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疏散通道专题研究

南京长江隧道疏散通道专题研究
南京长江隧道疏散通道专题研究

南京长江隧道咨询项目

南京长江隧道疏散通道专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

2005年9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南京过江隧道概况及背景 (3)

1.2 南京过江通道隧道段地质及水文特点 (6)

1.3 专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0)

1.4 专题主要研究内容 (11)

第二章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及主要案例

2.1 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 (13)

2.2 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的主要案例 (13)

2.3 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34)

第三章横通道作为南京长江隧道疏散通道的分析

3.1横通道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风险分析 (36)

3.2主隧道——横通道应力变形分析 (44)

第四章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疏散通道(纵向)案例分析研究

4.1 工程概况 (53)

4.2 日本公路隧道紧急系统标准 (54)

4.3 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通风系统 (57)

4.4 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安全设施 (58)

4.5 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的疏散设施 (63)

4.6 其它 (65)

第五章南京过江隧道疏散通道的设置

5.1南京过江隧道疏散通道可能选用的设置方式 (68)

5.2南京过江隧道疏散通道设置的方案比选 (69)

5.3 结论与建议 (69)

附件1 关于消防系统与工程技术问题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小泉淳教授等专家的会谈纪要 (71)

第一章概述

1.1 南京过江隧道概况及背景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城市过江快速通道。江南接主城滨江大道和纬七路(即应天西路),通过纬七路再接城西干道和城东干道;江北接江北滨江大道和浦珠路,将江南江北的快速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形成横跨长江的一条东西向城市快速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可促进城市跨江快速交通网架的构建、实现南北交通的顺畅联系、加速江南江北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南京市江北新市区与老城区及中心区、河西新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实现一城三区的均衡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带动沿江地区的发展,促进江心州的开发利用,解决城市过江交通严重饱和,机动车发展迅猛,过江瓶颈制约江北发展等问题。过江通道总体规划见图1.1。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主要包括左汊隧道工程、右汊桥梁工程、接线道路、立交以及附属工程等。其中隧道工程有以下五种横断面形式:圆形隧道横断面、矩形隧道横断面、引道光过渡段横断面以及引道敞开段横断面。各段在左右线隧道的长度分布如表1.1及表1.2所示。

南京长江隧道设计为双管盾构隧道,隧道江北起点为进口里程为K3+380m,梅子洲隧道出口里程为K6+854.053,隧道总长度3474.053m,其中盾构段自K3+600至K6+532.756,盾构长度为2932.756m,选用两台泥水加压盾构同向掘进。

圆形隧道段基本位于隧道中部的水底,是主要的隧道断面形式。圆形隧道断面经过双管单层、双管双层和四管单层三种断面方案的比选,最终选定双管单层

方案,其横断面见图1.2。盾构隧道内径13.30m,外径14.50m,衬砌厚度0.60m。

隧道覆土厚度最大30m,最小5.5m(始发段)。江中段按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1倍盾构直径控制,局部不足1倍洞径,江中最小覆土厚度10.2m。为满足梅子洲接线道路290m的最小变坡长度要求,隧道内线路最大纵坡4.5%、最小坡度0.6%,最大坡长1130m,最小坡长850m;隧道段共设3个竖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R=7500m。

图1.1 南京过江通道总体规划图

表1.1 左线隧道分段长度表

表1.2 右线隧道分段长度表

1.2 南京过江通道隧道段地质及水文特点

隧道穿越场地为长江冲积平原区,主要为堤外滩地、堤内高漫滩、堤内低漫滩,长江水域及江心洲。拟建隧道除了横穿长江两侧大堤外,未见穿越主要道路,穿越区均为农田及堤防。隧道穿越重点水利设施为南京长江大堤,为高级别堤防,堤防近水侧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和浆砌块石护脚,岸坡及堤防稳定。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主要穿越第四系和白垩系地层,隧道场地通过部位不存在断裂或破碎带。

上部第四系地层主要有:长江段水下地层上部由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松散粉细砂组成。中部由第四系中密~密实粉细砂组成,下部为上更新统密实状砾砂、圆砾等组成;第四系地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钙质泥岩夹钙质细砂岩。

拟建长江隧道的盾构段的主要岩土参数见下表1.3、1.4。

表1.3 隧道岩土层承载力、侧壁摩阻力、垂直基床系数

表1.4 盾构段岩石参数统计表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长江隧道范围内的地表水主要为长江水。

(2)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长江漫滩区上部地层,含水介质为粘性土、淤泥质土及粉土,其渗透性差,含水量贫乏,渗透系数1.75~19.5×10-7cm/s,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0.40~1.40m,平均0.70m。

(3)孔隙(微)承压水

主要分布于基岩上部松散层中,在漫滩区上覆淤泥质土及粘性土,在长江河道区直接与江水相通。含水介质为粉细砂及卵砾石层。粉细砂层渗透系数1.293~1.556×10-4cm/s,卵砾石层渗透系数较大,

(4)基岩裂隙水

赋存在钙质泥岩、钙质砂岩中。白垩系泥岩裂隙不发育,岩性较软,塑性强,富水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施工环境和条件

(1)气象

南京属北温带区北亚热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春秋季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雾较多。历年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4℃,年平均气温15.3℃。

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33mm,年最大降雨量为1825.8mm,年平均降雨日120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1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

季风气候显著,春夏季多东、东南风,秋冬季多北东北、东北风,常风向东北风,出现频率为10%。最大风力9~10级。

(2)长江河道水文特征

长江南京河段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8940×108m3,年内水量分配过程,1月份最小(枯),到4月份水量开始增长,4~5月增长率最大,7、8月份出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10月份以后水量明显减小,至次年1月,水量又出现最枯。年内水量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5~10月)水量约6400×108m3,占全

年水量的71%。南京水位的涨落主要决定于长江径流的变化,也兼受潮汐、下游支流入汇和风力等影响。南京属感潮河段半日潮型,潮差枯季大,汛期小,随径流的增大而减小。

实测历史最高潮(水)位:10.22m

实测历史最低潮(水)位:1.54 m

历年最高潮水位多年平均:8.37m

历年最底潮水位多年平均值:2.20m

历史最大潮水位变幅:7.70m

最大潮差:1.73m

最小潮差:0.01m

4.场地地质与水文特点

(1)地质条件恶劣、风险大

盾构隧道通过的地层以粉细砂为主,但江中地段数百米长度为粉细砂、砾砂和卵石混合地层,掌子面岩性明显差异、上下软硬不均,土质缺乏粘性,呈松散、流塑状态,稳定性很差,易坍方冒顶、造成严重后果;地层软硬不均,隧道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衬砌结构的局部附加应力和与应力集中。

隧道场地20m以内的1层粉细砂、7-1层粉细砂具液化性,为可液化土层。液化指数0.2~14.9,液化等级轻微~中等。

(2)工作水压高

目前,荷兰格林哈特隧道最大水压为5.5bar;长江上的另外两条盾构隧道,上海沪崇苏和武汉过江隧道,水压为5~5.5bar。而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机工作压力约6.5bar,在同等直径及更大直径泥水盾构项目中是世界最大的。

(3)地层透水性强

长江南京河段的江中地层主要为松散、稍密~中密的粉细砂地层,以及部分砾砂、卵石层,透水系数是粘土土质的千倍以上,地层渗透系数与武汉比较接近,但是水压比武汉过江隧道高0.1MPa以上;与上海沪崇苏相比,上海地层渗

透系数一般为10-7cm/s,而南京长江隧道高的多,达到10-3~10-4cm/s。在如此高透水性地层条件下,而最大水压力达0.65MPa。

由上述地质及水文条件可以看出,南京长江隧道地层具有强度低、含水量大、透水性强、水压高等不利条件,在此条件下修建横向通道,地层冻结效果差,降水困难,对施工措施的选择、施工经验、施工造价及施工安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具有较高风险。

1.3 专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为防灾、救援及通风需要,双线隧道一般按规范要求应设置安全联络通道。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功能定位为城市主干道,属市政工程。为解决隧道在发生火灾时洞内人员的避难逃生问题,防灾救援系统非常重要,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对于水底隧道的避难疏散设施的设置尚无确切的规范,隧道疏散通道的设置没有设计依据。

一般,联络通道间距设计应从隧道使用者的逃生速度和救援人员的活动范围进行考虑。国内外关于双线隧道的联络通道规定为:

(1)国外公路隧道的联络通道间距设计在300m—350m;瑞士的公路隧道设计规程规定为300m左右,日本设定为800m。

(2)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GTG/T D71-2004)要求―双洞上下分离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避难设施‖,避难设施包括行人横洞和行车横洞,行人横洞间距最大不超过400 m,行车横洞间距最大不超过1000 m;

(3)我国《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要求―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当隧道连贯长度大于600 m时,应设联络通道‖。

如参照国内外双线隧道规范,南京长江隧道宜设置横向联络通道,作为防灾、

救援疏散之用。但由于南京长江隧道位于水下60 m深处,水压很高,最大水压达0.65MPa;工程地质条件恶劣,地层渗透性很强,隧道通过的地层以粉细砂为主,还有砾砂和卵石等,洞顶的覆土层几乎全都是松散、稍密的粉细砂,从施工角度分析,联络通道施工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施工风险很大。

根据国内外调研,横向联络通道是隧道防灾救援的一种常见的疏散型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在南京长江隧道这种复杂的条件下安全疏散通道,以怎样的形式设置,不但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及经济性,也关系到隧道运营期的防灾与安全。

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通过调查分析与定量研究,在保证达到防灾救援目的的前提下,探讨疏散通道的设置方案及逃生救援对策。

2.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对设置横向通道的施工风险和设置下通道作为疏散通道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通过对南京过江隧道包括火灾后隧道内的火灾蔓延、烟气扩散、人员疏散及结构安全等多参数复合分析和研究,对隧道疏散通道的设置方案进行分析与论证,从而为隧道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方案的审批及逃生救援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4 专题研究内容

(1)南京过江隧道的特点南京长江段地质水文特点

(2)国内外疏散通道设置方式及主要案例

(3)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4)联络通道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风险分析

(5)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疏散通道案例分析研究

(6)南京过江隧道疏散通道可能选用的设置方式及方案比选(7)下通道作为疏散通道火灾情况下疏散救援风险分析(8)火灾作用下衬砌结构安全性验算

第二章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

及主要案例

2.1 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方式

对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情况的调研表明,隧道防灾疏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横向联络通道逃生

沿主隧道纵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络通道将主隧道联通,实现火灾逃生及救援。

(2)纵向通道逃生

利用隧道内行车路面以下的空间建成纵向逃生通道,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紧急出口及滑行坡道与路面之下的逃生通道联通,以逃离火灾危险。

(3)隧道内上下层互通逃生(纵向)

当隧道内部空间较大时,可在隧道内设置上下双层车道,隧道内每隔一定间距设置联通口及通行梯,实现上下层之间的互联。

2.2 国内外江(海)底隧道疏散通道设置的主要案例

1.英法海峡隧道

英法海峡,英国称为多佛海峡,法国称为加莱海峡。海峡隧道是由英国的福克斯通(切尔顿)至法国的加莱(科凯勒),全长约50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部分由英国的莎士比亚·克利夫至法国桑加持,长度近38公里。

(1)隧道地质条件

隧道沿线有三个主要岩层,从上到下以次为中白垩、晚白垩及泥灰质黏土。

中白垩和晚白垩的上面部分是脆弱的破碎白垩。晚白垩的下面部分是粘土与白垩混杂在一起,表现为白垩质泥灰岩。白垩质泥灰岩为中等强度、均质和稍具塑性,并且一般没有张开断裂,具有较好的不透水性。海峡隧道岩层分布见图2.1。

(2)英法海峡隧道设置

英国和法国之间,海峡隧道经过的地质地形情况,存在极大的差异。英国一侧的隧道是在包含粘土质碳酸盐泥岩的泥灰岩地层中施工,法国一侧的隧道要穿越多处断层的泥灰岩地层,故两侧分别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

海峡隧道全长英国一侧的隧道埋深在21~70m之间,平均40m。整个隧道系统组成为:(a)两条直径7.6m的铁路区间隧道,相距30m;(b)一条直径4.8m 的服务隧道,供管理、维护及防灾救援之用;(c)横向通道:每隔375m设置一条与服务隧道相连接的横向通道,每隔250m设置连接两条铁路隧道的横向活塞式泄压风道。每第二条横向通道为双通道,以便每隔375m设置一个人行通道,每隔750m设置一个电力控制室或变电站。整个隧道系统组成如图2.2所示,隧道通风系统如图5所示。为了在修补时能保证列车顺利运行,在海底隧道中设置了两处交叉渡线,其垃置约在全长50公里中的两个三等分点上。

正常状态下,一条隧道内列车从法国驶向英国,另一条则相反。三处进行日常维护的交叉区在紧急状态下可以用做安全区域。每条横向通道,从中心服务隧道经防火门通向行车隧道。这使得乘客用正常的方式不能离开行车隧道时,可以疏散到中心服务隧道中去,将中心服务隧道作为一个安全等待区,直至搭乘从另一条行车隧道驶来的救援车离开。中心服务隧道也被用作隧道系统的通风道,它内部的空气压力要比行车隧道的压力高.这样即使横向通道上的门打开,烟气也不会侵入服务隧道。

横向联络通道内径一般为3.3m,少数为4.0m,内径尺寸与服务隧道相近。

由于通道内尺寸较小,机械化作业受到限制,因此采用易于安装的轻型铸铁管片衬砌,并以螺栓相连。

主隧道与横向通道的接合口部位,最初采用先拆除主隧道中的衬砌管片,再安装钢框架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太费时间,随后研制了一种钢与混凝土的复合衬砌结构,围绕连接口的衬砌结构是建造在铸铁管片衬砌之内,而这些铸铁管片衬砌是装设在主隧道标准混凝土管片衬砌之内。因此,这种复合衬砌结构的每一环都是铸铁管片与预制混凝土管片的结合物。

泄压风道设计内径为2.0m,由于列车活塞压力作用,要求内壁光滑。因此在铸铁管片衬砌拱弧内侧,又设计了现浇混凝土内衬。英国一侧的泄压风道的管片之间以及环间无连接螺栓,靠垫片防水。

图2.1 英法海峡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图2.2 英法海峡隧道组成

图2.3 英法海峡隧道通风系统

(3)英法海峡隧道的防灾救援安全设计

据当时预测,对于英法海峡隧道,两条隧道的任何一条的乘客和服务人员随时都可能达到1000人以上,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成倍增加,因此进行了谨慎的火灾模拟试验及联络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经验。

英法海峡隧道有关隧道火灾的几点经验:

(a)在隧道内任何地方发生火灾时,由燃烧产生的包含高毒性一氧化碳的气体,都要由风气流传播到其余的整个风道。这就意味着靠近通风网路入口处发生火灾必然会杀死在入口网路出口间的每个人,有时可能杀死离火源几英里以外的人。很少有人能从这有毒烟雾中幸免,因为通常烟雾的传播速度比大多数人奔

跑的速度快。

(b)隧道内一旦起火会非常迅速传播,它的大部分能量去加热通风的空气。顺风下空气温度可到达1000℃,炽热的空气在它的经过途中可把它的热传递到任何易燃或可分解的材料。这样火就能从一个燃料的火源―跳越‖相当的隧道长度,传到下一个燃料点,实验表明,这距离超过50倍隧道直径。

(c)隧道内的空气压力分布明显地受大火及烟雾的影响,这取决于如坡度、低于隧道出口的深度和断面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导致通风气流流动的加速、减速或者完全逆向流动。由于浮力,烟雾燃烧的热生成物趋向于顺通风方向传播,同时也可上升到隧道顶棚处(此处空气流动速度比断面上任何地方都低)而与通风方向逆向传播。在强烈的火灾中,浮力将大于空气流动度,絮状的热生成物在水平隧道内可以逆向流动相当大的距离,如在一个顺通风方向的下倾隧道内,这种逆向流动可向无限远处进行,一直到达逆风端的隧道洞口。因此,由于火灾产生大量的热,只能从逆风端去救火,但是烟的这种逆向流动甚至可能阻止去救火。

(d)逃生和救援:对在火灾逆风方向上的已组织离开列车的旅客,要引导他们进到新鲜空气的服务隧道内.他们将要通过在逆风方向最近的安全门,这就是说要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行走达375m的行程,对老年或体弱者这可能要花费15分钟之多。而在火灾顺风方向的旅客逃离的机会更要小得多.除非在穿梭列车运行区所有通风实际上已停止,前面列车的活塞效应几乎全部被抵消,否则他们很可能在到达避难处之前就被烟雾所压倒。这一效应在穿梭列车附近区得到增强,这是由于隧道断面被列车的货车厢部分堵塞,因而使隧道周边的通风速度几乎加倍。因此,旅客的逃生和救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峡隧道正常条件下的通风方法。

为使避难人容易通过,安全门应做成双门以便形成一气闸.安全门应在事故期间能人工操纵以便防止安全门被行李或身体阻塞不能打开。

2.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

(1)概况

东京湾公路连接川崎和木更津,全长15.1km ,海中设川崎人工岛(作为盾构始发基地和通风之用)和木更津人工岛(桥隧连接处),如图2.4所示。隧道段位于川崎侧与木更津人工岛之间,长9.5km ,采用泥水盾构掘进施工,盾构直径14.14m ,设计断面为单层双管,双向4车道,如图2.5所示。

图2.4 东京湾公路平面图

图2.5 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断面图

(2)地质及施工条件 东京湾公路隧道所处位置的海底,整体呈船底地形,最大水深在海湾中央约电子集尘机 风扇 摄像机 电缆 自动火灾检测器 诱导指示灯 消火拴 隧道内供水阀 灭火拴 灭火器 检查清扫车 配水管 送泡沫管 电缆 移动无线用同轴电缆 墙壁清扫车

28m深。隧道区段地层属于极软弱的冲积粘土层(有乐町层),其厚度按海底面算起为20~30m;其下为洪积黏性土层(称之为7号地层),N值仅为0~12。木更津人工岛一端,是在此基础上夹有洪积砂土层(N值为20~70)的地层。隧道平均覆盖层厚度为15m左右,在海底部分为 1.0D,斜坡段的覆盖层厚度仅为0.7D。

东京湾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地震,隧道设计必须考虑结构的抗震和防震。

筑造的川崎人工岛在施工时作为4台盾构的始发基地,在隧道建成后作为隧道通风塔的立足之地。

(3)疏散通道设置

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恶劣,为减少施工时的风险,并避免地震时由于相邻隧道的相位不一致引起横通道连接部位隧道主体结构的损害,在长度超过9km的两条隧道之间未设横通道。隧道利用车道板下的空间作为安全通道,每隔300m设置一处逃生滑梯和消防人员出入口,两出入口间距约30m,并在车行道一侧以明显的标志标明紧急出口。逃生滑梯设置如图2.6所示。

图2.6 东京湾公路隧道逃生滑梯设计

3. 丹麦斯多贝尔特大海峡隧道

丹麦斯多贝尔特大海峡通道工程连接菲英岛与西兰岛及哥本哈根,全长18km,为桥隧相接方式,其中隧道长7.9km,为铁路和公路两用。

(1)地质条件

为查明地层情况,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为大海峡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的现场勘测,如深层钻孔、振动岩心和地震探测等。据综合调查结果,隧道位于3D地质模式区段,地质形成是由于经过冰渍和泥灰岩层状地层冰川侵蚀和冰渍、泥灰岩覆盖在石灰层所致,见图2.7。大海峡隧道埋深在冰渍和泥灰岩之间,隧道中心底部至下面石灰岩地层的间距不超过10m。

冰渍层与砂质冰渍处于互层状态(主要夹有粉砂层或砂质粘土层),包括有粒状融水土囊,加上大到2m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漂砾。泥灰岩地层呈开裂状态,伴随出现有软弱夹层的断裂破碎地带。大部分冰渍层渗透性很低,但融水土囊的渗透性能高达10-4m/s。另外,海底地下水的氯化程度为1900mg/L,几乎与海水相差无几。

大海峡中央1.6km处,隧道在海平面75m下通过,该处海水深度达55m,在这个最低点,静水压力最大,而隧道覆盖层要求最小。冰渍层组成的的融化冰积土含水压力达到0.4MPa;冰渍和泥灰岩地层分界面充满砾石和含水粒状土囊,有的泥灰岩地层断裂很深,伴随的静水压力高达0.8MPa,这对盾构和横通道施工都是非常恶劣的地层。

图2.7 大海峡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_pdf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Abstract Stratu m of the tunnel p r oject of Nanjing Yangtse R iver is very comp lex .The dia meter of boring machine is very big .The p ressure of earth and water in the tunnel is up t o 0.75M Pa .The tunnel is excavated by a boring machine which contr ols and adjusts p ressure by slurry 2bubble 2cushi on .The length of tunnel excavated in only one directi on by boring ma 2chine is 2.9k m.This article intr oduces many engineering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 on and the selecti on of p r oper boring machines t o excavate the tunnel . Key words shield;tunnel of Nanjing Yangtse R iver;engineering technique 1 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设计为双管盾构隧道,隧道江北为起点,进口里程为K3+390m,梅子洲隧道出口里程为K6+900,隧道总长度3510m,其中盾构段自K3+600~K6+532.756,长度为2932.756m 。盾构机选用2台直径约14.9m 的泥水加压式盾构机同向掘进。 隧道左线有1个半径为2500m 的平面曲线,是本工程半径最小的平面曲线;右线有2个半径分别为3700m 和4900m 的平面曲线。盾构工作井处线间距最小,中心距为23.33m ,一般地段左右线线间距为35m 。 隧道覆土厚度最大30m ,最小6.0m (始发段)。江中段按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1倍盾构直径控制(局部地段不足1倍洞径,江中最小覆土厚度 10.2m )。线路最大纵坡4.5%,最小坡度0.49%, 最大坡长1130m ,最小坡长290m;隧道段共设3个竖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R =7000m 。 隧道衬砌采用外径14.5m 、宽2m 、厚60c m 的C60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抗渗等级为S12。路面 板采用预制、现浇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2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分布 盾构隧道的地层岩性状况是盾构机选型的重要依据,南京长江隧道穿越的主要地层岩性有:①q c =1.48MPa,f s =18.1kPa,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 石、云母,局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的细砂层:②高压缩性,低强度,渗透性一般,易坍塌,Ⅰ类围岩,可挖性为Ⅰ级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层;③灰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级配差,压缩性中等偏低,低强度,渗透性好,液化土,Ⅰ类围岩,可挖性Ⅰ级的层粉

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

精心整理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长江江苏段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航行安全,促进航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航行于长江江苏段通航水域的船舶,均应遵守本规定。 则。 宽度的五分之二、五分之二、五分之一。 在不具备设置分隔带条件的深水航道内,分隔线为深水航道的中心线。 第七条推荐航路 推荐航路设置在深水航道侧面标的外侧水域,供小型船舶使用。 在具备设置推荐航路条件的水域,黑浮联线外侧设置上行船舶推荐航路;红浮联线外侧设置下行船舶推荐航路(推荐航路设置标准和尺度见附件2)。

第八条定线制实施水域需要采取单向航行控制的,由主管机关以航行通(警)告形式发布。 第九条深水航道的维护水深由航道管理部门公布。 第三章航行 第十条船舶在任何时候均应以安全航速行驶,防止发生事故。 在不危及他船或设施安全的情况下,船舶正常航行时最高航速不得超过15节(约28千米/小时),最低航速不得低于4节(约7.5千米/小时)。船舶在泰 6 节(约 未设推荐航路的航段,小型船舶应沿通航分道右侧边缘行驶。 第十五条大型船舶在经过通航条件受到限制的水域前,或自身操纵能力受到限制时,应向主管机关设置的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报告,在无碍他船行驶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可选择航路行驶,驶过后应及时恢复到规定的通航分道内行驶。 第十六条船舶驶经福姜沙南水道、尹公洲航段,应遵守主管机关颁布的单向航行控制的有关规定(见附件4)。

第十七条船舶驶经桥区水域,应遵守桥区水域通航规定(见附件5)。 第十八条船舶驶经白茆沙北水道、福姜沙北水道、福姜沙中水道、太平洲捷水道、仪征捷水道、宝塔水道、乌江水道等水域,应遵守上述航路的专门规定(见附件6)。 第十九条船舶进出常熟港、营船港、天生港、江都港等专用航道及京杭运河小型船舶(队)上行专用航路时,应遵守上述专用航道的专门规定(见附件7)。 第二十条横江渡轮和靠离码头、进出锚地、水上服务区(见附件8)、汊河口 泊。 (二)进出汊河口、支流及专用航道的船舶,应主动避让在规定的通航分道、推荐航路内正常行驶的船舶; (三)横江渡轮和靠离码头、进出锚地、水上服务区的船舶,应主动避让在规定的通航分道、推荐航路内正常行驶的船舶。 第二十五条沿规定通航分道、推荐航路行驶的船舶,在经过桥区水域、渡口渡运水域(见附件10)、码头、锚地、水上服务区、支流河口、汊河口及施工作

扬子江隧道免费方案

扬子江隧道免费方案 大桥大修 对于南京长江大桥来说,自1968年通车,近半个世纪以来,风雨侵蚀,过桥车辆荷载以及材料老化等因素,对桥梁造成了一定损伤。多年来,长江大桥一直在修修补补,尽管如此,目前桥面、基座等部位出现多处裂缝。此后,长江大桥一直处于“缝缝补补”状态,一直没有进行正式的大修。 “眼下,大桥已经到了必须全面、系统修缮的时候。”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不久前南京市和上海铁路局曾就大桥的维修方案进行讨论,明确提出,大桥的双曲拱病害严重,必须整治加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大桥纳入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首次与“文保”挂上钩,这也给大桥的修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江大桥将于2016年10月28日22点正式封闭,历时27个月,长江大桥封闭期间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均无法通行。届时行人和非机动车可通过地铁、公交、轮渡过江,机动车可由扬子江隧道、长江隧道和长江二桥、三桥过江。这将给南京的南北交通带来极大的影响,“要想把影响降到最低,必须有一条替代的过江通道,而且必须是免费的。”知情人士称,虽然目前有长江隧道、长江二桥,但因为这两条通道都是收费的,所以对车辆没有真正起到分流作用。 2016年1月1日,扬子江隧道正式通车,并实行免费通行,大大的缓解了长江大桥的压力。与此同时,原本收费的长江隧道也实行了免费

通行,江北交通的春天就此到来。 南北通道 南京跨江发展战略的指定,尤其是国际级江北新区的申报客观上要求必须解决南北两岸免费通行问题,虽然政府部门着力推动,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一直收效甚微。随着江北新区获批消息的最终确认,跨江免费通道的方案也被提速。 2014年10月,在南京市规划局公布的《2010-2020年南京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南京将规划建设16条过江通道。其中,过江道路8条,过江铁路与轨道交通8条。8条过江道路从西往东依次为: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五桥、应天大街过江通道、模范西路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四桥、龙潭过江通道。8条过江铁路与城市轨道分别是:大胜关铁路大桥(既是铁路过江通道,又是轨道S3线即宁和城际过江通道)、轨道十号线过江通道、轨道4号线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轨道3号线过江通道、轨道S5线过江通道(都市圈轨道S5线过江通道同时也是宁通城际铁路过江通道)。后在2014年-2030年的过江隧道规划中,又调整增加到19条。 为配合江北新区的建设,目前市政府正在研究过江通道免费的方案。不仅包括纬三路过江隧道,今后三桥和四桥之间所有的主城过江通道都有望实现免费。具体包含南京长江五桥、地铁十号线、纬七路过江隧道、汉中西路过江通道、地铁四号线二期过江线、纬三路过江隧道,建宁西路过江通道、长江大桥、地铁三号线、和燕路过江通道、长江

长江航道局安全生产“五十条”

长江航道局安全生产“五十条” 二十五不准 1、不准在船上穿拖鞋、高跟鞋、铁板铁钉鞋,严禁穿“变相”拖鞋。(除通过内走道连在一起的居住舱室、餐厅、洗澡间、厕所等围蔽生活 场所内不作要求外,船舶其他场所以及上下跳板(趸)、舷梯、楼梯和过 档时,均不准穿拖鞋、高跟鞋、铁板铁钉鞋。) (1)在船上班期间,都不准穿拖鞋、高跟鞋、铁板铁钉鞋 (2)变相拖鞋:是指穿鞋不规范。如:鞋后跟踩变形 (3)高跟鞋:是指鞋跟高度不小于2.5cm的鞋 (4)机关干部职工到船上办事或检查工作均不准穿拖鞋、高跟鞋、铁板铁钉鞋 2、不准上班(船)前四小时内和工作期间饮酒,严禁在船饮酒。 (1)船员休假结束到船上上班前四小时不准饮酒 (2)在船上工作期间一律不许饮酒 (3)经领导(船舶负责人)同意到船上办事的外来人员都不准在船上饮酒 3、不准当班人员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擅离岗位。 (1)值班人员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容易分散注意力,发现问题不及时,带来安全隐患或事故 (2)停泊时,船趸值班人员不准值班睡觉、打牌、上网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宜;应提高警惕,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值班任务(如监听高频电话、检查视线范围内的航道灯光、巡查锚系钢缆、了解水情和气候、防火防盗等),不得离船脱岗 (3)航行驾驶人员禁止当班期间玩手机、看小说、吹牛聊天等;值班瞭望人员禁止打瞌睡、玩游戏等 4、不准在船舶间非通道处过档,严禁跨“飞档”。 (1)船舶间通道:是指两船(趸)相邻靠泊时,搭设有跳板和安全网,专供船员通行的道路 (2)飞档:是指船与船(趸)之间、船与岸之间,档距较大,船员跨越时容易滑跌、掉水的地方 (3)航行船舶尚未靠泊禁止时(靠趸船、靠标志),严禁人员随意上下和跨越 5、不准在船疲劳上网或玩游戏,严禁在船赌博。 (1)疲劳上网:是指违背正常作息时间,长时间上网或玩游戏,明

航道行政管理手册

航道行政管理手册 长江重庆航道局 二O一四年七月

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手册 目录 一、第一部分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誓词 二、第二部分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相关规定 1、长江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工作规定 2、长江河道采砂区专设航标管理办法 3、长江航道局代设、代管专设航标收费办法 4、长江航道局桥区航道维护管理工作规定 5、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处工作例会规定 三、第三部分水工工程技术要求 1、桥梁建设 2、码头设施 3、跨江管线 4、临河水下建筑物 5、锚地、锚泊基地 6、专用航道 7、采挖砂石 四、第四部分航道行政管理岗位工作职责 1、航道行政管理处处长工作职责 2、航道行政管理处副处长工作职责 3、航道行政管理处行管科(科长)工作职责 4、航道行政管理处执法科(科长)工作职责 5、航道行政管理处综合科(科长)工作职责 6、全能处航道行政管理科长(大队长)工作职责 7、全能处航道行政管理副科长(副大队长)工作职责 8、非全能处航道行政管理科长工作职责 9、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工作职责 五、第五部分航道行政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1、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 2、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具体行为规范 3、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4、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禁酒规定 5、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处参加涉水工程项目验收、评审会规定

第一部分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誓词 我是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执法人员。为加强长江上游航道管理,保护长江航道资源,维护长江航道安全畅通,我宣誓:热爱航道管理工作,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忠于职守,履行职责;清正廉洁,坚持原则;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奋勇当先,创新工作;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仪容端正,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令行禁止。 第二部分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相关规定 一、长江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长江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保护航道及航道设施,保障航道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及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长江航道局所管辖的长江干流江苏太仓浏河口至四川宜宾合江门河段,以及长江航道局所管辖的其它河段。 第三条长江航道局主管长江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所属的长江南京航道局、长江武汉航道局、长江宜昌航道局、长江重庆航道局、长江泸州航道局(以下简称区域航道局)是区域航道行政管理单位,各区域航道局所属航道处负责本辖区的日常航道行政管理工作。

2020年度长江南京段堤防隐患探查和

2020年度xxxxxx堤防隐患探查和 安全评价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0年度长江南京段堤防隐患探查和安全评价服务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68号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4B栋20楼南楼(南京江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0年4月28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NJJC-2020ZFCG0416 项目名称:2020年度长江南京段堤防隐患和安全鉴定服务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40万元(采购编号:宁政采(2020)03号0574) 最高限价:40万元 采购需求:拟开展2020年度长江南京河段堤防隐患探查和安全评价服务项目,具体内容为计划对长江南京段雨花台区高铁桥堤防与栖霞区明州码头下游段约2公里堤防开展隐患探查工作,依据隐患探查情况进行两段堤防的安全评价工作 合同履行期限:2020年5月—2020年12月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 二、xx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半年内(至少一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格式见后附件);(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供应商如为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节能环保产品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投标人资质类别和等级:供应商具有工程设计水利专业资质乙级及以上或水利部认定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单位资质;(提供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原件备查) 三、获取采购文件 日期:2020年4月17日至2020年4月24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南京江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68号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4B栋20楼南楼) 方式:凡有意参加磋商者,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携带相关材料到现场报名:(1)、介绍信(原件1份); (2)、经办人身份证(1份加盖公章复印件,原件备查); (3)、营业执照(1份加盖公章复印件) 售价:5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四、响应文件提交

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试行)

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航道维护尺度管理,提高航道维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船舶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长江干线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标准、规范、规定,结合长江航道局(以下简称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管辖的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至南京新生圩段公用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工作。 专用航道应根据有关单位实际需求确定维护尺度及维护方式,并经局审批。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维护尺度管理办法由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制定。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三条长江航道局负责航道维护尺度的计划编制下达、信息公布、尺度研究、管理规定制定、督促检查、组织考核等工作。 航道维护尺度管理遵循归口管理、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 局航标处为航道维护尺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航道维

护尺度计划编制下达、尺度研究、尺度考核;负责年度、月度、周航道维护尺度审核;负责航道探测、航标调整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局航道运行处负责年度、月度、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公布;负责汇总实测和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并参与审核;负责实际航道维护尺度通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疏浚养护处负责航道维护性疏浚及应急疏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保障航道计划维护尺度足够; 测绘信息处负责航道维护性测量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保障水位和测量数据的及时准确。 第四条区域航道局负责辖区航道维护尺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尺度检查、航标调整、尺度报告、实际航道维护尺度通告等工作,组织或参与组织辖区的航道维护性疏浚工作。 第三章航道维护尺度确定与公布 第五条局航标处根据航道变化情况,研究提出年度(月度)航道尺度计划,报上级批准后下达。 区域航道局根据本周探测航道尺度,结合对水情和航道变化情况的分析研判,确定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 第六条航道维护尺度公布内容包括年度水深计划、月度水深计划及调整、周预报航道维护尺度、实际航道维护尺

2020年度长江河道(南京段)清障控违

2020 年度长江河道(南京段)清障控违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0 年度长江堤防沉降观测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 68号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4B栋20楼南楼(南京江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0年4 月17日9 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NJJC-2020ZFCG0406 项目名称:2020 年度长江堤防沉降观测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12 万元 最高限价:12 万元 采购需求:2020 年度长江堤防沉降观测项目采购 合同履行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 二、xx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 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 活动前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半年内(至少一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 3 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格式见后附件);(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供应商如为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节能环保产品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1)投标人资质类别和等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甲级及以上资 质。(提供有效期内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原件备查) (2)项目负责人资质类别和等级:具有国家注册测绘师证书。(提供注册证书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原件备查) 三、获取采购文件 日期:2020年4月7 日至2020年4 月14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南京江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街68 号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4B栋20楼南楼) 方式:凡有意参加磋商者,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携带相关材料到现场报名:(1)、介绍信(原件 1 份); (2)、经办人身份证( 1 份加盖公章复印件,原件备查); (3)、营业执照( 1 份加盖公章复印件) 售价:500 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0年 4 月17日9点30分(北京时间)

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张焕城 陈健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况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连接南京市浦口区与河西新城区的市内快速通道,是南京市 “井字加一环”快速路系统跨江成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重要项目。该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三桥之间,线路总长5.813km ,道路等级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车道宽为3.5m ×2+3.75m ,设计时速80 km/h ,总工期48个月,总投资约30个亿。 工程组成主要包括680m 江北接线道路、300m 收费广场、3822m 左汊盾构隧道(盾构掘进2992m )、401m 梅子洲接线道路和610m 右汊夹江独塔悬索桥(主桥67+70+248)。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总平面图 2、右汊盾构隧道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隧道

盾构隧道工程区段属长江河床及高河漫滩,地形开阔平坦。地表主要为农田、水塘、苗圃等。盾构穿越江面宽度约2500m,高水位多年平均值8.37m,最大水深约28.8m 。 隧道通过部位为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为第四系冲积、沉积粉细砂、砾砂、圆砾层和强风化砂岩。下穿地层除穿越一级长江防洪大堤外,地面建(构)筑物、管线较少,仅有少量2~3层民房和一条水厂管道。左汊盾构隧道全长3822m,其中盾构段长度为2992m,使用两台ф14.93m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满足车道净空限界的盾构隧道内径为13.30m,隧道管片外径14.50m。管片拼装设计为7块标准块、2块相邻块和1块封顶块,设计强度为C60,防水等级为S12。长江隧道纵断面及结构横断面图如下 二、长江盾构隧道的工程特点、难点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第一次在长江下修建江底隧道,且盾构直径之大、地质条件之差、水压之高世界罕见,这些世界级技术难点极具挑战性。因此无论是在隧道设计、盾构机选型,还是盾构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工程的特点与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如下: 1.盾构直径超大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盾构直径最大是荷兰的格林哈特隧道,盾构机直径14.87m。南京长江隧道盾构直径为14.93m,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2. 水压力高 目前世界上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超大直径盾构项目,水压在6kg/cm2以上的实例尚属空白。而南京长江隧道盾构设计最大水压近6.5kg/cm2,在同等或更大直径的盾构项目中,水压是最高的。 3.地层透水性强 隧道长距离穿越粉细砂层(穿越长度2542m,占隧道总长度的85%),以及部分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简介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简介 南京长江隧道建设项目,是南京市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中第一次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项目。二00五年一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出资80%)与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南京市浦口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0%)共同出资组建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全权负责长江隧道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并在市政府依法授予的特许经营权期满后将长江隧道、附属设施及相关资料无偿、完整地移交给市政府。公司经营期限暂定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管理期30年(经省政府批准后生效)。 南京长江隧道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重要工程。它的建成将彻底改变目前南京市长江单一的桥梁过江交通方式,对于缓解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经济发展,造福百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上距三桥9km,下距大桥10km,连接河西新城区——梅子洲——浦口区。工程由江南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互通立交过渡段接入点起,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快速路K2+200处止,整个工程通道总长约6.2km,按双向6车道快速通道规模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南京长江隧道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工程主要包括610m江北接线道路、420m收费广场、3837m左汊盾构隧道(其中江北引道明挖始发段370m;左线盾构隧道长2992.34米,右线盾构隧道长2984.95米;梅子洲接收明挖引道段477m),626m梅子洲接线道路和707m右汊夹江自锚式独塔悬索桥,桥跨为10-25m连续梁+(35m+77m+60m+248m+35m)独塔悬索,左汊盾构隧道采用两台ф14.93m复合式泥水盾构机由浦口岸工作井同向掘进施工;右汊夹江桥主塔采用爬模施工,主跨钢箱梁采用岸边焊接,逐节顶推拼装法施工。工程预计在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通车,工程总投资约为33.6亿元。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第一次在长江修建江底隧道,且盾构直径之大,地质水文条件之差,水压之高,实属世界罕见。一些世界级技术难题极具挑战性。因此无论是在隧道设计、盾构机选型,还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竣的考验。 本工程特点、难点及风险点主要包括:

南京纬三路盾构隧道建设关键技术(技术篇)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大桥上游5km,连接江北新区和主城区,自北起于浦珠路与定向河交叉点,终于江南扬子 江大道和定淮门大街,采用双层双管、X型8车道盾构方案:l北线(N线) 隧道总长度4.960km,盾构段长度3.557m; l南线(S线) 隧道总长度5.330km,盾构段长度4.135km 。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平面图

l建设内容:本项目工程主要由浦口接线道路、收费广场、隧 道段(包括浦口明挖段、盾构段、定淮门大街明挖段、扬子江大 道明挖段)、江南接线道路、管理中心、收费站(已取消)组成。 l建设工期:工期计划四年,2010年12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受 复合地层盾构掘进难度大导致工期滞后影响,计划于2015年12 月31日建成通车。 2

地质条件:隧道过江段设计为盾构隧道,盾构隧道大部分处于粉细砂、砂卵石地层中,局部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中,部分地段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穿越基岩的最大单轴抗压强度为128MPa,基岩石英含量高达65%。 l北线隧道岩层段长度约510m,岩层最大厚度约7.79m; l南线隧道岩层段长度约600m,岩层最大厚度约8.33m。

大、高、薄、长 l大:盾构管片外径14.5m、内径13.3m,属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4

5 大、高、薄、长 l 高:管片防水设计水压达0.72MPa ;岩层硬度最高达128Mpa ,石英含量高达65% ;0.72MPa

大、高、薄、长 l薄:江底隧道覆土厚度小,北线隧道局部覆土厚度只有 0.6D ; MIN:0.6盾构直径 N线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6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 新版)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新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到20XX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的目标,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 交通行业文化建设,是交通部的一项重点工程。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基础,航道文化是长江文明的组成部分,而航道安全文化又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1.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 航道安全文化是航道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航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或培育塑造的,具有鲜明航道行业特色的,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长江航道局考试基础知识

长江航道管理处航道基础知识 测试考核主要内容 一、航道的基本概念; 答: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水库和运河可供营运船舶及排筏在不同水位时期通航的水域。 二、航标的种类及其功能、形状、颜色、灯质、作用距离等; 答:种类:过河标、沿岸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桥涵标。 (1)过河标 功能:标示过河航道的起点或终点 形状:岸标:锥形、杆标或塔标身上端装正方形顶标两块,分别向上、下方航道。 浮标:锥形标身上端装正方形顶标三快,闭合组成。 颜色:左岸:白色右岸:红色 灯质:左岸:绿色,顿光;或白光,莫尔斯信号“M”(——) 右岸:红色,顿光;或白光, 莫尔斯信号“D”(——··) 最小安全航行距离:岸标:30米浮标:20米 (2)沿岸标 功能:设在沿岸航道一侧的岸上,标示延安航道的方向,指示船舶沿着本岸航行。形状:锥形标身上端装球形顶标一个 颜色:左岸:锥形标身白色,顶标黑色或白色 右岸:锥形标身红色,顶标红色 灯质:左岸:绿色,定光右岸:红色,定光 最小按航行距离:30米 (3)侧面标 功能:社在浅滩、礁石、沉船等碍航物靠近航道一侧,或通航分到的近岸一侧,标示航道的侧面界限;也可以设在附近有足够水深的露出水面的航道碍航物上,称锥形岸标或罐形岸标。 形状:岸标:杆形或框架形,塔形体上端左岸加装锥形顶标,右岸加装罐形顶标。 浮标:左锥形,右罐形 颜色:左岸一侧:白色或黑色。杆形体的标杆、塔形标标体为黑白相间横纹。浮

标追性标体、岸标锥形顶标为黑色或白色。 右岸一侧:红色。杆形灯桩的标杆、塔形标标体为红、白相间的横纹。浮标罐形标体、岸标罐形顶标为红色。 灯质:右岸一侧:绿色,定光或单、双闪光 左岸一侧:红色,定光或单、双闪光 最小安全航行距离:岸标:30米浮标:10米 (4)左右通航标: 功能:设在航道中个别河新碍航物、航道分汊处或支流通航河口,标示该标两侧都是通航航道。 形状:岸标:塔形浮标:锥形 颜色:面对标体,每面中线两侧分别为左侧白色,右侧红色。 灯质:白色,三闪光;或红色和绿色并列定光灯各一盏,面向下游,标 志左侧为红灯,右侧为绿灯 最小按航行距离:岸标:30米浮标:20米 (5)示位标 功能:设在宽阔水域,标示河口、进港航道的进出口、岛屿、浅滩区、礁石区等位置,供船舶确定航向,知识船舶循标志进入河口、进港航道,或警告船舶避离危险区。 形状:塔形 颜色:左岸:白色,黑色或黑、白相间条纹 右岸:红色或红、白相间条纹 灯质:左岸:白光,莫尔斯信号“X”(—··—) 右岸:红光,莫尔斯信号“P”(·——·) (6)桥涵标 功能:设在桥梁上通航桥孔迎船一面航线的中央,指引船舶通过该桥孔。 形状:正方形标牌表示大轮通航的桥孔,圆形标牌表示小论通航的桥孔。 颜色:正方形标牌:红色 圆形标牌:白色 灯质:大轮通航桥孔为红色单面定光

PPP案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BOT模式)

PPP案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BOT架构) 项目名称:南京长江隧道工程 项目地点:南京市 建设期:2005年-2010年 运营期:2010年至今 获奖情况: 2013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背景: 南京钟灵毓秀,但长江天堑将城市格局一分为二,江北经济发展因两岸交通不便而受阻碍。市政府提出“跨江发展战略”,借2004年《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春风,将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列为南京市首个采取项目法人招标模式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 南京长江隧道是迄今为止中国水下盾构隧道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施工风险最大的越江隧道,面临着大直径、高水压、强透水、薄覆土、长掘进、高风险等六大世界级技术难题,国内外院士、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对于南京市政府而言,该项目的建设风险要远远大于项目建成通车后的运营、回报风险,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经验、有能力的建设承包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项目建设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连接南京市浦口区——江心洲——主城区,采用“北隧南桥”方式,分别穿越长江主航道和夹江,设计为双向6车道、80公里/小时的城市快速通道。工程全长5853米,其中隧道建筑长度3790米(盾构段长度3020米),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14.93米;桥梁为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一跨过夹江。隧道、桥梁部分于2005年9月30日正式施工建设,2009年8月22日全线贯通,2010年4月30日全部建成完工,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全线通车,开始收费运营。

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范围、期限及限制: (一)特许经营权的范围 1. 过江隧道项目的投资、建设、建成通车后的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权(经省政府批准后生效); 2. 过江隧道项目的冠名权; 3. 过江隧道项目沿线规定区域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包括饮食、加油、车辆维修、商店等服务设施)的经营权及沿线广告经营权。 (二)特许经营权的期限 特许经营权期限自市政府授权过江隧道公司建设经营过江隧道项目起算,至经省政府批准的过江隧道收费期限届满终止。 (三)特许经营权的限制 过江隧道及其配套设施的所有权属市政府,过江隧道公司在特许经营期间内不得自行处分,也不得以此设定任何担保。过江隧道公司未经政府有权部门同意,不得以转让、出租、质押等方式处分特许经营权,但是过江隧道公司为过江隧道项目建设、经营及维护需要以过江隧道项目收费(益)权出质向金融机构借款的除外。 项目投融资架构图:

2013年南京楼市新势力 10大新兴价值板块的崛起

2013年南京楼市新势力10大新兴价值板块的崛起当一块块“处女地”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成功拍卖,当外来地产大鳄一次次敲开金陵楼市的大门,当遍布各个区域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响彻南京城上空,我们知道,南京楼市的版图,正在一步步被改写。 而那些曾经游离余南京楼市边缘的地区,也随着规划发展的利好、交通网线的改造、大腕房企的扩张而成为新兴的价值板块。城市扩容而催生出的新宜居板块与价值盆地,正在改变南京人根深蒂固的城市情结。 一、麒麟新城:大城东迎来品牌集群时代 紫气东来,城东板块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直受到众多置业者的青睐。2013年,地处大城东板块的麒麟新城开始成为南京楼市的热门字眼。 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布局的科技创新重点载体平台,麒麟科创园的基础设置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未来南京市还会有8号线、10号线、16号线、17号线在内的4条地铁线通过麒麟科创园核心区,5年以后实现整个园区交通系统全覆盖,富力将推出法式经典洋房和创新合院别墅“富力十号”,打造高端产品。世茂双麒路地块定案名为“世茂君望墅”,项目打造约

170-250平米创新叠墅、约90-170平米别院,预计6月首次开盘。中海NO.2013G03地块案名定为“中海国际社区”,项目预计9、10月份开盘,包含多层、高层、洋房和叠加别墅多层业态,以高层和花园洋房为主。 “国际化创新园区、国际性生活社区”,是未来大城东麒麟科技创新园的发展目标。大城东迎来品牌集群时代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江心洲:未来房价很有可能突破3万 从长江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农耕小岛,到逾1000亿元投资打造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15.21平方公里的江心洲,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下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进展。而在青奥会前,江心洲将全面升级,成为南京城市新名片。岛内将打造完善的交通系统,纬三路过江通道、长江隧道、地铁十号线、地铁四号线等多条交通轨道建成以后与主城无缝对接。 江心洲在去年下半年共推出了5宗住宅地块,分别被银城保利收入麾下,最高楼面地价达8125元/平方米。银城江心洲将打造高端改善型住宅,预计今年10月份上市,产品类型有类别墅、花园洋房和小高层,价格方面预计不会低于河西。

省政府关于同意江苏省长江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 苏政复〔2006〕98号 省政府关于同意江苏省长江 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的批复 省水利厅: 你厅《关于报送〈江苏省长江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的请示》(苏水管〔2006〕40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按照水利部《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的批复》(水规计〔2003〕39号),我省境内长江干流可设立5个可采区,分别为征润洲一、征润洲二、五峰山、落成洲、永安洲,年度控制开采量500万吨,采砂船控制数量13艘。另设苏皖省际边界重点河段可采区1个,年度控制开采量60万吨。除上述可采区外,我省境内长江干流均为禁采区。 二、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江苏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和水利部批复要求,原则同意你厅组织编制的《江苏省长江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同意实

施方案提出的开采实施许可、管理责任、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请你厅会同沿江地区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长江河道采砂涉及长江河势稳定、航运安全和渔业资源保护等众多方面,要按照积极稳妥、科学严谨和“成熟一个、办理一个”的要求,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当前,对5个可采区要分别组织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充分考虑通航安全、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必要时可对采区范围作适当调整。本着积极慎重原则,2007年可先选择一个可采区进行开采试点,积累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四、长江河道采砂实施许可制度。采砂许可证由你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招标择优发放。审核发放采砂许可证,要严格坚持条件,规范发放程序,采砂活动涉及航运交通的,应征求航运、海事部门意见。采砂许可证实行一船一证,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可采期。 五、为保证长江河道采砂规范有序进行,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水政执法管理,强化采区现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采砂活动。 六、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关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航道管理工作。江苏海事局负责长江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安 —2 —

航道行政审查审批受理程序

审查审批项目内容 一、审批的含义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二、审批的项目 专设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 三、审查的含义 审核、调查,或者说是对某项事情、情况的核实、核查。 四、审查的项目 ?过河建筑物:桥梁、隧道、渡槽、过江管线等; ?临江建筑物:码头、栈桥、取(排)水口、抽(排)水站、护岸矶头、滑道、冲滩(岸)撤船等; ?其他与通航有关设施:锚地(含系船浮锚地)、水上船舶基地、水上施工作业、水上船坞、水上钻探、航道整治工程、固定渔具、贮木场、水利清障、固定(或活动)水文观测平台。 航道行政管理审查审批程序 一、专设航标审批程序 ?按照交通部颁布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及长江航道局的规定执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已于2004年11月5日经第24次部务会议通过,共26条,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当收到审批申请材料后,若申报材料齐备,应有2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出具《专设航标行政许可决定书》。 二、与通航有关设施工程项目的审查程序 1、工程选址阶段:航道管理处获悉本辖区拟建设与通航有关设施时,应主动与建设或施工单位联系,了解工程情况,告之有关审批、审查、征求意见的程序和要求,主动提供工程选址、技术要求等航道咨询服务,并按照航道行政管理工作

规定的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2、前期工程选址涉及航道有关意见写法: 一、是否同意码头工程选址,并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码头工程的前期研究及设计工作。 二、码头工程设计应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的规定,满足《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2005)的要求。 三、要求有关工程下阶段设计资料及文件,应按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及时向我局申报,办理航道行政审查手续。 3、工可研阶段 ?与通航有关设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审查时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展工作:(一)报送申请阶段 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项目立项后,向长江武汉航道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修建的理由,与通航有关设施的种类、结构、规模、位置等,并提供申报资料。(二)资料审核阶段 ?航道管理处在收到申请文件和资料后,应掌握和理解工程项目的情况,提出书面意见并连同有关申报材料一起上报长江武汉航道局;若长江武汉航道局委托航道处出具审查意见时,航道管理处应事先将审查意见上报长江武汉航道局审核。 (三)现场踏勘阶段 根据建设或施工单位提供的申请文件、图纸和设计资料,局和航道管理处应派员到现场勘查,了解现场的航道条件及工程项目对航道的影响。 (四)审查阶段 当接到审批、审查或征求意见的申报材料后,若申报材料齐备,符合受理要求,应向申请人出具正式受理文书,并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对方回复;需上报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上报。如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应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须补充的相关材料及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图纸、资料、设计文件、专题论证报告,结合现场踏勘的情况综合分析,出具工程涉及航道有关的意见。 4、工可研阶段审查意见写法主要包括:

南京市水系现状

南京水系 南京市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三条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是南京市的主要水系,涉及南京市各区、县,流域面积6287.7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95.49%。淮河、太湖水系很小,淮河水系仅涉及六合区冶山、马集两镇,流域面积128.4 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1.95%。太湖水系仅涉及溧水县和风和高淳县桠溪两镇,流域面积168.8 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56%。 南京市长江水系按河道特征,又可细分出4条子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滁河水系、长江南京河段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因此,南京市境内水系又可称有长江南京河段沿江水系、滁河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淮河水系、太湖水系6条水系。 南京市境内6条水系流域范围内共有主要河道116条,其中大江大河干流4条,即长江南京河段干流、滁河干流、秦淮河干流、水阳江干流;大江大河分洪河道6条,即滁河干流的驷马山河、朱家山河、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秦淮河干流的秦淮新河;大江大河干流的1级支流河道69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支流河道2条,大于100 km2的支流河道19条;流域面积较大或跨邻省、市的2级支流河道32条;3级支流河道5条。 6条水系116条主要河道共连接湖泊8座,其中中型湖泊1座,小型湖泊2座,城市特小型湖泊5座;连接水库251座,总库容57479×104m3,其中中型水库13座,总库容31829×104m3,小(1)型水库77座,总库容18431×104m3,小(2)型水库161座,总库容7219×104m3,塘坝11.62万面,库容近23220×104m3;连接设计流量大于100m3/s的水闸15座;连接日取水能力大于1万m3的泵站35座,农田骨干抗旱翻水线12条,干渠总长167.4km。详见南京市水系图和南京市水系基本情况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