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变异与进化

专题5  变异与进化
专题5  变异与进化

专题5:生命的变异与进化

【自主梳理】 (一).网络构建:

(二).知识梳理

(1) 遗传变异与生物种类、细胞分裂和进化的关系

变异

种类

相关

因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生物种类 ( ) 自然状态下只有( )的生物发生基因重组 ( )都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细胞分裂 细胞的( ) 中都可产生 减数分裂中产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产生

生物进化 ①三种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②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

( )

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 )

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项目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变异与进化

变异 进化 变异的来源 人类遗传病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拉马克的 学说 达尔文的 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由来 内容 举例

举例 举例

育种应用 育种应用 育种应用

变异范围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是基因

中( )碱基的改变

染色体水平上的变异,涉

及染色体某一片段的改变

染色体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

组( )增减和( )增减

变异方式基因中碱基对的

( )

染色体片段的

( )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染色体组

倍性增减

变异结果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

( ),基因数目未改变

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

和()发生改变

基因数目增减,产生

()植株

性状

表现

不一定发生性状改变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变异的检测只能通过(),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比较

染色体形态

( )可观察染色体

数目

思考: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提示:主要从遗传密码的兼并性及性状的显隐性角度考虑(比如本来是显性纯合体AA,突变成Aa后,性状仍未改变)

(3).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在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染色体。单倍体

是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4).运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原因内因遗传保留有利变异, 变异为选择提供()。

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相互作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淘汰(),

积累和加强(),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生物的进化。

结果适应性

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使有利的变异在生物类群

中得到积累和加强,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

多样性、

物种形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适应

性的生物类群,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生殖隔离时,便形成

了();同一物种的不同类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

多样性。

进化

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的质的

飞跃。

(5).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

①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个体数×2+杂合个体数×100%

调查个体数×2

②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的纯合体基因型频率+1/2杂合体的基因型频率

③已知: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

则:p+q=1 AA=p2 Aa=2pq aa=q2 AA +Aa+ aa=1

④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的基因频率

=该基因女性纯合子的数目×2+女性携带者的数目+有该基因的男性个体数

女性被调查数×2+男性被调查数

(三).自我检测

1.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A.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B.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3.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则突变部位最可能是()

A.大丽花种子中的胚芽细胞 B.幼苗期的叶芽细胞

C.处于分化期的花芽细胞 D.大丽花子房中的卵细胞

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B.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结构发生改变

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D.用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改变

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6.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8.(2007·江苏)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

【点拨提升】

点拨一:可遗传的变异

1.问题:三种可遗传变异方式的异同以及判断依据是什么?

2.例题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点拨二:育种技术

1.问题:利用生物变异原理可培育新品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其过程和优点是什么?

2.例题2: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点拨三:人类遗传病

1.问题:对人类遗传图解和遗传系谱的分析以及对此类问题解题思路和步骤熟练运用;了解人类遗传病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例题3: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

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 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

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因此建议

____________。

点拨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问题: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比较;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的计算;隔离的概念与物种的形成。

2.例题4: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

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_______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

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1960 年份 相对值 1970 1980 1990 树干上地衣数量

黑化蛾频率 大气中SO 2含量

【变式训练】 1、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 )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 .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 .个别染色体增加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太空椒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3、用纯种的高秆(D )抗锈病(T )小麦与矮秆(d )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

① ② ③ ④

()

A.此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

B.过程④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试剂是秋水仙素

C.从F1→幼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法

D.该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产生新基因)

4、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 B.1/4 C.1/2 D.1

5、下列有关物种的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延伸训练】

1、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2

B、5/8

C、1/4

D、3/4

2、为了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以前人们提出了“抓大鱼放小鱼”这一观点,并指导甲地渔民用于实践。可是后来甲地渔民发现在甲地的正常季节中捕到的鱼越来越小。对于上述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为

A.自然选择使甲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了

B.人为因素的选择作用,使甲地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向小的方向改变所致

C.由于鱼的食物减少,甲地的鱼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长不大

D.甲地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所致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条件人为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5、原产于南美洲的微甘菊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微甘菊相比

A.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 D.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A 地区 95% 3% 2% AA Aa aa

B 地区 3% 95% 2%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 .猎豹捕食斑马

B .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授粉的蛾

C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 .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

7、要将基因型为AaBB 的生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 ;②AaBBC ;③AAaaBBBB ;④aB 。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花药离体培养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

夭折。现在A 、B 两地区。现在A 、B 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 地区流行疟疾。两

地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是 。根

本原因是 。

(2)在A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B 地区人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

(3)如果在B 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 的基因型频率

会 。

9、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_B__,其顶部开雄花,

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_的植株不能开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_bb

或aabb 的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若用基因型为AaBb 的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正常植株的幼苗(已知基因型为AaBb ),要尽快获得纯合的雄株和雌

株,请简要写出育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获得纯合的雄株与纯合的雌株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

(4)杂合的雄株和杂合的雌株杂交,请用柱形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10、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 )和矮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

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

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原因是。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1-5 DCCBD 6-8 DAB

例题1 C 例题2(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基因重组 l/8 例题3(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 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例题4(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25.0%;13.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

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2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变式训练: 1、B 2、D 3、D 4、C 5、D

延伸训练: 1、B 2、B 3、C 4、D 5、A 6、C 7.A

8、(1)血红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控制血红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2)0.965 0.495 (3)上升

9、(1)正常植株:雄株:雌株=9:3:4

(2)选择正常植株的花粉(AB 、Ab 、aB 、ab )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即正常植株(AABB )、雄株(aaBB )、雌株(AAbb 、aabb )

(3)正常植株、雄株

(4)

10、

(1)杂交 , 2/3 。

(2)II

(3) C ,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 。

(4) 单倍体育种 ; 100% 。

(5)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还全是高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杆、矮秆两种性状,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 (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附答案) 一、变异与育种(共8题;共19分) 1.图中,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a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 a、c 分别表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③ b、d 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 b、c、d 都能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B.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C.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D.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 D. 这些单倍体植株的有些细胞中最多有40条染色体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 B. 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 C. 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 D. 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5.现用矮秆不抗病(ddrr)品系和高秆抗病(DDRR)品系培育矮秆抗病(ddRR)品系,对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 通常利用亲本的花粉逬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縮短育种年限 C. 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D. 选种一般从F3开始,因为F3中才有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 6.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专题六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六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知识网络】 【重点精析】 内容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个体发育中 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模板亲代DNA分子双条链DNA分子的一条链mRNA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且半保留 复制,形成子代DNA 转录后的DNA仍然保留原 来的双链结构,形成mRNA 以tRNA为运载工具、在核糖体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原料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旋酶、RNA聚合酶氨基酸缩合酶 产物2个DNA分子1条单链mRNA 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2、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1)适用生物类别:真核生物,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 (2)遗传方式: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符合。 (3)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基因分离定律),而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两大定律。 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着重研究克服了这个缺点,强调生物进化是因为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强调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联系:现代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建立的。 【基础训练】 1、科学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过程。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常用32P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用35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分别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试问:如何才能使一部分噬菌体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 A、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用含32P的活鸡胚培养噬菌体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阶段及其发生场所正确的是() A、转录细胞质 B、逆转录细胞核 C、翻译细胞质 D、复制细胞核 3、下列关于基因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水稻细胞基因的编码区中存在非编码序列 B、大豆细胞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大肠杆菌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的下游 D、乳酸菌与酵母菌基因结构中都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新高考生物重难点强化训练02 变异与进化(原卷版)

重难点02 变异与进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本专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育种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常在高考非选题中作为“压轴”难题,试题设计重点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而进化部分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是难点之一,但较少以独立的非选题出现,而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分析。 【满分技巧】 1.在选择题中,巧妙使用排除法去除不正确的选项,找出正选项,往往更节省时间,在题目涉及复杂计算的选项时,可以先分析概念性的选项是否正确, 2.在非选题中,先通读全题,注意先易后难进行解题,当后续问题涉及前面小题的结论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前面小题的答案是否有充分的把握,避免“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3.注意时间分配,把时间投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试题上,避免在一两个小题中纠结,浪费过多时间。 【必备知识】 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特点、在进化上的意义、育种应用,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具体操作步骤,符合要求的育种后代筛选方法。 3.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区别,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0?新课标Ⅱ)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2.(2020?浙江)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 A.缺失B.倒位C.重复D.易位 3.(2020?山东)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4.(2020?海南)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初中生物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八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网络结构]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决定性状。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章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要求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了解变异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中考中,染色体、基因、性状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常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从相关的图表、资料、图形中获取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提高解题能力。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要分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是遗传病;红眼病、艾滋病、流感是传染病;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在中考中常将各种疾病混在一起,从某个角度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经典例题剖析] 例1:请据图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 A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C染色体>细胞核>DNA>基因 D染色体>DNA>细胞核>基因 [解析]本题要理清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小单位。[答案]B 例2: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 [解析]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亲代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内减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答案]D [预测新题演练] 【选择题】 1、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专题突破练11变异和进化

专题突破练11变异和进化 专题突破练第31页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江西奉新月考)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人们拥有一个遗传变异,能快速代谢砒霜这种剧毒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叙述,正确的是() A.安第斯山脉特殊的环境产生了能快速分解砒霜这个变异 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C.生物只要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就能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 答案B 解析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有选择作用,适应环境的变异会保留并遗传给后代,A项错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可遗传变异,则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中基因结构没有改变,只有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项错误。 2.(2019安徽合肥一模)野生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一只基因突变导致的白眼雄果蝇,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 B.RNA聚合酶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且有解旋作用 C.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4个氨基酸 D.若“↑”所指碱基对发生替换,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不会改变 答案C 解析以乙链转录时,会出现起始密码子为AUG,以甲转录时则不出现,故以乙链为转录模板,A项正确;RNA聚合酶识别调控序列的结合位点,并与其结合,或者说是识别DNA信息模板链上的启动 子,RNA聚合酶起解旋作用,B项正确;若“↑”所指碱基对缺失,则乙链为CGCCGCTACCCTTTGAGTTACACTGTGAC,则出现终止密码子UAG,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C项错误;若“↑”所指碱基对发生替换,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项正确。 3.(2019天津第一中学检测)玉米(2N=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市12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模 30. (2010北京石景山3月测试)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 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 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 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31. (2010北京西城4月抽样)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 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 32. (2010北京石景山3月测试)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组妹染色体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33. (2010北京崇文4月统一练习)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34. (2010北京海淀4月期中练习)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

2020年高考生物重难点专练二 变异与进化(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重难点专练二变异与进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本专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育种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常在高考非选题中作为“压轴”难题,试题设计重点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而进化部分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是难点之一,但较少以独立的非选题出现,而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分析。 【满分技巧】 1.在选择题中,巧妙使用排除法去除不正确的选项,找出正选项,往往更节省时间,在题目涉及复杂计算的选项时,可以先分析概念性的选项是否正确, 2.在非选题中,先通读全题,注意先易后难进行解题,当后续问题涉及前面小题的结论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前面小题的答案是否有充分的把握,避免“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3.注意时间分配,把时间投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试题上,避免在一两个小题中纠结,浪费过多时间。 【必备知识】 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特点、在进化上的意义、育种应用,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具体操作步骤,符合要求的育种后代筛选方法。 3.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区别,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限时检测】 1.(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质检·16).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图甲中A/a基因可能突变成D/d或E/e基因 B. 图乙染色体上的d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 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不能发生自由组合 D. 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变异与进化汇总

第六讲生物变异与进化 一、基因突变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染色体结构上看不到基因(染色体)内部发生变化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实际是碱基的变化,包括碱基数目的变化和碱基结构的变化。一般是在染色体上一个位点内遗传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以又称为点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1、形态突变型 2、致死突变型: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如白化型等 3、条件致死突变型:在一定条件下致死。如T4噬菌体的温度敏感突变型。25℃(基因突变的表现)下能在寄主细胞内存活,42℃死亡 4、生化突变型:无形态表现而某种特定生化功能改变的类型。常见某些营养缺陷型。(二)、碱基改变与基因突变种类 1、碱基种类改变:碱基替换 (1)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2)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 2、数目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编码框的移动叫移码突变。移码突变多容易造成无义突变。 (三)、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 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的关系有下列几种: 1、同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没发生变化。 2、错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3、无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导致了蛋白质合成的终止(终止密码子的出现)。 4、抑制突变:由于tRNA基因突变引起了反密码子的改变,当它参与进行转译某些无义突变或错义突变的改变了的信息时,有时却“以错就错”地转译出某种氨基酸,表现出抑制突变的效应。 (四)、基因突变的特征和规律 1、突变的稀有性 自然条件下突变的频率低。一般地,细菌和噬菌体等为10-4~10-10,高等生物10-5~10-8,然而,微生物繁殖周期短,实际更易于获得突变体。 另外,基因突变还受生物体内在的生理生化状态和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化学物质和自然界的辐射等)的影响,其中以生物的年龄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例如,在诱变条件下,一般在0-25℃的范围内,每增加10℃突变率将提高2倍以上。当温度降到0℃时也有所增加,在老龄种子的细胞内,常产生某种具有诱变作用的代谢产物——自发诱变剂,从而提高了突变频率。 玉米黄色胚乳:黄白2/100万 人类白化病:28/100万配子,指配子变化,不是发病率。 色盲28/100万配子 2、突变的多方向性

专题8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限时集训(八)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海南高考)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2.(2015·海南高考)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3.(2016·东北四市联考)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 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4.化学诱变剂EMS能使基因中的G烷基化,烷基化的G与T配对。CLH2基因控制合成叶绿素酶,该酶催化叶绿素分解。研究人员利用EMS处理野生型大白菜(叶片浅绿色)种子,获得CLH2基因突变的植株甲(叶片深绿色)和乙(叶片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乙叶片呈黄色,说明其叶绿素酶失去活性 B.若植株甲自交获得叶片浅绿色的植株,说明浅绿色为显性性状

C.获得植株甲和乙,说明EMS可决定CLH2基因突变的方向 D.EMS处理后,CLH2基因经两次复制可出现G-C替换为A—T的现象5.在854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384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1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B.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C.A1的基因频率是57%,A2的基因频率是43%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6.(2016·江苏高考)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15482049】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7.(2016·河北衡水四调)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40% B.50%和62.5% C.50%和80% D.62.5%和50% 8.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分布在辽宁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汇总

单元过关检测(七)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艾滋病病毒最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A.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故C正确。 答案:C 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B错误,只增加一个碱基对有可能会导致突变位点后所有氨基酸都改变;C错误,在生长过程中,基因本身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基因的表达状态;D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答案:A 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根据所需,若新品种为隐性纯合子,则在F2中即可找到,若新品种为显性个体,在F2中即可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但不一定为纯合子,经隔离选育后在F3中才能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C 4.(2016·武昌联考)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引起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白化病 C.猫叫综合征D.红绿色盲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导致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正确。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故D错误。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变异与进化

专题十一:变异与进化(二轮复习资料) 城西中学周俊 ●复习范围 本专题包括:必修本第二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第四节、第五节,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及选修本免疫、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部分内容。 ●知识再思 ○复习思考题 1.农田边缘的庄稼往往比中间的长得粗壮些,这是否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注意扣准变异概念) 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产生的变异都可能遗传) 3.不同品种间杂交,通过对后代的选育可以获得新品种。这类新品种是通过什么而产生的?(基因重组) 4.可以遗传给子代的突变的基因通常是什么细胞的突变?(生殖细胞) 5.利用单倍体培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具有的突出优点是什么?人工获得多倍体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那它在诱导产生多倍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略) 6.已知陆地棉是由亚洲原产型棉和美洲野生的雷蒙德氏棉天然杂交产生的新种。陆地棉这一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什么过程? (染色体加倍) 7.教材中有一例某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即基因型比例分别为30%、60%、10%。则可推算出A的基因频率P=60%,a的基因频率Q=40%。有同学问如通过基因频率反推基因型比例,根据介绍的公式计算下来却发现与原题干不吻合,AA=P2=36%, Aa=2PQ=48%,aa=Q2=16%,为什么? 8.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的比例,对吗? 9.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否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何异同点?各自认为进化的实质是什么?11.请用箭线形式简要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 ○重点讲解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 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纲要求: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考点1变异 1.什么是基因突变?为什么基因突变以碱基对的形式改变,而不是单个碱基? 提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因为一般DNA分子复制解旋时易发生基因突变,当母链发生碱基的改变时,子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是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不是一个碱基。 2.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改变吗?性状一定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或者基因突变发生后,转录产生的新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或者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突变为a;或者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的个别氨基酸,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3.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什么?非基因区发生碱基对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吗? 提示:产生等位基因。非基因区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 4.基因突变的时间、特点、意义分别是什么?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发生时间: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5.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有哪几种类型?分别发生在什么过程中?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示:2种。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过程中,结果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交换,从而使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过程中,结果是导致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吗?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吗?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能产生新基因。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7.染色体变异分为哪两种类型?与基因突变相比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可见。 8.什么是染色体组?人的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提示:染色体组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人的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有1个或者2个染色体组。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复习

考点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 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比较 三、染色体结构变异

例1、(20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 .①处插入碱基对G -C B .②处碱基对A -T 替换为G - C C .③处缺失碱基对A -T D .④处碱基对G -C 替换为A -T 例2、(2009·广东卷)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10·江苏高考)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 .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高中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2020年高考题 1.(2020北京卷)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 ) A.发生180°颠倒 B.重复出现 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 D.发生丢失 2.(2020江苏卷)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3.(2020全国Ⅱ卷理综)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4.(2020天津卷)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6.(2020山东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 常州一中高三备课组 【考点导读】 1.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 3.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 4.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 7.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 8.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 ) 9.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A ) 10.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 【知识网络】 【重点透析】 ?? ??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遗传的变异化引起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变生物的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化理论

三、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性状未必改变,原因如下: ①若发生突变后,引起mRNA上密码子改变,但改变了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仍对应同一种

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不改变。 ②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 中的一个A a ,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基因突变引起性状的改变,这种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被淘汰掉。 2.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有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四、染色体组及其数目的确认 1.染色体组概念及确认条件 (1)概念:细胞中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2)确认条件: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不能重复,不能缺少。 2.染色体组数目的确认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内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3.染色体组的数目与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关系 (1)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2)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3)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五、生物的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高考生物专题六 变异与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六:变异与进化 【考情分析】 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类型、特点、来源,可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 的应用,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发展及应用。本专题内容综合性较强,常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多种 育种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简答题中的实验探究与育种方案的设计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 【知识综合】 1 发生光镜下可检出2

组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提醒: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发生突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结构的内含子中。 (2)发生隐性突变。 (3)基因突变后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同一种。 3、生物的进化 (1)物种形成的方式分为渐变式和骤变式,生物书以渐变式为例讲述其过程。 物种形成主要为渐变式: 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亚种——————→新物种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 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改变就属于进 化范围。物种的形成在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上突破种的界限,出现生殖隔离。 【典例导航】 1. 【2012、海南、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 .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 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 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 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 项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 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 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 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种群而非群落,D 项错误。 2. 【2012、海南、24】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 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 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 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 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 1植株自交,产生 的F 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 .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A (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 出现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多种因素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知识点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2、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极可能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5、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

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6、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7、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表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9、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