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当中的连词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关系

汉语当中的连词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关系
汉语当中的连词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关系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汉语当中的连词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麼)。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麼(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等

现代汉语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 =跟、=与、=及、=同<方>。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同你一起去。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还。。。 继而=既而 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 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 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 表示结果。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 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 引言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泣满衣裳。”“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都有“充满”义,作“充满”讲的“拍”,产生于中古。如:“拍岸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数。”这样,三字在中古成为同义词。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汉语同义词的一部分。同时随着近代汉语新词的大量产生,近代汉语同义词也空前增加。有的是新词和新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新词和旧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方言词和普通词形成同义关系;也有的是词义引申形成同义关系。跟中古汉语不同的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发展更多,各种形式的同义词更加丰富,显得更为纷繁复杂。 二、同义词的分类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同义词只能是统一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共时

巧妙翻译常用的中文连词

巧妙翻译常用的中文连词 1)一会儿……,一会儿……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 Walking and resting by turns, he wandered about until noon without the energy to solicit fares. 2)一边……,一边…… 朱吟秋第一个先跳起来,一边走,一边喊。 Chu Yin-chiu jumped up and led the way out, shouting as he ran. 王三毛一边回答,一边只顿走。 Wang replied without slackening his pace. 洋教师一边笑,一边继续往下念。 The foreign teacher went on, his reading punctuated by fits of laughter. 3)一面……,一面…… 他一面按铃,一面想,该死!该死。 As he pressed the bell, he thought, Hell! 4)一来……,二来…… 鸿渐说,就在此地结了婚罢,一来省事,二来旅行方便些。 He suggested they get married there at the school. It would save money and effort for one thing and make their travelling arrangements easier for another. 5)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予太少,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 While there is an overall shortage of intellectuals, in some places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play a useful role. 6)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决不,不)…… 我所以宁可逃出来做难民,不肯回乡,也不过为了达一点点气节。 I became a refugee rather than return to our village precisely because I had a little moral integrity left. 7)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 (鸿渐)与其热枕头上翻来覆去,还是甲板上坐坐罢。 Rather than toss and turn on his warm pillow, Hung-chien would just as soon sit for a while longer on the deck. 8)……,再说……(口语) 再说,这个事要是吵开,被刘四爷知道了呢。 What's more, what if word of this spread and reached Fourth Master Liu’s ears?

现代汉语 同义词讲义

职业技术学院备课纸 课 程现代汉语 执 行 记 录日 期 、 星 期 检查签字班级节次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同义词课型□理论□实践教 学目的了解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同义词的修辞效果——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熟练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主 要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1.课堂教学时间20 2.练习时间65 3.实训时间4.归纳小节时间 5 教学后记课 外 作 业 预习 P144反义词含义和类型 P333 3、4、5

一、同义词的作用 (一)(试着由学生自己把书上内容概括)准确表意。例如: 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溶化,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段话中,作者选用“溶化、溶合、化合、混合、焊接”(依*上下文而形成的临时性同义词,或叫条件同义词)五个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精确而严密地阐明“溶化”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二)协调音律。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赞歌 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双截棍的歌词 (三)含蓄委婉 (四)增强语势 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北京欢迎你 二、为什么会存在同义词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P130 三、同义词的类型 1、等义词 2、概念同义词 3、风格同义词 四、同义词的辨析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语素方面的差别 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

中文词语的分类

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牛、走、大) 双声词:澎湃、琵琶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联绵词叠韵词:彷徨、蹒跚 其他:芙蓉、茉莉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音译词:幽默、咖啡 拟声词:哗啦、叮当 叠音词:猩猩、蛐蛐 前加式:老虎、老师 词根连接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后加式:学者、职员 前后均加式:可靠性 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并列式:劳动、买卖 偏正式:足球、钢笔 补充式:缩小、提高 词根相互融合构成的合成词陈述式:日食、眼馋 支配式:化石、管家 名量式:花朵、纸张 重叠式:娃娃、星星

并列关系: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 因果关系: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主谓关系: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成语动宾关系:不见经传、顿开茅塞、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划分词类的几个问题: ◆怎样区别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1)能在前面加上“在”“从”“到”等介词的是时间名词,不能加的是时间副词。如“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都不 能加,是时间副词;“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都能加,则是时间名词。 2)看能否修饰名词。能修饰名词的是时间名词,不能修饰名词的是时间副词。如:能说“刚才的情况”,不能说“刚 刚的情况”;能说“过去的报纸”,不能说“曾经的报纸”。这里“刚才”“过去”是时间名词,“刚刚”“曾经”是时间副词。3)看能否受形容词修饰。能受形容词修饰的是时间名词,不能受形容词修饰的是时间副词。如:能说“光荣的过 去”,不能说“光荣的已经”;能说“幸福的未来”,不能说“幸福的将要”。这里“过去”“未来”是时间名词,“已经”“将要”是时间副词。 ◆怎样区分副词和形容词 副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作状语,容易相混,可从下面四方面去辨别: 1)形容词能修饰名词,而副词一般不能。如“一致”可以修饰“意见”,“一律”则不能;可以说“突然的想法”,但不能说 “忽然的想法”“居然的想法”。 2)看能否受“很”字修饰。形容词能受“很”字修饰,副词则不能。可以说“很突然”,不能说“很忽然”“很居然”;可以说“很 努力”,不能说“很竭力”“很极力”。因此,“一致”“突然”“努力”是形容词,“一律”“忽然”“居然”“竭力”“极力”是副词。 3)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副词不能。如:可以说“情况太突然了”,不能说“情况太忽然了”。 4)形容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副词一般不能(“不”例外)。

汉语连词大全教学文案

常用汉语连词 一、并列关系 1、既……,也(又)……:她既努力学习,又积极锻炼身体。 2、又……,又……:她又聪明,又努力。 3、也……,也……:儿子也睡了,妻子也睡了,只有他在看电视。 4、有时(有时候,有的时候)……,有时(有时候,有的时候)……:星期日我有时看电视,有时上网。 5、一会儿……,一会儿……:他们俩一会儿用汉语聊天,一会儿用韩语聊天。 6、 a、一边……,一边……(口语):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b.一面……,一面……(书面语)他一面跟客人打招呼,一面接过客人手里行李。 7、 a、一来……,二来……(口语):这样做,一来可以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二来可以锻炼你的口语。 b.一方面……,(另,又)一方面……:这次到北京来,一方面想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c.一则……,二则……(书面语) 二、选择关系 1、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是)……:午饭或者吃饺子,或者吃米饭。 2、要么……,要么……:要么去广州旅游,要么去上海旅游。 3、(是)……,还是……:她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来。 4、不是……,就是(便是)……:这件事不是你做的,就是她做的。 5、不是……,而是……:她不是口语老师,而是听力老师。 6、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决不,不)……:我宁愿骑车去,也不愿意坐车去。 7、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口语):与其在这儿等他,还不如先去呢。 8、与其……,宁肯……:(书面语)

三、递进关系 1、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且)……:他不但长得帅,而且也很聪明。 2、不但不(不但没,非但不,非但没)……,反而(反倒还):吃了减肥药以后,她不但没瘦,反而胖了。 3、……,甚至(甚至于)……:他不但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4、……,况且……:上海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怎么能一下子找到呢? 5、……,再说……(口语):这儿的条件不怎么样,再说也太贵了,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6、……,何况(更不必说,更不用说)……:这个问题连你都不会,何况是我呢? 7、别说(不要说,甭说,不要说)……,就是(即使):这个问题很难,别说是我,就是连她也不会。 四、转折关系 1、虽然(虽说,虽)……,但是(可是)……:天气虽然这么冷,但是我身上还在出汗呢。 2、虽然(虽说,虽)……,只是(不过)……:汉语虽然难学,不过我一定要坚持。 3、尽管……,然而……:尽管他住得比较远,然而却来得最早。 4、……,但是(可是)……则(却、倒)……:她身体不好,但是精神却不错。 5、……,而……:广州很热,而北京很冷。 五、条件关系 1、只要……,就(更)……: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汉语。 2、一旦……,就(便)……:这个题你一旦错了,就说明你没有努力学习。 3、只有(惟有)……,才……: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4、除非……,才(否则,要不然)……:除非你来,否则我是不会去的。 5、任凭……,也……(书面语):任凭什么困难,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愿望。 6、不论(无论,不管)……,都……:无论春夏秋冬,那里的气候都很好。

浅谈同义词辨析

浅谈同义词的辨析 【摘要】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义词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要想正确理解古代汉语词汇、增强阅读古文的能力,就要学习辨析同义词。反过来,对同义词进行辨析,也是研究同义词的重要方法,本文就是从意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辨析同义词,以达到理解并灵活辨析同义词的目的。 【关键词】同义词、意义、色彩、用法 同义词,顾名思义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它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但广义上的同义词就是近义词。由于古代汉语同义词与现代汉语同义词的不同特点,《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中给古汉语同义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所包含的一个意义相同,而在其他的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或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就叫同义词。我们所说的同义词辨析其实就是近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中同义词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能发现不同的差别。辨析同义词我们只要从主要方面的差别进行辨析即可,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上。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上的差别,而词义差别又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两点: (1)有些同义词概念的内涵不一样。概念不同表现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同。“枉”和“曲”的概念内涵存在区别,“枉”本为木不直,《礼记·投壶》:“某有枉矢哨壶”,孔颖达疏:“枉,谓曲而不直也。”“曲”的本义是弯曲的受物器。《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也。”其实两者的本义不同,但在后来的“弯曲”“不正直”等意义上成了同义词。“驰”和“驱”在概念的外延存在区别,它们都有“赶马快跑”和“马快跑”的意思,《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驰”“驱“连用都是指“马快跑”;《诗经·大雅·板》:“无敢驰驱”,“驰”“驱”连用都是指“赶马快跑”。但是后来“驰”主要沿着“快跑”这个意思发展下去;而“驱”主要沿着“使快跑”的意思不断发展。 (2)有些同义词表现的程度也不同。程度不同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步”“趋”“走”三个字就表现出了速度的不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二上》: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如果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非同类连词共现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因为宁可空缺,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后来真正入围的名额比原定的少了许多。 虽然总经理已经口头答应了,但是如果到时候他又改变主意的话,还是办不成。 d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比如: 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虽然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案情基本了解。→我虽然当时不在场,但是案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集合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集合 A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

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0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0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近边界的地方,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现代汉语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分析题参考答案 辨析下列和组同义词 纠正——改正 “纠正”和“改正”都含有“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意思,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纠正侧重在“纠”,一般是督促别人改正,而改正侧重在“改”,意在自我改正。 鼓励——怂恿 “鼓励”和“怂恿”都含有鼓动别人做什么事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感情色彩上,鼓励是一个褒义词,而怂恿则是一个贬义词。 商量——商榷 二词都含有商议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色彩不同,“商榷”的书面色彩较浓,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而“商量”口语色彩浓一些,用得比较随意。 摧毁——摧残 二者都有摧毁的意思,但侧生点不同,摧毁侧重于摧而致其毁灭,摧毁则重于于摧而使其致残。摧毁的程度要比摧残大。 夸大——夸张 二者都有夸大其词的意思,但二者的色彩不同,夸大含有贬义;而夸张较为中性,尤其“夸张”是一种修辞格式,是一种合理的夸大。 接收——接受 二者都有收受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接收”的对象一般比较具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接受”的对象比较抽象,往往是指观念,任务等。 请求——恳求 二者都有请求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不同,“恳求”的程度比“请求”的程度要深一些。保护——庇护 二者都有保护的意思,但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差别,“保护”是褒义词,而“庇护”是一个贬义词。 战争——战役 二者都停职有战争的意义,二者范围大小不同,“战争”所指的范围要比“战役”大。溜达——散步 二者都有闲庭漫步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也在语体色彩,溜达是一个口语词,一般不会用在较为正规的场合。

二者所指时间差不多,都是在深夜。二者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不同,半夜的口语色彩深一些,用得比较随意,而子夜多半出现在书面语中,用得比较正规,时间也更精确。 担任——担负 二者都有担当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不完全相同,“担任”的对象比较具体,“担负”的对象比较抽象。 辨析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仔细——研究 “仔细”可以受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估谓语时不带宾语,其重叠方式是“仔仔细细”,是形容词。“研究”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事。是动词。 现在——刚刚 “现在”可以修饰名词,如“现在时间”,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从现在开始”,可以做主语,“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是时间名词。“刚刚”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进行——进展 “进行”要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可以带宾语,是动词。而“进展”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最近——马上 “最近”可以修饰名词,如“最近的事”,可以放在介词后面,“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做主语,“最近没有空”,是时间名词。“马上”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高级——高等 二者都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但高级可以做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而高等则没有这两个语法性质,所以,高级是形容词,高等是区别词。 同意——同感 “同意”可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同感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效能——效法 “效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可以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而效法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

中文连词大全

中文连词大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文连词大全

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汉语连词发展史: (以下内容引自专家专着,欢迎查看作者原文) 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到近代多起

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诞生”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特点,才使得连词有了当今使用的定型词儿和结构格式。 这些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二、同义者竞争──单一化。 三、异形者更换──通俗化。 四、同形者自汰──纯形化。 五、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 到春秋战国时期,连词渐渐多起来,一词兼数职也逐渐分工,用法开始固定化。 中古以后,职务的分化与分担甚为明显。 经过近代汉语的职务消长演化,连词分工精细,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运用的连词。 上古时一个词儿身兼多职,有的一个职务又兼有多种意义,中古以后发生变化,近代汉语变化尤其大,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

英语连词大全

六、英语连词用法大全+连词总结 一、并列连词的用法表示转折、选择、因果、并列关系 二、从属连词的用法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名词从句 三、并列连词词组的用法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not only…but also…和对称结构 四、连词总结 一、并列连词的用法 (一)、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主要有 but(但是), yet(可是), while(而 却)等 but的用法 1. 连接词或短语 2. 连接句子 3. 用于句首 4. 用于道歉的表达之后 5. 用于not…but… 表示“不是……而是……” 6. 用在某些否定语后 表示“只……” 7. 用于next (last) but one 中 表示“隔壁再过去”“倒数第……” 8. can’t help but 不由得不……【注意】不要按汉语意思将“虽然…但是…”直译为although…but… but 与 however的用法区别两者均可表示转折或对比 意为“但是”、“可是”、“然而”等 但有区别 1. 表示转折时 but 是连词。 2. however 表示“然而”、“可是”时 有的词书认为它是连词 有的词书认为它是副词。之所以将其视为副词 也许是因为像许多副词一样不仅能位于句首 而且能位于句中(注意前后使用逗号) 甚至句末 (注意其前也用逗号)。 however 不能直接换成 but,但可用 but 来改写。 3. 当连接两个句子时 其前通常应用分号 或另起新句 yet的用法 1、yet用作连词时 与but一样也主要用于转折 意为“但是”“而” 2、有时用在句首 3、yet有时可与并列连词and或but连用 构成习语and yet和but yet 意为“虽然如此”“可是”“然而” 与单独使用的yet意思相同。 4、根据英语习惯 although不能与连词but搭配使用 但是although可以与yet搭配连用 此时的yet可视为副词 连词while考点知识归纳 while 1、表示时间的用法 其意为“当……的时候”。2、表示让步的用法 其意为“尽管”“虽然”3、表示对比的用法 其意为“而”“但”。注意 这样用时 while引出的句子通常位于末 但有时也可位于句首省略用法 即主句与从句主语相同 且从句谓语动词含有动词be时 通常可省略从句主语和动词 be

现代汉语(上)名词解释

词素、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义项、义素、语义场、同义词的作用、反义义场的不平衡现象、词义的分类、词义的语变、规范,词义与语境的关系,基本词汇的特点,离合词,短语词 区域性语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 辅音、声母、元音、韵母、音节结构、调值、调型、调类、音变、音位、声韵、拼合规则、注音方式、国际音标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华语:新加坡人说的普通话 国语:台湾人说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体系为标准音,以北方华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普通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方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词汇方面(1)单音节与速度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 运用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方面(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 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 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4)量词和语气词丰富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哦,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物理属性包括:1.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语决定于物体 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有:(1)发 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其形状不同 音素:因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等三方面来观察) 浊音/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是带音 不带音/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不带音 四呼: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