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 (1)母语与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7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机制 4.中介语 5.普遍语法 6.母语迁移 7.化石化 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 9.个体差异 10 认知风格 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1. 对比分析 (1). 对比分析 (2). 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 (3). 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2. 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 (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 (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 (4)偏误的五个来源 (5)偏误分析的贡献 (6)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初级汉语教学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班 二、课型 词汇课 三、教材 《中文》第二册修订版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四、教具 图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 词汇数量:18个 课文内容: 买东西 GoShopping 今年我六岁了,昨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家去买东西。妈妈给我买了蛋糕、 面包、牛奶和水果。爸爸给我买了笔、本子和我喜欢的玩具。哥哥和姐姐给我买了一张生日卡。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这一天,我真高兴。 六、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词语,熟练用文章中学到的重点词语造句子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教学难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复习旧课时间为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为1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时间掌握在5分钟) 《找朋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拍”、“着”、“拉” 默写词语“拍手”、“拉手” ﹙3﹚请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来再现“拍手”、“拉手”两个词语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认读:今年jīnnián(thisyear) 昨天zuótiān(yesterday) 生日shēngrì(birthday) 买mǎi(buy) 妈妈māmā(mother/mom) 爸爸bàbà(father/dad) 哥哥gēgē(elderbrother) 姐姐jiějie(sister/eldersister) 蛋糕dàngāo(cake) 面包miànbāo(bread) 牛奶niúnǎi(milk) 水果shuǐguǒ(fruit) 笔bǐ(pen) 本子běnzi(book/notebook) 玩具wánjù(toy) 真zhēn(indeed) 高兴gāoxìng(happy/glad/pleased) 给gěi(give) 东西dōngxi(thing) 唱歌chànggē(sing) ②部分词语扩展:举例造句。 ㈠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造词:买衣服 例句:我买了一件衣服 给:交付,送与,给予。 造词:给人 例句:我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真:确实,的确 造词:真的 例句:我真的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㈡买 买了 买了面包 妈妈买了面包。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 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EA) 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研究是以1967 年Corder 论文The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 的发表为标志的。1972 年,Selinker 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1984 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 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 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 (一) 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 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 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 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杜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指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指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首先,表现在调型上的错误。其次,俄罗 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缺陷上。第三,俄罗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还表现在在语流当 中的声调偏误和变调失误。” (二) 语音对比偏误分析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声调偏误负迁移母语非声调语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以英语学生、韩语学生、越南语学生为例,描写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上的语音偏误表现,简要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如母语的负迁移、汉语声调自身的特点、过度泛化以及教学因素,并认为无论对非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还是有声调母语的学习者,汉语声调都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一、引言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音都不可能没有声调的变化,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产生偏误最普遍的难点,以至于中国语汇中有了“洋腔洋调”这样的词语。 从汉语语音来看,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声、韵、调上都会产生偏误,本文仅就不同母语的外国学生在向目标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中,某一静态阶段的语音状况——汉语声调做一简要分析,分析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输出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及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的观察对象主要是汉语零起点及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平均年龄二十四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语言材料大多以对外汉语初级水平教材为主,方法是随机记录、统计、总结、分析。 二、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表现 1.无声调语言——以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 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很不习惯。主要表现为: (1)阴平55,读不到位,起点较低,但阴平调值是四声中掌握较好的一个,这个音类似英语平调。 (2)阳平35,往往起点太高,升不上去。有时尽管加大声音,把音拖长仍发不成升调,有的学生用英语的升调代替汉语的第二声,但是汉语的第二声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音高是渐升的,而英语是先平最后尾音很快上扬。他们会把阳平35,读成224、223、34或23。 (3)上声214,这是英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声调,反映出的特点是第三声无曲折,变成纯升调,失去降的部分,或低平后上升,类似第二声,表现为把第三声214读为24、34、224、334。他们常会用英语的曲折调代替汉语降升调。在连读三声中,把半三声读成全三声。(4)去声5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学生降不下去,有时会用英语降调读,但汉语的第四声是全降调,调值51。英语的降调,一般是半降调。 英语学生更大的困难在于词语一旦进入语流,英语腔调就浓厚起来。因为他们常常把声调与英语的语调相混。如把汉语陈述句中和疑问句句尾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升调,而把句尾重读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降调。例:初学汉语的英语学生发音。 例1:你是学生吗? 例2:我不是中国人。 例1是用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语调代替汉语声调,把“你”读成高平调,把轻声“吗”读成上扬的调子。 例2是用英语陈述句语调代替句末“人”字,把“人”读成降调。 有许多英语学生反映,记一个汉字,又要记音(声、韵),又要记声调,太麻烦了。这样他

英语-汉语-哈萨克语100句

英语-汉语-哈萨克语100句 1. I see.我明白了。Т?с?нд?м(Tusindim). 2. I quit! 我不干了! ?ойдым(Qoidym)! 3. Let go! 放手! ?ойбер(Qoiber)! 4. Me too.我也是。Мендесолай(Men de solai). 5. My god! 天哪! ??д?рет(Qudiret)! 6. No way! 不行! Болмайды(Bolmaidy)! 7. Come on.来吧(赶快) Кел(Kel)! 8. Hold on.等一等Т?рат?р(Tura tur)! 9. I agree。我同意?осылам(Qosylam)。 10. Not bad.还不错。Жаманемес(Jaman emes). 11. Not yet.还没。?л?бол?анжо?(A'li bolghan joq). 12. See you.再见。Хош(Hosh). 13. Shut up! 闭嘴! Жапаузы?ды(Jap auzynhdy)! 14. So long.再见。Хош(Hosh). 15. Why not? 好呀! (为什么不呢?) Ма??л!(Негеболмайд ы?)(Maqul!(Nege bolmaidy?)) 16. Allow me.让我来。Менк?рей?н.(Men koreiin.) 17. Be quiet! 安静点!Тыныш(Tynysh)! 18. Cheer up! 振作起来!?айрат?ыл(Qairat qyl)! 19. Good job! 做得好!Жарайсы?(Jaraisynh)! 20. Have fun! 玩得开心!Жа?сыойна(Jaqsy oina)! 21. How much? 多少钱?(Ба?асы) ?анша(Qansha)? 22. I'm full.我饱了。Тойдым(Toidym). 23. I'm home.我回来了。?йгежетт?м(Uige jattim). 24. I'm lost.我迷路了。Адасып?алдым.(Adasyp qaldym). 25. My treat.我请客。Мен?она??ылайын(Men qonaq qylaiyn.) 26. So do I.我也一样。Мендесолай(Men de solai). 27. This way。这边请。Былайтарты?ыз(Bylai tartynhyz). 28. After you.您先。С?зденкей?н(Sizden keiin). 29. Bless you! 祝福你! Батамдыберей?нса?ан(Batamdy bereiin saghan)! 30. Follow me.跟我来。Ма?ан?лес(Maghan iles). 31. Forget it! 休想! (算了!) ?ойшы (Ойлама)!(Qoishy!(Oilama!)) 32. Good luck! 祝好运!Ба?ы?жансын(Baghynh jansyn)! 33. I decline! 我拒绝!Бастарттым(Bas tartym)! 34. I promise.我保证。У?деберд?м(Wade berdim). 35. Of course! 当然了!?рине(A'rine)! 36. Slow down! 慢点!А?ырын(Aqyryn)! 37. Take care! 保重! ?з??д?к?т(O'zinhdi kut)! 38. They hurt. (伤口)疼。Ауырады(Awyrady). 39. Try again.再试试。Та?ыб?рсынапк?р(Taghy bir synap kor). 40. Watch out! 当心。Бай?а(Baiqa)!

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摘要:我们以云南大学中级班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作业中出现的偏误句子为研究语料,从组句偏误角度研究这些句子。通过借鉴汉语偏误分析理论,对这些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组句偏误类型。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按照HSK等级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对于汉语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汉语水平应该能够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但是,很多留学生对于课堂上听懂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又会遇到各种困难,产生各种偏误。因此,以水平等级为标准进行研究,便于我们发现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偏误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我们研究所用的语料来自曾在云南大学学习汉语的中 级班留学生的46本作业,其中作业类型分为用所给词造句,看图写句子,根据情景写句子等,共收集到偏误句子130个。 一、偏误的归类 在这些偏误句子中,有很多句子的偏误具有相似性,我们把具有相似性的偏误句子归为一类,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寻找偏误规律。如: (一)不看他不起眼儿,他已经通过了HSK8级。 (二)她很不足耐心,经常有始无终。 (三)我昨天玩游戏玩儿糟透了,果然失败了。 句子(1),混淆了“不”和“别”的用法,句子(2),混淆了“不足”和“缺乏”的用法,句子(3),“果然”的意思是“情况确实如此,表示情况与所预料的相符”,“结果”的意思是“情况达到最后的状态,表示事情发展的最后情况”,两个词语都可以用来说明结果是什么,但是两者的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留学生没有弄明白两者的区别,只看到了两词的相同之处,因而混淆了两词的用法。这些句子的偏误类型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混淆了相近或相似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把这些句子的偏误类型归结为一类。 我们对搜集到的全部语料进行了鉴别、整理,将这些组句偏误句子进行了归类,并统计出不同偏误类型在全部组句偏误中所占的比例,语义偏误一共59个,占45%,句式偏误32个,占25%,搭配偏误17个,占13%,语序偏误16个,占12%,生造词偏误6个,占5%。 二、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类型分析 留学生因不明白汉语的词汇意义或用法而出现的语义 偏误率占45%,这一偏误类型一直是困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的一项难题;句式偏误占全部偏误的25%,这一比例也是相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动,提升了淮安旅游和餐饮食的知名度、美誉度。淮安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大旅游活动,大力推介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淮安菜肴、小吃等系列美食产品,充分展示淮安传统美食的风采。 3.6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营销力度。 淮安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作用,以淮安饮食文化、美食为主要内容,电视、广播、报刊、网站要拿出适当的时段和版面开辟专栏,对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各旅游景点要有淮安地方风味小吃名点的介绍,主要旅游饭店、商场要有介绍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橱窗。淮安还要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出版《淮安小吃》、《淮安饮食文化》等专业书籍,介绍淮安传统食品、特色菜肴和传统小吃的掌故习俗、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尝精美的风味小吃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高岱明.淮安饮食文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 [2]吴雪华.美食淮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3]张寿山.淮安特色文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摘要:可能补语及其否定式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作者从误加、误代、错序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否定式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偏误类型及成因,进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可能补语留学生否定式偏误类型解决对策 一、可能补语简述 可能补语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说明由动词谓语表达的动作行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关于可能补语的类型,过去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分为两类,有的分为三类,有的分为四类。两类分法以王力(1985)和黄伯荣、廖序东等(1997)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爬得/不上)和“述语+得/不得”(动得/不得)两种形式。三类分法以丁声树(1961)、刘月华(1980)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结果/趋向补语、述语+得/不+了(1iao)、述语+得/不得三种。四类分法以赵元任(1979)为代表,他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述语+得/不+了(来)、述语+得/不得和词汇的可能性(来得/及)四种。现在学术界一般采用了三类的说法,本文所采用的可能补语也主要依据刘月华的说法的第一类来研究留学生在可能补语否定形式方面出现的偏误。 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看得见看不见(动词+结果补语) 写得完写不完(动词+结果补语) 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动词+结果补语) 进得去进不去(动词+趋向补语) 拿得出来拿不出来(动词+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类型 可能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使用,常常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偏误。 笔者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对留学生关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问题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出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成因,并借此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鲁健骥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主要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1.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形式造成的。如: (1)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得见。(误) 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听不见。(正) (2)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不能说得上来。(误)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说不上来。(正) (3)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不能搬得出去。(误) 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搬不出去。(正) 此处该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地方,学生多用能愿动词代替,产生这种偏误的学生多是英语国家的,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可能补语对应的形式而有与能愿动词相对应的助动词can’t,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偏误,产生例(1)到(3)的偏误,产生这一偏误的还在于留学生对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或老师教授方法不得当,如留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法点时,老师可能会讲授可能补语的基本涵义。 动词+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能做某事, 动词+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不能做某事。 如:看得见→能看见进得去→能进去 看不见→不能看见进不去→不能进去 这种讲授法学生会将这一规则泛化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用能愿动词不能+可能补语,而忽视可能补语的限制条件,可能补语与“不能”不可以共存。 2.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常出现在一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4)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了。(误)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正) 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动作变化结果等。因此,一般用于未完成的动作或临时变化的情况。所以动词或补语后一般不能用完成意义的“了”。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仍在于对于目的语规则泛化,学生在习得“了”表示完成意义之后,以为任何一个动词后都可加“了”表示完成,忽视了可能补语的局限性。类似的病句还有(5)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了那梯子。(误) 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那梯子。(正) 3.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位置造成的偏误,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时造成的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宾语位置一般在可能补语之后,或主语之前,但留学生常造出下列病句: (6)我看这本书得懂。(误) 我看得懂这本书。(正) 这本书我看得懂。(正)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赵雪莲 49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早安汉语:老外去哪里学中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分布着汉语学校。一般来说,为了有效率地学好汉语,老外一般要在中文学校系统的学习汉语。当然,有的外国人也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自学。 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的老师说,杨外长的“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之说,虽然加了个“之一”,但是还是让许多外国人感到吃惊,因为在大多数外国人看来英文应该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以至于后面用英语提问的意大利记者不得不为自己解嘲:“很抱歉,我得用英文提问,因为我是属于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觉得中文好象并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中文是不是难学,这个问题放大了看就是对教授中文的中文学校的询问,因为好的中文学校会让你觉得中文非常容易。中国的老外在哪学汉语?早安汉语的许多学生都说对杨外长的话表示非常赞同,中文的确不难学,只要你树立好积极的学习态度,跟随着老师的步骤认真的学习,把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学好中文。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如果是想要自学中文的话,那么必须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目前,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普及,各种汉语教材层出不穷。然而,汉语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词汇上来说,都十分丰富,现在市场上的任何一本汉语教材都不可能涵盖汉语的所有词汇和表达方式。相对的,网络上有着无穷的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学习效果要比购买单一的教材要好的多。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国人都需要学习中文?有的外国人想学习中文,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喜欢。有的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文字,甚至把汉字作为纹身图案。有的外国人学中文则是出于无奈,中文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学,但为了在中国工作或是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中文。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语翻译发展机遇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7028780.html,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语翻译发展机遇探析 作者:肯巴提·努尔兰别克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7期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跨文化背景,使得语言的翻译成为了交流、沟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带给哈薩克语翻译的机遇,种种机遇为哈萨克语翻译注入新鲜活力,哈萨克语翻译将有可能顺势形成专业体系,并为国内其他小语种、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作出示范。 关键词:“一带一路”;哈萨克语;翻译;机遇 一、引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辐射范围广,已连接周边将近60多个国家,涉及语言至少65种,除去我们众所周知的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外语外,还包括我国部分跨境民族使用的语言,如哈萨克语、蒙古语、朝鲜语等。哈萨克族作为跨境民族之一,在国内有着15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着与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相同的哈萨克语。“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哈萨克语应用、哈萨克语翻译,扩大了使用范围,带来了无限机遇。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语翻译发展机遇 (一)哈萨克斯坦现行语言政策提供的翻译舞台 哈萨克斯坦国内人口目前1700多万,由130多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66%,人数在1100万左右。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哈萨克斯坦国内俄语使用普及化。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语言政策根据国内语言受众者的情况,不断调整、细化。1993年《宪法》、1997年的《哈萨克斯坦语言法》、《2001年-2010年语言使用和发展国家纲要》[1]等相关国家法规都强调了哈萨克语为国家语言,俄语为族际语言的地位,指出掌握哈萨克语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国家总统应该能够自如使用哈萨克语。政府不断完善的语言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语以及民族认同感的提高都在逐步提升哈萨克语作为国语的地位,使其逐渐实现了从“厨房用语”到渐渐被广大行业所接受并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哈萨克语和俄语很有可能继续处于“双语并用”的地位,但哈萨克斯坦国内使用哈萨克语的哈萨克族和非哈萨克族人数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全球哈萨克语学习者、使用者也将增多,在语言使用的保障下,哈萨克语翻译也将随之发展起来。 (二)政策对接刺激哈萨克语翻译专业的形成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知识讲解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 板

初级汉语教学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班 二、课型 词汇课 三、教材 《中文》第二册修订版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四、教具 图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 词汇数量:18个 课文内容: 买东西 Go Shopping 今年我六岁了,昨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家去买东西。 妈妈给我买了蛋糕、面包、牛奶和水果。爸爸给我买了 笔、本子和我喜欢的玩具。哥哥和姐姐给我买了一张生日卡。我们一起唱生日歌,这一天,我真高兴。 六、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词语,熟练用文章中学到的重点词语造句子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教学难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复习旧课时间为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为1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时间掌握在5分钟) 《找朋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拍”、“着”、“拉” 默写词语“拍手”、“拉手” ﹙3﹚请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来再现“拍手”、“拉手”两个词语 2. 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认读:今年jīn nián (this year) 昨天zuó tiān (yesterday) 生日 shēng rì (birthday) 买 mǎi (buy) 妈妈 mā mā (mother/mom) 爸爸 bà bà (father/dad) 哥哥 gē gē (elder brother) 姐姐 jiě jie ( sister/elder sister) 蛋糕 dàn gāo (cake) 面包 miàn bāo (bread) 牛奶 niú nǎi (milk) 水果 shuǐ guǒ (fruit) 笔 bǐ (pen) 本子 běn zi (book/notebook) 玩具 wán jù (toy) 真 zhēn (indeed) 高兴 gāo xìng (happy/glad/pleased) 给 gěi (give) 东西 dōng xi (thing) 唱歌 chàng gē (sing) ②部分词语扩展:举例造句。 ㈠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造词:买衣服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十个句子偏误及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十个句子偏误及分析 1、你也是,天冷,<保重>身体。(柬埔寨、男、25岁) 析:对目的语(中国)语言环境了解的缺失,“保重”常用在正式,庄重的场合。 2、我们经常去<了>步步高。(马达加斯加、女、24岁) 析:“了”字滥用,留学生常常把它看成一个完全的语法标志, 并且把它与英语中的某个语法范畴等同起来。 3、你觉得我们<的>昨天的表演怎么样?(马达加斯加、女、23岁) 析:“的”字滥用,凭感觉的字觉得该字使用频率高,就喜欢在词语后面都加“的”字。 4、谢谢你的水果<送给我们>,你<很非常>好呀!(马达加斯加、女、23岁) 析:如果作谓语或状语的形容词前边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 就不能再用“很” ; 形容词谓语后边带状态补语时,它前边的“很”也不能再出现。教学中比较强调弱化的“很”的使用,而在学到其他程度副词修饰谓语或状态补语( 由形容词充任) 的时候, 却没有同时说明这时应该去掉“很” , 引起学生的误会,以为“很”总是跟着形容词的, 于是便出现了其他副词状态与“很”并用,或者状态补语与“很”并用的偏误。 5、明天<要还>去看电影。 析:语法结构错序,可能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6、我<一向>身体不舒服。(韩国、男、22岁) 析:错误概念的形成,将“一直”和“一向”两个概念错误的等同起来 7、我对中国<很有意思>。(韩国、男、22岁) 析:错误概念的形成,将“感兴趣”和“有意思”两个概念错误的等同起来。 8、今天<>很好的天气。(韩国、男、22岁) 析:遗漏,“是”没有具体的意思,不符合母语国家的语法习惯。 9、下飞机时,我们的<护照被>机场的警察检查了。(英国、男、二十多岁?) 析:母语的负迁移,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往往将“被”字句等同为被动语态。 10、<既然>房间小,但是床和柜子还行。(马达加斯加、男、24岁) 析:关联词语的错误搭配,相比缺省关联词语而言,有关于关联词语配合使用的意识,但未能真正掌握好它们的用法,没有真正掌握意思。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三、“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五、“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

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对比分析

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分别就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多义词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二者相同点、不同点。从词汇的角度,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 【关键词】词义;对比;意义 【中图分类号】H236 【文献标识码】A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汉民族长期从事农耕,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哈萨克语中反映牲畜业的词汇很丰富,区别羊、马、牛、骆驼等主要牲畜的词汇很细致,牲畜会因性别、年岁、毛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汉民族对农业、农时观察细致,涉及这方面的词汇分类细致。 一、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对比 (一)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的相同点 (1)从词义构成来说,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都由核心意义、附属义构成。附属义又包含色彩义、语体义、搭配义,色彩意义包含感情色彩、形象色彩。 (2)从意义构成来说,都可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3)两种语言的词义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词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都从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或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了一些词汇作为借词,而且这些借词的吸收各从古至今一直都未间断。 (4)词义中都存在为表示避讳和禁忌、鄙俗而产生的词,但因民族

特点避讳的方向不同。 汉语中一些源于中国古代封建阶级制度的避讳语、禁忌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亡了。但现在一些避免直接提到的避亵语和多用于书面语的委婉语仍在使用。如“闹情绪”“去洗手间”等。而哈语词义由于哈萨克族的有些避讳是全民性、普遍性的,所以当前使用含蓄语言委婉表达不便直说的且涉及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二)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的不同点 (1)相同词义的词语一旦互译时,词性却不对应:如哈萨克语中“奇观”是动词,而汉语中却只能作为名词。哈语中的“nemene” 翻译成汉语时有两个意义,代词:“什么?什么东西?”名词:“重孙”。 (2)相同的词语指代不同的色彩意义,带来不必要的交流障碍,易引起矛盾、误会。数字代表的感情色彩不同。两种语言的词义中对一些动物的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如:汉语中与狗相关的词义多是贬义,而哈语中多是褒义。哈萨克族忌讳偶数,喜欢奇数,汉族正好相反喜欢偶数。一些颜色词所代表的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汉语与“白”有关的词义多消极,而哈语中与“白”有关的词义多表示积极。 (3)不同的民族特点决定了不同领域的词汇的丰富不同。哈萨克语中畜牧业的词汇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种牲畜除了有统一的称谓以外,按年龄、性别、毛色都有不同的称谓。b?je母马aj??r 公马qul?n 半岁马?aba??一岁马taj两岁马qunan三岁公马bajtal三岁母马;绵羊qoj一岁绵羊qoz?两岁绵羊tusaq三岁绵羊sawl?q。 (4)汉语中词的色彩义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句子里是不断变化的。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09级二班王苗苗 一,语料来源(以下句子来自一位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这些句子是该留学生在做HSK五级模拟题的作文题时出现的) 1,“太”VS“很” (1)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不用再复习了)” (2)这家健身房费用不贵,还有运动环境也太好,所以年轻人去这个地方锻炼自己的身体。 (3)你买的这件衣服太好,我很喜欢。 2,“不能” (1)我觉得自己没有担心,没有紧张,但是现在我不能睡觉了。 (2)(别人对我说:“你的准备已经太好了。”)可是,我不能停止,一直准备。(3)你的声音太小了,我不能听见。 二:鉴别偏误 由以上句子看出是有规律的偏误 第一组,“太”的用法都是不正确的,应用作“很”。你的准备已经很好了;运动环境也很好。这件衣服太好了,或者是这件衣服很好,我很喜欢。 第二组,“不能”用的不准确,“没有”和“不”的用法不准确,应为“不担心,不紧张,但是现在我睡不着觉了”,“不能停止”改为“没有停止”“不能听见”改为“听不见”。 三:偏误分类 第一组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正确掌握“太”的用法,“很”的用法,以及“太”和“很”在语用上的区别。第二组的(2)也属于词汇方面的偏误,没有掌握“没有”和“不”表示否定时的区别。 而第二组中的(1)(3)则属于语法方面的偏误。 同时,这两组偏误也属于语内偏误,由于学习者对“太”和“不能”的用法不全面,才产生这种偏误的。 四:解释偏误的原因 这两组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 第一组,可以看出该生没有掌握好“太”和“很”的区别。属于副词“太”的多度泛化。 “太”和“很”都是副词,在程度上,“太”比“很”更深一些。“太”表示程度高是“过分”的意思,即这种程度高已经超高常规标准或程度,超过适当的承受限度,难于接受。并且“太”有主观评价性,多用于赞叹,句末常带“了”。而“很”,是个典型的程度副词,其本身的客观性很强,多用于陈述、描写或客观评价的句子。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鲁健骥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 探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语法偏误在各种语法形式上的表现, 以及学习策略—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与教学失误对语法偏误产生的影响。我们的做法是, 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 共得1 92 项, 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词语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 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短语( 如介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项目, 包括各句子形式(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 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 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 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 以外, [ 都]? 除了? 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