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散热片设计准则(参考)

暖气散热片设计准则(参考)
暖气散热片设计准则(参考)

散热片设计准则(参考)

暖气散热片设计一般准则

一、自然对流散热片设计

——暖气散热片的设计可就包络体积做初步的设计,然后再就暖气散热片的细部如鳍片及底部尺寸做详细设计

1、包络体积

2、暖气散热片底部厚度

良好的底部厚度设计必须由热源部分厚而向边缘部份变薄,如此可使暖气散热片由热源部份吸收足够的热向周围较薄的部份迅速传递。

底部之厚度关系底部厚度和输入功率的关系

3、鳍片形状

空气层的厚度约2mm,鳍片间格需在4mm以上才能确保自然对流顺利。但是却会造成鳍片数目减少而减少散热片面积。

A、鳍片间格变狭窄-自然对流发生减低,降低散热效率。

鳍片间格变大-鳍片变少,表面积减少。

B、鳍片角度鳍片角度约三度。

鳍片形状

鳍片形状参考值

C、鳍片厚度

当鳍片的形状固定,厚度及高度的平衡变得很重要,特别是鳍片厚度薄高的情况,会造成前端传热的困难,使得暖气散热片即使体积增加也无法增加效率

鳍片变薄-鳍片传热到顶端能力变弱

鳍片变厚-鳍片数目减少(表面积减少)

鳍片增高-鳍片传到顶端能力变弱(体积效率变弱)

鳍片变短-表面积减少

4、暖气散热片表面处理

暖气散热片表面做耐酸铝(Alumite)或阳极处理可以增加辐射性能而增加散热片的散热效能,一般而言,和颜色是白色或黑色关系不大。表面突起的处理可增加散热面积,但是在自然对流的场合,反而可能造成空气层的阻碍,降低效率。

二、强制对流暖气散热片设计

——增加热传导系数

(1) 增加空气流速这个是很直接的方法,可以配合风速高的风扇来达成目的,

(2) 平板型鳍片做横切将平板鳍片切成多个短的部分,这样虽然会减少散热片面,但是

却增加了热传导系数,同时也会增加压。当风向为不定方向时,此种设计较为适当。(如摩托车上的散热片)

暖气散热片横切

(3) 针状鳍片设计针状鳍片散热片具有较轻及体积较小的优点,同时也有较高的体积效率,更重要的是具有等方向性,因此适合强制对流暖气散热片,如图九所示。鳍片的外型有可分为矩形、圆形以及椭圆形,矩形散热片是由铝挤型横

切而成,圆形则可由锻造或铸造成型,椭圆形或液滴形的散热片热传系数较高,但成型比较不易。

(4) 冲击流冷却利用气流由鳍片顶端向底部冲击,这种冷却的方式可以增加热传导性,但是须注意风的流向配合整体设计。

针状鳍片散热片辐射状鳍片散热片

(3) 对于常见的风扇置于散热片上方的下吹设计,由于须配合风扇特性,因此需做更精确的设计。轴流风扇由于有旋转效应,同时轴的位置风不易吹到,因此许多散热片设计成辐射状,如图十所示。也有些散热片的顶端设计成长短不一或是弯曲的形状用以导风。另外种方式是采用侧吹的方式,一般而言,侧吹方式的散热片由于气流可吹过鳍片,而且流阻较少,因此对于高且密的鳍片而言,配合顶端加盖设计以防止气流旁通(bypass),侧吹式比下吹式可有更好的效果。

三、暖气散热器设计规范/经验

暖气散热片的设计注意事项

1: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2:若散热片放置利于空气流通,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3:铜.铝导热效率高,是散热材料的首选.

4:增加暖气散热片的厚度比增加长度更有效(我司经验所得).

5: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可抗氧化腐蚀,提高辐射能力,稳定散热效果.

6:加工的经济实用性.

散热同等条件下的效果对比:

质量轻

氧化使用寿命长

不氧化使用寿命短

开槽散热效果好

不开槽散热效果差

叶片密度大散热效果好(加风扇更好)

叶片密度小散热效果差(加风扇好)

叶片高度高散热效果好(加风扇更好)

叶片高度低散热效果好(加风扇好)

底面厚度厚吸热量大一点,散热量不一定。相对会好一点。

底面厚度薄吸热量小一点,散热量不一定。相对会差一点。

四、散热器选择原则

用户选配散热器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模块工作电流大小,以决定所需散热面积;②使用环境,据此可以确定采取什么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强迫风冷、还是水冷;③装置的外形、体积、给散热器预留空间的大小,据此可以确定采用什么形状的散热器。一般而论,大多数用户会选择铝型材散热器。

五、散热器设计步骤

通常散热器的设计分为三步

1: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设计散热器轮廓图。

2:根据散热器的相关设计准则对散热器齿厚、齿的形状、齿间距、基板厚度进行优化。3:进行校核计算。? 自然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

? 考虑到自然冷却时温度边界层较厚,如果齿间距太小,两个齿的热边界层易交叉,影响齿表面的对流,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自然冷却的散热器齿间距大

于12mm,如果散热器齿高低于10mm,可按齿间距≥1.2倍齿高来确定散热器的齿间距。

? 自然冷却散热器表面的换热能力较弱,在散热齿表面增加波纹不会对自然对流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建议散热齿表面不加波纹齿。

? 自然对流的散热器表面一般采用发黑处理,以增大散热表面的辐射系数,强化辐射换热。? 由于自然对流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所以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基板及齿厚应足够,以抗击瞬时热负荷的冲击,建议大于5mm以上。

? 强迫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

? 在散热器表面加波纹齿,波纹齿的深度一般应小于0.5mm。

? 增加散热器的齿片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挤压设备及工艺已能够达到23的高宽比,国内目前高宽比最大只能达到8。对能够提供足够的集中风冷的场合,建议采用低温真空钎焊成型的冷板,其齿间距最小可到2mm。

? 采用针状齿的设计方式,增加流体的扰动,提高散热齿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当风速大于1m/s(200CFM)时,可完全忽略浮升力对表面换热的影响。

散热片的设计与应用方式

散热片的应用方式 ?散热片的应用方式散热片的选用,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热阻的概念来设计,热阻是电子热管理技术中很重要的设计参数,定义为 R=ΔT / P 其中ΔT 为温度差, P 为晶片供之热消耗。热阻代表元件热传的难易度,热阻越大,元件得散热效果越差,如果热阻越小,则代表元件越容易散热。 IC 封装加装散热片之后会使得晶片产生的热大部分的热向上经由散热片传递,由热阻所构成之网路来看,共包括了由热由晶片到封装外壳之热阻 Rjc,热由封装表面到散热片底部经由介面材料到散热片底部之热阻 Rcs,以及热由散热片底部传到大气中之热阻 Rsa 三个部分。 Rjc 为封装本身的特性,与封装设计有关,在封装完成后此值就固定,须由封装设计厂提供。 Rjc=(Tj-Tc) / P Tj 为晶片介面温度,一般在微电子的应用为 115℃~180℃,而在特定及军事的应用上则为 65~80℃。 Ta 的值在提供外界空气时为 35~45℃,而在密闭空间或是接近其他热源时则可定为 50~60℃。 Rcs 为介面材料之热阻,与介面材料本身特性有关,而散热片设计者则须提供 Rsa 的参数。 Rcs=(Tc-Ts) / P Rsa=(Ts-Ta) / P Rcs 和表面光滑度、介面材料的材料特性以及安装压力以及材料厚度有关,由於一般设计时常会忽略介面材料的特性,因此需特别注意。由热阻网路来看,可以得到热阻的关系为 Rja=Rjc+Rcs+Rsa=(Tj-Ta) / P 散热片的作用即是如何使用适当的散热片使得晶片的温度 Tj 保持在设定值以下下。然而散热设计时必须考虑元件的成本,图三则为几种传统散热片及元件的成本和性能估算,性能佳的散热片成本一般较高,如果散热量较小的设计,就可以不必用到高性能高成本的散热元件。散热设计时必须了解散热片的制作成本及性能的搭配,才能使散热片发挥最大效益。 散热片的材料 ?传统散热片材料为铝,铝的热传导性可达 209W/m-K,加工特性佳,成本低,因此应用非常广。而由於散热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於散热片材料热传导特性的要求也更为殷切,各种高传导性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铜的热传导率 390W/m-K,比起铝的传导增加 70%,而缺点是重量三倍於铝,每磅的价格和铝相同,而更难加工。由於受限於高温的成型限制,无法和铝同样挤型成形,而铜的机械加工花更多时间,使加工机具更易损毁。然而当应用的场合受限於传导特性为重点时,铜通常可作为替代之用,此外利用铜做为散热片的底部可提升热传扩散的效率,降低热阻值。

散热片(heat sink)检验规范

散热片(heat sink)检验规范 目的:此规范之目的用于判断Heat Sink产品外观之可接受及不可接受之标准。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制程技术制作之Heat Sink外观检验。(若客户的特殊要求时,以该合约要求之文件优先。) 规格文件优先权:当遇到不同规格文件冲突时,请依以下优先权 3-1 针对限度样品或允收条件所订定之规格 3-2 采购订单或指定之合约 3-3 Delta工程图面及规格 3-4 此份外观检验规范 抽样标准:依据MIL – STD - 105E 收样表,一般检验水准Ⅱ,AQL 1.0 抽样标准实旋抽样检验。 检验环境条件、设备及表面等级: 5-1 检验环境条件: 5-1-1 温度及湿度:常温20℃±8℃、湿度:常湿45%~85%。 5-1-2 照明:400~500烛光之白色萤光性照明设备,眼睛与受检面成45°左右。 5-1-3 目视距离:表面Class A / B 45cm,Class C 60cm。 5-1-4 检验时间:表面Class A 10秒/面,Class B 5秒/面,Class C 3秒/面。 5-2 检验设备:透明塑胶尺、游标卡尺、高度规、工作平台、表同粗度计、投影仪等。 5-3 表面等级:Class A表面检视时必须翻转检视面以得到最大反射光线,Class B / C 表面检视时则不可翻转检视表面。于检视表面时不可使用辅助之仪器将检视面放大,负责检视人员也必须经过适当这训练。请依以下检视图示 Class A (Viewing Conditions) Class B (Viewing Conditions) Class C (Viewing Conditions) 检验标准: 6-1 成品外观:依台达电子工程图面。 6-2 供应商提供相关品质证明文件: 6-2-1 材质证明文件 6-2-2 出货检验报告(EX:尺寸、拉拔力量测试数据、膜厚测定资料等。)

室内装修设计方案

室内装修设计方案 郭兴瑞 二〇一二年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任务需求 一、房屋说明 工程地点:西泽家园云庭院7号楼一单元502室 形式结构:二室一厅一厨一卫 房屋类型: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为74.42m2,实际使用 面积56m2。 面积大小:(单位:cm) 1、客厅:660×330×273,窗户76×145,窗台76×204,入户门96×216,墙厚24 2、大卧室:510×267×273,窗户146×145,门84×216,墙厚28.6 3、小卧室:301×270×273,窗户144×144.5,门85×214,墙厚30 4、卫生间:209×159×273,门77.5×214,墙厚16,马桶轴距34,马桶浴室柜侧距94 5、厨房:270×179×275,窗户146×143,门78×216,墙厚29 6、走廊顶:207×95 二、2室1厅的结构,希望客厅可以设计得大点,因为是小户 型,所以希望户型设计合理,功能齐全。 三、设计时要留下足够的空间来考虑贮物功能,可考虑在有

限的空间里设计多种储物柜。 四、总体原则:经济适用,保证安全,布局合理,智能化 第二节任务说明 1、为了在施工期间保证装修质量,减少矛盾,在缺乏户主装修思路的情况下拟定本方案,以便在装修过程中及时传达户主装修意愿,保证工程顺利。 2、避免错装,减少住户不必要损失。 3、为保持家装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整体感,请各装修师傅在装修过程中进行连贯操作,这不仅是某道工序应由专人负责施工,在施工的时间上也要注意连贯,以免出现不良的装修后果。 4、因非专业人员,本方案若有不合理之处,望请各位师傅包涵,莫要笑话,及时沟通并提出宝贵建议,不胜感激。

散热器方案设计

“铭昊欣”散热器设计方案 一、散热方案概述 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将更强大的功能集成到更小组件中,温度控制已经成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挑战之一,即在架构紧缩,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带走更大单位功率所产生的更多热量。因此,必须加快散热速度,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工作温度,使其不超过极限范围,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延长寿命。 二、散热原理 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是由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的方式,CPU和散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通过循环将温度均匀化,目前的散热器在散热片上添加风扇便是一种强制对流法,电脑机箱中的散热风扇带动气体的流动也属于"强制热对流"散热方式。辐射顾名思义就是将热能从热源直接向外界发散出去,该过程与热源表面颜色、材质及温度有关,辐射的速度较慢,因此在散热器散热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这三种散热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在日常的热量传递中,这三种散热方式都是同时发生,共同发挥作用的。

三、散热方案设计 对于CPU散热器,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散热器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前者常见的是风冷散热器,而后者常见的就是散热片。进一步细分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液氮制冷等等。 其中风冷散热器是最常见的,而且简单易用,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 风扇是风冷散热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散热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散热器的工作噪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风扇在风冷散热器中的职责为:凭借自身的导热作用,令空气以一定的加速度、一定的方式通过散热片表面,利用空气与散热片表面的热交换从而带走散热片上堆积的热量,从而实现“强制对流“的散热方式。 1.参数: 一款风扇的品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为性能与寿命,其次便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工作噪音;此外,还必须注意风扇的其他电气要求规格与功率。 2.风量: 风量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

远 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 设计管理中心

一、基本规定 1、根据《散热器采暖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实际工作要求,使得在常用的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中,散热器采暖 系统模块化、标准化,特制定本标准作为技术储备。 2、标准中住宅的集中热水供暖系统应能实现分户热计量及分室控温。 3、由于进流系数较小,标准中不应采用两通恒温阀加跨越管的水平单管跨越式户内系统。 4、为了加大进流系数,标准中推荐根据情况从以下两种做法中选择:在水平双管式系统的每组散热器前加恒温 控制阀的做法;在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每组散热器前加三通阀的做法。 4、散热器支管连接方式的修正系数较小为好,宜采用同侧上供下回(?柱=1.0,?铜铝复合柱翼=1.0);异侧上供下回 (?柱=1.0,?铜铝复合柱翼=0.96)。不宜采用无隔板同侧底部供回(?铜铝复合柱翼=1.14);异侧底部供回(?铜铝复合柱翼=1.08);异侧下供下回(?柱=1.25,?铜铝复合柱翼=1.10)。 5、散热器安装形式宜为上部敞口,当需隐蔽时:凹槽内上部距墙宜大于100mm,明装上部距离台板宜大于150mm, 装在罩内时上下部开口高度宜大于150mm。

二、设计内容 1、住宅散热器采暖户内管道安装应暗埋敷设在垫层预留沟槽内,用卡子稳妥固定在地面上。 2、户内供暖管道材料选择: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聚丁烯管(PB)和无规共聚丙烯管(PP-R)。并应根据使 用条件分级、工作压力确定管道级别S。 3、室内散热器支管上,应设置恒温控制阀,或调节性能良好的手动阀。材质均为铜质。 4、暗装散热器设温控阀时,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放置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5、片式组对柱形散热器每组片数不宜超过25片,组装长度不宜超过1500mm。当散热器片数过多,可分租串 联时,供回支管宜异侧连接。 6、散热器选用原则:承压能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当选用钢制、铝制、铜制散热器时,为降低内腐蚀应对 水质提出要求(含氧量小于0.1mg/L;一般钢制PH=10~12;铝制PH=5~8.5;铜制PH=7.5~10 )的连续供暖系统不宜采用铝合金散热器。 7、散热器布置原则:有外窗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等房间的散热器宜布置在窗下,散热器底部距地200mm; 卫生间采用卫浴型挂式散热器,安装位置在洗衣机侧上方或座便正上方,底部距地1.0米;厨房采用挂式散热器,安装位置在外墙无排烟道一侧,底部距地1.1米;南侧小户型厨房采用常规散热器,位于门一侧,距地 0.2米。厨房、卫生间散热器距墙预留粘接瓷砖的厚度。

1.采暖暖气片施工方案

采暖工程 一、材料要求: 散热器(铸铁、钢制):散热器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散热器不得有砂眼、对口面凹凸不平,偏口、裂缝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致等现象。翼型散热器翼片完好。钢串片的翼片不得松动、卷曲、碰损。钢制散热器应造型美观,丝扣端正,松紧适宜,油漆完好,整组炉片不翘楞。 散热器的组对零件:对丝、炉堵、炉补心、丝扣圆翼法兰盘、弯头、弓形弯管、短丝、三通、弯头、油任、螺栓螺母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丝扣端正,松紧适宜。石棉橡胶垫以1mm厚为宜(不超过1.5mm厚),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其它材料:圆钢、拉条垫、托钩、固定卡、膨胀螺栓、钢管、冷风门、机油、铅油、麻线、防锈漆及水泥的选用应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二、主要机具: 机具:台钻、手电钻、冲击钻、电动试压泵、沙轮锯、套丝机。 工具:铸铁散热器组对架子,对丝钥匙、压力案子、管钳、铁刷子、锯条、手锤、活扳子、套丝板、自制扳子、錾子、钢锯、丝锥、煨管器、手动试压泵、气焊工具、散热器运输车等。 量具:水平尺、钢尺、线坠、压力表。 二、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编制组片统计表→散热器组对→外拉条预制、安装→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散热器安装→散热器冷风门安装→支管安装→系统试压→刷漆 按施工图分段分层分规格统计出散热器的组数、每组片数,列成表以便组对和安装时使用。 (二)各种型号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组对: 组对前要备有散热器组对架子或根据散热器规格用100×100木方平放在地上,楔四个铁桩用铅丝将木方绑牢加固,做成临时组对架。 组对密封垫采用石棉橡胶垫片,其厚度不超过1.5mm,用机油随用随浸。 将散热器内部污物倒净,用钢刷子除净对口及内丝处的铁锈,正扣朝上,依次码放。3.3.4按统计表的数量规格进行组对,组对散热器片前,做好丝扣的选试。 组对时应两人一组摆好第一片,拧上对丝一扣,套上石棉橡胶垫,将第二片反扣对准对丝,找正后两人各用一手扶住炉片,另一手将对丝钥匙插入对丝内径,先向回徐徐倒退,然后再顺转,使两端入扣,同时缓缓均衡拧紧,照此逐片组对至所需的片数为止。 将组成的散热器慢慢立起,用人工或车运至集中地点 (三)外拉条预制、安装: 根据散热器的片数和长度,计算出外拉条长度尺寸,切断φ8~φ10的圆钢并进行调直,两端收头套好丝扣,将螺母上好,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遍。 20片及以上的散热器加外拉条,在每根外拉条端头套好一个骑码,从散热器上下两端外柱内穿入四根拉条,每根再套上一个骑码带上螺母;找直后用扳子均匀拧紧,丝扣外露不得超过一个螺母厚度。 (四)散热器水压试验。 将散热器抬到试压台上,用管钳子上好临时炉堵和临时补心,上好放气嘴,

设备散热器、风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散热、吸热,还是绝热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儿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问各位,您知道什么是"热"吗?在您选择一项产品之前.您得先知道您用钞票换得手中的宝贝要解决的是什么物理现象,千万别当了冤大头!"热(He at)"是能量吗? 严格来说它不算是能量,应该说是一种传递能量的形式.就好象作功一样.微观来看,就是区域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冲击后,由能量高的分子传递至能量低的区域分子(就像是一种扩散 效应),必须将能量转嫁释放出来.所以能量的传递,就是热.而大自然界最根本的热产生方式,就是剧烈的摩擦(所谓摩擦生热如是说!).从电子(量子力学)学的角度而言,当电子束滑过电子信道时,会因为与导线(trace)剧烈摩擦而产生热,它形成一股阻力,阻止电子流到达另一端(就像汽车煞车的效果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作"废热". 所以当CPU的速度越高,表示它的I/O(Inp ut/Output)数越高,线路布局越复杂.就好比一块同样面积的土地上.您不断的增加道路面积; 不断的膨胀车流量,下场是道路越来越窄,而车子越来越多,不踩煞车,能不出车祸吗?当然热 量越来越高.信不信,冷飕飕的冬天,关在房里打计算机,你会爱死它,又有得杀时间,又暖和!只是不巧,炎炎夏日又悄悄的接近了…… "传热(Heat Transfer)":既然说热是一种传递能量的形式.那就不能不谈传递的方法了.总的来说整个大自然界能量传递的方式被我们聪明的老祖先(请记住.热力学Thermal Dynami c是古典力学的一种!)概分为三种,接下来我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分别介绍这门神功的三大基本奥义让各位知道: 1.)热传导(Conduction) 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传递的最基本形式(这里所说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与固体).当然气体与液体(我们统称为流体)本身因为结构不似固体紧密.我们又有另外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它,叫做热扩散(Diffusion).若诸位看官真有兴趣的话,不妨把下面的公式熟记,对以后您专业素养的养成,抑或是将来更深入的技术,探讨彼此的沟通都非常有帮助(这可是入门的第一招式,千万别放弃您当专业消费者的权益了!).另外,为了避免您一开始走火入魔,请容我先将所有的单位(Unit)都拿掉. Q = K*A*ΔT/ΔL 其中Q为热量;就是热传导所能带走的热量. K为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值(Conductivity);请记住,它代表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就像是出生证明一样.若是纯铜,就是396.4;若是纯铝,就是240;而我们都是人,所以我们的皮肤是0.38,记住! 数值越高,代表传热越好.(详细的材料表我将于日后择篇幅再补述!) A代表传热的面积(或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 ΔT代表两端的温度差;ΔL则是两端的距离. 让我们来看一下图标,更加深您的印象! 热传导后温度分布 铜材的导热系数高,经过热传导后,温度在铜材中分布就非常均匀,相反的,木材的导热系数偏低,于是相同的传导距离,木材的温度分布就明显的不均匀(温度颜色衰减的非常快;表示热量传导性不良.) 从上述的第一招式我们可以知道.热传导的热传量.跟传导系数,接触面积成正比关系(越大,则传热越好!)而跟厚度(距离)成反比.好,有了这个观念,现在让我们把焦点转到散热片身上,当散热片与热源接触,我们需要的是"吸热",能够大量的把热吸走,越多越好.各位可以到市面上看看最近有一些散热片的底部会加一块铜板不是吗?或甚至干脆用铜当散热片底板.就是

散热器安装工艺标准.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室内散热器的安装的工程。 1.2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图纸会审已完成,并有记录。 2.1.2施工技术人员给操作工人已做好技术交底。 2.2材料准备 2.2.1铸铁散热器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无砂眼,对口面平整,没有偏口、裂缝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样等现象。 2.2.2钢制散热器造型美观、丝扣端正、松紧适宜,油漆完好,整组散片不翘椤。 2.2.3钢串片的翼片未松动、卷曲、碰损等。 2.2.4组对散热器的零件:对丝、堵头、补心、弯头、长丝、游任、螺栓螺母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等现象,丝扣端正、松紧适宜,石棉橡胶垫以1mm 为宜,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2.2.5其它如拉杆、垫片、螺栓螺母、钢管、手动跑风、麻丝、防锈漆的选用应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2.3主要机具 2.3.1机具:台钻、手电钻、试压泵、砂轮锯、套丝机。

2.3.2工具:铸铁散热器组对架子、对丝钥匙、管钳、钢丝刷、锯条、手锤、各种活扳子、套丝扳、煨弯器。 2.4作业条件 2.4.1散热器组对场地的水源、电源已具备。 2.4.2按设计要求,已准备的各种规格用的管材、阀门、散热器片、管件、管卡已除锈。 2.4.3安装部位或房间的内部装修工作已完成。 2.4.4室内采暖干管、立管安装完毕,接往各散热器的支管预留管的位置正确,标高符合要求。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散热器组对→散热器单组试压→托钩托架放线安装→散热器安装→手动跑风安装→防腐。 3.2散热器组对 3.2.1散热器组对前,先制做组对的架子或根据散热器规格用100×100木方平放在地上,楔四个铁柱用铅丝将木方绑牢加固,做成临时组对架。 3.2.2将散热器内部铁渣、砂粒等杂物清理干净,散热器上的铁锈必须用钢丝刷或砂纸全部清除,散热器每片上的各个面应用细砂布或断锯条打磨干净,直至露出金属本色。 3.2.3按设计散热器片数由两人一组,先将第一片平放在工作台上,且正扣朝上,将两个对丝的正扣分别拧入散热器片上下接口内1-2扣,将抹好铅油的垫片套在对丝中央,然后将另一片的反扣分别对准上、下对丝的反扣,插入钥匙,开始用

暖气片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工程工程概况_、工程目标 三、施工准备工作 四、施工布置方案 五、工期保证措施 六、冬季施工 七、质量保证体系 八、质量管理 九、技术保证措施 十、安全保证十、安全生产教冃 十 环境保护措施二、 十 消防保卫措施三、

工程概况 二、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以领先行业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观感质量得分率90以上。 2、工期目标: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确保合同工期实现。 三、施工准备工作

1、项目总工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四、施工布置及方案 1、施工原则 (1)安装前对各系统的所有管道和设备综合考虑,同时要熟悉与管道有关的土建、电气设备管线情况,做好施工前预想。 (2)采用分系统与分区域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各楼同时施工。各系统按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先里后外的施工工序进行。 (3)管道与部件尽量采用提前预制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 (4)根据土建施工情况凡具备施工条件的及早插入。 (5)为保证施工进度质量施工中各系统米取分段安装T试验T复验的方式。 (6)严格执行样板制,做好样板工序,样板间、样板层。 2、人员组织: 根据安装工程量及工期安排,本工程设专业技术人员5名,高峰人数: 18人。 3、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1)PP-R管粘接:

散热器企业标准

Q/JS 深圳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S-BPB030.2012 散热器 外购/外协件企业技术标准 2012年10月20日发布 2012年10月30日实施深圳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品工程部发布

目录 目录 (Ⅰ) 使用前言说明 (Ⅱ) 标准范围及引用 (Ⅲ) 1 分类与命名 (1) 2 技术要求 (1) 2.1.1 外观要求 (1) 2.1.2结构尺寸检验要求 (1) 2.1.3 螺丝孔检验要求 (1) 2.1.4 散热器PIN抗拉力强度测试 (1) 2.1.5 丝印耐擦性测试………………………………………………………………………………………… 2.1.6 可焊性要求 (1) 3.可靠性实验 (1) 4 包装 (1) 5 运输、贮存 (1) 5.1运输 (1) 5.2贮存 (1) 6 环保标识 (1)

-Ⅰ- 标准使用前言说明 散热器是我司电源产品主要的构成原器件,散热器的功能为电子元器件提供用散热功能,保证电子元器件不会因为过高的温度而损坏。 !根据散热器的承认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特制订本企业标作为IQC部品来料检验及部品工程认定和组织生产销售的依据。 本标准的格式和结构安排符合GB/T 1.1-2000和GB/T 1.2-2002标准要求。 本标准由深圳市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本标准首次发布尔日期:2012年10月20日

-Ⅱ- 标准范围及引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散热器材料分类、使用环境要求、产品标示要求、本体外观要求、包装贮存要求、检测设备要求、检测规则、部品常规检验、可靠性实验。 本标准适用于各供应商交给XX的所有散热器材料的标准验收。 2 规范性标准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份:总则 GB/T 242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高温高湿试验方法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散热设计

散热设计(五)散热片之设计与在电子冷却技术中之应用 散热设计(五)散热片之设计与在电子冷却技术中之应用 刘君恺 介绍 利用散热片来增加散热的面积是热管理技术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随着电子器件发热密度增加的趋势,散热的需求日益增加,散热设计的困难度越来越高,所花费的成本也越来越多。举例而言,早期PC的CPU如286,发热瓦数只有十几瓦,因此只要约3 公分高的散热片加低转速风扇就可解决,但是目前PC的CPU用散热片高度却达到3 倍,鳍片数目增加3 倍,风扇转速也提升一倍,成本则增加5、6倍以上。虽然新制程及设计技术不断提升,散热片的应用在有限空间的限制下,似乎有渐渐趋向极限的趋势,未来各种不同的冷却技术如水冷、冷冻循环以及浸入式沸腾冷却等都可能用来解决散热问题。尽管如此,散热片仍是最经济、最可靠的散热方式,因此如何提升散热片的效率成了很重要的课题。 因此为了满足未来电子散热的需求,在散热片的形状、材料及制程上都必须有更新的技术,此外集成其它散热器件的设计方式的也可以增加应用时的效率。本文将介绍散热片的种类及制程,散热片的应用以及未 来的设计需求。 散热片的种类 许多的散热片设计由于忽略了制造的概念,使得研发产品的可靠度及成本成为最后批量供应的障碍。由制造方式来看,气冷的散热片可分为下面几种,如图一所示,表一则为制程性能参数的整理。 1. 压印(Stampings)散热片 铜片或铝片可用压印的方式制成所需的形状。此种制程成本低,适合批量供应,可用于低热密度的器件。 而压印的器件在组装上也有自动化的便利性,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2. 挤型(Extrusion)散热片 挤型的制造方式是由将材料在高压下强制流入模孔中成形而使得固体转换为等截面的连续长条。挤形是散热片制造中最广泛使用的方式,设备投资的经额中等。可经由横切的方式产生矩形的针状散热片,可产生锯齿状的鳍片以增加10~20%的效能,但会降低挤型的速度。挤型的高宽比限制可高到6,使用特殊模具设

散热片设计准则(参考)

散热片设计一般准则 一、自然对流散热片设计 —-散热片得设计可就包络体积做初步得设计,然后再就散热片得细部如鳍片及底部尺寸做 详细设计 1、包络体积 2、散热片底部厚度 良好得底部厚度设计必须由热源部分厚而向边缘部份变薄,如此可使散热片由热源部份吸收足够得热向周围较薄得部份迅速传递. 底部之厚度关系底部厚度与输入功率得关系 3、鳍片形状 空气层得厚度约2mm,鳍片间格需在4mm以上才能确保自然对流顺利。但就是却会造成鳍片数目减少而减少散热片面积。 A、鳍片间格变狭窄—自然对流发生减低,降低散热效率。?鳍片间格变大—鳍片变少,表 面积减少。 B、鳍片角度鳍片角度约三度. 鳍片形状 鳍片形状参考值 C、鳍片厚度 当鳍片得形状固定,厚度及高度得平衡变得很重要,特别就是鳍片厚度薄高得情况,会

造成前端传热得困难,使得散热片即使体积增加也无法增加效率 鳍片变薄-鳍片传热到顶端能力变弱?鳍片变厚—鳍片数目减少(表面积减少) 鳍片增高—鳍片传到顶端能力变弱(体积效率变弱)?鳍片变短-表面积减少 4、散热片表面处理 散热片表面做耐酸铝(Alumite)或阳极处理可以增加辐射性能而增加散热片得散热效能,一般而言,与颜色就是白色或黑色关系不大.表面突起得处理可增加散热面积,但就是在自然对流得场合,反而可能造成空气层得阻碍,降低效率。 二、强制对流散热片设计 ——增加热传导系数 (1)增加空气流速这个就是很直接得方法,可以配合风速高得风扇来达成目得, (2)平板型鳍片做横切将平板鳍片切成多个短得部分,这样虽然会减少散热片面,但就 是却增加了热传导系数,同时也会增加压。当风向为不定方向时,此种设计较为适 当.(如摩托车上得散热片) 散热片横切 (3) 针状鳍片设计针状鳍片散热片具有较轻及体积较小得优点,同时也有较高得体积 效率,更重要得就是具有等方向性,因此适合强制对流散热片,如图九所示。鳍片得外型有可分为矩形、圆形以及椭圆形,矩形散热片就是由铝挤型横切而成,圆形则可由锻造或铸造成型,椭圆形或液滴形得散热片热传系数较高,但成型比较不易。?(4)冲击流冷却利用气流由鳍片顶端向底部冲击,这种冷却得方式可以增加热传导性,但就是须注意风得流向配合整体设计。 针状鳍片散热片辐射状鳍片散热片 (3)对于常见得风扇置于散热片上方得下吹设计,由于须配合风扇特性,因此需做更精 确得设计。轴流风扇由于有旋转效应,同时轴得位置风不易吹到,因此许多散热片 设计成辐射状,如图十所示。也有些散热片得顶端设计成长短不一或就是弯曲得形 状用以导风。另外种方式就是采用侧吹得方式,一般而言,侧吹方式得散热片由于气 流可吹过鳍片,而且流阻较少,因此对于高且密得鳍片而言,配合顶端加盖设计以

散热器技术要求

名泉春晓F地块散热器选用标准及技术要求 一、散热器选用原则: 1、客厅、卧室、餐厅、书房、更衣室内散热器采用钢制双塔散热器,型号为 GZT6-10/16-1.5,温差为Δ=52℃时散热量为205w/片,散热器片数按设计图纸确定。 2、部分卫生间内(设于窗下且图纸中标注片数)的散热器采用钢制双塔散热器, 型号为GZT6-10/6-1.5,温差为Δ=52℃时散热量为88.7w/片,散热器片数按设计图纸确定。 3、卫生间卫浴专用散热器采用钢制梯式散热器,型号为GT600*1200,温差为 Δ=52℃时散热量为813w/组;厨房卫浴专用散热器采用钢制梯式散热器,型号为GT500*1200,温差为Δ=52℃时散热量为700w/组 二、钢制双塔散热器技术要求: 1、根据厂家不同,散热器型号可不同,但需保证每片散热量。 2、散热器接口形式为底进底出,在第1柱和第3柱下设DN20供回水接口,供 回水接口中心距为120mm。 3、散热器制作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厂家应提供检测报告。散热器内壁需作防 腐处理,外表面静电喷塑(乳白色)。 4、散热器需配手动放气阀、托钩、丝堵等附件,放气阀及丝堵为镀铬件,托钩 表面为静电喷塑(乳白色)。 5、钢制椭圆管双塔散热器应符合国标GB/T13754-92及JG/T148-2002的要求; 6、散热器采用的原材料(包括钢管、防腐涂料、喷塑粉末涂料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7、散热器相关配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 8、采用钢制片头椭圆管双塔柱式散热器,中心距高度1600mm和600mm两种,并且不改变原设计柱数,高度1600mm每柱散热量不小于205w,高度600mm每柱散热量不小于88.7w。必须附每种样式散热量检测报告。 9、钢制散热器材质采用低碳钢及以上级别的优质钢,成型片头壁厚≥1.8mm,成型椭圆管壁厚≥1.5mm,钢圆管壁厚≥1.5mm。 10、钢制散热器焊接工艺要求:要求采用机械化闪光焊、氩弧焊等焊接技术。 11、钢制散热器防腐工艺要求:要求有除油脱脂、水洗、中和、表漆、磷化、水洗、烘干、采用机械高压真空灌装防腐等工序。防腐灌装不少于两遍,并且具有防腐材料检测报告。 12、钢制散热器喷涂工艺要求:机械自动化喷涂工艺,不少于两遍,塑粉要求具有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质量等级为A级以上产品。 13、工作压力不小于1.5MPa,液压试验压力为2.0MPa。 14、工作热媒水温度为80℃/60℃。 三、卫浴散热器技术要求: 1、卫浴散热器为钢制,直管型。 2、卫浴散热器接口型式为底进底出,供回水接口均为DN20.

铝材散热器设计规范11

铝材散热器设计规范 热器挤压模设计 1 前言 由于铝合金型材,的导热性能较好,因此,在铝合金的挤压型材中,各种类型的散热器型材巳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器、机械等行业中。 散热器型材其结构均是由多个齿形组成,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增大散热面积,在每个齿上大都布有多个尖牙,这种结构虽然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改善了散热效果,增加了散热面积,但是却给型材挤压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对于如图1所示的每个齿形的悬臂较小、其舌比小于3的散热器型材,采用普通平模的设计结构即可实现正常的型材挤压。而对于如图2所示的带有大悬臂的散热能型材,山于其舌比大于3,采用普通的平模设计结构,在型材挤爪时极易造成模只从齿根部断裂,致使模具报废。因此,对于大悬臂的散热器型材,必须改变常用的设计方案,以避免上述断裂现象的发生。 2 截面分析 图2为某带有大悬臂的散热器型材的截面设计图。从图中可知,此散热器型材其截面外形长度为170mm,高度为45mm,设计有14个35mm高的齿形,两齿间距为1Omm,,在每个齿形的两侧布有0.5mm高,1mm间距的尖牙。从其标注的尺寸上可计算出此散热器型材悬臂处舌比为:(45-10)/(10-3):4.69>3,在各齿间存在着危险断面。特别是该截面的底部壁厚较厚(达1Omm),而齿部最薄处的壁厚仅有1.5mm,截面壁厚相差悬殊,更增大了危险断面的断裂系数。

另外,从图中的技术要求巾得知,挤压此型材的挤压筒内径仅为∮170mm,而此型材截面的外接圆直径却达∮175.8mm,大于挤压筒内径尺寸,要实现此型材的正常挤压难度极大。 纯铝散热器是最为常见的散热器。纯铝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仍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市场。最常用的加工手段是铝挤压技术。评价一款纯铝散热器的主要指标是散热器底部的厚度和现Pin-Fin比。Pin是指散热片的鳍片的高度,Fin是指相邻的两枚鳍片之间的距离。Pin-Fin比是用Pin的高度(不含底座厚度)除以Fin,Pin-Fin 比越大意味着散热器的有效散热面积越大。代表铝挤压技术越先进。 纯铜散热器 纯铝散热器是最为常见的散热器。纯铝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仍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市场。最常用的加工手段是铝挤压技术。评价一款纯铝散热器的主要指标是散热器底部的厚度和现Pin-Fin比,Pin是指散热片的鳍片的高度,Fin是指相邻的两枚鳍片之间的距离。Pin-Fin比是用Pin的高度(不含底座厚度)除以Fin,Pin-Fin 比越大意味着散热器的有效散热面积越大。代表铝挤压技术越先进。目前纯铝散热器的这个比值的最高的值是20。一般这个比值能达到15~17,散热器本体的品质就很不错了。Pin-Fin比高于18,则表明散热器是一款高档产品。目前处理器发热使得纯铝散热器已经很难再适应,但这只是一种观念。纯铝散热器真的不行了吗?我们将通过测试来评价这一结论。 散热片的制造工艺有很多,效果也各有千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铝挤压工艺(Extruded)。 铝挤压的技术相对简单,适合大批量制作散热器。

暖气片施工设计方案

. 目录 一、工程工程概况 二、工程目标 三、施工准备工作 四、施工布置方案 五、工期保证措施 六、冬季施工 七、质量保证体系 八、质量管理 九、技术保证措施 十、安全保证 十一、安全生产教育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 十三、消防保卫措施

一、工程概况 绿地璀璨天城项目B1-02地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王寨北,江山路东,本工程由8栋高层住宅(含底商),2栋独栋商业,1栋幼儿园,结构形式为钢筋砼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39.8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9.4万㎡,地下建筑面积10.4万㎡。 二、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以领先行业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观感质量得分率90以上。 2、工期目标: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确保合同工期实现。 三、施工准备工作 1、项目总工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四、施工布置及方案 1、施工原则 (1)安装前对各系统的所有管道和设备综合考虑,同时要熟悉与管道有关的土建、电气设备管线情况,做好施工前预想。

(2)采用分系统与分区域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各楼同时施工。各系统按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先里后外的施工工序进行。 (3)管道与部件尽量采用提前预制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 (4)根据土建施工情况凡具备施工条件的及早插入。 (5)为保证施工进度质量施工中各系统采取分段安装→试验→复验的方式。 (6)严格执行样板制,做好样板工序,样板间、样板层。 2、人员组织: 根据安装工程量及工期安排,本工程设专业技术人员3名,高峰人数:12人。 3、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1)PP-R管粘接: PP-R管采用粘接,粘接前应根据管件实测承口深度在管端标出插入深度,然后根据标记依次在承口内侧和插口外侧迅速、均匀、适量刷涂粘接剂后,立即找正方向将管子插至标记处,并旋转90℃,粘接后将挤出的胶粘剂擦净,粘接后的管段,应静置至接口固化为止,接口应整洁,牢固、密封。具体要求见行标CJJ/T29-98。 (2)热熔焊 PP-R管连接采用熔接,熔接前管道和接头的表面要保证平稳、清洁、无油。先将管道插入深度处做记号(等于接头的套入深度)。然后把整个嵌入深度加热,包括管道和接头中,形成牢固而完美的接合。在管道和接头焊接之后的几秒钟之内,可以调节接头位置。 4、施工技术措施 (1)给水系统:

散热器技术要求

散热器技术要求 一、规范要求 各投标方按照合同供应的产品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现行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GB/T 13754-2008《采暖散热器热量测定方法》 2.JG/T148—2002《钢管散热器》 4.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5.GB/T 1735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6.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7.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8.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9.GB/T 1727 《涂膜一般制备法》 10.JG/T6-1999《采暖散热器系列参数、螺纹及配件》 11. 05K4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新型散热器选用与安装》 二、技术要求 1.散热器应按标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散热器材质采用优质冷轧钢。散热器采用钢管散热器,高度为800 mm,单片散热量为85W,散热器计算公式为Q=0.7671(ΔT)1.3。钢制散热器材质应符合GB/T699或GB/T700中镇静钢的要求,钢制散热器成品流道壁厚不小于1.5 mm,片头厚度2.0 mm。堵头或堵头排气阀标准为纯铜锻造,外表镀铬,丝扣长度不小于7 mm。 3.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 且应满足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不高于90℃的热水。标准散热量:钢制散热器的标准散热量不应小于制造厂商明示标准散热量的95%。 4.散热器进水方式为同侧上进下出,进出口中心距为600mm。 5.单片散热器厚度136mm,长度70mm,重量不小于1.95kg/单片,单片散热量不低于172W/片(国标工况Δt=64.5℃下测定)。钢制散热器单柱重量要求:WGT-2-300大于1.0㎏/柱,WGT-2-600大于2.0㎏/柱,WGT-2-1800大于5.0㎏/柱。 6.散热器安装方式为落地安装。

暖气片详细安装方案

最好的暖气片品牌详细安装方案 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 1、组对场地有水源、电源。 2、铸铁散热片、托钩和卡子均已除锈干净,并刷好一道防锈漆。 3 、室内墙面和地面施工完毕。 4、室内采暖干管、立管安装完毕,接往各暖气片的支管预留管口的位臵正确,标高符合要求。 5、暖气片安装地点不得堆放施工材料或其它障碍物品。 (二)材质要求 1、暖气片(铸铁、钢制):暖气片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暖气片不得有砂眼、对口面凹凸不平,偏口、裂缝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致等现象。翼型暖气片翼片完好。钢串片的翼片不得松动、卷曲、碰损。钢制暖气片应造型美观,丝扣端正,松紧适宜,油漆完好,整组炉片不翘楞。 2、暖气片的组对零件:对丝、炉堵、炉补心、丝扣圆翼法兰盘、弯头、弓形弯管、短丝、三通、弯头、油任、螺栓螺母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丝扣端正,松紧适宜。石棉橡胶垫以1mm厚为宜(不超过1.5mm厚),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3、其它材料:圆钢、拉条垫、托钩、固定卡、膨胀螺栓、钢管、冷风

门、机油、铅油、麻线、防锈漆及水泥的选用应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三)工器具 1、机具:台钻、手电钻、冲击钻、电动试压泵、砂轮锯、套丝 机。 2、工具铸铁暖气片组对架子,对丝钥匙、压力案子、管钳、铁刷子、锯条、手锤、活扳子、套丝板、自制扳子、錾子、钢锯、丝锥、煨管器、手动试压泵、气焊工具、暖气片运输车等。 3、量具:水平尺、钢尺、线坠、压力表。二、质量要求(一)主控项目 1、暖气片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暖气片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 倍,但不小于0. 6MPa。 2、辐射板在安装前应作水压试验,如设计无要求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1.5 倍,但不得小于0.6MPa。 3、水平安装的辐射板应有不小于5%o的坡度坡向回水管。辐射 板管道及带状辐射板之间的连接,应使用法兰连接。 4、水泵、水箱等辅助设备安装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下表 1 和表2 的规定执行。 表1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二)一般项目

暖气安装改造施工方案

目录 1、投标人信誉承诺函 2、企业基本概况介绍 3、投标人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投标人资质证书副本及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资质证书复印件 5、河口区或投标企业所在地人民检察院开具的无行贿犯罪证明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7、工程量清单报价 8、实施所报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拟派驻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劳动力、机械安排计划 10、工程项目工期计划安排以及工期保证措施 11、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工程保修承诺 施工方案 一、本工程施工过程要做到正常施工并保证办公楼内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使得施工难度增加,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暖气系统的拆卸必须采用工人手工拆除,搬运过程中有些设备不方便使用,要采用人工搬运方式,同时设专门人员对拆卸搬运过程进行监督,以免造成人身伤害。室外部分暖气管网改造施工时要设立警示带或其他标志。 2、楼内人员活动频繁,为防止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放置安全警示牌等以示提醒,同时采取一定的遮挡措施,以免管件机具等倾斜、掉落砸伤楼内办公人员。 3、管件、机具等要轻拿轻放,以免出现噪音,影响楼内人员正常办公。 4、施工过程中的管件、机具要轻拿轻放,必要时需要在墙壁、地面上铺设遮挡物,以防止管件、机具等放置、移动过程中对墙壁及楼地面造成破坏。 5、施工时间根据现场办公人员在场时间确定,办公人员不在场时不得施工,在场时方可施工。因办公人员不在场导致的施工进度延缓,要在其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 6、施工工序:拆除原暖气系统改造管道→机械套丝或管道预制→安装准备→卡架安装→管道及阀门安装(先干管,再立管,后支管)→散热器安装→水压试验→系统冲洗→→系统调试→后期恢复(墙面、地面瓷砖装修恢复、室内设施复位)→竣工清理。 7、拆除原暖气系统改造部分(室外采用气割,室内采用机械切割) (1)为防止对办公环境等造成破坏,室内原有暖气系统尽量采用手工拆除方法,为加快施工进度,暖气片加切断阀和旁路可在各楼层同时进行。 (2)涉及吊顶拆除应尽量避免造成大的破坏,以便于后期恢复。 (3)拆除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避免立管倾斜、掉落,散热器砸伤工人及其他人员。同时对周围物品做好保护措施。拆除下来的管道、暖气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