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观法”新解——兼谈团干识人与用人艺术

诸葛亮“七观法”新解——兼谈团干识人与用人艺术
诸葛亮“七观法”新解——兼谈团干识人与用人艺术

结构思维PDP识人用人术

【结构思维干货】PDP识人用人术!! 首先,有朋友一定会问什么是PDP,PDP是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的英文缩写,它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克拉多拉大学的研究所的40位博士在研究了100万个案例的基础上,在1978年共同发明的专利。它可以直接测量出个人的基本行为,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因此这30多年来广泛应用在企业的招聘,组织领导开发,沟通、人力资源开发、诊断的各个领域都有特别棒的应用。那么我跟PDP这个工具的结缘是来自于2003年底,那个时候,我一直想要探索一个法,就是怎样帮助企业去识别人才,应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所以那年我就非常有幸地引进和接触到了曼玲老师的系统PDP这个工具,在同时了解了MBPI , 九型人格等等的基础上,我发现PDP是别的工具都不具备的这么系统,这么精准,这么全面,这么清晰的信息,它令我在很短的时间,了解了自己的天赋特质,了解了身边最亲的人,及我的团队、我的员工,每个人的优势,这十多年来一直用它来分析人,识别人,优化团队,然后做教练,然后给企业做针对性的团队优化和咨询。 都知道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克先生说的一句话,管理最难的就是对人的决策和人才的决策,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人才的决策是带给管理者每天最苦恼,最复杂,最繁琐的。迄

今为止,我们服务的客户他们也感觉到最难的就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的了解。因此PDP是一个很好的法,帮助我们在非常快的时间了解人的天赋和能力。打个比我们从到北京,我们可以有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选择,飞机、火车、自行车、徒步,会发现飞机的时间是最短的,当然如果你不恐机的话。我们了解人同样也是,我们可以花上三天、三年甚至是十年去了解一个人的全面,我们会看到企业主最大的一个困扰是,我怎么能快速识别一个人才,我怎样能把他用好,我姑且去观察他三个月,这样子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企业主、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时间,我们很难在短时间识别对的天赋和才能,PDP 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效的视角,让我们在最快时间了解一个人在学历以外的天赋特质,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图表: 我们看这冰山形态的图标,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天赋很容易被洞察就是他工作的经验、技能、能力,但是我们很难去看到他的个性态度、他的工作意愿,他的天赋特质,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他的学经历吻合,但是他又作不出业绩,是什么原因呢?比说我们招一个市场口的人来,我最近辅导了一家中小企业的业主,他招了15个人来做市场的工作,他没有事先告诉我他是招了以后,让我来做评估,这15个人里面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学市场营销专业,但是他们的特质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王凤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治国用人之术及其组建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在开国登基不久,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组建成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的呢? 任官惟贤才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他认为争天下的关键是有争天下的人才。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为世艳羡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自有识人用人之道。首先,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贞观外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评价他“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古人不及”,准备授其高位,但有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进行劝阻,连长孙皇后也不同意。唐太宗仍坚持拜其为相,终襄大业。屈突通、尉迟敬德曾为沙场敌将,李世民却能倾心结纳,用之不疑,二人终究效其心膂,立下殊功。魏征早年追随过李密、窦建德,入唐后又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宫廷斗争激化时,他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本应杀之为后快的唐太宗却被魏征“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气节所感动,毅然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 其次,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贞观名臣中,即有杜如晦、高士廉、崔仁师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门子弟的刘洎、马周、张亮等,甚至还有出身奴隶而被提拔为大将的钱三陇、马三宝。马周,本一寒门布衣,困顿流落京师后,靠给中郎将常何做门客糊口度日。因偶替常

诸葛亮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在《将苑》(又名《心书》)提出了为将者所必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 识人七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即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此句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态度有何特点,也就是价值观,即是非善恶美丑判断标准。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正确;了解其人品、道德是否良好。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的素质道德还是关键的。为将者如敌我不分,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通过问是非问题,足可看出其人大的志向,来。人有大智就会有远见,为将者心胸要宽广,人有多大的心,就会有多大的智慧,做为将帅,最为看重的是智谋。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做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以奇制胜。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官武将权力限制太多。兵者,诡道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靠的就是将领的临机决断和随机应变。可赵宋的皇帝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为他手下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让将军们按着阵图阵法来练兵,打仗。将军们要是有自己另类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可以,先画成图本送到汴梁,让大皇帝过过目先。按图索骥式的练兵必然导致指挥的僵硬,大大降低了武将们指挥作战的灵活性与实用性。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多学者将“一心”译为万众齐心,集中兵力,我觉得这里“一心”应译为一念,即一念之间,选择A作战方式还是B作战方式,成于一念之间,也即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如果把语言看作思维的工具,则词辩与逻辑思维正相关。理屈词穷的时候,最能显现应变;意料计划之外的情境出现,最能发现灵活权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指学识,也就是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咨之计谋,可以了解对方学识广度,深度,实用程度等。老马识途就是知识经验在马身上的体现,管仲提出的老马识途方法,也反映了学识本身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计谋,是对学识的综合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咨询计谋,可以看出哪些是理论知识,哪些是实践经验,哪些是纸上谈兵。

诸葛亮识人七法对面试情景应变题的启示

诸葛亮识人七法对面试情景应变题的启示 《三国演义》几乎把诸葛亮神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能如此神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卓越的识人、用人能力,他在《将苑·识人篇》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七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应在具体工作或特殊情景下考查和识别人才。 当前面试中的情景应变型题和诸葛亮当年所用的识人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设置一个特殊的公务工作情景,给被测试者某一特定角色,处理各种事务及各种问题和矛盾。考官通过考生面对特殊情景所作出的回答,对其进行角色拟合的观察和记录,以测评其素质潜能,判断其是否能适应或胜任所报考的工作。这也是面试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 情景处理型试题的共同之处在于设置一个特殊的公务工作环境,为应试者确定一个特殊的身份,要求应试者完成特殊的工作任务。通俗地讲就是“你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中公教育专家根据设置环境的不同将此类题型分为以下五类,做出详解并示意作答方法。 一、公共危机类 (一)什么是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是突发性,突然发生,始料不及,或者防不胜防;第二是公共性,危害的不是个别人,而是一群人,是某一区域内的相关公众;第三是危害性,危害的程度比较严重。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它又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这里边只有旱灾不具有突发性,通常不是突发公共事件。第二类是事故灾难。第三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四类是社会安全事件。 (二)如何应对公共危机? 中国有一句话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面对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公共危机处置,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四个阶段,即检测防范阶段、识别控制阶段、综合处理阶段、恢复重建阶段。正是根据这四个阶段,人们提出公共危机处置“4R”原则: 缩减(Reduction)意味危机管理者对于危机情景要努力防范于未然,使危机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好的应对是防范。 预备(Readiness)意味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反应计划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危机处理培训。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预案并按预案办事。反应(Response)意味着危机一旦出现,危机管理者及时出击,迅速遏止危机蔓延的势头。 恢复(Recovery)意味着危机一旦过去,管理者要对恢复工作和重建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公共危机处理总的答题思路 1.预防为主。(缩减,“一案三制”) 2.监测预警。(预备,分级响应) 3.科学应对。(反应、镇定、边自救边汇报;启动预案、控制事态;救伤病、转移群众、安抚家属)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的悲剧。 () A. B.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A A 第2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 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B. 标准答案:正确错误B 您的答 案: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B.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4题. 正确 错误 B B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正确 B.标准答 案:错误A 您的答 案: A 第5题.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B. 错误 标准答 安. B 案. 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1题?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您的答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2题.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3题. 虞姬 杨贵妃 西施 昭君 A A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战国 春秋 商代 西周 B B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春秋战国商代西周D D 第4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的名 言。 A. B. 老子庄子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孔子韩非子C B 第5题.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A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的基 A.自然技术科学 B.人文 C.哲学 D.社会科学 标准答 案: ABCD 您的答 案: ABCD 第2题.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准答 案: ABC 您的答 案: ABC 第3题.下述诗句中歌颂礼义,倡导人伦的是()。

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马夫 07年我在杭州有幸聆听了由刘玉圣老师(又名刘易佛)所讲的“面相学与企业管理”,一天的课程,需要搞清楚《易经》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不容易。但是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虽然悟性不高,但也知道了一点学习易经的“大道至简”的道理。 学习《易经》,不是为了未来成为什么玄师,或者是去占卜忽悠,而是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些历史,掌握并传承一些菁华的东西,在工作中去感悟与分享并运用。 学习易经还在于对佛法的笃信与礼拜,知道学佛是通往觉悟的唯一道路,自感悟性残缺,佛缘不深,作为对智商的补习与深造。 最近,在义乌HR协会新人培训班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我能讲讲面相学,作为HR协会会长,只有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了。说实话,这样的命题对我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一直都在学习和研究,但造诣不深,一知半解,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了解这门艺术,给自己再学习的一次机会,如是答应大家的要求,开始备课和寻找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所学之心得分享,仅供参考。 事情都要由人来做

易经有个观点:即事情都要由人来做,做好是人做的,做坏也是由人做的,“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或者说能发展多远,关键看这个企业的高管人才如何?团队建设、人心人气是否符合个体的命局。大家知道太级八卦图,伏羲画八卦时代大约比有文字记载时代早了3000年,他们开慧后认识到科学技术到最后归纳为几何数学,如果用文字描写,反而会词不答意,给你一张无所不包的图,让你去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的层次越高,智慧越深,给你的启示也就越大。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宇宙大道都是简洁的,企业所遇到的事情又能复杂到什么地方去。在管理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搞不清楚,停下来换一种思路,往简单处想想,很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海尔的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以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改革。” 不易、变易、简易 “不易、变易与简易”是易经的三大原则,不易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宇宙间不存在没有规律的,用“不易”来看,人的一生是有命运的,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一个知道自已人生轨迹,又能适时改变、创造新机掌握命动的人才是具有潜力的人才。 变易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而这变化不是乱变的,而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当然,这种变化又与人有关,那就是变好、变坏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以及由此态度而产生的行为。变易启示我们,昨天与今天的你并产代表未来的你,关健在于你当下的态度与行为。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课程大纲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第一讲:古老而常新的“读心术”----九型人格概述 一、我是谁 1.谁在决定我们的行为? 2.什么是性格?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3.意识与肉体关系,意识与性格的关系。 4.九型人格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5.九型人格与其他性格工具的关系; 6.九型人格的应用领域; 第二讲:解读神奇的“人性地图”——九型人格解析 1.各型号的代表动物 2.各型号的典型特征(体型、气场、眼神、能量) 3.各项号的性格优势以及性格局限 4.各型号代表人物分析(照片) 案例:各型号代表人物视频剪辑 第三讲:通过望、闻、问、切,快速识人技巧 一、通过望、闻、问、切快速认识(识人) 1.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 2.如何识别一个人的能量?(高、中、低) 课堂练习:练习用肉眼判断他是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现场学员性格判断 1.通过体型来识别; 2.通过眼神来识别; 3.通过能量来识别; 4.通过排除法来识别。 第四讲:九型人格在高效沟通中的应用实践研讨 三、应用九型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1.各型号性格的擅长领域 案例分析:分公司的设立 四、应用九型人格搭建最合理的领导班子 1.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最优搭档、最激烈的搭档 3.如何取长补短? 案例分析:《西游记》团队人物分析 五、应用九型人格进行个性化的有效沟通 1.各型号的沟通特点 课堂练习: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六、应用九型人格用人、留人 1.各型号属下的核心需求 2.各型号下属的有效激励方法; 课堂练习:小李的生日 七、九型人格与领导力提升 1.各型号的领导力的盲区、优势区; 2.各型号学习的对象及成长方向; 课程背景: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意义就是利用好“人”这个资源,从选、育、用、留四个模块上,让“人”这个资源发挥最大化。但企业中常出现如下现象: 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判断和岗位安排不甚准确,只有在试用期做鉴别;有些员工不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不快乐,在本岗位上无法发挥其最大长处; 企业对员工缺乏了解,对其个人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育;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个性化,找不到最有效的激励点; 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造成沟通协调上的障碍; 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接纳和欣赏,产生冲突,造成内耗;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企业的目标靠团队来实现。靠每个人在其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所长,靠团队相互欣赏和支持,靠个性化的沟通和激励,这些就是九型人格所能解决的问题。 九型人格已成为欧美企业实用有效的管理工具,被广泛推广到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二章 做该做的事牛势领导应该做什么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首领,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他们所干的不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乎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做好了这些大事,他就是一个牛势的领导者。就能统筹全局议大事,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23件事会识人,善用人 知人善任、用人得法,人才就会知恩图报、群策群力,这是一个领导者缔造丰功伟业的根基。 领导的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想要成为一个牛势领导必须会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自己能够统一天下,并做到先前帝王们不能做到的事,即使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臣服,原因有五条:过去的帝王常常妒忌贤才,而我却喜欢有品德才能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美,我总是采用别人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发现一个人才就敬重他,发现有缺点的人就怜悯他,使他们各得其所;明杀暗害有才能的人,历代都有这种现象,我当皇帝以来,却从未加害过一人。过去的帝王以中华为贵,以少数民族为贱,我独不持这偏见,像爱汉人一样爱少数民族,因此境外部落都归顺于大唐。不难看出,李世民所说的这五条中,前四条都是关于用人之道的。难怪李世民自己也感慨道:要想天下安定,必须会使用人才。 一个领导者即使再能干,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完。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有句话最为经典,就是得人者兴,失人者亡。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成就事业的牛势领导们都有所共识的一条真理。 在中国历代的成功帝王里,刘邦不但谋略最差,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他从小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不如哥哥会经营,还好酒色,骗吃骗喝是常事,所以被乡亲称为流氓,被其父亲训斥为无赖。但刘邦有一项别人所不能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善于用人。 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才,除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提及的人: 杀狗为职业的樊哙,屡建战功,救驾鸿门;沛县尉马车驾驶员夏侯婴,能征善战,曾救下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编席兼吹鼓手周勃,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在刘邦死后平定诸吕,安定了汉朝江山;山大王英布,先跟着项羽灭秦,后来叛楚归汉,成为刘邦三大主将之一;酒鬼郦食其投靠刘邦以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建奇功;落魄书生叔孙通在刘邦得天下后,制定朝仪,让刘邦过足了皇帝瘾……以及陆贾、随何、魏无知、郦商、张苍、娄敬等众多来自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刘邦流了汗,洒了血,出了力。正是由于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团队优势,因此他夺得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领导者与下属不同在哪里呢?一般下属以其能力强弱来衡量才干,而领导者却是以能否任用人才作为其能力的依据。领导成就事业的杀手锏就是深谙用人之道。也就是说,除了领导者

诸葛亮用人之道利弊谈

诸葛亮用人之道利弊谈 内容摘要:功盖三分国的诸葛亮,为蜀国的建立和强盛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用人之道,也深受后人推崇。大胆启用降将姜维,委以重任便可见一斑。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我们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事,但如何用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是大有学问。 关键词:诸葛亮用人之道利与弊 我们的管理,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人才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对管理者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因“将不智则三军大惑”。即俗话所说,“大将无能,累死三军”。所以,管理人才优秀与否?是事关企业的兴衰和存亡的头等大事。 脍炙人口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一些失误之处,则警钟长鸣,让人引以为戒。所以,这决不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而是寓教于乐,古为今用.真正做到了这些,这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和极大的帮助。 1 诸葛亮引进人才的成功典范 用现在的话说,诸葛亮引进人才的大胆之举,真是超乎常人,让人匪夷所思。收降姜维不仅化敌为友,而且还将敌方营垒的人培养为接班人,真正是引进人才的成功典范诸葛亮出兵伐魏攻打天水关

时,看到姜维的临阵指挥,也夸姜维“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顿生爱慕之心,遂产惜才之意。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用计,在天水关使姜维投降到自己帐下时说:“吾自出茅庐以来,欲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姜维),吾愿足矣。”后来诸葛亮将自己的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余万字。包括“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毫无保留地全部传给了姜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壮心不已,曾六出祁山。而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则九伐中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可见姜维没有辜负诸葛亮的苦心栽培,诸葛亮也设有培养错姜维这人。 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引进人才不仅在国内异常激烈,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你争我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先后引进米卢、杜伊,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引进尤纳斯、邓华德等都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米卢带领国足闯进世界杯,让球迷、国人大为振奋。今年才执教中国男篮几个月的邓华德,就率领中国男篮入围世锦赛十六强,让球迷和国人眼前一亮,惊喜万分。特别是在姚明缺阵的情况下,中国男篮在与希腊、俄罗斯、土耳其等欧洲篮坛劲旅的对抗中表现不俗,打出了气势,虽败犹荣。得到了对手的尊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又如郎平执教美国女排、李矛执掌韩国羽坛教鞭等都大有建树。这些都是外国引进中国人才带来的显著变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某位领导到一家餐厅吃饭, 桌上的菜色鲜味美,觉得这位大厨师手艺高超,就想方设

国学智慧与应用(国学智慧与应用副本)

第一章千古奇人鬼谷子 1、[多选题] 企业家的衡量标准是( )。 A、生意做到一定规模 B、有深重的社会责任感 C、有独到的经营哲学 D、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参考答案:A、 B、 C、 D、 2、[单选题] 鬼谷子解决的问题是( )。 A、处理人与时、势、局之间的关系,纵横捭阖,成功业 B、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宁静戒定,无病难 C、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义当先,无人祸 D、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循理而为,无散乱 参考答案:A、 3、[多选题] 英雄是( )。 A、百草之王、百兽之王 B、具备聪、明、智、力、勇、胆 C、聪能谋实、明能见机、智足以断事 D、气力过人、胆能决之 参考答案:A、 B、 C、 D、 4、[多选题] 鬼谷子具有( )的素质。 A、龙尼的道德 B、仲尼的仁爱 C、牟尼的境界 D、庄子的智慧 参考答案:A、 B、 C、 D、

5、[单选题] 决定领导力的大小。 A、集众人之智 B、用人之力 C、尽己之能 D、用人所长 参考答案:A、 第二张识人用人有妙招 1、[多选题] 捭阖是指( )。 A、捭者开也言也阳也;阖者闭也默也阴也 B、时机对了,心门打开,与对方进行真诚交流与沟通 C、时机不对,不要开诚布公,要等待机会 D、捭阖之道是人生的进退之道 参考答案:A、 B、 C、 D、 2、[多选题] 领导要具备( )特质。 A、处变不惊的胆略 B、自我稳定的性格和定力 C、提高决断力 D、有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A、 B、 3、[多选题] 解放领导有( )。 A、提出问题带答案 B、汇报工作说结果 C、总结工作按流程 D、回忆工作谈感受 参考答案:A、 B、 C、 D、

领导者的识人用人艺术

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与水平 一、管理者的识人用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认为:有贤而不知,—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可见,选贤任能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也是成功领导者的重要标志。 领导者的识人艺术 识人是领导用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了解一个人,才有可能正确地选拔和使用人才,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识人方法,善于识别人。识别人才,要从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其中“德”居首位,是人才的灵魂,是其他四者之本;“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才”是必备条件;“学”是智能方面的基础要素;体是人才成长的物质基础,德、识、才、学、体五位一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一、领导者的识人方法 领导者的识人方法很多,诸葛亮的“察人七法”见解独到,值得借鉴。 (一)“闻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其辨别能力 有个《似是而非》的小品讲的是;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喝完米粥,他拒绝付钱。店家问及缘由.他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线呀!”店家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没喝我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楞了。 生活中常有这种事发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为了鼓励人们多用汽车,少运动,曾经说过:“运动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是个健康的人,就不要运动;如果你生了病,就更不应该运动了。英美烟草公司为了证明吸烟不影响人的健康,组织了数十位化学家和医学家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吸烟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有助于思考,可以说,没有香烟,就没有爱因斯坦的成功和丘吉尔将军的胜利,就没有人类今天的文明。” 似是而非的道理,其实比“无理”更可怕,它试图掩盖真相,还试图扭曲真理。通过这些似是而非道理的论辩,可以看一个人判别是非的能力。 (二)穷之以辞辨观其变。同他反复讨论同一个问题,看其辨才和

论唐太宗举贤 -

论唐太宗举贤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君主之一,他的用人之道和从政之道盛传至今,当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就如《太宗举贤》中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说的正是唐太宗的举贤之道! 知人善任,举贤荐才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唐太宗举贤就是用人之长,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担心的只是自己不能识人,也不能说今世没有能人。的确,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的不仅是领导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发掘人才,懂得用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你。懂得用人才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因为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有特长总会也有缺点,要运用它们,就必须做到不拘一格,用我所用,只要是有能力的,可以胜任的,都要人尽其才。 纵观历史,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到举贤避不避亲的问题,不避亲又怕别人说是靠关系的,如果避亲了又怕无法用到真正的人才,但其实关键的问题是举荐的人到底是不是可用之才,如果可用,又用得着去避亲吗?只要有所贡献,事实会说明一切,而且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会怀疑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举贤不仅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艺术。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上,举贤不避亲就会变得十分的敏感。比如前段时间的25岁的女镇长,媒体报道说她有个“官爸爸”,是干部的子女,有违规提升的嫌疑,

不久25岁的女镇长就辞职了。为什么她会被怀疑呢?难道干部子女就不能升吗?如果因为她是干部子女而浪费了一个人才,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年轻的女镇长确实缺少了点经验,但她可是社会的新力军啊,更何况能力才是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结合今天,唐太宗举贤就是要告诉我们在选人才的时候不能对其苛刻要求,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要别人样样都精通,学会发现长处才不会埋没人才。 当前,中国正在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对人才的需求是那么的迫切。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要用尽其才,更要制定完善的社会制度,完善的法律规范,吸引更多的人才,防止人才大量地流向海外,扭转局势,加强社会的舆论,这样才能做到用尽其才。反观唐太宗举贤,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更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唐太宗的举贤之道、用人之道。我也相信,到了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的时候,就是中国民族繁荣强盛的时候!

诸葛亮识人七法对面试情景应变题的启示

辽宁省考笔试辅导课程 2015国考面试预约测评享500元优惠 《三国演义》几乎把诸葛亮神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能如此神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卓越的识人、用人能力,他在《将苑·识人篇》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七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应在具体工作或特殊情景下考查和识别人才。 当前面试中的情景应变型题和诸葛亮当年所用的识人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设置一个特殊的公务工作情景,给被测试者某一特定角色,处理各种事务及各种问题和矛盾。考官通过考生面对特殊情景所作出的回答,对其进行角色拟合的观察和记录,以测评其素质潜能,判断其是否能适应或胜任所报考的工作。这也是面试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 情景处理型试题的共同之处在于设置一个特殊的公务工作环境,为应试者确定一个特殊的身份,要求应试者完成特殊的工作任务。通俗地讲就是“你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中公教育专家根据设置环境的不同将此类题型分为以下五类,做出详解并示意作答方法。 一、公共危机类 (一)什么是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是突发性,突然发生,始料不及,或者防不胜防;第二是公共性,危害的不是个别人,而是一群人,是某一区域内的相关公众;第三是危害性,危害的程度比较严重。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它又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这里边只有旱灾不具有突发性,通常不是突发公共事件。第二类是事故灾难。第三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四类是社会安全事件。 (二)如何应对公共危机? 中国有一句话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面对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公共危机处置,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四个阶段,即检测防范阶段、识别控制阶段、综合处理阶段、恢复重建阶段。正是根据这四个阶段,人们提出公共危机处置“4R”原则: 缩减(Reduction)意味危机管理者对于危机情景要努力防范于未然,使危机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好的应对是防范。

《尚书》的人生智慧(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

《尚书》的人生智慧(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是一 种大气度,大胸怀) 作者李艳霞知人则哲“知人则哲”句语出《尚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谋所在。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不管是大敌当前,还是和平年代,知人则哲,于人生和大业,必然是有益而无害。知人则哲,就是能鉴察人的品行和才能,体察人心,认清事物本质,又能掌握人与事物的变化之道。如此能识时务,?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当为俊杰。知人则哲,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总结,比如一个睿智者,懂得欣赏那高高挺拔,虚心俯首,且有气节的翠竹的品格。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聪明在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死盯别人的短处。知人则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虽然,“识人难,古亦有之。交友不甚,祸及己,选才不甚,殃及国。”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从这古训中经验之谈中,脑洞大开。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交友,还是挑选或者推荐人才,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个人的喜恶,就个人的崇拜,盲目加以肯定。只有正确运用好“知人则哲” 这个大学问,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一如海纳百川,将一艘艘小舟送达成功的彼岸。?政贵有恒政贵

有恒,是执政纲领,也是国学治要,是祖先铺就的一条真理大道。政贵有恒,千古用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贯穿于这个道理。当这句古老的格言又被人们提起,证明子孙们没有把祖先留下的瑰宝丢弃。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概括说明了“为政贵在长久,说话要有道理,且需抓住要领。坚决反对朝令夕改,瞎折腾,导致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不容那些形式主义横行,要坚决予以抨击。掌故明礼,以示后人,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切莫使人心涣散,整体腐败、奢靡,纵酒好乐,好色胜过好德,重蹈覆辙。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变一种风气,不能只看一时之变,而要力求长久之态,?这是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把“政贵有恒”当镜高悬,因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必须遵行:“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的原则,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与性成?习与性成,是一个人素质的流露,是一个人运程的走势,是判断一个人生命大盘的跌宕起伏,决定人生成败的要素。习与性成,也就是生活习惯,当习惯形成自然,便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沉浮。有智慧的人,經常把“习与性成”做为警句记在心上,避免养成一些坏习惯。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会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道德沦丧。例如懒于春耕的农民,怎能获得五谷丰登的收成?沉迷于酒色

浅论我国的传统用人艺术

浅论我国的传统用人艺术 人才,是人类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一个国家民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需要有两个飞轮:科技和管理,两个飞轮的轴心是人才。然而,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我国古代老子说过,成才不难,用其才则难。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常听到人们抱怨没有人才。抱怨者一方面片面地强调缺乏人才,提倡大力开发人才、培养人才;而另一方面,却对人才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忽视使用人才的艺术,以为用人只是一个相机行事的、带有极大随机性的行为,无章法可循,说不上什么艺术,这实质上市如何发现、使用人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必要对用人艺术的一半性质和特点作一些研究。 一、用人艺术的概念: 使用人才也有艺术可言吗?回答是肯定的。通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凡成就一番伟业的执政者及其政权的辅佐者,无一不把解决好如何用人的问题放在其议事日程的首位,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怎样与敌国争霸天下。对此,《墨子、尚贤篇》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就是说,识贤才、用贤才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不可以等闲视之,因为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和国祚的长短,与贤才的多少是正比例的关系,贤才多,国运兴,贤人少,国运衰。如此说来,识人和用人就是重要的客观存在的一门艺术。 二、传统用人观的基本内容: 1、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 2、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暇。(“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十步之内,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3、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 4、考察贤能之法:远使之而观其忠;近用之而观其敬;繁使之而观其能;猝问之而观其智;急期之而观其信; 5、将能而君不御。 6、善用人者不恃人。 7、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8、人人可用: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用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1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三、领导者在下属面前的行为要求: 1、修身养德,明志致远。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观点:圣人,德才皆备;愚人,无德无才;德胜于才为君子;才胜过德为小人。) 3、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威,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不贵无欲,而贵无私。”)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论语·阳货》: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 孔子的“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魏征的“十思”: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恩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6、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者乃致乱之源也。 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8、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曾国藩用人与领导艺术 1、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 2、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 3、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4、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5、.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6、英雄要屈身。 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8、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9、用人三素养:诚意、智慧、度量。10、

贞观之治对中国梦的启迪

“贞观之治”对实现中国梦具启迪 作者:胡冰 [国家信访局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其时,社会呈现出政治清明、重视民生、广开言路、倡廉用贤、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的安定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百姓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上,历朝历代君主登基后,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是江山稳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极其困难。正如侍御史马周上书李世民所言:“三代(夏商周)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其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贞观二年,李世民读《隋炀帝集》后,对大臣说,我发现炀帝亦崇尧、舜而诋桀、纣。魏征说,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李世民听罢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后妃徐惠曾上书李世民,“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原因是“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

利忘害,肆情而纵欲”。对此,李世民深以为然。他说,“齐后主、周天元皆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而亡。譬如馋人自啖其肉,肉尽而毙,何其愚也”;“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由此看来,对执政者来说,居安思危须日慎一日。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十分重视广开言路。他曾召见给事中张玄素,问以治道。张玄素答:“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李世民认为,张玄素所言非常重要,故“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并专设谏官一职。其时,李世民从谏如流,大臣进谏蔚然成风。魏征等一批忠直之臣,对李世民的过失,直言规劝谏诤。比如,李世民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时,因其是长孙皇后所生,便令人以厚礼相送。魏征得知后,上谏阻止。当李世民把魏征谏言传给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说:“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诚然,李世民亦有按捺不住的时候。魏征曾当庭面折李世民。李世民罢朝后,气愤地对长孙皇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魏征每廷辱我!”然

《知人》七观

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不可能囊括所有用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用人标准,但他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此法有时是很灵验的,也是简单易行的。 辩论之道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对诸葛亮这一方法的最大应用。辩论赛正反两方各持相反观点,彼此阐述各方观点和理由,揭露对方的矛盾,进行争论。一场辩论赛中不可知的因素很多,所以一个好的辨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丰富的相关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口语表达能力。辩论赛之所以吸引人,则是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一场更富精彩、更具悬念的论辩盛宴,几番唇枪舌战之后,辨手的才能展露无疑,人才也势必会脱颖而出。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此句中的“识”指见识,本句指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 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从而考察对方的见识,同时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 见识是否独特,不失为识才的一种好方法。古往今来,计谋匮乏、遇事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为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会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相反,深谙计谋、胸怀韬略之人必是见识广博、视野宽阔之人,也必将是可塑之才。 当今社会取才纳贤之时普遍采用答辩面试等方法正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古为今用之例。由此可见,答辩面试之法有据可查,由来已久,千百年沿用至今且方式不断更新,兴而不衰,足以证明此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此句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古代武将带兵打仗主要看其是否忠勇。有句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可见勇敢、勇猛特别是忠勇在古代用人时是多么重要。但怎样知其忠勇呢?诸葛亮有其办法,他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则常常要人为地制造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临危遇难,勇与不勇则一目了然。 假设做好一件事,只需要克服一个困难,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成功;如果需要克服的是十个困难,成功的人数就会减少许多;如果困难增加到一百个,那么成功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因此,人才是一定要经过重重磨难的洗礼才会显露出来。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