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

专业考博指导与分析

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博资讯

(一)考试科目及各方向导师:

1.010102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01: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导师是强昱。

考试的科目:

(1)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100%)。

(2)2216中国哲学史(100%)。

(3)3323中国古代哲学原著(100%)。

(二)专业课部分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2

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哲学的基本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意识的能动性

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否定之否定规律

本质与现象

目的和手段

意识的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必然王国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和会关系的总

阶级实质

材料分析:对立统一规律

论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2003

名词解释:哲学

简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分水岭

可能与现实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列宁对哲学物质概念

相对静止

价值和评价的尺度

必然王国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真理和谬误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目的和手段

价值和评价的尺度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述: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2004

名词解释:劳动是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

简答:世界观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规律

质和质变

意识的本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一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论述:需要和利益的关系

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2005

名词解释:实践

简答: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生产方式”

非理性因素在实践和认识辩证运动中的作用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真理

杰出人物的作用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论述:自然和历史的关系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006

简答:本质与现象

意识的能动性

社会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

知识与智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材料分析: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论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2007

简答:真理的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和会关系的总

辩证的否定观

价值及其功能

哲学的反思性

材料分析: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

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论述:实践和物质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008

简答:系统的特征

精神的产生

价值和评价的尺度

真理和谬误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

材料分析: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历史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论述:自然和历史的关系

2009

名词解释:“现实的人”

简答:人化的自然界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自由时间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功能

材料分析: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

论述:结合斗争,谈谈解放思想的哲学前提

政治学理论

2002

名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政党政治

政治社会化

简答: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的联系与区别

简述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政体的主要形式及他们的基本性质

论述:试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003

名解:主权国家

国家机构

“三权分立”

主权

民族

政党

简答:国际政治的含义与特征

政治团体的特征与性质

政党的特征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论述:“试析法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论述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相互联系

2004

名解:国家法

政治社会化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元首

简答: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当前国际政治基本格局

君主立宪制

简述马克思政治发展观内容

论述:政治文明涵义、特征、战略目标

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及实现方式

2005

名解:利益集团

共和制

国际组织

主权

君主立宪制

“文明冲突论”

政治革命

简答:政党和利益集团的异同

政党的类型与作用

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改革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论述:谈谈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006

名解:民族自决权

分权制衡

政治参与

政治社会化

简答:资本主义国家之前的共和政体有哪些,他们的不同主要有哪些?

什么叫做政党制度,它的类型有哪些?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我国政治思想工作有哪些主要特征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导致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实体和单位有哪些

论述:村名自治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从正义性和实效性一致的角度看,如何看待政治制度的合法性

结合实际论述政治决策上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2007

名解:联邦制

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

简答: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的活动形式

政党的起源

单一制与联邦制

论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特征和实质

2008

名解:政治参与

两党制的概念

利益集团

总统制

单一制

简答:意识形态的功能

论述:民主与法治关系

01年

名词解释(选四):

资本积累;流动资本;纯粹流通费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人本主义;价值评价;经济基础;辩证否定

简答(选四):

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的含义;

货币政策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特点;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什么叫矛盾分析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简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述(选二):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外汇汇率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运用辩证的否定关分析,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如何迎接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02年

名词解释(选四):

系统;根本矛盾;人化自然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否定;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率;生产价格;经济全球化;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选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请你说出它的理论依据;

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请你具体地分析它的哲学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谁最早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谁提出实践标准及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对现代社会生产力进行系统分析;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势有哪些特点?

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

影响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论述(选二)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谈一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03年

名词解释(选五):

科学主义;根本矛盾;人生价值;上层建筑;唯物史观;交换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

简答(选四):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和总特征;

什么是实事求是,它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判断社会科学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否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简述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中“权责明确”的含义;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作用

论述(选二):

结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谈谈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试分析现代生产力的系统结构,并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试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试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04年

名词解释(选五):

实践;矛盾;真理;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规律;超额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股票控制额;比价体系

简答(选四):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并举例说明;

为什么说实践自然、人、社会统一的基础?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简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论述(选二):

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具体历程,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根据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

试论资本主义发展中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试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05

简答(14*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质量互变规律;

平均利润的形成;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论述(20*4):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

宏观调控的内容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特点;

联系实际→你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理解;

联系实际→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三)复试分数线:

1.复试原则与分数线:

此分数线是各专业的最低复试/录取分数要求。只适用于报考普通博士生、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不适用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

未组织复试的导师,将在此分数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复试名单,并在4月中旬前组织复试,具体复试名单由报考院系通过院系网站或电话告知。已经复试的导师,将在此分数线基础上,依据录取规则,按顺序录取。

专业代码及名称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456060

010102中国哲学456060

010103外国哲学456060

010104逻辑学456060

010105伦理学456060

010106美学456060

010107宗教学456060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456060

0101Z1科学思想史与科

456060

学社会史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456060

2.复试方案:

复试将对考生科研及实践经验、学术潜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查。复试形式为面试,考生需参加两个小组的面试。

实践组(复试一组):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实践案例分析。考生进场后,自我陈述3分钟左右,然后回答案例问题,考官提问。

科研组(复试二组):重点考察考生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研究选题计划、综合素质。考生进场后,陈述研究选题计划3分钟后,考官提问。

复试满分值为200分,每小组满分各为100分。每小组及格分为60分,一组或两组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每小组由5位复试教师组成。考生在每个小组的复试成绩,为该组考官所给的5个成绩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加总再除以3”的方法得出。考生两个小组复试成绩相加得出其复试总成绩。

(四)专业课指定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的许多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目,大家在平时的复习和备考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出题老师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并且要对往年的专业课真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另外还要搜集出题老师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笔记等资料。

二、北京师范大学考博英语题型

第一部分:阅读.共45分,45个题,每题1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五篇文章的内容,从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第二部分:翻译.共40分,英译汉两个+汉译英一个。

第三部分:写作.共15分,按要求完成250-300个词的短文。

三、北京师范大学考博英语参考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和《考博词汇》是考博人必备的最权威的复习资料,俗称“考博绿皮书”。全国各大书店以及当当网卓越网均有销售,各位考生也可以直接联系育明考博购买。需要各大院校历年考博英语/专业课真题及其解析或想加入育明考博辅导班的考生请加扣扣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或二八九零零六四三五一进行咨询,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享受考博辅导体验。

四、报考条件及注意事项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见学校的招生简章),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即1969年9月1日以后出生)。

5.外语水平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

(2)近五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需提供进修或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供学历证明)。

(3)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德、法、意、西、日、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学术类)6.5分(3年内有效),托福90分(3年内有效),德、法、意、西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韩语达到TOPIK4级。

(4)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340)(3年内有效)。

(5)GMAT成绩650分以上(3年内有效)。

(6)WSK(PETS5)考试合格(3年内有效)。

(7)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在500分以上(3年内有效)。

注:对于未达到以上条件的申请者,如通过初筛,须在复试环节加试外语考试。

6.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该校一般不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

五、育明考博优秀学员寄语

1,给自己找个必须考博的理由,每天提醒自己要加油;

2,不要太关注别人,关注自己的方法和进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3,记住:没有付出即没有收获,你花了多少时间,你就将收获多少。

4,除了睡觉吃饭和必要的休息外,尽量少地浪费时间在参加别人的宣讲会上;

5,尽量多地利用各方资源,知道地越多,你会看地越清楚;

6,劳逸结合,追求梦想但也要给自己休息时间以恢复气力和更好地思索。7,静下心来复习,给自己寻找一个安静的心境和安静的环境。

六、是否在考前联系导师

考博联系导师是肯定的。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的意向导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1)、欢迎报考。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但不排除偶然,像出现直博和本学校的硕转博名额问题,可能会给我们的报考和录取产生影响。

总之考博凭的是实力和自身的本事,关系只是占一部分,自己努力了就行,不用过分纠结于导师回复有没有啥隐含意思的。

初次联系好导师后,一定要注意跟导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向导师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或者复习情况,交流一下科研方向,这很有必要。一方面让导师觉得你很想去跟他深造,另一方面显得你虔诚好学。

七、是否有必要参加辅导班

博士考试是目前中国最高层次的考试,博士考试分为英语和专业课两大块。考博英语没有统一的大纲,各个学校的出题题型和难度均不一样,专业课的考察更是各有各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很难出现专业的辅导机构进行大规模的辅导。育明考博经过近五年的积累,在研究了众多高校的考博英语真题之后,结合不同考生的情况,推出了多种班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考博英语对词汇的要求很高,一般大家要有至少8000以上的词汇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考博英语最喜欢考的是近义词和形近词,这些词的分类总结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此外考博英语对语法的要求非常高,对语法的考察贯穿整张试卷,根据我们的经验,大部分考生,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再系统的学习过语法知识,所以说亟需这方面的学习。

育明考博拥有完整的辅导体系,全面的复习资料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掌握考博英语常考的词汇和语法等“硬知识”,同时掌握答题技巧、备考心态等“软实力”,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考生来讲,参加育明考博的面授辅导班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选择。

除了考博英语之外,专业课的复习也很关键。专业课的备考仅仅看指定的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出题导师的课件,在给研究生和博士生上课时的讲稿,最近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的课题等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信息,育明考博目前提供北京地区的绝大多数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的专业课的辅导,能够给大家提供专业课的真题、导师的上述资料和命题人的一对一指导等服务,显而易见,这对广大考生而言,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如果大家没有条件来参加辅导班,也不要紧,只要是广泛收集信息,多交流,肯吃苦,也会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

八、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成绩

考博人数不断增加,考博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抓住规律,就可能事半功倍。博士生与硕士生专业考试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都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点是硕士生还要考一些基本的知识,

而博士生人学考试主要考查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现实问题分析,大多都是大的论述题。考博肯定要广泛读书,刻苦攻读,这些我们不必赘述,主要谈谈应试技巧方面。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博士考题一般不会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考题。

九、博士生考试如何抓重点

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进展题,对此,一定要多注意平时积累。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题。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去年考了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邻近的内容一般就是考试内容。

第三、必须抓住所考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重点范围,运用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只要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得很透,一般不会出间题。课本上有些东西都是"陪衬",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根本就不用看,一般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很精通,考试成绩就容易提高。建议考试用书是简写本。因为这种版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每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固掌握这些"核心知识",就已经得到大半分数了,遇到不会的问题,只要沾边就写。

关于博士英语考试,以前,英语是阻碍博士生人门的一个门槛,随着目前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把关效力逐年下降。一些人外语很好,恰恰在专业课上栽了。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外语还是个拦路虎。博士外语的难度各个学校不一样,一般介于英语六级和托福考试之间。近年来,育明考博们发现考博的英语难度有所提高,主要是词汇量大了。有些阅读材料的词汇很偏,专业性强,可能字典上都没有。如何准备外语呢?

育明考博们建议大家参加英语培训班。单纯自己看书做题,效果未必好。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跟班学习对于提高成绩有好处。如果是高校老师,可以在本校听听英语课。另外,每个高校的外语题型不同,考查的侧重点不同,有必要从市面上买几本考博英语书,给大家推荐两本我们育明考博编写的参考书《考博英语真题解析》和《考博词汇》。总之,要有针对性地复习。十、考博专业课的复习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其实现在博士录取时,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大家特别要注意下面两个阶段: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导师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到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烂熟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间题上查考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时间上,

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加强。(2)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3)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_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上以及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十一、育明考博部分辅导课程介绍

考博英语全程班

阶段课程开课时间课时

价格

(元)

备注

一、基础夯

实A班:8月21日-25

B班:9月12日-17

40课时授课

+12课时练

2500

1、全程班:4980元

2、一二阶段连报:4000

日3、一三阶段连报:4200

4、二三阶段连报:4500

二、强化提

A班:10月3日-7

B班:11月7日-11

C班:12月12日-16

40课时授课

+12课时练

3000

三、考前押

题A班:2月20日-22

B班:3月6日-8日

24课时授课

+8课时模考

3500

秉承“高能高分,实力至上”的原则

主要授课内容有:1、导学规划;2、听力技巧和方法。

3、考博单词精讲精练,特别是形近词、意近词和固定搭配的重点突破。

4、常考语法讲解;

5、完形填空精讲讲练;

6、阅读理解360透析法以及其它技巧和方法;

7、翻译“631”法以及其它技巧和方法;8、作文“厚重、灵动、美观”法以及其它注意事项;

9、模拟考试、10、预测押题。

考博英语六人行精品班

课程名称阶段课程开课时间

价格

(元)

备注

六人行一、基础夯实

每周开课一

到两次,上课

时间灵活决

9800

1、送所有面授小班

2、不过第二年免费

重修小班

二、强化提升

三、考前押题

四、复试指导

考博专业课一对一课程班

一对一课程课时

次)

专业

课模

考考

官评

(次)

保录

□ZY1专业课36课

√√√√√√1√

□ZY2专业课52课

√√√√√√2√

□ZY3专业课68课

√√√√√√23√

□ZY4专业课76课

√√√√√√44√√√

□ZY5专业课92课

√√√√√√66√√√√

保______

□BG1全科保

过120

课时

√√√√√√88√√√√√

□BG2定向保

录没有

限制

√√√√√√88√√√√√√

申请推免班

申请

推免课程课时

开课

时间

申请

注意

事项

讲解

个人

陈述

撰写

指导

保录

□ST160课

随报

随学

√√√√√√√√√

□ST270课

√√√√√√√√√√√√

□ST3100课

√√√√√√√√√√√√√

□ST4没有

限制

√√√√√√√√√√√√√√

十二、育明考博优秀学员及成绩介绍

育明考博坚持“小班夯实基础”与“一对一重点攻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认真对每一位学员负责。针对每一位学员自身实际与报考院校的不同,在教学规划与授课方式上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推动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理论知识与应试技巧的最大提升。近几年育明考博的辅导课程

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每年都有近百人进入北京各院校的重点学科,以下是关于几位优秀学员的介绍:需要各大院校历年考博英语/专业课真题及其解析或想加入育明考博辅导班的考生请加扣扣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或二八九零零六四三五一进行咨询,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享受考博辅导体验。

学员一

郭海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2014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7月报名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进行学习,所选课程为北大英语集训营与专业课一对一教学。经过7个月左右的系统学习顺利考入北大国关学院。

学员二

赵文娟: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14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3年7月报名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进行学习,所选课程为人大英语集训营与专业课一对一教学。

学员三

李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简介:育明考博14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3年7月报名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进行学习,所选课程为北大英语集训营与专业课多人班。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2011年 一、名词解释(30 分): 道法自然 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王弼则注曰:“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谓道以自然为法则。 兼爱 墨子看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一旦做到了“兼爱”,就会出现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谋愚”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想社会。(见《兼爱中》)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 墨家兼爱无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 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于是一切之法尽矣。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理一分殊 这个命题起源于对张载《西铭》篇的理解。 张载在《西铭》中根据人和万物都是气的聚合,从而认为,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程颐的弟子杨时因此认为,这里有墨子“兼爱”思想的嫌疑。程颐回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 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具有东方特色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中国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 先秦时期出现了很多学者,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墨翟为代表的墨家理论,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惠子、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当时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名实等重要哲学范畴,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 秦汉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儒学的统治地位被打破,新的富于思辨性的玄学应运而生;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道教体系逐步建立;上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哲学思想极为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如“有无”、名教与自然、言意、形神等。 隋唐隋唐两代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儒、释、道兼宗的政策,提供了三教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的条件。佛教哲学关于心性、理事问题的讨论;韩愈的道统说;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特征,理学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理气、道器、心性、知行、两一、古今等问题展开,承上启下,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的时期。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它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它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等。凝结着中国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国哲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范畴被不断地充实、丰富,赋予新的内

中国哲学的根

中国哲学的根 ——灵遁者 最近缠于俗事,许久没有动笔写一些东西。然一友人问我:“中国文化的根是什么?是道?还是周易?还是什么?” 我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相当之大,不敢轻易回答。但是这个问题,久久缠绕在脑海。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动笔写这样一篇文章《中国哲学的根》。 为什么不用《中国文化的根》作为题目,是我觉得不够究竟和彻底。不如改为《中国哲学的根》为题,才够究竟。甚至一度想把题目改为《东方哲学的根》,以此来区别西方哲学。 首先大家跟我分解一下《中国哲学的根》这个题目。显然关键词是:中国,哲学和根。 我在上面说了一度想把题目改为《东方哲学的根》,细细一想,发现这是一个青年饱含着对中国哲学的极度自信的冲动使然。把“中国”换为“东方”必然将导致两个现象。其一是一片谩骂声和指责声;其

二是失去了方向,无法捕捉东方哲学的根。 中国哲学是东方哲学的典型代表,可是将中国哲学等同于东方哲学是错误的。毕竟东方国家众多,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所受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各有深浅不同,无法具体量化。所以我只能乖乖以《中国哲学的根》来作为我的题目。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我可以比较好的把我中国哲学的根,也能比较容易和西方国家哲学作对比。 再来看看”哲学“这个关键词。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哲学这个词,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的实践者。也就是”哲学者“。要不然毛爷爷也不会呼吁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里不可避免的又要谈到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的是什么。显然有一千个哲学家,就有一千种定义。在古希腊文中哲学一词是指爱智慧。在教课书中哲学是这样的: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建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世界的各种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创立基本概念、发现世

浅谈中国哲学

浅谈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何谓哲学?还记得第一次正式接触是在高二的政治课上,只感觉一谈到哲学就很高大上,很深奥的感觉,虽说到现在还不是特别懂,但看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后,算还是有一些理解吧。 这本书,在我看来,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不像印象中哲学那般高高在上。正如先生所说:“不免被讥为朴素,然而,如是真理,朴素何害?如非真理,纵讲的精微,亦不过善于诡辩而已。”虽朴素,但更易看懂。适合像我这种第一次接触这方面书籍的读者。 本书它先介绍了中国从先秦到清朝时期,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和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接着介绍分析了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读完正本书后,收获不算太深刻,但我国古代主要的哲学发展了解了许多。 我国古代思想最开放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而在“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就不像那时那般百花齐放,很多思想只能默默的发展,有些甚至是昙花一现。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思想要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像封建时期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更多是因为里面很多思想,例如:三纲五常等,符合统治者的统治要求,而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一些的佛系思想显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统治需求,于是统治者就大力发展儒家思想。这也是道家、墨家等不能发展为主流思想的其中原因。 但此看法相对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局限性及片面的,我国的哲学思想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书中所说,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众人生而不重知论、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赖宗教。我国哲学包含了道德、天、地、人、自然、思维等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的哲学,可以说中国哲学在世界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我看来,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无好坏之分。还记得高中时,我曾吐槽我国的封建迷信现象,对他们烧香拜佛等行为不是特别理解。但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行为表现,虽说其做法不科学,但这又何尝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呢! 中国哲学,简简单单四个字,但里面包含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或许尽一生都无法将它读透。虽然哲学是一个人文学科,但无论是学什么专业的,它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尽自己所能去学习,并且在生活中去践行与应用。 曾经的我觉得哲学遥不可及,但现在看来,我们平时都说要看待事情都要两面看待,而这不正是哲学重所讲的辩证法吗?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我们每个人对世界、对人生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看法,我觉得这就是哲学吧。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而读哲学又何尝不是呢?虽然看完张岱年先生的书,没有太深刻的见解,但我会更多的去思考问题,思想变得更加的开阔,对一些东西的认识相对会更加的深刻。我相信接下来我会看更多此方面的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 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 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 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 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孔子对“仁”论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把“仁”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对人本身进行了哲学反思。用“仁”来规定人,认为“仁”与人具有直接同一性,从此出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以下内容是摘自书中,个人理解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如有错误请及时提出更改。 一、翻译题(英译汉)共计十题 题目组成是关于仁和道的古文,题目为英语,答题用汉语。五句关于仁,五句关于道。 1.“The child cannot leave the arms of its parents until it is three years old. This is why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is univers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 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2.“Let the ruler be ruler, the minister minister, the father father, and the son son”. 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The superior man comprehends yi; the small man comprehends li.” 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ish yourself.”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The man of jen is one who, desiring to sustain himself, sustains others, and desiring to develop himself, develops others. To be able from one's own self to draw a parall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s; that may be called the way to practice jen.” 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superiors in the employment of your inf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inferiors in the service of your sup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fore, to precede those who are behind.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hind, to follow those who are before.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right, to display toward the left.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left, to display toward the right. This i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a measuring square.” 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壬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7.“Chung and shu are not far from the Way. What you do not like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Serve your fa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on to serve you. ...Serve your rul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ubordinate to serve you....Serve your elder bro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younger brother to serve you. ...Set the example in behaving to your friends as you would require them t o behave to you...” 答:“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8.“Our master's teaching consis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ung and shu, and that is all.” 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The reason why the superior man tries to go into politics, is because he holds this to be right, even though he is well aware that his principle cannot prevail.” 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Is jen indeed far off? I crave for jen,and lo! jen is at hand.” 答:“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1.“The wise are free from doubts; 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 the brave from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302哲学系(12)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1) 01科学哲学 与STS 肖显静 ①1001英语 ②2047科学哲学 ③3084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导师介绍 肖显静,男,1964年5月生于江苏南京,现任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与环境哲学,生态政治与哲学;科学传播。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分配到中科院研究生院。1999年至2002年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

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人工智能题库教案资料

中南大学智能控制题库 第一章概论 1. 试从学科和能力两个方面说明什么是人工智能。 2. 哪些思想、思潮、时间和人物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4. 为什么能够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 5. 目前人工智能学界有哪些学派?它们的认知观为何? 6. 自动控制存在什么机遇与挑战?为什么要提出智能控制? 7. 简述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并说明人工智能对自动控制的影响。 8. 傅京孙对智能控制有哪些贡献? 9. 什么是智能控制?它具有哪些特点? 10. 智能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为何?它与传统控制器有何异同? 11. 智能控制学科有哪几种结构理论?这些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2. 为什么要把信息论引入智能控制学科结构? 13. 人工智能不同学派的思想在智能控制上有何反映? 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 1. 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 2. 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3. 利用下图,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开始,访问其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

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4. 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下图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单独的R、L或C 可分别用R、jωL或1/jωC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5. 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6. 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下列英文句子(多用而不是省用不同谓词和项。例如不要用单一的谓词字母来表示每个句子)。 A computer system is intelligent if it can perform a task which,if performed by a human, requires intelligence. 7. 把下列语句表示成语义网络描述: (1) All man are mortal. (2)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3) All branch managers of DEC participate in a profit-sharing plan. 8. 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请你编写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剧本。 9. 试构造一个描述你的寝室或办公室的框架系统。 10. 试用一阶谓词描述下列自然语言: (1) 公民有受教育和劳动的权利。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每个人都有父母。 (4) 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到贵校访问。 第三章搜索推理技术 1. 什么是图搜索过程?其中,重排OPEN表意味着什么,重排的原则是什么? 2. 试举例比较各种搜索方法的效率。 3. 化为子句形有哪些步骤?请结合例子说明之。 4. 如何通过消解反演求取问题的答案?

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问题,首先要明白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说到哲学,就必须谈到宗教,这样也就要明白什么是宗教?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解释。这里讲的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宗教也和人生有关,每种宗教大多有一种哲学思想,而宗教则是以某种思想外加教条、组织等构成的。哲学是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它以反思也就是思想自己的思想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了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我们自然应当把自己当作宇宙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开始思想我们的思想,就有了思考宇宙的思想,得到了思想思想后的思想,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一切存在之全”,也相当于惠施所云的“大一”。只有反思自己思想后得到的思想才是知识,才是认知世界的能力。 关于中国哲学的地位问题,还要牵扯到“超道德价值”这个概念。所谓超道德价值,是高于道德价值的。比如说爱人是道德价值,而爱宇宙则是属于超道德价值范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超道德价值就是对超乎现实的追求,中国人对于超乎现实的追求的欲望也是存在的。因此,中国古代哲学注重的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不是注重增加一个人的知识。道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区分了为学和为道两个概念,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中国哲学是属于为道范畴的。

二是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家们力图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一:如果一个人要获得个人与宇宙的统一,那么是否要远离社会或是要否定“生”?这个问题,道家和佛家的观念是差不多的。佛家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所以必须要脱离尘网,脱离人生这个痛苦的根源。道家认为“以生为附赘悬疣”,也就是说,要成为圣人,就要脱离社会,甚至必要时可以放弃生。显然这种哲学思想在当时无论如何都是有消极意义的。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圣人,即完成个人与社会的完美统一,那么他们都会远离社会,这样和道家“小国寡民”的思想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他们的思想显得过于片面。还有一种哲学与这种所谓的“出世思想”相悖,即普通的入世哲学。这种哲学,不是超道德价值论,而是普通的道德价值。然而,孔子无疑是持这种入世思想的,这也成为出世哲学者的批评理由,即太过于现实主义,太过于肤浅。其实,无论哪一派,中国的中哲学都是出世和入世的统一体,他们都会提到政治、道德。当然,中国哲学的关注点在于人伦日用,注重实际社会,而不是空泛的指天、宇宙。即使是宋代新儒学和明清之际,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也都是关注人的,如格物致知等,他都是为人服务的。总的说,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是如此的,实际上,中国哲学很实用,但又并不肤浅。 说到入世与出世,就可以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联系。这两者是对立的,而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要完成这两个对立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 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 (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另一方面)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一)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 (二)奴隶制的社会特点 1、经济上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 2、政治上(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 (三)奴隶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

◎夏朝----“有夏服(受)天命” 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至高无上的神,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 ◎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用统治者的德行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 (一)奴隶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立 (二)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手工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奴隶主统治者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小生产者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 —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 ---人文主义思潮老子—提出“道”与“无为”学说 墨子—提出“兼爱”“非命” 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 (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 1、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子和奴隶农民的不同主张 2、百家争鸣—田氏官学 (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子,后期墨家,荀况韩非

《浅谈中国哲学养生观》

《浅谈中国哲学养生观》 前言: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人们的寿命得到延长,从原始社会人类只有15岁,延长到如今的69.73岁;“高质量寿命”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这意味着“养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养生”这个词汇我们一般会联想到中老年人,但如今社会,亚健康人数不断增多,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年轻人生存压力空前巨大,以至于年轻人也开始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脾虚体寒、肠胃炎等传统意义上的中老年疾病折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着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不仅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警醒——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的“养生”了。 论述主体: 说到养生这个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养生有着深刻的研究。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 在世界文化当中, 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1、养生先养心 养生当中, 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 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 这是人的七种情志, 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 凡气之温和者寿, 质之慈良者寿, 量之宽宏者寿, 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 仁之端也, 故曰仁者寿”。拿《黄帝内经》来讲,即使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其观念依

然适合我们当今时代,古人讲修身之要首在明心养神,“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如今我们提倡心平气和,少生气,情绪稳定就是对其最好的印证。 2、养生重养德 古代的养生哲学观还提出“养生重养德, 德高寿自长”,这种理念已经被医学实践所证明,养生的关键就是调整人的精神健康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卫生”,养生不仅要注重生理上的“养护”,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就像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所提出的“意识对人的生理状态具有调节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德高者”呢?第一,人际关系要好,与人为善,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第二,具有个性的人格,胸怀宽广、情绪乐观、感情丰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第三、有着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到形势,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诚如古训所言: “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然后医其身。”这符合我们国家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3、尊重规律,追求平衡 早在千年前,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比如, 春天的时候, 要有一种生发之气, 被发缓形, 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 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在千年后的19世纪,马克思才提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才能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跟古代养生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体现了传统养生哲学具有一定的价值。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哲学陈中浙中国哲学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任陈中浙中国哲学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 陈中浙老师的中国哲学史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陈老师长期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一个方向属于中国哲学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陈老师,陈老师同时也是佛教哲学研究方向的导师。 二、考试的科目 中国哲学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04中国哲学史③304中国哲学文献学。其中任俊华的中国道德哲学与国学以及《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的复试加试科目为:国学概论、中国道德思想史;王杰的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复试加试科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文史知识;陈中浙的佛教哲学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复试加试科目为: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史哲知识。 三、导师介绍 陈中浙,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 陈中浙,别名陈南璋,男,汉族,1969年12月生于浙江永嘉。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 四、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中国哲学史》肖箑父主编,人民出版社; 4、《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 复试加试参考书目: 1、任何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或《中国哲学史资料选编》。 2、《东方哲学概论》楼宇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世界十大宗教》黄心川主编,东方出版社; 4、《儒佛道哲学名著选编》洪修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党校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伍陆壹,伍贰玖,叁伍。 六、党校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

浅谈中国哲学的看法

青年与社会 2014年5月中 第14期总第560期 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文化中,各地区在历史、地理、环境方面差别巨大,但这个文化最初的来源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它代表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在泛东亚文明中的核心便是儒的思想,要了解它,要追溯到我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其一切活动,包括他的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目的都是围绕周礼而展开的,要求人们“克己复礼”,补充以“仁”、“义”等道德观。至于天道自然、生产技艺方面的知识,孔子认为此乃“小人之事”,而非“君子之学”。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主张施行“仁政”,《孟子·告子上》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并提出:“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将“明人伦”作为其学习之终极目的,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至于天道物理因果运作之事,一些自然现象仅用来注释其政治观点。荀子“礼”、“法”并重,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要靠后天的“修身”“师法”来使人从善,在政治思想上,与孟子明显不同,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荀子·哀公》中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承认有自然规律,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然而他也认为君子“之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即对大自然主要在利用而不探究其奥秘。孔、孟、荀及其他儒家学子,崇尚政治人伦之“礼义”,贬抑探索天地自然之“物理”和生产技艺这一点上是一脉相通的,从而构成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儒学传统。 老子主张“返朴归真”“无为而治”,在重视人的独立价值和人的精神层面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高度抽象的政治哲学原理。对自然物理运行提出一个“道”的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到底什么是“道”,只是含糊其词:“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否定其他一切知识和技巧,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往前发展,是“无为自化”的,所以在政治上就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依然是持自然无为的思想,没有将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予以足够重视。 墨子则强调:“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主要以实用为标准,不可用的知识在墨家看来,在道德上已非善物。法家崇拜权力,商鞅的《商君书·农战篇》谓:“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要求全部铲除,实行“燔诗书、禁游学”等政策。韩非子则认为社会“五蠹”为文学、工商、技艺等文化人。由此可见春秋战国诸子学说大多鄙视自然学科知识,其核心内容是政治。 二、春秋战国诸子对仕途的态度及其政治诉求 这历史时期一般士人在经济上无独立地位,需要依附于掌握经济特权的君主或贵族大官僚,将所学服务于其政治,孔子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其学生子夏则宣称:“学而优则仕”也便是学成安邦术货与帝王家 ,表明当时学习的目的就是做官帮助君主进行统治,所以学习知识就是学习治政的本领。孔子一生凭其学识在不断求宦任官。他的学生子路、子贡等人也都在各诸侯国为官。 除君主养士外,各诸侯国的有名的权势重臣也养士。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均致客三千人以上,秦相吕不韦将这种厉害关系说的更透彻:耕田之利“十倍”,商人之利“百倍”,从政之利“无数”。于是由大商人参与政治投机,一变而为秦相。以此可推,那时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在君主、官宦之家得以生存 ,而为其出谋划策,成为其忠实的臣属。纵横家的处世哲学是实务的,一切以取得成功达到目的为宗旨,法家商鞅进说秦孝公,连用霸道、帝道、王道诸说,以窥探统治者的口味。 三、春秋战国时期愚民的政治思想 春秋战国诸子由于其历史、地理诸方面的局限,只能对君主政治提出自己的各类解释,而在此局限中,多主张愚民。儒家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有关主张无须赘引;老子的圣人之治,要求“常使民无知无欲”等一套理论。墨家同样认为,“贵智者”是天子诸侯大人,“贱愚者”是“民”,民只能俯首从命。法家则为统治,认为“民愚则易治也”,创造一套详尽的愚民政策。曾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虽被人们称之为‘百家争鸣’,但每一家都尚同,都不宽容其他家的存在。孔子念念不忘‘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说‘天下恶乎定?定于一’;法家力主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墨家赤裸裸地高叫‘尚同’,追求‘天下之义,尚于一人’;道家要求芸芸众生归于一个‘道’。这种百家争鸣的实质是百家邀宠继而消灭对手,诸子百家几乎都自认为已经找到了绝对真理,都对自己所持学说有高度自信,不容他人怀疑,以君主统治的安稳性作为其价值目标,大多认为君主统治下的社稷是第一位的,而个人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服从君主与社会的需要,基本忽视个人权利与人格尊严,这也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之一。 程裕贞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略》中说:“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他们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认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品格。”但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持有相应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 高正.诸子百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程裕贞著.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潘鹂(1987- ),女,云南昭通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浅谈中国哲学的发端 潘 鹂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57000)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学子贤哲,创造出一系列五彩缤纷的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对我国社会政治思想、科技成就乃至文化传统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文章集中于其思想理论核心内容分析了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原因,从而浅析了中国古代主流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诸子;哲学;思想;文化 2014. VOL. 560. NO. 14·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