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工程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工程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工程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工程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剧院声学设计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座的歌剧院、2017座的音乐厅、1040个座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长210米,南北长140米,高46米,地下部分深-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入口和通道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剧院声学设计声学主设计为法国CSTB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国内声学配合单位,协助CSTB完成深化设计、理论计算、实验研究等工作,就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建筑声学新方法、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

国家大剧院的4万m2“蛋壳”屋盖非常巨大,为减轻结构荷载,采用了钛金属为装饰面的轻型屋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降雨时,室内会受到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干扰。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该屋盖结构的空气声隔声和雨噪声隔绝实验研究,在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雨噪声的方案,并最终得到了应用实施。即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K-13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实验显示,未喷涂纤维素前,屋盖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在雨强1mm/min的大雨下,雨击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估算大厅室内噪声小于25dB(A)。

纤维素喷涂能够大大提高屋盖隔声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一、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起到了一定的声阻尼作用,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二、纤维素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喷涂后起到了良好密封作用。

另外,纤维素喷涂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据检测,25mm厚纤维素喷涂层降噪系数NRC达到0.75。国家大剧院的屋盖经纤维素喷涂后,大厅内混响明显降低,语言清晰度明显提高。另外,纤维素喷涂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建筑节能效果明显。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在国内,国家大剧院剧院声学设计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因其良好的声学、环保、防火、粘着力强、易于施工等特性,必将广泛地被体育、文化等大型建筑场所采用。

2 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了MLS设计的声扩散墙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目的是扩散、反射声音,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MLS称为最大长度序列,是一种数论算法,其扩散声音的原理是,声波到达墙面的某个凹凸槽后,一部分入射到深槽内产生反射,另一部在槽表面产生反射,两者接触界面的时间有先后,反射声会出现相位不同,叠加在一起成为局部非定向反射,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了声音的扩散反射。剧院声学设计MLS扩散墙面的设计需要进行数学计算,并在声学实验室中测量设计方案的效果。

戏剧场MLS墙面的凹槽深度15cm,每个凸起或凹陷的单元宽度约20cm,面层为约4cm 厚的木板外贴粉红色装饰布,凸起单元内部填充高密度岩棉。其热烈夺目的视觉氛围和神秘十足的声学造型,为戏剧场增添了令人遐想的艺术效果。

3 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

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音乐厅设计实践,使声学家们认识到声扩散的重要性。研究显示,众多被世界公认音乐厅的音质效果,如维也纳金色大厅,均得益于墙面上的浮雕和顶面上的藻井造型所形成的扩散反射。剧院声学设计音乐厅的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达到4cm 的GRG(增强纤维石膏成型板)。顶棚上的GRG装饰有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GRG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于镜子,会因局部声音强烈反射影响音质,扩散反射类似于被磨毛的乌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另外,厚重的GRG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舞台侧墙上采用了类似于歌剧院墙面的栅状间隔的MLS扩散墙面,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

4 歌剧院金属透声装饰网

长久以来,剧院的体型问题使设计师苦恼。长方的体型有利于反射声音,音质最好,但视觉效果太古板;而椭圆的体型会使声音聚焦,音质难于控制,但有曲线的优美视觉效果。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墙面上使用了一种透声装饰网,完美地解决室内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是一种金色网子,看上去象优美的墙,但可以透过声音。网是弧形的,声音透过去后的墙是长方形的,这样就使视觉为弧形,而听觉为长方形,一举两得。这种网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为了保证金属透声网透声的效果,并防止与大音量的剧场扬声器发生共振出现“哗啦啦”的颤响,网面大面积施工前先安装了20m2左右的实验墙面,并经过了严格的声学测试。

5 歌剧院木装饰板顶棚的混凝土覆层

歌剧院的顶棚是实木板拼接装饰顶棚,配合大型的椭圆形灯带,在侧墙金色网的辉映下,显得金碧辉煌,古典而别致。为了防止顶棚因木板产生的不良低频吸收,以顶棚为模板,在其上密质地浇灌了一层4cm厚度的混凝土,增加了重量,提高了低频反射效果。

6 舒适的观众厅声学软座椅

国家大剧院的软座椅,采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外形优美,安坐舒适。而且,软座椅还具有重要的吸声作用。观众厅内大量的观众所形成的吸声量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控制室内吸声,座椅吸声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座椅的聚氨酯内填料、织物面料、软垫的面积、软垫的厚度等都经过了严格的设计,一方面达到了观众厅吸声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坐人时和不坐人时具有相同的吸声系数,保证观众厅的室内,在空场、满场、部分上座率等不同观众人数时,具有基本一致的室内声学效果。座椅批量生产前,预先制作了18把样椅,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坐人和空椅的吸声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座椅的调整和改进,直到实验数据满足了声学要求后,正式的座椅生产才开始进行.

7 座椅下送风静音均流风口

国家大剧院观众厅每个座椅下有一个送风口,采用了座椅下送风,属于“下送上回”的置换送风方式。与常规的“上送下回”的顶棚送风方式相比,置换送风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每个风口有针对性地向人体周围送风,使得送风均匀、风量平衡,另一方面。重点保障人体周围的舒适温度,避免了能量在巨大空间中的耗散,对节能非常有利。

但是,由于风口距离人体很近,必须消除风口噪声对观众听闻的影响,而且,人脚踝处是全身对风最敏感之处,还要防止“冷风吹腿”之感。

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为此专门建造了“极低背景噪声通风实验室”,通过实验研制了一种静音均流风口。风口内有均流和静音结构,不但气流场均匀,而且噪声极低。风口在常规50m3/h的风量下,垂直流场风速低于0.2m/s,噪声声功率小于5dB(A)。

如图7.1为普通设计的座椅下送风风口,由于气流垂直向上,撞击到顶板后,气流集中在顶板周围区域散出,造成局部风速过大,过大的风速同时也产生了气流噪声,而底部周围因无气流经过又出现无风的状态。实验显示,顶板周围局部风速达0.9m/s,吹腿感严重(应小于0.2m/s),噪声也很高,达到15dB(应小于10dB)。如图7.2为改进后的风口,在原风口内加入了一个“小雨伞”形的阻风装置,一部分中心轴周围的风被“小雨伞”阻挡,主要散流到风口靠近地面的区域,周边不受“小雨伞”阻挡的气流直接撞击到顶板上,散流到风口上部区域,根据实验调节“小雨伞”的直径和垂直高度,从而可以控制风口气流的分布。气流流速降低了,噪声同时变小了。

观众厅内,数千个风口在人们的座位下,不引起人们任何的注意,默默地、静悄悄地输送着新鲜的气流。

8 录音室“房中房” 弹簧减振隔声结构

国家大剧院的录音室为“房中房”全浮筑结构,隔振的关键技术在于“房中房”的支撑弹簧。为了研究和验证所选弹簧的减振效果,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弹簧减振实验。实验显示,弹簧采用子母簧、阻尼浆、防高频失效橡胶垫等多项技术,在单个弹簧支撑10吨的条件下,该“房中房”浮筑结构的撞击声声压级达到Lpn,w=32dB,与刚性支撑的撞击声声压级Lpn,w=78dB相比,可降低振动噪声46dB,是目前已知隔振效果最好的浮筑系统。

9 录音室QRD声扩散单元

录音室因录音的需要,要求更高的声场均匀度,因此需要更良好的墙面声扩散。国家大剧院录音室墙面大面积地采用了QRD(二次剩余扩散体)扩散单元。QRD与MLS不同,它的槽更窄,每个槽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槽深是通过对自然数列二次平方后对周期数取余数,得到的数值序列,QRD的扩散原理主要是因不同槽深的声阻存在差异,利用其反射声波动之间的衍射效应。QRD具有更强烈的扩散效果和扩散频率范围,非常适用于录音室等小房间应用。

10 Z型轻钢减振龙骨轻质隔声墙

为了保证国家大剧院的录音室、演播室、琴房等轻质隔墙的隔声性能,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Z型轻钢减振龙骨,用于安装石膏板隔墙。Z型轻钢减振龙骨比常规的C型轻钢龙骨更有弹性,隔声性能更好,尤其在难于隔绝的低频部分隔声优势更大。Z型轻钢减振龙骨构造安装与C型轻钢龙骨完全一致,是高隔声量要求条件下C型轻钢龙骨最佳替代产品。经检测,双排Z的型轻钢减振龙骨、六层纸面石膏板的30cm厚轻质隔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可达Rw=65dB,理论上与1m厚的混凝土墙隔声量相当。

11 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西侧二层墙面上有一巨大的参观窗,人们在走廊经过时,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室内音乐演出的盛况。这是一块特殊的玻璃,特殊之处在于隔声性和电控单反性。

参观窗由两层隔声玻璃组成,每层玻璃都是厚重的夹胶玻璃,窗的隔声量达到Rw=55dB,相当于20c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的隔声效果,目的是防止观众厅外参观人员的噪声干扰。另外,其中一层玻璃上覆有电子反光薄膜,演出时,在电子控制下,玻璃为单面透光,走廊里的人可以看到演出,而观众厅内的人看到的是一块黑玻璃。可以想见,当人们以参观的身份经过音乐厅走廊时,在巨型蛋壳围合的庞大空间里,透过参观窗静静地欣赏无声的音乐,也别有一番风味。

1.1 国家大剧院的钛屋面板

1.2屋盖雨噪声的实验室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1 MLS 扩散体示意图

2.2 戏剧场MLS声扩散墙面

图3.1音乐厅舞台的MLS声扩散墙面

图8.1普通设计的座椅下送风风口图8.2改进后的风口

图9.1 QRD扩散体单元示意图

国家大剧院声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大部分。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室内音质设计 ·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大剧院的厅堂平面设计 ·室内音质的评价标准: 1、主观评价指标——合适的响,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足够的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2、客观物理量——声压级,混响时间,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其基本原则有: 1、充分利用直达声 2、合理分布前次反射声 3、正确地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4、注意避免和消除声音缺陷和噪声影响 ·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混响时间分析 在厅堂(室内)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指标。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之为混响过程。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其声能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记作(RT或T60)。 在厅堂内,适度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宏亮、饱满。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混响过长将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力度,唱词模糊还清。 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但混响时间并非决定厅堂音质的唯一指标。噪声控制也非常重要,也是室内音质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声学材料分析

国家大剧院声学工程(包括剧院座椅声学)

国家大剧院声学工程(包括剧院座椅声学)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剧院声学设计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座的歌剧院、2017座的音乐厅、1040个座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长210米,南北长140米,高46米,地下部分深-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入口和通道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剧院声学设计声学主设计为法国CSTB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国内声学配合单位,协助CSTB完成深化设计、理论计算、实验研究等工作,就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建筑声学新方法、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 国家大剧院的4万m2“蛋壳”屋盖非常巨大,为减轻结构荷载,采用了钛金属为装饰面的轻型屋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降雨时,室内会受到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干扰。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该屋盖结构的空气声隔声和雨噪声隔绝实验研究,在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雨噪声的方案,并最终得到了应用实施。即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K-13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实验显示,未喷涂纤维素前,屋盖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在雨强1mm/min的大雨下,雨击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估算大厅室内噪声小于25dB(A)。 纤维素喷涂能够大大提高屋盖隔声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一、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起到了一定的声阻尼作用,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二、纤维素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喷涂后起到了良好密封作用。 另外,纤维素喷涂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据检测,25mm厚纤维素喷涂层降噪系数NRC 达到0.75。国家大剧院的屋盖经纤维素喷涂后,大厅内混响明显降低,语言清晰度明显提高。另外,纤维素喷涂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建筑节能效果明显。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在国内,国家大剧院剧院声学设计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因其良好的声学、环保、防火、粘着力强、易于施工等特性,必将广泛地被体育、文化等大型建筑场所采用。 2 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了MLS设计的声扩散墙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目的是扩散、反射声音,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MLS称为最大长度序列,是一种数论算法,其扩散声音的原理是,声波到达墙面的某个凹凸槽后,一部分入射到深槽内产生反射,另一部在槽表面产生反射,两者接触界面的时间有先后,反射声会出现相位不同,叠加在一起成为局部非定向反射,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了声音的扩散反射。剧院声学设计MLS扩散墙面的设计需要进行数学计算,并在声学实验室中测量设计方案的效果。 戏剧场MLS墙面的凹槽深度15cm,每个凸起或凹陷的单元宽度约20cm,面层为约4cm厚的木板外贴粉红色装饰布,凸起单元内部填充高密度岩棉。其热烈夺目的视觉氛围和神秘十足的声学造型,为戏剧场增添了令人遐想的艺术效果。

国家大剧院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 中国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的控制 刘文镔徐雷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摘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湿式自动喷水、干式自动喷水、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水幕及水炮等各消防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并绘制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控制 国家大剧院水消防系统复杂,共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炮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现将各系统的控制应用分述如下。 !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 剧场区消防环道上水泵接合器使用时,由消防队员电话通知消防控制中心远控或手动开启室外消火栓泵。 !%&室内消火栓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图!室内消火栓系统工作原理 在消火栓箱内配置有消防按钮。当火警时,打碎或开启消火栓箱的玻璃门就可按消防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启动消火栓水泵系统。一般在消火栓箱边放有火灾报警器。当火灾时,也可打碎玻璃按动按钮直接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 消防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及远控开启和关闭水泵的装置。 在歌剧院的屋顶设有供火灾初期灭火用的消防水箱和增压稳压水泵及气压罐,由气压罐定压。平时消防管网处于高压状态(属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并保持罐内储存一定水量。由于管网泄漏等原因,系统压力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水压上升至第二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停泵。下次压力又下降到第一设定压力时,&号增压稳压泵启动。如此交替运行。一旦有火情发生,当系统水压下降到第三设定压力(!’"%$")*+)时,输出启动消火栓主泵的信号和声光报警。当消火栓主泵启动后,返回信号切断稳压泵的控制电源,之后由手动恢复控制功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见图&。 当火灾发生后,火源周围温度上升,喷头的热敏元件首先受热,脱离喷头,喷头自动开启喷水。同时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也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信号报警。喷头开启驱动水流指示器动作,水流过信号蝶阀和湿式报警阀。火灾初期的水源是屋顶水箱。水流动使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或屋顶稳压泵的压力信号均传至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设备上报警。同时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输出信号可以直接启动自动喷水灭火泵,也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远控启泵。此时湿式报警阀组的水力警铃由经过延迟器的机械水力推动发出声响报警。有压水流经过管网到达着火地点,向开放的喷头供水喷水灭火。! - 给水排水!"#$%&’"$(()&&* +%万方数据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

国家大剧院音质特点的主观评价及其问题分析 1.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观众席1966(含111站席)。内厅长宽高比为2.98 :1.86 :1。考虑为较为接近理想的音乐厅功能。音乐厅吊顶总面积1268平方米,音乐厅座位数1966(含站席111).设计混响时间空场为2.2秒。背景噪声满足NR20要求。营业厅造型选用了改良的鞋盒型。采用“岛”式设计,即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观众厅在周围的设计。如此多的座位和岛式设计在国内也较为少见。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室内GRC(玻璃纤维补强混凝土)扩散反射体、舞台与一层池座侧墙采用了MLS扩散反射墙面、巨大的帆形音乐反射罩、和观众座椅吸声控制等处理方法,将音质设计有效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对GRC材料的特性,音响测试等作了大量的论证,并确认其可行性。 音乐厅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为2.4厘米的GRC板。GRC墙面的形式与吊顶有所不同,面积约1263平方米.顶棚上GRC装饰有着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的GRC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与镜子,会导致局部声音强烈反射而音响音质。扩散反射类似与被磨毛的毛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另外,厚重的GRC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低频的混响时间,使低频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声部)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舞台侧墙上采用栅状间隔的MLS墙面,凹凸尺寸严格按照数论理论设计,被称为“数字声反射墙”,外观既现代又神秘,还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的发挥表演水平。 观众厅顶部悬挂巨大的帆形声反射罩。一方面将声音向厅内四面八方反射,有效将弥补“岛”式舞台声学反射前后音质不一致的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顶棚声学反射高度,缩短了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距离,获得了更好的声音亲切感。这个顶部的声反射罩可升降取得最好的声学效果。 2. 2. 主观听感 我在国家大剧院听了2场音乐会,内容相同都是卢塞恩阿巴多的马勒第四那场(24和25日),坐了三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场的莫扎特2首声乐,我坐在二层楼座一排正对舞台的位置。我的听感是这个位置的声音还不错,大概可以打个65分及格,主要是高频不错但是缺乏光泽,中低频虽然量感上略有不足但是还可以接受。后来转到第四排中间听的是马勒第四,感觉这个位置的声音有些问题,高频的延伸已经不是很好了,低频几乎完全消失。这个位置的声音大概是可以打上50分。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招标与评标

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投标 背景情况: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建筑方案的选择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酝酿了40余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两年的国际设计竞赛,终于以法国机场公司(ADP)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清华大学协作的方案尘埃落定。国家大剧院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1958年,中央批准国家大剧院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选址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可是由于国家财力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便搁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曾重提兴建国家大剧院之事,但却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建与不建或建在哪里。这之后的几年,文艺界倡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呼声很高,到1996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才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 1998年1月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国家大剧院投资估算25.5亿元,外汇额度1亿美元,其来源将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建成,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招标,约一年时间;第二个阶段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约一年半时间;第三个阶段进行装修、设备安装及调试、室外工程,约一年半时间。 1998年4月,中国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的招标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先后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当时经过包括3位外国建筑师在内的11人评委会评选,认为这些方案均未达到要求,但从中选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英国塔瑞法若建筑设计公司、日本矶崎新建筑师株式会社、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德国HP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5个方案开始第二轮设计,并邀请了国内4家单位参加第二轮设计。在第二轮评选中,英、加、法三国的三家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的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经过第三轮评选,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纳。据媒体报道,第三轮投票时国家大剧院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吴良镛、副主席加拿大的埃里克森、香港建筑师潘祖尧等七八位评委均没有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1.前言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50年代起,几经论证和策划,历时近四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决定投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区段兴建国家大剧院,它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汇集世界现代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贡献人类表演艺术事业发展的宏伟巨作。为此,我们热忱邀请关心中国现代化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及丰富设计经验的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参与这一意义深远的设计方案竞赛。将国家大剧院真正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艺术殿堂。中国人民将由衷地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贡献。 本次竞赛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监督下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竞赛活动的合法和公正。 2.工程概况 2.1甲方: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2.2项目: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容包括一个2500座的歌剧院,一个2000座的音乐厅,一个1200座的话剧院和一个300-500座的小剧院和其他附属设施(详见设计任务书)。 2.3地点:国家大剧院基地位于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无论从它的建筑功能分区、体形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结构特点来说,都是相当完美与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该建筑主要是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国家大剧院整体是壳体结构,是世界最大的穹顶建筑。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的材质是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内部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内部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彰显国家大剧院的恢宏与奢华。歌剧院的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众所周知,歌剧院最重要的是音乐厅里面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内部无论从天花板、墙面还是座位都是经过特殊的声学处理,使得国家大剧院里面的声音效果达到了极致。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在声学技术上又很多创新方面,外部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院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金属透声装饰网,还有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许多声学技术,将国家大剧院声学效果设计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国家大剧院吊顶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改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部署--------------------------------------------3 1.施工组织结构-------------------------------------------3 2.劳动力组织及协作---------------------------------------4 四、施工准备工作----------------------------------------5 1.设备配置-----------------------------------------------5 五、钢构件制作------------------------------------------6 1.焊接材料及主要设备-------------------------------------6 2.作业条件-----------------------------------------------6 3.工艺流程-----------------------------------------------6 4.钢结构电弧焊接工艺-------------------------------------8 5.钢构件制作的质量检查项目------------------------------10 6.钢构件制作的注意事项----------------------------------11 六、钢结构安装-----------------------------------------12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2 2.钢结构现场安装的方案----------------------------------14 3.钢构件的连接------------------------------------------16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17 八、施工安全措施---------------------------------------18 九、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9 1.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19 2.施工现场消防保卫措施----------------------------------20 3.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21 4.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21 5.工地环保措施—----------------------------------------22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2]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中国国家大剧院外景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国家大剧院南门比邻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中国国家大剧院内部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小剧场观众座位556席,上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 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四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灯光设计 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剧院概况 剧院简介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从剧场建设的前期准备、主声源的变化、各墙面与声源的关系的处理、关于降噪、剧场建筑声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剧场;建筑声学;问题 一、前言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使建筑声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是在音乐厅及剧场的建设中,吸音及混响的应用及处理,使其演出效果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二、剧场建设的前期准备 1、重视剧场的功能定位 剧场建设方必须重视、合理确定剧场的功能定位,不宜过分追求多功能要求。具体来说:剧场属功能性建筑,其使用功能应科学合理确定;多功能剧场应确定主次功能,不宜并列全能高标准;要根据实际需要、技术可行、投资经济合理三原则平衡确定。对于剧场的功能定位,有以下建议: (一)歌剧院。以歌剧、音乐剧为主,可兼用于戏剧、芭蕾和音乐会(设舞台音乐罩)演出。 (二)剧场。以戏剧为主,可兼用会议。 (三)专业音乐厅。仅用于交响音乐会等各类音乐演出,不宜兼其他功能。 (四)大型会堂。以大型会议为主,可兼综艺演出。 (五)中小会议厅。以会议为主,可兼电影放映。 (六)大型体育馆。以体育比赛为主,可兼大型综艺演出等。 2、选择好的建声设计单位和设计师 要注意选择好剧场建声专业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要正确对待中方与外方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包括建筑设计和建声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燕翔老师曾将声学设计单位、工程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比作为医、患、药三个方面,这个比喻还是比较形象的。一名患者患病了,一定要找好的医生,吃好的药,才能将病治好;在剧场建设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现在建声设计市场上存在这种情况,有的是正规的专业单位,有的则是设备厂商和材料供应商兼做建声设计,这就要

国家大剧院考察报告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考察报告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察时间:2015.11.05 考察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一)北京以及国家大剧院的简单介绍 2015年11月1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为期七天的艺术考察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同时也是中国陆海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 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我们学校一共安排了6个地方进行考察,有颐 和园、故宫、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国家大剧院和 国家博物馆。我选择国家大剧院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 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 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二)国家大剧院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

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北京城建一香港建设一上海建工国家大剧院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联合体 1.1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1.1.1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天安门地区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南侧,石碑胡同以东,占地面积11.893ha。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94198 m2 (其中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为44678 m2),由北侧建筑(201区)、中心建筑(202区)、南侧建筑(203区)三部分构成;南北侧建筑201区、203区分别为地下三层、二层,包括票务大厅、消防通道、人员出人口、员工餐厅、停车场等。202区建筑外观是一个超级椭球形壳体,位于水池中央,其尺寸为:东西向长22m,南北向长143.64m,高度为46.285m。内部设有歌剧院(2416座)、音乐厅(2017座)、戏剧场(1040座)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三者的地下部分结构相连,不设变形缝,由通道分区;地上部分结构相对独立。建筑物最大埋深为32.5m,地下最底层位于一21.89m,歌剧院舞台下最深处标高层为一27.5m,混凝土结构顶标高为33.65m, ±0.000绝对标高为44.75m。见图1.12-1及图1.12-2。 图1.12-1 202区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组成效果图本工程建筑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剧场建筑等级为特级,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主要的结构柱采用H型钢一混凝土劲型柱,舞台口及局部大跨度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近震考虑。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防排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基础的外墙、底板为刚性防水混凝土。

国家大剧院工程椭球形屋顶采用钢结构壳体,内部无支点。椭球形壳体结构由设置在地面下的钢筋混凝土环梁支撑,环梁结构的外围是纯地下环形消防通道。钢结构壳体外饰大部分为。.4mm厚的钛板,中部安装玻璃,椭球体外四周水池环绕,人工湖面积达耐,分22个区域设置并组成一体,构成一水上明珠的建筑艺术造型。它的建造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与发展、中国文化事业走向世界的体现,是北京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见图l-12-3。 国家大剧院工程为国家重点工程,该项目由北京市建委、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组成业主委员会,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负责设计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巴黎机场公司所委托的国内配合设计单位。国家大剧院工程由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联合总承包施工,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监理。 1.1.2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国家大剧院 案例分析

共建调研报告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首都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安德鲁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可见,让建筑外部宁静而内部充满活力,让人们在从外到内的过程中感受气氛的变化,就是它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想法。 那么围绕着这个最初的想法,建筑师是如何用建筑语汇表现的呢?为此,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近距离感受这座建筑,并根据我个人理解,从以下三点阐述:第一在场地设计上,为了强调这座建筑外部宁静的气氛,好像与世隔绝,设计师让建筑向后退了70m,周围全部用来种植绿化,让其远离喧嚣的大街(如图1)。不仅如此,为建筑精心设计了“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的水池,让“巨蛋”坐落在水上,如此既利用水这一安静的元素烘托建筑,又使建筑和倒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夜晚加入灯光,更加美丽。(如图2) 图1总平面图

第二在入口的处理方式上,设计师选择采用地下入口的方式(如图3),让主体建筑更加独立的存在。门厅功能十分清楚,两边是附属空间,正对入口的是通往建筑主体功能大厅的水下通道,屋顶用玻璃材料,水池正好在头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波光粼粼的晕,让这个走道光线丰富而充足,与门厅的黑暗形成对比,具有极好的引导性(如图4,5)。安德鲁曾说“大剧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水下走道正是大剧院从室外过度到室内的过渡空间,此处正好形成空间序列上的一个小高潮,是“宁静”转向“活力”前奏,是最能表达作者设计意图的空间。 图2 图3图4 图5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投标方案

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投标案(歌剧院) 扩声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国棋整理 一、包装:产品的包装一般按单机出厂包装,除业主特别要求以外,一般不另做二次安装。 二、运输:运输按业主要求采用海运或空运。 三、安装、调试等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管理与组织机构 结合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本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格遵循目前有关的工程施工技术规和标准,以ISO9001 质量体系为依据,各负其责,努力使该工程达到优质工程的水平。 2.职责: 主要工作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项目工程总指挥:峰(北京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统筹设计、施工、验收; 2.2 项目工程技术总监:万鸿(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级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设计、施工、验收; 2.3 项目负责人:孟超(北京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工程部经理)成忠军(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 技术部经理)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的工队伍的技术素质; 协助监督技术组长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及按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过程同步的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对系统的安装施工、检测和调试等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面直接领导责任。 2.4质量总监:远新(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熟悉规,向工程施工队伍提出工程质量的有关标准; 2.5技术组长:詹岩(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拟派施工经验丰富、业绩优秀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大剧院工程”项目经理部,精心组织 精心施工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及工期的全面实现,早日投入使用。 3.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管理机构: 由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并直接领导项目经理,以达到颁布的各种有关标准,格执行施工规,以确保优秀的施工质量并创造出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系统工程。 以我公司整体实力为后盾,按项目管理模式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包括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材料)供应、综合管理等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高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1机构设置: 3.1.1施工组织机构

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特点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K-13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在国家大剧院屋盖结构中的声学作用

K-13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在国家大剧院屋盖结构中的声学作用 国家大剧院的屋盖设计为轻型结构,底层为2mm钢板,中间为24Kg/m3离心玻璃棉,上层为防水铝板,面层为钛合金装饰板。为了加强外部隔声和室内吸声,在钢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100Kg/m3的K-13纤维喷涂吸声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屋盖板空气声隔声指标Rw需大于等于42B,撞击声(主要是雨噪声)隔声指标Lpn,w需小于等于42dB。 由于轻型屋盖结构重量轻、厚度薄、存在结构缝隙等原因,相对于混凝土等重型屋盖结构的隔声性能偏低。应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的要求,为了确保隔声性能达标,在北京美华东方建材有限公司和珠海晶艺特种玻璃工程公司的协助下,于2003年8月10日-2003年9月20日在清华大学进行了系列隔声实验。实验结果可参见清华大学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03065-03069号检测报告。 隔声实验结论为:K-13纤维喷涂吸声材料对于国家大剧院屋盖结构的隔声性能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喷涂K-13的情况下,即使经过屋盖的密缝处理,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K-13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在1mm/min的大雨下,撞击声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满足设计要求。 喷涂K-13后能够大大提高屋盖板的隔声性能的原因是:1)K-13均匀喷涂附着在钢板上以后,起到了一定的声阻尼作用,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钢板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从而提高了整体的隔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100Hz时喷涂K-13材料后隔声量由14.5dB提高到20.5dB,在500Hz时喷涂K-13材料后隔声量由37.0dB提高到42.5dB。2)K-13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在喷涂过程中起到了良好密封效果。 由于施工、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该屋盖板的钢板存在结构缝隙,缝隙产生了很大的漏声,造成隔声量严重下降。实验中发现,在没有喷涂K-13时,如果不对钢板进行密缝处理,屋盖板的隔声量只能达到33dB。进行密缝处理后(主要

国家大剧院电声系统深化设计

《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深化设计》 Intensive Sound System Project for Opera Hall of The National Grand Theater of China 987124 乌日乐 Wu Ri Le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我国的重点文化工程以及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她位于大会堂西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耗资约26.6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内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3个不同类型的剧场,总坐席6000多个。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的主要剧场,建筑面积22529平方米,使用面积14644平方米。其中,观众厅面积2400平方米,有观众席位2500个;观众厅最大视距40米,最大俯角28°。歌剧院主要上演各类歌剧,因此,电声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建声为主、扩声为辅的原则,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的还原和再现。 因此,国家大剧院正处于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急需音响系统的建设,所以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进行深化设计就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以便能顺利的完成系统工程招标。 本毕业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设计依据 这一部分是剧院电声系统设计必须参照的一些设计标准的具体内容。 歌剧院扩声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国家大剧院本身的实际使用功能,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建声为主、扩声为辅的原则,电声系统设计要与歌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紧密配合,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还原和再现,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歌剧院的扩声系统设计思想、手段和方法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设备要采用技术含量高、能够体现当前最新科技水平的产品,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按照标书提供的技术要求,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音乐与人声兼容型一级标准。 歌剧院扩声系统的再现声音质量,不仅要满足客观测试指标的要求,还要满足主观听音评价要求,要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音质评价方法,使再现声音在听闻方面能够符合歌剧院的各种功能。在保证语言清晰的条件下应尽量保持声源原有音色。在建筑声学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控制界面的早期反射声的强度和延时时间量,以获得最佳声音效果。 歌剧院物理指标应该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dB ):100 H Z -6.3KH Z范围内平均声压级≥103dB ?传输频率特性: 50H Z -10KH Z以100 H Z-6.3K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4- -12dB,且在100 H Z-6.3KH Z内允许≤±4dB ?传声增益(dB): 100H Z -6.3KH Z的平均值≥-4dB(戏剧演出) ?声场不均匀度(dB): 100H Z ≤10dB, 1.1KHz和6.3KH Z ≤8dB ?系统总噪声级:≤NR-25 二、法国巴黎机场建筑公司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方案简介 在这一部分中,我将对法国设计者提出的电声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与下面我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 三、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的深化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详细描述深化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设计方案。 在我的深化设计中,我将采用计算机厅堂声学设计软件(EASE2.1),对歌剧院电声系统进行模拟测试。EASE软件是一种用于厅堂声场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它存有各种房间体形、吸音材料、扬声器等资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计算出房间的混响时间,描绘出声场分布图、声线图和各种声学特性曲线,为厅堂音质设计和音响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电声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