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中医诊疗方案总结上半年

胆结石中医诊疗方案总结上半年
胆结石中医诊疗方案总结上半年

胁痛,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内江市中医医院外三科

一、基本情况

胁痛,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结石)是我院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外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

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6例,完成55例,平均住院日16.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

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5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

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1.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

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52例(93.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39例(7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53例(95.0%),针灸治疗48例(86.0%),康复治疗56例(100%),其他疗法33例(59.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

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

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等;依从性中等

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

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疏肝理气法治疗胁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

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灸方法,适用于胁痛的患者,以胀痛,唉气登表现

者效果较好; 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

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5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54例(96.0%),体征改善54例(96.0%),理化指标改善51例(91.0%);临床痊愈3例(5.0%),好转53例(95.0%)。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胁痛主要症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嗳气泛酸等症状的评价。

(2)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3)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胆囊壁水肿,增厚可以彩超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体征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

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

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改善症状

56例患者主症改善56例(100%);次症改善53例(95.0%),未改善8例(14.0%)。

56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上腹部疼痛改善56例,肩背疼痛改善52例,阵发性绞痛改善54例,56例中上腹部疼痛全部治愈。

56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恶心呕吐改善36例,畏寒发热改善18例,嗳气泛酸改善45例。

案例1:刘某,男,63岁。主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恶心欲吐半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形体较胖。半年前因进食油腻食品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疼痛向后背部放射。时

有左上腹部疼痛,当时患者无畏寒发热,无黄疸及恶心呕吐等。

查体: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28/72mmhg 全腹肌稍紧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上方腹

部轻压痛,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Murphy征(可疑阳性)。肠鸣音正常。彩超示:胆囊结石。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胆石症肝胆气郁证西医诊断:1、结石性胆囊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4、2型糖尿病。

案例2:(略)

案例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

1 176236 刘某女63 2014-1-13 2014-1-18

2 176336 张某女62 2014-2-1 2014-2-11 …

56 176225 赵某女60 2014-6-12 2012-6-20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胆囊结石,胆囊炎治疗难点

西医对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干预多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禁食物,抗感染,保护胃黏膜,解痉止痛等但仍然未

能完全解决胆囊结石,胆囊炎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的问题。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

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了临床症状,从

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降低了急性期的转化为重型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

急性期死亡原因多由于胆囊局部病变加重,或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肝胆气郁证患者11例在治疗后7~10天内嗳气泛酸及上腹部疼痛症状减轻。尤其对于肝阴不足证的患者,采用一贯煎加减有利于胁胀疼痛悠

悠不休,遇劳加重,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胆

囊坏疽等。

2.减轻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感程度: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

效地改善胁痛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感程度,针对肝胆气郁证的基本病机,采用疏肝理气法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并有循

证医学证据支持,这两种治法在本组病例中应用较多,对于促进患者的疼痛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采用针灸、中药熏洗和推拿等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可

有效改善患者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嗳气泛酸的恢复程度。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一)“二参养阴胶囊”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院已经申请专利的中成药“二参养阴胶囊”经过前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缓解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的疼痛、局部

不适有很好的效果。56例患者中,出现本中医技术方法适应症

的20例患者均采用了该治疗方法,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

(二)恶性呕吐及嗳气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院院内制剂“参曲健脾颗粒”经过前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缓解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的恶性呕吐及嗳气不适有很

好的效果。56例患者中,出现本中医技术方法适应症的22例患者均采用了该治疗方法,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

(三)急性胆绞痛中医特色针刺技术的应用

采用取日月、期门、胆囊穴。配足三里、中脘。用电针强刺激,

可止痛及促进排石。通过针刺治疗29例胆囊结石胆绞痛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针刺治疗加西药解痉和单纯运用西药解痉止

痛治疗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特色针刺加西药解痉

效果明显,缓解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明显。

石淋(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解释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4]。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血尿存在。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 ①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②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终末血尿。 ③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超、尿路平片(KUB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5]。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

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腰腹隐痛,便干尿少,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排石、止痛为主。排石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常用药物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石韦、冬葵子、滑石、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血瘀滞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金铃子、延胡索、白芍、白术、滑石、冬葵子、瞿麦、石苇、木通、王不留行、当归、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肾气不足证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熟地黄、山萸肉(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川牛膝、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4.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黄精、女贞子、牡丹皮、川牛膝、金钱草、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肾俞、膀胱俞(肾盂、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肾俞、水道(输尿管下段结石);关元、三阴交(膀胱、尿道结石);先弱刺激,后强刺激,共20min。 (三)西药治疗 参照《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 可应用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M型胆碱受体阻断药、黄体酮、钙离子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排石治疗可应用a受体阻滞剂。 (四)其他治疗

胆结石的中医药辩证施治

胆结石的中医药辩证施治 发表时间:2010-04-16T15:24:57.12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李广征 [导读] 李广征 吉林市船营区二医院(吉林 132011)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9)12-0107-02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脘腹痛”、“胁痛”、“黄疸”等范畴。 在现代医学文献中,最早在14世纪才有胆结石的记载,19世纪后期才获得胆囊切除术,总胆管切开取石术的成功。祖国医学对胆的记载早在《难经》中就有:“胆在肝之短叶间”,说明了肝胆的比邻关系。祖国医学对胆石也是早有记载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描写牛黄(牛的胆石)云:“大如鸡子黄,相重迭”,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同样的记载,而且又谓之“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说明不但认识到人亦有胆石,而且可以引起黄疸。至于类似胆石症的临床表现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有腹痛,黄疸的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描述了临床症状:“结胸实热,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往来寒热,身黄如桔色”并且立法处方,提出了用大陷胸汤,大柴胡汤,菌陈蒿汤等主之,至今仍被应用于临床。 1社辩证分型 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表里。张景岳称:“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清之腑”,就是说他腑传化糟粕浊物皆浊,只胆腑浊清也。《内经·素问》称胆为“奇恒之腑”,由于胆似腑非腑,亦藏亦泻,满而不实,不如他腹泻而不藏。胆腑中清不浊,性喜通降。若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寒热失常,虫石堵塞等均可影响胆的通降,阻碍胆的升清降浊,引起肝胆郁滞。“胁者肝胆之区也”,邪在胆腑胆经,影响了胆的通降,郁结不行,“不通则痛”,因此发为胁痛。胆有郁热,必然影响到肝,肝木乘土,又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湿热内蕴不得宣泄,发为黄疸。《灵枢》云:“脾所生病黄疸皆中焦湿热病也”。胆石症引起的黄疸,属阳黄范畴,乃中焦脾胃之病。因此,胆石症的主要病机为肝胆郁滞,脾胃湿热。 按肝腑辩证,胆石症的病位主要在肝胆,又多影响脾胃。按八纲辩证,属里实热证。有发烧,口喝,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属于热证;正气未衰,腹痛拒按,燥结腹胀属于实证;病在脏腑属里证。按六经辩证为少阳、阳明合证。寒热往来,口苦目眩。呕逆纳少,胸胁苦满等属少阳证;胁下痞硬,腹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属阳明腑证。若热盛酿毒,毒邪内陷,可出现热深厥深的危症,表现为高热,黄疸,神昏谵语,肢冷自汗,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 为了便于辩证施治、立法处方,根据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型:气滞型、湿热型及实火型(有的称毒热型、脓毒型)。各型之间即有内在联系,又有其特点,也可以把各型看做胆石症发展的不同阶段。 气滞型:其病机为肝胆郁滞,疏滞失常,横逆犯胃,运化失司。主要临床表现为以“痛”为主,胁脘疼痛,口苦咽干,纳少腹胀,无黄疸,无明显寒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平或弦紧。湿热型:其病机为肝胆郁滞,脾胃湿热。其临床特点以“黄”为主,胁脘剧痛,辗转不安,腹硬拒按,寒热往来,目黄身黄,小便黄浊,大便秘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实火型:其病机为热盛酿毒,热毒化火。其临床特点以“热毒”和“腑实”为主。腹痛拒按,寒战高热,全身深黄,大便燥结,小便赤浊,甚至神昏谵语,寻衣摸床,舌质绛,苔黄干或黑褐,脉弦数或沉细,严重者可出现毒邪内陷,亡阴亡阳,阴阳离绝等。 2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对胆石发作诸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从中医学的角度,略谈中药治疗胆石症的理法方药。 祖国医学治疗疾病是从整体出发,正邪兼顾,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使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达到平衡而辩证施治的。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是以辩证(理)为前提,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针对八纲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施治方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胆石症的中药治疗中,虽然八法尽可应用,但根据胆石症的辩证特点,常以下、清、和法为主,在恢复期可以“补”法为主。下法:以“泄可去闭”的原则而立法。具有通便泻热,排除肠胃积滞,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下法又有寒下、温下及峻下,缓下之分。 发作性胆石症一般属里、实、热症,因此,可用寒下法以荡涤胃肠积滞实热。尤其实火型胆石症,阳明腑实热症已成,应重用寒下法,不仅使邪热从便而去,而且急下存阴。虽有表邪未解或邪在半表半里者不可下之说,然而里热已成,如不表里兼顾,何以祛热?应用寒下法攻逐里热,实为釜底抽薪。寒下法的常用方剂为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痞、满、燥、实及脉实证,小承气

胆结石按摩与偏方(转给需要的人)

胆结石按摩与偏方(转。给需要的人) 足底按摩对于胆结石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好的效果,适用于胆结石患者的足底按摩手法大全,胆结石患者常选用的部位和手法如下所述。 脾位于左足旁第4、5跖骨间基底部,横向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相对。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直接向下按压3~4次。适 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贫血、发热。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肝位于右足掌第4、5跖骨上半部,前方与肺反射区有一小部分重叠。手法为用食指扣拳法,自足趾向足跟外端压刮3次。适用于胆囊和胆管疾病及肝炎、肝硬化等。 胆囊位于右足掌第3、4跖骨向中上部,在肝反射区之内。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靠近手掌一端的指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足跟方向顶压或压刮3~4次。适用于胆石症、 胆囊炎及其他肝胆疾病。 胃位于足掌第1足趾跖关节后方,即第1跖骨体前段。手 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脾胃病症,如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 胰腺位于足掌第1跖骨体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

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胃脘腹胀、肠鸣泄泻、纳呆、完谷不化及胰腺炎、糖尿病。 十二指肠位于足骨第1趾骨基底段。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腹胀、肠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十二指肠溃疡、食物中毒等。 胆石症按摩四法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大汇合” << 外科文章排行榜 2010-8-10 39健康网社区 复制网址 大中小 大中小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泌尿系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临床多出现腰腹痛,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区叩痛,或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泌尿结石症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而中医治疗却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人所在医院地处山区,常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本人运用汤药排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总有效率在70%左右。现将临床中医辨治本病的方法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此种湿热蕴结所致的结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白、脉弦滑,西医认为多为下尿路结石或结石合并感染,中医主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1.2 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影响水湿输布,膀胱气化而成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坠胀,精神困惫,舌淡、脉沉弱,西医认为多为病情持久、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者,中医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1.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肋隐痛或酸胀、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涩,中医主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2 辨证治疗 2.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如《巢氏病源》记载:“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湿热型患者,有腰部或少腹部疼痛持续,恶心呕吐,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数不畅,灼热刺痛,或有血尿、脓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

中医处方胆结石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石症(ICD编码:N20.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尿石症)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肾气不足证 肾阴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尿石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的患者。 2.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点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泌尿系B超或尿路平片(KUB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IVU)、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4)肾阴亏虚证: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 3.西药疗法 4.其他疗法 (1)总攻疗法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结石排出,症状消失或改善。 3.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法

胆结石的中药治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每天准备中等大小的苹果十个,或苹果汁一千二百公克。将苹果打成汁,一般而言,大约一磅苹果可以打成一杯左右的汁,十个苹果差不多四杯。如果嫌打汁麻烦,可以用纯果汁,如美国进口的罐装或瓶装苹果原汁。 2。每天分早,中,晚及睡前四次饮用,最好在饭前或两餐间,而不要当作饭后饮料,否则无效。喝苹果汁时,每天的饮食一如平常,不必有特别限制。 3。上述疗法连续喝五天,每天四杯,一杯约二百五十西西。 4。第六天停饮苹果汁,也不吃晚餐,到下午六至八时左右,各吃一至二茶匙泻盐(硫酸镁,西药房有售),溶于二百五十西西的冷开水或温开水中,趁空腹时喝下。 5。第六天晚上十时左右,取中等大小的新鲜柠檬一至二个,压汁半杯,加入半杯橄榄油(约一百二十五西西),混匀后空腹服下。服用后请务必右侧躺卧,并且在胆囊部位做局部的热敷,可用热毛巾或电毯热敷,特别是胆囊,胆管处。有练功者可感觉局部有膨胀之情形,即在排胆结石出胆管。

6。第七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下一大杯冷开水,有便意后即上厕所,最好使用便盆以利检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排出翡翠色的大小胆结石颗粒,大的如姆指,小者如砂粒,多则十几二十颗,少则数颗不等。如果排出的结石多,颗粒大,则大便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也没有关系,通常休息一两天后就可以好转。 如果曾经得胆囊结石,但已割除或用此法排过结石者,隔一段时间均应再做一次,以预防结石积聚过多而受苦。 备注: (1)可用麻油或沙拉油替代- 。橄榄油现在台湾已容易买到,但药房中卖的多是保护皮肤,化妆或工业用品,不能食用,须要注意分别,切不可混用万一实在买不到,也可以用麻油或沙拉油替代。 (2)其次是泻盐(硫酸镁),效用大而价格便宜,目前很多西药房中均有售,请注意份量,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副作用,也不可过少,否则无效,仍以一至二茶匙为宜。 (3)也许其他泻药也可代替泻盐,如用中药的三黄泻心汤,以科学中药型式为佳,惟用量要注意。 (4)值得注意的是,结石排出后胃口会变好,此时切忌立刻大吃大喝,尤其不宜再大吃荤食,才不致重蹈覆辙又伤了肠胃。 饮食疗法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的症状问题,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2013)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版) 一、概述 石淋,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特点,常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故称之为“石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经相关检查(如B超及放射等)发现结石。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①、症状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2)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及发热恶寒等。 ②、体征 肾区多有明显叩痛,同侧下腹部可有压痛。少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③、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B型超声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的结石,也能显示肾结构改变和肾积水等。 (3)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所致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有无引起结石的局部原因。 (4)腹部平片:多数尿路结石能在平片中发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显示的结石。 ④、类型 按结石发生位置常分为三个类型:上尿路结石,结石发生在肾及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二)证候诊断 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舌红苫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对于疼痛明显的急性病人,可先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 较轻者可嘱其适当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2、应大量饮水,以冲洗尿路;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 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胆固 醇和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不宜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二)中医内治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三草排石汤加减(本科经验方) 常用药物:金钱草60g 车前草25g 海金沙(包煎)15g 石苇15g 冬葵 子 15g 川牛夕20g 法内金15g 青皮20g 枳壳15g 六一散15g 茜草15g 白毛根10g 留行子15g 广三七10g 黄柏15g (2)下焦瘀滞 治法: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尿石排石汤加减(本科经验方) 常用药物:连钱草100g 冬葵子15g 车前子15g 青皮15g 枳壳15g 白 毛根10g 三七10g 留行子12g 炮山甲10g 六一散15g 石苇15g 鸡内金 10g 茜草10g 川芎10g 鱼脑石10g (3)肾气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10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茯苓10g 泽泻10g 牡丹皮

慢性胆班炎、胆石症的中药偏方

慢性胆班炎、胆石症的中药偏方(7个) 慢性胆囊关是临床上胆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 上腹不适双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二、腹胀及唆气。若胆盆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调胆汁所阵塞,或欧爷氏括约 肌痉孪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纹痛.休征有右上腹压痛,鉴菲氏征 抽性.有胆袭积水时,可们及大的胆囊.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疚的巷础上,且布为急性胆 索炎的后遗在.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国醉代谢夫常.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依据为胆石应病史和胆经痛及消化不良的 应状。十二指肠引流及胆袭造影时诊断有帮助.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米用低脂饮食、口股利胆药物等方法治劳.忽性发作时应用杭菌药51.对反复发作的X} Sk痛,一般行胆 袭切除术,疗效较f1. 慢性胆索炎在中医一冷床中多属‘胁痛’范略。认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盼胃不和,则咬气.纳呆脆腹胀门。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英肝脾,以致肝脾坑泄功能失常,而呈中 耽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有胆结石而言.胆结石可发生于胆囊 或胆管.木病平时大多无在状,邢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 良瘫状.当胆石从胆囊移动至袭胆管或总胆管,或从扩张的么胆 管移行至壶腹那时,由千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盔恋,因而产 生胆饺痛胆绞痛大多在饱落或进食油刀贰饮全后数小时内.筑在 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疼痛多在中_曰夏或右上腹,为待续性发作, 件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腰背邵放射常伴有旬色苍白、大汗淋离、 函左呕吐、畏寒发热以及黄渔,并可见舌苔白腻或徽黄,严重者苔 黄腻或黄澡,舌质红或蜂,林滑数或洪数.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 痛. 胆石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那 积、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胆固醉代淞失调,为本病发病的主 要因紊 根据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胆妓痛,尤其在饱食后或吃油腻食 物后客易发作,VA及特续时间很短而波动较大的黄植,有利于木病 诊断.十二指肠引流,X线胆道或胆囊险查、超声沈检查及十二指 肠定链逆行胆管造影,有助于确定诊断. 现代医学衬木病主要采用低脂饮食、结石溶解刘、杭菌素、钊 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内究镜下欧蒂氏括约肌协开取石等方 法,此外还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总攻”排石疗法时杆、胆管结石,有较好的效果 胆石应多属中医的“胁痛”、‘结构.、‘黄应”范畴.认为胆附于肝,与肝胜相表里,肝与胆在经络上联系密切。杆性条屯主 硫泄,胆汁是惜肝之余气,溢人于胆,积聚而成”,胆为“中清之 腑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与楷粕,其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项,凡情志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就是泌尿外科常见得疾病,结石所致得绞痛就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原发于肾脏与膀胱。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3:1。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以腰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有时结石可以从尿道排出,故中医有“石淋"、“沙淋"、“血淋”之称.治疗方案很多,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得预防方法. 一、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因为肾虚与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与膀胱。湿热蕴结,煎熬日久,形成沙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则出现血尿。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失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则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则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 二、疾病诊断 (1)症状、体征诊断: 1、尿中夹砂石,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小腹拘急隐痛,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引外阴,尿中带血。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可见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查到脓细胞,PH对判断结石成分有积极意义,如感染性结石呈强碱性,尿酸结石呈强酸性,草酸钙结石、可在正常范围。 2、尿培养:合并感染时,可确定致病菌。 3、血、尿生化:测定血与尿中得钙、磷、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等,如有异常时,有助于分析形成得原因,并了解结石对肾功能得影响。 4、结石形成分析:将已排出得结石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类型,可为以后得防治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BUS):有助于阴性结石得诊断,同时可了解结石得个数、大小及肾脏积水程度。 2、腹部平片(KUB):显示结石大小、个数、外形、及透光程度,必要时可摄侧位片或断层片,帮助确诊. 3、静脉尿路造影(IVP):观察肾功能,确定有无梗阻及结石与尿路得关系。与KUB结合检查,绝大部分尿路结石均可确诊。 4、CT检查:怀疑阴性结石或肿瘤时,作为BUS得补充。 5、逆行性肾盂造影:对于IVP不显影或显影不佳时,可用此检查。有助于了解尿路就是否通畅、就是否有阴性结石存在,同时也有助于癌病得鉴别。 三、中医治疗:结石表面光滑,直径〈1cm,双侧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狭窄、畸形者,可采用本法治疗。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解释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4]。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血尿存在。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 ①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②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终末血尿。 ③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超、尿路平片(KUB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5]。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腰腹隐痛,便干尿少,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膝酸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查发现结石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 【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而为石淋。积于下则膀胱气化失司,尿出不利,甚则欲出不能,窘迫难受,痛引少腹;影响肾脏司小便之职,郁结不得下泄,气血滞涩,不通则痛,由肾而痛掣膀胱、阴部;损伤脉络则为尿血。病久伤及正气,或为肾气不足,或为肾阴亏虚,然砂石未去,而为虚实夹杂之证。 石淋迁延不愈,有时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 【诊断要点】 1.男多于女,多见于中青年。 2.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作常持续几个小时,但也有几分钟即缓解者。或表现为尿频、

尿急和排尿终末性疼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而剧痛并放射至会阴或阴头,改变体位又能继续排尿。 3.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小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5.作肾系B 型超声波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检和逆行造影。 【类病鉴别】 1.肾痨:有其他部位的痨病史,多有低热、盗汗等症,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肾癌: 40 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肾脏B 型超声波、肾断层扫描、肾功能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其他砂石梗阻出现腰腹绞痛时,尚应与肠痈、胰瘅、胆石等进行疾病鉴别。 一、非手术疗法 【分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 证候: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与主方:清利下焦湿热。石韦散(石韦瞿麦木通前仁滑石灯心甘草大黄桅子)。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腰腹痛甚,加芍药、甘草。 2.下焦瘀滞证 证候:腰部作胀、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与主方:化瘀通络。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川芎官桂赤芍五灵脂蒲黄当归)。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川楝子、牛膝;兼郁热者,去干姜、官桂。 3.肾气亏虚证 证候: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或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与主方:补益肾气。济生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前仁牛膝)。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 4.肾阴亏虚证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治疗胆石症中医验方三款。 1、金钱开郁汤: 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2、三金排石汤 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郁金、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金钱草、茵陈具有清肝利胆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攻下、排石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诸药共奏清肝利胆、排石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适合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3、利胆排石汤 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木香、郁金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三棱、赤芍、白芍、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实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大黄、黄连、黄芩、元明粉具有泻

热通腑的功效;金钱草、海金沙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胆排石之功,适合病程较长、有瘀血内停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 *导读: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尿结石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结石 直径小于1。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 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2)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3)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这样

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尿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 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不超过90克为宜;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值保持在6。2~6。5的范围内。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有报道,每日服用10~24克脱脂米糠,连服4周~2 个月,并把钙摄入量限制在每天700毫克以内,可利用米糠中含植酸的磷酸盐与钙相结合,使钙的摄入减少。 草酸结石发病率占尿石症中的绝大多数,要求限制摄入高草酸、高乙醇酸及高钙食物。如:菠菜、土豆、甜菜、芦笋、油菜、榨菜、雪里红、核桃、榛子、李子、草莓、橘子、胡萝卜、豆角、芹菜、黄瓜、巧克力、浓茶(红茶)、海带、虾米、带鱼、糖等是高草酸食物。青葡萄、酸橙、香菇、甜菜、核桃、菠菜、梨、西红柿、白薯等是高乙醇酸食物。奶粉是高钙食物。上述所列食物众多,虽非严格禁忌,但在发病时及治疗期间,当以适度限制摄入量为好。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 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 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 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 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 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 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 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1.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 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 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 结肠引起腹泻。 2.接触溶石经PTC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 : 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 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 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 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 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4.体内接触碎石经胆道镜置入液电碎石机、激光等能源接触碎石 5.经内镜微创手术取石碎石 6.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_欧阳健明

·专论与综述·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 欧阳健明,周 娜 (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泌尿系结石病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传统药物对尿石症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不很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从治疗尿石症的主要中草药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入手,重点讨论了中草药各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及其在含钙尿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中草药;泌尿系结石;配位化学;生物矿化 中图分类号:R28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4)05057904 Coordination chemistry basis of C 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OU YAN G J ia n-ming,ZHO U Na (Institute o f Biomine ralizatio n a nd Lithia sis Resea rch,Jinan U niv ersity,Guang zhou510632,China)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 edicine;urinary sto nes;co ordinatio n chemistry;biominera liza tio n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晶体物质和有机物异常积聚形成的产物[1],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虽然体外振波碎石技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中医药疗法以其无创伤性,副作用少,疗效肯定而被众多尿结石患者所使用。尤其是一些单发或小颗粒结石或经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的患者,中医药疗法成了他们的首选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尿石症是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药性本草》曰:“治五淋,宣通水道”。《医宗必读》曰:“清其积热,涤去砂石,则水道自利”。故中医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上以清热利湿通淋、活血化瘀、理气导滞为基本原则。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角度看,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是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组成的配位化合物。它们不仅以配合物形态存在于中药中,而且以配合物形态在人体内起作用。人们熟知的中药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其实质就是它们通过配位反应形成配合物[3],配合物的形成使其理化性质与单体有了明显区别,如溶解度、熔点、亲脂性、立体结构、紫外和红外光谱等都发生改变,药理活性增加,不良反应降低。因此,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并非简单的等于处方中各中药及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加和,而是整体作用大于部分作用的总和[4]。目前用于治疗尿石症的中草药主要有: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缺乏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疗效和作用原理也无法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本文从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角度,阐述了它们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重点讨论了各中草药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以进一步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机制。 1 金钱草 金钱草是治疗尿石症的常用中药,其品种较多。按金钱草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金钱草、广金钱草和连钱草。金钱草主要含黄酮类、氨基酸、胆碱、鞣质、甾醇、氯化钾及内酯类等,广金钱草主要含三萜醇配糖体、黄酮苷、生物碱、鞣质及氨基酸等,连钱草主要含单萜酮、α-蒎烯、β-蒎烯、熊果酸、胆碱、鞣质、多种氨基酸及无机盐等[5]。 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钱草的主要成分,如2′,3,4′,5,7-五羟基黄酮(桑色素,mo rin),3,3′,4′,5,7-五羟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半乳醣苷(芦丁)等。黄酮衍生物中的羟基可以与Ca2+配位,降低尿液中Ca2+的浓度,减小草酸钙(CaC2O4)等的过饱和度,从而抑制含钙结石的生长。由于Ca2+具有较大的半径,所以可与桑色素和槲皮素中的5个羟基同时配位。 1.2 氨基酸:氨基酸是金钱草中另一类有效成分。氨基酸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如M g2+,Ca2+,Ba2+等形成络合物,这不 ①收稿日期:2003-09-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1010);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C31401);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SZ-6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13202);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基金(Q02060) 作者简介:欧阳健明(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2001年4月组建“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发表论文80多篇,近5年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基金6项,作为第二完成 人参与973项目子课题1项;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生物矿化和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E-mail:toyjim@jn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5443580.html, Tel:(020)852215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