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及文化

日本语言及文化
日本语言及文化

日本语言及文化

早在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走向了人类文明社会。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我从书中看来,将中文的草书衍生成平假名,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例如平假名的『あ』乃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的;而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一部分。

早期,日本正式的文章都是汉文,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汉字约有二千字左右,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其余的多用平假名。现代日语中,假名共有71个,最基本的有46个,排列成我们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五十音图”。在我看来,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还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话,都会以极强的内外意识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说话时不仅要搞清对方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的问题,还要分清谈话中出现的第三者是圈内人还圈外人。对待圈内人,就会有一种伙伴意识,在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语言表达显得非常亲密融洽;而对待圈外人,则从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语言表达要谦逊客气,行为举止也要彬彬有礼。这种谦逊客气和彬彬有礼实际上表现出的表面上是心理上的距离感,其实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是疏远排斥对方的表现。有一位多年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曾感叹道:“无论你说的日语多么流利、地道,无论你的工作能力多么出色,你永远都会被日本人当作“外人”来看,你永远都不会被日本人划入他们的那个圈子里,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融入日本人的社会”。

对于这样的感慨,许多人都有同感。不仅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对日本人的这种内外意识极强的突出表现深有体会,就连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日本真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

我下面试从两方面分析考察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第一个方面,“ウチ”和“ソト”及其语言文化特征。在日语里,很少用你、我(你们、我们)这样他们认为是很生硬的代词来做口语表达,而往往是用一些内外之分的言辞,以及用敬语词汇或者授受关系句式来区分你我。在表达意识上,日本人把集团内和集团外严格区分开来。比如,像“ウチの大学”、“ウチの会社”、“ウチの子”、“ウチの人”这样的日本独特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晩御飯はウチで食べます”中的“ウチ”是“家”的意思,其他的“ウチ”是“家”的意义上的引申。日本人将有血缘关系以及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当作“ウチ”,日本人的“ウチ”是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住的地方,自己的工作单位,朋友圈子,熟悉的生活环境。它代表着家人、朋友、信息、知识的共有,精神上的放松等,是属于自己领域的自由境地。我们外国人有时判断不好这种关系,所以经常在敬语和授受补助词的用法上出现偏差。现在日本家庭成员之间一般不用敬语,可以用“ウチ”和“ソト”的语言意识来解释,因为敬语是“ソト”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本人对“ウチ”和“ソト”的认识,是一个思维模式。在做事上注意身份、礼貌、内外有别,表现在语言表达上。

日本人善于根据交流对象和亲疏程度区别使用“建前”和“本音”,即将真心话藏匿于内心,而语言化的信息只是当作场面话,表面文章。那些夹杂了天气、气候的礼节性的套话和谦卑的寒暄语在日语中极为丰富,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人在与生人交谈时,一般都使用以下语言:“ええ,そうです。”(嗯,是的。)

“はい,…はい…”(是的…….是的…….)

“そうだと思いますけど...”(我想是那样的…….)

“わたくしには,よくわからないんですが、“(这我不大清楚。)

中国人说话时,也注意“内外有别”,但不像日本人那样谨慎和封闭。而且中国人“内外有别”和程度因人、因地而异,并且这种界限也很容易冲破。例如:中国人坐火车或飞机旅行时,很容易与邻座的生人搭话交谈,而日本人之间各不相干,彼此很少交谈。

第二个方面,谈谈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也反映在日本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上,人们非常重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日本人认为集合体的存在举足轻重,强调“集团主义”,即个人与集体融合为一体,个人与集体始终要和谐共存。比如,当日工作未完成,即使公司上司没要求部下加班,部下也会自觉地干完活才回去,即使自己有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但公司的“公”事要比个的“私”事更重要。另外,公司的同事们都在加班,自己一个人请假回去也实在不好张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上司和同事们的肯定。再如,当公司的上司或同事邀请喝酒时,不管自己有多么不情愿,不管自己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办,也要爽快地答应,接受邀请去赴约。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一般都不会拒绝,因为自己一个人不能破坏了大家所认定的规矩,否则就会被视为个别分子,受到别人的议论和疏远,甚至遭到孤立。仔细考虑一下,这也许就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建前”和“本音”的双重性。日本人的这种集团意识不允许集体内部有懒惰者存在,也不允许有不顺从者和个别分子存在。

以上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语言文化特征,以及此种意识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语的文本字符之一的汉字亦显而易见来自中国,但是两国语言之间的差异,各自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际上“貌合神离”。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如误会、磨擦甚至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熟练运用异国语言、深入学习和理解使用该语言的群体,了解语言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规范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只有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与冲突。

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

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 在早期,日本主要通过派遣僧侣到我国学习相关的经济体系与文化,特别是在唐朝,日本的学习热情尤为高涨,我国的农产品、瓷器、绿茶等特产也得到了日本人的广泛青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本的生产水平,同时也实现了日本社会体系的完善。而明治维新使其,日本则开始学习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此时,日本受到了西班牙语、英语等外来语种的渗透,其对日本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对日本对外学习过程的了解,让人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积极学习、善于接纳、勇于创新的精神,目前,能够像日本一样宽容对待外来文化,并能够与本国文化和谐融合的国家少之又少,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加强对该现象的重视,挖掘日本外来语的发展原因,并为我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日语外来语发展的主要原因 穷则思变的积极心态 日本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立,四面环海,这使得日本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对外交流相对不方便,日本人较难与外族人交流,因此,其自然而然对外产生一种好奇、向往的心理。当日本交通发展起来后,日本人便开始接触外界,其文化体系主要通过不断的对外学习加以建立与完善的。由于长时间

的地理封闭,使得日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唐朝,日本通过派遣僧侣学习我国的法律体系、宗教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等,甚至学习了我国的文字,然后在自身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调整,创造了日本的文字系统,大量的文化涌入使得日本产生了“大化革新”时代,实现了日本政治体系的统一与完善。另外,在十六世纪,荷兰人的涌入使得日本开始接触西方的文化,西方民主、宽松的政治体系让日本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这再次给日本人带来一定的震撼与冲击,并再次激起其向外学习的热情,这即为“明治维新”的起源。日本人穷则思变的积极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社会体系的完善,实现了日本的不断进步。 暧昧表达的交流方式 日本是一个内敛、克制、容忍的国家,日本人一直凭借着深沉、冷静的形象被世界所认识,在日本,夸大其词、聒噪不安的行为则被认为是无礼的,这种性格特征形成了日本人暧昧表达的交流方式,在大部分场合,日本人交流一般都少言、含蓄,双方主要通过对方的背景关系与实际情况判断语言的真实意思,就像断臂维纳斯的设计一样,那将要滑落却没有滑落的腰布,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兴趣与美感,若没有这简单的遮掩,这会使得整个雕塑索然无味,缺乏观赏的价值。同样,在日语中,暧昧的表达方式为对方留下一定的思

日语高考日本文化常识题背诵题

日本国基本概况以及民族风俗 一、基本概况 1、国名全称为日本国。 2、地理位置 是本是一个地貌特征奇特的群岛国家。它多山地、多地震、多温泉、多火山、多森林、多河流、多湖泊,但平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濒颚霍茨克海,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日本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 900多个小岛组成,四个大岛的合计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日本地域狭长,四面临海,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约达3.4万千米。 3、山川河流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部面积的75%,其中一般山地和丘陵占65%,火山地和火山麓占10%。并湾山系和南湾山系纵横贯穿四个大岛,相汇于本州中部。主要山脉有奥羽山脉、木曾山脉、赤石山脉、越后山脉、飞弹山脉、日高山脉、四国山地、九州山地等。富士山为全国第一高峰,世界著名火山,被日本人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该山海拔3776米。 日本列岛河流密布,共有河流上百条,主要有利根川、信浓川、石狩川、北上川、天盐川、木曾川六大水系。其中信深川最长,为367千米,而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广,达16840 平方千米,为日本第一大河。湖泊较多,共有600多个,最大的是琵琶湖,面积为672平方千米;最深的是田泽湖,最深处达423.4米。 4、气候 日本列岛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多雨、多雪、多台风。终年比较温和湿润,夏季东海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夏秋之交多台风,年均降水量在1700-1800毫米左右。 日本的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上,最冷的月份一般为1月和2月,最热的月份一般为7月和8月,梅雨和台风也是日本气候的特点。 5、人口、民族 日本人口为1.2594亿,人口总数居世界第八位。 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族,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占人口的99.3%以上,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有1.24亿人。少数民族只有阿伊努族,旧称"虾夷"族。 6、行政区划 日本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全国共分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下设662个市、1993个町、81个村和23个特别区。 7、宗教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神道教和佛教是并立的两大宗教,为多数日本人所信奉,其次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信徒较多。 8、教育 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

最新 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精品

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 意义 日本的发展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那么,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是什么?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两国文化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在引进汉文化之后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对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语言文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日本文化在吸取汉文化的语言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日本文化,特别是日语体系,在近代史中,随着欧美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在吸取欧美文化的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日语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汉语的积极引进使得日语丰富起来,日本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融合色彩。从目前能够了解得到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引进汉语之前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五世纪的时候才在金石文中发现汉字,进而被上层社会使用,以此为基础,日本才逐渐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1 汉语对日语发音的影响 日本语言文化的产生受汉语的发音影响深远,汉语言在发音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音,同样日本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对汉语的发音都进行了引入和学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语发音,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日本的汉字读音一般都是分为两种发音形式,汉语文化中,对日本语言发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地区发音以及唐朝时期的汉语言发音,所以,日本语言中汉字的发音往往是一字二音。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汉语言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但是吴音在日本语言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总体的汉音发音在不断增加。 在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方面,由于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本身在汉语言发音方面随着历史朝代的不同就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同样汉语言文化的不断变化对日本语言的发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日语中汉字的发音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直接按照汉语中的发音,另外一种就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化,进而形成特殊的发音方式。另外在日语的汉语发音中,虽然是按照汉语发音进行模仿,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汉语发音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目前日语中的汉语发音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吴音,也就是我国最早流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但是这种发音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日语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第二就是汉音,历史上与日本交流最为密切的阶段当属隋唐时期,随着隋唐文化的盛行,汉语言文化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进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我们一般称为汉音,汉音主要是隋唐时期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第三就是唐音了,唐音主要是在宋朝以后流入日本的,这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篇一: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摘 要: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 ,但其具体 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分析日语寒暄语表 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 语言特征 文化 人们在交谈中离不开寒暄语,日语寒暄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作为日 语学习者,我们必须掌握日语寒暄语,以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日语的“挨拶”一词源于古代 汉语。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挨拶”一词的含义较广,日本语言学家渡边 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 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社仪性行为之一。”由此可见,“挨拶”是以语言行为 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 所谓动作,可以想象到的如见面或分别时的点头、 握手、 鞠躬、拥抱和亲吻等。“挨拶”还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以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 系。事实上,所谓“挨拶”行为,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两个 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相互确认对方的存在 ,增进感情,建 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寒喧虽然是人类社 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譬 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在 语言表达上,更是互不相同,例如,中国人见面时说“幸会”“你好”,而日本人则说“早安”“晚安”,甚至 于以“今天好冷啊”“又下雨啦”之类有关天气的情况来打招呼。所有这些,都与各民族的历史、社 会文化乃至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对日语寒暄语表达作考察。 一、日语寒暄语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主义归属心理 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 山地和火山占国土面积的 74%。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 恶劣,与外界交流很少,外来影响很难进入日本 ,而且日本列岛内部的各地域之间相对隔绝的环 境使日本人有了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居安思危和竞争的意识,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民族集团意 识。日本是一个集团主义意识很强的社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故,日本人对其所在的集团形 成了“家”的意识,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在家靠家庭,在社会靠企业,而企业靠国家。所以欧美人说, 整个日本就像一家官民合办的股份公司。日语日常寒暄语表达也反映了这一点。日本人在离家 出门时,通常对家人说:“いってきます(我走了)。 ”而家里人则说一声:“いってらしゃい(你走呀)。 ” 外出回来的人在进门时要说 :“ただいま (我回来了)。”而在家的人则说:“お帰りなさい (你回来 啦)。 ”这种“挨拶”不仅仅用于家庭成员之间,在学校、 公司,在凡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均普遍 1 / 9

[汉语,日语,意义]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

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两国文化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在引进汉文化之后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对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语言文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日本文化在吸取汉文化的语言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日本文化,特别是日语体系,在近代史中,随着欧美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在吸取欧美文化的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日语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汉语的积极引进使得日语丰富起来,日本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融合色彩。从目前能够了解得到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引进汉语之前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五世纪的时候才在金石文中发现汉字,进而被上层社会使用,以此为基础,日本才逐渐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1 汉语对日语发音的影响 日本语言文化的产生受汉语的发音影响深远,汉语言在发音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音,同样日本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对汉语的发音都进行了引入和学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语发音,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日本的汉字读音一般都是分为两种发音形式,汉语文化中,对日本语言发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地区发音以及唐朝时期的汉语言发音,所以,日本语言中汉字的发音往往是一字二音。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汉语言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但是吴音在日本语言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总体的汉音发音在不断增加。 在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方面,由于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本身在汉语言发音方面随着历史朝代的不同就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同样汉语言文化的不断变化对日本语言的发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日语中汉字的发音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直接按照汉语中的发音,另外一种就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化,进而形成特殊的发音方式。另外在日语的汉语发音中,虽然是按照汉语发音进行模仿,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汉语发音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目前日语中的汉语发音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吴音,也就是我国最早流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但是这种发音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日语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第二就是汉音,历史上与日本交流最为密切的阶段当属隋唐时期,随着隋唐文化的盛行,汉语言文化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进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我们一般称为汉音,汉音主要是隋唐时期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第三就是唐音了,唐音主要是在宋朝以后流入日本的,这个时期流入日本的发音方式主要是当时我国南方地区的发音方式。 2 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两种文字的混合使用是日文的主要方式,在具体的文字当中,日文当中的假名主要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从汉语中的楷书发展出来的,平假名主要是在日本进行日常的书写和正式的出版物中运用的,片假名则是在对外来文字进行标注的时候运用,我们从具体的日本出版物以及书籍中可以发现,汉字在进行具体的记录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就连日本的官方杂志也承认,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日本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日语形成的过程当中,汉字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文化的日常应用当中还是其他的方面,汉字的影响都是人深远,在日本的初级教育中,学生通常被要求对汉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301492.html,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作者:刘艳君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 摘要:“寒暄”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一种语言都有其寒暄的表达方式,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像日语这样,有如此丰富、大量、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寒暄语。丰富的寒暄语是日语的一大特征,与日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79-02 “寒暄”在日语中写成汉字「挨拶」,读音あいさつ,中文读音“挨拶”(ai za)。“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挨”的原意是挤压、推挤,“拶”的原意是压迫、逼迫,从原意上来看,这个词毫无谦让的意思。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一挨一拶」いちあいいちさつ)的问答,被称为“挨拶”。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礼仪性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寒暄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一、寒暄语的分类 (一)日常生活中的寒暄语 初次见面的寒暄语: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与家人间的寒暄语:ただいま、お帰り;行ってきます、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吃饭时的寒暄语:いただきます、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见面时的寒暄语:おひさしぶりです、お元気ですか;邻里间的寒暄语:お出かけですか―ええ、ちょっとそこまで;道别的寒暄语:お元気で;道谢的寒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どうも;道歉的寒暄:すみません;どうも;祝贺的寒暄语: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拜访时的寒暄语:お邪魔します;服务场合的寒暄语: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二)书信中的寒暄语 书信中的寒暄语主要用在书信的开头和结尾,而且都是与时令季节相关的表达。从1月到12月,每个月份、节气都有不同的书信寒暄。比如说1月份的书信的开头:新春とは申しな がら、まだ厳しい寒さが続いておりますが、いかがお過ごしでしょうか(时值新春之际,天气持续寒冷,一切可好);在结尾多为问候的表达:まだまだ寒さ厳しいですが、くれぐれもご自愛ください(天气还很寒冷,请一定保重身体)。

日本文化论文

中日文化认识的差异 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遗忘了,被西洋节日入侵了。大多数人没有想着去过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特别是青年人都不愿意过传统节日。而日本人却用他们的灵活性把东西方的两大文明有机的融合、吸收、消化,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明。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胡服节日 正文: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个大国,自中国而来的东西历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中国这个大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有时候,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笃信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在日本有一个江户医学,把中国传入的医书几乎本本奉为经典,尤其是对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真的是奉为圭臬,已经到了一个字研究的地步,这也是受了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影响,可以说日本人恪守中国学问准则的程度几乎天下第一。很多中国古籍的保存和整理都得益于他们,这一点是历代中国人都应该惭愧的。但是这也是日本人求真的结果,同时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做事很认真。 日本人的席地而坐,木屐、踏踏米、和服什么的都是由中国传入的,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日本人好多风俗习惯都是仿照唐朝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他们的文字,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城市建造布

日语专业论文 日本电视剧的文化及其影响

日本电视剧的文化及其影响 外国语学院09级应用日语5班 日本ドラマの文化と影響 外国語学院09級応用日本語5組 摘要:日本电视剧的类型有很多,并深受观众的喜欢。它们不仅带动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还使电视剧的相关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电视剧在故事内容上既有对古代日本社会的复原也有紧紧把握时代的动向,对社会的新思潮,产生的新问题都进行了一些解读,对观众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关键词:日剧社会文化新问题影响 要旨:日本のドラマのタイプが多いし、観衆もきにいっています。それは日本のドラマ残業の発展することを促進するだけでわなく。ドラマの関連製品に大きな経済効果も促せています。日本のドラマの内容は古代の日本社会の情景の復元したし、時代の方向をも把握しています。社会の新しい思潮、新しい問題を示すものとなっていることで知らないうちに、観衆に影響を持て来ます。 キーワード:ドラマ社会の文化新しい問題影響 一、日本电视剧的发展 (一)日剧的类型 日本电视剧通常以爱情为主,还有描写职场生活的,也有根据小说或漫画改编的电视剧。总的来说日本电视剧比较偏重于现实。日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纯爱剧、青春校园剧、悬疑剧、职场剧、家庭剧、时代剧。 1.纯爱剧 纯爱剧是日剧里最普遍的,我们首先接触的日剧也是纯爱剧。90年代我们比较熟悉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恋爱世纪》等都是那时纯爱剧的代表,也是至今纯爱剧的代表,地位不可撼动。纯爱剧主要就是讲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但是日剧中纯爱剧中的爱情不是空洞的,它会让观众从中体会到许多感悟,但那种感悟又不是

轰轰烈烈的,让你从心底体会到爱。 2.青春校园剧 青春校园剧主要是采用年轻的偶像演员来演,受到众多学生的喜欢,也是众多年轻演员成名的重要途径。青春校园剧大致有两种模式第一,GTO式热血+友情戏模式第二,残酷青春模式。前者的主要代表作就是《GTO》这部剧在日本播出时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每一所学校都回响着“真希望有这样的老师啊”,这个呼声从中学生扩展到大学生、粉领族、家庭主妇,赢得了所有国民的支持。“鬼冢老师”也成了当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由它贯入的“怪老师碰见坏学生—坏学生变好学生—齐力拯救学园”的模式迄今仍是日本校园剧举一反三的八股套路。《极道鲜师》、《龙樱》等都是这种模式。后者的代表就是“野岛伸司校园三部曲”即《高校教师》、《人间失格》、《未成年》,一改往日积极向上的友爱主题,而将禁断的师生恋、黑暗的校园暴力、少年的叛逆逃亡毫不留情地曝露在光天化日下。从而让你体会到青春是美好的同时也是残酷的。 3.悬疑剧 日本的悬疑推理剧一向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大多数悬疑剧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木村拓哉主演的《沉睡的森林》。女主角心中隐藏十年像森林一样隐秘的记忆﹐被唤醒时﹐隐藏在罪恶背后的真相终于暴露在日光下。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是天使与恶魔共存的个体。这部剧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了,近几年较优秀的悬疑剧有根据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的《白夜行》、《神探伽利略》等。《白夜行》是启用的年轻演员绫濑遥和山田孝之出演,尽管年轻,却不负众望,演的淋漓尽致。雪惠与亮之间的那种似爱又非爱的那种感觉演的恰到好处。他们的愿望只是在太阳下一起散步,可是最终因为人的欲望而没能实现。《神探伽利略》则启用的演技派演员福山雅治搭档柴崎幸。福山将汤川学演的既让人感到严肃又觉得非常可爱。利用物理知识查明案件是这部剧的特点。 4.职场剧 职场剧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大多描写医生、厨师、警察、新闻主播、律师、还有就是不得不提的OL。在日本,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会特别受欢迎,《白色巨塔》、《医龙》、《救命病栋24小时》、《code blue》等都是收视很好的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一般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描写的是医院里的许多黑幕,医生出色的救助病人等。最特别的就是以OL为题材的剧集。一过30岁的粉领族,恋爱工作样样告急。于是,越来越多的职场OL 剧应运而生,替粉领族抱不平,也描绘出职业女性的美不是因为时髦的发型、化妆

日语入门与日本文化

《日语入门与日本文化》课程论文 工学院机制1101班吴道林 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学习小语种的热潮,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利用大学时期多掌握一门语言以便以后开拓一条更宽更广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也属于这大多数人中的一员。除此之外,我还对日语有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具备了一个有利条件。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日语之后,我收获了许多,也有一些总结。 这一学期我们有学习五十音图,日语基础语法,常用单词,日常寒暄语,日本文化。还学习了日语歌曲。我们每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一行五十音图,几句寒暄语,几个单词,剩下时间就会学习一些日本文化。日语学习的第一个门槛是五十音图,掌握好了五十音图,日语入门就问题不大了。五十音图是指日语中的五十个清音,既表示日语的读音又表示日语的字母。日语的字母叫做“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于片假名是一一对应的,“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子的音和行,而不用它的意。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是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子构成的。平假名与片假名是同一种读音的两种布同写法,假名本身单独并不没有意义,只有多个假名组合起来才有意义。平假名是日语中原始的文字,一般用于日常用语的书写;而片假名

是由中国古代楷书演变过来的,主要用语外来词的书写。 学习日语是一个由简单到难的过程,正好和学习英语相反。日语入门试非常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稍微花点时间把五十音图背熟,记一记单词和日常用语。掌握基本的日语交流能力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在记忆日语方面,我有领悟到一些心得。首先,要毫无条件地把五十音图背熟;然后才着手记单词和寒暄语。可以在早上花十几分钟记一下,再在晚上睡觉之前复习一遍,这样会效果较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去听一下日语歌曲和看一下日语电影。其实,只要在课后多关注下和日语有关的事对学好日语是非常有好处的。说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感受,然后我就谈一下关于老师和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谷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在了解其他大多数选修课的情况后,我发现选的这门日语是比较严的。其实就是要严点我们才能学到东西,但对于那些只求好过的同学来说当然是不妙的。老师在严的同时又能与我们产生许多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少欢声笑语。这样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的。老师总会用笑脸面对着我们,我们又怎么好意思不听讲呢!老师点名的方式是采用点人回答问题,有些人就会有侥幸的心理而不去上课。如果老师一一点名的话到课率就会更高了。最后,我想说,我没有选错!老师辛苦了!谢谢您这一学期的授教。

日本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日本

论日本文化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日本战国 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日本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何其相似。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无义战”,但日本的战国时期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就是“下克上”三个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都充斥着重臣杀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以织田信长来说,他从西方购买了火枪的武器,可见日本当时的割据势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虽然忙于国内战争,但并未一味排外,反而懂得引进先进事物,虽然这些是为了征战。但是我们也不能磨灭他的历史眼光。说到日本战国,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视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了。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摘要: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大化革新”大规模地学习大唐文化,“明治维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关键词:文化输入与输出模仿继承 在文化上,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在学习模仿外来先进文化,继承中国唐文化,明治维新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可谓吸收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自家文化。 而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巅峰,日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来的,而中国自己真正的优秀文化却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流传下来,而日本却积极地保留下来了这些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七次重大打击(参考:夏童雪《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https://www.360docs.net/doc/b99301492.html,/dstopg/blog/item/095eff1fba85b70a314e155b.html),第一件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第二件事独尊儒术;第三件事金元入侵;第四件事明朝的统治方针;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第七件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其中我认为对我国文化打击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和元朝的入侵。 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时,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将诸子百家的书籍大部分焚毁,摧毁了许多文化书籍,毁灭了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限制了人民思想发展,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是文化的倒退,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假使,没有焚书坑儒,相信,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有大的飞跃。不过这个秦朝的时候也有过徐福东渡的事件,把秦朝的一部分文化带给了日本,这就是说日本也继承了部分中国先秦文化。而另一个重大文化打击就是金人的入侵了,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所以司马光慨叹:“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宋文化良好的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并发扬光大,虽然成就不如唐朝,但是文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金人入侵后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降低很多,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进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严重倒退。当然当满清的铁蹄又一次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唐宋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篇一:日语及日本文化论文 日本语及日本文化论文 虽然选修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总共也就只有十次左右,接触的日本文化也不多,但是,经过这段世间的学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多少有点感触。日本,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一个资源不怎么丰富的国家,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民族,一个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国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就像我们现在还风行的端午与中秋,日本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比如相扑,肚皮舞,成年礼等。很多时候看到日本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看到他们满脸的欢笑,听着他们捣出的鼓声,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感染着。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传统的节日中看出一个民族的特点。比如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相扑。我们可以从那些前往看相扑比赛的人眼中看到他们对强者的向往与崇敬,也可以从那些为了成为相扑手而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人身上看出他们身心的近乎“疯狂”的执着。又比如日本人人乐钟的肚皮舞:在肚皮上画一个大花脸,然后头戴一顶大草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起来。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个活动可以用类似幼稚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对于那些日本民众来说却是乐此不疲。这正应正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开心,何必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再比如那个成年礼,在我们中国只是法律上规定一下年满18岁就算成年,何曾这样用节日的方式隆重地宣告“我已经成年了!”?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们自立自强的特性。还有,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从小学起老师就会教育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文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 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

读”的念法。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为引入、翻译西方的文物制度及大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书籍,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又或者对古老的汉语词汇赋予新义,如“革命”“文化”等等。而清末民初,日本是我国借鉴学习的重要范本。现代汉语词汇之扩大,不可不说有日本人的功劳。 日本在绳文时代是没有文字的。到了飞鸟平安时代(公元600年左右),受到隋唐文化的影响,借用汉字的某些偏旁或者汉字,日本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很多日语单词的读音也是由当时传入日本的汉语单词的发音演化来的。例如“椅子”这个词,日语发音是“いす”(i su),据考证和宋代“椅子”的发音相似。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很多词语的发音发生了改变。大部分日语的单词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音读的发音一般类

关于日本文化教育的论文

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及对社会的影响 前言 在两年多的日语学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的知识,也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理解的事情和现象。在历史的轮回中,也许有很多人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都带着情绪化,这一点谁都无法评判对与错。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如一个面积仅约3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比如:日本人对待工作的认真度;对公司的忠诚度。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忠诚度要远远的高过我们。不仅这一点,日本人一生的做人态度也是值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借鉴和学习的。借论文: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及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分析结果,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示两个国家大相径庭的教育模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影响。 中日的家长在对待自己的子女问题上有着天壤之别,因而造就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教育是检验。希望自己能从这次的论文撰写和研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1.1、中国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是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想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所以,现在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当然,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纵然多学是好事,但凡事学而不精是不会成功的。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成长历史是曲折而艰辛的,并不是学得多就可以做到的。 近年来,中国的大地上纷纷出现报名热的现象。有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于是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在放学后学了这个学那个,有兴趣当然是好事,但是当兴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项任务时,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如果是盲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可能既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又得不到一个好的兴趣收获。我认为中国的许多家长不应该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增添一些不必要的学习,而应该要根据子女实际的兴趣爱好,在孩子自己喜欢又不影响他正常学习、生活,家庭条件也能承受的状态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做,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今后应该往哪方面发展。 1.2、日本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他人本位

浅析日语“挨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浅析日语“挨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06T11:45:14.7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作者:张茆静 [导读]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灵魂。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非常明显。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灵魂。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非常明显。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这也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语寒暄语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有助于促进中日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 一、前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必备条件。而语言形式的交流占据主要地位。寒暄语作为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因为不同的地区和文化,所以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差异。正因为如此,各国在文化交流时会产生文化冲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频繁,为了减少文化交流障碍,就有必要说出地道的日语寒暄语,这也直接关系到日本人对我们以及我国的印象。所以本文将通过阐述寒暄语的含义、种类以及日语“挨拶”的特点,最后揭示其与日本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期能够帮助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更顺利地进行。 二、“挨拶”的含义 日本人喜欢“挨拶”。彼此见面时都要寒暄几句,也就是要做一番“挨拶”。拜托他人办事,或者受到他人的关照,要“挨拶”,晋升和工作调动,要向有关的人“挨拶”。到国外常驻或出差,临行前或回来后,也要到相关的人那里去“挨拶”一下。日本人的“挨拶”就是他们讲礼貌、懂礼节的表现。 在《广辞苑》中,“挨拶”有以下8条解释:1)禅语,在一问一答中试验悟道的程度;2)回答;3)与人见面或分别等时的礼仪性的词语和动作;4)仪式和会议上的谢辞或贺词;5)对对方挑衅的态度和失礼的行为表示讥讽的说法;6)(对争议的)仲裁、调解、斡旋;7)介绍人;8)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所涉及的“挨拶”是其中的第三个意思。而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给出如下定义: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和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礼仪性行为之一。 三、日语“挨拶言葉”的社会性特征 3.1“内”与“外”。日语“挨拶言葉”首先有内外之分,也就是说对内和对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首先需要了解日本社会中的“内”与“外”概念的含义。所谓“内”狭义上指的是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广义上指的是自己工作的公司、参加的组织、学习的学校及班级等成员。正因如此,在“挨拶言葉”中才出现了内外之分。如果对同一群体、且朝夕相见的人使用对外的“挨拶言葉”,则会造成对方的困惑,因为这意味着群体的脱离,成为了外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对群体以外的他人使用对内的“挨拶言葉”,则会使其觉得你是在别有用心地造作,理所当然也不会产生好感。再比如,分离对同一群体的成员来说,是一件令人不舍的事,日本人不会使用没有形象色彩的“さようなら”(再见),而经常使用“ではまた”或“行ってきます”等说法。因为这些表达可以给人“再次相见”的感觉。所以,如果妻子在出门前对自己的丈夫说“さようなら”,则意味着夫妻离异,妻子离去将不再回来。 3.2“上”和“下”。这里的“上下”指的是日本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上下位之别,也就是对上或对下要使用不同的表达。具体而言,上下包括了年龄的长幼、地位的优劣以及职务的高低等诸多方面。这都来自于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等级观念。例如,对对方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表示感激时存在两种说法,即“ご苦労さま”和“お疲れさま”,虽然都是表示“辛苦了”,但是对那些年龄、地位和职务都比自己高的人,只能使用“お疲れさま”。“さようなら”也是如此,对“上”使用时很不礼貌,只能说“失礼します”(告辞了)。 3.3利益和亲疏。一般而言,利益的有无和亲疏关系,表现在“内外”关系上时,对于己无利者,或亲者使用对“内”的表达方式;对于己有利者,或关系较远者使用对“上”的表达方式。但这只是一般规律,人们的社会关系常常因时因地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语言表达也发生变化。例如商店的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从“内外”来说,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理应相敬如宾,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顾客却对店员不使用对“外”的说法。这是因为,顾客的光临可以给商店带来收益。日语的“挨拶言葉”因时因地而异,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很多情况下就会事与愿违。 四、日语“挨拶”隐含的日本文化特征 4.1日语“挨拶”表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团体归属心理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日本四面环海而又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频发。从历史上来看,从最早的“绳纹时代”开始,人们过着迁徙的生活,经常遭受野兽侵袭。为了防止和缩小灾害的损失,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后来与中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水稻种植和青铜铁器开始传入日本,日本由此进入“弥生时代”。这时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由最初的迁徙生活向村落集聚转变。为了共同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共同插秧、收割、劳作。正是这种“稻作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集团意识开始兴起,并最终扎根于每个日本人的意识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村八分”制裁。依存于集体的安全感和脱离集体的危机感逐渐变成日本人共同的民族心理。这种强烈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特征,表现出了日本人的归属意识—“家”意识。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挨拶”也反映了这一点。日本人在出门的时候,通常会对家人说“いってきます(我走了)”,而家人则会对此回应道:“いってらっしゃい(您走好)”。外出的人回来都会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在家的人则说用“お帰りなさい(你回来了)”。 4.2日语“挨拶”还体现了日本人严谨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挨拶”无不遵循着一定的准则和格式,几乎达到了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地步。例如在日本家庭中夫妻之间或父母子女之间都相敬如宾或以礼相待,“おはよ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すおやすなさい(晚安)”“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ごくろうさま(辛苦啦)”等客套话常挂在嘴边。无论是谁,离家外出时,总要说句“いってきます(我去去就回)”,而家里人总会回应道“いっ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