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与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城市规划原理与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孙倩倩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7(000)029

【摘要】论文探索了西安科技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原理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课程教学方法.从城市规划原理理论讲授,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多基地选择、快题设计、设计思维的引导与训练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结合熟悉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调研、学习与思考,作出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孙倩倩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西部地方院校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初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J], 买买提江·买提尼亚孜;马瑛;杨磊

2.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互动式成绩评定研究 [J], 赵天英

3.适应现代居住模式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 吴峻;王操

4.基于实践创新及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研究--以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J], 高明

居住区规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居住区规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日期:

居住区规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建筑论文 居住区规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谢薇薇Xie Weiwei 摘要:通过分析居住区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积极探讨了这门课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的思考,希望能促使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谢薇薇(1981-),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5)08-0100-02 1 前言 目前,在大部分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二年级基本是按照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专业基础教学。从三年级起,才开始更多地开始与规划专业的内容相衔接过渡。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本科教学便成为了“转变和过渡”的关键时期,其中最典型的一门课就是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同时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骨干课程,一直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特色。这门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学生面临着从建筑设计学习到城市规划设计学习的转换。其为学生从专业角度第一次认知我们的城市、提高综合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

和方法,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与综合设计的能力,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的住宅组群、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化环境。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但是,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发现在以往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未能很好地应对这一个转换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在现阶段居住区规划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措施的实践与思考。 2 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课程设计经过几年来的教学运行,能够反映出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重要过渡课程安排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2.1 课程组织不合理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课程设计安排在第5 学期,之前4 个学期主要学习的课程设计是关于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对象一下子从几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单体转换到十几公顷的居住小区,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素从较单一的建筑要素转换到综合性极强的城市规划要素,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不能马上适应;同时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教学强调的重点是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规划设计条件,学生在面临对物质形态构成有直接影响的限制性条件(如日照间距、通风条件、道路等级等)时,容易感到自己可以发挥的东西不多,无法在短期内体会到规划应当在遵循限制性条件和形式、空间感之间的平衡关系。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前期的课程安排有直接关系,如果在前期能多设置些与城市规划相关的课程,为居住区规划课程提供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储备,做到理论先行,就能降低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应该注意加强建筑课程内容上的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景观与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景观与城市特 色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规划和设计来提 高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其中,城市景观和城市特色是城市规划中 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景观与城 市特色,以及它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景观的作用和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为居民提供舒适的 生活环境,还能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城市景 观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探索城市的独特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特色, 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与城市的特点相结合,凸显城市的独特魅力。 2. 增加绿色空间: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增加绿色空间,包括公园、花园和绿化带等,以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注重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使 用可再生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创造多样性和互动性: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注重创造多样的空间 和互动性,以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活动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城市特色的定义和培育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独特标志和吸引力,它与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社 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培育城市特色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形象提升。以下是培育城市特色的一些方法: 1. 弘扬城市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城市规划和设计 应该注重弘扬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和艺 术表演等。 2. 发展特色产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城市规划和设计 应该注重发展和支持特色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3. 建设地标建筑: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和景点,以营造城市的独特形象,并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4.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交通等,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吸引力。 三、城市景观与城市特色的影响 城市景观和城市特色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 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景观和城市特色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游 客和投资者,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城市特色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 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设计要点: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和灵活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有: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防火、防震灾、防空);经济要求;美观要求。住宅及用地的规划布置(P384~P410) 住宅的类型选择——户型、面积、层数、组织方式等等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及有关概念如:套型比:指的是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20年代来住宅建设变化的主要特征: 住宅分配方式:由实物分配→实物与货币分配→货币分配 居住生活模式:温饱型→小康型→后小康型 住宅建设阶段:试点小区→小康示范小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当今所处的阶段 1. 数量增长期 2. 分配变更期 3. 交易活跃期 4. 质量提升期 5. 生活转型期 6. 更新模式期第三节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住宅的规划布置:住宅的群体组合(包括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组合方式、空间组合等等) 住宅的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合理的间距: 一般指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 (规定的时日:冬至、大寒)(日照时间、日照质量)(纬度---太 阳高度角) 天津:大城市;II气;大寒不小于2; 计算日照2---D为1.61;现行1.2~1.5. 一、行列布置 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

一定的朝向: (1)北方和南方的侧重点。 (2)北京地区:最佳朝向正南---南偏东30度;适宜朝向:南偏东45度---南偏西35度 云华里:布置优点:良好的日照和通风 布置缺点:容易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 改进手法:山墙错接、单元错开拼接、长短单元变化。 二、周边布置 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 布置优点:安静的内向院落、节约用地。 布置缺点:一部分建筑朝向差、结构、施工复杂、不利抗震。 三、混合布置 行列式与周边式相互结合的布置形式。 四、自由布置 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要求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布置优点: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外部空间和独特景观。 公建调研公建类型、具体项目、分布位置、使用效率、居民有无使用不便现象、是否有扰民情况、对环境的干扰等。分析调研内容使用方便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道路调研道路系统组织方式、道路宽度(红线)、道路断面形式、步行交通组织、机动车与自行车停放方式、公交站点设置。具体分析调研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公建调研公建类型、具体项目、分布位置、使用效率、居民有无使用不便现象、是否有扰民情况、对环境的干扰等。分析调研内容使用方便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绿地及景观调研公共绿地规模、分布及其与道路关系、公共绿地设计手法及场地设计内容、庭院绿化和场地设计内容及细节、景观组织的手法、景观组织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各类小品。 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有关概念;“千人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包括: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等)有关概念:合理的服务半径 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P446)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P450) 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P370)一、用地平衡表二、技术经济指标(各类概念及计算方法须记忆掌握)三、居住区总造价的估算四、居住区的定额指标(用地、建筑面积、造价)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实际工作,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课程要概括地介绍城市规划学科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工作性质与学科特点,为相关的园林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通过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关于城市及城市规划的正确概念及思想;(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实际工作内容; (三)结合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协调能力,培养用城市规划理论指导园林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形成 二、中外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规划学科 二、城市规划的概念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四、城市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城市与环境

一、城市与生态环境 二、城市自然环境分析 三、城市人为环境分析 四、城市用地评价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布局 一、城市性质与规模 二、城市用地分类及用地构成 三、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六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概述 二、商业区规划设计 三、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三、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一、城市居住问题 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 三、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四、城市居住用地指标 五、城市旧居住区的改建 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居住品质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居住品 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指导性工作,旨在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和 居住品质。人居环境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包括住宅、公共设施、交通等方面,而居住品质则是指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及其体验。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居住品质,并提出一 些改进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人居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可以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同时也能促进社交互动、增 加居民的幸福感。而一个糟糕的人居环境则会给居民带来压力、不便 和不安全感,影响他们的生活乐趣和健康。 二、人居环境与居住品质的设计原则 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居住品质,城市规划中应遵循以下 原则: 1. 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指在城市规划中统筹考虑各个功能区的位置 和规模。例如,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合理划分,使它们相 互便利,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成本。 2. 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通过合理规 划道路、绿化带和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接触 自然的机会,促进身心健康。

3. 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市场等,它们是提高 人居环境和居住品质的重要因素。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布局 和容量,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绿地建设: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合理规划绿地可 以提供人们活动和休闲的场所,使城市更加宜居。同时,绿地还能吸 收噪音、净化空气,促进水源保护等。 三、改进城市规划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居住品质,我们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1. 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社区建设可以 提高居民的社交互动和共享资源的机会。可以在规划中将公园、健身 设施等社区配套设施纳入考虑,提高社区的吸引力。 2.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要关注居住环境的细节,如道路的设计、住 宅的布局等。合理规划交通流线,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 通拥堵和污染;考虑住宅的光照、通风等因素,确保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3. 鼓励创新设计:城市规划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可以鼓励设计者提出创新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以提升人居环 境和居住品质。

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城 市规划原理是一项关键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以 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它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的综 合运用。城市规划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规划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了解城 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里程碑,以及各个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案例。 2.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学科 的关系,明确城市规划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3.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学习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城市发展 规律、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城市空间结构原则、城市环境保护原则等。 4.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术:学习和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包 括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城市规划的设计与评估方法等。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城市规划原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城市规划原理。 2.小组研究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小组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城市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城市规划问题,并参与实习实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演讲与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1.课堂作业:布置一些与城市规划原理相关的课堂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城市规划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并提交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笔者主要针对这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园林与交通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两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又因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地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作为一名承担了一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内容庞杂、知识点广泛,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有难度;二是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既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又认为《城市规划原理》课不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学难度。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思考课程内容构成和教授方式方法两个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试图将近几年的心、得体会记述如下,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些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并不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城市规划体系,掌握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城市规划实施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相关法规,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都要以此为核心。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1.1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般是32个学时,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安排相比,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但教学内容繁杂的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对城市规划知识的需求亦不同。为有效利用每一个课时,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与调整,不能完全拘泥与教材。教师要了解授课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将来的工作去向等情况,还要注意避免授课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重复。

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镇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地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7.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8.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9.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0.集聚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1.人口统计: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等。 12.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年平均总人口数*1000‰ 13.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14.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15.用地评定:根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和适用程度,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16.区域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18.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20城市规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21城镇人口: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有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2.干道网密度:=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 23.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24.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5.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26、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27、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28、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31.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人居用地指标 二、选择 1、现代城镇的定义的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2、中国现阶段城市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 3、城市性质的表述要:准确、简练、明确 4、城市道路划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5、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并对国外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城市住宅区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同时亦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内容。 四、教学及习题、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讲解和城市住宅区考察三种。习题以综合性的住宅区考察报告为主。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初步》,其后续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该课程是城市规划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建工 2001; 2.《城市规划概论》郭彦泓建工 1984; 3.《国外居住区规划实例》建工 1982; 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王仲谷建工 1996; 5.《城市的发展过程》建工 1983; 6.《交往与空间》(丹)杨盖尔建工 1995; 7.“Housing as People’s Matter”, 1986; 8.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规范与标准。 八、任课教师 1、周俭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规划设计。 2、于一凡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与开发。 九、主要研究成果: (1)Organic Renewal & Housing Construction –Take Shang hai as a Example,Jou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Vol16,2000年; (2)巴黎贝西地区的更新与开发,时代建筑,2001年; (3)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设计,城市规划,2001年; (4)城市住宅的社会学研究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2年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一、引言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交通系统的优化,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同时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居民的居住、工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划分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确保居民居住的安全和舒适。 3.空间整合原则 空间整合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和整合城市的空间资源。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确保土地的多功能性和高效利用。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建造高度和密度,避免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浪费。 4.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例如,在城市规 划中要保护和修复自然湿地、绿地和水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同时,要推广可持续的建造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5.文化保护原则 文化保护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在城 市规划中要保护历史建造和文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同时,要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土地 资源,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空间的有序发展。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用地,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要求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交通系统,提供便捷、高效和环保的交通方式。例如,在交通规划中要考虑到公共交通工具的布局和优化,建设便捷的地铁、公交和自行车道等,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和交通拥堵。 3.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环境 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例如,在环境保护规划中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同时,要加强城市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区规划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教学大纲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课程编码:21A53051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推荐教材:胡纹主编,《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朱家瑾主编,《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吴志强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于文波编,《社区规划与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居住区规划》教学目的是熟悉居住区规划理论及规划方法的演变历程,掌握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基本内容与知识要点,明确居住区规划在城乡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熟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基本程序、表达要点,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析的基本方法与要点。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并基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对居住区、居住小区及居住组团等各类居住空间展开规划实践分析与研究,并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居住区规划方案评析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明晰居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熟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目前居住区规划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型居住区的特征及规划特色,居住区的建筑、外部空间、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市政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方法。 3、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居住区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居住区的管理。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概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明晰居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熟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目前居住区规划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分居住区、居住小区与居住组团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于不同的区位、地形地貌、时间历程、社会集群、经济层次、社会容纳度、功能、建设方式、层数、密度等视角熟悉城市居住区的各种类型,掌握各类型居住区的特征及规划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社会集群、社会容纳度等视角对居住区类型的划分。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不同区位的居住区 第二节不同地形地貌的居住区 第三节经历不同时间历程的居住区 第四节属于不同社会集群的居住区 第五节不同经济层次人居住区 第六节不同社会容纳度的居住区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涉及许多方面,不仅与政府政策、财政投入 有关,也和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居民安居乐业等问 题息息相关。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二、城市规划研究 1.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个城市规划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城市规 划原理包括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方面。城市规划原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制定城市 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 2.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规划 和设计。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优化城市交通 网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环境规划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城市环境规划研究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三、建设管理研究 1.城市建设质量管理 城市建设质量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建设质量管理包括建筑物、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城市建设质量管理研究可以帮助建设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城市建设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2.城市用地管理 城市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用地管理包括土地规划、土地供应、土地使用等方面。城市用地管理研究可以帮助建设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城市用地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3.城市建设投资管理 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建设投资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投资监管等方面。城市建设投资管理研究可以帮助建设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城市建设投资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运用。

2.5.3.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职业教育法”、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与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2005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系列精神,以及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城市规划专业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及其规范管理为宗旨,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和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突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综合化和实践运用;把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全面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坚持教学、生产相结合和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相结合,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边推广,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高职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当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要占较大比重。 2、硅湖学院的教育特色要求:“素质领先,重在实践”,通过综合比较研究,确定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最终实现硅湖学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1、确立从事城市规划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构建适应高职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符合硅湖学院“宽基础、活方向”的要求。 2、形成适应高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体系,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体现; 3、科学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 4、要争取使本专业的教学符合社会需求、实现企业满意、适应经济发展。 三、《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 为规划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实现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规划绿地的规划设计手法,培养学生对城市广场、道路、居住区等公共空间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功能、行为、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素质、空间想象与空间组织能力。 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加强规划设计表现练习,重在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须从平面构成开始起,增强学生平面设计构成的理念;强化学生设计表现的能力,力做到一周一张钢笔画。 2、增加特色章节、删减部分内容,体现社会需求 《城市规划原理》修订大纲中,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增加了平面构成、规划空间艺术、校园生态规划设计、湿地规划设计等,设计从构成开始,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形式有助于学生逐步入门,规划空间艺术原理对规划规划设计又很重要的作用,校园生态规划设计、水景生态和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章节的增加是为了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城市规划人才的要求。 3、课堂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城市规划原理》的课堂教学打破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增加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方案的情节,提高学生参与作品设计的兴趣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城市规划原理》的考试模式,申请由原来一张试卷100分钟理论考试为主改为设计一套方案图8小时完成,从考核上促进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提高规划规划设计的能力。 2006年8月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 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占 50%,考试占 50%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 二、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城市住宅区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等。并通过课程规划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住宅区的构成 •目的与要求 •掌握住宅区的意义 •掌握住宅区的物质系统组成 •熟悉住宅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内容 1-1 认识住宅区 1-1-1 住宅区的概念 1-1-2 住宅区的构成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住宅区的类型、概念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第二节 •主要内容

1-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概念 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住宅区的类型如何划分?(掌握) •实践环节 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目的与要求 •熟悉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了解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四大总体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1 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2-1-1 “需求层次”理论与社区的概念 2-1-2 社区的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理想。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原序:本书开篇叙述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象征地看,就是一个世界;本书结尾则描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从许多实际内容来看,已变为一座城市,在追寻这一发展的全过程时,我力求述及城市的形式和功能,述及城市产生的各种目的。我深信我已经证明,城市一旦消除了它有史以来的固有缺陷,它将来发挥的作用将会远超过历史上所发挥过的作用。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 一、什么是城市 什么是城市?或者说城市的定义如何?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理论上由于各学科对城市的着眼点不同,研究重点各异,因此,对城乡的定义各持己见。实际上,因受行政体制、历史传统及技术等因素影响,各国所采用的城市与乡村的定义亦差别极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各国共同遵循的城乡定义。 社会学家总是以居民的行为和社群关系作为城市定义的基础。古典社会学家认为,城市社会给人一种过量的神经刺激和增加人们大量的相互接触,以至必然改变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些改变正是城市人和乡村人的主要差别。 社会学家沃尔恩(L.Wirth),把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Heterogeneity)当作城市的三个主要标志,因此,他指出只以“人口多少”为标准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定义城市的指标。人口学家马可耶(M·Macura)通过在塞尔维亚的研究,认为“从人口学的观点,应该以聚居地人口的多少和人口的结构为标准划分城市与乡村,而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 主讲教师:玲

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2、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 3、学时学分:共68个学时,4个学分 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使用教材: 《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2010年9月第四版。 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2008年9月第三版。 2.《城市和区域规划》,[英]P·霍尔主编,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 1985。 3.《现代城市建设》,文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1998年8月。 5、考核方式:考试 6、授课的类型:采用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的: 本课程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等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辅导。 8、教学重点: (1)城市与城市化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3)城市总体规划 (4)城市道路设计 (5)城市居住区规划 9、教学重点: (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居住区规划 10、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讲授+课堂示绘图 11、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多媒体讲授+手绘示 12、教学容: 见各章节具体容 13、思考题或作业练习: 每章节课后布置 14、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教学理念更新:实施模块的、弹性的、多层次教育、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传统容和方法。 (2)教材容合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把控,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精选理论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