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前言

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1776年《国富

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20

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

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

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

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

(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

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6.价格机制是实现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运行的晴雨表,也是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重

要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竞争机制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借以实现的途径,它不仅调节着价值的形成,而且刺激和推动着价值的增值。

7.市场功能:(1)交换功能;(2)信息传递功能;(3)调节功能;(4)约束功能;(5)检

验功能;(6)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8.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

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9.市场经济的特征:(1)自主性;(2)竞争性;(3)平等性;(4)开放性;(5)系统性。

10.市场失灵的含义: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

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11.市场失灵的原因:(1)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

性引起的。(2)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12.市场失灵的类型:(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

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13.市场均衡理论:经济学家把价格使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叫做“市场均衡”。(P19)

14.瓦尔拉斯均衡:自由买卖、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有可能使许多商品的市场同时达到均

衡。(P20)

15.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1)调控人角色;(2)公益人角色;(3)管制人角色;(4)

仲裁人角色;(5)守夜人角色。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1.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

2.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

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3.政府经济职能总体上包括四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再分配职能;(3)稳

定经济职能;(4)市场管制职能。

4.政府经济管理的有限性与有效性:

政府经济管理的有限性,实际上是要合理确定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的有效性是指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者能否有效地履行一般政府都应履行的基本职能。政府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

对于政府经济管理而言,有限性是实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前提,而有效性则是实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保障。

“有限管理”的内涵包括:(1)在政府目的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4)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治的政府。

有效的政府经济管理特点:(1)高效率。(2)强效能。(3)优效益。

5.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政府失败”的表现:(1)政府的政策偏差。(2)政府政策的

低效率。(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5)政府的寻租活动。6.政府经济管理低效的内在原因:(1)社会对政府的需求往往被夸大和扭曲。(2)政府供

给的特征使政府供给缺乏成本约束。(P43)

7.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的途径:(1)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

界。(2)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3)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

(4)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5)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6)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7)建立公开行政制度,确保政府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1.经济体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

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2.经济体制的核心——资源配置方式。

3.我国经济体制的内容:(1)所有制结构及其经营方式。(2)经济活动决策权限的划分。

(3)经济调节和控制机制。(4)经济利益和经济动力结构。(5)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1.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方式有三种,即宏观调控、政府管制和微观管理。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

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3.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

4.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

(1)在管理形态上,宏观调控以总量管理为主。

(2)在管理对象上,宏观调控以价值管理为主。

(3)在管理手段上,宏观调控以参数调节为主。

(4)在管理方式上,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

(5)在管理过程上,宏观调控呈现出动态性。

5.经济杠杆:是有关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范畴与一定的具体政策规定相结合,形成的按一定

方向调节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

6.最主要的经济杠杆是价格、税收、信贷。

7.价格是一种灵敏度高、有效性强的经济杠杆。

8.政府管制的含义:是指“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

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政府管制包括社会性管制和经济性管制两大类。

政府经济性管制的起因是由于它具有纠正市场失灵的功能。

9.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领域有:(1)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2)对信息不对称行业

的准入管制。

10.有关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理论:(1)公共利益理论;(2)管制俘获理论;(3)组织与制

度理论;(4)公共选择理论;(5)综合管制理论。(P84)

11.我国政府管制制度的效果及问题分析(P89)

我国政府在经济性管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1)垄断权力滥用;(2)进入管制过严;(3)对竞争性行业的管制不到位;(4)竞争不正当。

改革思路:(1)实行政企分开的管制制度;(2)按照经济原理制定管制价格;(3)以有效竞争为导向制定政府管制策略。

12.行政审批的含义: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

行政行为。

1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1)合法原则;(2)合理原则;(3)成本效益分析原则;(4)

责任原则、程序原则、监督原则等。

1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1)行政审批事项和范围要由法律规定。(2)审批制度改

革要注重市场规则。(3)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适应WTO的规则和要求。(4)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5)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创新的力度。

第五章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

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1)调节资源合理配置。(2)调节收入分配公平。(3)调节供求

总量平衡。(4)调节货币流通状况。

3.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全部财政调节参数的总和。具体来说,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

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P106)

4.财政政策的类型:(1)松性财政政策;(2)紧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

5.财政政策的运作:分为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运作。

6.从短期来说,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以实现

经济的稳定增长。要实现财政政策的短期目标,财政政策的运作必须发挥“相机抉择”

的作用,即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

7.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收入的公平分配。

8.货币政策的含义: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

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

9.币值稳定的意义:

(1)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和换算手段,使企业精确地计算成本和盈亏,有利于国家测算和确定主要经济比例,促进经济协调、高效益地增长;

(2)为商品交易提供一个稳定的流通手段,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的顺畅流通;

(3)提供一个有效的支付手段,以便组织国民收入再分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0.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可操作、可计量、可

监控的金融变量。

1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一般有五条:即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

应性。

12.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3.货币政策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效应: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

比关系。】(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4)其他手段。

14.货币政策的种类:一般分为三类,即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

策。

15.产业政策的含义: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

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16.产业政策的功能:(1)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功能。(2)对资源配置结构的导向功能。(3)

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协调功能。(4)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组合功能。

17.收入分配政策的概念: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在收入分配领域制

定的原则与方针。

18.收入分配政策的三大功能:(1)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的功能。(2)调节供给结

构与需求结构矛盾的功能。(3)调节经济利益矛盾的功能。

19.收入分配政策的类型:(1)超分配性收入分配政策;(2)平衡性收入分配政策;(3)紧

缩性收入分配政策。

第六章公共产品

1.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2.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非竞争性有两层

含义: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第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公共产品的分类:一般将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即不纯粹

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两种类型。

4.俱乐部产品: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5.共同资源: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6.林达尔均衡(P142)

7.公共产品均衡的阻碍(P143)

(1)首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2)其次,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真实的需求曲线,也很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

(3)再次,即使消费者坚决不“搭便车”,但当公共产品涉及众多的消费者,并且某些公共产品,如国防甚至需要部分消费者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要消费者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

(4)最后,政府可以解决消费者因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达成协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强制力进行征税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8.私人部门成功生产某些公共产品需要具备的条件: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9.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中政府的作用(P148)

(1)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者提供制度激励。

(2)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可能会出现某些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3)在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

第七章公共选择理论

1.私人选择:是指人们对私人产品的选择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换自主地完成,交换时利益边

界比较清晰的市场决策行为。

2.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

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3.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P161)——论述

(1)私人选择是通过市场过程选择资源在私人产品间的配置。公共选择则是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间的配置。

(2)私人选择的决策工具是货币选票;公共选择的决策工具是政治选票。

(3)私人选择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的原则,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数量恰好是他的需求量。

公共选择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消费者或投票人要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公共选择的消费量和需求量可能不相等。

(4)在私人选择中,存在一一对应的消费—支出关系,个人选择行为与结果有直接联系。

在公共选择中,个人税收支付与单个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只存在总税收与总公共开支的对应关系,个人选择行为与结果没有直接联系。

(5)在私人选择中,居民为需求方,厂商为供应方,竞争与市场机制促使厂商去满足消费者实现社会利益,厂商和消费者基本上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力来改变市场行为,这一调整过程比较迅速和及时。在公共选择中,需求方是投票人,供给方是政府机构,民主中的竞选促使政府努力服务于投票人,但政府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决策的权力,这一调整过程往往是缓慢的。

4.中间投票人:就是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他正好把其余偶数

个投票人划分为人数相等、兴趣相反的两组。

中间投票人定理:由于中间投票人所持偏好中庸,他理想中的备选方案总能够在投票过程中击败其他方案,脱颖而出,决定投票的最后结果。(P167)

单维议案:是指每次只投票决定一项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或一种类型的议题。

多维议案:每次投票要同时决定两个或更多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是决定总开支规模及其在不同公共产品上的分配比例问题的议案。简言之,就是包含一揽子不同类型项目的议案。

5.多数通过规则的弱点:(P171)

(1)往往忽略少数派的利益,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可能导致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决策结果,尤其是在收入分配不平等而税收比率不累进的情况下。

(2)少数派的利益往往不被重视,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在多数通过规则下具有忽略性,无形之中助长了选民不重视选举权的行为。

(3)当许多人都不重视选举权时,便会出现选举结果为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危险倾向。

(4)可能出现投票循环。在多峰偏好和多维议案下,投票结果带有任意性,不确定、不均衡。

(5)可能出现通过操纵议程控制决策结果的情况。

(6)投票人可能采取策略投票行为。

(7)可能出现多数极权。

6.官僚: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行政机构及其内部的公务人员统称为官僚。

7.垄断官僚行为理论——尼斯坎南《官僚与代议制政府》

尼斯坎南的垄断官僚行为理论认为,官僚要从最大化的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官僚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官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其结果将产生三个问题:公共产品的过度生产、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生产资本的过度投入而造成大量设备闲置。这从理论上解释了官僚部门长期缺乏效率的原因。

8.竞争官僚行为理论——布雷顿与温特罗布提出交易官僚行为理论

布雷顿与温特罗布的分析结论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最终取决于官僚间的交换;官僚间的竞争并未消除选择行为,因此有必要依靠监督、重组与管制来消除官僚对无效率行为的选择。

9.官僚问题的解决思路(P184)——论述

官僚部门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组织内部存在X-非效率。官僚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官僚部门的过度扩张。

原因分析:

(1)出现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方面与官僚部门的产出供给具有垄断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内在缺陷导致需求偏好显示不完全有关。

(2)官僚组织内部存在X-非效率主要和官僚部门的目标特点相联系。第一,从供给方面来看,官僚部门的终极目标很笼统、很抽象,官僚部门在实际运转过程中所参考的具有操作性的实际目标是次优目标而不是最优目标。第二,作为消费者的选民的偏好各不相同,又从需求方面让官僚面临多重目标要求,这些目标往往也是抽象含糊的,而且目标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和重叠,以致官僚无所适从。第三,较高的交易成本、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等可能影响到官僚内部行为的监控、管理、调整和协调,这也是导致X-非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思路:

(1)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改进官僚部门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部门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解说责任是指官僚有义务向其主管人以及选民公众提供信息,公开自己的行为。

外在控制则要求主管人对官僚提供的产出的数量、质量、供给方式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且要重视和随时留意社会需求偏好的变化。)

(2)尼斯坎南提出要引进竞争,改进官僚部门的运行方式和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三方面措施:1)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竞争结构,以打破官僚对公共产出供给的垄断和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2)分离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引入外部市场竞争,将部分公共产品的生产交给有效率的私人部门承担;3)引进利润动机激励,允许官僚部门对其财政预算节余有部分的自由处置权,以刺激官僚提高效率。

(3)基威特和麦库宾斯就解决政治家与官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了有效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一是要通过某种利益分享机制协调双方的利益,二是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

10.官僚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的启发意义:(1)首先,政府“治道变革”要推进政府职

能的市场化。比如,建立竞争的政府内部市场,通过民营化引进外部竞争,等等;(2)其次,政府“治道变革”要推进政府行为的法制化,通过法律等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尤其要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公务员制度建设。(3)最后,政府“治道变革”要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力求行政程序公开透明,公正合法。

第八章政府采购

1.政府采购(P188)

第十章政府课税的一般理论

1.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3)适度原则。

4.拉弗曲线——税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解释(P249)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补充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

活事务的学问。

2.N.格力高利-曼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学问。(稀缺性:社会

资源的有限性。)

3.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短期交替关系)

4.供求曲线描述——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及分析均衡变动:

需求曲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需求减少,向右移动表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是从左上角至右下角向下倾斜)

供给曲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表示供给减少,向右移动表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是从左下角至右上角向上倾斜)

单一商品市场均衡点的移动:(1)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减少,均衡点上(同时右)/下(同时左)移;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减少,均衡点下(同时右)/上(同时左)移。(2)当需求与供给量都增加,即两条曲线同时向右移动,则均衡点向右移动,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不确定;当需求与供给量都减少,即两条曲线同时向左移动,则均衡点向左移动,均衡数量减少,但均衡价格不确定。(3)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点向上移动,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数量不确定;当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均衡点向下移动,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数量不确定。(注: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而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020年秋西南大学网络学院0700]《政府经济学》辅导指导

单项选择题 1、财政管理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税收管理体制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更容易,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更容易,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更难,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更难,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3、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4、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P=MPB=MSB=MPC=MSC .P=MPB>MSB,且P=MPC>MSC .P=MPB

.价格 8、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过程中一般的动机是()。 .利己 .效率意愿 .忠诚 .公共精神 9、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各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基本上是靠()。.透支 .增发通货 .发行公债 .增加税收 10、按照公债的(),公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 .认购者的国籍 .发行主体 .发行的地域 .发行的方式 11、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 .认购者的国籍 .认购的币种 .发行的地域 .发行的方式 12、按照公债的(),公债可以分为中央债和地方债。 .认购者的国籍 .发行主体 .发行的地域 .发行的方式 13、税收按照()分类,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性质 .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税负能否转嫁 .税收管理权限 14、下列属于直接税的是()。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销售税 .增值税

《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 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识记+计算(外+内) 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 +计算 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P3 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 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 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P4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P5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 需求 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3 识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价格↑→需求量↓) 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需求量↑) 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 ④消费者的爱好 ⑤广告费用 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P15 识记 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P16 识记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识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P16 识记 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P16 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P16 供给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8 识记 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P20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A. 大部分)采用了社 会保障税的形式。 A. 大部分 B. 只有小部分 C. 很少 D. 全部 2.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 都属于购买性 支出 )。 A. 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 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 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 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3. 课税对象是指(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 A. 具体征税项目 B. 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 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D. 都不对 4. 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 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 消费的非竞争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强制性 D. 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5. 社会保险不包括(D. 汽车保险 )。 A. 养老保险 B. 失业保险 C. 医疗保险 D. 汽车保险 6. 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 消费的强制性 7. 划归中央税的是(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的税种。 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B.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不大 C. 税源分散,收入规模较大 D.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小 8.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个人生活用品 )。 A. 国家公共安全 B. 公共医疗卫生 C. 法律与道德秩序 D. 个人生活用品 9. 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C. 公共场所吸 )。 A. 发明创造 B. 安装路灯 C. 公共场所吸烟 D. 环保行动 10. 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社会公共权力 )。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宏观经济管理 D. 社会公共权力 11. 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 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 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A. 政治学 B. 社会学 C. 经济学 D. 管理学 12. 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B. 征缴、管理统一,与使用分离 C. 征缴、管理、使用三统 D. 征缴与管理、使用分离,管理、使用统一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

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毒理学概念 -----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外源化学物(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科学。 毒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毒性鉴定(毒性试验),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同时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2、机制毒理学:研究重点是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分子机制。 研究资料的用途:1)、证实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有机磷);2)、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有害效应;(糖精);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及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反应停);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3、管理毒理学: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时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还需根据危险度评定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研究提供的科学信息,制定相关的卫生标准. 4、毒理学其它特殊领域包括: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 第二节、毒理学简史 1、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是指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2、启蒙时代毒理学:Paracelsus的格言: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 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3、现代毒理学 第三节毒理学展望 毒理学是借助多个学科成长并繁荣起来的科学。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的快速扩增和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超常发展,毒理学的研究领域、评价过程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可以预料,毒理学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从体内试验到体外试验;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从定性毒理学到定量毒理学;从微观、宏观到人体;从观察现象、探明机制到科学规范管理。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毒性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外源性化学物的分类(按用途及分布范围分类):工业毒物(工业原料、中间体、辅助剂、杂质等)、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食品中有毒物质(天然毒素、食品变质产生的毒素、食品中不合格的添加剂等)、农用化学物(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嗜好品(香烟、化妆品、日用品中的有害成分)、生物性毒物(微生物、植物、动物产生的毒物)、医用药物(包括兽医用药)、军事毒物、放射性核物(内源性毒物、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同型半光氨酸) 二、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第二节外源性化学物作用于人体的毒效应谱 一、毒效应谱: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称为~,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

0700]《政府经济学》 20年最新 西南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700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范围内,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是()。 .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上升 .绝对量上升 .绝对量下降 .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下降 2、以下不是影响国债负担的因素的是()。 . C. 纳税人的负担 .负税人的负担 .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3、实际上,课税客体就是()。 .税目 .税源 .税本 .课税对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公债管理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其地位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同 .在一定的前提下,公债管理可以在自己的作用领域内,发挥宏观经济调控的才能.在总体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清主次 5、政府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不包括()。 .保持年度预算平衡的目标 .充分就业的目标 .经济增长的目标 .物价稳定的目标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发行的方式不同 .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发行的利率不同 .发行的机构不同 7、我国目前国债规模的具体情况是() .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底高 .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度低 .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低 .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高

8、不属于税收三性的是()。 .固定性 .强制性 .无偿性 .有偿性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设立偿债基金 .依靠财政透支 .举借新债 .依靠财政盈余 10、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哪种类型的税收收入。() .比例征税 .累进征税 .固定总额税 .免税 11、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物品 .减少贫困 .弥补保险市场缺陷 12、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是()。 .货币供应量 .税率 .工资 .价格 13、从产权归属角度看,若产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那么该企业被称为()。.股份制企业 .独资企业 .公有企业 .私有企业 14、若经济活动中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此时该种物品的销售或生产()。 .呈现出不足状态 .呈现出过多状态 .不足和过多的状态都有可能 .不存在不足或过多的状态 15、下列物品中属于纯粹公共物品的是()。 .衣服 .国防 .生活小区的健身设施 .公园 16、资源配置是否具有效率的判断准则是()。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试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即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在未知因素作用下、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发生率低、发生过程长,与物种进化有关;诱发突变是指认为的造成突变。 遗传毒性(genetic toxicity):指对基因组的损害能力,包括对基因组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变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 基因库(gene pool):指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够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以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胚胎毒性:分为胚体毒性和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胚体毒性(embryotoxicity):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fetoxicity):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是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在发育毒性试验中常用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来表示。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基准剂量(BMD):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统一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定量资料为10%,定性资料为5%)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 ★毒作用影响因素有:1)毒物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2)机体因素,包括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机体其 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 3)暴露因素,包括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等。 4)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动物笼养。 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如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

2019年电大历年《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D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 C )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A ) A正确 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 B ) A正确 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B ) A正确 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 B )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 C )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B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B )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C )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 D )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 A )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 C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 D )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 B ) A正确 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 B ) A正确 B错误 3、公平通常可以从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进行理解,一般说来,经济公平比社会公平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B ) A正确 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 B )A正确 B错误 5、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 B ) A正确 B错误 6、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整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A ) A正确 B错误 7、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B ) A正确 B错误 8、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的首要支出。( B )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单项选择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BD ) A竞争性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学习笔记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1 经济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最基本的) ②安全需要 ③社会需要 ④尊敬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 ①需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②必需品与奢侈品的界限是模糊的 ③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 4、需要的无限性: ①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限的。 ②欲望的增长速率远远高于物品的生产增长率。 5、资源可分为:①自由取用资源;②经济资源 6、经济资源可分为:①时间和信息;②土地;③资本;④劳动力;⑤企业家才能 7、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 ①企业家是组织其他要素进行生产的原动力。 ②企业家是制定商业决策的核心。 ③企业家是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创新者。 ④承担风险。 8、生产要素: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分类: ①地租:提供土地或原材料所得的报酬。 ②利息:资本的报酬。 ③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④工资或拥金、奖金:劳动力的报酬。 9、需求既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 10、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11、供给有限性具有两重意义: ①这种稀缺是相对的。(是针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 ②这种稀缺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 12、经济运行的四个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②怎样生产 ③为谁生产 ④谁作出上述决策 13、不同国家如何决定生产什么:①资源和要素禀赋;②价格体系的作用(收入是产品销售价格的函数;成本是 所消耗的要素价格的函数) 14、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①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 ②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的说明 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例子; 2.个人准备的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进出口贸易实务名词解释

进出口贸易实务名词解释 绪论 到达合同是按D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 装运合同是指按F组和C组成交的合同。 进出口贸易实务:又称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对外经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一个国家的企业为出售或购买有形商品而订立的出口合同或进口合同,统称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或称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是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就一方交付货物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合同条款,即交易条件的具体化,其中包括买卖货物的品名和质量、数量、包装、价格、交付货物的时间和地点、运输方式、保险、价款的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进出口贸易的核心。是进出口贸易关系有效成立的证据;是当事人双方履行各自义务、享有合法权益的依据。 国内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在本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生效的法律。 国际贸易惯例(或称国际商业惯例):通常是由国际性的组织或商业团体制订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成文的通则、准则和规则。 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诸如公约、议定书等各种协议的总称。 第一章商品的名称和质量 品牌:工商企业给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所冠的名称,以便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品名的含义:能使某种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种称呼或概念。商品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用途以及主要的性能特征。 商品的品质(Quality of Goods):是指商品的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前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款式和透明度等;后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特征、技术指标和要求等。合同中的品质条件是构成商品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 凭说明书买卖:说明书并附以图样、图片、设计图或分析表及其各种数据,来说明其具体的性能及构造特点。按这种方法进行的交易就叫凭说明书买卖。 凭样品成交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足以代表实际货物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交易。 凭卖方样品买卖:凭卖方提供的样品磋商交易和订立合同,并以卖方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买卖。凭买方样品买卖:凭买方提供的样品磋商交易和订立合同,并以买方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买卖。原样(也称代表性样品)(Original Sample):卖方所提供的能充分代表日后整批交货品质的少量实物。复样(也称留样)(Duplicate Sample):向买方送交样品时,卖方应留存的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以备日后交货或处理争议时核对之用的样品。。 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或回样(Return Sample):在实际业务中,如卖方认为按买方来样供货没有切实把握,卖方可以根据买方来样仿制或从现有货物中选择品质相近的样品提供给买方,这种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 封样(Sealed Sample):由第三方或由公证机关在一批货物中抽取同样质量的样品若干份,每份样品采用铅丸、钢卡、封条等各种方式加封识别,由第三方或公证机关留存一份备案,其余供当事人使用。 凭产地名称买卖:指在有些农、副、土特产品的交易,因其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传统加工工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其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地区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而产地正是这些商品品质和特色的标志。 商品规格(Specifications of Goods):是反映商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化学成分、含量、纯度、性能、大小、长短、粗细等。 商品的等级(Grade of Goods):指同一类商品,按其规格的差异,分为品质优劣各不相同的若干等级。商品的标准:是规格和等级的标准化。它有的由国家或有关政府部门规定,有的由同业公会、商品交易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