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患儿护理体会23

儿童糖尿病患儿护理体会23
儿童糖尿病患儿护理体会23

儿童糖尿病患儿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给儿童糖尿病患儿采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 年

4 月到2014 年7 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90 例。将

所有患儿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45 例。观察组给患儿采

取针对性儿童糖尿病护理措施,对照组给患儿采取常规糖尿病护理措施。观察两

组患儿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血糖情况、生活质量等,测评患

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总满意程度是

95.56%,高于对照组71.11%,故此,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有差异(P<

0.05)。结论:给儿童糖尿病患儿采取护理措施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且患儿及其家长都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较高的评价。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抵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血糖上升,眼、心、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儿童糖

尿病患儿,由于其年龄限制加上对胰岛素有一定的敏感性,从而加大了临床上治

疗患儿的难度,因此也增加了对患儿的护理要求[1]。本文研究当中,对儿童糖尿

病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3 年4 月到2014 年7 月,位于我院儿科,实施糖尿病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90 例。所有患儿入院后,临床观

察均有多饮水、多饮食、多出汗、心率加快、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表现,经过

临床诊治,均符合儿童糖尿病疾病的标准。

将这90 例患儿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

当中,男性患儿占24 例、女性患儿占21 例,年龄2岁到15 岁之间、平均年龄(9.39±2.16)岁,患儿的病程时间在5 个月到9 年之间、平均时间(5.47±2.82)年;对照组当中,男性患儿占26 例、女性患儿占19 例,年龄3 岁到14 岁之间、平均年龄(8.86±2.59)岁,患儿的病程时间在6 个月到8 年之间、平均时间

(5.12±2.96)年。对两组儿童糖尿病患儿的性别、患儿的年龄、患儿的病程时间

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

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给患儿采取针对性儿童糖尿病护理措施。根据儿童糖尿病

患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个案护理方式,给患儿进行心理辅导、预防

发生感染护理、日常饮食护理、酮症酸中毒护理和低血糖护理等。

对照组:给患儿采取常规糖尿病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标准1.3.1 观察指标根据两组护理方式对

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监测患儿

的血糖情况、生活质量等,测评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观察

指标。

1.3.2 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模糊数字法评分,最低是0 分,最高是10 分,总分为0 分到10 分之间,分

值由低分到高分表示其对护理后的满意程度从不好到好。

护理后满意的三个程度是:满意(8 分到10 分)、比较满意(6 分到8 分)、不满意(6 分以下)。

总满意程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 统计学处理两组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正不断增加。临床上以多尿、多食、多饮、消瘦为表现,除了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本研究对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饮食、心理、药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来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发病时间1~10年不 等,均经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检查确诊。 2护理 2.1 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合适的饮食 有利于减轻体质量,病情较轻型及肥胖的老年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可明显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还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1]。如果不合理控制饮食,相应地就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从而就更难以达到血糖的理想目标。因此,一定要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且要患者长期严格执行饮食治疗。要吃低糖、低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提倡用粗糙米、面和一定的杂粮。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先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算出患者的理想体质量,再根据理想体质量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每餐热量按1/3、1/3、1/3,1/5、2/5、2/5分配或按四餐 1/7、2/7、2/7、2/7。治疗过程中,按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 治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饮食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按时进食,每日食量要相对固定,不要盲目节食;(2)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外1种食物,如果患者出现易饥,要增加含糖少的蔬菜;(3)严格限制各种零食,体质量过重者要禁忌吃煎炸食物;(4)戒烟、限酒;(5)每周测量体质量1次,衣服重量要相同,并用同一磅秤。 2.2适当的运动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治疗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韩中贤(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州遵义563003)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44-02 中图法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B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要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控制饮食,就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标签: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脂肪、蛋白质、糖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重要临床特征为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者可导致其它系统的损伤,重症或应激时引起酮症酸中毒或者其它代谢紊乱。 1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少年多见、起病较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非常明显,有发生酸中毒倾向,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起病较慢。症状比较轻,一般无酮症酸中毒倾向,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若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存在并发症时,需应用胰岛素。 2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遵医嘱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饮食护理: 2.1.1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①纠正代谢紊乱,使血脂、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②维持标准体重,肥胖者减少摄入的热量,使体重减轻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增加摄入的热量,以增加体重,从而使抵抗力和体力增强。③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脂、尿糖、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延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④维持健康,使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事正常的生理活动。使青少年和儿童患者能够正常发育并能参加较强的体力活动。 2.1.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①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标准体重、实际体重、体力活动状况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定。②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标准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cm)-110;肥胖程度/消瘦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5为肥胖,超过1/3为重度肥胖,而低于标准体重1/10为体重不足,低于1/5为消瘦)。③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计算)休息时:20~25cal/dkg;

糖尿病患者护理记录(1).doc

护理记录 科室内分泌科病房42 床号18 住院号1064 一、首次护理记录 2016-2-28 9am 患者,男性,62岁,主因“糖尿病”,门诊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于2016年2月28日9时收入病房。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 身体评估: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 辅助检查: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 H:173cm; 二、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2.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注射,主动定时复查。 3.尽可能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如发生酮症酸中毒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会足部护理的方法,保持皮肤完整性。 三、日常护理记录 2016-2-28 2pm 根据病人的理想体重及活动量,参照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营养师共同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合理饮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嘱病员按时、按量进餐。嘱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量。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病员住院期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缓解,血糖逐渐降至正常。 2016-2-29 2pm 说明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与疾病康复的关系。讲解尿糖、血糖监测的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文章目录*一、儿童1型糖尿病怎么吃 1.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 怎么吃 2. 儿童1型糖尿病吃什么好3. 儿童1型糖尿病要注意什么*二、儿童1型糖尿病有什么危害*三、儿童1型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儿童1型糖尿病怎么吃 1、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1.1、平衡膳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单一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多样 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 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 1.2、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 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善血糖的升高,是一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 如甘薯、马铃薯、芋头、玉米、菱角、栗米、毛豆、干豆类(黄豆、红豆、蚕豆等),及咸的中西式点心(如蟹壳黄、烧卖、寿司、萝卜糕、咖喱饺、鸡卷等),在安排一型糖尿病饮食中不可任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1.3、暂停吃水果 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

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2、儿童1型糖尿病吃什么好 2.1、紫菜 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紫菜多糖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很适合血糖高的人和糖尿病患者用于降低血糖。 2.2、黑木耳 黑木耳中含有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木耳多糖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长期吃黑木耳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降糖的好帮手。 2.3、胡萝卜 胡萝卜中含有降糖物质,是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的良好食物, 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也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2.4、苦瓜 苦瓜是降血糖的不错选择,苦瓜中含有苦瓜苷,被誉为“植物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改善胰岛素的功能,还能治疗糖尿病消渴症。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饮食;锻炼,合理用药。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继发型糖尿病。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血糖检测技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结日间及日内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检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观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水平的的优劣,评价糖尿病并发症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危害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等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成熟。[1]本文就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概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方法-糖尿病的强化疗法 糖尿病的强化疗法强调强化降糖,广义上指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结合全天多次血糖监测,在短时间内将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消除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预防及延缓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2] 2 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补充铬、镁和抗氧化剂实例 糖尿病治疗中的替代疗法几乎是文化选择和个人情况的反应因此,保健工作者必须考虑这些情况,从而使他们的患者达到最好的代谢控制。铬、镁和抗氧化剂是胰岛素作用和能量代谢中的必须的元素,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必需微量营养素可被胰岛素增强。故在糖尿病治疗中为达到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口服补充策略可能有特别的意义。[3] 3 临床情况 3.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6-38岁;96例患者中均属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属非胰岛素依赖型。 3.2 治疗方法以健脾疏肝,固本涵木为治则,自拟降糖饮,方药组成:黄芪、生山药、玄参,知母、苍术、茯苓、黄连、僵蚕、甘草、葛根、偏肥胖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急躁易怒、肝气不舒者加川楝子,佛手:口干多饮者加石膏、麦门冬、天花粉。 4 结果 临床疗效本组病例服药25天为一个疗程,用药均为1个疗程以上。显

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7-07T14:20:32.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党小丽张纯静 [导读] 如在控制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协助家长制定好饮食计划,家长要督促患儿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患儿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党小丽张纯静(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患儿和其家属能够更好对自身进行护理以及有效防止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且有效的提升相关的治疗水平和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是对15 例糖尿病患儿进行专业的护理以及指导,如果酮症酸中毒由许多原因构成,及时地进行一些护理和饮食上的指导,并且适当提升家属的一些自身的护理技能。结果是经过大概十几天的治疗之后,15 例糖尿病患儿之中,有12 例糖尿病患儿以及1 例同时还有酮症酸中毒的患儿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有2 例虽然医治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放弃治疗。结果就是及时有效地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医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患儿。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97-01 一、前言所谓糖尿病,其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的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如果体内没有胰岛素或者不足而导致相关系统出现紊乱,虽然该病多是成年人患病,但是如果患儿患病的话病情会比成人严重,主要就是酮症酸中毒,甚至对生命会产生威胁,所以对糖尿病患儿的护理则有更高的要求,尽量配合医生尽量减少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得到更高效的治疗。 二、临床资料本次我们共用15 例糖尿病患儿,其中女患儿5 例,男患儿10 例,平均的年龄是5 岁左右,其中酮症酸中毒7 例,糖尿病患儿中出现昏迷的病例有3 例,空腹血糖都高于7mmol/L。 三、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 , 故细致的护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每天按医嘱注射胰岛素及饮食控制 , 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 , 因此必须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治疗前多作安慰解说工作 , 以取得配合。合理安排和控制饮食 : 搪尿病患儿的营养安排应与其年龄、性别、体重及活动量相适应 ,与同龄健康小儿相仿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 还需结合平时饮食习惯而制定。食物应富含蛋白质 , 高纤维素 , 限制纯搪 , 减少饱和脂肪及胆固醇 , 以减轻胰岛素及胰岛细胞的负担 , 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 因此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最不能忽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护理 , 护理人员要加强饮食管理 , 防止患儿偷食 , 定时定量以能保持正常体重 , 减少血糖波动 . 维持正常血脂为原则。按总热量4 18 7 ) d/ 为基数。必须鼓励患儿按饮食医嘱将限定量食下 , 切忌糖果、蜜饯等食物。若食后仍有饥饿感 , 可考虑增加粗纤维食物. 如绿叶蔬菜等 . 本文 20 例糖尿病患儿均在合理的饮食安排下取得了疗效 . 尿糖、血搪得以控制。 .2 3 皮肤护理 : 糖尿病患儿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减弱 . 因此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故要经常保持患儿的床单清洁、平整。还应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出汗刺激皮肤 . 勤换内衣、内裤、经常洗头沐浴 . 保持皮肤清洁。对婴幼儿要及时更换尿布 . 尤其是排便后对臀部及外阴的清洁 , 防止红释发生。此外还必须保持口腔清洁 , 于每次餐后增加漱口 1 次 . 本组 20 例患儿中无 1 例皮肤、口腔感染。 4 胰岛素应用护理 : 胰岛素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应用胰岛素时 , 我们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无菌操作 , 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不宜在同一部位注射 , 两注射点至少相距 1。m , 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每次进餐前先测尿糖以决定胰岛素用量的增减。 近年来也有报告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酸中毒 , 。. 5~ 1 单位(/ kg . 次 ) , 当血搪降到 2 00 m g /di 时改用皮下注射 , 切忌注入皮内 , 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 注射胰岛素剂量必须绝对准确 , 应采用l m l 空针和小针头 , 以减少注射器内残留胰岛素 . 密切观察胰岛素过量反应 , 值中夜班时加强巡回 , 如发现面色苍白 , 软弱无力 , 头晕出汗烦躁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 同时抽血测血搪水平 . 并随即令患儿口服搪水或静脉注射 50 写G s , 以后给予 10 % G s 静脉滴注 . 防止低血糖及反应 . 另外教会家长掌握胰岛素注射剂量、部位及无菌操作 ,以取得他们的长期配合 . 20 例患儿中 . 19 例应用胰岛家皮下注射 , 1 例用普通晶体胰岛素静脉滴注。由于护理人员计算准确 , 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 没有发生低血搪反应 .四、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儿进行护理患儿住单人病室 , 专人护理。严格消毒隔离 , 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有效的吸氧。吸氧浓度以3 0 % 一 4 0 % 为宜 , 流量 2 一 4 L / 分。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妥善固定与保护 , 按医嘱行静脉输液和胰岛素治疗。注意调整滴速 , 每小时观察并记录出人量 , 尽快纠正细胞外液脱水 , 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 , 纠正酸中毒。严格按医嘱分次在短时间内适量注射胰岛素 , 以免引起低血糖休克。并根据医嘱定时检验尿糖、尿酮、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 以便更好地估计胰岛素用量。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 ,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 五、讨论儿童糖尿病大多是 1 型糖尿病,其具有与成人糖尿病不同的特点。儿童糖尿病首发症状不明显,有一部分患儿的初发症状是酮症酸中毒[2]。儿童糖尿病虽然在 14 岁以下各年龄均会发病,但是在 5 ~ 13 岁的发病率最高,这个年龄段的患儿一般处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因此,患儿对疾病和自身病情的认知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且该年龄阶段的患儿多好动,容易运动过量;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控制饮食也具有一定难度;频繁的血糖检测和胰岛素注射等都会给患儿带来恐惧和不安,此外还有青春期问题等都是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征[3]。因此,儿童糖尿病的护理难点首先是患儿自身的治疗依从性差,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以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如在控制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协助家长制定好饮食计划,家长要督促患儿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患儿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其次是患儿的胰岛素注射问题,为避免出现局部皮下脂肪纤维化和萎缩,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注射部位并不断轮换,可在臀部、上臂、股前部和腹部交替使用,且两次注射点之间相距不少于 2cm。注射胰岛素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另外由于患儿好动的特性给检测血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儿童的尿糖和血糖浓度是十分接近的,所以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尿糖检测代替血糖,并教会患儿家长尿糖和血糖的检测方法,出院后家长也可自行为患儿测定血糖水平。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 2 h 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针对护理难点,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患儿血糖水平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谢同辉,. 实用儿科学(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0.[2] 崔华. 儿科护理学[M].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3] 赵华民.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3):163,166.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

儿童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儿童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浅谈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 年7月收治的35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结果:35例患儿 经过我院的细心护理,34例患儿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儿进行转院治疗。结论: 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儿尽快痊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患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215-02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糖尿病患儿35例,其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2岁-12岁。儿童糖尿病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 和体重减轻。多尿常为首发症状,几乎100%出现多尿、多饮并出现夜尿增多及 夜间口渴思饮。较大儿童及在发病前已能自动控制夜间排尿的幼儿突然出现遗尿,乃是多尿的表现。年长儿一昼夜尿量达3~4L或更多。多食为普遍现象,多食程 度不等,患儿消瘦及乏力的现象突出。初发糖尿病延误诊治、已知糖尿病未能合 理治疗、或治疗后遇感染、饮食不当及中断胰岛素治疗等,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重者意识蒙胧甚至昏迷无反应。发生 脑水肿或为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时,可出现惊厥。脱水体征明显,口干舌燥,眼 窝深陷,甚至眼压下降。酸中毒时出现面颊潮红,口唇樱红,呼吸幅度加深、加快,常表现为典型的深大呼吸。呼出气带有烂水果样的丙酮味。晚期面色灰白或 发绀、无尿、肢凉、血压下降,重者循环衰竭、死亡。 1.2结果:经过我院对患儿的细心护理,患儿的康复率高,已经有34例患儿 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儿进行转院治疗。 2 护理措施 2.1预防感染患儿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应勤洗澡、勤换内衣,注意 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和全身清洁,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洗,勤剪指甲,避免皮肤 抓伤、刺伤和其它损伤。如有毛囊炎或皮肤损伤时应及时治疗。加强锻炼,增强 机体抵抗力,感染发生后,如果只注重感染的治疗,忽视对糖尿病的治疗,可造 成严重后果,应予以警惕[1]。 2.2排尿异常护理患儿烦渴是由于高渗利尿引起,需详细记录出入量。对多 尿患儿应及时提供便盆并协助排尿,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尿糖刺激会 阴部可引起瘙痒,需每天清洗局部2次,以防发生尿路感染,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止发生脱水。 2.3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 患儿及家长讲解其重要性与具体做法,使之自觉遵守。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应满足其营养需要,故不宜过分限制。按营养师要求提供患儿饮食,食物要富含 蛋白质和纤维素,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饮食要定时定量,详细记录患儿进食 情况。饮食控制要以能保持患儿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4酮症酸中毒护理酮症酸中毒为急症病例的主要死因,一旦发生应立即进 行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感染5个方面的救护。①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另一条静脉通路输人小剂量胰岛 素降血糖,最好采用微量输液泵调整滴速,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②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态、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以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代谢紊乱综合症。 2.评估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及排泄 况。 3.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无特殊嗜好,体重变化情况等。 4.评估有无低血糖表现,泌尿系、皮肤、肺部感染情况。 5.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眼等重要脏器功能;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糖、血酮、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 等。 7.心理社会资料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经济状况等。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 突发事件有关 2、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4、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7、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8、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了解病人有无感觉导常,注意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咳嗽咳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导常。 2.正确执行医嘱,准时(餐前、餐中、餐后)准量给予口服降糖药,并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注射胰岛素时剂型、剂量、时间要准确,注意轮换注射部位。观察有无低血糖的表现。 3.饮食护理:遵医嘱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了解饮食与治疗的关系。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各种甜食,遵守饮食规定。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标准。 4.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如有外伤或皮肤感染时,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碘酒。 5.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一次,观察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部神经感觉,足背的动脉搏动等情况。每晚用温水洗足,穿宽松柔软的鞋袜。修剪指甲勿损伤皮肤。

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1.控制饮食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排尿异常的护理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 3.预防感染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 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护士介绍疾病有关知识:①饮食控制的重要性。②锻炼对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的重要性。③指导患儿及家属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④教会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⑤阐明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注射后应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并学会自己观察低血糖反应。⑥定期随访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⑦教育患儿随身携带糖块及卡片,写上姓名、住址、病名、膳食治疗量、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以便救治。 5.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感染五个方面的救护。(1)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l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另l条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最好采用微量输液泵调整滴速,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在补液排尿后应立即补钾。静璐输液速度及用量须根据小儿年龄及需要调节,并详细记录出人水量,防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心力衰竭而突发死亡。(2)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3)化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钠、血钾、血气分析。每次排尿均应查尿糖及尿酮。(4)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低血糖患儿的护理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表现为突发饥饿感、心慌、软弱、脉速、多汗。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低血糖多发生于胰岛素作用最强时,有时可出现苏木杰效应,即午夜至凌晨出现低血糖而清晨血糖又增高。应教会患儿及家长识别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平卧,进食糖水或糖块,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ml。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常见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血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β细胞功能测定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 肽水平。Ⅰ型糖尿病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血脂未经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显著增高。. 常见症状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疾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糖尿病人群易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且易使病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照顾和护理病人时,有针对性地向病人提出宣教方案,有效引导病人实行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应注意观察血糖、尿糖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要警惕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定期查EKG,注意尿量的变化。病人多出现焦虑、恐惧和失望的心理,对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疏导病人,深入浅出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使病人熟知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饮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按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计算理想体重,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早、中、晚餐的进食量,与胰岛素注射要配合,否则可引起低血糖或高血糖。病人有饥饿感时,可食用含糖低的维生素蔬菜。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病情控制较差者应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指导病人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血糖下降,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1]。运动疗法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锻炼的方法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等运动,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活动量要适度,时间15~30分钟,最好有人陪同。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避免受损伤,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卡片和病情卡以应急需[2]。但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尿病人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降糖药物的护理:饮食和运动疗法不能控制病情者,则需要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停服。普通胰岛素要在饭前30分钟应用,血糖高者,需注意缓慢降低,以防病人不适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道反应为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并发症的护理 感染的护理:糖尿病人易合并感染,通过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注射胰岛素时皮肤严格消毒来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及早选用合理的抗生素。 1

儿童1型糖尿病的辅助检查

儿童1型糖尿病的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1)确诊及分型的检查:OGTT-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 基础:胰岛素和C肽以等分子量由胰岛B细胞合成及释放,胰岛素半衰期为5-6min,C肽半衰期为10-13.5分钟,血浆中C肽浓度为胰岛素的5-10倍。 作法:进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需要做好四项准备措施:1.最好从早晨7~9时开始(开始之前受试者须已空腹8~14小时);2.由于OGTT试验需要进行3个小时,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喝茶及咖啡,不要吸烟,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糖监测的结果;3.试验前3天内,每日主食量不少于3两;4.试验前3~7天,停用可能影响糖耐量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药、苯妥英钠等。如果OGTT试验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应改为馒头餐试验,以防加重胰岛负担、损伤细胞。 儿童按每千克体重1.75g葡萄糖服用,总量不超过75g,服用前测一次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服用后0.5h,1h,2h,3h再各测一次。 OGTT结果分析: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

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尿糖+~++++,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 C肽释放实验:若病人接受过胰岛素治疗6周后则可产生胰岛素抗体,这时测定胰岛素常不能反映病人体内

小儿1型糖尿病个案-刘海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护理个案汇报 题目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 姓名刘海洋________ 科室?通科□专科小儿内科 导师魏名一________ 中国·深圳 2016年10月

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 姓名:刘海洋工号:03286科室:B2东-儿内 前言: 疾病概念: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也可以发生在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病因:多基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 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免疫学异常、进行性胰岛素B细 胞功能丧失、临产糖尿病、胰岛B细胞完全破坏,症状明显。 疾病特点: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明显、体重正常或降低、对胰岛素 敏感,脆性,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发病前多有感染。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乏无力。 治疗护理要点: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措施个体化的基本原则。目的是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一)病例简介 患儿周**,女性,16岁,于2016年8月4日18:42分入院。 1.1入院原因:患儿主诉诊断为I型糖尿病8个月,血糖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 1.2体格检查:T36.7℃,P77次/分,R20次/分,BP94/59mmHg,体重32kg,体型偏瘦。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可触及,脾脏肋下未可触及。双侧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阴性。 1.3辅助检查:尿常规提示酮体3+,白细胞59.5/ul,红细胞1978.6/ul,糖化血红蛋白7.0%。 1.4现病史:患儿于8个月前因突发深大呼吸、烦渴、意识模糊(发病1个月前有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表现,未重视),在外院治疗10天,诊断为I型糖尿

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12-06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蒋菲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近几十年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中明显升高,在全世界15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发现约7万例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是在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因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β细胞自身抗体[包括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阳性。 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糖尿病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多数1型糖尿病急性起病,发病时间较明确,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发者多见。婴幼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可很快发展为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学龄儿童可发生夜间遗尿。约25%的儿童和青少年以酮症酸中毒起病,4岁以下儿童此比例更高。若有厌食伴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考虑酮症酸中毒可能。 体征除消瘦外一般无阳性体征。酮症酸中毒时查体常见脱水貌,面颊潮红,口唇樱红色,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酮味,面色灰暗,四肢末梢发凉且血压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6~12周中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目前唯一认定与血糖控制和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的指标。 尿糖间接反映不同时间的血糖情况,但与血糖相关性不佳。 酮体或可见尿酮体(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等)阳性。 血气分析可用来监测DKA患者的病情。 血脂在代谢紊乱期可见血脂异常,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升高。 抗体检测包括ICA、IAA、GAD-Ab、IA-2A等抗体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和分型。 诊断

糖尿病人的日常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日常护理 就绝大多数病人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为了控制您的疾病积极防治并发症,您必须尽可能掌握自己的“疾病”和“生活”。糖尿病人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而且一旦感染,不仅难以治愈,还会致使糖尿病病情随之恶化。因此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特别是日常护理十分重要。以下我们列举一些小常识,帮助您了解部分日常护理的关键。 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适度。 2、戒烟 与不吸烟的糖尿病病人相比,吸烟的糖尿病病人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足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3、戒酒 酒会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血甘油三酯和乳酸水平增高。4、控制脂肪摄入量 糖尿病病人常有高脂血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5、适当锻炼 至少每天早、中、晚各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他健身活动。 6、情绪稳定 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 7、定期复查 每月至少复诊一次。平时常测尿糖,有条件自测血糖则更好。特殊情况下,如发烧、腹泻或全身不适,及时就诊。经常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值。高血压可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8、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检查 包括测视力,看眼底,查24小时尿蛋白和神经系统体检等。 9、坚持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治疗方法 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

另外,最好与医生保持联系,有自己经常看病医生的电话号码。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他有关检查等。 注意保护口和脚: 一、如何保护口腔? 1、糖尿病病人因全身抵抗力低,唾液分泌量减少且糖份升高,极易发生口腔问题。因 此,日常的口腔护理和定期的口腔检查都非常重要。 2、建议您每3—6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包括黏膜上是否有红斑、白纹、溃疡,牙齿 上是否有龋洞,牙龈是否有出血等,日常一旦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就医。 3、每两年请牙科医生给整个口腔拍一次X片,以检查颚骨是否有损伤,无论何时就诊 首先要请牙医知道您是糖尿病病人。 4、定期洗牙,糖尿病病人应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以清除牙石、牙垢,不给细菌、 真菌等致病菌藏匿、滋生的机会。 5、勤刷牙,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动作轻柔,一般至少竖刷3分钟。糖尿病病人如果 合并牙周病,建议您到口腔专科跟医生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6、常漱口,吃完酸、甜食物后,最好用淡的小苏打水(碳酸氢钠)或清水漱口。弱碱 性水能纠正口腔内偏酸的环境,抑制细菌、真菌生长,避免龋齿、真菌感染的发生。 7、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盒牙刷,牙刷要选择软毛,避免使用电动牙刷,每个月更换牙 刷;如果您有龋齿,请选择含氟牙膏;如果您有牙周病,请选择说明上标注“能缓 解牙周病”的牙膏。 二、如何保护脚? 1、糖尿病足病是可以预防的,应该从糖尿病确诊之时即开始,特别注意足的自我护理。 2、在坚持降糖治疗的同时,定期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坚持每年到医院 做包括足部检查在内的全面检查;如果已经有足部并发症则更需要至少每3个月检 查一次;发现有溃疡等明确损害,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3、禁忌烟酒,注意足部卫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根本措施。 4、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应该选择鞋底厚软的,不要穿尖头皮鞋,不要选择透气性差 的塑料鞋;袜子应该选择质地柔软的棉袜或毛线袜,忌穿尼龙袜;忌赤脚穿鞋,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