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serous cavity)又称体腔。包括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浆膜表面[被覆盖间皮细胞。脏层浆膜和壁层浆膜之间有狭窄的浆膜腔,内有少量稀薄液体,起润滑作用。在肿瘤转移,炎症刺激或循环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可形成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并可穿刺抽取积液作细胞学检查。

间皮细胞(mesothelia)为单层扁平上皮,被覆于浆膜表面,正面观察细胞为多边形,互相紧密连接,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侧面观细胞呈扁平形。若固定好,其腔面可见刷状缘。当器官收缩时,则呈单层立方形或柱形。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准确就绪与穿刺液是否新鲜有很大关系,为防止各种细胞成分自溶破坏,要求积液抽出后立即离心涂片,至多不超过0.5-1小时。穿刺液量以100-200毫升为宜。若穿刺液不能制片检查,可在标本内加入相当穿微波液总量的1/20-1/10的40%甲醛溶液;若路远不便,可先制成涂片,固定后送检。

肉眼观察送检积液的物理性状,可以提示某些有关疾病。故制作前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供观察涂片时参考。

一、良性病变的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积液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温度适宜,脱落的良性、恶性细胞均可在积液内继续生长繁殖,此外积液内自由漂浮的细胞与组织取出的同源细胞,在形态是有明显的差异;积液内细胞还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变性。故掌握积液内良性病变间皮细胞形态特征,对非癌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至关重要。

(一)积液内间皮细胞形态

1.脱落间皮细胞一般形态:漂浮于积液内的间皮细胞失去其多边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增大,直径约10-20μm。嗜碱性或弱嗜碱性,细胞边界清楚,在胞质周边部含PAS 阳性颗粒,可能是中性粘多糖。细胞膜表面常见一圈狭窄淡染带,为间皮细胞刷状缘,电镜证实为微纤毛。间皮细胞核增大,为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纤细,分布均匀,可见数胩清楚的染色质小结。女性患者间皮细胞偶1-2个核仁。间皮细胞常团脱落,呈单层扁平铺鹅卵石样疏松排列。细胞间可见空隙,可能与间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或小泡等超微结构有关。

2.退化变性间皮细胞的形态:间皮细胞脱落于积液中不久,即开始发生退化变性积应提抽出后如未及时固定制片,细胞也发生退变,最后整个细胞溶解消失。间皮细胞常发生肿胀退变,易与癌细胞混淆。

(1)轻度肿胀退变:胞浆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液化空泡,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核工业大小及形态仍正常。胞核受液化空泡挤压可略偏于一侧。

(2)中度肿胀退变:胞浆内液化空泡逐渐扩大,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达到正常间皮细胞的一倍以上,有时巨大液化空泡将胞核挤压致细胞边缘而呈长卵圆形。胞核也相应肿胀,核内染色变淡或出现液化空涣,核边模糊不清,但核与胞质比例无异常。

(3)高度退化变性:胞质内液化空泡继续扩大,使整个细胞呈气球样,胞核肿大核边模糊不清,染色质颗粒状结构消失,呈淡蓝云雾状,最后胞质与胞核破裂,溶解消失。(图21-17)。

3.异形间皮细胞形态:异形间皮细胞(abnormal mesothelia)又称反应性不典型间皮细胞,浆膜表面间皮细胞在长期慢性炎症、放射线作用及肿瘤刺激下,其形态发生改变。涂片中呈单个或成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直径达30-60μm,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而浓稠,分布均匀。胞质亦增大多数异形间皮细胞核增大时胞质数量亦相应增多,故两者比例仍属正常范围,。胞核染色质略增多,颗粒略变粗,但分布均匀。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核边规则而光整,部分表现轻度不规则而有切迹(图21-18)。可见双核或多核异形间皮细胞及核分裂像。

异形细胞与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为异形间皮细胞胞质染色正常;胞核增大时胞质亦相应增多,两者比例无异常;核染色质增加,但分布均匀仍为细颗粒状,轻度核畸形。

图21-17 不同程度退变的间皮细胞

图21-18 各种异形间皮细胞

(二)非上皮细胞成分

1.淋巴细胞在积液中最为常见。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因淋巴细胞大小较为一致,胞核染色清晰,故常作为同一涂片中测量其它细胞大小的“标尺”。

2.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炎症和恶性肿瘤时常见的细胞成分。

3.嗜酸性粒细胞其出现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

4.浆细胞:慢性炎症和肿瘤时涂片中可见浆细胞。

5.红细胞:涂片中出现红细胞,表示局部有渗透血或出血。见于恶性肿瘤、结核或穿刺抽液时损伤血管时。

(三)炎症和其它病征时脱落细胞检查

1.急性炎症

(1)急性化脓性炎症:涂片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有高度退变及较多坏死碎屑。有少数退变间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2)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涂片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增生活跃,有时可见有丝核分裂像和多核间皮细胞。此种积液量较少,见于肺炎。流感或肺梗死等疾病所致胸腔积液。

2.慢性炎症

(1)结核性积液:为浆液性、血性或乳糜样。涂片中见大量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增生,有轻度异型,成团脱落;有时可见成片干酪样坏死或朗汉斯巨细胞,但不易找到类上皮细胞。

(2)非特特异性慢性炎症:涂片中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成团脱落的增生活跃的间皮细胞,并伴有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可峥轻度异形间皮细胞。

3.肝硬化:为漏出液,涂片中细胞成少,有少量散在间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伴有肝细胞坏死和黄疸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涂片中出同异形间皮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

4。尿毒症:引起浆膜纤维素性炎症。涂片中间皮细胞增生活跃,常成团,有单核或多核异形间皮细胞。患者有明显的尿毒症临床表现。

二、积液中恶性肿瘤的脱落细胞检查

(一)浆膜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来源

积液中98%以上癌细胞是转移性的,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较少见。当内脏恶性肿瘤侵及浆膜淋巴管、毛细血管中引起的循环障碍,或直接胺润浆膜,或合并感染而引起的浆膜炎症时,积液中脱落的癌细胞较少或无癌细胞;当肿瘤穿破器官浆膜表面,直接暴露于浆膜腔并广泛种植时,积液内会出现大量癌细胞。

肿瘤性胸腔积液最常见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其次是乳腺癌,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等。肿瘤性腹腔积液以胃癌,大肠癌及卵巢多见;其次为肝癌、胆囊癌和胆和癌;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腹腔淋巴结恶性淋巴瘤及肝转移癌等较少见。肿瘤性心包积液主在由原发性中央型肺癌累及心包膜所致;原发于心包的恶性间皮瘤极罕见。

(二)浆膜腔积洗衣机中转移肿瘤细胞形态

1.浆膜腔积液内肿瘤细胞的一般特征在积液中增生和自由漂浮的肿瘤细胞失去了原组织和器官构架的束缚,有的肿瘤细胞在积液中经过几代繁殖也失去了原不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呈无限制的自主性生长,可表现多种形态,故积液中肿瘤细胞的诊断常常较组织学诊断困难。首先认识胆瘤细胞的基本形态十分重要。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积液内肿瘤细胞多散于在分布呈圆形或卵圆形,有规则形或奇形怪状;大小差剧很大,以间皮细胞大小为标准,可分为①大型癌细胞,明显大于间皮细胞,见于大多数的鳞状细胞癌、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肉瘤等。②中等型癌细胞,见于各类

型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和肺癌等。③小型癌细胞,见于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乳腺小细胞癌及肾母细胞瘤等。

(2)细胞核异常:核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明显增大。核与胞质比例增大。染色质明显增多,呈粗网状或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出现病理性核分裂。有的恶性肿瘤细胞质向胞核方向内陷,胞质相应部位亦内陷,形成核内透明带,又称核洞。女性患者积注肿瘤细胞有时可见多个性染色质。特别是乳腺癌和卵巢癌,当胆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时应仔细观察,若发现多个性染色质,对确认性肿瘤很有价值。除鳞状细胞核仁不蝗显外,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有大而不规则,畸形核仁,有的有多核等。

(3)癌细胞团和细胞产物:癌细胞可成团脱落,细胞排列紧密,可成单排、同心圆状、桑椹状、乳头或腺体样结构。细胞团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在肿瘤细胞质内可见淡蓝染粘液、棕色黑色颗粒、胞质横纹、深红染角质蛋白等非活动性代谢产物或结构蛋白。原巢源性肿瘤、甲状腺癌、胰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等涂片中可见钙化同心圆排列的圆形砂粒体,直径为

20-50μm,呈深蓝染色。

2.积液内各类型癌细胞形态特征:由于累及胸、腹膜的癌肿多是周围型肺癌、胃肠癌、肝细胞癌及卵巢癌等,故积液中癌细胞80%以上来自腺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及恶性淋巴瘤。

(1)腺癌细胞:①大细胞型腺癌:是最为常见的形态,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常散在或聚集成团。胞质内出现粘液空泡。胞质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大,染色质呈粗网状或粗颗粒状,染色深。可见一个或多个畸形核仁,直径可达4-5μm .。可出现印戒细胞、癌巨细胞或多核癌巨细胞,常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这种癌巨细胞常混杂于成团脱落癌细胞中。癌细胞团中央可出现空隙腔样结构;或癌细胞团中央部细胞染色较淡。边缘癌细胞及胞核呈不规则扁平状,染色深而胞质少,呈镶边样结构(图21-19)。②小细胞型腺癌:癌细胞体积较小,直径约12-20μm。胞质较少,嗜碱性淡紫红染色,有的胞质内见粘液空泡,胞核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畸形,染色深有的呈墨水滴样。癌细胞常成团排列紧密中央部癌细胞核常堆叠挤压,边级部癌细胞随胞核而向表面隆起,呈桑椹样结构;有的癌细胞团周围包绕一圈少量胞质,核深染,呈镶边样结构(图21-20)。

大、小细胞型癌细胞与间皮细胞区别见表21-2。

图21-19 浆膜腔积液内大细胞型腺癌癌细胞示意图

图21-20 腹膜腔积液内小细胞型腺癌细胞示意图

表21-2 腺癌细胞与间皮细胞鉴别

(2)钱状细胞癌细胞:胸、腹水中鳞状细胞癌较少见。癌细胞形态与其它部位所见相同。

(3)未分化癌细胞:其特点是胞质极少,在癌细胞核边缘有少量胞质或呈裸核样。成团脱落的癌细胞可排列成链状,或堆叠挤压呈镶嵌结构。胞核畸形明显呈多角形、石榴籽样棱角分明或呈不规则圆形和卵圆形。染色质粗大分布不匀,有时深染呈墨水滴状(图21-21)。

图21-21 浆膜腔积液内未分化癌细胞示意图

3.常见的浆膜腔积液中的转移癌

(1)肺癌:是引起胸水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周围型腺部,鳞癌和未分化癌则非常少见。偶有中央型肺癌侵犯心包膜而引起心包积液者。

(2)乳腺癌:是引起女性胸水的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的大小及形态变化较大。乳腺导管浸润癌、髓样癌、乳砂状癌和胶样癌在胸水内为大细胞型腺癌,以癌细胞呈长链状排列,有的胞质中文武有或长方形,深染为特征。

(3)胃肠癌:腹水中癌细胞主要来源于胃肠癌。多娄秋分泌粘液的腺癌,可见较多印戒癌细胞。大肠癌癌细胞可呈柱状或出现腺样结构的癌细胞团。

(4)卵巢癌:是引起女性腹水的常见的肿瘤,其中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多见。第一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癌细胞呈乳头状,分支状或成团脱落,癌细胞排列紧密,胞质嗜碱性,有的癌细胞团内可见深蓝染色砂粒体。二是粘液性囊腺癌,穿刺物为黄白色粘稠液体,涂片中见大量淡蓝染色粘液,其中有散在或小团分布的柱状癌细胞,癌细胞质内富含淡染色粘液有的呈行排列。核染色深,体积较小而偏位。巨噬细胞、白细胞和间皮细胞等其它背景成分少。

(5)肝细胞癌:涂片中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呈紫红或淡红染色,常见空泡或颗粒。核呈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与胞质比例增大,核仁明显。电镜下癌细胞内可见胆汁样物和微胆管结构,应用抗甲胎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技术可显示癌细胞甲胎蛋白阳性。

(三)恶生间皮瘤的脱落细胞形态

间皮瘤(mesothelioma)是由被覆于浆膜表面的间皮细胞发生的原发性肿瘤,常见部位为胸、腹膜。发生于心包膜者极罕见。间皮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良性间皮瘤(benignmesothelioma)呈限局性生长,胞膜完整,很少引起积液。恶性间皮瘤(malignentmesothlioma)主要呈弥漫性生长,可广泛侵犯胸、腹腔而引起积液。恶性间皮瘤的脱落细胞形态可分为上皮型、纤维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1.上皮型恶性间皮瘤:又称癌性间皮瘤。涂片中瘤细胞形态似间皮细胞,有的见液化空泡,若液化空泡很大,则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状,瘤细胞核畸形不明显,有的可见核仁有的瘤细胞团可形成腺样结构,乳状或又椹样细胞簇。瘤细胞团内细胞核形态和大小差异不蝗是,偶见砂粒体。

积液内上皮型恶性间皮瘤脱落细胞与腺癌细胞有时很难区别。下述几点借助鉴别诊断参考:①瘤细胞胞质内为液经空泡机时非粘液空泡,粘液卡红染色阴性;②部分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瘤细胞形态与间皮细胞相似,核大小及形态较为一致,畸形不明显;③患者无内脏实质器官原发性恶性肿瘤;④电镜检查肿瘤细胞有大量微绒毛,较腺癌细胞的微绒毛细而长。

2.纤维型恶性间皮瘤:又称纤维肉瘤型间皮瘤或间皮肉瘤。瘤细胞为梭形,胞质淡染色呈交错或旋涡状排列,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为梭珙,畸形明显。

3.混合型恶性间皮瘤:此种肿瘤细胞呈双向分化,涂片中有成团脱落的似间皮细胞样肿瘤细胞,同时可见成片的脱落梭形瘤细胞,有的梭形细胞团中有衬经立方形肿瘤细胞裂隙样结构,梭形细胞异型性较蝗显两种细胞间有移行。

(四)恶性淋巴瘤的脱落细胞形态

胸腹水中恶性淋巴瘤(malignent lymphoma)瘤细胞多由纵隔和腹腔恶性淋巴瘤蔓延、扩散所致。临床上,患者常伴有纵隔、颈部、腋窝或者腹腔淋巴肿大;或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组织学上恶性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其中前者分类较为复杂。近年来应用免疫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技术,将淋巴细胞及其发生的恶性淋巴瘤分为若干类型和亚型。但涂片中观察恶性淋巴瘤细胞仍采用旧的分类法描述。

1.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虽然此型淋巴瘤组织学上有若干类型和亚型但每一型都是以某一种细胞为主。涂片中显示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散在弥漫分布,不形成紧密细胞团,这是与积液内转移性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仔细观察可见“单一性”的肿瘤细胞形态有明显异型性。背景常见凝固性坏死及坏死肿瘤细胞的核碎片。

2.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涂片中特征性瘤细胞为霍奇金细胞,即R-S细胞(sternberg-reed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略嗜酸性,呈紫红染色。有双核,多核或分叶核,每一个胞核或核分叶内见一个大而嗜酸性核仁。有的核仁周围有空晕,空晕外染色质疏松,沿核边聚集,核边不规则增厚,有时在核仁与核边之间可见染色质细胞丝相连。双核RS细胞两核并列,形如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图21-22)。此外尚见胞质丰富,嗜碱性染色的异型组织细胞,胞体大,含有一个大而不规则,扭曲的胞核,核染色质为粗块状,核边较薄,核仁较小,常嗜碱性。肿瘤细胞间散在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酯性粒细胞等成分。

图21-22霍奇金病R-S细胞组织学图像

(五)儿童期引起的积液的恶性肿瘤

10岁以前的儿童发生能够引起浆膜腔积液的恶性肿瘤非常少见。儿童期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体积小,易与恶性淋巴瘤瘤细胞混淆。

1.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起源于神经嵴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儿,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腹膜后肾上腺髓质。涂片中见瘤细胞体积小,呈圆形、卵圆形或芝麻形。胞质稀少,红染,有的一端可见胞质丝。胞核小,染色质致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成团脱落的肿瘤细胞可聚集成丛状或形成菊形团样结构。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2.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是10岁以下儿童腹腔内最常见恶性肿瘤、涂片内有两面三刀种类型肿瘤细胞:一种为小而圆形,呈小团或簇状分布瘤细胞;另一种为梭形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深。瘤细胞散在或束状。

浆膜腔积液检验

浆膜腔积液检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关节腔统称为浆膜腔,内有少量的起润滑作用的液体。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潴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将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它们产生的机制和原因见下表。 如表:漏出液与渗出液产生机制和原因 一、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保存 积液标本分别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和心包腔穿刺术采集。 胸腔穿刺适应证为: ①原因不明的积液或伴有积液症状; ②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腹腔穿刺的适应证为: ①新发生的腹腔积液; ②已有腹腔积液且有突然增多或伴有发热的患者; ③需进行诊断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心包腔穿刺的适应证为: ①原因不明的大量心包积液; ②有心包填塞症状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的患者。 穿刺成功后,留取中段液体于无菌的容器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各留取2ml,厌氧菌培养留取1ml,结核杆菌检查留取10mL。 由于积液极易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和自溶等,所以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宜采用EDTA-Na2抗凝,化学检查宜采用肝素抗凝。另外,还要留取1份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于检查积液的凝固性。 (二)理学检查 1.量 正常浆膜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病理情况下液体增多,其量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由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2.颜色 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分别以淡黄色、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等描述。一般渗出液颜色随病情而改变,漏出液颜色较浅。正常浆膜腔液为淡黄色。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见下表。 如表:浆膜腔积液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细胞蜡块免疫标记在浆膜腔积液腺癌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病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细胞蜡块免疫标记在浆膜腔积液腺癌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病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浆膜腔积液常是恶性肿瘤的晚期临床表现之一。目前,细胞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恶性浆膜腔积液多为腺癌细胞,而间皮病变细胞形态多变,与腺癌细胞常难以区别,易造成诊断困难、漏诊或误诊。现针对66 例可疑异型腺上皮的浆膜腔积液标本,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标记在浆膜腔积液腺癌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11 -2013 年间送检的通过细胞普通涂片筛选出的66 例可疑异型腺上皮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其中胸水40例、腹水25例、心包积液1例。所有病例均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依据2006 年《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标准,结合免疫标记结果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 1.2 方法 1.2. 1 细胞普通涂片的制作浆膜腔积液标本按常规操作制成多张普通细胞涂片,1 张行HE 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初步筛查出66 例可疑异型腺上皮病例,余涂片备用免疫化学染色。 1.2.2 细胞蜡块切片的制作66 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再经沉淀、

离心、固定后,将细胞块取出放入小包埋盒进行常规脱水等流程处理后,石蜡包埋,制成细胞蜡块,4 m 切片多张,1 张常规HE 染色,制成细胞蜡块切片观察,余切片备用免疫化学染色。 1.2.3 免疫化学染色66 例标本相应细胞普通涂片和细胞蜡块切片分别行免疫标记。一般将一张细胞普通涂片十字划分为四个区域,同时行四种免疫标记; 一般一张细胞蜡块切片行一种免疫标记。免疫标记采用SP 法,选择性标记CKpan( AE1/AE3) 、EMA( E29) 、Calretinin( CR,SP13) 、MC( HBME -1) 、CEA( CEA -31) 、TTF -1 ( 8G7G3 /1) 等指标,以上一抗均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光镜下观察,以异型细胞胞膜、胞质或胞核出现棕黄色染色为阳性表达。操作严格按流程进行。 1.2. 4 诊断方法初步筛查出的66 例可疑异型腺上皮的浆膜腔积液标本,每例同时应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最终诊断: 细胞普通涂片、细胞普通涂片免疫标记和细胞蜡块切片免疫标记。 1.2. 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两两间比较采用2Fisher 精确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化操作规程20150921 - - 副本

一、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 1目的: 掌握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内容和方法。 2范围: 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 3定义: 无 4内容: 4.1试验原理 因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产生机制不同,故各种体液的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也有不同,可以通过肉眼和感官的方法区别。 4.2标本要求 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或试管内约需2ml,于室温下立即送检,必要时用EDTA抗凝管留取。 4.3操作步骤 4.3.1观察颜色: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渗出液浑浊,可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红色、 乳白色等;漏出液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根据观察到的颜色如实报告。 4.3.2观察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的变化。漏出液清 晰透明;渗出液可出现不同浊度。 4.3.3观察凝固性:倾斜浆膜腔积液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块形成,渗出液常有凝固性, 漏出液一般无凝固性。 4.3.4报告方式:根据不同性状和颜色如实报告。 4.4 参考值: 漏出液为浅黄色清晰透明或微浑;渗出液为黄色,黄红色,褐色,咖啡色等不同的颜色,浑浊。 4.5 注意事项: 4.5.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除此之外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容等, 宜用EDTA.K2 抗凝,加留一管不加抗凝剂的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4.5.2结果判读: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或难以观察时,可在试管后以白色或黑 色为背景,灯光下仔细观察。 4.5.3妥善处理残余标本:检验完毕后,余留的标本和使用的器皿应按照《临床实验室废 物处理原则》的规定处理,以免造成污染。 二、浆膜腔积液黏蛋白定性试验检查 1 目的: 掌握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的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 3 定义: 无 4 内容: 4.1 试验原理

浆膜腔积液有形成分检查

浆膜腔积液有形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法) 1. 实验原理 在显微镜下对浆膜腔积液有形成分进行计数和分类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2.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留取2毫升。 2.3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加留1管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3. 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实验材料: 细胞计数板;红细胞稀释液;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xx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xx 7.3 仪器型号:xx CH30 8. 操作步骤 8.1 细胞总数:细胞计数方法与脑脊液相同,计数时应把全部有核细胞(包括间皮细胞)都列入细胞计数中。 8.2 白细胞分类计数应在抽出后立即离心沉淀,用沉淀物涂片经瑞氏染色进行分类。 8.3 观察其它有形成分:结晶:寄生虫,脱落细胞等。 9. 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对渗出液与漏液的鉴别意义不大。文献报告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压中血性者占50-85%。当积液中的红细胞大于0.1×1012/L时应考虑可能是恶生肿瘤、肺栓塞或创伤所致,也要考虑结核病和穿刺损伤的可能。红细胞增多时不能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因积液中沉渣会引起假性增加,以及纤维蛋白存在而堵塞计数小孔。白细胞计数对渗出液中和漏出液和鉴别有参考价值。现认为漏出液中的白细胞数常不超过100×106/L,如果超过500×106/L多为渗出液。结核性与癌性积液中的白细胞通常超过200×106/L。而化脓性积液时往往1000×106/L。 9.2 白细胞分类:漏出液中细胞较少,以淋巴及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则细胞较多,各种细胞增加的临床意义如下。 9.2.1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细胞总数也常超过1000×106/L。在结核性浆膜腔炎早期的渗出液中,也可见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9.2.2 淋巴细胞增多:主要提示慢性炎症、如结核、梅毒、肿瘤或结缔组织病所致渗出液。有条件者可测定T细胞亚群,一般积液中T淋巴细胞数大于外周血中T细胞。若胸水中见到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可能是增殖型骨髓瘤。少量浆细胞则无临床意义。 9.2.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所致的渗出液。此外多次反复穿刺刺激、结核性渗出液的吸收期、人工气胸、手术后积液、系统性红斑狼疮、间皮瘤等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亦增多。 9.2.4 间皮细胞增多:提示浆膜刺激或受损,该细胞在瑞氏染色后,大小约为15-30μ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在中心或偏位,多为一个核,也可见两个或多个核者,均紫色,胞质多呈淡蓝色有时有空泡。间皮细胞在渗出液中退变,使形态不规则,还有幼稚型间皮细胞,染色质较粗糙致密,但核仁不易见到,都应注意与癌细胞区别。 9.2.5 其它细胞:炎症情况下,在大量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同时,常伴有组织细胞出现。红斑狼疮细胞可偶见于浆膜腔积液中。在陈旧性出血的积液中可见到含铁的血黄色细胞。 9.3 结晶:胆固醇结晶呈无色透明,缺陷角四方形板状,可见于陈旧的性胸水中脂肪性及胆固醇性胸膜炎的胸炎中,浆膜腔出血后可见到含铁血黄素颗粒。偶见夏科-莱登结晶。

2015-浆膜腔积液化验检查分析

浆膜腔积液化验检查分析 一、常规 (一)基本六项 原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血性:多见于肿瘤、结核和肺栓塞。 乳糜状:乳糜胸。巧克力色:阿米巴肝脓肿破溃入胸腔。黑色:曲霉菌感染。黄绿色:类风湿关节炎。 透明度透明或微混多混浊 比重<1.018 >1.018 凝固不自凝能自凝 粘蛋白定型(Rivalta)阴性阳性 (二)细胞计数 1. 漏出液: (1)细胞总数:漏出液常<100×106/L。 (2)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 2. 渗出液 (1)细胞总数:渗出液常>500×106/L。 (2)细胞分类: ①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积液及结核性积液早期。 ②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慢性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肿瘤性和结缔组织病。 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气胸和血胸、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寄生虫病。 ④间皮细胞:浆膜刺激或受损时,间皮细胞增多;结核性胸水间皮细胞常<5%; 胸水中间皮细胞常有变形,易误认为肿瘤细胞。 ⑤肿瘤细胞:恶性胸水约40-90%可查到恶性细胞。 ⑥红细胞:胸水中红细胞>5×109/L时,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或结核所致。 胸水中红细胞>100×109/L时,应考虑创伤、肿瘤或肺梗死。 血细胞比容>外周血血细胞比容50%以上时为血胸。 二、生化 (一)PH(正常积液PH接近7.6) PH降低可见于不同原因的胸腔积液,若PH<7.0则仅见于脓胸以及食管破裂所致的胸腔积液。(二)蛋白(总蛋白是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最有用的试验) 漏出液:蛋白总量常<25g/L,以清蛋白为主,积液/血清比值<0.5。 渗出液:蛋白总量常>30g/L,积液/血清比值>0.5。 (三)葡萄糖 1. 正常胸水中葡萄糖含量与血中含量接近,漏出液和大多数渗出液葡萄糖含量正常。 2. 脓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胸水明显降低。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1.目的:建立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2.范围:适用于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 3.标本采集: 3.1标本种类: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 术分别采集。 3.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 胞学检查约留取2毫升,生化检验留2毫升,厌氧菌培养留1毫升。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10毫升。 3.3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 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加留1管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器材试剂:量筒,乙酸;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 7.1目测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凝块等一般性状。 (1)观察颜色。(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薄膜和沉淀物。需要时可测定比密,比密用比密计或折射仪测定, 前者标本用量多,后者只需数滴。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 7.2.1积液量:该项由病室医护人员用量筒测定或将全部由检验人员测其总量。液 量可随病情,部位和抽取目的不同而异,可由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7.2.2 颜色多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可用淡黄色、黄色、深黄色表示。一般漏出液颜 色较淡,渗出液体深。红色多为血性,可用淡红色、红色、及暗红色报告之。可能为结核菌感染、肿瘤出血性疾病、内脏损伤及穿刺损伤所致淡黄色脓样多系化脓性感染,由于大量细胞和细菌存在所致乳白色如胸导管淋巴管阻塞所致称真性乳糜液,当积液中含量脂肪变性细胞时也呈乳糜样,叫假性乳糜液,可用脂蛋白电泳、乙醚试验及镜检等加区分。绿色可能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 7.2.3 透明度可根据标本不同情况用清、微浑、浑浊报告。漏出液为清晰透明液体。渗出 液常困含大量细胞、细菌而呈现不同程度混浊。乳糜液因含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serous cavity)又称体腔。包括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浆膜表面[被覆盖间皮细胞。脏层浆膜和壁层浆膜之间有狭窄的浆膜腔,内有少量稀薄液体,起润滑作用。在肿瘤转移,炎症刺激或循环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可形成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并可穿刺抽取积液作细胞学检查。 间皮细胞(mesothelia)为单层扁平上皮,被覆于浆膜表面,正面观察细胞为多边形,互相紧密连接,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侧面观细胞呈扁平形。若固定好,其腔面可见刷状缘。当器官收缩时,则呈单层立方形或柱形。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准确就绪与穿刺液是否新鲜有很大关系,为防止各种细胞成分自溶破坏,要求积液抽出后立即离心涂片,至多不超过0.5-1小时。穿刺液量以100-200毫升为宜。若穿刺液不能制片检查,可在标本内加入相当穿微波液总量的1/20-1/10的40%甲醛溶液;若路远不便,可先制成涂片,固定后送检。 肉眼观察送检积液的物理性状,可以提示某些有关疾病。故制作前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供观察涂片时参考。 一、良性病变的脱落细胞检查 浆膜腔积液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温度适宜,脱落的良性、恶性细胞均可在积液内继续生长繁殖,此外积液内自由漂浮的细胞与组织取出的同源细胞,在形态是有明显的差异;积液内细胞还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变性。故掌握积液内良性病变间皮细胞形态特征,对非癌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至关重要。 (一)积液内间皮细胞形态 1.脱落间皮细胞一般形态:漂浮于积液内的间皮细胞失去其多边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增大,直径约10-20μm。嗜碱性或弱嗜碱性,细胞边界清楚,在胞质周边部含PAS 阳性颗粒,可能是中性粘多糖。细胞膜表面常见一圈狭窄淡染带,为间皮细胞刷状缘,电镜证实为微纤毛。间皮细胞核增大,为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纤细,分布均匀,可见数胩清楚的染色质小结。女性患者间皮细胞偶1-2个核仁。间皮细胞常团脱落,呈单层扁平铺鹅卵石样疏松排列。细胞间可见空隙,可能与间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或小泡等超微结构有关。 2.退化变性间皮细胞的形态:间皮细胞脱落于积液中不久,即开始发生退化变性积应提抽出后如未及时固定制片,细胞也发生退变,最后整个细胞溶解消失。间皮细胞常发生肿胀退变,易与癌细胞混淆。 (1)轻度肿胀退变:胞浆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液化空泡,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核工业大小及形态仍正常。胞核受液化空泡挤压可略偏于一侧。 (2)中度肿胀退变:胞浆内液化空泡逐渐扩大,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达到正常间皮细胞的一倍以上,有时巨大液化空泡将胞核挤压致细胞边缘而呈长卵圆形。胞核也相应肿胀,核内染色变淡或出现液化空涣,核边模糊不清,但核与胞质比例无异常。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查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查(RiValta法) 1.实验原理 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2.标本采集: 1.11标本种类: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1.2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留取2毫升。 1.3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Λ・K2抗凝。 3.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实验材料: 量筒,乙酸。 7.操作步骤:取100inI量筒,加蒸馀水IoOm1,滴入乙酸0.I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而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 8.结果判断与分析 阴性:清晰不显雾状; ±:渐呈白雾状; +:甲后呈白雾状; 9+:白薄云状; 10+:白浓云状。 在滴下穿刺液后,如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地下沉,而且形成较长的沉淀物,即RiVaIta 反应阳性。如产生白色浑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者为阴性反应。

9.质量控制:进行室内工作人员比对分析,要求差异在10%以内。 10.临床意义: 10.1漏出液(Uansusate)为非炎症性积液,其形成常见原因为:①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当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减少时,如肾病伴有蛋白大量丢失、重度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化、重症贫血,一般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就有出现浆膜腔积液的可能;②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如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栓塞、肿瘤压迫、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和晚期肝硬化等;③淋巴回流受阻止如淋巴管被血丝虫阻塞或者淋巴管被肿瘤所压迫等,这些胸、腹腔积液有或能是乳糜样的;④水、钠潴留可引起细胞外液增多,常见于晚期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等。 11.2渗出液(exudate)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甚至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都能通过血管壁而渗出,在渗出过程中,还有各种细胞成分的渗出。当血管严重受损,红细胞也外溢,因此炎性渗出液中含有红细胞也是炎症反应的特征。渗出液产生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少数见于非感染病因,如外伤、血液、胆汁、胰液、胃液等刺激后。此外恶性肿瘤也可引起类似渗出液的积液。渗透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见下表。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漏出液渗出液 原因非炎症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所致 外观淡黄不定可为黄色、血色、脓样、乳糜样透明度透明,偶见微混多为混浊 比密<1.015>1.018 凝固不凝常自凝 粘蛋白试验阴性阳性 PH>7.4<6.8 蛋白质定量<25g∕L<30g∕L 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0.520.5 葡萄糖>3.3πιmol∕L,与血糖相近可变化,常<3.3mmol∕L,低于血糖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浆 膜腔积液中的化学成分和免疫学指标,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的标准格式。 一、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 1. 总蛋白测定:使用生化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总蛋白进行测定。正常情 况下,浆膜腔积液的总蛋白浓度通常较低,一般在0.2-0.4 g/dL之间。 2.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通过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活性来评估细胞 损伤情况。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活性较低,一般在100-200 U/L之间。 3. 葡萄糖测定:使用生化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测定。正常情 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相似,一般在60-100 mg/dL之间。 4. pH值测定:使用酸碱度计对浆膜腔积液的pH值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浆 膜腔积液的pH值通常在7.35-7.45之间。 5. 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数较少,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 二、浆膜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 1. 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使用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IL-6水 平进行测定。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通过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 TNF-α水平进行测定。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浆膜腔积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和 分类。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免疫球蛋白测定:使用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进行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能与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 5. 免疫球蛋白电泳:通过免疫球蛋白电泳技术,对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 进行分离和鉴定。能够检测出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数量,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评估浆 膜腔积液中的化学成分和免疫学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化学检查主要包括总蛋白测定、LDH测定、葡萄糖测定、pH值测定和细胞计数和 分类。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IL-6测定、TNF-α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球 蛋白测定和免疫球蛋白电泳。这些检查项目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1. 目的检测分析浆膜腔积液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检测项目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比密、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 检测原理 3.1 肉眼观察和显微镜形态学识别。 3.2蛋白定性(李凡它反应):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云雾状沉淀。 3.3 蛋白定量:双缩脲法。 4. 标本采集及运送 4.1 标本采集: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4.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至少留2ml。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应即时送验及检查,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常规检验宜用EDTA-K2 抗凝。 4.3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运送。 4.4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无标识、条码标本拒收。 5. 仪器、器材及试剂 仪器:TOSHIBA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学显微镜 器材:牛鲍氏计数板;比重计;移液器 试剂:TOSHIBA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李凡他试剂;冰乙酸 6. 检验程序 6.1 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 6.1.1 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 6.1.2 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变化。 6.1.3 比密测定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缓慢倒入比重筒中,以能悬浮起比重计为宜。将比重计轻轻放入装有浆膜腔积液的筒中并加以捻转,待其静置自由悬浮于浆膜腔积液中(勿使其接触比重筒壁),读取液体凹面相重合的比重计上的标尺刻度数值并作记录。 6.2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

参见临床生物化学TOSHIBA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6.3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6.3.1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 6.3.1.1取洁净试管一只,滴入1-2 滴冰乙酸,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 6.3.1.2充分混匀浆膜腔积液,滴加3-4 滴于试管内。 6.3.1.3数分钟后将标本混匀,用微量吸管吸取标本充入牛鲍氏计数板,计数10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1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再乘以10,即为每d浆 膜腔积液中细胞总数。 6.3.2 白细胞分类(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 6.4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取李凡他试剂2-3ml 于小试管内,吸取浆膜腔积液靠近试管液面垂直逐滴轻轻滴下,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白色云雾状沉淀生成及其下降速度。 7. 结果报告 7.1 理学检查 7.1.1 颜色: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直接报告。 7.1.2透明度: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透明度报告“清” 、“微浑”、“浑浊”。 7.1.3 比密:直接报告比重计检测刻度值。 7.2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浆膜腔积液蛋白直接报告仪器测定值。 7.3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 7.3.1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报告计数池10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 7.3.2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分类报告白细胞中单个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百分率。 7.4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阴性:清晰不显雾状 ±:渐呈白雾状+:加后呈白雾状 2+:白薄云状3+:白浓云状

检验科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使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标准化,特制定本规程。 2.【职责】 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 3.1样本类型:新鲜浆膜腔积液 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3容器添加剂类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钾(EDTA钠盐或钾盐)抗凝管 3.4实验试剂:冰醋酸 3.5【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由穿刺取得的标本为防止细胞变性,出现凝块或细菌破坏、溶解等,送检及检查必需及时。 为防止凝固,最好加入1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钾(EDTA钠盐或钾盐)抗凝,每0.1ml可抗凝6ml浆膜腔积液,及时完成细胞涂片检查。 PH测定应用肝素抗凝专用采样器。 4.【测定原理】 蛋白定性原理: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5.【操作步骤】 5.1一般性状检查 5.1.1记录标本送检量、颜色及透明度;有无凝固物质或沉淀物,可按浆液性、粘液性、黄色透明、脓样混浊、乳糜样、血样等报告。 测比密前,标本应充分混匀,其方法与尿比重测定相同。量少时可用折射计法测定。 5.2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s应) 5.2.[原理]: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5.2.[操作]:取1ml量筒,加蒸馏水1ml,滴入冰乙酸0.1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 5.2.[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不显雾状。 阳性(土):渐呈白雾状。 (+):加后呈白雾状。 (2+):白雾云状。 (3+):白浓云状。 5.2.[附注]:在滴下穿刺液后,如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地下沉,而形成较长的沉淀物,即Rivalt反应阳性;如产生白色混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者为阴性反应。 5.3显微镜检查 5.3.1细胞总数及有核细胞计数:计数方法基本与脑脊液相同。漏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常在3 X 106儿以下。渗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较多,常在5 X 106儿以上。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浆膜腔积液检验(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浆膜腔积液检验 1、穿刺损伤、出血性疾病所致的浆膜腔积液呈 A.红色 B.黑色 C.绿色 D.草绿色 E.白色 2、曲霉菌引起的浆膜腔积液呈 A.红色 B.黑色 C.绿色 D.草绿色 E.白色 3、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宜采用何种抗凝剂 A.草酸钠 B.肝素 C.EDTA-Na2 D.双草酸盐 E.EDTA-K2

4、漏出液的细胞主要是 A.间皮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 5、关于积液穿刺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留取中段液体至普通试管中 B.厌氧菌培养留取1ml C.结核杆菌培养留取8ml D.理学和化学检查各留取3ml E.细胞学检查留取3ml 6、为了保存浆膜腔积液中细胞的形态,最适的防腐剂为 A.乙醇 B.4%甲醇 C.4%甲醛 D.丙酮 E.甲醛

7、除外伤外,积液中红细胞大量增多最常见的病因是 A.恶性肿瘤 B.化脓性感染 C.结核性感染 D.肺栓塞 E.尿毒症 8、为了保存浆膜腔积液中化学成分,应加入的抗凝剂为 A.冰乙酸 B.肝素 C.盐酸 D.甲醛 E.麝香草酚 9、渗出液常含有凝块,是由于积液内的细胞破坏后释放出以下何种物质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活酶 C.细菌 D.脂肪 E.蛋白质

10、浆膜腔积液呈棕色,常见疾病是 A.结核 B.肿瘤 C.厌氧菌感染 D.曲霉菌感染 E.阿米巴脓肿破溃 11、胸腔积液标本呈黑色,常见的疾病是 A.曲霉菌感染 B.肿瘤破溃 C.厌氧菌感染 D.隐球菌感染 E.利杜原虫感染 12、通常在痛风患者的滑膜积液中可找到哪种结晶 A.尿酸盐 B.焦磷酸钙 C.磷灰石 D.脂类 E.草酸钙 13、在渗出液的特点中,积液LD与血清LD的比值大于多少

感想谈6——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诊断

感想谈6——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诊断 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诊断,长期来是检验医学中的弱项,究其原因有三:一为出版的相关专著大多数是用病理学方法和视角介绍的,不太适用于检验医学的细胞形态学诊断;二是检验医学(包括院校)对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诊断的基础、技能教学和培养的投入不足;三是体液细胞学世界精彩迷人,即使同一病例标本,常表现千姿百态(图1),评估性诊断时,又需要一定的临床和病理为基础(图2),因检验诊断有若干难度和怕麻烦心态而普遍性重视不够。

图1 同一视野中大小和畸形显著的恶性肿瘤细胞 a为核叶畸形的巨大淋巴瘤细胞及其周围一般大小的淋巴瘤细胞;b为巨大癌细胞及其左边的小癌细胞;c、d为细胞大小与胞核大小、多少和畸形不一的恶性肿瘤细胞 图2 同一病例腹水胃癌细胞的多样性 a为胞体巨大的癌细胞;b为造血原始细胞样癌细胞(左边一个),与a癌细胞显示分化上的显著差异

图3 评判癌细胞结构性形态及其上皮细胞大致类型需要一定的病理学基础 a为分化一定程度腺癌细胞形态,胞核偏位、胞质丰富伸向一侧,若这一形态细胞呈环状排列,就是腺管状结构;b为黏在一起的细胞团,常是分化程度较低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c为腺管(样)排列癌细胞,是腺癌的形态学特点之一 临床医学是形态学诊断的首要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检验中的许多问题。如诊断不明的初诊患者和确诊的癌症发生的浆膜腔积液,可以提供我们有意义的思路和针对性的检查。诊断不明的初诊患者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目的是有无恶性细胞,若有则根据形

态特征能不能进一步明确恶性细胞的类型,如癌细胞者,有无形态特征可以评判为腺癌等癌细胞。而确诊的癌症、淋巴瘤、白血病发生的浆膜腔积液,检查的目的是有无相应的癌细胞、淋巴瘤细胞和白血病细胞,若有,符不符合病理学的恶性肿瘤细胞各自类型,如癌细胞者,有无特征符合腺癌细胞、鳞癌细胞(图4);淋巴瘤者,形态特征符不符合淋巴瘤细胞;白血病者,形态特征符不符合白血病细胞。 图4 胸水细胞学检出癌细胞 患者女,72岁。一年前患右乳腺癌,进行了七次化疗后出现胸水。临床诊断乳腺癌胸膜转移。脱落细胞学检出多量大小不一、细胞成簇成团,胞核异形(a),胞质囊泡状,还可见腺管状排列的异常细胞(b),具有恶性细胞形态特征,支持腺癌细胞,结合临床符合乳腺癌胸膜转移 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的重点是肿瘤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三个优势:一是检验方法是推片,可以聚集大细胞于推片末梢而易于针对性检查;二是Wright-Geimsa染色,细胞着色鲜艳明亮而容易观察和定性;三是低倍寻找,油镜确认,细胞放大而易于观察精致(图5和图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质量控制概要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质量控制 作者:张树平,李立宏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临床检验教研室,河北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肿瘤,细胞学技术,浆膜腔积液 浆膜腔积液常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或首发症状出现,临床常通过浆膜腔积液检查鉴别积液的良恶性、明确病因。目前,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找到肿瘤细胞,仍是鉴别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一种快速、准确、可靠和经济的首选方法。因常规离心沉淀法检出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仅为33%~60%左右[12],所以多年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方法不断创新和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的关注。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 标本采集 1.1.1 采集方式对大量浆膜腔积液者应留取最后抽出、带有较多浆膜腔脱落细胞的积液做细胞学检查。薛立福介绍[3],在胸腔积液采集中可将先抽入注射器的积液再快速推向胸腔底部,反复数次后抽取送检,可使肿瘤细胞检出率由50%左右提高为80.3%。 1.1.2 抗凝采集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时应加入抗凝剂,一般多为肝素 300U/100mL标本,或用109mmol/L枸橼酸钠(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10∶1),是提高肿瘤细胞检出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可忽视。 1.2 送检 1.2.1 送检标本量送检标本量直接关系到可收集到的肿瘤细胞量,多数研究者建议为200mL左右。李志忠等[4]将116例胸腔积液标本分为100~300mL 组与5~10mL组做对比,结果肿瘤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3.6%与46.6%,差异显著(P<0.005);抽出不足100mL者送检5~10mL,肿瘤细胞检出率仅为14.3%,除标本量过少外,也与患者的病情相关。李亚红等[5]将250mL标本静置30min后取底层积液5mL离心沉淀,肿瘤细胞检出率为83.3%,如不静置检出率为52%。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文献报道不管送检标本量多少,只取5~20mL离心沉淀[1,3,5]。笔者建议留取新鲜标本100~200mL全部离心沉淀,保证收集到尽量多的肿瘤细胞,这是提高肿瘤细胞检出率的一个关键环节。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底层标本离心沉淀,虽肿瘤细胞检出率与离心沉淀100~300mL标本一致,但因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改变而影响细胞识别及诊断,不应作为最佳选择。 1.2.2 送检时间高自芳等[6]采用图像分析仪对离体后室温放置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后的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发现15min 组细胞结构清晰,核着色深、染色质及核膜清楚;30min与60min组细胞略增

第一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评价

第一章脱落细胞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评价 脱落细胞学:是对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对病变组织通过细针吸取的方法获得的细胞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诊断,又称诊断细胞学。 标本来源:自然排出物体腔抽出液细针穿刺吸取液 第一节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 一、标本采集 原则: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取得合作;方法简便、实用、经济;尽量取得足够供诊断的细胞成分;及时快速送检立刻制片;绝对避免污染;标本号标记清楚。 途径:细针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 常用方法 直视采集法:直接用刮片刮取、吸管吸取、刷洗 自然分泌液采取法:痰涂片、尿液涂片、前列腺液涂片、乳头溢液涂片 灌洗法:空腔器官、盆腔或腹腔 摩擦法:鼻咽、食管、胃 针穿抽吸法:浆膜腔关节腔积液,淋巴结、软组织、甲状腺、肝 浆膜腔积液的处理 ♦抽出应立即送检(4℃保存,24h内处理完标本) ♦对检查影响较大的是过多成熟的红细胞和标本的严重凝固,需处理,淋巴细胞分离液或低渗方法可去除红细胞,凝固的积液将凝块吸出,剩余液体离心涂片。 二、涂片制作(一)要求: 1 标本要新鲜 2 操作要轻柔:细胞分布均匀;薄厚适当勿挤压摩擦,以免细胞损伤变形; 3 玻片要清洁 4 涂片要牢固 5 涂片数量 6 标号准确 (二)涂片制备方法 推片法涂抹法压拉涂片法吸管推片法喷射法印片法 (三)涂片的固定 目的:保持细胞形态结构,防止其自溶。 固定液:首选95%酒精,乙醇乙醚,氯仿乙醇 注意事项:巴氏染色,涂片勿在空气中干燥后染色;固定时间不短于15分钟(48h内进行巴氏染色);固定液要达到90%以上;液体标本离心后涂片,待潮干后再固定,宫颈的刮片、痰涂片、拉网涂片、内窥镜的刷片、针吸涂片应立即固定。 干燥固定 固定时间:15~30min 固定方法:带湿固定 (四)涂片的染色 目的:使细胞结构清晰显示;应用各种染色使细胞浆与核恰当显示不同颜色;使细胞透明度高,结构清晰。 方法:常规染色为巴氏染色,配合HE、Giemsa、特染等。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2017年讲义第二十章脱落细胞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 概述 (一)脱落细胞学概念 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属于细胞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的上皮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 (二)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优缺点 1.优点 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安全性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少,可反复取材检查;诊断迅速,癌细胞检出率较高,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和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 2.缺点 ①有一定的误诊率,这是由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局限性,只能看到少数细胞,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组织结构; ②具体部位难确定;不易对癌细胞作出明确的分型。 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一)正常脱落上皮细胞 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复层鳞状上皮(扁平上皮)和柱状上皮。 1.鳞状上皮细胞 复层鳞状上皮,一般有10多层细胞。被覆于全身皮肤、口腔、喉部、鼻咽的一部分、食道、阴道的全

部以及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分为基底层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 (1)基底层细胞 内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2~15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深蓝、暗绿和灰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即核的直径与细胞质幅缘之比,简称核胞质比)约1:(0.5~1)。 外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30μm;胞质较丰富,巴氏染色呈染浅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疏松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1:(1~2)。 (2)中层细胞:位于鳞状上皮中部。细胞呈圆形、梭形或多角形,直径30~40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胞核较小居中,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与胞质比1:(2~3)。 (340~60μm。根据细胞成熟程度,又分为角化前、不完全角化和完全角化细胞。 角化前细胞:细胞核圆而小,直径6~8μm,染色较深,但染色质仍均匀细致呈颗粒状;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核胞质比为1:(3~5)。 不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明显缩小,固缩、深染,直径为4μm;胞质透明,巴氏染色呈粉红色,HE染色呈淡红色,边缘可卷褶;核胞质比为1:5。 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消失;胞质极薄,有皱褶,巴氏染色呈杏黄或橘黄色,HE染色呈胞质内可见细菌,此种细胞为衰老死亡的细胞。 (4)复层鳞状上皮从底层到表层细胞形态的变化规律 1)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2)胞核由大到小,最后消失。 3)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均匀到粗糙、紧密、固缩。 4)核胞质比由大到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