文从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企业竞争力优势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证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企业竞争优势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产业里,都有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强化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发展,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运营模式,运营理念的创新和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命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功能发挥。 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由于传统的管理

模式形成已久,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无法推动,而信息化技术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技术,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因此,至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突出计算机的管理的优势。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基础,而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基础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只是管理基础薄弱,致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发的力度很差,基本要求也很难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之上谈兵,成了无本之木。 3.落后的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高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看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长远的效益,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效益,而对其优势却半信半疑。所以,企业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领导者要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这种趋势,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改变传统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资源优势。 4.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个别的业务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普遍低于企业中其他管理和生产人员,导致企业信息队伍的人员流动过快,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

建造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建造师继续教育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技术条件工程建设标准

第五章技术条件(工程建设标准) 1.标准 引用的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若施工时期建设主管部门颁布新的规范、标准,则按照新的规范、标准执行。 2、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如果中标,中标人应按项目的进展需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点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向建设单位提交一式五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包括(不限于)以下: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工程简述,工程规模,工程承包范围,地质及地貌状况,自然环境,交通情况等。 1.2 工程特点 设计特点、工程特点、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环节分析等。 (二)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2.1 组织机构关系图 2.2 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 (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3.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要求内容全面,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施工队、材料站、指挥部等。确定现场指挥部(工程处)和工区的驻地,材料站的设置,施工工区与施工班驻地,主要交通道路和通讯设施。平面布置图采用A3纸,图面要求线条清晰、标志明确。 (四)施工方案 4.1 施工准备 简要叙述施工技术资料、材料、通讯、施工场地的准备,施工机械、施工力量的配置,以及生活设施等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4.2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4.3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的分析。 4.4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为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拟采取的措施。 (五)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5.1 工期规划及要求 用横道图反映各主要施工过程的计划进度,深度达到全面、准确、清楚的描述工程实施过程,从中可衍生出各种施工资源计划及其过程管理信息。 5.2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施工网络图应明确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工程施工的关键路线,并针对关键工序,提出确保工期拟采取的措施。 5.3 施工资源(人力、材料、机具、场地及进场道路、公共关系)计划 5.4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计划潜在问题,计划中的潜力及其开发途径等。 5.5 计划控制 程序、方法及制度等。

信息化施工应用技术

信息化施工应用技术 本工程将推广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保证信息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协同能力。 在本工程中推广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下表: 第一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构建了公司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合同、物资等。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序号项目管理项目内容 3)资金管理 4)成本分析 5 合同管理 1)创建合同管理目录,对合同进行分类管理; 2)能够导入主合同、投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文本、分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设 备租赁合同、劳务合同、内部承包合同和内部纵横向合同; 3)随时查阅并打印合同文本; 4)提供各类标准合同样本,快速编制合同; 5)能够添加合同的附加标注信息; 6)能够添加合同变更信息; 7)能够记录合同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合同评审信息、资信信息、分包商信息、违 约记录等,这些信息可以与变更、签证、索赔建立链接对应关系; 6 物资管理 功能主要有:供应商信息的管理;物资库存管理;物资的领用的统计和管理;物资 的调用、报损等记录;物资的耗用台帐;物资取样及实验记录;材料价格的统计分 析;其具体的功能如下: 1)物资计划 2)物资购与租赁 3)物资进场 4)库存管理 5)物资领用 第二节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我们采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是桌面型视频会议系统,它利用普通的PC 机、标准的桌面型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能够召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会议。还能够提供协同浏览,文档共享等附加功能,为公司和项目部间进行在线讨论,召开视频会议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多路视频图像切换 电子文档共享 会议控制 会议管理 第三节项目计算机局域网 1.局域网结构 施工现场建立覆盖整个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内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平台,覆盖总承包商、业主、各指定分包商、工程监理和联合设计单位,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对外联通国际互联网,并与联合体各公司总部相联。

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连续重整再生模块)技师理论知识试卷和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连续重整再生模块)技师理论知 识试卷 :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4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分,满分40分。) 1. 设备布置图中,非定型设备被遮盖的设备轮廓一般不画,如必须表示时,则用( )线表示。 A 、细实 B 、粗实 C 、细虚 D 、粗虚 $ 2. 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改造的是( )。 A 、原设计系统的恢复的项目 B 、旧设备更新的项目 C 、工艺系统流程变化的项目 D 、新设备的更新项目 3. 在技术改造方案中不应该包括( )。 A 、验收标准 B 、改造的主要内容 C 、预计改造的效果及经济效益 D 、计划进度安排 4. 企业培训的成功有赖于培训( )的指导与规范。 * A 、制度 B 、内容 C 、计划 D 、措施 5. 一般当压力大于( )以后时,石油馏分的焓值不能查有关的图表资料求得。 A 、 B 、1MPa C 、7MPa D 、10MPa 6. 消除误差源是在( )将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和根源加以消除。 A 、测量进行之前 B 、测量过程中 C 、测量后 D 、最后计算时 考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7. 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当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和达不到规定的功能水平时,即称为( )。 A 、发生故障 B 、功能失效 、 C 、发生事故或功能失效 D 、发生故障或功能失效 8. 单位重量催化剂的内、外表面积之和叫做( )。 A 、堆比 B 、孔体积 C 、孔径 D 、比表面积 9. 第二代IFP (Regen B )连续重整再生工艺中,催化剂的提升气是( )。 A 、氮气 B 、氢气 C 、空气 D 、水蒸汽 10. 第一代UOP 连续重整再生工艺的再生压力为( )。 A 、常压 B 、 C 、 D 、 》 11. “逆流”移动床重整与“顺流”移动床重整工艺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逆流”移动床重整的C 5+液收高 B 、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逆流”移动床重整催化剂的平均积炭量高 C 、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逆流”移动床重整的氢产率高 D 、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逆流”移动床重整的芳烃产率高 12. 某催化重整装置掺炼焦化汽油,为保证产品合格,下列调整错误的是( )。 A 、预加氢反应系统提温操作 B 、重整反应系统减少注水量 — C 、重整反应系统提温操作 D 、重整反应系统提压操作 13. 精制油初馏点不合格时,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 A 、调整蒸发脱水塔顶回流量 B 、调整蒸发脱水塔顶压力 C 、调整蒸发脱水塔底温度 D 、调整蒸发脱水塔液面 14. 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评价预加氢催化剂活性的是( )。 A 、预加氢反应耗氢量 B 、预加氢原料脱硫率 C 、预加氢原料芳烃转化率 D 、预加氢精制油辛烷值 15. 下列选项中,与加热炉热效率有关的操作参数是( )。 ! A 、加热炉炉膛温度 B 、加热炉过热空气系数 C 、加热炉瓦斯耗量 D 、加热炉出口温度 16. 氢脆现象是一种( )。 A 、化学腐蚀 B 、电化学腐蚀 C 、应力腐蚀 D 、均匀腐蚀 17. 下列各材质,不能用来制作预加氢反应器的是( )。 A 、0Cr13 B 、20# } C 、Mo Cr 14 12 D 、1Cr18Ni9Ti 18. 下列选项中,催化重整装置不可以采取紧急停车措施的是( )。 A 、重整循环机联锁停运 B 、反应系统法兰氢气大量外泄 C 、精制油水含量偏高 D 、系统燃料气中断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无法想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机器人居然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新的学习伙伴;教育游戏化成为另一种趋势,玩游戏也能够学习。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在英特尔举行的未来教育项目邯郸现场会上,向在座的教师发布了国际教育信息化涌现出来的十大新技术应用,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广泛兴趣。今天,小编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广大校长、教师了解教育信息化前沿参考。 1、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学习伙伴 目前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热点。机器人已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智能机器人具有革新的技术,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学习中同时具备益智学习工具、情境建设者、学习伙伴三个角色。作为机器人教育大国的日本近期开发的一款以机器人和投影设备为主的R-learning系统,主要用于协作儿童在故事场景中的设计和渲染,学生通过在绘制的故事场景中操控机器人来完成预设角色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案例】日本学者利用机器人作为协作学习伙伴 2013年,东京北九州大学、东京大学等四家科研机构的学者设计了职业发展学习中利用机器人作为学习伙伴的实验。教师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来协调开展学习讨论,学生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都可被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供师生随时调整协作学习活动的进展。 研究表明:1.机器人主持职业生涯协作学习活动与教师主持同样有效。2. 机器人可以创建一个比真人主持时更易于合作的环境。 2、3D打印技术颠覆学生动手实践 3D打印对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在: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特定事物,并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案例】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利用3D打印帮助学生完成“桥梁设计”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师在静力学课教学中讲授桥梁结构受力时,让学生们在课程中设计桥梁,并计算桥梁的受力情况。 1.学生运用软件设计桥梁,将想法变成三维图像。 2.完成桥梁作品设计,老师现场连线桥梁设计专家,专家通过大屏幕对学生作品做出点评。 3.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所设计的桥梁进行虚拟承重试验。 4.若因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桥梁跨塌,则小组学生共同讨论,重新设计桥梁. 5.并再次进行虚拟试验。试验成功后,各小组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桥梁部件,拼装成桥梁模型。 3、开源硬件夯实信息技术 “做中学”教学模式创客空间作为推动创客文化的一支主要力量,开展各类充满亲子氛围的DIY工作坊或手工课。 Intel推出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兼容的Galileo开发板,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创客活动,帮助怀揣新鲜念头并跃跃欲试的学生们把梦想变成现实。树莓派作为开源硬件的一种,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源硬件降低了硬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实现兼具“创造性”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

芳烃技术进展及成套技术开发

芳烃技术进展及成套技术开发 吴巍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概述了以生产BTX芳烃为目标的现代芳烃联合装置的主要工艺单元结构及其作用,介绍了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或抽提蒸馏、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对二甲苯吸附分离各单元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石化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情况。中国石化采用自主研发的芳烃成套技术,在海南炼化建成一套年产600kt PX 的芳烃联合装置,2013年底投产成功并已完成考核标定,结果表明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能耗明显降低,成套技术可靠、先进。 关键词:石油化工;芳烃;生产技术;发展 Advance in Aroma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Aromatics Complex Wu 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ct:The typical process scheme stucture and main purpose of a modern aromatics complex for BTX production are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f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catalytic reforming, aromatics extraction or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toluene disproportionation and transalkylation, xylene isomerization, and adsorptive seperation for PX recovery are introduc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SINOPEC has developed its proprietary aroma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successfully commercialized them in an aromatics complex with 600kt/a PX production capacity in Hainan Refinery. Keywords:petrochemical;aromatics production;technology;advance 1 前言 芳烃是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其中最简单且最重要的是苯、甲苯和二甲苯(包含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异构体),统称为BTX芳烃或轻质芳烃,也常常被简称为芳烃。芳烃具有较高的辛烷值,除苯之外,其最大用途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据统计,在总数约八百万种的已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占约30%,因而在化学工业中,BTX芳烃属一级基本有机原料,是生产纤维、树脂、橡胶等合成材料以及有机化工中间体和产品的重要基础原料。芳烃在国民经济和石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BTX芳烃用作基本有机原料时,不同产品的需求差异很大,其中苯和对二甲苯(PX)是最大的两个品种,2012年全球消费量分别达到43.5Mt、33.0Mt,二者在BTX芳烃消费总量中占比超过了80%,远高于一次生成的比例。因此,芳烃生产主要涉及芳烃生成、芳烃间转化和芳烃分离三类技术。 2 芳烃联合装置 石油芳烃是BTX芳烃的主要来源,生产BTX芳烃的原料已可拓展到液化气(LPG)、重整拔头油、凝析油等轻烃以及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等,但迄今仍以石脑油占绝大多数。主要通过石脑油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两个过程分别得到重整生成油及副产得到裂解加氢汽油,再经过一系列芳烃分离和芳烃间转化过程,即可得到各种芳烃产品作为石化原料。通常将生产苯、甲苯及二甲苯各异构体产品的装置称为芳烃联合装置。目前,典型的芳烃联合装置主要包括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或抽提蒸馏、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1作者简介:吴巍,男,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石油化工、有机化工产品和中间体合成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电话:010-********,Email:wuwei.ripp@https://www.360docs.net/doc/b95218050.html,。

浅谈连续重整催化剂反应再生控制(茂名石化)

浅谈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的控制与实现 倪海梅 (茂名石化炼油分部仪表车间,广东茂名525011) 摘要介绍了催化剂再生控制在茂名石化连续重整装置中的应用,着重论述几种特殊控制方案的 使用,并以装置中闭锁料斗的一些复杂控制方案为例论述控制方案的先进性。 关键词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再生控制CRCS控制方案 目前炼油重整工艺普遍采用的美国环球油公司(UOP)的连续再生式流程工艺,该工艺通过催化剂的连续再生,使反应器中的催化剂经常保持高活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收率。若没有催化剂再生段,反应段就不得不为催化剂再生而停车,烧去焦炭,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了催化剂再生段,重整装置在操作铂重整反应段时就不必为催化剂再生而停车,通过催化剂再生段中催化剂的连续再生以及铂重整反应段的连续操作实现连续重整工艺流程。该工艺对过程自动化控制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催化剂的连续再生控制应用国外的催化剂再生控制系统CRCS。 2006年茂名石化新建一套1.00Mt/a连续重整装置,其中催化剂再生部分由一套与反应部分密切相连又相对独立的设备组成。其作用之一是实现催化剂连续循环,之二是在催化剂循环的同时完成催化剂氧化再生。来自第四重整反应器积炭的待生催化剂被提升至再生部分,依次进行催化剂的烧焦、氯化(补氯和金属的再分散)、干燥、冷却。再生后的催化剂经闭锁料斗循环、提升至重整反应器顶部的还原段进行催化剂还原(氧化态变为还原态),然后再进入重整第一反应器。催化剂的循环和再生控制采用了自适应控制、斜坡控制、逻辑顺序控制、智能仪表等先进控制仪表和手段。 1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控制系统的组成 1.1催化剂再生控制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催化剂再生控制系统方框图 1.2催化剂再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连续重整催化剂控制系统CRCS是由两个程序电子系统(PES)组成,一个控制PES,一个保护PES。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就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与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与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与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与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与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与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 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 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 设定优化目标与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 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与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就是在虚拟环境下 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虚拟建造系统 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

国产连续重整技术的开发与发展(正文)

国产连续重整技术的开发与发展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徐又春 1 国产连续重整技术开发历程 连续重整技术主要包括重整反应技术、催化剂再生技术和反应系统与再生系统之间的连接技术,其难点在催化剂再生技术。洛阳石化工程公司(LPEC)和石油科学研究院(RIPP)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合作,与长岭、洛炼、广州等单位的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重整成套技术,其开发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 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以下简称LPEC)、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RIPP)和长岭分公司联合开发的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并成功运用于长岭15万吨/年固定床重整装置改造项目上。该技术采用了两个固定床反应器、两个移动床反应器和催化剂再生系统。装置已于2001年3月23日进油,实现开汽一次成功。2001 年11月23日该技术通过总公司技术鉴定,2002 年1月12日该项目通过国家计委的工程验收。长岭50万吨/年低压组合床重整装置因包含有“一套由两个反应器和一个再生系统构成的连续重整装置”,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连续重整技术水平。该技术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整催化剂连续再生技术,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重整成套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50万吨/年低压组合床重整项目被列为1998年国家计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中石化集团公司98年度“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获得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石化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 长岭分公司50万吨/年低压组合床重整装置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不是全连续重整(仅有后面两台反应器为连续技术,而前面两台反应器为固定床技术)、再生规模较小(催化剂循环量仅为260公斤/时)及反应压力太高(高分压力为0.7Mpa,目的是为了保护前面两个反应器的铂铼催化剂)。 1.2 洛阳分公司连续重整改造 在第一代连续重整技术的基础上, LPEC、RIPP和洛阳分公司联合开发了完全连续重整技术,并在洛阳分公司7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改造项目上实施。该项目于2003年9月立项、2004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5年7月12日重整进油、7月20日生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其开展应用情况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新建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市、县教育局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永昌七中作为信息化建设试点校。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市、县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工程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取得合作,得到政府、企业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学校极积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建设方略,配合移

动公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县教育局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5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4个,学生电脑280台,生机比达到9.4: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18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学校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 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 的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 的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