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飞越杜鹃窝》电影分析

《飞越疯人院》/《飞越杜鹃窝》电影分析
《飞越疯人院》/《飞越杜鹃窝》电影分析

《飞越杜鹃窝》电影分析

一、 电影履历

《飞越杜鹃窝》1975年/ 又名:《飞越疯人院》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改编电影剧本:肯·凯西,博·古德曼,达尔·瓦瑟

主演:

麦克墨菲:杰克·尼科尔森

拉奇德:路易丝·弗莱彻

酋长:威尔·萨姆森

马汀尼:丹尼·德·维托 荣誉: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导演奖/改编剧本奖/男主角奖/女主角奖 故事梗概:

精神正常的麦克被送到了疯人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生性自由的麦克以一名反叛者的身份,拒绝了疯人院中种种规矩与管理制度为其所建构出来的自我,种种反叛行为与以拉奇德护士长为首的院方构成了强烈尖锐的矛盾对立,并且受到了阻挠和惩罚。最后,麦克被医院摘去部分大脑,变成了痴呆人。麦克的好友酋长不忍看到麦克变成一个痴呆生活下去,他闷死了麦克,带着他的灵魂逃离了疯人院。

二、 叙事分析

叙事结构:影片就叙事结果来说还算是一部具有标准美国电影语言风格的影片。可以从护士长和墨菲两个部分来分析影片结构。

1、从麦克的角度看,本片全长120分钟,是一个标准的三幕剧式的电影结构。 ① 开头:30分钟(情节点Ⅰ:麦克与众人打赌:一周内把护士长制服。)

② 发展:60分钟(情节点Ⅱ:麦克因为反抗,遭受电刑。)

③ 结尾:30分钟(情节点Ⅲ:酋长“杀死”麦克,带着麦克的灵魂奔向自由。)

2、从关于护士长的叙事角度来看,影片的情节主部是五次集体治疗讨论会,显现出了护士长运用她的权威, 叙事策略:

作为反映反政府体制之时代思潮的作品,导演以温和保守的叙事形式处理具高度批判性的严肃主题,用好莱坞式的经典语言解读,达到雅俗共赏之效。

在该片产生前,好莱坞也曾拍摄过精神病院题材的作品,但大多是借用病人来反映病态的人物、社会、心理的寓意。《飞越杜鹃窝》则寓意将人们印象中的病态与正常进行倒置,从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方式解读了该类题材。

三、主题分析---杜鹃窝暗示什么?

1、冲出专制铁幕——从米洛斯佛曼出身背景看

由于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个人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使得这部电影有了更为深远和独特的蕴意。只有了解导演个人背景才能更好诠释米洛斯?福尔曼不合时宜在70年代的美国拍摄如此一部反体制的电影动机何在。

原籍捷克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曾作为“捷克新浪潮”的中坚分子而扬名国际。犹太教徒的父亲和清教徒的母亲二战死于纳粹集中营,他从小在布拉格亲戚家中长大,毕业于布拉格戏剧音乐学院,其早期在捷克完成的电影作品既显露锋芒。但在1968年,随着苏联坦克轰隆挺进布拉格,米洛斯?福尔曼被迫流亡到法国。这就是现代史上知名的“布拉格之春”。

或许从“布拉格之春”里可以探求出米洛斯?福尔曼赋予本片的另一层深意——不仅只是个体对体制的反叛,即个体与社会的对抗,而且可看做是捷克对苏联把持的社会主义联盟之反叛,即弱国与强国的对抗。

2、奔向嘻皮世界——从当时美国避世主义看

最早出现在旧金山的那批嬉皮士,他们发起这个运动,最根本的诉求就是求真,也就是追寻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嬉皮士运动后来发展成了一种追求神秘主义的避世主义行为。影片中大多数角色都是因为避世才来到疯人院,比如酋长作为疯人院里一个真正健康的正常人,就像社会中真正的清醒者和理性者,大智若愚的隐居者,他对外界环境具有理性的洞察,因而选择了装聋卖傻,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又例如比利是一个逃避现实、拒绝真相、消极对待生活的角色,他口中不出场母亲带给他无形巨大的压力。

3、打破社会禁忌——从奥斯卡奖励方向看

60年代末到70年代,揭露社会阴暗片的写实片在奥斯卡崛起。这部影片的原著小说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泽。这样的拍摄主题打破了当时的社会禁忌,这也出于当时奥斯卡的奖励方向。

四、摄影风格

1、强烈的视觉对抗

①本片叙事层面同隐喻层面结合完美,在摄影机的处理上,大多数画面中的拉奇德总

占据着前景的中心位置,拍护士长时,多用微仰镜头,拍病人时,多用稍俯的镜头。影片

将麦克墨菲与护士长拉奇德的对立,系统地组织为影片的叙事的视点、空间及画面结构,

摹刻墨菲和护士长的对抗优势而成为一种视觉对抗。

②在护士长拉奇德与麦克·墨菲及众疯子的对切镜头中,护士长永远被呈现在相对小一号的景别中,那么则是大一号的画面形象之中,白色的工作服、冷峻的面庞几乎占据整个画面,而对对比起麦克及众疯子,当拉奇德与麦克同处在一个景别中,拉奇德往往占据的是正面的机位,垂直、水平。这些显示了护士长拉奇德作为统治者的地位。

③空间的对立,比如,众疯子排队吃药时,隔着一层玻璃窗,从拉奇德面前经过的众疯子,纷杂无序;里面的是代表着绝对权威的拉奇德护士长以及其掌控的代表话语权力的话筒,秩序井然,神圣不可侵犯。这由玻璃分隔而成的两个空间,不享有任何共同的意义和画面空间,在视觉上造成了强烈的对立,它们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是支配和被支配的权力关系。

2、两级景别切换多,强烈的跳跃感(如出海捕鱼时)

3、片头片尾呼应的长镜头(由雾锁郊野到雾锁郊野)

【片头】由第一个雾锁郊野的全景镜头直接切成近景,摄影机缓缓横移。惨白的病房内,蜷卧在病床上的一个个病人,犹如货物一般摆放在一层层货架,被陈列性的展露。在此处摄影机的近景拍摄,给观众在世界上造成强烈的封闭和压迫感,从而使被陈述的现存秩序给观众留下基本的视觉感知印象。然后是镜头的切换,固定机位,可以看到病房两边单调的白墙以及中间一道道重迭的铁栅门,同时,拉奇德护士长从后景缓缓走来,打开门走进病房,掂了掂手中的钥匙。在这一长镜头中,自内到外,一个封闭与世隔绝的空间被清楚的构筑。在影像上,压制人性、控制异化思维的西方工业文明社会体制浮现出来。

【片尾】麦克的好友酋长不忍看到麦克变成一个痴呆生活下去,他闷死了麦克,带着他的灵魂逃离了疯人院。酋长穿过了窗户,天色蒙蒙,雾锁郊野,酋长消失在了树林里。一系列线性叙事的长镜头。

五、色彩光影

【色彩】《飞越杜鹃窝》的以黑和白为主要色彩,则采取让白色带上一点黑,而黑色带上一点白,在色彩的对立和关联中去建立特定的色彩结构。

《飞越杜鹃窝》所有精神病人都穿白色衣服,伪装精神病人的麦克却穿一件黑色皮夹克,原著作者认为世界上最纯洁的人是精神病人,从不说谎,所以赋予他们一身白色,表示他们纯洁。白色又具有恐怖感,是死亡的色彩。

【光影】本片采用纪实派构图方法。由于发生在疯人院,采用自然用光,散发出浓浓的自然美,大部分画面光线柔和,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空间约束。以白色的医院和绿色的森林为背景,衬托出精神病院内的专制与精神病院外的自由。

唯一特别的是影片结局酋长逃离疯人院的画面,这样一个明亮的结局,光线却很昏暗微弱,

六、蒙太奇

1、本部影片大量使用隐喻蒙太奇。

例如讨论病情即象征着公审、学习,电击隐喻着心灵打击等等。

隐喻蒙太奇①

事实上,《飞》中的绝大多数叙事组合段,无论是幽默嬉戏的还是残暴酷烈的,都会以一个中近景中的拉奇德的画面作结。于是,叙事人便以一种经典的对切镜头的反转方式,将前面那一似乎是自由自在的场景,呈现为护士长之目中所见。护士长之于疯人院的绝对权威,在视觉上同时呈现为它对画面空间的绝对优势,以及她所在画面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隐喻蒙太奇②

影片的最后酋长举起了麦克生前不曾举起的大理石水槽,用它砸破了铁窗的桎梏,带着麦克的灵魂逃离了疯人院,宽广的原野上只有酋长在奔跑。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深意的隐喻,意味着鼓起勇气,冲破桎梏,逃离了一种社会体制。

此外酋长印第安人的角色,此处也意味着回归到是原始的,超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想社会。

隐喻蒙太奇③

因为比利,麦克最后与护士长拉奇德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被摘除了去部分大脑,变成了痴呆人,而众人都以为他离开了疯人院。这里隐喻着假使你不是统治者所界定的“疯人”,那么统治者最终就会把你变成一个麻木没有反抗意识的“疯人”,来消除你的叛逆与反抗,以符合他们的秩序与法则。凭借个人的力量难以打破体制。

2、镜头内部蒙太奇

导演利用了镜头内部蒙太奇的调度,从55秒开始,出现了一个活动的车灯,闪烁的车灯越来越大,终于变成了一辆汽车从镜头前呼啸而去。这辆汽车就是押送麦克的汽车。导演高超之处就是叙事的简洁明了。

七、音乐:

影片中对于配乐的使用较少。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仍然是一种经典。

配乐1:片头雾锁郊野到片尾雾锁郊野,使用的是亦是同样的配乐。这段配乐由著名电影配乐家,古典音乐大师Jack Nitzsche完成,神秘压抑的开场曲成为电影史上最为著名的Opening Theme之一。由特雷门琴演奏,尖锐犀利且略带一点沙哑、颤抖的音乐,无疑是在注解精神病院的阴森恐怖。幽怨无比,悲伤无比,浑浑噩噩的诡异变奏营造出一种错乱的,很“疯”的悲切感。

配乐2:麦克默菲决心以行动来对抗医院制度,自己开着车,带着病友们一起去轮船上钓鱼。此时的配乐欢乐轻快,烘托出他们出海的自由与激动之情。

配乐3:麦克默菲在圣诞狂欢夜准备离别时播放音乐的欢快。这种音调的对比,展示了病人对自由的向往。

除了配乐,影片中屡次出现声画分离的现象。此外还有些音乐是情节需要,如每天吃药时分拉奇德放的舒缓的音乐的情节设置也形成了良好的反讽效果。

艺术学毕业论文天使爱美丽的美学原理

《天使爱美丽》的美学原理 《天使爱美丽》讲述一个宛若天使凡落的一个少女,完全生 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将内心的悸动与憧憬化成一幅幅画卷, 当然也带些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 作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喜剧,影片却讲述了一个 并不能让所有人开怀大笑的故事:满目琳琅遮掩的是个人的孤独,五彩斑斓背后的是现实的反思。它包含着由于哀伤和苦乐参半的 情调。它描写了一群孤独的人,他们在交流沟通上困难重重,生 活破碎不堪,充满了挫败感。在其浓郁的幻想色彩和奇妙的想象 力之下,是对现实生活和苦乐人生的透视与参照。 这是一部让人感觉快乐和幸福的电影,不用去想太多 太深,阳光的温度、清水的味道、午后空气的触感,似如开启纯 真年代的钥匙,将尘封依旧的甘甜回味出来。 喜剧的笑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针对一切的人,是 “百无禁忌”的。 喜剧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它的美感体验的特点则可能 就是尼古拉*哈特曼所说的使人产生某种“透明错觉”,在观察者 面前某种属于深远内层的东西被虚构成为伟大而重要的事物,为 的是最后化为某种无意义的东西。 当喜剧中的人和事刚刚出现于观察者的面前时,常常 是以深不可测、重要无比的面貌出现的,不管是真正的丑,还是 无伤大雅的小疵,或者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一件事。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以充满幽默、叙述性强兼富有浪 漫色彩的戏剧风格再度出击。整部影片古灵精怪,充满了奇幻想

象力,以轻松幽默又不乏苦涩的方式,把幸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导演将法国诗意电影的传统与个人风格完美地统一起来,从影片 中可以找到黑色幽默和古怪创意。导演采用了动画、特效和夸张 的喜剧效果,采用说白和银幕画面这两种直接和间接语言相结合 的方式将爱美丽的异想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 暖咖啡般恰到好处的法式幽默,充满了喜剧的魔幻色彩。有许多经典段落,如小爱美丽认为制作唱片应该就像摊煎饼;不愿意呆在鱼缸里的金鱼总是跳出鱼缸;爱美丽报复邻居捉弄她 就在他看球赛时偷偷反复拔掉电视天线使他抓狂;乞丐周末休息 不接受施舍;连诺迟到,爱美丽对他迟到理由的种种推测简直令 人笑倒。 喜剧美感体验的特点是使人产生一种“透明错觉”, 从而使人产生某种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合在一起,便引发 喜剧的笑。 整部影片在夸张浪漫主义的手法下,看似喜剧片的基调,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电影,电影许多沟通上存在障 碍的人,许多生活上无法独立展开新的一页的人,无法交流,却 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缺乏勇气,常常有挫败感难以表达。 对美的追求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类自我救赎的过程。生 活的真谛是美,美源于生活。从生活之中发现美的存在,这不仅 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人类的必需。审美的权力和需求是不分 阶级、不分层次的。只有当我们的眼睛看见的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当我们的心灵接触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够不断的在生活中发 掘到那些信念的源泉,才能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自信和希望。美 的力量,就是把人们从那种自我施加的种种束缚限制中解放出来

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

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 书评|《飞越疯人院》读后感1000字: 我是说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你们以为你们是疯子吗?你们不是…你们跟街上的混蛋没有什么 两样。——肯·克西《飞越疯人院》 在迷幻剂发展的六十年代,在一所精神病院里的主人公布鲁姆·布罗姆登身材高大,与怯懦的性格成正比,而表面的怯懦性格下却有着丰富的思想。麦克墨菲的出场便与众不同,一个跳脱体质外的存在,与精神病院的其他病人的鲜明对比。 人死后几天未处理,随时而来的电击,药物,他们进入疯人院后从未唱过歌,因为不允许大声喧哗,急性病人的清醒与嗔痴,病人与病人之间,急性病人与慢性病人之间,大护士和医生护士与病人之间,对病人的所做所为,电击安眠药迷幻药,这所疯人院中注定没有人权,不,人权掌握在监管层的手中,又何尝不是施暴者的手中。 而麦克墨菲,一个不一样的存在,一个赌徒,进入疯人院,想要“飞跃疯人院”,疯人院的人们对于自由以及关怀渴望,大护士所代表的冷漠,冰冷,残酷的制裁者。制度化的大护士和反制度化的麦克墨菲的对比。精神病院,一直都是非正常的病态象征,其实某些意义上,一所医院也是一所缩小的社会模型,是一小部分缩影。

“一个人能够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发挥作用之前,必须学习在一个团体与人融洽相处,一个团体能挑出个人出格的行为,以便帮助他;一个人是正常人,还是疯子,都是由社会决定的,所以你必须符合规则。”这是书中所说的治疗性团体的语言,所为建立一个民主的病房。而在疯人院中所有的民主自由,反而是思想的掠夺和统治。 当所有人都在试图讲述经历时,而老皮特喊出的“我累了”却尤其的接近于内心和本意,也充满了勇气和强大的自我,当然,也遭受了大护士又一轮的摧毁。麦克墨菲最后的奋起一战大护士,被制服时,他让自己放声哭号。麦克墨菲为了人身自由与精神一直在战斗,读书笔记.与大护士,与固定体制,他并不是为了自 己在战斗,更是为了精神病院四十多的病人在战斗,只是当最后,他为之奋斗时,病人的怯懦深深伤害了他,所以他那唯一不像个清醒,固执,顽强的男人的时刻。以至于当他倒下时,他放任自己哭号。 受到惩罚后,脑白质切除,麦克墨菲空洞无物,像个玩偶躺在那里,布罗姆登用枕头捂死麦克墨菲。麦克墨菲虽然已死,但他的精神却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而最后怯懦的印第安人布罗姆登逃离了疯人院,回到了生长的乡村。 “在每一种情形下通常都有一个人你无论如何也不可低估他的力量”,这句话本是布洛姆登回忆过去时一个女人所说,我却

电影鉴赏

?电影经典鉴赏 ?绪论 ?一、影像:电影的视觉元素 ?二、声音:电影的听觉元素 ?三、蒙太奇:电影的基本语法 ?四、长镜头:强有力的真实叙事手段 如何鉴赏影片? ?镜头 景别镜头 ?景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镜头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镜头焦距进行拍摄的镜头。 ?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而言的;(示例1) ?5种形式:推、拉、摇、移、升降 ?镜头 视点镜头 ?以某种观察者的视点角度来对镜头内容进行区分。 ?主观、客观 ?镜头 主观镜头 ?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客观镜头 ?从“第三者”或“旁观者”(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个旁观者,而是指所有的旁观者)视角出 发来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叫客观镜头。 ?这类镜头拍摄的画面,大都是代表观众的眼睛,它将事物尽量客观的展现给观众,在 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 (示例1.)

长镜头 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长镜头的分类: 1、固定长镜头: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称固定长镜头。 2、运动长镜头: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的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 1.呈现时空的真实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2.呈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用一个长镜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一个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内容摘要:王家卫的电影凭借其非常出色的艺术风格,如独白、碎片式叙述结构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迷恋,在表现中敏锐地勾勒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王氏的影视艺术风格。作品中拒绝与被拒绝、漂泊无根以及总是在塑造被遗忘的边缘人主题,更是将都市人的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电影中的主题选择与艺术风格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王家卫;主题选择;艺术风格 王家卫从1988年创作《旺角卡门》开始,一直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选择和艺术手法,风格鲜明地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疏离、隔绝,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以及人的漂泊无根。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融会贯通,互相影响,所以有必要做一个相关的总结与回顾。 一、王家卫电影的主题选择。 1995年,在台湾金马奖的影展特刊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连续拍了五部戏下来后发现,自己一直在向大家说的,无非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一种拒绝,还有害怕被拒绝和被拒绝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选择记忆还是逃避的反应。”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能够像王家卫一样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如此传神和细腻。 (一拒绝与被拒绝。 “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拒绝了别人”。这是《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的都是情感的种种悲剧。虽然这是一部上演在荒漠中的武侠片,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片中的侠客在江湖上漂泊,现代的都市人在情感上游离,都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总是在拒绝与被拒绝,追寻与逃避中孤独地吊影自怜。当时的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压力也愈发得大,没有时间顾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隔绝以及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于是,渐渐地人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长期饱受孤独的感觉,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害怕互相靠得太近。在处理感情上或无所适从或

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饱尝人间疾苦,二十岁参加了共产党员,因积劳成疾导致全身瘫痪,后双目失明,辗转病榻长达九年,然而卧病期间,在令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把笔作为武器,把文学创作当作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奋斗,并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这部不朽的名著。 文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同样也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保尔·柯察金——一个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碍前,凭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及亲友的鼓舞,勇敢地与疾病搏斗. 保尔是一个苦孩子,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欺侮,处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但是,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会地位挑战,敢于起来改善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他在朱赫等老一辈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帮助下,积极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保尔一生的经历实际上是向不公正的命运挑战,向困难挑战,向自身的残疾和不幸挑战的过程。可是,一个人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苦难和打击呢?一天之中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发起17次冲锋,身患伤寒饿着肚子踩着冰冷刺骨的泥浆修路,从死神那里挣扎出来,躺在病榻中受尽伤痛的折磨。双目失明后,他回到家乡,只求能听见母亲的声音,然而亲爱的母亲却已化作了一堆黄土,即使是这样,直到最后,他还要把自己的经历经过升华之后变成精神财富献给人类: 保尔是正直的,十几岁的他,因为正义,敢出手教训市里的无赖; 保尔是机灵的,身处牢中的他,能抓住机会,轻而易举地使愚昧的敌人中计而躲过魔爪; 保尔是勇敢的,刚参军的他,纵马挥刀地向前猛冲,完全进入奋不顾身和忘我杀敌的精神境界‘ 保尔是坚强的,作战的他,在头部严重烧伤后,在坚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持下,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以继续抗战; 保尔是伟大的,他几次与死神进行生死搏斗,最终以胜利而回到亲人的身边,回到战友的身边;……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勤奋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 在劳动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 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应该以保尔为榜样,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应该以保尔为榜样,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 ……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保尔已经过时了,中国早已进入到改革的时期,与保尔相比,我们更了解比尔?盖茨,更欣赏他,甚至更崇拜他。还有人认为,保尔的意志品质固然非常值得学习。但他终究不过是颗无怨无悔的“螺丝钉”,现代社会更崇尚个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人性的充分张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部神话。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某些价值倾向。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努力让自己过上富足的日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们对自身的人生理想还有没有追求的必要呢?保尔精神还应该不应该弘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保尔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性。一个人生目标不明确的人,如何能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往往是一个迷惘无为的人;一个没有信念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个人的奋斗唯有和党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会显其辉煌,才会更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钢

经典电影赏析资料讲解

经典电影赏析 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 画面 A.镜头元素 (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 来表现 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 拉,相对与推 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 移:横移,纵跟和斜移 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 B、转场: 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电影《一一》的审美主题分析

电影《一一》的审美主题分析 [摘要]杨德昌创作的电影《一一》是一部反映现代都 市中上阶层家庭生活的影片。影片并不仅仅停留在展示现实生活的层面,而是通过影片的内容表达了创作者自身对于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以平静的影像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表面波澜不惊的画面却难以掩盖创作者表达赤子之心的强烈愿望,而从容面对生活的观念、多视角考察生活的启示以及杜绝恶的心灵是本片最鲜明的审美主题。影片也通过这三个方面表现出心如止水的人生审美理念。 [关键词]心如止水;人生;审美;态度;理念 人生就像是一个经历万事万物后最终回到起点的过程。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恰如电影的名字,生命平静地一一到来又平静地一一归去。尘世间的人对于生活应具有凝神关注的生命精神,康德曾经说过美是道德的理念,美是无功利的生存凝视,影片中从容面对生活的人生观念以及杜绝恶之心灵的审美主题恰是这一理念的现象表达。这是一种只有对生命大彻大悟后方能达到的人生顿悟。一次心灵的沉静观照,往往会造就人的生命动向,由此,荣格曾经说过人恰恰是应该在他忽略或者不能认真感受的现象中才能达到对心灵的 精神观照,因此,电影中多视角考察生活的启示这一审美主

题恰恰做了最完美的回应。尼采曾指出:“魔变(Verzauberung)是一切艺术的前提。”[1]杨德昌则将这一魔变充分运用到了 电影中,使《一一》和生命做了静默的联系,开始了一次生命的回归之旅。 一、从容面对生活的观念 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从容不迫中展开,任何事件都在一一进行。现实生活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可悲的,这种美好或者悲哀取决于内心对待生活的审美理念,从杨德昌的心灵表达层面来看,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都应该以一种心如止水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生活中充满了不可控因素,过多地干涉或者掌控欲太强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应,在心如止水的平面荡起阵阵涟漪以致造成心灵的动荡。影片以阿弟和小燕的婚礼开始,当亲人和朋友漫步在充满阳光的林荫大道上时,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与美好,然而剧情中云云的出现使得婚礼的美好气氛戛然而止,看似美好的事物在背后掩藏着氤氲的因素。果不其然,在以后的生活中阿弟与小燕的婚姻一次次走向了婚外情与生活裂隙的 边缘。阿弟经济困顿的时候仍然需要云云的帮助,在阿弟喜得贵子之际却受到了生意失败的干扰。举办宴会的过程中,云云的到来再一次使欢乐的气氛尴尬起来,充满“欢乐”的喜宴却是导致阿弟自杀的由头,自杀未遂的阿弟又遇到了自己的流年,不明不白地发了一笔横财,生活仿佛永远在悲喜

天使爱美丽 影评

她是精灵,更是天使 --从《天使爱美丽》分析《天使爱美丽》,是由法国著名导演皮埃尔·儒内执导,由奥德丽和马修演出的一部幽默与温馨并存的喜剧。导演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或许是他自身就具有古灵精怪的本性,又或者是继承了法国新浪潮派影片的特色,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不同于常规的摄影角度。在这部电影中,儒内以充满幽默、叙述性强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风格拍摄影片和进行故事的叙述,整部影片古灵精怪,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以轻松幽默又有些苦涩的叙事方式,把幸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儒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意味、优美的时刻,那些发自真实生活但又被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故事情节:一部幽默中包含稍稍苦涩的喜剧 《天使爱美丽》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终于,她长大到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一个夏天,从新闻中得知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爱美丽

突然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短暂,她决定去影响身边的人,给他们带来快乐。 爱美丽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拾到一个老人童年时期留下的铁盒,里面有他童年时期的回忆。她跟自己说,如果她想办法让盒子回到老人手中,老人会感叹会感动,她就继续帮助别人。结果,她以独特的方式将盒子归还,老人抱着盒子,想到逝去的岁月,热泪盈眶。在老人不知道的角落,爱美丽开心而满足地笑着!从此以后她的生活中不再只有她自己,她扶着盲老人过马路,告诉他经过事物的颜色。她用特别的方式撮合了酒馆的一对有感情却不敢进一步发展的恋人。她以女房客丈夫的名义,给因为丈夫的背叛和离去而对爱情死心的女房客写信,让她对感情重拾信心,对生活再度充满热情。她用“狡猾的诡计”使说话刻薄狠毒的商店老板转变性情。她让爸爸的小矮人环游了世界,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人生最后的奇遇。她给予孤独的画家陪伴和理解。最终,她周围的人都在她的努力下重获生机,过着美满和谐的幸福,而单纯善良的她也在周围人的鼓励下,收获了自己美满的爱情。 影片的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发,这使我们相信,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总是有天使伴随在我们身边,可能我们不认识他们,但那的确是存在的,只要心存感激,我们都会受到天使的眷顾,同时也会成为别人的天使。 二、女主人公:精灵和天使的化身

飞越疯人院 影评

不自由毋宁死 ——浅析影片《飞越疯人院》一、没落嬉皮士的反体制斗争——创作背景与人物分析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经典之作,不论从它在业内的口碑还是它所获得的五项奥斯卡大奖以及高票房来看,它都是成功的。该片改编自“嬉皮时代的催生者和见证人”肯克西的成名作《飞越杜鹃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近代史政治和文化上最多姿多彩、最具戏剧性、最重要的时代,其间经济、政治的动荡催生了“嬉皮士运动”,嬉皮士们延续了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奇装异服、摇滚乐、吸毒、公路文化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反对传统体制对人性的束缚,追求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自由。肯克西作为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根据自身经验创作而成的《飞越杜鹃窝》成为了嬉皮士反文化运动的代表作,也因此,《飞越疯人院》秉承了原作中所展现的对自由的追求、对现行体制压抑人性的不满。当然,拍摄电影的七十年代同样是一段让美国人沮丧失落的时期,水门事件使美国政府失去民心、越战失利阻碍了美对外扩张霸权政策的实行,虽然嬉皮士文化已接近没落,但影片中对压制人性、束缚自由的现代社会的暗喻与讽刺以及对追求自由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没落嬉皮士”英雄的讴歌,无疑激发起了美国群众的内心认同,可以说这是嬉皮士文化在七十年代的美国的“绅士化”表达。贴合时代背景的情节让观众找到共鸣,深邃且永恒的对自由的追求的主题让影片具有了赏析价值。 影片叙述了一个狂野不羁的反权威者麦克墨菲为逃避工作借口来到疯人院,在经历了质疑、反抗、逃脱失败之后,被切除脑蛋白变成了真正的“疯子”的残酷故事。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曾经提到“现代精神病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权利机构”,影片中的疯人院同样暗喻着美国传统、死板、充满压制的社会形态,医院中的护士长、病人、印第安酋长以及麦克墨菲分别代表现代社会中的不同人群,正是对这些人物深刻生动的塑造,才让影片的内涵意义更加深远。 护士长拉契特是疯人院中权力的代表,冰冷的语言、冷漠的表情、永远的白色制服和黑色便装无时无刻不在凸显她在疯人院中的权威地位,她永远对局势调

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xx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在xx,xx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xx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他认为,有些拍得好的商业电影有一定的艺术性,也有一定的商业性。他把自己的影片归结于类影片。不过,他的影片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其所表现的情感,他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人类共有的情感,不分,不分国界,感动你了,你就喜欢了。” xx是xx“第五代”电影人的顶尖人物,他以直觉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达社会心理愿望,传送、显现大众心中的密码,这种内在的传递和内在的约束的强制与类型化的在深层次正好相通。xx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的心弦,展示中华大众心态。他拍过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的、xx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无论是表现贫民生活还是描写宫廷贵族,他都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xx。 的在强烈的色彩、大量的构图背后,严格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叙事和抒情是其所遵守的主线。 作为我国很少有的天才艺术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xx》、《xx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xx》、《一个都不能少》等,它们可以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作品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xx的电影创作始终显示了他厚积薄发,对电影艺术的

xx态度。在他电影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三个基本主题:对xx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 xx电影中的红色和趣味xx作为他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这是任何一个熟悉他电影的人所共同感受到的。他对完xx形式的追求在当代电影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最显著的是对视觉审xx效果的追求,可以这样说,他精心经营的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具有广告一般的xx。对视觉审xx效果的追求是电影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根本的特征。他对视觉效果的刻意追求,甚至是苦心孤诣的追求,显示了他对电影艺术与众不同的理解。在xx的电影对xx追求中,《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xx》是最为突出的。电影的画面精致、对称、和谐,具有一种xx的xx。如《大红灯笼xx》中大公子做生意从外面回来,在楼上吹笛,最后和四姨太一同离开的场面,这种匠心独运不仅显示了xx对画面的刻意追求,与整个电影以四合院为基调的平整、稳定、压抑的画面既和谐一致,又显示了他内在的浪漫气息。与此相反,《我的父亲母亲》的画面则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动感,显示了xx的活力,同时也显示了生命的一种悲壮与崇高的xx。特别是在画面与细节的处理上表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根本特点。xx为血和火的颜色,它代表了对幸福和理想的向往。与国庆、生日、婚宴等各种xx中出现的红色所代表的稳定和平xx的寓意不同,xx电影中的红色大多具有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跳跃、奔放、热烈、动荡的特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欣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欣赏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讲述了主人公被人指控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情人,被关进监狱,在监狱中逃生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欣赏。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伟大的片子,它意蕴丰富,内涵深刻……(以下省略废话1000字)但在看完以后,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单词:体制化。 体制化是什么?借用瑞德的说法:“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周同学(我一同学)概括得很对:体制化是我们对某一环境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大致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想说:这不是体制化的本质,这只是它的表现。我认为,体制化的本质在于消灭人的能力,将人变为一个器物。 何以见得?老布出狱后的自杀,其原因是认为自己丧失了价值,处于茫然中无法自拔;而瑞德在出狱后也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他们的这些行为的根本来源在于:他们丧失了能力。他们丧失了工作的能力,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丧失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丧失了融入社会的能力。是监狱的生活使他们的能力丧失。监狱的基本属性是限制,基本目的是

防止内部犯人危害社会。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必须不断地更新、不断地练习。而在监狱限制的属性下,个人的行动是受限的,由此导致了个人能力的温习、更新也是受限的。 在监狱这个相对稳定固定而不流通的环境下,犯人无法习得新的能力,同时旧的能力得不到温习,他们的能力就丧失了。在能力丧失的同时,犯人们也履行着监狱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便习得了某一特定的、实用(这里的实用并非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实用,而是作为一个器物,直接改造世界的实用)的能力。长久的消失与习得的并行之下,他们便慢慢地变成了体制的一颗钉子。他们作为人的价值、能力和特征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作为工具的存在。这就是体制化。 回到周同学的论述:体制化是由不接受某个环境到接受的过程。我们不愿意接受某个环境,是因为那个环境限制了我们本身技能的发展、温习与习得。当我们不幸入狱,完成上一段我所说的过程的时候,我们作为一颗没有其它用处的钉子,已经没有脱离于该集体而存在的能力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接受。同时思维方式也受了这种“被限制”现状的影响:我们不认为我们以前干的那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飞越疯人院》(参见我关于此片的影评)(我阅片真丰富啊!)。里面的“病人”同样也是被体制化了的。当有人逃出了医院的时候,他们欢呼,可是他们不走。这是被体制化的典型表现。而《飞越疯人院》中男主角的死亡,

飞越疯人院电影赏析

浅谈电影《飞越疯人院》——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博弈 班级:英语国际法系13-4班 姓名:王乙竹 学号:120818223

《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成名已久,它的魅力经久不衰。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光从奖项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就内容来看,也是无可挑剔的。它黑色幽默屡次令人捧腹,对白之精彩,让人臣服于冷幽默的杀伤力。它最大的魅力在于男主角有勇气打破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黑暗,拥抱自由。 看完电影的结局,我非常震撼和感动。但仔细考察这部电影的环境和演进,我认为是这并不是一部完全歌颂革命和自由的电影,虽然它包含着反抗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因素。 疯人院是精神病人的聚居地。男主角麦克默菲进入疯人院之前,这里秩序井然,医生和看护们与病人互道早安,按时娱乐,服药,开会和自由活动,偶尔还组织出门游玩。病房里经常播放着悠扬的轻音乐,护士长瑞秋虽然并不友善,但足够专业。从表面上看,这里是精神病人的庇护所,但它外表的温情脉脉有一个严酷的基础:所有病人都必须严格遵照既定的规则生活,不得反抗或怀疑医护人员的意志,否则就会受到电击甚至切除额叶的“治疗”(惩罚)。 麦克默菲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他是启蒙者的化身。他开朗热情,天性无拘无束,对生活和人群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把周围的人当作真正的疯子,而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正常人,对他们有种兄弟般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当和他一样享受人生。“你们和那些街上的混蛋没什么不同”——这就是麦克默菲对同伴的态度。因此,他和缄默耳聋的酋长说话,教他打篮球,教大家玩牌赌钱,甚至略施小计,把他们带领出去进行了一次海上钓鱼。 于是我们看到,“疯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苏醒了,疯人院逐渐出现了生机。最明显的表征是,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我们看到,最初一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几乎是护士长的独角戏,病人一律沉默,麻木不仁。但后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提出各种问题,一次比一次热烈。“比利不想谈论的问题,为什么要逼他回答?”“为什么宿舍在白天和周末要锁起来?”“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我的香烟” 为了看棒球大赛而进行的两次投票已经体现了这种苏醒:第一次,麦克只得到了犹犹豫豫的三票,第二次却是全票——民众的民主素质是在民主实践中提高的。当然,护士张瑞秋压制了这种病人们妄想主宰自己部分生活的行为,虽然两次投票都是她这个实际上的独裁者首先提议的,但显然——独裁是不可能改变的,民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引起香烟争端的第三次会议达到了一个高潮:“你们有什么权利把我们的香烟扣留在你们桌上,只当你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发一包?”要注意契奇维克歇斯底里时的一句台词:“我不要他的香烟!我也不要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香烟!我甚至不要你(指麦克)的香烟!我要我的香烟!我的、我的、我的!” 这里强调“我的”,其实在强调一种天然的合法性,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也即“天赋人权”的觉醒。 在这一次香烟争端之后,一直沉默的酋长开口说话了。作为疯人院里一个真正健康的正常人,酋长代表的是社会中真正的清醒者和理性者,对环境具有理性的洞察,因而选择了装聋卖傻,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不认为自己具有反抗或逃走的能力,但他的沉默并非出于麻木,而是代表拒绝:拒绝与权力或体制发生关系。而麦克也看出了这种洞察,所以他力邀酋长一起逃跑,“只有我们两个”。 然而,麦克的计划失败了。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独善其身和成为领袖这两者之间徘徊。理性告诉麦克,他不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但他

《天使爱美丽》观后感3篇

《天使爱美丽》该片讲述了本是咖啡馆里做女侍应的艾米丽在找到一位丢失铁盒的失主之后开始了惩恶助善的天使生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欢迎大家阅读! 《天使爱美丽》观后感(一) 记得有人说过,越是经典的影片越不想轻易地就看完,总想着要是在个晴天午后或是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不经意间与它相遇,卧在床头,细细品味,在时光流转间感受那经典中的美好,很矫情是吧,可我也是这样,总觉得越是被好多人点评过的东西越是不想随便的看完,电影也好,书籍也罢,都是如此。 于是前一阵,一个偶然间点到了电影《天使爱美丽》,并把它看完了,不觉被欧式的浪漫所陶醉,也感慨经典确是意味深长。 影片采用的很别致的开头,用一只苍蝇,两只高脚杯还有送殡的故事陈述了一九七三年九月三号这一天的概况,看似简单至极,却别出心裁。紧接着,是小姑娘自娱自乐的画面,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她童年的孤独,没有玩伴,以致到后来由于变故险些抑郁。小时候由于心率过快被父亲认定为有心脏病,不适宜上学,于是整日待在家里,她唯一的朋友——金鱼也有自杀倾向,自杀未遂终被放生。她被人整蛊,信以为真,知道真相后,誓要报仇。母亲去教堂祈求添丁,被跳楼游客当场压死,从此父亲愈渐孤僻,家里气氛死寂。她也结交过一两个男朋友,但都令她失望。艾米丽始终都未改变,依旧甘愿孤独,有时候靠自问自答来自娱。

一次意外的发现房屋旧主物品,决心物归原主,如若他感激,那么她将从此助人为乐,否则没有改变。还好,中年男人看到了自己遗失已久的物品感激涕零,也因此改变了艾米丽的生活,她从此开始助人为乐,渐渐地她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也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影片以艾米丽的成长改变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孤独的女孩通过助人找到了价值所在,开始坚强生活,并最终获得的故事。所以,不管生活以什么面貌出现在你面前,你都应该微笑以对,并且坚强的生活,这样总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天使爱美丽》观后感(二) 晚上看了电影《天使爱美丽》,这也是一部比较励志的片子吧,听说了很久,该片就如同当时看《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以及《这个杀手不太冷》,享有同期的赞誉。 整个片子看下来,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电影是从艾米丽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开始叙事的。性格沉闷的父母以及身体的多病使得她的成长一直是比较孤单的,所以也养成了她不太愿意和人接触交往,总是自己一个人闷声闷头生活的习惯。长大后公寓中一次无意发现,开启了她接触并帮助邻人以及陌生人的事态。她帮助前房主找回童年的记忆并开启享受家庭温暖的幸福;她帮助独居的“玻璃”老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5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00字5篇 人生是对称的,就如同老葛讲的麻雀的故事,父亲能对孩提孜孜不倦的说着“这是麻雀”,但儿子却只会不耐烦的对老父说着“这是麻雀”而扬长而去。下面是收集推荐的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600字(一)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

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

影视鉴赏影评

影视鉴赏影评 这学期影视鉴赏公选课,看了7部电影,分别是马克·韦布的《和莎莫的五百天》,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李安的《卧虎藏龙》,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王小帅的《17岁的单车》,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米洛斯·福尔曼的《飞跃疯人院》。 首先我想说的是每部电影都很好看,很精彩,而且一部比一部经典,但是没有一部是我之前有看过的。有些已经听说过很久了,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真的很高兴能够在影视鉴赏课上大饱眼福,一网打尽,也算是陶冶情操了。下面我就个人比较喜欢并且有感触的3部电影谈谈我的看法感想。 首先是《和莎莫的五百天》,这是我们看的第一部电影。记得在刚开始的时候,当时老师说会选择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青春类电影看,并且会一次比一次精彩,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这部青春爱情电影。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特别的讲述故事发展顺序的技巧,基本打乱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时快时慢,时前时后,有点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不清楚怎么会发生这个情节,而这恰恰使故事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到看完整部电影,又会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令人回味。 片中男主人公Tom相信命中注定的爱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命天女,在他看到莎莫的第一眼,几乎立刻知道她是他的真爱。而莎莫却持一种全然不同的观点,她喜欢一个人,认为谈感情会受伤,不相信爱情。她说:“爱并不存在,那是幻想。”而Tom告诉她:“当

你感觉到的时候就会知道了。”就是这样两个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人,我想注定是不会在一起的吧,但Tom还是不可遏制地爱上了Summer。就像电影里说的夏天效应,很罕见,但每个成年男子一生起码会碰到一次。其实马克·韦布想说的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莎莫”,而她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女孩,而是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爱情。讲的也不仅仅是Tom和Summer,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不管我们现在是一个人还是已经有了另一半,我想心中都会有一个位置留给某个人,一个让我们相信命运,相信爱情的人。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两点。1. Tom被邀请去Summer的聚会时,影片表现Tom的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是将电影分成两幕,一幕春风得意,另一幕情况悲惨,生动鲜明的展示了两者的差距,同时达到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很吸引人。2.影片最后Tom在面试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让他心仪的女子,原本退缩的他最终还是决定鼓起勇气向女孩搭讪,问女孩叫什么,女孩迟疑了一下回答他:Autumn。看到这儿不禁露出会心一笑,编剧是故意的吧。只想说一句,Summer过去了,Autumn还会远吗? Tom最终没有和summer在一起,但他遇到了autumn。若注定无法在一起,再死缠烂打只会引起的不悦,索性放手吧,不要执迷于不属于自己的,而错过了身边的美景,美人。 第二部我想讲的是《17岁的单车》。就像老师说的,也许我们无法理解电影主人公小贵为了一辆自行车的那股韧劲和执着,不过转念一想,在那个年代,自行车不仅仅只是一辆车,还是他的梦想希望,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 影片地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地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地银幕效果上。 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地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地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地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地主题,领会导演地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地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地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着),原着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编导培训影评写作技巧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地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地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地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编导培训影评写作技巧。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地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地理解!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的、深入的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