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_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综合治疗10年经验总结_张学齐

临床_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综合治疗10年经验总结_张学齐
临床_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综合治疗10年经验总结_张学齐

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典型精原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隐睾原发典型性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部分区域细胞间变。免疫组化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S100(-)。结论:精原细胞瘤分三型,典型精原细胞瘤、间变性精原细胞瘤、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病理组织学光镜下基本确定诊断,前两型免疫组化PLAP(+),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PLAP(-);当临床以腹膜后肿物为首发症状时应仔细鉴别肿物是原发抑或转移。【关键词】精原细胞瘤;病理 精原细胞瘤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是睾丸常见肿瘤,属低度恶性,部分病例可沿淋巴管转移至髂内、髂总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可发生在纵隔、腹膜后、垂体和松果体区,但罕见。患隐睾者发生此瘤比正常人高8~15倍[1]。临床上有时以腹膜后肿物为首发症状,临床需检查双侧睾丸或判断是否患隐睾。本例为20年来我院病理科首例精原细胞瘤病例,现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近期左腹股沟肿物逐渐增大至成人拳头大小,有明显胀痛感,2007年2月25日就诊,以“腹股沟疝”收入院。2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腹股沟区一肿物,“栗子”大小,无疼痛及不适,未予就医。查体:左腹股沟区触及一肿物12 cm×7 cm ×6 cm。彩超示:左腹膜后探及一巨大实性肿物,上缘达胰腺后方,下方延续至左侧腹股沟区,肠管及右肾受压移位,左肾未探及。临床考虑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股沟转移,遂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术,术中送快速病理检查,病理回报: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手术中扪及腹膜后肿物巨大,不能完整切除,家属不同意继续手术,未予处理。病人住院24天,出院后5天因肾衰死亡。 1.2 方法复习腹膜后肿物的临床病史及病理资料。追问查体、病史:左阴囊透光试验阳性;20年前左腹股沟即有一“栗子”大小肿物,至今未婚。行常规病理检查:标本4 %中性甲醛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 2 结果 2.1 肉眼观实性肿物长圆形21 cm×10 cm×8 cm,表面较光,包膜完整,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质细嫩,鱼肉样。肿物中央可见大片出血坏死区。 2.2 镜下肿瘤细胞大部分为单一胞浆丰富透明,境界清楚,体积大,核大,排列成巢或散在,其间可见一些肿瘤细胞排列不规则,核大呈多形性,核深染呈块状,核仁较大而明显,可见核分裂像。肿

睾丸肿瘤样病变简介

睾丸肿瘤样病变简介 一.概述 1.睾丸肿瘤并不常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较低。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左右化疗等严格的综合治疗。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经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瘤。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瘤分化为良性肿瘤。④肿瘤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血中查出,其他肿瘤不常见。 2.肿瘤标记物价值有限,又禁穿刺活检 3.生殖系统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因此CT、同位素均不宜采用。故以超声检查为宜。 病因 4.隐睾:其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0倍~40倍。腹内隐睾(22.7%);腹股沟隐睾(6.7%)。采取隐睾经睾丸固定术,10岁前手术可明显减少,3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肿瘤。 5.遗传:16% 6.多乳症:4-5倍 7.睾丸女性综合征:40倍 8.外伤、激素、感染 二.病理 睾丸肿瘤组织分类 1.生殖细胞肿瘤 (1)精原细胞瘤;典型精原细胞瘤;间质型精原细胞瘤;精母细胞瘤性精原细胞瘤。(2)胚胎癌。(3)畸胎瘤(有无恶性变。)(4)绒膜上皮癌。(5)卵黄囊肿瘤(内胚窦、胚胎性腺癌)。 2.非生殖细胞肿瘤 (1)性腺基质肿瘤;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2)性腺胚细胞瘤。(3)

其他类型肿瘤;睾丸网腺瘤;睾丸腺癌;间质性肿瘤;类癌;肾上腺残留肿瘤。 3.继发性肿瘤 (1)网状内皮组织肿瘤。(2)转移性肿瘤。 4.睾丸旁肿瘤 (1)腺瘤样肿瘤;(2)附睾囊腺瘤;(3)间质性肿瘤;(4)皮质瘤;(5)转移瘤。 三.临床表现 1.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无痛性肿大、阴囊触及坚硬肿块——延误半年以上。 2.若突然出现阴囊疼痛性肿块,且伴畏寒、发热、或局部红肿——肿瘤出血、坏死、血管栓塞(误诊急性附睾炎)。 3.5岁以下的儿童以卵黄囊肿瘤与畸胎瘤为主。几乎所有。 4.青少年与成年人一样,以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及混合癌常见。 四.诊断 肿瘤标记(瘤标) 1.AFP:正常值<40ng/ml,全部卵黄囊瘤,50%~70%胚胎癌、畸胎癌时升高 纯绒癌和纯精原细胞瘤不升高。 2.HCG:正常值<1ng/ml,全40%~60%胚胎癌HCG阳性,“纯”精原细胞瘤5%~10%阳性。 3.应用以上两种瘤标检查,非精原细胞瘤90%有其一或两都阳性。纯精原细胞瘤HCG阳性占5%~10%,即90%以上纯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非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者10%,所以一旦临床上诊断睾丸肿瘤后应立即行睾丸切除术,不必等候瘤标结果。 4.瘤标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手术或化疗、放疗后迅速下降则预后较好,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可能有残余肿瘤。 五.治疗措施 1、睾丸肿瘤的治疗决定于其病理性质和分期,治疗可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 2、首先应做经腹股沟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标本应作详细检查,最好行节

组织学解剖--睾丸

组织学解剖--睾丸 睾丸(一) 一般结构 1. 被膜浆膜(睾丸鞘膜脏层):由间皮及少量结缔组织组成白膜(tunica albuginea):位于浆膜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纵隔结缔组织呈放射状深入睾丸实质形成许多睾丸小隔 2. 实质由睾丸小隔分隔睾丸实质成250多个锥体形睾丸小叶。每个睾丸小叶含1)1~4条弯曲的小管——生精小管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变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 直精小管在睾丸纵隔内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 即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网2)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内含睾丸间质细胞 (二) 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 是睾丸产生精子的场所它为极度弯曲的上皮性管道成人的生精小管:长30~70cm 管径150~250um,中央为管腔 管壁厚60~80um 1.结构生精上皮基膜1)生精上皮(spermatogenic epithelium)组成:两种细胞支持细胞:支持细胞作单层排列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生精细

胞镶嵌在支持细胞侧面及腔面 由上皮基部到腔面作多层(5~8层)排列2)基膜较厚外周覆以胶原纤维和一些梭形的具有收缩功能的类肌细胞(myoid cell)肌样细胞收缩有助于精子排出 2.生精细胞与精子的发生生精细胞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青春期前,生精小管管腔很小或缺如,管壁中只有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青春期开始,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生精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精子,生精小管壁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 1)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位置紧贴生精上皮基膜细胞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um细胞结构细胞质内除核糖体外,细胞器不发达。是各级生精细胞中最幼稚的细胞细胞分类精原细胞分A、B两型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经过不断地分裂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整理)反思肿瘤-第二章第二节.

反思肿瘤 作者高岱清 第一节肿瘤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代化学治疗(化疗)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有少数白血病及淋巴瘤经氮芥或甲氨蝶呤治疗,取得了短暂的缓解,从此揭开了肿瘤化疗的序幕。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发现了不少有效药物,如氟尿嘧啶、巯嘌呤、放线菌素D以及环磷酰胺等,使肿瘤化疗得到了发展。20世纪60年代,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病通过联合化疗获得治愈,从而证实某些人类肿瘤—即使是晚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肿瘤有了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有不少肿瘤可能通过化疗治愈。手术后经辅助化疗达到治愈的肿瘤包括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以及大肠癌等。晚期癌经化疗后能达到治愈的肿瘤则有滋养叶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中度和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尤文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近20年来一些用于化疗的药物—如铂类、紫杉类的临床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化疗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化疗从两个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杀灭肿瘤。其一是直接杀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各种化疗药物基本上都是作用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造成细胞繁殖障碍,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化疗杀的是所有的正在繁殖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越是快速生长繁殖的细胞对化疗反应越强。肿瘤病人手术之后免疫力大幅下降,此时适合于肿瘤的繁殖。术后用一些化疗药物可以消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延缓肿瘤的复发。 其二是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现在的研究表明化疗虽然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但却可以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并且体内的树突状细胞(DC)活跃,可以发挥较长时间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这种意义上讲,化疗通过调节身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创始人、LAK细胞的发

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 一、名词解释 1. 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 2. 类癌(carcinoid) 3. Ewing瘤 4. Hodgkin淋巴瘤 5. 间变(anaplasia) 6. 异型增生(dysplasia) 7. 交界瘤(borderline tumor) 8.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tic syndrome) 9. 黑色素瘤(melanoma)10. 绒毛膜细胞癌(choriocarcinoma) 11.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12. Kaposi肉瘤13. Krukenberg 瘤14. Wilms瘤15. 异型性(atypia)16.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17.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8. 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19. 角化珠(keratin pearl) 20. 畸胎瘤(teratoma) 二、A型题 1.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区别良恶性肿瘤的要点? A.肿瘤的组织结构 B.生长方式与生长速度 C.复发与转移 D.压迫与阻塞 E.生长速度 2.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A.肿瘤体积的大小 B.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C.肿瘤的生长速度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E.肿瘤发生的部位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异型性? A.核数目不一 B.核肿胀,核膜不清 C.核染色质分布不均 D.核大小不等,核畸形 E.病理性核分裂象 4.根据以下哪项确定是肿瘤? A.外观形状 B.形成肿块 C.增大速度 D.蔓延扩散 E.组织异常增生 5.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 A.增生旺盛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013-12-27 21:15:06)转载▼标签:泌尿生殖系统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灶:影像-病理相互关系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of the Testis: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From DXY: https://www.360docs.net/doc/bc9317623.html,/bbs/topic/3609788 睾丸癌仅占所有男性肿瘤中的1%,但是确是15-34岁年龄组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睾丸肿瘤中95%是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组包含了各种肿瘤的疾病总称,它的影像特征反映了其病理特征。精原细胞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均质病灶,而除精原细胞瘤以外的其他的睾丸肿瘤(包括胚胎细胞癌,内胚窦瘤、绒膜癌、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却有各种形式的表现。生殖细胞瘤可以预测的转移途径一般是经过淋巴管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而绒膜癌则是一个特例它倾向于早期的血行转移。睾丸肿瘤同样也可以起源于性索(Sertoli细胞)和基质(Leydig 细胞)。虽然90%这些睾丸肿瘤是良性的,但是确没有可靠的影像诊断标准来与恶性肿瘤区分。有一些睾丸良性肿瘤可以被辨认出来从而避免无必要的睾丸切除术。扩张的睾丸网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变异,表现为睾丸纵隔旁串珠状小细管。其他的一些良性肿瘤(包括睾丸内囊肿、表皮样囊肿、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以及结节病)可以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进行拟诊。 睾丸肿瘤是15-34岁年龄组年轻人和孩子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总的来说睾丸肿瘤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仅占所有男性肿瘤中的1%。睾丸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生精细胞并且占所有睾丸肿瘤中的95%。它们几乎都是均质的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性索(Sertoli 细胞)和基质(Leydig 细胞)这些肿瘤只有10%是恶性的。还有一些非睾丸原发的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性病变同样也可以表现为睾丸肿块。 在胚胎发育7-12周睾丸降至盆腔并收缩变成卵原形,他们将一直呆在腹股沟深环直到7个月时降入阴囊内。 解剖和组织学特性:成人男性睾丸由密密麻麻底生精小管构成,这些生精小管由一些薄薄的纤维间隔分隔,外面在包以纤维包膜,即白膜。白膜外面在包一层光滑的间皮层即鞘膜。生精小管向后聚拢形成直细精管。直细精管向后再次聚集形成15-20根输出小管,输出小管穿过增厚的白膜形成付睾头。这个增厚的白膜套入睾丸中形成睾丸纵隔。外面的管道、神经和血管则从这个睾丸纵隔进入睾丸。一旦进入付睾输出小管则汇聚形成单一的曲细精管,体部为曲细精管而其尾部出付睾就是输精管。正常成人睾丸内,总共有大约200-300各小叶,每个小叶有400-600生精小管,而每根生精小管大约有30-80cm长,因此,生精小管的总长度大约有300-980米。如前所述,生精小管由两种细胞构成:生殖细胞和滋养细胞。其内主要的细胞群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精原细胞是生精过程中的最初始细胞,主要聚集于基底膜附近。这些精原细胞不断成熟变成精母细胞,然后变为精子细胞,最后这些精子细胞迁移至小管中心时变成精子。滋养细胞是非分裂细胞,它们从基底膜一直延伸道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I期:睾丸切除术后应常规行膈以下包括主动脉旁淋巴结区放射治疗(20-30Gy)。不做预防性纵隔照射,因为该区域复发率极低。一部分病人由于发生放疗并发症的危险性较大及少数T1、T2病变的病人可不做放疗而选择单纯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方法对I期精原细胞瘤病人治愈率几乎均为100%。但未行辅助放疗的病人中15-20%会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2个月,也有术后5年后复发的。复发后经化疗仍可治愈。 II期:睾丸切除术后应行膈以下包括主动脉旁和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区放射治疗 (35-40Gy)。不做预防性纵隔照射。如患者患有马蹄肾,则不适合放疗,按预后好的GCT 给予化疗。 IIC和III期:IIC期患者有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则按预后好的GCT行化疗(见后述危险因素分级)。化疗后根据影像学检查是否有肿瘤残存,分别采取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活检或放射治疗。如选择手术,则不建议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因为在精原细胞瘤病人由于广泛纤维化而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CT提示病变进展则行解救治疗。III期或性腺外(如纵隔)精原细胞瘤病人则根据预后分级行化疗。除存在肺以外内脏转移者为中度危险以外,其他IIIC病人均为预后好的病人,约90%晚期可通过含顺铂方案治愈。 I期和IIA、IIB的放疗后复发:可按预后好的非精原细胞瘤给予3周期BEP或4周期EP方案化疗。治愈率90%左右。中等预后的病人(有肺以外内脏转移)给予4周期BEP或参加临床试验。化疗后,如果残存病灶大于3cm可考虑手术或放疗或随访观察。 (二)非精原细胞瘤 在分期基础上进行的治疗包括观察、化疗和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 I期:IA期病人睾丸切除术后有两种选择:观察或RPLND。治愈率均超过95%。单纯观察的病人必须坚持密切随访才能获得如此高的治愈率,其中20-30%复发的病人可通过化疗治愈。约20%I期非精原细胞瘤病人行RPLND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行RPLND的病人双侧清扫最大的并发症是射精障碍而致不育。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c9317623.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保留神经的技术可使90%病例保留射精功能。如果清扫的淋巴结未发现转移,则术后不用行辅助化疗。如果淋巴结有受侵,是否化疗取决于淋巴结受侵的程度以及病人对长期随访的依从性。IB期病人术后有三种选择:观察、化疗和RPLND。推荐行RPLND。如没有条件行RPLND则行2周期BEP方案化疗。如果病人为T2,且有血管受侵则不推荐单纯观察。IS期病人血清标记物持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肿瘤远处播散,则按预后好的GCT 给予化疗。 II期:IIA病人睾丸切除术后的治疗主要根据血清标记物水平。如升高,则给予化疗,如阴性,则考虑RPLND或化疗。行RPLND的病人如为PN2则术后行2周期BEP化疗,PN1的则观察。IIB病人的治疗依据血清标记物和影像学检查。病变范围大的先化疗再考虑RPLND 及术后化疗。 IIC和III期:按病人不同预后分级给予化疗。化疗后CR的病人以及有肿瘤残存的病人可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或解救化疗。 最初关于GCT联合化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应用博来霉素(BLM)、长春花碱(VLB)和顺铂(DDP)的BVP方案治疗转移性GCT可使70-80%病人达完全缓解(CR)。但该方案伴随严重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肾毒性、耳毒性、BLM相关的肺毒性、VP16可能导致白血病、雷诺氏现象等。由于化疗的高有效性和严重的毒性,人们不

睾丸取精全过程

男性不育症是指射出的精液中没有精子,导致不育的原因可能是,输精管阻塞、先天性无输精管、存在射精障碍、射出的精子全部死亡、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睾丸炎症或其它原因。在过去,患有上述症状的人不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而只能采用精液捐赠者的精子生育后代。随着高度先进的技术出现和演化,我们目前已经能够帮助患有这些症状的男性生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中大部分还有继续造精,我们可以在采用ICSI前从输精管顶端用针穿刺吸取精子(适用于有输精管的情况)(PESA),或通过切下小块睾丸活组织研磨取精(TESE)。 使用这种方法,女方也需接受卵巢促卵,以获得多个发育成熟的卵子。在医生预约女方取卵当天,男方会被安排进行睾丸活检术,该手术只需花少许时间。医生会在具体部位注射麻醉剂,然后在包裹睾丸的外皮上切开一个小口,切口不超过0.5厘米。然后切取小块内组织,送交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精子,取得精子后便进行下一步的ICSI单精注射。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多种用于从睾丸、其他部分和输精管内取精的技术的开发,患有不育症的男性也可以生育。具体方法如下: PESA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是指通过睾丸部位的皮肤用针刺入附睾,然后吸取精子。取得一个可用的精子后,该精子将被通过显微操作器注入卵子内,这种方法被称为 ICSI(卵浆内单精子注射)。 TESE (睾丸附睾精子提取) 是指切取小块睾丸活组织,然后将精子从睾丸活组织里分离出来,用于ICSI。 TESA (睾丸精子吸取) 是指通过睾丸部位皮肤用针刺入睾丸,将精子吸取出来,用于ICSI。

MESA(显微镜下附睾精子抽吸术)是指在ICSI前,通过手术切开一个小口到达附睾处,然后用针将精子抽取出来。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六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一、睾丸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相对较少见的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但却是15-34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左右,2004年美国新发病例8900例。在我国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的该病发病率为10万,高于前列腺癌和阴茎癌。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和Klinefelter综合征。 [诊断要点] 睾丸肿瘤的常见症状是阴囊肿块不断增大,有时伴疼痛,迅速肿大的肿瘤内出血会产生触痛和剧痛。睾丸上长出的硬块临床上应怀疑为睾丸肿瘤。 体检和超声检查可查明病变的部位。如果证实为睾丸内肿块,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中AFP、LDH和β-HCG浓度的测定及胸部X线检查。对已确诊的睾丸肿瘤,应常规进行腹盆腔CT扫描;精原细胞瘤病人常常有HCG、LDH的升高,AFP的升高常常预示有非精原细胞瘤成分存在。如果腹盆腔CT扫描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胸部X线检查异常,应行胸部CT扫描检查。 [病理分型] 按照WHO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类,在所有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少于一半的病人为单一组织学类型,其中50%为精原细胞瘤;其它的均为混合型,病理类型在评价转移风险和预测治疗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胚瘤虽然被认为是混合型,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因此常常被单独列为一种病理类型。 1.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未分类(IGCNU) 2.单一组织学类型 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 畸胎瘤 卵黄囊肿瘤 绒毛膜上皮癌 3.混合型 胚胎癌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卵黄囊肿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伴精原细胞瘤 卵黄囊肿瘤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 绒毛膜上皮癌伴其它成分 4.多胚瘤 [临床分期] 睾丸肿瘤的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pT)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确定原发肿瘤的范围 pTx原发肿瘤未能评价(用于未行睾丸切除术时) pT0无原发肿瘤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为瘢痕) pTis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 pT1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无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可能侵入白膜,但未侵犯睾丸鞘膜pT2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有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透过白膜已侵犯睾丸鞘膜 PT3肿瘤侵犯精索、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pT4肿瘤侵犯阴囊、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 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阴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未能评价

睾丸肿瘤诊疗指南

睾丸肿瘤诊疗指南目录 1.背景 1.1.方法 1.2.出版史 1.3.热点问题的潜在争议 2.病理学分类 3.诊断 3.1 临床体检 3.2 睾丸影像学检查 3.3 血清肿瘤诊断标记物 3.4 腹股沟探查和睾丸切除 3.5 保留脏器手术 3.6 睾丸病理检查 3.7 睾丸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3.8 肿瘤筛查 4.肿瘤分期 4.1 诊断工具 4.2 血清肿瘤标记物:睾丸切除术后半衰期动力学4.3 腹膜后、纵膈及锁骨上淋巴结和内脏 4.4 分期和预后分类 4.5 预后危险因素 4.6 对生育能力及生育相关问题的影响 5. 睾丸肿瘤诊断和分期指南 6. 治疗:原发生殖细胞肿瘤 6.1 原发精原细胞瘤 6.1.1 监控 6.1.2 辅助化疗 6.1.3 辅助放疗 6.1.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

6.1.5 治疗相关风险 6.2 原发性精原细胞瘤治疗原则 6.3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NSGCT) 6.3.1 监控 6.3.2 基本化疗 6.3.3 治疗相关风险 6.3.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 6.4 持续增高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6.5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 7 治疗: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 7.1 低危的转移性疾病(IIA/B期) 7.1.1 IIA/B期精原细胞瘤 7.1.2 IIA/B期非精原细胞瘤 7.2 晚期转移疾病 7.2.1 主要化疗 7.3 二次分期和治疗 7.3.1 二次分期 7.3.2 残留肿瘤切除 7.3.3. 手术质量 7.3.4 二次手术后辅助化疗 7.4 复发性或难治疗疾病的系统性补救治疗 7.4.1 迟发型复发(一线之后2年以上) 7.5 补救手术 7.6 脑转移的治疗 7.7 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 8 . 根治性治疗后肿瘤随访 8.1一般原则 8.2随访:I期非精原细胞瘤 8.2.1随访期间监测 8.2.2 保留神经的RPLND术后随访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陈坤1?钱晶2?张卓3 (1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44?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一摘要:睾丸精原细胞瘤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睾丸精原细胞瘤可依据病史二体检二阴囊超声及腹盆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根据病理学结果明确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一经确诊?需接受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模式治疗?Ⅰ期患者术后可选择密切随访二化疗或放射治疗?ⅡA/ⅡB期患者(腹膜后淋巴结?5cm)术后首选放疗?ⅡA期患者行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淋巴结区域照射?剂量30Gy/15次?3周?ⅡB期患者照射范围包括腹主动脉旁二同侧髂淋巴结区域及转移淋巴结周围1.5~ 2.0cm?剂量36Gy/18次?3.6周?ⅡA/ⅡB期(腹膜后淋巴结?5cm)二ⅡC/Ⅲ期患者可行3周期BEP方案化疗或4周期EP方案化疗? 一一关键词:睾丸精原细胞瘤?阴囊超声?腹盆部CT?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一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19.15.031 一一中图分类号:R737.21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2 ̄266X(2019)15 ̄0111 ̄04 通信作者:张卓(E ̄mail:799832582@qq.com) 一一睾丸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14~44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1%~2%[1]?睾丸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恶性肿瘤的 95%?包括精原细胞瘤二胚胎瘤二畸胎瘤和绒毛膜细胞癌?其中约55%为睾丸精原细胞瘤[2]?相比非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时间更晚[3]?虽然睾丸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却稳步上升?从1992年的5.7/10万增加到2009年的6.8/10万 [1] ?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病变局限二区域 转移及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二96.0%二73.1%?突出了病变晚期的可治愈性?不同 种族之间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有显著差距?其中白种人发病率最高?黑人和亚洲人最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地理位置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北欧国家和德国的发病率最高?为2/10万~63/10万男性?亚洲和非洲的发病率最低?为1/10 万男性?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最常见的因素包括隐睾症二低出生体质量儿二早产儿及双胞胎等 [4] ?其他因素还包括21 ̄三体综合 症二家族遗传因素二Klinefelter综合征二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及睾丸微石症等?目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二阴囊超声和腹盆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病理学结果?患者一旦确诊需接受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术后治疗方案包括密切随访二 放疗及化疗?这取决于患者的术后分期?现将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 1.1一临床表现一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高发年龄为20~ 40岁?常见表现是无痛性睾丸肿块?约20%患者可伴随肿瘤出血或梗塞引起的睾丸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睾丸水肿?肿块被包含在水肿区域内?这使得肿块的诊断变得更具有挑战性?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被误诊为附睾炎二睾丸炎二腹股沟疝?甚至睾丸扭转?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患者可能表现为体质量减轻二腹部或颈部出现肿块二腰背部疼痛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脑转移时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1.2一影像学检查一超声检查是睾丸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检测?超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8%和95%~99%[5]?肿瘤通常表现为均匀低回声灶?随着质量的增加?由于出血和坏死?它可能变得不均匀?胸部CT作为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发现肺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有着重要价值?腹部和盆腔CT能够检测到<2cm的淋巴结?是确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在区分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精原细胞瘤在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但强化后肿瘤组织信号低于周围隔膜?然而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在强化前后都呈现为混杂信号[6]?但目前仍存在争议?如果原发性肿瘤有绒毛膜肿瘤的成分?或有症状提示脑转移?则应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此外?颈部及锁骨上区超声可检查有无 1 11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15期

睾丸肿瘤放射治疗建议2010版

睾丸肿瘤放射治疗建议2010版 作者/来源: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刘跃平李晔雄时间: 2010-07-25 临床疑为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时,应当检测血清AFP、β-HCG、和LDH水平,然后经腹股沟睾丸高位切除,确诊后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广,是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术后辅助治疗和姑息减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纯精原细胞瘤的放疗 I期精原细胞瘤 过去I期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术后都接受术后腹膜后及同侧盆腔淋巴结的辅助放疗,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为97%,疾病相关生存率近100%,尽管这一方案很有效,但治疗相关的长期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第二原发肿瘤和不育),并且只有15%-20%存在亚临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才受益。为了减低放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术后密切随诊观察、缩小放疗射野的放疗、或辅助化疗逐渐成为这一期病例的替代治疗。 1.术后密切随诊观察: I期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术后只有15%-20%的病例存在复发风险,即便复发后绝大部分病例都能通过化疗或放疗成功挽救,因此并不会影响总生存率,故术后随诊观察可作为I期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术后的治疗选择,但随诊观察的花费要较辅助放疗的花费高。随诊观察只适用于依从性较好,随诊方便的病人,并且必须随诊10年以上。 2.缩小照射野的辅助放疗 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盆腔复发的风险在2%左右,目前有足够的证据表明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接受包含腹盆腔淋巴引流区的“狗腿”野照射或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照射,长期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完全相当的。省略盆腔的放疗可以减少急性毒性反应(恶性、呕吐、和骨髓抑制),精子数恢复时间短,因此许多肿瘤学家认为I期精原细胞瘤术后只照射腹主动脉旁,不照射盆腔淋巴引流区是合理的。 3.辅助化疗 单药卡铂对精原细胞瘤有效且治疗毒性较放疗低,适用于I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选择。 II期精原细胞瘤 推荐的治疗方案依据腹膜后淋巴结大小的不同而不同。IIA、IIB期的精原细胞瘤(淋巴结最大直径≤5 cm),建议给予25-35Gy的放疗。放疗范围应当包括腹主动脉旁和同侧盆腔淋巴引流区。通过这种方案治疗后,复发风险<10%,疾病特异生存率达97%-100%。单药卡铂对IIA、IIB期精原细胞瘤的控制率低于放射治疗。IIC期精原细胞瘤(腹膜后淋巴结>5 Cm)常采用全身化疗,放疗可作为选择,但单纯放疗复发率较高,达30%以上。另外II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选择也受腹膜后肿瘤大小和所在部位的影响。如果肿瘤位于中心轴部位,与肾和肝重叠不多,则适合于选择放疗;如果肿瘤部位与肝肾重叠较多,则放疗野不可避免会增加肝肾的损伤,采用包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VP-16/顺铂[EP],或博来霉素/vp-16/顺铂[BEP])则可避免肝肾损伤;如果肿瘤直径>10 Cm,放疗后复发风险超过40%,这些病人应当选择全身化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