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

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
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

从微博热点事件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井忠勇

摘要:通过热点的微博事件分析了微博舆论概念的使用现状,通过考察舆论概念的流变,结合对微博自身特性的分析,界定了微博舆论的概念,并剖析了其构成要素和特征。分析了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具体事例中微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考察微博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形态分布和生成模式。

关键词:微博舆论,引导与控制,生成模式

一、舆论概念及微博舆论概念的延伸

关于舆论概念,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视野进行了阐释:政治学者和历史学家主要从舆论对于决策的影响方面来界定舆论;心理学则主要关注公众意见表达时的心理过程;社会学把舆论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考察舆论形成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心理学则侧重舆论行为中人的知觉、感触,并以此来理解和界定舆论。我国学者对舆论概念的界定也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有以下三种:一是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二是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三是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陈力丹老师后又在其著作《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综合以上三种定义,重新界定了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如果把微博舆论看作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它应该同时具有舆论的基本特征,这为我们界定微博舆论概念提供了参考。我们尝试对微博舆论作出如下界定:“微博舆论是舆论在信息时代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是公众以微博为介质和表达方式的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里,微博舆论包含几个要素:微博舆论的主体——公众;微博舆论的客体——经由微博传播放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微博舆论本体——以微博为表达方式的各种信念、态度、意见。以下我们对微博舆论这几个方面要素进行分析,来更好的把握微博舆论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微博舆论特征

微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存在形态,因此具有舆论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微博独特的传播特性,微博舆论又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1)舆论形成速度快,信息源头多样

微博几何级裂变的特征,使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其转发、评论、加关注和搜索等基本功能形成了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微博具有即拍即发功能,这使其天然的成为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发布者,对突发事件报道达到“秒互动”的地步。它可在事件发生后的几秒钟内对外界报道事件的发生和进度,并在一秒的时间内得到其他用户的回馈,汇聚意见流,形成舆论。这个特点使微博舆论的形成速度大大加快。

(2)舆论主体多元化,舆论更具规模效应

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相比,微博舆论的主体更加多元。一方面,微博用户主体多元化。微博技术准入的门槛低,在平民和草根阶层拥有广泛的用户群。而微博出身IT的特性,又使其备受社会精英人士的青睐,微博群体中既有思维活跃、意见权威的各领域专业人士,又有万众瞩目、言行备受关注的明星,他们往往在社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众多数量的粉丝,其言论多被关注、转发和评论,这对微博功能的拓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多元化的主体,使微博舆论具有空前的规模效应。普通网民和各行各业精英共同构成强大的舆论主体,迅速掀起舆论狂潮,构筑起一种全新的舆论传播生态。

(3)舆论持续时间较短,舆题变换速度加快

微博具有即拍即发功能和信息传播的裂变性特征,这一方面使微博舆论影响的范围更大,影响的力度更强,迫于民意压力,相关权利和利益组织会加快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微博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又使得微博舆论相比较传统舆论而言,议题变换加快。往往一个舆论风潮还未完全平息,随即新的舆论话题又开始出现。因此,微博舆论相比较传统舆论而言,持续时间较短。

界定微博舆论概念只是为更明晰的运用这个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个前提,引导微博舆论还需要对微博舆论形成和演变过程的考察。

三、微博舆论形成

微博舆论是围绕公众所关心的现象和问题形成的,这是一个经过发生、发展、高潮到结束的动态过程。

1.事件曝光

微博舆论的发生源于社会变动和较大事件发生。“一种新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宏观上可以是社会的变动,例如发生了革命、社会变革、重大的政策调整等等;微观的刺激主要是较大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与多数人持有的信念相矛盾的或与他们的心理期待相契合的事件,以及那些导火索性质不大的事实(他们往往是困扰公众的社会问题的表露)。这样的外界信息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种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性表现。

微博舆论形成初期,是由微博对社会变动或较大事件进行曝光刺激了意见的产生而开始的。2012年12月15日,美国康涅狄格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而在头一天也就是2012年12月14日河南光山县23名小学生的被犯罪嫌疑人闵拥军在校园砍伤,嫌犯患有癫痫,精神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国内媒体风向集体西移,由于官方的缄默,事件信息彼此抵触,导致网络民愤四起,继而引发社会各界对国内学校教育安全的反思。

2.意见汇聚

早期信息在微博迅速扩散,引起网友围观。微博客信息传播的几何级裂变特征,使舆论领袖发布的信息经过微博迅速扩散并引起围观,围绕事件的信息量急剧增长。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事件关注主体不断扩大,博客、论坛、SNS等的网友开始纷纷转载微博消息,传统媒体也迅速跟进,通过访谈、调查、进行专家评议等形式,将事件推进到又一新局面。随后,在大的舆论环境下,基于相同或相异的信念体系和价值观念,各种意见和观点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交流碰撞,并在从众心理等的作用下,逐渐趋同,最终形成了舆论。

宜黄事件曝光之后,《凤凰周刊》的记者刘飞根据钟家两姐妹提供的线索对昌北机场的宜黄县市官员和两姐妹的对话进行了微博直播。通过微博,宜黄事件又一次被放大,并引起了网友围观。9月17日,钟家的小女儿钟如九开通了腾讯微博,并从开通那天起,就不断向博友微博事件的进展情况,并对宜黄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了描述。9月26日,钟如九在腾讯微博上向人们求助,寻求专家救治自己烧伤的母亲。博友纷纷响应,帮助她联系专家。邓飞的微博也以“宜黄钟声”为题,向博友发出呼吁。

接着,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这一事件,推动江西宜黄事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都电视台、凤凰卫视分别在其节目《真相三十分》和《社会能见度》中对宜黄事件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1+1》也对宜黄事件进行评论,“为人们服务不能变成为人民币服务”。这些传统媒体对宜黄事件进行的解读和评析,将宜黄事件推到舆论最高点,促进了舆论的形成。

在宜黄事件中,微博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成为舆论形成的中心,各方意见在微博上汇聚并形成一种声援钟家姐妹、批判宜黄干部不法行为的舆论潮流。

3.政府介入

权力组织和利益组织介入,引导舆论,平息舆情。微博舆论影响的广泛性,迫使权力组织和利益相关组织不得不出面回应以平息舆论。他们通过信息公开等方式,发布权威信息,使公众情绪趋于理性,从而引导和控制舆情发展。面对宜黄事件的舆论风波,政府开始介入调查,平息舆情。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至此,关于宜黄事件的舆论风潮开始趋于缓解,人们对宜黄政府的讨伐之声趋于平息。

4.解决问题

微博又开始新的一轮的信息传播,新的微博舆论形成。随着事件的解决,人们的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又回复常态,各方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逐渐平息,相关舆论主体逐渐退出,并重新把精力投放到新的热点事件,形成又一轮微博舆论,至此,上一轮的微博舆论形成过程结束。

四、微博舆论的形态分布和主要生成模式

微博舆论因为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异和舆论主体的变化,在分布形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里,我们以“抚州爆炸案”为研究案例对此进行尝试性研究。

“抚州爆炸案”是指农民钱明奇因为拆迁问题而与当地政府发生纠纷,并于2011年5月26日分别在抚州区政府、市检察院和区药监局等3处制造爆炸案。

这一事件经过微博曝光,在微博平台上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抚州爆炸案”后抚州公安政务微博立即对这一事件作出反应,就此事发出三条微博,而媒体微博“每日头条”发布了六条相关消息。此外相关领域的名人微博如于峥嵘发出一条相关消息。根据这三方发布消息的不同,我们可以考察一下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形态分布和主要生成模式。

1.微博舆论的形态分布

大众传播时代,媒体往往成为突发事件舆论的中心,意见领袖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博出现后,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舆论主体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媒体微博、个人微博与政务微博同台竞技,影响着突发事件中舆论的分布形态。继续分析“抚州爆炸案”发生后各方微博的消息转发情况,可以看到抚州公安消息转发4196,粉丝46241;新周刊转发消息802.5,粉丝2381358;于建嵘消息转发均值3403,粉丝841583.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突发事件背景下,舆论集结的目标主体与突发事件的相关度决定了微博舆论的分布情况。越是与突发事件本身相关度高的目标主体,其成为舆论集结点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说,无论政务微博,还是当事人及关注此事的名人微博,因为与事件相关度高,而易于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突发事件中呈现的微博舆论分布形态的差异,也受到微博主体互动空间得以拓展的影响。较之其他互动平台,微博不仅能实现即时性信息传递与交流,而且还能实现异时性的互动,也就是说交流的个人即使不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也能通过微博实现互动。这一特征使通过微博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用户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突发事件的现场,并且和事件相关主体实现“零距离对话”。

2.微博舆论的形成机制

“抚州爆炸案”中,通过微博,参与消息的主体和舆论的主体相互影响,共同建构了一种内含聚合和裂变的动态关系。这种动态关系表现为:规范意识不同,参与主体发布的消息也呈现结构性差异;性质各异的信息会对特定的目标主体形成多样的舆论“包围圈”;舆论参与主体与目标主体因为消息连接在一起,共同构筑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态链。

首先,舆论参与主体因规范意识不同,发布的消息呈现结构性差异。从前面数据可以看出,规范意识不同,匿名主体和实名主体发布的消息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

其次,性质各异的信息对特定目标主体形成差异化的舆论“包围圈”。目标主体与突发事件的相关度,影响着舆论集结的程度。舆论的聚合和分化也体现在“包围圈”的性质上。在“抚州爆炸案”中,与事件关联的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和相关名人微博成为三种不同的目标主体,并在性质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比如,对抚州公安“质疑”的消息呈现密集的形态。而“新周刊”和“每日头条”则成为“情绪宣泄”的地带。

由上可以看出,微博舆论的形成是双层机制作用的结果。舆论参与主体与目标主体之间因为信息而产生联系,并共同构造了微博舆论形成的脉络。舆论参与主体和目标主体在进行信息的互动交流中,形成多样化的舆论“群落”。这成为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态的第一个层面。此外,舆论“群落”因为覆盖面和生命力的差异,构成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态的第二个层面。这个双层作用的机制促成了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 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 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

[4] 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徐正.传播的博弈: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 杜骏飞. 政府网络危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7]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摘要]:我国有2.81亿的网民都使用微博,微博凭借信息发散状流动,形成“蒲公英式”传播,以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本文分析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传播方式的解析已经针对不良影响的诊断。 [关键词]:微博信息流动特点;传播机制;不良影响

一、微博的定义 2013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而同时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 ① 二、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 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有着自己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独特特点。 (一)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 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与手机媒体相结合。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从7.23动车事件中,有两条最快的现场微博在事故中被无数博友转发,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微博被转发的同时,大量网友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毫无疑问,这两条最初的微博求助信息为医疗部门争取“黄金1小时”的救援时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个就是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把微博的信息发布的即时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微博信息的自主性 微博作为一个草根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且微博字数要求少,使用门槛低。中国大多数微博网站最多只能发布140个字,所以它也被网民成为“一句话博客”。这就迎合了大多数普通人想使用博客却并不具有太高的文字驾驭能力的要求,因此所以微博短小精悍的形式让更多人有机会表达自我。

论微博在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传播作用与困境

论微博在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传播作用与困境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代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很多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这个界定可以看出,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广等特征。根据人民网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微博用户数量超过2 亿个,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工具,即时性、便捷性、原创性等诸多优势已经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地显现出来,但是微博的困境也日益突出而窘迫起来。 快速直播事故动态,成为最早的信息源 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最早发布事故现场状况的信息源,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事故发生后,微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乃至成为事发动车乘客的亲友发布寻亲信息的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防骗提醒”发布者、献血倡议发出者等角色,相关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动车事故发生前7分钟,一名叫为“Smm_苗”的网友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预警”微博,实时直播动车行驶信息。“Smm_苗”在微博中这样写到:“ 7月23日19时55分:今天这样的狂风暴雨打雷闪电真是好久没有过的情景了…… 7月23日20时27分: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据官方通报,7月23日20时38分,即“Smm_苗”发表上述微博的11分钟后,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温州市双屿路段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7月23日20时54分,“Smm_苗”继续更新微博: “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那些救火车估计是冲那边去的。” 该条微博的转发数超过了2000条。此后,她又陆续发表了数条在事故现场的目击图文记录。此时,微博上的网民——包括动车上被困群众,摄影爱好者,周围市民,在第一时间内发布了事故现场的报道,“Smm_苗”的微博是迄今能找到的关于事故现场的最早的图文记录。 然而,传统媒体的反应却较为迟缓:事故发生5小时后,人民网、新华网首页仍无反应。中央电视台坚持以滚动字幕和官方口径进行播报,直至事发后第4天才有新闻主播评论。7月24日,“7·23”事故甚至未能登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与《解放军报》4大报的头条。

热门话题热议度与原创微博的关系

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话题热度对新浪微博中2014年10月的热点话题进行排名,对10月热点话题进行详细份额占比分析、分 类传播对比解读,以及受众人群分类解读等,并从事件传播角度详细分析了“奔跑吧兄弟”和“林依晨订婚” 两个话题,使大家能通过话题背后的数据,了解整个事件的基本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结论。 微博数据中心 2014年11月19日 意见领袖对话题的传播有明显促进作用,选取参与话题传播的影响力在500以上的用户统计个数,用来对比热议度的高低与意见领袖参与的直接关系。 10月热门话题随着时间推移比重解读:10月上旬,份额被综艺、影视瓜 分,主要为#使徒行者#、#心花路放#、#风中奇缘#,#蓝翔#(包括“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红月亮#、#林依晨订婚#引起热议;10月中旬,#鹿晗解约#与#金鹰节#抢先瓜分份额,从10月15日开始#双十一#持续预热,中旬另一波影视综艺占比上升,表现较好的为#跑男#和#一年级#以及#大话西游重映#;10月最后几天,明星事件爆出,#林依晨订婚#、#库克出柜#、#张歆艺离婚#走进公众视野。值得注意的,在整个10月周期内,#雾霾#话题量一直持续。 主要发现 由于时间仓促和撰写人员能力的限制,报告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恳请读者 批评指正。

2014年10月微博热点话题热度排名 10月微博话题整体传播分析 10月微博话题整体受众参与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研究说明

排行 话题 提及度 热搜数 热议天数 1 双十一 9,256,703 50,603 14 2 雾霾 2,577,372 36,495 12 3 蓝翔 2,229,096 51,531 11 4 金鹰节 2,058,035 135,867 5 5 奔跑吧兄弟 1,684,974 506,256 13 6 风中奇缘 1,113,461 344,119 10 7 鹿晗解约 943,829 14,760 10 8 一年级 924,927 212,164 7 9 心花路放 770,789 112,581 11 10 大话西游重映 760,823 53,087 5 通过对10月热门话题的盘点,本报告根据热议度以及事件的代表性选取以下10个话题,话题主要集中在影视、生活、娱乐、新闻等方面。关键词则是微博网友在讨论该话题时提及的最相关的词汇,同时也是热议度、热搜度统计的标准。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内容提要针对微博(微型博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几个微博网站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并借用“长尾理论”和“短板理论”阐述了微博舆论影响力的来源,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诠释图。 一、问题的提出 舆论,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和舆情、民意相比,舆论的概念相对狭窄,舆论须是公开的公众意见,且舆论必需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局限于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 “模式”是对重复出现的现象的总结,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本文中“舆论生成模式”是对舆论如何被产生、集合及反映等的一种概括,并探索将舆论生成模式分为微观生成模式和宏观生成模式,微观的舆论生成模式倾向于对舆论生成机制的描述,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侧重于探讨社会传播环境改变后舆论生成模式的宏观变化,也就是对大众、互联网络、社会现实、网络受众等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侧重于对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的探讨。 以往生成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我们对原有的方案可以一再利用。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根据现实的宣传需要,可以进行由下而上的舆论反映,或是由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在这个阶段,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舆论是相对集中的,主流舆论的生成模式也较为简单。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了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论坛、群、圈子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出现,使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上的群众意见,以积极发现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我们看到,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山西黑砖窑事件的解决等都受到了网络舆论力量的推动。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即时通信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现在,国内的多数微博还可以进行多种手段的信息发布和同步。 可见,微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手段的特点,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微博对以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的内容特点和用户特征 具体来看,当今多数微博客传播的内容仍比较琐碎,多为用户的个人生活信息,即使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与主流媒体的新闻排行也差异巨大。以嘀咕微博、9911微博和Fllow5微博为例,2010年1月22日的热门榜上的话题与网易新闻、人民网新闻的一周排行相同之处甚少,在这几个微博网站上出现较多的话题是“过年”、“寒假”、“阿凡达”、“海地地震”、“腊八”、“降温”、“考研”等。 从用户特征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热门话题中的“寒假”、“考试”等话题居多,体现出学生群体较为活跃,以9911微博客为例,截至2010年1月22日,最活跃的前50名用户中,除了机构用户和未标年龄的用户外,仅有一名60后,两名70后,80和90后则占到16名,这样的年龄结构符合CNNIC对网络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另外,像新浪微博和9911微博都努力用名人微博提升网站人气,嘀咕微博则有“名人堂”栏目;滔滔微博和Follow5微博对名人效应的依赖则均不明显,滔滔微博的用户特点是以QQ用户为主,Follow5微博与嘀咕微博共有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把全国用户的微博发布按地理位置即时显示在一幅中国地图上。 三、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 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 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

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摘要】:微博正在改变什么?这个问题学界已经讨论了多年。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习惯的大变革、微博化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所有这些所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微博时代就已经来了。然而,有一些变化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舆论广泛、深入,甚至是即时的传播打破了百年来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传播格局,“围观改变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不过,微博中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微博强大的舆论浪潮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在微博舆论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的舆论形成了更加强大的规模,而有的舆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使用定性、定量两大分析方法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全景式分析,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定义、组成要素、构成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系统界定。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发端于微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PM2.5事件,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机制、内部传播模式、与外部舆论场的互动模式三大理论模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旨在为微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演变这一舆论链条,为今后的微博舆论引导和控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关键词】:微博舆论场PM2.5事件意见形成机制内部传导机制外部作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引言10-19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二、研究现状10-13三、研究方法13-19第一章微博舆论场的概念界定及组成要素19-301.1什么是微博舆论场?19-231.2微博舆论场的舆论主体及其作用23-271.3微博舆论场的舆论构成模型27-30第二章微博舆论场的意见形成机制30-422.1“PM2.5事件”的舆论形成节点和事件解码30-352.2形成微博舆论场的要素35-402.3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模型40-42第三章微博舆论场的内部传导机制42-593.1微博舆论场的传播特性分析42-463.2舆论高峰期微博舆论场的作用机制46-493.3舆论低谷期微博舆论场的承接机制49-533.4微博舆论场的信息特点及传播渠道53-563.5微博舆论场内部的意见传输模型56-59第四章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式分析59-664.1社会活动和社会舆论对微博舆论场的作用59-634.2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型63-66结语66-69参考文献69-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致谢72-7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3-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微博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研究1

保密类别 编号 毕业调查 微博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研究 —以北京暴雨微博事件为例 学院电视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 2015级 姓名丁玉卓 指导教师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 年月日

摘要 在这个数据化时代,各行业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作为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的社交媒体之一微博,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感受。自2009年起,以新浪微博为首的微博客开始盛行于网络,并以其信息的即时性、操作的便捷性、形式的个性化和言论的自由度,成为网民对社会事件发表观点的一大渠道,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微博舆论,对多起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互动效应。对于传统媒体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对微博加以合理利用,如何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已是迫在眉睫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本文综合当前国内外关于微博公共事件以及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公共事件应对模式以及手段,分析其中的社会情绪共振内容,从而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微博本身进行社会引导的基础之上,提升以及实现整体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以及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微博;公共事件;情绪共振

ABSTRACT In this digital era, the industry has more or less contact.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ocial media today, micro-blog, can produce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the biggest feature of these data is timely and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he user's true feelings. Since 2009, the micro blog to Sina micro-blog led became popular in the network, and its information real-time, convenient operation,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of speech, has become a major channel for user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n social issu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icro-blog media, has produced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to the many social and public events. For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how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micro-blog, how to effectively guide micro-blog public opinion, is an imminent new challenge and new issues. This paper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micro-blog public event and study its mode of transmission, and thus to seek a reasonable public emergency response mode and means of social emo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above, in order to guide the use of existing micro-blog itself social foundation, and realiz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and stable. Keywords: micro-blog; public ev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微博舆情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微博舆情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摘要]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革新,许多年轻人倾向于利用微博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而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运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而这种自媒体平台的力量也在不断得改变着社会生活和青年人的价值观。本文以微博平台为基础,思考微博舆情的力量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对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方法。 [关键词] 微博舆情青年价值观 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新兴的社交平台发展的势头更是迅猛,尤其是微博这一平台更是突出,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有5.36亿人,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如今,仅仅运营了四年的微博不仅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的工具,更是成为了媒体及个人发布新闻讯息的一大重要阵地。据相关数据显示有的微博用户为青年人,可以说微博这一媒体平台已经逐渐渗透进了青年人的社会生活中。因此青年人对微博中所传播内容的判断以及甄别,对微博的使用以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改变着青年的认知以及价值观。 一、微博对青年人的传播优势 微博(英语:microblogging或microblog),是一个基于

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问卷调查(表1 ―表5):该组问卷针对微博用户中的青年群体,通过给微博用户投递私信、网络问卷投放、纸质问卷发放的形式,用以调查青年微博用户对微博的使用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微博对于青年人吸引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PC产品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化和移动网络3G、4G 网络的迅速发展,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到终端机上进行操作,可以及时发布信息,也可以及时阅览新闻。在调查中显示有28%的青年微博用户在吸引力选项中选择“方便快捷发布自己的信息”,这体现出微博方便快捷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得较为突出,例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最先发布的信息就是在微博平台上。 (2)互动性与裂变性。 如今的微博不再如同博客等早期的网络社交平台是单 向性的,它的传播是交互性的、裂变式的。一条热门微博可以被评论、转发上十万次,而36%的青年微博注册用户选择“方便与他人沟通及交流”,显示出普通人有时可以实现和

微博营销技巧-利用微博热门话题营销推广的方法

微博营销推广——只有找机会展示自己,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这就是微博营销推广的核心思想!如果不在网友面前展示自己,没人会知道你的存在!没人会去关注你!没人会去主动看你的微博…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在纷杂的微博世界中如何展示自己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利用微博热门话题进行微博营销推广的方法,不妥之处,望大家多多指点。 腾讯微博每天都会建立一些社会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直接推送给广大网友,这些话题网友参与度极高,每小时就会有上万条网友发表的话题广播。参与话题广播的网友和微博内容都是可见的,这就为微博营销推广创造了机会。 目的 选择在热门话题下广播的用户,向他们发私信,只要用户阅读私信内容,就达到了营销推广的目的。 要点 1. 参与话题广播的用户都是微博活跃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对用户进行筛选。 2. 选择最近10分钟在话题下广播的用户,因为这个时间段内的用户一般都在线,可能马上阅读私信。 3. 发给用户的私信内容可以是推广信息,也可以是吸引用户关注我们微博的内容… 实践结果 1. 用户类型是非认证用户(即普通用户)更适合做营销推广,大部分普通用户允许接收所有人发来的私信。 2. 选择最近10分钟在话题下广播的用户,向他们发私信,收到私信后会马上阅读的用户比例是60%~80%,20%~40%的用户会在再次上线时阅读私信。 3. 同时循环操作多个热门话题效果更佳。例如:选择最近10分钟在话题下广播的用户,向他们发私信,10分钟以后再提取刚刚在话题下广播的用户,向他们发私信…反复循环操作。 4. 用户对私信内容的可接受度(即可信度)与内容质量有直接关系,提高内容质量很关键。 操作方法 如何找到热门话题?腾讯微博“我的首页”右侧“热门话题”栏目是腾讯微博官方建立的热门话题,也可以选择“健康”、“美食”等关键词的话题。总之,参与网友多的话题,就是有利用价值的话题。 同时循环操作多个话题,有两个操作方法,一是手工操作,二是自动化操作。手工操作效率很低,很累人,效果不明显。自动化操作就不同了,效率高,很省心。 我采用的是自动化操作方法,用快微软件实现的,该软件具有设置与操作非常灵活的特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用快微软件创建任务,软件截图如下:

面向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方法研究

面向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Web2.0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载体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获取、分享信息也不单单通过社区、博客,而是能够随时随地发表微博,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用户的大幅度增长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其发表言论进行研究,面向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问题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无话题的微博文本进行研究,而面向热门话题的微博文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热门话题下的微博言论文本具有话题分散性,即用户发表的言论常常与当前的热门话题不相关,这个现象会导致针对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方法准确率不高。基于此,本文将面向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问题看成是两个子问题——话题相关性分类子问题和主客观分类子问题,对两个子问题独立建模,再使用Logistic回归对两个结果集建模,得出当前热门话题下的主观性观点表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同义词词林的话题相关度计算方法。在话题相关性分类子问题中,主要研究当前微博语料是否与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相关,如何度量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是此问题的关键之处。本文以同义词词林扩展版作为资源,通过计算当前词与热门话题词的距离来刻画两者之间相关程度,以此来简化话题相关度的计算方法。(2)研究了基于汉语框架语义网生成有效观点词集的方法。在主客观分类判断子问题中,主要是判断当前微博是否属于主观观点表达。其中构建有效的观点词集是

该问题中重要的步骤之一。本文利用汉语框架语义网中框架间关系和词元,以“观点”框架内词元为种子集,构建了有效的观点词集。(3)研究了将话题相关性模型结果和主客观分类模型结果统一的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两重结果统一在一个模型下,得到热门话题下的主观文本。(4)本文使用无话题相关性分类的主客观分类方法作为Baseline,并与多分类主客观分类方法与分步主客观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行融合话题相关性分类结果与主客观分类结果的重要性。【关键词】:热门话题主客观分类话题相关性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93.092;TP391.1 【目录】:摘要4-6Contents6-8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第一章绪论11-17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1.3本文研究内容14-151.4论文组织结构15-17第二章问题描述及相关资源17-232.1面向微博热门话题的主客观分类问题描述17-182.1.1话题相关性分类子问题描述182.1.2主客观分类子问题描述182.2相关资源18-212.2.1同义词词林及扩展版18-192.2.2汉语框架语义网19-212.3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一、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作用 1.广泛传播,吸引全民参与。微博应用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自由,信息整合的深度更是前所未有,从而成为了民众创造并交换信息的平台。在玉树地震中,经常有高原地震救援防护知识等信息以极高的频率被网友转发,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信息支援。微博的影响力和扩散力能有效地吸引全民参与,为突发事件的良好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2.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零距离直播。微博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发布信息,这让微博得以摆脱设备的束缚,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中,微博的现场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媒体,这在媒介传播中是无可比拟的。玉树大地震发生仅10分钟后,当地网友便通过微博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比百度贴吧中最早的地震信息早了6分钟。这样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满足了人们对于突发事件信息的关注与渴望。 3.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对知情权的维护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突发事件由于涉及到公众的

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整合信息,很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二、在突发事件中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由于上述微博传播特性的存在,微博中极易出现谣言,引发舆论事件。怎样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在突发事件的解决中发挥正面作用呢? 1.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微博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法律法规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其容易造成干预过度,从而引发网民的逆反心理。因此,政府必须制定适应网络发展水平的法律法规,在不干预民众享受便捷网络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网络传播的立法建设远远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速度,层出不穷的新型商业模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水平,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网络立法建设,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强化行业引导和行业自律,对危害国家安全、影响民族团结、挑起社会事端等恶意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改善立法滞后的现状,做到新问题,早立法,早解决,保障微博的规范运行。 2.做强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微博的融合。对于传统主流媒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情报学报 I SSN1000-0135 第31卷第12期1299- 1304 2012年12月J O U R N A LO FT H EC H I N ASO C I E T YF O RS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SN1000-0135V o i .31 N o .12 1299-1304D e c e m be r 2012 do i Z 10.3772/j .i s s n.1000-0135.2012.12.010 收稿日期Z 2012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Z 钱颖 女 1976年生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Z 信息资源管理\新媒体传播O 张植 女 1988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Z 网络舆情传播\新媒体传播O E -m a i i Z z ha ng na n339@126.c o m O 赵来军 男 1970年生 博士 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O 钟永光 男 1972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系统动力学与运营管理O 1) 基金项目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0924030) 上海浦江人才项目资助(11P J C 07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曙光计划 项目(09SG 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 10Y J A 630021)O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1) 钱 颖1 张 捕1 赵来军1 钟永光 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2.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青岛 266071) 摘要 随着用网络户数的增加 微博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 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O 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在微博上传播迅速 影响广泛O 基于传统传染病模型(SI R 模型) 本文对微博上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建立了微博舆情传播模型 并用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进行实证研究O 研究发现Z 原创 转发帖子爆发迅速 第二天达到峰值 衰退的速度较慢 六天后帖子数稳定在较低水平O 用微博传播模型对甘肃校车事件中舆情传播规律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拟合度高 验证了此模型用来研究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的可行性O 最后利用此模型 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微博舆情传播规律O 关键词 新浪微博 突发事件 SI R 模型 微博舆情模型T h e s p r e adof p u b l i c s e n t i m e n t onmi c r o-b l oggi n g u n d e r e m e r ge n c i e s O i a n Y i ng 1 Z ha ng N a n 1 Z ha o L a i j un 1a nd Z ho ng Y o ng g ua ng 2 (1.m anage m e nt sc ho o l shanghai u ni u e r s i t y shanghai 200444; 2.m anage m e nt sc i e nc e and E ngi e e r i ng de p ar t m e nt @i ngdao u ni u e r s i t y @i ngdao 266071) A b s t r ac t Wi t h t hei nc r e a s i ngnum be ro f us e r s m i c r o -bi o g g i ngha sbe c o m et hem o s t i nf i ue nt i a i c o m m uni c a t i o n c ha nne i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g e ne r a t e d by e m e r g e nc y s pr e a ds r a pi di y o n t he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a nd ha s g r e a t i m pa c t .b a s e d o n t he t r a di t i o na i r um o r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SI Rm o de i ) w e s t udi e d t hepa t t e r n o f pubi i co pi ni o n di s s e m i na t i o n o n t hem i c r o -bi o g g i ng .T hes c ho o i bus a c c i de nt ha ppe ne d i n G a ns u pr o v i nc ei n N o v 2011i s us e d a s a n e m pi r i c a i e x a m pi e .D a t as ho w s t ha t t ha t t he num be r o f o r i g i na i po s t s a nd f o r w a r de d po s t s i nc r e a s e d r a pi di y a t t he be g i nni ng r e a c hi ng pe a k o n t hes e c o nd da y w hi i er e duc e d s i o w i y r e a c hi ngai o ws t a bi ei e v e i s i xda y s i a t e r .T he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r e s ui t f i t s t hehi s t o r i c a i da t a w e i i w hi c h i s a n e v i de nc e t ha t t he m o de i c o ui d be us e d t o s t udy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i ng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b a s e d o n t he 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w e a na i y z e d ho w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 unde r di f f e r e nt s c e na r i o s . K e yw or d s Si na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e m e r g e nc y SI Rm o de i pubi i c s e nt i m e nt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1 引 言 微博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O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 我国微博用户数 量已达到2. 5亿O 由于微博信息产生和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内容短小精悍 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等特点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O 人民网舆情分析专家预测 在未来的突发事件中 微博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O 突发事 - 9921- 万方数据

微博中的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微博中的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phenomenon and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cro-blog 专业名称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 论文评阅人 2011年12月12日广州

目录 一、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 1.1微博的定义 (3) 1.2微博的特点 (4) 1.3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4) 二、舆论与舆论场 (7) 2.1舆论 (7) 2.2舆论场 (8) 三、微博舆论场 (10) 3.1网络舆论场的演变及特性 (10) 3.2微博舆论场的崛起及特性 (11) 3.3政务微博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14) 3.4民间微博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16) 四、参考文献 (19)

一、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1.1微博的定义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目前对微博的定义未有统一表述。在最新的“百科全书类网站综合排行榜”上列前三甲的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维基百科中文版对微博的表述就不尽相同。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将微博定义为:“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这一定义也是目前被引用较多的。 作为微博的“始祖”和代表性网站,Twitter常常被直接用来定义微博。中国首个商业性专业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社区“互动百科”就将Twitter作为微博的代名词:“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用户可以经由SMS、即时通信、电邮、网站或客户端软件输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 “维基百科”中文版则将微博定义为:“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b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 新媒体和互联网研究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面向提出各自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对“微博”的定义通俗、简洁:“三言两语的分享,随时随地的更新,打造了一个基于个体单位的互动沟通平台。”认为“微博的实质就是手机短信的电脑版,无非是将有篇幅限制的文字信息从手机转移到电脑”,传播方式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则用“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来概括,他指出,微博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的手段,其核心理念即是:“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对议程设置理论和新媒体传播长期研究和关注的张国良老师提出,微博虽以“微型博客”命名,事实上与博客有很大不同,微博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在各种新媒体都可以成为公民新闻手段的今天,微博的短小精悍确实能在公民新闻的发布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与许多人认为的“Microblog”不同,新媒体专家、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魏武挥老师表示,微博应为“Miniblog”更确切,即“迷你博客”或“小博客”。在他看来,微博之“微”,不是微型的,而是迷你型的,“微型就是体积小,迷你型则除了体积之外,还有蛮多差异的,有点‘微型+减版’的意思。”具体到微博的性质究竟是媒体还是社交网络的问题上,他认为:“所有搞认证(verification)的微博平台,是在做一个社交网络,而不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媒体。”,原因在于“社交是建立在自我披露基础上的”。鉴于目前多数中文微博网站都开通了认证,因此国内微博更偏重于社交网络。[3]据此,魏老师提出了“社会化传播”的精短概括来定义微博。

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2015年5月最新分析)

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 摘要: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公共问题,成为网络舆情引导的先锋。但同时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揭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散播谣言的温床。本文从微博舆情引导现状入手,对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作用进行解读,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微博;公共事件;舆情引导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种供网民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共享的平台。网民可以利用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即时更新即可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也可以用140字左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并可实现即时分享。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其传播主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消息,成为消息的来源,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也就是说,只有你的观点新颖或许消息有爆点,就有可能被人关注,形成一个舆论方向。 微博的传播方式是交互化和立体化的。微博不仅用来表达个人情感、传播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会交往。通过关注、被关注、评论、转发、私信,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在独特的交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微博能够轻松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 一.微博舆情引导特点 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渐渐凸显。所谓微博舆论是指微博网站上汇集的网民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社会问题所表现出的有影响力的言论或意见。一条微博言论,要形成舆论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消息的迅速发布及网民参与;二是议题具有很强的舆论潜力。①第一点是微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第二点则取决于言论内容。公共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关乎民生性,是大众最为关注具有舆论潜力的事件。 笔者这里说到的公共事件不止是与政府相关的“微博问政”内容,更多的是包含民生新闻类的引起广泛关注、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所以在这类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舆论引导极易形成,且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公共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 微博不仅是舆论传播的一个独立源头,同时也参与舆论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的过程。微博网站内个人意见的迅速汇集和扩散促使舆论快速生成,伴随着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以及传统媒体的介入等舆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是一个民间舆论的集散地。鉴于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及信息扩散方面等的各种优势,微博往往成为公共事件的舆论中心,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往往要经历一个由微博网向网络论坛、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等扩散的过程。 (二)舆论传播周期的缩短 在微博特殊的信息传播机制下,舆论传播的周期被极大的缩短。微博较低的信息传播门槛和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网络事件的信息发布变得越来越快。网络事件被迅速放大,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大的舆论声势,网络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网站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以甬温动车组事故为例,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事故发生2小时后,官方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网友@yaoyaosz 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事故发生后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