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为建立完善符合温州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突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建设和服务功能,加快扭转温州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切实改善民生,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温州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按照“1650”城市框架和村级“转、并、联”农村组织机构发展新趋势,以实现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切实改善民生和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为主线,以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设施网络布局、提升设施服务水平为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由“普惠”向“普惠优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到2015年,以教育、卫生、文体、老龄、民政社保等为重点的社会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建立符合温州发展阶段、消费水平和服务需求的“人人享有、服务更优、功能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和人群差距初步消除;基本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闲有所趣、老有善养、难有所助”。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教育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学有优教”

1、实现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坚持政府投入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创新学前教育多元办园模式,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优质园的供给能力。各乡镇(街道在实施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新区建设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办学规模数达到30万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达到省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际、校际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覆盖面。按照小学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的原则,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布局。各乡镇要按照发展时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城郊结合部的中小学校布局,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城镇集中。优化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布局,

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服务设施,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到2015年,全市小学和初中办学规模数分别为60万人和30万人。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布局,促进办学类型多样化,加强学科、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建设,提高普高办学水平。制定普通高中校均班级规模标准,努力减少普高班额。到2015年,普高办学规模数为15万人,省级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比例达到50%以上。

4、加快职业教育规模化提升。重点建设一批职教集团或联盟,加快温州市中职教育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提升。启动高职教育基地建设,在乐清、瑞安等经济发达县(市开辟优质高职院校新校区,创办1-2所民办高职院校,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15年,中职办学规模数达到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与普通高中学生数之比(职普比趋于1:1。

5、推进高等教育提实力创品牌。扩大温州高等教育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创建特色品牌。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等高校,支持温州医学院发展,办好温州大学,使两所本科院校整体办学实力达到省内外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到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数达到12-15万人,强化作为全省三大高教中心之一的地位。

6、加快构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电教、成教和教育城域网等多种资源,完善硬件设施,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和远程学习系统。依托社区大学,积极创办老年学院,实现县级建有老年学校,乡镇(街道建有老年教学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到2015年,成人高校注册生达5-7万人,社区教育覆盖面100%。

(二加快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病有良医”

1、加强疾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联系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

2、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加快形成以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乡镇(街道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为基础的卫生监督网络,推进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服务职能。

3、提升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健全卫生应急网络,“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县两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以省市级综合医院为依托,建设市级紧急综合医学救援基地;各县(市依托1家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医院,设置单独的传染病病区,其他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符合要求的传染病门诊。构建布局合理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院前急救指挥网络,2011年各县(市设立独立建制的急救站(急救指挥中心,2012年完成急救点(急救分站建设,2015年前建成市急救中心新大楼。进一步完善采供血机构建设,形成以市中心血站为骨干,县(市血液分支机构、献血屋为基础的采供血机构网络。

4、强化妇女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和规范化建设。2011年,瑞安市、乐清市要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苍南县要完成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2012年,鹿城、瓯海、龙湾、洞头要完成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妇幼保健院要完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瑞安市、乐清市要完成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苍南、永嘉、平阳县要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文成、泰顺县要完成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201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

5、健全残疾人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各级康复机构建设,健全康复服务网络。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一所残疾人托养

中心、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聋儿语训中心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等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心,做到康复训练与教育并重。建设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康复医院,全面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康复服务工作。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加快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康复服务站(康复室,配置专业康复技术人员和康复训练器具。

6、强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构建分工合理、定位明确、协作密切、层次分明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区骨干医院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6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含省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7家以上的三级专科医院、使温州成为省级医疗中心之一,辐射浙南、闽北地区,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状况。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县(市至少设置1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他各县至少设置1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并创造条件向三级综合性医院发展。重点加

强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中心镇卫生院要努力达到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水平,一般镇或撤并镇以卫生分院为主,确保每个建制乡镇都有1家政府创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重点建设“转、并、联”后的农村新社区(800个左右的医疗卫生机构,使每个农村新社区都有1所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1+X”模式,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到2015年,全市总床位数达4.8万张,每千人床位数达5.4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加快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闲有所趣”

1、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加快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城乡社区要配套建设文化设施,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有一个具有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区,要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15年全市农村新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达到全省领先水平。2015年实现乡镇(街道有文化站,社区有文化室,城乡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0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上等级比例达到100%。

2、加快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建设若干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提升温州文化形象的重大文化设施,重点实施温州文化艺术大楼、温州专题博物馆、温州市美术馆、温州文艺之家等项目。到2015年,实现市、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快形成以温州市级图书馆为龙头,县(市、区级图书馆为骨干,乡镇(街道图书馆为结点,遍布社区、行政村的图书室四级图书馆体系。市及各县(市、区图书馆达到相应一级图书馆标准,中心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三级图书馆标准。建设以温州博物馆为龙头,以各县(市、区博物馆为骨干,各专题博物馆为基础的多元化特色博物馆体系。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要求,积极筹划历史文化街区与风景区内的博物馆。到2015年,实现全市人均拥有1册以上公共藏书。

3、全面推进广电设施建设。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年内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实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档案馆、网上剧场

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拓宽文化传播流通渠道。到2015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总量达到50TB。全面拓展电影院和剧院,各县(市、区至少应建有1座星级电影院和1座可开展大型文艺演出的剧院,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中心镇应建有1座影剧院。

4、提升体育设施整体水平。重点建设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温州体育类高校、温州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灵昆体育主题公园、温州奥林匹克体育馆、温州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温州帆船帆板基地等大型体育设施。大力发展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开发各社区的简易健身场所。新建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体育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新建公园要同步规划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各类农村(社区居民健身活动中心、篮球场等体育场地,实现乡镇健身中心全覆盖。2015年,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占地面积6-20万平方米,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基本功能的体育中心;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四加快老龄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老有善养”

1、增加养老设施供给总量。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加快扭转全市养老床位供给不足的局面。2015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全市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以上,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张,老年人特别是低保(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福利供给明显提高。

2、增加老年文化教育设施供给。加大对老年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办好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建成温州市老年活动中心和县(市、区老年活动中心,实现市、县老年活动中心全覆盖。健全乡镇(街道老年活动中心网络,扶持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发展,培育一批老年文化场所示范点。

(五加快民政社保设施建设,实现“难有所助”

1、全面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强化住房救助,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确定:确保实现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确保满足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需要。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联网、动态管理的贫困群众社会救助网上信息服务平台。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和我市灾害救

助工作实际,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切实保障灾区群众和贫困群众基本生活。 2、加快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加快市级和各县(市、区)综合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对“三无人员”和孤残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的供养能力。建成温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民康医院新院区工程建设。实施瓯海、龙湾、乐清、瑞安、苍南、文成、洞头等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到 2015 年,形成温州城区和各县城综合性社会福利设施全覆盖,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达到 50 张。 3、全面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推进社区服务网络“扩面提质”,建立完善服务系统,确保公共服务功能惠及社区全体居民。到 2015 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建立起集管理、服

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 350 平方米,规模在 2000 户以上的社区,要达到每百户 20 平方米以上。开展城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的社区信息网络系统,分三年三批完成,提高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 4、强化流动人口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合理规划输入地学校建设,确保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优先建设流动人口集聚区域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点。加快推进社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心理咨询干预室设置。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至少设置 1 个工人文化宫或文体活动中心、1 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区扩容和新区建设必须同步配建安心公寓等流动人口公寓。三、保障措施(一)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社会类设施建设绩效的目标责任考核。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设施维护和管理服务经费保障等列入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的公众参与和效果跟踪反馈制度,加强对公共服务决策活动的监督。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的论证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召开听证会或采取网络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规范公共服务问责程序,扩大公众在公共服务问责制度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的 70%以上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公共服务支出逐步增长机制,切实增加教育、卫生、文体、老龄、民政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支出。按照教育优先发展要求,依法落实“三个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省核定比例。到 2015 年,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 5%以上,全市人均卫生事业经费支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劳动保障、民政和老龄事业支出逐年增加。(三)积极引进民资。积极鼓励、支持和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公办和民办之间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土地出让优惠、减免税费、以奖代补等不同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普惠性服

务。充分利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民间资本办学模式和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地方性民办教育融资平台,建立多方参与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调整和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引导发展高端专科医疗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特需医疗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服务硬件设施配置水平。同时,积极推进投融资创新,区分不同项目属性,分类实行 PPP、特许经营、资产证券化等不同的融资模式,灵活导入市场机制。探索通过捆绑式综合开发,对部分公共设施投资进行风险补偿,允许经营性社会设施冠名权拍卖等市场机制融资,吸收多元投资发展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四)强化用地保障。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要在每年的供地计划中优先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农转用指标要统筹安排、提早平衡、优先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做到科学布局、人性化选址。各功能区的城市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需求。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等要严格保障教育、卫生、文体、民政、养老等设施的配套供地,严禁随意变更功能和空间受到挤占。一些占地要求不高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用房应结合城区“退二进三”和旧城改造同步考虑,多渠道为基层公共服务网点建设预留空间。(五)推进设施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创新管理模式,推进设施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推进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市民开放,2015 年市区基

本达到每个社区都有一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对其开放。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在规定时段内向居民免费开放。鼓励小型医院改建为养老护理医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食堂、厕所等设施有序向社区居民开放。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0年秋季县处级干部进修三班刘金祥 不久前,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以研究制定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此次会议,清晰而具体地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为我国的“十二五”发展定了“调”,备受各界瞩目。其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目标,就是强调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个人认为,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基础。展望“十二五”,我们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结合我省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便民不够,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审批、服务事项项目多,部门受理办理点分散,且程序复杂,群众办理各种事项存在多头问、多头跑的现象,既给大家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2.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目前,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办理受理中心,窗口设施规模较大,相对独立,特别是其网络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了政府房产资源和信息网络设施资源的浪费。此外,各中心在采集信息、资料归档等方面自我封闭,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客观上造成了信息资源和其他库房设施资源的浪费。 3.标识不一,办事地点标识不规范仍然存在。办事地点、名称、服务窗口标识不规范,服务指南和告知不统一。如,法律咨询窗口的名称就有“司法110联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律师接待”等等。

4.配置不足,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与群众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仍然存在。政府的全能角色定位和居民对政府的无限依赖,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与需求的无限,是我们当前的基本矛盾。随着我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显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还明显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还跟不上我省目前乃至今后发展需求。 二、建立“多快好省”公共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湖北省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又迎来了又好又快的重要发展时期,据调查目前广大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众需要了解政府部门设置情况,需要了解服务的内容,在与政府的接触点上,希望政府象一个整体,尽量减少公共的接触点。 2.对于简单的服务流程,提交政府后,希望答复时间迅速,且具有确定性;对于流程周期长、跨部门现象,公众希望随时查看进展,希望答复的时间能低于心理的预期。 3.大众希望了解政府行为并进行监督,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处理。 回应民众的需求,针对湖北的省情,我们应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经验,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创新管理,全面构建湖北省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快好省”的大众服务: ①“多”种形式的服务:提供多种形式民众服务,如现场、电话、网络等,将所有涉批、涉证、涉费等与大众密切相关的多种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各类服务中心办理,把中心建成方便群众,透明高效的“政务超市”。 ②“快”捷高效的服务:规范和加快项目审批业务工作流程,直接向群众提供公开、便捷、人性化的办事服务,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扇门、少走一道程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教育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是学习型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支撑,也对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中的实践,正在为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探索有效的途径。 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时问和空间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主要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学生在广阔的地域内分散地进行个体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机构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过程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因此,国外许多著名的开放大学、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法国远程教育中心等,都十分重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各自的方式建设了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英国开放大学投人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实行一元化的管理体制,建成了覆盖全国包括13个地区办公室、250多个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自身举办的各类远程教育提供了堪称世界一流的支持服务,美国凤凰城大学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和英国开放大学相似,但在线学习的支持服务方面更具有鲜明的特色。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了由总部、8个专业分院、130多个教学辅导站、500多个教学点组成的全国性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它由政府主导建设,为高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服务,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远程教育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种新形式,上述远程教育大学(或机构)由于具有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不仅使远程教育规模在国内甚至全球迅速扩大,而且教育质量在国内得到高度认可,在国外也享有很高声誉。国外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网络和技术平台的支撑,更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因而,建设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在我国,建设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必须遵循远程教育的规律,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我国国情,从1979年开始依靠各级政府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20世纪末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高校网络学院也没有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建设学习中心的方式,所以校外支持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基本是由当地承建单位管理人、财、物。经过近8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实践,各个网络学院在网络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学习中心责任主体复杂,有的网络教学环境设施达不到标准、人员缺乏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经验,所以网络教学点建设、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仍然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给主办学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国家层面看,各校自建校外支持服务系统也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局面。显然,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利用国家现有资源,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杜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几年的实践表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为众多办学机构提供服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综合利用,也使办学单位更能集中精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支服务完善、管理规范和运作高效的专业化队伍,能进一步加强教学支持服务、规范网络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 应该看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服务业的重要举措。我国网络教育多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48-04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都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支撑,而这些条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解

决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管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纲举目张”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只有以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另一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试题+答案)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对于我国出现的民生问题,以下不属于合理的应对思路与措施的是()。(3.0分) A.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B.一步到位的完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C.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来看待 D.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答对 2.对于我国出现的民生问题,以下不属于合理的应对思路与措施的是()。( 3.0分) A.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B.一步到位的完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C.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来看待 D.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答对 3.从职业化角度讲,我国精英群体最大的不足是()。(3.0分) A.职业责任意识严重匮乏 B.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C.敬业精神严重匮乏 D.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我的答案:A√答对

4.以下关于我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问题描述不准确的是()。(3.0分) A.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B.我国的公共投入在民生方面少,非民生方面多 C.确定公共投入的合理比例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D.对于用于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用于基础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所占比重偏大 我的答案:D√答对 5.以下不属于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的是()。(3.0分) A.社会保障 B.义务教育 C.公共卫生 D.工程建设 我的答案:D√答对 6.客观地看,中国现在精英群体的发展就总体而言还是健康、正常的。这突出表现在()。(3.0分) A.三大精英群体呈现出一种同步化发展的局面 B.精英群体的规则意思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C.精英群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D.精英群体的改革意识和敬业精神都十分强烈 我的答案:C√答对 7.以下不属于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的是()。(3.0分)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这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的任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收入分配等,都离不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需求不断拓展和逐步得到满足的过程。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物质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需求增长呈现逐步加速的趋势,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使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将是我们在较长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公共服务供给滞后是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快进展,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但也存在资源配置和分享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相当部分的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被完全纳入服务对象。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会财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并对初次分配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和抑制利益分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务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权利平等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振奋社会成员的精神,提高社会总体效率。 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共支出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公共服务并不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但政府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反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适应与否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78年的1100多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000多亿元,但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个人承担的费用迅速上涨。这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社会分享公共服务不均衡。我国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源于计划经济

工作研究: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研究: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法治建设的内容很多,既涵盖了立法、法宣、执法也包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作为政府为经济困难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法律制度,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法律援助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实质是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法律援助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法律援助是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由于社会保障的特殊群体绝大多数在经济上比较困难,或存在智力和生理的缺陷,其实现程序权利多需要的法律服务只能依靠政府所提供的无偿法律援助,即国家通过制度化的形成,对法律服务资源进行再分配,以保障贫弱残疾者不因经济能力、生理缺陷所限而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援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利益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生存权和平等权的重要方式和平台。 (二)高效的法律援助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整个社会公共服务顺利进行。现实中我们必须谨慎、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把因经济困难和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重新纳

入法律的轨道,使这类最易于引发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纷争得以依法解决,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和谐为社会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实施,必将会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队伍。法律援助要求法律服务工作者树立无私奉献、不计报酬、追求社会效益的职业道德,这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行动,必然带来自身心灵的净化,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推动社会公德的形成,从而造就一批高质量优秀的公共服务队伍。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援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问题。 (一)法律保障欠缺,服务的立法依据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散见于有关法律法规中带有法律援助性质的一些规定,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立法层次低,与其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内容不完善,如:经济困难标准及其证明效力等规定不完整,过于原则,操作行不强。 (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服务的覆盖率低。由于法制宣传侧重不同,加之机制、地域等因素,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范围不广,仍然有一些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由于不知道有这项制度,或者对这一法律制度信任度低,不去寻求法律援助,使得服务的覆盖率低。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第 1 题: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包括什么?( ) A.失业率是按照人力资源部门的报表 B.失业率是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报表 C.没有参加失业保险人不统计在里面 D.需要到政府部门登记才能统计进去 第 2 题:随着发展社会的具体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属于( )等层次概念。 B.中 第 3 题:当前我国就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 A.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B.国有部门就业形成一种新的大锅饭 D.相对于较低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第 4 题: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到更多地依赖于国内消费哪些对策?( ) A.转变发展方式 B.应对新的挑战 C.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时间 D.在新的条件下持续的发展 第 5 题:( )是中国一种特殊不同于国际上的工作组织。 D.单位 第 6 题:( )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指标。 B.就业 第 7 题:中国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一方面( ),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状态。
A.高端消费

第 8 题: 1994 年—2009 年 3 月, 居民储蓄从 2 万多亿元增加到 24.7 万亿, 年均增长 18%,
相当于当年全国 GDP 的( )。
C.四分之三 第 9 题: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机制运营。
A.正确 第 10 题:第二、三产业从业者比重为 80%是国际制定大众消费到来的指标。 B.错误 第 11 题:金融危机的反思:扩大( ),依赖国内消费,保证健康、持续的增长。 D.内需 第 12 题: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近 1000 万的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返乡。 B.错误 第 13 题:农民出来工作考虑的因素:一方面,多挣钱,另外一方面,背井离乡的生活代价、
成本等各方面的问题。
A.正确 第 14 题:1994 年—2008 年税收总量从 5000 多亿元增加到 5.4 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了
28%。
B.错误 第 15 题:影响消费的政策问题包括什么?( ) A.教育 C.医疗 D.住房 第 16 题:教育需要转化思路,与市场相接近,通过增加( )降低教育价格。 C.供给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

初一数学测试题(第一章 有理数) 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42分) 1、 比-3大的负整数是 .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3、5 1 - 的倒数是 . 4、b a +的相反数是 . 5、有资料表明,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正以每年1500000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公顷. 6、比较大小: 109 11 10 7、a =6,则a = . 8、数轴上的点A 所对应的数是3 2 2-,那么与点A 相距2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9、()()()()10910812111110109----Λ= . 10、若0>a ,0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5、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一组数据,他观测到甲、乙二行星的直径分别约为 km 4101.6?,km 41010.6?,请问这两个数据有差别吗?( ) A .无差别 B .有差别 C .差别是km 4 100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6、若a a 1 < ,则a 满足 ( ) A .0>a B .10<a D.01<<-a 或1>a 17、x ,y 互为相反数,下列各组数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 A .x 3和y 3 B .x 2 1 - 和y 21- C .2x 和2y D.3x 和3y 18、a 为任意实数,则下列四组数字都不可能是2 a 的末位数字的应是 ( ) A . 3,4,9,0 B . 2,3,7,8 C . 4,5,6,7 D. 1,5,6,9 19、四个各不相等的整数a ,b ,c ,d ,它们的积9=???d c b a ,那么d c b a +++的值是 ( ) A .0 B .4 C .8 D.不确定 20、小亮从一列火车的第m 节车厢数起,一直数到第n 节车厢(m n >),他数过的车厢节数是 ( ) A .n m + B .m n - C .1--m n D.1+-m n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 21、()()345265194.72.9-+-+?? ? ??-++---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文章

对做好“村村通”工程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县广播电视台汪选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50户以上自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并且启动实施了全国、全省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我县均挤进了上述工程建设笼子,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对做好“村村通”工程建设、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一、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共完成了34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20个50户以上自然村和235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并且完成了聚龙山发射台的中央台和省台无线覆盖改造工程,解决了我县20多万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全县行政村、20户及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县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出现滑坡,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死角”,部分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这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当前,改革后的广播电视台仍然担负着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任务,要进一步提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79号文件精神上来,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础。 二、切实明确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一)我县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目标是:紧紧围绕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力推进,进一步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成果,强化公益性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传输覆盖能力和质量,逐步消除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到2015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收听收看的节目套数明显增加,内容丰富多彩。 (二)我县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翻译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翻译)

————————————————————————————————作者:————————————————————————————————日期: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Strengthening Social Development,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Wellbeing 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建设的初期阶段,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总体上只能采取从重点建设到全面建设的推进战略。当前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China now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ledging period of modernization. The most urgent task for China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can only resort to the promoting strategy from key construction to overall construction. Current emphasis is on solving the issue of people's wellbeing.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通俗地说,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理念

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一个原因是物质基础长期相对薄弱,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更新滞后于经济体制变革。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服务理念是有差异的。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需要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更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提供通过市场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好的公共服务,满足通过市场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由于政府部门要满足的是社会公共需要而不是私人个别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载体是公共服务而不是私人服务,由于公共服务具有不同于私人服务的三大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所以,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是以公共权力而非利益交换为依托的,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的。 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从来就是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的○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总和。同样,人民群众的生活福利水平,从来就是一个既包括私人服务又包括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指标。而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在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中,公共服务所占的份额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除了市场这个提供食品、衣物、家具等私人物品和服务的系统,还有政府部门这个提供诸如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重要系统。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当也必须同时关注私人物品和服务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提供。正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之间也要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要均等地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大部分由国有部门和城市居民享有,非国有部门和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被排除在多项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政府职能的公共化,推动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随之走上了以公共化为取向的道路。“公共化”的取向也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也罢,其核心就在于公共服务是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无差别、一视同仁地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缩小和消除以往存在于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待遇,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包括国有和非国有部门、城市和农村在内的所有企业和居民。 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要规范化。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是要花钱的。要花钱,就需要收钱。这一收一支,便构成了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而筹集财源、拨付经费的活动——公共财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曾留给人们一个思维定式:只要是为老百姓办事、只要是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那么,不管从老百姓那里收多少钱、以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所谓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生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将国人共同贫穷的时代变成了历史,大多数城乡居民迈进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中国民生进行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收入分配是针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不仅能够推进效率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然而,现阶段社会中关于民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通过平日的切身体会、周围的观察及新闻媒体等途径,我了解到关于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难题”。 “看病难”是目前我国就医现状的概括。一方面,农民看病难,不仅是因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少、医疗制度不完善,而且昂贵的医药费也是一般农民支付不起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市里,即便能够支付医疗费用,也普遍存在着挂号、排队时间长,问诊、就医时间短,检查程序复杂等问题。总之,看病就医已成为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则是我们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和谐之基。而我国现阶段依然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劳动力,而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困扰着就业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住房难”则是近段时间来炒的最热的话题。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只有做到使群众住有所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房价居高不下,普通家庭难以支付高额的费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标与任务 基本完善五大服务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为满足海内外游客的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基础性、公益性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等内容。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政府主导、全社会协同,公益性原则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体工作目标分别是: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传播渠道多元化、覆盖面广泛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发布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旅游公共信息。超过50%的游客通过各种渠道享受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国旅游咨询中心数量年均增长15%。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覆盖国内、入境、出境三大市场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全社会共同保障游客安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减轻,旅游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安全、顺畅、优质、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从交通枢纽到集散中心(点),从集散中心(点)到旅游景区的

旅游集散体系,形成各类旅游集散中心(点)1000余个。完善旅游城镇与主要旅游景区间的公共交通,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在主要旅游城市开通观光巴士。基本形成标识完善、服务配套的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实施免费的旅游景区、公共游憩区等公益惠民资源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0%以上。建立健全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环卫等便民服务设施。出台更多针对特殊人群的旅游优惠政策。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功能齐全、部门协作、地区协同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旅游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旅游投诉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年均达95%以上。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相关保障制度,形成旅游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局面。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旅游志愿者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末,参与旅游咨询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 五大体系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看点一: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思路:以制定旅游公共信息标准为基础,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扩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以建设旅游咨询中心示范项目为突破,完善以旅游资讯网站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以各类旅游咨询中心为基础的现场信息服

如何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精)

论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建立健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什邡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建立和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广电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什邡广电局将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要求,加快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规划,什邡广电局确立了广播电视灾后重建基本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三年夯实发展基础,五年形成全新格局。三大工程:全面恢复和提升宣传工作水平;努力拓展和强化网络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和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六项任务: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工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双向交互式网络;建成运作规范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培养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广播电视事业的相关产业;建立保障广播电视良性运行发展的工作机制。 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工作体系,主要工作包括建成功能齐备的广播电视业务大楼和设备设施,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提供基础物质保障;继续推进“三名工程”,不断强化和改进宣传工作新机制;加强宣传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全面提升宣传

工作质量全面提供智力保障。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双向交互式网络,主要工作包括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广播电视主干数字网络;搭建广播电视数字平台;城乡群众享有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 建成运作规范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工作包括建成功能齐备的农村广播电视中心业务用房和设备设施;形成立体的广播电视服务工作机制;建成适应农村广播电视服务的工作队伍。 培养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人才队伍,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广播电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广播电视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素质。 发展壮大广播电视事业的相关产业,主要工作包括认真分析调研广播电视事业的相关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找准相关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制定发展规划,依托广播电视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相关产业。 建立保障广播电视良性运行发展的工作机制,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完善广播电视工作绩效评估体系;改革广播电视工资薪酬体系;完善全面激励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创业激情的机制。 我市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先后抓了已通电行政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全市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同时,重点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调频和电视发射设备进行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